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真的是靠厚道成功的嗎?
人生到最後,其實拼的都是人品。
17歲的李嘉誠在一家五金廠當推銷員時,業績全廠第一,可他卻要跳槽去一家塑料產品公司謀取發展。
臨別時李嘉誠找到老闆,認真地說:
「五金行業面臨的危機很大,塑料製品將迅速代替眾多木質或金屬製品,您要麼趕緊轉行做前景好的行業,要麼調整產品的種類,盡量避免與塑料品衝突。」
有人問他都離開了為什麼要提醒前老闆,李嘉誠說:「人生在世,要多替別人著想,不能眼看著有人要遭難而袖手旁觀,發現了問題不說我心中不安。」
凡事為自己考慮,這是人的本性,但絕非為人處事的原則。只有儘可能地為對方著想,才是真正成功的為人處事原則。
「為人厚道,處世精明。」 這是李嘉誠一生的寫照。
人際往來多替人著想,人生之路才能走得寬闊而穩當。
李嘉誠的經商特點,其中有條讓人印象深刻: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那我只拿六分。舉個例子:有人想找李嘉誠合作開發房地產,李嘉誠問對方,你想在項目利潤中分多少比例?這人提出了5%的利潤分成
對於這個要價,李嘉誠主動提出給對方分10%的利潤,雙倍於對方的要價。
為什麼呢?這就是李嘉誠的高明和過人之處。
他讓別人得到比預期雙倍的收益,這一出人意料的舉動當然會讓對方折服,所以合作方不僅不會在工程管理中去吃回扣,還會選擇盡心儘力地管理好這個工程。這樣不僅達到了李先生的目的,還建立了良好的口碑。做生意即做人,李嘉誠是懂得在誘惑面前,不為利益所動依舊可以愛護自己羽毛的成功商人。
人的一生給別人借過時實際是在給自己修路,厚道的人,你的人生路總是很寬很長……
李嘉誠:16字的做事哲學,要做仁慈的獅子
李嘉誠曾用16個字總結自己做事的哲學:好謀而成、分段治事、不疾而速、無為而治。
| 本文由華商韜略原創
| 首發於微信公眾號:華商韜略
「好謀而成」是凡事深思熟慮,謀定而後動;「分段治事」是洞悉事物的條理,按部就班地進行;「不疾而速」,是你早就有了謀劃,早就洞悉了事物的調理,並且早就對各種問題胸有成竹了,因此,當機會來臨便能迅速把握,一擊即中;「無為而治」則要依靠好的制度、好的管治系統來管理。
「對於我來說,一場最漂亮的仗,其實是一場事前清楚計算得失的仗。以上四句話是環環相扣、互為因果的。」李嘉誠強調。
為在事前清楚計算得失,李嘉誠會不停研究每個項目可能發生的壞情況,然後考慮能否承擔其風險。他說,做事業一定要先想失敗,世上並無常勝將軍,一定要在風平浪靜之時,好好計劃,仔細研究可能出現的意外及解決辦法。「做生意,沒有買,就要先想到如何賣。」因為這樣的審慎,從1950年到今天,李嘉誠從來沒有財務危機,也沒有一年交過虧損的答卷。
注意風險並不代表停滯不前。如何在風險和機會中取捨,李嘉誠的答案是——做足準備功夫、量力而為、平衡風險。他說:「『審慎』也是一門藝術,是能夠把握適當的時間作出迅速的決定,但是這不是議而不決、停滯不前的借口。」
如何在適當的時間迅速地決定?李嘉誠的經驗是,要在事前汲取行業最新、最準確的技術、知識和一切與行業有關的市場動態及訊息,才有深思熟慮的計劃,讓自己能輕而易舉在競爭市場上處於有利位置。他說,只有掌握了消息,機會來的時候,你就可以馬上有動作。這也是他的成功精髓。
李嘉誠總結,發展事業尤其要強調三點:第一,要追求那個行業最好的知識、行情信息,以及最好的技術,且必須處於最佳的狀態;第二,努力、毅力,要用力到極致;第三就是建立好的制度與人才團隊。
李嘉誠曾在汕頭大學闡述自己的管理心得和經驗。其中,他特彆強調的是,要做一個領袖,而不是做一個老闆。「領袖領導眾人,促動別人自覺甘心賣力;老闆只懂支配眾人,讓別人感到渺小。」簡而言之,李嘉誠希望,管人管心,而管心重在管理自己。「做一個成功的管理者,態度與能力一樣重要。」
