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高層,發生地震怎麼辦?怎麼逃生?

今天晚上瀏覽網頁的時候,忽聽窗外響聲巨大,感覺是要地震似得,後得知是垃圾車,遂釋然。
如果說,我說假如說,萬一真的地震,住在七樓的老房子的我應該怎麼辦?
房子裡面哪面牆最結實,倒下去後最靠外,最容易讓搜救犬發現?
從七樓倒下去有活的希望嗎?
我在天津,四十年前的唐山大地震天津也受災嚴重,恐慌中……


天吶!我看到了什麼!?


人家題主問要是來了地震他該怎麼跑,一群又一群的人回答不是回答現在經濟狀況不能保障抗震,就是回答房屋該怎麼設計,不然就是死死抓住什麼是高層做了一翻鞭辟入裡的回答,甚至還有說,老房子?那你死定了!

還有往上跑!?往下跑!?跑你妹啊!!地震來了你們跑一個!跑一個!

牆體結構!?關題主毛事啊!!地震來了不告訴人家該怎麼辦還給人家分析結構!!

啊喂!!你們夠了!題主別管她們,來,看這裡。紅領巾來教你該怎麼跑,再怎麼說作為住在七樓偽高層的四川人也是有豐富的實戰經驗和一定的理論基礎的。

——————————————————————————————————————————————
第一,未雨綢繆

不是讓你把房子建得抗震一點,你要是可以也不會來這裡提問了。


那怎麼未雨綢繆,在家裡備一個地震逃生包,裡面放點東西,都是簡單便宜的小玩意兒。

內容如下:
1、手搖發電的手電筒。
2、礦泉水——3L最好,500ml不太夠
3、食物——最好是高能量的,巧克力,葡萄乾,糖果再來點壓縮餅乾。
4、藥品——消炎藥必不可少,還有感冒藥,止痛藥,一些生理鹽水(清洗傷口)
5、諾基亞老年手機一部(別問我為什麼)
6、三千到一萬的銀行卡
7、口哨,用在這裡就不是裝逼了!這很重要!
8、保暖用具,衣物之類。
9、瑞士小刀一把。


好基本就這樣,你可以根據自己情況做出調整。

第二,不要太慌!記住,不要太慌!爪機無法加黑,我必須重複三遍,不要太慌!

什麼?為什麼不是不要慌?你扯什麼蛋!你真的是完全不知道地震來了是什麼感覺,那種直面死亡的恐懼而自基因深處產生的慌亂是完全無法壓制的!

不然你以為為什麼這麼多人選擇了跳樓?他們拿命抖機靈?他們智商低?不!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你,他們被嚇傻了。

08年那次,我第一次遇到地震,那時我正在家打麻將。我的第一反應是——誰在搖桌子,腦殘啊。之後發現不是——操!是地震!然後大腦一片空白,是真的一片空白!思維完全停滯,求生的本能接管了我的身體,那一刻,蟄伏了億萬年的本能覺醒了!我一腳踢開桌子,奪門而出!樓梯,一段11階,只需兩步,不出三十秒,絕對不出三十秒!我從七樓跑到了樓下!


很快對吧?但要是那幢樓塌了,是不需要三十秒的,地震從我們有感受到建築物被破壞平均只要12秒,而我那時正在樓梯當中愉快地奔跑,那種情況下,我是絕對跑不掉,至於死不死?那就只有看我的主角氣運了。

所以,地震來了不要太慌!別往樓下跳,別往樓下跑,要是真搖晃起來,行動會受到制約的,就像你喝醉的時候走路一樣,完全不可能健步如飛,等樓塌了,你還沒跑到五樓!


這必須引起重視!看到新聞哪裡地震了,就跟著我默念一遍,來!
不要太慌!不要太慌!
我是有思想準備的!
不要跳樓!不要發愣!不要往樓下跑!


好了,有個思想準備之後,你存活率就能提高a%了。


第三,地震來了怎麼防護!

在初始的驚嚇之後,你該回過神了!現在,看看身邊,有什麼軟的,枕頭,被子,衣服,有什麼用什麼,把頭護住!什麼?都沒有!?用手!!手總有吧!


然後,少年,你是老房子吧?那就不要躲牆根了,分分鐘壓死!

你家的床怎麼樣?你家的桌子怎麼樣?你家的茶几怎麼樣?柜子呢?

總之一個原則,帶著你的安全包,哪兒穩當蹲哪!

第四、好嘛,如果地震停了,房子還沒塌?那還想個毛!速度跑!

啥?被壓了?不要驚慌少年,你是被選中的孩子,需要經歷一些挫折,你已經有了準備,你一定能度過難關。嗯……差不多就這麼給自己洗腦,讓自己平靜下來。

好了,接下來,看看自己有沒有受傷,有沒有重型物體壓在自己身上,身體各部位有沒有知覺,如果沒事,那你就是最幸運的人,如果受了傷也不要怕,拿出你準備的葯,處理傷口。如果身體被壓住了,看看能不能移出來,如果不行就算了,保存體力。

然後,在沒有且不會發展到致命傷的情況下,你的救生包可以讓你一直堅持到救援。拿出手機,對了,這幾天體現洛基亞老年機的好處了,壓不壞!然後不是看小說,是看看有沒有信號!有信號?麻痹的,等個毛!來一發!打電話讓條子叔叔來救人!!!好嘛,沒信號?等等吧,等有信號了再說。


同時在你感覺到上面有動靜的時候,少年,你可以歡樂地吹一吹口哨,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如果沒來也不要緊,等待下一個有緣人,記住,你是五指山下的齊天大聖,不要因此焦慮。

好了,到這裡能做的都做了,其他的就看你有沒有氣運光環了……


結構渣碩士,實名反對高票日報答案。

----------口腔潰瘍不想賣萌的分割線-------

老有人說我不回答問題,老有人說我說話逗逼設計肯定不靠譜。嘿,我這暴脾氣。
---------我叫下面是原答案的分割線---------

1.首先高層的定義要搞清楚,高點的高層都不是純框架,我拿命保證。世界上有個東西叫框剪,再高的有巨筒。

2.舉例圖片多數就是底部框架上層磚混,您沒去北川沒去映秀沒去都江堰所以看不到所謂的磚混很多都在地上碎成了渣。

3.汶川地震的地區多數損毀是因為認真的偷工減料和私自改造,請不要用幾張圖和不負責任的推論說某種結構薄弱層在2 3層好嗎。這麼簡單的話,我剛剛通宵做出來的倒塌課題論文是不是可以燒了。

4.作為一個答主,我還是簡單回答一下。天津少年請安心,老房子加固後達到現在使用標準的都沒那麼容易死,至於加固單位早說了你們有風險需加固不要走啊真的危房的情況,唔,也安心待著吧,地震來了找個不容易被砸死的地兒抱著水管食品櫃說不定狗會聞到零食氣味...

