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用品品牌如何依靠旗下 App 獲益?

現在各家體育用品大牌,都在積極推自己的運動健身類 APP。在 App Store 中簡單搜索,就可以發現僅是 Nike 旗下就有 Nike+Running, Nike+Training Club, Nike+Fuel, Nike+Move,Nike Football 等多個 APP,Adidas、Under Armour、New Balance 等等也紛紛推出跑步、健身等 APP。這些 APP 對於品牌來講到底有著怎樣的作用和意義呢?他們是否會從 APP 追蹤用戶信息,以達到更精準地營銷或投放廣告的目的呢?他們又是怎樣通過 APP 獲益的呢?


感謝邀請,這個話題之前聊到過很多次了。比如下面這個回答:
如何看待阿迪達斯收購Runtastic,以及安德瑪收購Endomondo? - 知乎用戶的回答

首先,題主對目前運動品牌的動作判斷的還是很清楚的。確實,大家都在忙著搭建線上平台。Nike升級了自己的NIKE+,阿迪達斯收購了Runtastic,UA前前後後一共吃下了三個健身APP。對此還不是很了解的知友,可以參看下面幾條新聞:

Nike+全新升級,為運動員帶來更多幫助與鼓舞
阿迪達斯 2.4 億美元收購健身應用開發商 Runtastic
Under Armour 豪擲5.6億美元收購兩款App,欲稱霸全球健身網路

那麼這些大公司收購或者自我搭建這些線上平台,到底要做什麼?從目前來看,每個公司目前都有自己的一套思路,並不能一概而論。

以UA為例:

上面這張圖,是UA最近一次投資者大會上的PPT內容。這裡面比較具體地展示了這家美國公司對於線上布局的思路。收購APP,獲取用戶數據,這僅僅是第一步,也是最容易實現的一部。在自己的用戶Base足夠大之後,UA會全面Launch自己的硬體產品,徹底鎖定這些用戶。而UA最後的目標,根據普朗克的說法,叫做:

Under Armour is investing in the next innovation of connected fitness: true wearables.

也就是說,UA最後的目標,還是落在了智能產品上。智能運動用品也好,數碼用品也好,這是UA通往2020的方向。這種選擇,已經被Nike放棄了。

再見FuelBand手環!Nike放棄可穿戴硬體

所以,目前確定無疑的目標只有一個:綁定用戶並真正觸碰到自己的用戶。

現在運動品行業的大趨勢,就是要Direct to Consumers。既要加快對市場反應的速度,也要確保了解消費者的喜好和需求。冗長的GTM流程已經成為了運動品公司更進一步的巨大阻礙。訂貨會這種傳統的模式不僅沒有速度,往往還無法給消費者提供最需要的產品。

因此,想要提速,想要提供準確的產品,那就要有足夠多的數據,足夠有時效的數據。因此,通過各類軟體來提供消費者貼心實用的服務,進而與他們進行數據的交換和信息的交流(數據包括:身體各項指標,運動習慣,消費習慣等等),這就能幫助運動品牌更準確地把握市場的走向,並提升市場反應速度。所以到最後,誰的用戶更多,誰能就做得更好。所以大家花重金收購,不是沒道理的。

而在這一點上,Nike再次處在了領先地位。他們不靠收購,而是自己開發。如今評價最好的幾個軟體例如NTC, Nike+都屬於這位市場龍頭。阿迪達斯早年的micoach一直不溫不火,也促使他們下狠心收購了Runtastic。

為這些APP一擲千金的運動品公司們,並沒打算短期內收回一大筆錢。放長線,要釣大魚。

以上。


數據


一是營銷價值,二是數據價值


這個問題沒有那麼簡單,一個單獨的app只是一個產品亦或是一個產業鏈的一個枝節 其作用更多是促進或者是推動產品的發展 為其進一步的我獲利做鋪墊 增加用戶粘性也是根本的原因吧.


十年移動互聯網經驗碼農一枚,這裡說說看法。
對品牌方來說,與自己產品綁定的工具類的App,用戶關懷類的營銷推廣等是需要的。但社交、電商平台類的業務基本上玩者必死。
本質上來說,前兩者屬於對現有產品、服務等體系的補充,可以讓用戶得到更好的服務。而後兩者由於公司流程體系、業務慣性、KPI導向、意識形態等原因,收購之後基本會變為銷售的導流工具。可以參考蘇寧易購和收購的PPLive這兩個業務的發展結果。
反倒不如當鋪渠道戰略投資幾個,然後赤裸裸的營銷了。自己專註當好CPCP就可以了,畢竟不管用戶在誰那裡,總歸還是消費的品牌。

不過話說回來,移動互聯網這波大潮讓很多沒玩過互聯網的企業戰戰兢兢,寧可錯殺不可放過。上帝保佑你們。


一下子想到耐克運動。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切爾西與阿迪達斯解約?
為什麼 ESPN 最近裁了 Marc Stein 等知名記者?
目前足球球衣贊助商的品牌分布和大致情況是怎樣的?

TAG:市場營銷 | 應用程序Application | 體育產業 | 運動品牌 | 體育營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