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自行車發明了幾百年了,坐墊始終無法讓騎行者覺得舒服?


舒服這個概念其實是很主觀的,也沒有絕對的,任何車輛長時間乘坐都會帶來不適,因為人不是爬行動物,沒辦法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而怡然自得,長途的疲勞可以通過穿著騎行褲,適當下車休息,熱身運動,合適的鞍座(各種廠家給出的所為理想設計都不如你親自試用實踐來得真切)適當緩解,但是所謂的舒服,真的很難做到人人喊好和盡善盡美,如果是不用力,騎摩托車也有長途非常累的時候,開汽車,也一樣,坐火車飛機都有長途旅行「疲憊「的事件發生,要不飛機還弄頭等艙幹嗎啊,都塞翅膀里還能多拉不少人呢,對吧?樓上有朋友回答說哪種那種最舒服,其實各有各的道理,但是就某種車最舒適也都是相對的概念,主要是看你需要達到的速度和持續的時間,有的朋友說旅行車最舒適,那麼在非長途的條件下假設需要達到一個較高速度時(比如為了趕時間)旅行車因為耐用度的設定一般都有較高的質量,也許也會讓你感覺累;山地車總體是有很多減震設計的,但是山地就真的不累了嘛?所以說,去多花點時間親自體驗自行車本身(扯什麼自行車運動就說的有點虛了,咱就說自行車本身)
遇見貴的車,覺得很漂亮的車,誇一下車主人帥又有錢,看看有沒有機會感受一下他的車子,聽聽他對自行車的理解,遠比琢磨自行車座為什麼要設計成什麼樣子要有意義的多。
如果就我個人而言,brooks倒是真的用過一兩款貴的,鈦軌銅軌鋼軌的都用過幾個,滿意的並不多,倒是一些純碳板的坐我覺得很舒服,你覺得我變態啦?我可以負責的告訴你我們這種變態我還認識不少呢
非要我自己推薦我覺得Tune Speedneedle很舒服,我可以非常負責的說,但是硬讓你覺得也好那就不客觀了~


我騎公路爬山時,可能只有30%的身體重量靠車座承載,剩下的70%靠踏板承載。配合fizik座墊,150公里以內不會感到明顯不適。 意思就是騎快點+配個好車座基本可以解決問題,如果騎得太休閑將90%的身體重量壓在車座上不可能舒服。

推薦一下我用的車座吧,雖然有點兒貴但是為了前列腺好還是值的
公路:fizik arione
山地:san marco skn


又想起兩點:
1、騎行褲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屁股疼並不完全是車座的問題。蹬踏的時候屁股會有輕微的移動,如果不穿騎行褲,每下移動都會造成褲衩與會陰處的摩擦,造成「屁股疼」。而騎行褲是緊身的且外表光滑,可以將褲衩與會陰的摩擦變為騎行褲與車座的摩擦,這樣屁股就不疼了。
2、座墊並非越軟越舒服。類似於床,如果在非常軟的床上睡覺腰會很難受。座墊的作用是支撐骨盆,如果太軟會有很「塌」的感覺,且影響發力。我山地車上用的san marco skn用手捏幾乎不會變形,但是我坐很舒服,因為它中間的部分是鏤空的,減少了人體關鍵部位的壓迫。


1.看到「舒服」兩個字,我首先想到的是沙發和一張柔軟的大床。
2.有一種東西叫馬鞍,發明至少千年了。請 猜猜坐在馬背上馳騁4個小時以上的感覺。

你騎自行車的目的是什麼??買菜,上班,鍛煉身體,還是挑戰身體極限????

根據經驗說說:
1.如果是平路為主,5公里以內,一般不會感覺累。
2.鍛煉身體的話。一般城市道路,山地車巡航速度在(25——30)km/h,公路車(35——40)km/h,保持1-2小時。身體調節好,一般也不會感覺很累。
3.挑戰身體極限的話。保持上面的巡航速度,可以嘗試一天6-8小時騎行,各方面條件允許,可以嘗試連續多日。期間可以感受自己身體的各種反應。