在選拔管理層上,李嘉誠既不喜歡挑選名氣大並妄自標榜的「企業明星」,同時也強調,「光有忠誠但能力低的人或道德水平低下的人遲早累垮團隊、拖垮企業,是最不可靠的人。」從小在複雜環境求存的歷練,讓李嘉誠能快速判斷一個人的優缺點,進而從旁引導,發揮其所長,這也成為他管理上的一大優勢。
關於李嘉誠和部屬的相處,一個故事是:當年以超過千億港幣出售Orange的關鍵時刻,幾乎在驚心動魄中度過每一天的他,除了明確大方向並不斷提醒已經忙到病的陣前愛將霍建寧注意身體,沒有給霍建寧任何壓力和質疑,幾十幾百億的價碼都由霍建寧相機行事,即便交易尾聲時,他已睡覺都把手機放在床邊調到最大音量,緊張到生怕錯過霍建寧彙報過來的消息。
被問到如何才能成功時,李嘉誠還強調,「我認為做人成功重要條件是讓你的敵人都相信你。」他說,「答應人家的事,錯的還是照做。讓敵人都相信你,你就成功了。」很多與李嘉誠合作過的人都曾表示,李嘉誠答應的事,明明吃虧都會做。曾經,有人問李嘉誠的一個對手,李嘉誠可靠嗎?對方說:他講過的話,就算對自己不利,他還是按諾言照做,這點是他的優點。
關於李嘉誠做人做事的作風,曾有媒體採訪他後這樣描述:訪問中,他多次強調,無論你怎麼寫都可以,但關鍵是,第一不要得罪人,第二不要惹人妒嫉。
李嘉誠在商業中,講究合作共贏,甚至自己贏得少一點,合作一個生意,賺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那我只拿六分。在香港商界,李嘉誠跟幾大巨頭,一直是合作大於鬥爭,起碼明面上,里里外外都和和氣氣。
生意之外,則有兩個故事能體現李嘉誠的為人風格:
一是萬通創始人馮侖曾這樣回憶,一些當年還仰視李嘉誠的內地民營企業家,朝聖般拜見李嘉誠的情景:
「長江頂樓,70多歲的大哥(李嘉誠)站著跟我們握手,這樣的開場很不一樣,我有點愣。其次,一見面大哥先發名片,這個也很詫異,而且發名片還給你遞過來一個盤子,遞盤子幹嗎?抓鬮,盤子里有號,拿名片順便抓個號,這個號決定你吃飯的時候坐哪桌,避免到時候我們這些同學為誰坐1號桌,誰坐2號桌心裡有想法。後來才知道,照相也根據這個號,站哪就是哪。」
「講完了普通話又用廣東話講一遍,之後發現還有老外用英文再講一遍……然後開始吃飯。我運氣不錯,抽到了跟大哥一桌,我當時想,和大哥挺近的,這樣吃飯可以多聊一會兒,所以開始沒著急說話,沒想到吃十幾分鐘的時候大哥站起來說抱歉要到那邊坐一下。這時我們才發現,四張桌子,每個桌子都多放了一副碗筷,他每個桌子都坐。一個小時的吃飯時間,他四個桌子輪流坐,而且幾乎都是15分鐘,到這時,大家都被大哥周到和細緻的安排感動了。」
「結束之後他沒先走,逐一跟大家握手,在場的每個人都要握到,牆角站著一服務員,大哥專門跑到那和他握手。這時候我想起看過他的一個演講,問他們有沒有關於這個的書,當時沒準備,他交代下面一下,結果下車的時候那個書就送到我手裡了。整個過程讓我們每個人都很舒服。」
馮侖說:「這就是大哥之所以成為大哥的原因,就是他的軟實力。他有一種看不到的能力,這個能力是價值觀,用他的話說就是追求無我,他讓每個人都舒服。」
另一個是,阿里計劃在香港上市時,馬雲曾經放言,阿里巴巴如果上市成功,市值比香港四大地產商加起來還要多,並被傳為李嘉誠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後來,這個話傳到李嘉誠耳朵里,還被傳媒追問聽到這話的感受。李嘉誠的回應是:我們需要多一點人才,這隻會更好,並就傳聞中馬雲對自己的評價圓場,絕不會因一句話而介懷,可能人家也誤會他。
「對民族來說,最重要是代代有傑出企業家,能夠投資社會,推動社會進步。見到成功的中國企業家,我內心只會為他們鼓掌打氣。就如朋友打高球時又遠又准,我們也會高叫一句:『好球 』」。李嘉誠說。
李嘉誠曾告訴自己的孫兒,做人如果可以做到「仁慈的獅子」,你就成功了!