5.講真,知乎不應該稍微求真務實一點嗎...一副我不是專業的我講的都不負責任不給簽字哼啊的回答,真的不是加一句「錯過這篇你會後悔一輩子」標題就可以攻陷qq空間的文章嗎。既然都不是結構的了,就請不要亂解釋嘛....大震不倒是兩階段三水準設計原則的基本要求之一,看到這種類似不轉一定會後悔的文章風格,抗震規範會很不高興的。


如果知乎尚有認真答題求真看題的盆友...女攻城獅會在通宵改論文的間隙來寫個讓抗震規範高層規範都高興一點的回答。嚴肅臉,睡覺。

--------我是論文查重分分鐘通過高興了於是來更新的昏鴿腺-------

原答案多是吐槽,更新就來點正dou常bi的吧。干不幹貨自己判斷,我就是不想寫論文體了。


吶。首先咱得撈撈枯燥的說。我盡量逗比點。

地震來的時候,房子究竟是怎麼倒的呢,其實非常非常難說。舉個栗子可能是該次地震的參數+房子類型+設計方法+施工過程+周圍環境+特殊的隨機事件等等一大堆事的綜合產物,結構是人不是神,所以結構能幹的事就是驗算很多條地震波最嚇人的組合+研究每種類型的怎麼玩+按最不利的狀況加權設計+預留給施工隊一點貪0喵0污量+跪求住戶不要亂挖不要亂搭不要亂扒+祈禱。

基於以上的認識。我們來點最簡單的裡面,又最直觀的。

這是三層雙跨框架結構的幾種側向倒塌形式。框架,不是所有。幾種,不是完全。側向,不是所有。直觀的感受就是柱子別特么一早就壞貌似還可以搶救一下。對,就是這個問題。

大多數時候,我們要建築足夠的剛健才能扛過地震巨大的搖晃。

(比如你得夠強壯才能挨得動打)

而地震力會按結構本身的強弱來分配水平的力。

(比如你屁股肉多就多挨點,臉肉少就少挨點吧)

通過圖我們可以看到

(1)梁壞柱不壞,容易活。

(2)到柱壞的時候,下盤穩的容易活。或者死的好看點。

(3)一種結構形式,也有可能出現幾種倒塌方式。通常取決於薄弱層在哪兒。

所以,了解完了這個,攻城喵下面來說說幾個受關注的問題。

1.底框。

底框就是當年沒錢造框架,於是合成了這麼個下層框架上層磚混的中國特產小怪物,因為底層開間大可以做商鋪,上層住人多點牆柱沒關係磚混還便宜。哦,還有門面框架背面磚混的,無法形容。

好了,開間大還經常被他們扒門面的牆,剛度肯定是不夠的,但磚混更渣啊,真是一扯就跪都不帶猶豫。好了,那到底誰死。看運氣唄,磚混建的堅固,一搖就死底框,底框造的堅固,一搖就死磚混。2層跪了你還能看到,1層的跪了平平整整的,你不好好看都看不出來。北川映秀這些路邊4層變3層的樓下面,全是沒挖出來的人。不放那邊拍的圖了,我看著難受。

2.倒塌怎麼跑。

真要是要倒要塌要哀嚎的地震,除了能十幾秒鐘跑出去的,我感覺你幹啥都意義不大。由圖可知,遇到下部軟弱的往下跑被壓死,遇到上部傾覆的,往上跑被摔死。很多人是在跑的路上被落物砸死的不騙你。所以能跑就撒丫子跑,不能跑就別去轉角處,別去門窗玻璃邊,別去有重物掉落的地方,你能做的真的就那麼多了。不如往廁所里準備點水和壓縮乾糧有用,到時候抱著被子扒著水管多活幾天才是王道,別笑我認真的 = =!(說我沒回答問題的,我叫你一聲你敢答應嗎)從08年到15年,四川妹子早已習慣,寢室妹子和一群紅內褲小男生相見於樓下的時候,我淡定的起床去刷牙了。

3高層。

抗規說了不準底框超過22m,框架60,框剪150,筒體180,不準亂扒不準亂搭。高規說就算按新的,超過28m才歸我管,歸我管的我有九千九百九十九朵方法讓你聽話。哦對了,我朝的性格就是沒鬧明白算了,就抄國外的吧,再取大點安全安全。所以按規範設計、施工、使用的乖孩子,都活的久。震中也有沒跨甚至沒壞的房子我會說。

4施工質量。

呵呵呵呵呵呵呵呵,真的沒什麼好說。

5.有人問樓梯

樓梯薄弱是對框架研究的時候常說的,因為在滿足規範的要求後人們發現,樓梯剛度大容易承受更多的地震力而使連接處拉壞。那邊的房子就沒幾個框架,更沒幾個靠譜的框架,死的最多的是磚混,全是建渣不騙你,然後是底框,一屁股坐在地上哭出血,框架爛的壞的,差不多都是節點亂來底層亂扒這些作死的偷工減料,但至少都能撐一撐,很多大變形但沒塌哦。哦,上面那個底框就是原答案說的認真的偷工減料。所以它們基本都沒達到討論樓梯容不容易壞的時候。(有些預製梁板脫開跪了,但樓梯處反而還一直掛著)

這帖子當科普看吧,話沒推敲,不保證全對。


-----------越寫越不高興決定不寫了回去碎叫的分割線-----------

上來更新的時候看到了 @豬小寶的回答。心裡很沉重。但沉重也不阻攔我是您的粉。

每個結構工程師簽的每一個字都是負終生責任的,請諸位悉知。

地震的時候很多人問攻城獅是幹啥吃的,不地震的時候總覺得攻城獅都是騙吃的。甲方用來給建築裝修的錢,分20%給結構都可以得到很大的抗震性能提升。但他們不會給的,因為結構是你們看不見的。

技術並不能解決一切。敢終生負責的技術也不能。

困,睡。


越早知道越安全!

又發地震了,還是連著來,萬一有一天我們居住的城市也地震了,到時候要怎麼辦呢?

我們住得樓房夠不夠抗震?

是呆在家裡避難還是戶外逃生?

逃生的時候要注意什麼事情?

了解得越早越多,我們在災魔面前就有更大的生存幾率。

如何科學避難?

地震來了怎麼辦?記住這三個動作:趴下、掩護、穩住!(Drop, cover,hold)

▲ 圖源:shakeout BC

趴下!

採取低姿態逃生姿勢,找到穩固的桌子、靠著承重牆或柱子、或者在不帶淋浴房的衛生間里避難。

▲地震來時,哪怕在空地上也要趴下

圖源:stuff.co.nz

如果在廚房裡感受到地震,抓緊時間關燃氣。

因為地震中管道會扭曲破裂,極易導致燃氣泄漏、引發大火。

▲仙台地震 圖源:http://bp.blogspot.com

掩護

一手護頭,一手護頸。

地震中,頭和頸是你最應該保護的部位。

▲ 圖源:room 12 2015-blogger

穩住!