直接回答。
討論坐墊舒服不舒服的問題,真的是借口。至少沒有正視主要問題——體力。

1.跟資金投入有一定關係。
1.1可以考慮換比較好的坐墊和騎行褲。
1.2就像以前穿幾十元的鞋打籃球,很多人的腳都起過泡。後來一雙鞋上千,腳再沒有起過泡。但你猜猜一場比賽打下來腳會不會很舒服?
2.跟速度有關係。
2.1山地車如果保持在20km/h左右,兩小時以內一般不會累。如果山地車想保持30km/h以上的速度,會陰壓力會比較大。
2.2大學時候覺得山地車太慢(每小時25公里左右),喜歡騎公路車(每小時35公里左右),經常一跑一天(6小時左右,速度基本在35km/h),也沒有感覺很累(會陰有些壓迫感,但沒有很強烈)。
3.跟路況有關係。
3.1山路對體力的消耗非常大。
3.2第一次騎山路——60公里(4小時左右),也是第一次體力崩潰,導致喝水6瓶以上。屁股疼了3天左右。自此開始長途必穿騎行褲(以前斷斷續續)。——現在這點路基本是兩個多小時,半瓶水,身體沒有任何不良反應。
總的來說,是體力問題。

1.我們第一次騎山地車通宵13小時(下午7點——第二天早上8點)完成230公里(其中包含80公里山路)時,我換上雙層騎行褲(騎行內褲+騎行褲),準備了一盒士力架,一包牛肉乾,一包奧利奧,4瓶紅牛,脈動、可樂、農夫山泉、妙芙若干。好不容易撐下來後,屁股疼了兩天。但是一起的有兩個牛人,只是普通騎行褲,準備的吃喝大概是我的一半,全程下來表示無壓力。

2.第一個單人1000公里(共七天),背包(重約15公斤),第三天第一次遇到山路,體力急劇下降,屁股痛到不行,下午不到兩點就進入賓館休息,好吃好喝之後休整到第二天上午十一點多才又出發。後面幾天就還好,直到到達目的地,身體也沒有太大反應。

總結,
1.搞清楚鍛煉的目的。
2.適當休息(長途我一般半小時或一小時一次)。
3.適當補充能量。
4.循序漸進。
5.毅力——魅力無與倫比。


這要從自行車的分類來說,坐得不舒服,不只是坐墊的原因,還和把組有關。
1 最舒適的是旅行車,柔軟寬大的坐墊,大燕把,可以保證重心在坐墊上和部分在腳踏上。但這種設計不利於發力。
2 次之的是山地車,坐墊稍狹小一下,一般採用直把,或者是小燕把。適合發力,重心容易調節。但有時候垂心會壓在雙手上,尤其是下坡時姿勢不對的話。
3 最不好受的是公路車,坐墊非常狹小,而且一般都是彎把,騎上去腰幾乎要和坐桿平行,這樣的坐姿適合發力,但非常的不舒服。從力學上來講,最適合發力,風阻最小。狹小的坐墊,是為了避免高速踏頻時與坐墊產生過多摩擦。

UPDATE:
1 一個很小但很重要的細節:坐墊的角度,一般靠車把的那端會稍調低一些,具體要看個人習慣。如果感覺有疼,把坐墊往前調一點即可。
曾經在走廣西沿邊公路的時候,小休閑的坐墊前面高了一點點,真的只是一點點,七百多公里下來回到家,某個部分愣是不舒服了好幾天。警醒。

除此之外,還會和你車架的尺寸,還有橫把的角度與距離有關,這些單次百公里以上問題才會突顯。

總結:不知道樓主說的是哪類車的坐墊不好受呢。
磨合里程:如果是公路車,那需要你至少1000KM以上的磨合時間。山地車也至少要5到6百公里的磨合。而旅行車的話,或者休閑車,一般情況下,一兩個小時是沒有問題的。
磨合時間:兩個月左右,每周保持一次百公里左右的騎行(這裡可能有些誤導,這裡的一次,是指 單次連續的百公里騎行 ,謝謝@張戈 提醒),幾本上可以適應坐墊了。
配套裝備:騎行褲,帶大塊多次性尿不濕的那種。你懂的。
調試: 需要長距離騎行,要麼自己真的懂車(不只是裝好,還有各種角度與距離的問題),要麼找個懂車的人幫調試。


其實是有的,有一種趟著騎的自行車,聽說又快又舒服, 貌似國外騎長途的還挺常見。不過我沒試過,說不準。(曼青給了鏈接)
如果我們把「自行車」這概念規定為我們日常常見的那種形狀,那我覺得就不可能舒服了。因為兩腿必須都能向下伸直,坐墊的面積就大不了;為了握把身體要前傾,因此也沒可能做個靠背什麼的。
PS,競技比賽就要求自行車必須是我們一般說的那種,躺著什麼的不算。