「仁慈是本性,你平常仁慈,但單單仁慈,業務不能成功,你除了在合法之外,更要合理去賺錢。但如果人家不好,獅子是有能力去反抗的,我自己想做人應該是這樣。非常好的一個人,但如果人家欺負到你頭上,你不能畏縮,要有能力反抗。」
------END------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頭條號】,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就在華商韜略!
版權聲明:版權歸華商韜略所有,轉載請關注微信公眾號華商韜略回復「轉載」獲取授權。
不是,這是個殘酷的答案,厚道只是他成功的一個很小的原因,李嘉誠之所以能成功有三個時間點需要大書特書的:
1、娶了妻子庄月明,得益於自己的岳父,積累起了資本。
2、蛇吞大象收購黃埔和記。
3、97回歸之際,市場低迷,老李逆市而行,大量購土地,並且積極配合大陸政府穩定香港市場。
第一點讓他擁有了起始資金,第二點讓他成為了香港地區級別的富豪,第三點則讓他成為世界級別的富豪。然而,這三點反應出的是李嘉誠的審時度勢,在機會出來的時候迅速抓住機會,而不是所謂的厚道。
李嘉誠生於亂世,能在白手起家自然有他的聰明,但是聰明人何其多,能像他那樣審時度勢卻沒幾個:不說別的,李嘉誠是靠塑膠花製造業發家,當他發現製造業沒房地產賺錢時,立馬改變方向。又如上文所說的,97回歸之際,香港人心惶惶,大量富豪移民,大片土地貶值,收購了大量香港房地產商拋售的貶值地皮,囤積然後等它們漲價再賣出去,這樣完成資本的積累,如今香港的寸土寸金,光是這筆生意已經讓李先生賺得盆滿缽滿了。
接著經過一系列政治投資和人脈運營將手伸向大陸,依舊走得是囤積地皮→推高房價→收割。
可以說,在香港李先生靠房地產建起一條路,每個路過的人都得向李先生交過路費。
有時候,我們總被某種觀念(媒體)引導:成功的某某具有某種品格,是依靠這種品格成功的,閉口不談某位富豪資本的積累,不提所得財富的具體操作,這樣的心靈雞湯是有毒的。
我們再來通過李嘉誠撤資這件事是來談。
之前李先生的撤資可謂瘋狂,拋售內地的所有地產,連持有的香港中環大廈都以400億套現了,一切的一切資本操作短短不到兩年內就完成了。
對比起在中國的撤資,李家在英國則是買買,大舉購買英國的基礎建設資源。
這是操作,內在所則是李家與英國資本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再結合我上面所講的,從英國利益代言人到內地政府代言人,這角色轉化豈是一個厚道能言的?
那為什麼會有李嘉誠品格鑄就成功的說法?或者說為什麼普羅大眾相信李本人魅力(品格)讓他成功?
從兩方面來談,即李對於自己公眾形象的塑造以及大眾對於成功者的崇拜和自身的代入(有點拗口,但是想明白這問題就得看下去)
毫無疑問,李成功商人的形象是包裝出來的,他需要轉移公眾注意。
豈不談李家在香港炒熱地皮,導致香港出現房價高昂,普通人奮鬥一生都不一定買得起房子這事,香港其實不缺土地,大把未開發土地樹木鬱鬱蔥蔥呢。一面是寸土寸金,一面是閑置用地諸多,這裡面的種種和香港富豪們脫不了關係。
近十年來,內地房地產市場高速發展,地價和房價上漲數倍,李先生囤地操作也是不少。
長江實業和和記黃埔在內地的房產地項目超長時間的開發,已是業內公開秘密。例如:長江實業上海普陀真如項目在2009年已動工,3年過去仍然在打地基。同年動工的浦東世紀都會項目,進度也相當緩慢。諸如此類,超過10個項目,不勝枚舉。
黑料還有很多,這裡點到即止。
於大眾自身而言,身為平凡人的我們何其渴望成功,渴望從成功人士上找到點和自己一樣的東西,然後心裡暗示,給自己以努力的動力。
但,這偶爾騙騙自己則好,毒雞湯喝多了傷身。
這是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有點黑暗,可能會讓看的人心裡不爽滋味,我也不保證它全對,不過比起有的回答一大碗食之無味的雞湯,我這碗毒雞湯雖然苦,但是對身體有益。