地震不傷人,傷人的是房子和傢具的位移及坍塌,所以找到一個牢固的庇護所非常重要。

比如說抓住桌子腿、靠著承重牆、躲在沒窗的衛生間。

因為地震中有可能會把門框、窗框壓變形,有機會就把門窗打開,不然壓變形後你就出不去了。

▲ 圖源:http://interioridea.net

另外,記得遠離門框、吊燈、高櫃和窗戶,不然很容易被砸到或被玻璃割傷。

地震時的樓梯很脆弱,最好等到地震波過去了再逃生。

「生命三角區」不可信!

加拿大人庫普(Doug Copp)首先在互聯網上大力宣傳他的「生命三角區」理論,不久之後就得到國內社交媒體的瘋轉,並且被當成了一種地震自救方法。

庫普宣稱,地震時房子會坍塌、傢具會砸得稀巴爛,所有要找能形成三角區的地方躲藏而不是桌子底下。

▲ 假的,別信!!圖源:http://51wendang.com

事實上,誰也不能預判地震中哪裡會形成三角區。

哪面牆會立著、哪面牆會塌?牆是往內塌還是往外塌?

你還沒想清楚,可能就被砸暈了,還是趕緊爬到桌子底下保命吧!

什麼時候適合逃生?

逃生節點

地震通常是這樣來的,最先到達的是P波(縱波:推進),表現為上下振動,破壞力最弱。

其次是S波(橫波:剪切),表現為前後左右抖動,比較危險。

▲ 圖源:http://www.jma-net.go.jp

最後產生的是L波(面波),是P波和S波在地面相遇後產生的混合波,波長大、振幅強,不耐震的建築輕易就能被L波拉得土崩瓦解。

P波和S波之間的停頓從幾秒到幾十秒不等,這就是最佳的逃生時機,

避難還是逃生?

避難還是逃生?這幾乎是一個生與死的選擇。

地震和火災不一樣,要看你的所處位置、個人身體素質,和地震預警系統的完善程度。

在沒有預警系統的情況下,如果你確信能在四五秒的時間內跑到戶外,那就撒開腿跑,否則還是呆在原地避難比較安全。

像預警措施做得比較好的日本,地震時電視能夠自動播報S波到來的倒計時(有的媒體誤把這當做地震預報),能更方便居民選擇避難還是逃生。

▲ 圖源:http://miyakawa-emiko.sakura.ne.jp

值得慶幸的是,早在2013年4月20日,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就成功通過電視對蘆山地震做出了預警。

昨天九寨溝地震的S波到來之前,研究所再次做出了準確的電視預警,希望這套系統能早日推廣到我國所有在地震帶上的城市。

▲ 圖源來自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微博

這些事情不能忽略!

有時間就把門關上,以免家中遭竊。

第一波地震過去後,可能會接著各種大大小小的餘震,如果已經跑出去,就千萬不要再返回了。

空曠、地勢高的地方是理想的避難所,但要遠離山坡和水域。

靠近山體的地方可能會有落石、滑坡、泥石流。

靠近水域的地方有可能會形成土地液化。

▲ 圖源:youtube

災後不只有餘震、斷水斷電,還可能有犯罪。

地震逃生中,能一塊走就不要自己一個人走,特別是女性和孩子,最好結伴而行。

▲日本熊本地震後發生了搶劫、入室盜竊、強姦等刑事案件 圖源:http://hz.edushi.com

什麼樣的建築更抗震?

新聞上常說的震級、烈度、抗震等級都是什麼?

我家房子抗震等級只有四級,地震來了會倒嗎?

讓我們來做個簡單的地震科普吧!

▏抗震8級的建築能抗8級地震嗎?▕

震級可以通過斷層的大小、相對移動的距離等數據算出來,精確且唯一。

汶川地震的震中,映秀和北川的地震烈度是11度。

也就是說,所見之處房屋坍塌、路橋斷裂、地表產生很大變化。

地震烈度說明了地震帶來的破壞程度,但難免帶有觀察者的主觀情緒。

▲汶川地震航拍圖 圖源:http://blog.jackjia.com

抗震設防烈度是地區屬性,根據以往發生過的地震烈度計算得出。

簡單來說,抗震設防烈度可以理解成該地區475年內可能發生的最強地震烈度。

比如說九寨溝設防為8度,但本次地震震中最高烈度達到9度,超出設防,以後就要調高。

抗震等級,才是建築結構的屬性。

抗震等級分為一到四級,數字越小,抗震水平越高。

抗震等級決定了建築的工藝標準、最小配筋率等構造措施。

越重要的地方越高,學校和醫院就比住宅樓、辦公樓要高。

但由於體量不同,二級的大樓不一定就比三級的平房抗震。

▲ 抗震等級 圖源:http://linban.com

總而言之,建築物的抗震等級更多是用來給專業人士做評估和參考標準的,不太利於門外漢的理解。

從主體建築結構材料看你家房子的抗震水平,更容易理解。

▏鋼結構最抗震▕

在常見的主體建築結構材料里,鋼結構抗震性能最好。

自重輕、韌性好、結構力度強,但施工成本高。

鋼結構更多應用在大型場館、廠房、超高層建築,而不是住宅上。

地震發生後,鋼結構的體育場館往往是比較好的庇護所。

我國很多城市在建設體育場館時,已經考慮到了地震應急避難的功能。

例如08年汶川大地震,綿陽的九州體育館既是抗震指揮中心,也是大型的應急避難場所。

▲ 圖源:http://backchina.com

▏框架剪力牆結構次之▕

框架剪力牆結構(下文簡稱框剪結構)全部用鋼筋混凝土澆築而成,抗震性能僅次於鋼結構。

裝修里經常提到的承重牆、剪力牆都是框剪結構的一部分:承重牆承擔豎向的荷載,剪力牆支撐水平負荷,這樣樓體就能承受地震和颱風的搖動。

▲ 圖源:http://jianshe99.com

框架結構再次之

抗震性能排第三的是框架結構,它的梁和柱剛接或鉸接而成,共同承擔橫向和豎向的荷載。

優點是利用率(得房率)比框剪結構高,比較符合開發商和業主的利益。

▲ 圖源:http://jianshe99.com

▏磚混結構▕

磚混結構承重牆採用磚塊砌築,橫向承重的梁、樓板、屋面板由鋼筋混凝土構成。

這種結構的房子常見於農村和縣城,有一兩層的自建房,也有10層以下的單元房。

磚牆抗壓強度較高,但抗彎強度(抵抗彎曲不斷裂的能力)和抗剪強度(抵抗剪切破壞的強度)差。

一旦發生地震,磚混結構的房屋輕則產生牆體裂縫,重則底層完全被壓碎。

▲ 圖源見水印

在框架、框剪的房子里,原地避難比逃生更安全。

如果地震發生時你在磚混結構的房子里,那還有救嗎?

