西周分封的特點是什麼?
西周分封的目的,就是將自己的宗室和貴胄,以及那效忠自己的人,分布管理各地事物。做到周王朝本身的牢固統治。所以,西周將不同的人分封到不同地方,其實都是有講究的。
首先就是將商朝的殘餘勢力進行分封。因為當時的商朝勢力,依然比較強大。如果處理不好,很快就會發生叛亂。紂王的兒子武庚就這樣在朝戈登基。在他的周圍,有周武王的3個弟弟,分封獲得一塊土地,進行看管。
雖然後來武庚的確作亂,也被周朝軍隊迅速鎮壓。朝戈一帶就被一些地位較高的家族成員所瓜分。而其他商的貴族,被封在更東方的地區,也就是後來的宋國。
同時將一些地位較高的貴胄,冊封到了較遠的地方。比如姜子牙就在東方極遠的齊國,任務之一就是鎮壓當地的東夷人。與之相似的,還有對抗戎狄的燕國和晉國。加上南方的地頭蛇楚國,基本上形成了後來的分封架構。
如此冊封的另一層意思,還是針對商朝貴族後裔而定的。一旦處於中心位置的商朝貴族們,有不臣之心。那麼他們就將遭到西面的西周京畿--北面的晉國和燕國--東方的齊國,合圍之勢。南方的楚國,也不可能生出援助之手。
所以西周封建的特點,是包含了多種考慮的深層次決定。即在為周朝勢力,擴充地盤,也是在預防參與的殷商貴族可能作亂。
西周分諸侯國,大致有四個類型,第一集團是姬姓諸侯國,數量最多,實力也最大,包括西周初期的四大諸侯國,除了齊國以外,燕,晉,魯全都是姬姓嫡系。這是第一集團。
第二集團是功臣集團,這個是僅次於姬姓諸侯的第二大勢力,但事實上,大國只有齊國,其餘大都是中小諸侯國,雖然也不少,但整體勢力相差懸殊。
第三集團,是遺老集團,主要是一些德高望重的商朝老臣,最有代表性的是萁子朝鮮和微子宋國,除了萁子朝鮮遠在遼東,其餘的大多數被夾在了大國之間,而且武王之後,商朝的遺老不斷削弱,勢力最為弱小。
第四集團是其他勢力,這裡面有不少是西周中後期漸漸分封的,比如楚國,就是在漸漸強大的時候,給與的一個諸侯國的稱號,還有一些因為戰亂而形成的諸侯國,這個就是犬戎攻破鎬京之後,東西周之間的很短時間形成的,比如秦國。還有一些遊離於中原王朝之外的諸侯國,比如巴,蜀,這些並不收到西周天子束縛,獨立於外。
西周分封諸侯國,將西周的勢力範圍擴大到江南以及遼東,而且各個諸侯國都在擴張,到了東周末年,實際控制和輻射的領土,幾乎與秦國統一後的相差不大(秦統一後,在周基礎上,又多出來了河套和嶺南)。
這種鬆散的國家體系,看似分裂,實際上,西周通過周禮,和強大的實力,讓西周時期,諸侯國都有了一種國家意識,無論以及的國家多麼強大,但歸根到底,都是周朝的諸侯國,即使在周王室衰微之時,也沒有取而代之的意識,直到秦惠王之後,才慢慢改變。
有人說,如果沒有秦始皇,中國會像歐洲一樣陷入分裂。我想說,中國的統一是趨勢,沒有秦始皇,也會有其他人統一,這是趨勢。而這種統一的趨勢,根源不在秦國,而在於西周。
記得羅馬帝國滅亡之後,歐洲出現了查理曼帝國,他幾乎統一了歐洲,可他死了之後,國家一分為三,再也無法統一。而周朝有數百諸侯國,卻沒有出現過這樣的結果。
根源在於,周朝不是以強大的武力維持秩序,而是以禮樂維持秩序,這是一種思想的統一,文化的認同,周朝存在近八百年,這種思想的統一,文化的認同,已經深入了骨子裡,無論是儒家的克己復禮,還是法家中央集權,實際上只是為了結束混亂局面而有的不同的路,而他們的本質不是為了分裂,而是為了統一。
很多人說,秦始皇讓領土統一,董仲舒讓思想統一,而事實上,在八百多年前的周朝,已經通過禮樂,統一了思想,當我們讚美秦皇漢武,也要讚美一下西周。