人活在世上,不是處世做事,就是為人,做事精算,每一個細節,務期效益極大化。但為人、待人,經常是零和遊戲,我們的算計可能是別人的損失,我們的精明可能代表別人的愚昧。寬恕、寬待每一個人,才能廣結善緣。華人首富李嘉誠有一個故事被傳播了很多年。。有一次,李嘉誠先生在宴會結束後走出飯店,伸手從口袋中掏出手帕時,一個港幣銅板掉了出來,一直滾到水溝里。當李先生試圖去撿回銅板時,飯店的服務員快速上前,撿回銅板,擦拭乾凈後,交還給李先生。李先生收回銅板,打開皮夾,拿出100元港幣,以示感謝服務員的幫助。
李先生拿回一枚銅板,卻給了100元港幣的小費。對這個故事,李先生自己的解釋是:每一塊錢都有用途,不應該隨便浪費,他要撿回銅板,是要讓每一塊錢都發揮它應有的價值;而對別人的服務表示感謝,則是每一個人應有的禮貌,他給100元港幣小費,是他對人的心意。這是兩件事,他並不是為一枚銅板而付100元港幣的。
第一次聽到這個故事時,雖然也聽到李先生的解釋,但理解並不深刻,只感受到一個超級富人的大方,非常人所能及。直到後來李嘉誠先生併購我所創辦的公司時,拍板前的一個插曲讓我更深刻感受到其中的內涵。
李先生的團隊仔細對我們的公司做完財務及法律查核後,提出了一個併購的價格。但這個價格與我們期待的金額落差甚大,而我們堅持要用我們的期待金額進行交易。李先生的團隊不敢拍板,最後交給李先生決定。李先生聽完後,說了一句話:「我們不只買公司,更買團隊,對人的事,就別太計較了。」買賣就此成交。
我事後聽了這一過程,再對照前面的故事,一切都豁然開朗,這不是富人的大方,而是一個人做人做事的態度問題。
「為人厚道,處世精明」,這是台灣企業家康和證券集團會長鄭世華的家訓。鄭世華的父親教育他,只要做到這8個字,事業就會成功。而這8個字也印證了李嘉誠為人處世的基本邏輯。
而李嘉誠先生的作為,正是這8個字的最佳寫照。在併購過程中,他的團隊早已從生意麵進行精算,做出併購價格,這是處世與經商的精明。但李先生從為人的角度出發,能體會將要一起打拚的團隊成員的心情,願意放棄精明的計算,以換取人的認同與共識,這是「為人厚道」的最佳批註。
因為人心如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太過精明地計算,可以得到短期的生意,卻無法雙贏。
李嘉誠真的是靠厚道成功的嗎?其實商場的事,成功了大家才去「馬後炮」地分析人家成功的原因。人家在奮發的時候,任何人,包括當事人本身也不確定未來會如何?有說「見樹如見林」,我今天就在這裡同大家分享兩件從不為外人所知,真實發生在李嘉誠成功前的事,讓大家來自己判斷。首先,李嘉誠是借錢開始做生意的。李嘉誠沒到香港是,是在家鄉潮州,人說三十而立,李三十了還是一事無成。想做生意卻家裡窮,沒本錢。沒辦法就厚著臉皮到我認識的一個葉太太的爺爺家伸手借錢。她爺爺是在當地做賣米生意的,有些余錢。大家都知道潮州人素來是比較互助團結的。她爺爺就借了幾千快錢給他(當時幾千塊是不少了。)。這應該就可以看成是李嘉誠開啟成功的第一步吧:「低姿態,厚臉皮,敢開口借錢」。其次,李嘉誠是個極具冒險精神的探險家!我認識的一位楊先生曾經是香港潮州社團的某任會長。是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香港的「橡膠」大王。他說當時的李嘉誠也在做朔膠,在他面前就像小弟弟,整天「楊哥長,楊哥短的」,也沒多少錢。他給我總結說為什麼後來李嘉誠後來能夠超越他,比他有錢?最主要原因是李嘉誠比他敢冒險!他說當時香港的房地產也是非常低落,最不好做的時候。大家都儘力抓緊手上的錢,小心翼翼的不敢隨便出手投資。而李嘉誠卻選擇了當時的「冷門」房地產,把手頭的錢都用去收購那些無人問津的破房子和店鋪。然而,大家不看好的房地產在幾年過後就大漲特漲,讓他「一夜暴富」。連那些有心準備看他笑話的商場大佬們都看得目瞪口呆的!這就說明李嘉誠不是一般的敢冒險,而是非常敢冒險!然而,他也有運氣(大家也可以說是「有眼光」,反正成功了如何解釋都行,萬一那次投資失敗了,也許就沒有了今天的李嘉誠了。他相反還會成為想看他笑話的眾人茶前飯後的八卦笑料呢!)。
總而言之,對於一個成功了的人,外人可以發揮無限的想像空間去解釋,找理由。真正到底後面的原因是什麼?只有當事人才真正品嘗其酸辣苦甜的箇中滋味。
從標題能看得出很多人特別善意,看到的都是特別美好的商業模式,可惜雞湯不能貪杯,現實永遠是殘酷的!