在一樓,在S波來臨之前逃出去的生存幾率比原地避難更大;

在2層及2層以上並且有逃生機會,往上跑可能比往下跑更安全,靠內牆躲比靠外牆更安全.

▲外牆震裂得比較多 圖源:《震災防禦技術》

怎樣知道我家住的樓是什麼結構呢?

一種途徑是通過開發商提供的《住宅質量保證書》和《住宅使用說明書》;

另一種途徑是通過房管局查詢施工單位的相關建築驗收手續,就能查到了。

這些牆拆了,別怪房子熬不過地震!

汶川地震後,我國的建築抗震標準變得更加嚴格和完善。

尤其是在人口密集的大中型城市,住宅本身的質量是過關的。

只要你裝修的時候不作大死,熟悉地震避難和逃生方法就能保護自己和家人。

▏承重牆▕

承重牆是支撐著上部樓層重量的牆體,可能是鋼筋混凝土,也可以是磚混結構,絕對不可以拆。

剪力牆

剪力牆和承重牆都承重。

區別在於剪力牆能抵抗水平荷載,有抗震作用,所以也不建議拆除。

配重牆

老房子房間與陽台之間的牆是「配重牆」。

有些配重牆和承重牆相連,共同起承重作用。

不能夠為了擴大室內採光面積,隨意拆除。

因為一旦拆除,可能導致「壓住」陽台的牆體結構遭到破壞,削弱了陽台的承重力,陽台可能會開裂甚至掉下來。

▲ 圖源:http://interioridea.net

梁也不能動

有些小夥伴會嫌棄頂面的橫樑突出不好看,但是橫樑是不可以拆除的,因為它支撐著上層的樓板。

包括梁下的構造柱,也不可以隨便拆改。

因為它的作用是保證牆體的穩定,提高砌體的抗震性能。

▲牆面右側白色的豎條就是構造柱

外飄窗

所謂的外飄窗就是以牆面為界限,突出牆面的窗體,它的三面都裝有玻璃,窗檯的高度比起一般的窗戶較低。

這樣的設計既有利於進行大面積的玻璃採光,又保留了寬敞的窗檯,使得室內空間在視覺上得以延伸。

也是真正意義上的飄窗,絕對不能拆。

▲ 圖源:三面懸空的是外飄窗

它是由混凝土現澆出來的,窗檯是外牆的一部分,敲了之後就會看到外面和樓下的飄窗頂。

▲ 圖源見水印

同時飄窗突出外牆面的部分,中間有凹陷區域,很多住宅樓也會拿來放置空調掛機。

▲ 可以看到飄窗和飄窗之間的空間用鋁合金百葉窗包圍起來,預備空調外機位

所以對於外飄窗,我們只能增加它的檯面高度上做文章,不能降低和拆掉它。

內飄窗

有些飄窗結構設計時,混凝土外牆和窗立面在同一平面,不突出樓面,也就是左右兩側是牆,中間是玻璃窗,形狀向內凹,叫做內飄窗。

▲ 圖源:http://interioridea.net

根據2014年新出的規定,飄窗也計入建築面積,所以開發商也不費心來「偷面積」了,因而2014年之後的新建商品房內飄窗地台基本上也都是用鋼筋混凝土現澆的,即使地台再矮,也絕對不能拆除。

▲ 這種鋼筋混凝土是絕對不能砸的,會影響建築結構的安全

如何辨別承重牆

看厚度

靠譜指數:兩顆星

傳統的磚混結構里,牆面的厚度低於12cm一般來說就是非承重牆。

承重牆厚度大多在20cm以上,普遍是24cm。

但是如今非承重牆外面會加空心磚,從厚度上並不容易分清二者的區別。

▲ 這個厚度一看就是非承重牆啦

用鎚子鑿

靠譜指數:三顆星

因為承重牆是混凝土牆面,裡面有鋼筋,強度大,普通鎚子不能輕易鑿開。

非承重牆則很好鑿開。

看圖紙

靠譜指數:四顆星

施工前最好能夠找到原始的房屋工程圖,工程圖上標註為黑色的牆體都是承重牆,淺色的白色的牆體為非承重牆,如果沒有工程圖,小夥伴們也可以提前和物業溝通確認。

不然按照相關部門的規定,私自拆改出現任何問題,都是需要業主來負責的。

聽聲音

靠譜指數:五顆星

可以用小釘鎚敲一敲,聽聲音。

聲音比較實的是承重牆,聲音會有震動的是非承重牆。

其實 什麼是承重牆,非承重牆,這些都是老生常談的問題,在網上隨便一查搜出的也是這些答案。

可我們還是要提的原因是希望打算自己裝修,或者已經請了專業裝修團隊的小夥伴們,不要只盯著自己想要的功能區,而忽略了牆到底能不能拆這些基本的問題。

不然一時任性,造成難以補救的隱患。

安全問題真的很重要,畢竟這不僅僅是個像豆腐一樣可以被隨意切割的空間,而是你要住上十年八年甚至一輩子的家,我們該好好對待它。

如何避免傢具的二次傷害?

說完牆體結構,我們說說傢具可能會造成的傷害。

大且高的傢具如衣櫃、書櫃、展示櫃等,一旦要買牆體連接配件,把柜子釘死在牆上。

不光是為了防震,也有利於小孩子的安全。

▲ 圖源:http://China168.hk

帶輪子的嬰兒車、小推車,確保不用的時候都踩了剎車,或者已經藏到了柜子里。

▲ 圖源:http://m.liufen.cc

希望四川和新疆的朋友們平平安安!

更多的原創家裝內容歡迎關注我們的公眾號:住范兒(ID:zhu-faner)查看。

需要改造翻新你的家嗎?請點擊這裡預約我們


我還是堅持認為,合理的社會裡這是個荒謬的問題。

我覺得,這個問題就跟「如何分辨嬰兒奶粉里是否有三聚氰胺」一樣荒謬。

類似的問題還有「街上飆車的富二代太多,怎麼才能保證自己的安全」。

抗震從來都不是簡單的技術問題。或者說,技術上並不難,難在其它方面。

就像袁隆平老師的水稻再高產,也不能徹底解決饑荒問題。

抗震說到底是社會經濟問題,看看下面這張圖日本和海地的對比。

社會經濟問題說到底是全社會所有人共同造成的。你願意為抗震花錢嗎?你買房子的時候關注過嗎?你願意支持抗震研究嗎?如果都不願意,錢哪裡來?