西周分封制的特點主要有:1、以嫡長子繼承製為基礎,大小宗具有相對性。2、血緣紐帶與政治相結合(國與家)。3、大宗與小宗的關係不僅是家族等級關係,也是政治隸屬關係。4、森嚴的社會等級。分封制與宗法制互為表裡,緊密結合,在家庭範圍內為宗法制,在國家範圍內為分封制。
分封制也稱分封制度或封建制,即狹義的「封建」,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給宗族姻親、功臣子弟分封領地,屬於政治制度範疇。古代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礎,在家庭範圍是為宗法制,在國家範圍是為分封制。分封制與宗法制互為表裡,緊密結合,在家庭範圍內為宗法制,在國家範圍內為分封制。
西周實行分封制,周天子居於至高無上的絕對支配地位。西周的分封制整體上呈現一個金字塔型的結構,天子王位由嫡長子世襲繼承,其他庶子則作為小宗被分封為各地諸侯。他們在各自封國內又是同姓宗族的大宗,其王位也是由嫡長子世襲繼承,其餘庶子作為小宗分封為卿大夫。卿大夫在各自封地里又是同姓宗族的大宗,其封爵仍由其嫡長子世襲繼承,其餘庶子作為小宗分封為士。這樣,根據宗法制和分封制,便形成天子、諸侯、卿大夫、士等各級宗族貴族組成的金字塔式等級制機構。各個等級之間的相互關係,既是大小宗關係,也是上下級關係。
西周分封的特點:周武王(姜子牙)滅商之後,開始了分封:姬姓與異族大功臣共分封70多個諸侯國,遍布天下!
其分封的特點:(一):分封的等級與具體辦法:①:姬姓王室至親,都分封在京城周邊的發達地區,以顯示身份與特權地位;②:以姜牙為首的滅商異性功臣,按功勞大小,都分封到邊遠要塞之地,具有鎮守與防衛性質;③血緣稍遠的與姻親,也分親疏關係,分封在離京不遠的地區,或肥沃的地方,以享受王恩;④:商紂的主要後裔(紂王有三子),都圈封在京城附近,一是保其生存與生活,二是利於監菅,防止動亂與復辟!
(二):菅理方式與許可權:①:所有封王.封諸侯及卿.代夫.士,爵位皆世襲(長子);②:所有分封地的主子,代天子菅理其轄地,軍.政.刑.民.商.稅.等,自治的權力極大(為後來動亂,諸侯相爭相吞留下禍根);③:各分封地,按分封地的大小,或等級的尊卑,按時向周王室朝貢與述職(上繳金銀珠寶.糧.麻及吃.穿.用.等物質);④:所有分封王.侯.卿.代夫.士.等,都有監菅他地.他人的職責,都有抵禦外族入侵的責任,並聽從中央王朝調遣軍隊與民伕!
以上,就是西周滅商後的分封,等級.待遇.許可權.菅理辦法!具體當然很多,沒法詳述,不當之地,請見教!
謝謝邀請。
周武王在推翻商朝建立周王朝之後,將姬姓貴族,有功之臣及先賢后人都封為諸侯王。
有史書記載西周開始封了七十多個諸侯國,其中姬姓諸侯就佔了四十多個。
周天子將土地分封給這些諸侯,諸侯替周天子管理一方領土和百姓,享受貴族特權,但也要像周天子履行義務。像定期朝貢,參加周天子主導的戰爭,以及護衛天子等等義務。
諸侯國國君的傳承,也是嚴格按照宗法制和嫡長子繼承製,但不論怎樣傳承,始終要得到周天子的承認和認可。
因為宗法制和嫡長子繼承製有較為穩定的特點,這也是周王朝享有長達八百年國柞的原因。
可到後來,由於經過幾百年的諸侯爭霸及兼并,諸侯國實力越來越強,也越來越不受周天子控制,周王朝才逐漸走向衰落以致滅亡。
推薦閱讀:
※穿越到西周真的會餓死嗎?
※周宣王四十六年遇鬼身亡?
※殷商出於東夷卻又進攻東夷,這裡的東夷是方位上的概念還是部落或民族上的概念?
※有哪些值得推薦的關於夏商西周三代歷史的專業著作?
※為什麼商紂王那麼殘忍?他是天生的殘忍嗎?如果不是,是什麼讓他變得那麼殘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