1、資本,很多人特別喜歡聽白手起家的童話,我也能感覺到這些人濃濃的童趣,很可惜李嘉誠並不是如此發跡,而第一桶金是表妹老婆庄月明,舅父是中南錶行的行家,是香港有頭有臉的大人物,家資巨富,在與庄月明之前1950年,22歲的李嘉誠用所有積蓄7000美元在筲箕灣創辦長江塑膠廠。辦廠初期,就出過質量事故,最後還是在表妹借舅舅之勢來擺平,然後入駐一起辦廠,庄月明馬上成為公司核心,看過劉德華雷洛傳的,都知道雷洛在劇中是怎麼上位的,是的,模式是一樣的,有社會關係,有龐大資本,這時的李嘉誠才真正的風聲水起,李嘉誠的能力不在於做生意的本領,而在於交際,因為香港就是個大的交際場,實幹想躍於高層,是妄想,李嘉誠有舅舅的家世為後盾,自然水到渠成,TVB劇珠光寶氣中那炫目的名利場,交際圈,那才是香港大亨真正的戰場。
2、行業,很多人說李嘉誠是商業奇才,我只能說他真的很有錢,看最近在他英國所購入的行業吧,包括3個港口、1家移動運營商、1家鐵路集 團、1家區域電網公司、2家區域煤氣公司、1家水務公司,全部是壟斷行業,只要有資本,只要盤下來,你就等於躺著也賺錢,而在香港,他最大的行業就是房地產,香港的房地產是被幾個龍頭壟斷,香港綠化在百分之八十,也就是說,本來很小的香港百分之八十都是山水樹木,剩下百分之二十給香港人住,地方是固定的,又小又少,樓全在幾個人手裡,那價格誰說了算呢?股票市場又誰說了算呢?而在香港,所有能壟斷的行業基本都是李嘉誠的投資,而新興行業,例如出口,他是不做的,因為投入高,產出小,最主要還累,這些大亨也投資過這些新興行業,結果都是鎩羽而歸,賠的叮噹響,97年香港金融危機,大家都認為是這些大亨聯手解決的,其實真正解決的是大批出口公司,用辛苦的汗水換回來的,而很多人更相信是這些大亨們的責任心擺平的,真是荒誕,所以所謂奇才,就是兩個字,壟斷!
3、努力,是的,別管是大亨還是貧民,大家都是努力的向上掙扎,李嘉誠只是力氣用到了運氣帶來的平台上,而很多人還活在首富編的美夢裡,真的以為只要安心努力的給這些人打工就能成為富翁,努力用心的工作,肯定是好事,但理念要清晰,努力工作只能換回微薄的薪水,如果想成為大亨,路就得換種走法,澳門大亨老何頭兒,不會告訴你,他是承家勢玩走私賺大錢,然後才進入賭業,這些老的家族,基本上都是這麼起來的,他們為什麼要告訴貧民要如何努力,又說是白手起家,因為這樣安全,這樣有認同感,這樣,貧民能安心的打工,而不會去鑽研真正的能力,就像創世紀里霍景良說的,他站在香港最高的樓上,向下看著股票市場說,香港人一窩蜂,省吃儉用買股票,妄想一朝發財,他們根本不知道真正的贏家是什麼人,這是這些大亨最真實的內心寫照。
點點題,李嘉誠唯一厚道的一次,可能是子強到他家跟他說,咱倆都是搶,只是搶錢的方式不同罷了,李嘉誠並未說話,我覺得老李很厚道了。
看過厚黑學嗎,凡事都要站在仁義道德上去說,比如你傷害了某個人僅僅是因為個人恩怨,但你不能說你是為了一己私慾,你得說這個人傷害了大家,集體,而你出言傷害他僅僅是為民除害替天行道。就像劉備拉攏諸葛亮說是為了恢復漢室王朝,實際為了隱藏自己的野心一樣。我雖然不知道李嘉誠是怎麼為人處事,僅僅是看了書和媒體傳播他是如何真誠與厚道,但我知道他有今天絕不是因為真誠與厚道,不過是媒介宣揚一種正能量的措辭,背地裡耍手段,耍心機誰人知曉。況且在這一個魚目混雜四處奸商的時代,你要說真誠厚道能有這麼大成就,那多少農民工就可以發家致富了。最後,總結一句結束語,凡人只看到參天大樹的枝繁葉茂,卻看不到大樹根部的錯綜複雜