說的再殘酷一點,你覺得為了抗震而多花的錢值錢,還是你的命值錢?

說白了跟汽車一樣,明明知道這個車沒有ESP、沒有側面氣囊、沒有盲區檢測、沒有主動剎車,為什麼還是會有很多人買?

這樣的房價、這樣的市場,有個地方住就不錯了,談什麼抗震性能實在是太奢侈了。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連藍天白雲乾淨的空氣都變得奢侈了。


反對被推薦上日報的雲舞空城的答案。

首先,雲舞空城答案裡面貼的圖均為底部框架上部砌體牆的結構體系。此結構體系的出現背景是為了解決上層居住、底層商鋪(咦,好像有點押韻)的情況,因為它一棟樓可以實現多個功能,所以在推出的時候,很受大家歡迎。顧名思義,此體系上部為砌體牆承重,一層為框架柱承重。框架結構和砌體結構剛度差別很大,所以在地震很大超出結構設防烈度的情況下,會在兩個結構體系交接的部位(也就是二層)發生嚴重破壞。

如果大家發現自己家的房子是一層柱承重、上部牆承重的,那這種房子在地震來的時候是不利的(並不是說一定會問題)。

在經歷了汶川地震的考驗後,底部框架結構基本上退出了歷史舞台,很少有設計師在設計中選取這個結構體系。而且在國家現行規範中,新增了一個過渡層的概念,過渡層指的就是兩種結構體系發生變化的這層,加強了對破壞嚴重的過渡層的構造要求。

另外,說一句體外話,地震過後牆體出現了x形裂縫,正是這些牆吸收了地震的破壞能量。


最後,請大家對結構設計充滿信心,設計師都是非常有責任心的人群,結構設計這一學科也是在不斷發展進步,由於人類對地震的研究所限,目前無法對某次地震實現真實的模擬或者預測,所以無法真實的研究結構構件對於地震的反饋,所以這一學科其實還有很遠的路要走。

讓我們為了更好的明天努力吧,握拳。

------------------不過好像有點偏題-------------------------
對於地震逃生,我的建議是中層以上往上跑,中層以下往下跑。因為在地震模擬計算中,一棟樓每兩層之間相對位移最大的樓層出現在整棟樓的中間偏下。
不過隨著規範的更新後要求越來越嚴,以及國家綜合經濟實力的增強,大體上建築時間越近的房子在地震中越安全。


簡述下我的觀點。

1,台灣921大地震依樓層高度建築物損壞統計圖

可見1-3層建築物(大部分為磚砌結構)損壞最多,約佔總量的85%,
單純從反應譜的角度:在一定範圍內,樓層越高越安全。樓層越高,結構的固有周期越大,在地震中吸收的能量越小。舉個例子,一般每增加10層,結構的固有周期增加1秒。故10層吸收的地震能只有三四層的一半,所以在地震中倒塌的大多是矮房。但從地基的角度,樓層越高越不安全,因為樓層高載重大對地基要求也越高。故這裡有個綜合考量的問題。

針對大家在評論里的質疑,補充幾點:上圖不能說明任何問題。第一,高層建築可是近年來才建造的,是按照較新的規範設計的,對於抗震設防的要求比較高;而低矮房年代久遠,那時候結構抗震的觀念可能還尚未形成。第二,決策者只關注倒塌建築的數量和傷亡情況,作為提交給政府的告,沒有人會去統計倒塌樓層占所有相同樓高建築物的百分比,其一是影響結構抗震的因素有很多,結構的固有周期其中一個原因,其二,相同樓高的建築物採用的結構體型也有所差別(框架,磚砌,磚混等),所以單純從樓層高切入研究價值不大。

2,若遇大地震建築物倒塌,倒塌方向為一般為橫向,即進深較短的一側。因為柱距近抗彎差,故注意選擇合理逃生方向。此外不要待在建築物的角隅(即四個角),因為有地震中建築物會扭轉,四個角隅承受的扭矩最大,是結構薄落處。

3,遇地震時,在二樓以上的不要跑,原地找躲避處。一是來不及,二是底層受地震力大,有時門窗劇烈變形而導致根本打不開。

4,地震中損壞最嚴重的建築一般為學校。因為教室基於採光的需要都是開大窗的,而窗間牆柱是結構的薄落處。因為牆體的加勁作用使得柱的有效長度變短,從而形成短柱效應率先發生剪力破壞。

5,強柱弱梁在實務中難以實現。在結構分析中,一般只考慮樑柱,沒有將樓板的剛度的納入量。而在實際工程中,樓板和梁是一起澆築的,梁會因為樓板的加勁使其剛度趨向於無窮大,從而呈現剛性樓板的結構行為,無法在梁端產生塑性鉸,無法由塑鉸提供轉角應變能來耗散輸入結構物的地震能,無法達成強柱弱梁的設計初衷。故在震後的照片中可以看出,很多建築都是底層的柱先被剪壞,而梁完好無損。
---------------------------------------------------------------------------------------------------------------------------
因忙於趕論文,語言組織的很粗糙,此外結構分析不是我的研究方向,並不擅長。有錯誤的地方懇請大家批評指正。


老房子確實抗震不行,無解。
也許陽台方便救援。
新房子一般抗震等級夠的,走樓梯下去即可。
換房子吧。
有人不懂陽台的情況,不知道有緩降設備這種存在。
實際上在台灣是按法規很多情況需設置高空緩降裝置的,這算是個人家庭比較好的辦法。


建築碩士畢業- -不太懂結構,歪個樓。

我經常在風大的天氣坐在家裡聽房子吱吱呀呀響,我住在47樓,算是高層了。因為一般公寓里的非結構的分隔牆都是松木條貼石膏板做成的,所以風吹公寓大樓一搖晃,響聲很大。有時候還有人在大樓搖晃時覺得暈,我自己倒是幾乎沒暈過。

來我家做客的人經常會有人緊張,這時我也只能用我懂的皮毛知識解釋房子搖晃是好事,因為有允許搖晃的flexibility,所以反而不會有硬承受shear force而發生結構斷裂。以前學習工程皮毛知識有注意到在地基和service core的部分做抗震加固,同時允許一定的型變,具體怎麼做到的我已經記不清了,參考各位解構大神。

話說回來,住在47樓,有一次電梯出問題,我當時被困了幾小時下不去,也不能上學(我承認我懶),因為走下去想當於48層的樓梯不是什麼好體驗(我初中干過走下40層的事,下來腿是軟的想死)。另外如果著火,電梯是防火的,所以可以在逃離火災時侯使用。但是地震這種事情,我覺得一旦發生,短短几十秒到幾分鐘,完全無法來得及有效的疏散,如果樓體本身發生坍塌或嚴重的結構損壞,不管我們做什麼都沒有用。就像911恐怖攻擊的世茂雙子塔一樣,犧牲很大。