坐墊這個名詞太具有迷惑性了,好像全身重量就應該落在這小小的一塊皮革上。事實上它本就不是讓你穩穩的坐在上面的,只是暫時休息用的。

人在自行車上的時候,體重主要由腿和臀部承擔。你覺得屁股疼,因為你的臀部承擔了太多的體重,也就是說你的腿分擔的體重不夠多。

解決方法就是更用力的踏蹬,時刻覺得臀部有即將離開坐墊的感覺就對了。


舒服的兼顧不了競技,競技的跟舒服關係不大。
淑女車,城市車寬大柔軟的坐墊雖然舒服,但是很影響腿部的發力,而且會加大跟大腿的摩擦,短距離騎行沒什麼感覺,但對於動輒百公里上下的人來說,這點就足夠要命的了。
競技向的坐墊偏窄硬,重量也輕,發力好,與腿部摩擦也小。當然它肯定不舒服。


有一種帶座椅靠背的自行車,人騎的時候是半躺著的,重心在臀部,比普通自行車舒服很多。

http://en.wikipedia.org/wiki/Recumbent_bicycle


因從生物學角度來講,人天生不是習慣於坐在任何東西頂上12個小時還會完全感到舒服的生物……
v1.1
覺得應該正經一點……而前面的討論似乎有些有價值的信息沒有給出……so,再補充一點,下面首先是引用:

長途旅行車的座墊,只分兩種,一種是Brooks,一種是其他。

所謂「屁股決定腦袋」,在長途旅行中,屁股的感受是如此的重要,甚至決定了一次旅行是舒適的享受還是痛苦的煎熬,以至於幾乎每一個騎車人都有一段關於選擇合適座墊的糾結經歷,和一段又一段座墊和屁股之間不堪回首的痛苦往事……屁股就像臉,每個人的都不一樣,因此你坐著舒服的座墊我坐著未必舒服,貼合我屁股形狀的座墊放到他的屁股底下也未必就不蛋疼。所以誰說什麼維樂哪一款用過都說好、WTB某某型號自己坐著舒服,都是誤人子弟,說練就鐵襠功才是正道的更是無知的可笑,這種不負責任的言論不知誤導了多少新手。那麼,既然不能量身定做,就只有找一個能跟隨人的坐骨形狀、肌肉脂肪軟硬程度來改變自己形狀和彈性的座墊,才能做到真正的舒服。按照這個道理,以Brooks為代表的牛皮座墊,就是目前在舒適性上最佳的解決方案。牛皮是天然材料,能在壓力下產生形變,用的時間長了,各部位的軟硬也會主動適應騎車人的體重和身體特點,而且堅固耐久、健康透氣。

長途騎行最經典款——Brooks B17 Standard:

除了Brooks,像Gilles Berthoud、Cardiff、Zimbale的同類座墊,看著也不錯,這東西沒什麼技術含量,結構都一樣,鋼弓鋼框架,蒙一張牛皮,鉚釘固定,螺桿調節。看的就是舍不捨得用料,做工夠不夠紮實而已。但除了台灣仿貨,其他價格都差不多甚至更貴,而台灣產的XXF和Propalm之類也不見得便宜多少。這樣的話,選擇Brooks肯定是不會錯的,畢竟只要是裝了牛皮座墊的旅行車,99%用的都是Brooks。

至於價格問題,Brooks確實不便宜,B17的標準款都要五六百,但我的個人看法是,哪怕只有2000塊預算來裝整車,也有必要用其中的四分之一來買一個座墊,這個價格比普通座墊貴出來的部分,跟你屁股的疼痛和前列腺的健康相比,便宜的令人髮指。

Brooks好處多多,若說不足,就是防水性不好,一個防雨座墊罩(Saddle Cover)就能解決問題,還不滿意,也可以給座墊上防水蠟,但上了蠟的皮革會非常滑,滑的坐不住……其實,就是一張牛皮,又不是糖做的沾水就化,就算是英國的牛,也只是牛而已,沾水了無非就是縮短壽命,把它看的太金貴,就失去了裝備的使用意義,東西買來,無論多貴,物盡其用就不算浪費,因此不必在防水性上過多的糾結。
——[原創]關於旅行車的種種……