謝邀,李嘉誠該是很多人的偶像吧……首先要看怎麼理解厚道倆個字了……李嘉誠的厚道,在我看來,最該理解為誠信,自己說過的話一定遵守承諾,從張子豪綁架澤楷的事兒就看得出來……但是李氏家族做生意的詭異和精明,又有誰能敵?商海沉浮多年,從一個跑堂的小差,到塑膠花王,長江實業,港口,房地產大鱷……哪一戰不是一場漂亮的商業大片,完美收官國內的資金戰略轉移,都完美的體現了敏銳的商業嗅覺和高度敏感的政治洞察力……所以鄙人理解的李嘉誠式的厚道,除了信譽可嘉之外,更多是用厚道兩個字來道德約束,麻醉世人吧……就象我們每個並不厚道的人,卻整天鼓吹做人要厚道一樣罷……再往大了說就象古代帝王大樹儒道學說一下,凈化民風本就為了益於統治,商場需要厚道,但是真正太厚道的人,建議還是遠離商場吧……個人愚見,不喜勿噴
回答前,先說一句。我認為最重要的不是討論李先生是否靠厚道成功,而是要學習如何既能作為商人獲大利,又能被廣大群眾稱厚道,而且,最終還能給社會帶來回饋。1:厚道意指不刻薄,待人好,不騙人,表裡如一。
如果這樣來看,李先生是個厚道的人,因為商場上,只要他答應了,即便是虧損也會做。
【信譽是商人最好的資本】
2:所謂無商不奸,最早出自無商不尖,指的是商人賣米會多給出一個尖角(具體自查,在此不多言),指商人為拓展客戶群體,多讓一點點小利,以此謀求長遠的大利。這點,和李先生遵循的「舍小利,得大利一致」。
【也是他長久發展的一個基礎】
3:再說到現在意義的無商不奸,指商人依靠奸詐的手段、犧牲別人的利益來獲取自己的利益。李先生其實是低買高賣的行家,在錯綜複雜的形勢中選擇合適的時間點買入和賣出,謀取利潤。可以理解為等待時機,也可以理解為趁火打劫。最終怎麼評判,其實話語權應該在於被談判的那位。
【李先生最成功的應該就在於,我趁低買入你,事後你還要謝謝我,其中做人做事的奧秘,我想是值得所有商人學習的。】
4:一個商人獲取利潤,如果能用於回報社會,在大眾眼光中,他總歸與奸商聯繫不上的。【回饋社會,最終會正相反饋於自己的事業】
【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
最近剛好在讀《李嘉誠全傳》
個人覺得,首先分清楚什麼是做人,什麼是做事,再來談是做人要厚道,還是做事要厚道。
做事,簡單的打個比方,
你是下屬時怎樣做事叫厚道?我認為兢兢業業搞好自己的工作,高標準、嚴要求,不給領導添麻煩,這叫厚道。但有人認為,事情可以敷衍,把領導本身招呼好了,這才叫厚道。
作為基層管理人員,我認為能夠做到不欺下,還能儘可能多的為下屬帶來福利叫做厚道。但有人認為,吃你十次,放你一次,這就叫厚道。
作為高層次的領導,我認為對企業負責,對老闆的投資負責叫做厚道。但有人認為,大家一團和氣,各撈各的,我們都吃飽,唯獨虧了東家的,這就叫厚道。
那麼,到底什麼叫厚道?我們到底求的是做人厚道,還是做事厚道呢?我只知道好多人都在偷換概念,把做人和做事混為一談了。
推薦閱讀:
※「敵人誤入自己擅長領域」是一種什麼體驗?
※老實人應該如何混跡職場?
※普通二本大學生一般能找到什麼樣的工作?
※胸肌撐起正裝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職場中跟上司最忌諱的關係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