所以這麼多沒營養的話,其實我只是想說,這個還是只能看建造工藝了。在建造的時候嚴格按照土壤地質環境進行結構設計和施工,做好抗震設計,剩下的只能是自求多福了,跑,基本上不太可能了,也沒有空地給你跑,旁邊都是60▲的大樓,壓下來無處可逃的。

就是這種感覺。


作為經歷過512大地震的四川人表示。。不用太擔心的。

我家在四川省綿陽市市區,512地震時候官方認定是7度,也有民間愛好者分析地震台數據認為是8度烈度的地區。對。。就是在那個凸出來地方,離北川老縣城直線距離也就50km左右。

綿陽地區的抗震標準是6度計算,什麼意思呢?基本就是不設防的地區,抗最大地震加速度0.05g的地區,經歷了Mianyang站實測0.5g的地震波。。。在此次大地震中,城區可謂「損失慘重」!!!地震時候我感覺到天搖地動,腳下猶如踩著海綿一般,從樓中逃出來後紛紛站立不穩大家抱作一團,遠處的高樓跟玩具似的大幅度慢慢地擺動,恍若世界末日一般的景象。。最後城區的死亡少說估計幾十人(納尼,聽你說得這麼嚴重卻沒有想像的多)?。

但是接下來才是重點。。。親,不要太擔心了,絕大多數死掉的綿陽城區居民都是跳樓死的!!!!比如我們對面學校就死了一個學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總而言之,絕大多數按照抗震規範設計的房子是不會倒的,甚至可以說安全冗餘很大。而那些沒有經過抗震規範設計的房子,才是損失最大的。按照「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要求,綿陽城區是遇到了比設計規範強2度的「大震」,但是絕大多數2000年之後建造的房屋在地震後根本不需要維修。

不過綿陽城區也有很多建造在上個世紀的磚混或者底框結構的房屋,郊區農民自建房或者少數抗震不達標的新建商品房,其中有不小比例都受到的地震損害,需要維修後使用,不過所幸綿陽地區的烈度沒有發生坍塌。想要告訴大家的是感覺大多數開發商真的還算有點良知(也有少數地震後需要「加固使用」的樓盤,但是震後一對比才發現絕大多數房屋甚至都沒有需要維修的必要的時候才發現坑爹),因為2000年後新建的房子地震後的表現真的和老房子是天壤之別。

——————————————————

地震的時候高層該怎麼辦?

我的回答就是呆著別動,避開一切窗戶,填充牆(用手敲是空心的牆體)。高層的震感非常可怕,但是並不代表高層真的受損嚴重。。反正我回到家中時候是一片狼藉,所有壁掛的東西包括電視,飲水機,櫥櫃的餐具以致地上的泡菜罈子都變成了慘劇(況且當時我們家只是在4層的磚混樓里)。。據他們地震時在高層的人說,地震時候高層根本站不穩,別說逃命了(實際上我地震時候在一樓教師感覺逃命都腿腳不靈活了,像踩著棉花一樣)。如果在陽台什麼的可能有被甩下去的可能。。。所以不要想在陽台等待救援或者那樣你就能被快點挖出來了。。至於填充牆的問題是因為高層的破壞普遍都在填充牆上,和剪力牆的連接處出現了裂縫。這個部分只是填充作用,與高樓的主體結構並不是一個整體,小心真正的大地震時候填充牆垮掉被砸傷或者掉到樓下去。。綿陽城區的框剪結構的高層沒有發現主體受到破壞的,有些質量不錯的房子甚至連填充牆的交接部都沒什麼裂縫。。

另外望大家記住一點。。選購7到18層的小高層樓盤時,最好買框剪或者剪力牆結構的(當然還有些更加高大上的結構中國一般沒有賣的),因為似乎18層以下還是可以採用框架結構的。根據我當時的觀察,城區的框架小高層房屋也有一些受損情況,主要是有些填充牆破壞比較嚴重,進去以後室內可見很多裂縫嚴重影響美觀。

————————————————————————

如果很不幸是北川那種地震級別,那好自為之了。。其實說真的,那麼大的烈度你想跑也不一定能跑,因為我北川的同學說實際上有一種被拋起來的感覺,在地震最強的時候根本無法站立,別說跑步了,他是因為教室在一層而且座位靠窗戶才幸運在主震來臨前跑出來的。另外其實512大地震時候達到映秀-北川那種烈度的也就寥寥幾個鎮的面積,離開斷裂帶10km以外的地方就是天壤之別了,可能斷裂帶上是普遍倒塌和50%的死亡率,10km外就是少量坍塌和1%的死亡率。不過很不幸恰好映秀鎮,北川縣城曲山鎮,擂鼓鎮,平武南壩鎮,青川縣城都是這些地方的重鎮(因為很不巧沿著龍門山的中央斷裂帶還有一串走廊一樣的小平壩和河流,所以聚集了不少人口)。按照中國的建築質量來看,真正的造成大量人口死亡的損害是9度強以上開始的,那個時候大規模80-90年代的小磚混和各種學校建築都撐不住了,紛紛倒塌,造成的傷亡是相當可怕的。

不過即使是北川老縣城也有很多沒有倒塌的房屋,甚至很多一看就是上了年紀的90年代老磚混,不知道是運氣好還是當時建設者有良心。所以理論上即使是8級地震發生在正下方,也不一定會讓高層完全倒塌。

——————————————————

下面是硬貨,當時的論文。框剪結構基本是一言以蔽之,主體沒有損害,少量填充牆破壞影響美觀。其他的就花花綠綠了。在常見的建築結構中,框剪、剪力牆&>框架&>設計施工良好的磚混(上了圈樑構造柱地基穩固的,綿陽城區其實也有地震後連裂縫都沒有磚混房屋,都是2000年後開發商的新樓盤、、其實說來開發商沒那麼黑心。。)&>老式磚混≈底框(基本都是城鄉結合部見到的自建房,二層沒有一個不是布滿裂縫的)&>&>&>&>&>&>&>&>&>&>&>&>圍牆(嗯,在室外的同學切記避開一切圍牆,非常危險,綿陽城區的橫砌薄牆512地震時候基本倒完了,死掉的市民除了跳樓,這個應該就是大頭了)。

所以地震後我們一家人果斷搬進了框剪的高層住宅。。

按照這個美國標準的烈度圖,綿陽的50cm/s和50%g應該在VIII這個區間的中右側(也就是8度中強)。日本311大地震因為斷裂帶並不在陸地,所以日本本土受到的地震直接損害可以說微乎其微,不過海嘯影響嚴重。


@小耳朵貓的回答李菊福……
其實最想贊的是同仁@豬小寶,在日報看到這個問題,本來很想答,可是搜索枯腸,發現一個結構師對於這樣的問題,不管怎麼回答都是打自己臉的行為,索性就當沒看見。
趕上尼泊爾這段時間的大地震,國內似乎又開始掀起地震逃生討論熱(這尼瑪什麼鬼!)而且很多的提問直接面向看似內行的結構師,這個氛圍也是醉了。你上餐館吃的食物中毒會問廚子:哥,下次怎麼吃能不中毒?你開車撞殘了會問機械師:哥,怎樣才是正確的撞車姿勢?寫到這我自己都笑了。
當然這個問題看上去也只能結構師來答,除了我們,還有誰對於結構的安全更了解呢?
一句話說完:建築不是宇宙飛船,沒有逃生倉!
在設計的時候,我們已經考慮了絕大部分可能出現的不利荷載對於結構的負面影響,比如地震,風,土地,地下水等等……還有這些不利荷載的耦合作用,一個結構計算書中光荷載的耦合情況就有幾十種,計算完了還不行,要看看每種荷載耦合情況下,結構是否符合國內外規範標準的各項限制。這些都是對於安全性的保證。
回過頭,我導師常說的一句話是:安全只有標準,沒有上限!說的即是,設計結構,能做到的安全程度是有限的,也就是沒有最安全,只有更安全的意思,這和很多因素有關,比如甲方意願、財力,施工方的工藝水平,使用材料的性能等等……說小一點,這和錢有關,錢越多當然能把樓做的更好,這個好也包括了安全;說大一點,這和國家政策條件有關,國內技術水平夠財力允許,當然要讓老百姓住更安全的房子,這些年我們行業內部的規範幾年一更新,每次更新基本都是收緊安全要求,提倡使用高性能材料,就是這個道理。舉例來說,限制乃至取消了低強鋼筋的使用;基本取消了底層框架結構等等。有些地方甚至出台了比國家規範更加嚴格的地方規範,比如上海出台的《本市鋼筋混凝土樓梯抗震設計指導意見》(題主,你看你看樓梯間!)
結構設計,有兩方面的平衡。
第一,是使用功能與安全性能的平衡,舉個例子吧,有個老總喜歡大開間少柱辦公室方便他督導員工,行不行?當然行!可是他公司在一棟百十米高層的中間樓層,你不要柱子不要牆等著樓上掉下來?還有甲方喜歡樓梯間開窗,開大窗!行不行?當然行!可是截斷了樓梯柱,地震了樓梯塌你天外飛仙?
這種平衡在蓋樓以前是要狠狠撕上幾逼的焦點。
第二種平衡,就是很簡單的錢和安全性能的平衡。
我要安全,我更要少錢!(大霧)這是很多甲方的座右銘。這種要求當然有著鞭策結構師提升設計水平的正面作用,比如結構優化這個高大上的詞。
但是無論如何,成本的降低必然帶來安全性能的降低!
胡說到最後我再負責地胡說一下,正常的結構設計都不會為了幾十年上百年發生概率的災害犧牲可憐的結構空間做出逃生倉一樣的玩意,以前不會,現在不會,以後可能會。近年來結構設計越來越重視逃生通道的可靠性設計,所以真的遇上災害了,逃生通道基本是唯一活路。在此我也希望設計業的同仁多多重視安全,現場的同仁多多重視質量,不要老是在這種時候讓老百姓提出這樣打整個行業臉面的問題。
補充:以上所說安全性僅限地震作用不超過建築抗震設計要求,真的碰上大震了,什麼都沒用,跑!


躲不現實,應該是迅速撤退,但不是跑,不然被踩踏死了


新建房屋的話,只要施工不要太誇張偷工減料,遇到地震一般還是足夠安全的,至少足夠安全有時間逃出去。
老房子…真的很難說,可能就像搭積木一樣往上壘磚和預製板,一揺就散架,如果真來地震了,我覺得還是往樓梯那裡跑吧,至少樓梯應該是鋼筋混凝土結構能提供點剛度,而且一般樓梯都設在房子外牆那裡,容易搭救…
建議找家加固公司來鑒定一下心裡有個底,實在不行,住的地方不是很高的話,可能跳樓比活埋存活幾率高額…


老爸房地產公司總經理,他告訴我的

結構工程師再怎麼負責也沒用,照不照做是另一回事了,房產商不偷工減料都不好意思說在搞房地產,你別以為房價高,高的不是建材,是地價,土地那麼貴,官員審核還要給辛苦費,漲價屁民又嫌貴,哪有那麼多錢管結構

不服,不服你出國,沒本事出去就沒什麼好說了


樓上一堆人都在說廢話!能不能不要再秀你們的專業知識了啊!
以我多年經驗告訴你!能跑則跑!!!不能跑抱頭躲牆角!那些說大震跑不了小震不用跑的人絕逼是沒經歷過大震的人!一二樓跑不下去就跳樓!三樓以上誰跳誰煞筆!去衛生間住在高層會停水!還有還沒等你跑到衛生間就被砸死了!人多的地方比如學校不能慌趕緊先躲!因為人太多還沒跑下去就被踩死了!還有那些說躲桌子底下的我就呵呵了,鋼筋預製板掉下來你個破桌子還能不被砸的稀巴爛....還專家說....
沒錯!勞資就是那個當初汶川地震躲桌子底下差點被砸死的煞筆!!


最後,個人認為(注意這四個字) 躲牆角最靠譜,反正跑不出去了,牆角是唯一可能不被砸的地方。注意「可能」倆字兒!
其實都是靠運氣....
要是隨便知乎上看個回答就能在地震中保命汶川唐山尼泊爾就不會死那麼多人了不是....


嗯,等你經歷過五樓變二樓的地震之後再來反駁我....

———————————————————————
看了評論表示自己說的躲牆角可能真的不可靠,畢竟不是磚家。還是跑吧,真的地震來了,你是沒辣么多時間考慮躲哪兒的。
還有,根據樓上各種說法,總結:還是要靠運氣.....


七層老房子,應該是磚混砌體結構,剛度較大,柔性不足,面對地震力時容易開裂。如所在地區建築抗震設防烈度較小,且房屋建造質量尚可,按照我國大震不倒,中震可修,小震不壞的原則,發生地震時應當不會有大礙。地震發生時不要驚慌,防止其他原因引起的傷害,關閉水電燃氣,注意防止周圍物品倒塌,和自身摔傷,應該說發生嚴重傷亡的概率較低。各地區抗震設防烈度上網可查。


4.28更新:被人推薦上了日報,目前本地質喵的臉已腫的超過珠峰了。看來我要啰嗦些什麼了。
首先聲明,我既不是建築師也不是結構工程師,房屋結構什麼的我不懂啊抱歉啦。經歷過十幾場地震,其中有一次就是在站在6樓房間門口沒敢往下跑。汶川地震之後,在網上看圖發現一些奇怪的現象,也就是下面照片中的現象。

我不是專業人員,只是指出這一現象:某些老式6-8層樓房的二三層在遇到地震時會首先因為剪切破壞垮塌,喪失生存空間。至於為什麼會如此、什麼結構會這樣,請恕我無法回答。【請不要問一塊磚頭為什麼這麼不負責,因為付不起……

下面的文字中不免會有錯誤,願意看到專業人士的指出,如果能以此磚引出專業人員的玉言,則善莫大焉。【不拋塊磚哪有今天一個個結構學專業人士跳出來答這個題,委屈臉……內誰給我推薦日報的,你出來,我一定不打死你!】
--------------下面是原回答---------------
圖片來自汶川震後的網路圖片。
A. 7樓,地震時向樓下逃生的下場可能就是跑到2、3層的時候,上面的4、5、6、7層壓垮2、3層坐在1樓上,罹難幾率更高。


B. 2、3樓住戶一定一定要逃生,這兩層【看起來】很危險。


C. 3樓的感覺逃不出去的話可以扭頭上樓【能跑下去當然還是應該下去,看個人對逃生時間的判斷吧】。

對於這類傳統抗震結構的房子【其實不太懂】,二樓受到的剪切破壞看起來最為嚴重【但為什麼會這樣,願聞專業人士指導】,三樓次之。汶川災區有不少損毀的房屋是二樓和三樓損壞嚴重。如圖——

這張圖的2樓已經完全沒有了。三樓損毀嚴重,四五六樓局部損壞嚴重,但大結構還在。

這張圖僅有2樓徹底被損毀,失去生存空間。
此外,如果是整體傾斜、完全垮塌等,逃命的意義也不大了。
最好的做法是找到屋內最堅固的位置,保護好頭部等待地震停止,然後在下次大餘震到來之前趕緊下樓。


知乎首答。我本身不是學結構的,平常工作中略有接觸。這些老房子一般都是磚混結構,底層或底部兩層為了獲得大空間,會採用框架結構,這種結構常常稱為底框結構。底框結構一般在2層或3層設轉換層,將上部沒有落地的柱的荷載傳遞給底部框架,因此,轉換層往往承受了很大的荷載,卻因為沒有和底部連成整體而剛度較低,形成薄弱層。地震荷載作用下,轉換層首先發生剪切破壞失去承載能力,隨後在上部荷載作用下發生坍塌。這就是2層或3層破壞特別嚴重的原因。對第一答主的一個補充,就醬。


首先題主住的不屬於高層,是中高層。
按照規定超過6層就得用框架或框剪結構,這兩種結構的抗震性能比磚混要好得多。關於題主第一個問題哪面牆最結實,如果是框剪的話當然剪力牆最結實,但既然題主說了是老房子所以框剪基本可以排除了。框架結構都是填充牆不存在結實不結實。作為512和83的親歷者可以告訴你地震來了搖來晃去的人都不知往該哪邊倒了何況牆?所以不必糾結牆和狗的問題了。
天津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按照國家規定這裡的丙類建築比如住宅應符合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標準設防,如果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建設單位質監安監不同時太離譜的話一般來說房子的結構質量問題還是有保障的(防水什麼的另一說),所以別怕,就算搖得很厲害只要別蹲在燈或者容易倒的電器、傢具下面都沒事的。如果真的不幸發生了7級或以上(天津附近查到的最近百年只有76年那一次)大地震,房子倒了是科學客觀的物理現象,記得別站在梁下面,然後全憑真主安排吧。
一個建議,不一定對。


這麼簡單的說吧,在抗震區的房屋都是按照抗震設計規範規定的要求設計,基本上能夠抵抗當地的多遇地震,如果出現了高於本地區設防要求的地震的話,聽天由命吧


首先七層是多層結構,不是高層。
老房子的話,估計都是磚混,看具體年代吧,不知你的老房子有多老。給我們上貫標課的規範組專家講過,如果是文革期間或者文革結束不久的80年代前期,由於眾所周知的貧窮和愚昧,別太指望那時候建築的抗震性能,汶川倒的很多都是這類。還有我國的抗震規範是十年一修訂的,即使滿足當年規範的建築,離今天的規範要求也是有很大差距的。不說如今抗震設防標準的改進,就是鋼筋和混凝土的標號也有很大提高。老房子都是應該加固的,如果沒有,還是期待別地震吧。
還不如分析一下本世紀的建築。現在一般的住宅,無論多層高層,都是剪力牆結構為主,帶底商的多是框架剪力牆結構,高層一般是筒體乃至筒中筒(我的經驗框架在住宅中使用較少更多見於辦公樓或宿舍之類。對住宅來說框架柱往往影響使用面積)。建築隔牆是不考慮抗震能力的,不用地震沒準裝修隊就把牆拆了。抗震的基本思路,強柱弱梁,強剪弱彎,強節點弱構件。也就是說,梁會先於柱破壞,不要站在梁下。當然靠譜一點的設計不會在室內露出梁,一般梁在房間分隔處和建築隔牆同寬。要躲的話,最好躲在剪力牆下面。剪力牆的布置,當然最好你能看到結構施工圖,或者建築施工圖也能分辨,看不到圖紙的話,二三十層的高層建築,大部分室內隔牆都是剪力牆,衛生間廚房那種很小的隔間才用建築牆;多層建築室內隔牆可能多是建築牆,一般來說,所有剪力牆或框剪結構必用鋼筋混凝土剪力牆的位置是:樓梯間。
當然,最主要的是地震烈度。以天津為例,抗震設防烈度7度,基本加速度0.15g。按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要求,場地土比較好的情況下,8度地震結構會有嚴重損壞但主體結構應該不倒塌。要是汶川那種十幾度的大震(震中心十幾度,實際十幾度震區的面積不大),就沒啥機會了。我以前問一個醫生朋友某些病的原因時,朋友語重心長的告訴我,有的事吧,看命,都是緣分。
最後,據我所知,完全按我國規範經過完整的設計審圖,按圖施工監理合格的建築,在地震中表現是不錯的,是達到抗震規範要求的。而一些農村私建的民宅,或者一些城市裡因為某些關係繞過法規節約了一些成本的建築,就沒人保證了。地震中損毀最嚴重甚至完全塌掉的,往往是這類


推薦閱讀:

自行車是否能用榫替代焊接?
圖中這樣的樓板,鋼筋直徑看起來與一般香煙直徑差不多,能住人嗎,能否保證安全?
建築抗震規範中的「強柱弱梁」、「強剪弱彎」、「強節點弱構件」思想的根本出發點是什麼?
有沒有類似 GrabCAD 這樣的網站?
為什麼橋樑要建成各種不同的樣子?

TAG:地震 | 建築 | 結構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