沒錯,brooks就是除了等待人類進化屁股以外的最佳解決途徑,這一點經過全球騎行旅行者的長期驗證有效……那麼除了Brooks,我個人推崇
Allay free,價格依然不菲,效果見仁見智。


那是因為你不知道有這樣的自行車


因為120年了,我們的屁股還是那個屁股,沒辦法改裝也沒辦法升級。

這是一個無解的問題,上面很多回答提到了要用某個品牌的某個坐墊就完全舒服了——你用那個坐墊連著騎5天每天8-10小時試試。

長時間保持騎車的姿勢是不管哪兒都會痛的,好的坐墊只能適度的緩解,個人覺得騎行褲的效果要好過坐墊。

不過如果你經常鍛煉,基本上睡一覺起來第二天就沒什麼問題了。

不過我一般當天晚上半夜會醒過來……小腿發酸


1.本人沒有感覺不舒服
2.LZ需要對自行車多一點了解,舒適與否取決於很多原因
3.即使是勞斯萊斯連續開十個小時恐怕也不會覺得「舒服」


考慮一下騎行姿勢和坐墊高度角度問題,現在用著零壓迫的那款坐墊還不錯


可以參考山地車公司trek對自行車的改造。是這家公司開拓了山地車市場。事實上站在自行車上比坐在自行車上更能夠享受到自行車運動的樂趣。


LZ這個問題,問得太寬泛。為什麼坐著不舒服,可能是坐墊本身設計不好,也可能是沒有買對合適的坐墊,還可能是調試不對,更有可能是坐得時間太久(即使是沙發,屁股不挪窩地坐幾個小時,也會不舒服吧)。要回答這個問題,我覺得還是要從自行車坐墊的基本知識入手。

作為一名公路與山地雙修用過10多個坐墊且追求一點競技的Cycler,我覺得我有必要將自己的經驗和大家分享一下。

1。坐墊並非越軟越好


墊的作用是在騎行過程中對臀部給以有效的支撐。一個硬度足夠而又符合臀部曲線的坐墊,可以讓身體的重量合理的分布在座骨這些應該用來座的部位。而如果坐墊
太軟,無法提供有效支撐,會陰就會受到壓迫,汗夜蒸發也慢,粘著皮膚,時間一久又是扯得疼又是起痱子。大家一定都有整天坐在硬板凳上或沙發上的經歷,是不
是坐硬板凳久了只會覺得屁股蛋子疼,而坐沙發就久了就說不出的不舒服。

2。雙腿屁股手臂各承擔1/3體重(請勿糾結於「1/3」這個字眼)

這個說法只是要和大家說明白,身體的重量是由這三個部位共同承擔的。具體的比例,依車型不同而不同;對於同一車型,騎行狀態不同這一比例也不同。

對於公主車來說,騎行速度慢,距離短,要符合大多數人的身體條件,所以身體比較直立,身體重量大部分在臂部,坐墊設計也比較寬大。

老上海用的這種坐墊,是我用過的最舒服的公主車坐墊(摘自淘寶)

對於公路和山地,個人認為雖然因速度、控車、風阻等因素身體姿勢有差異,但體重分布是差不多的。在快速騎行中,腿部承擔大部分身體重量,臀部其次,手臂最少。當然公路因為速度範圍更大,車把提供的抓握位置也越多,速度越快,身體越前傾,雙腿承擔的體重越大。

3。公路坐墊與山地坐墊有何區別?

山地坐墊考慮到越野時的減震,會比公路坐墊軟一些。另考慮到控車的需求,也會有一些適當的專門設計。打個比方,你要是設計一個後端很翹或著很寬的坐墊,當需要把屁股移到坐墊後方調整重心時,有可能會被卡住而做不出動作。

我的山地座墊,PS:現在已經換新架子啦

公路坐墊為了輕量化,甚至直接採用硬質的塑料或碳纖維。我的公路車就安裝了這樣的坐墊,但因為很貼屁形,用起來還是很舒服。

這是我的公路坐墊。後面那一款雖然有軟面,但其實一樣硬。

現在有一種沒有鼻子的坐墊,號稱人體工學,號稱發明專利,號稱會陰零壓迫。可是沒有鼻子的話,會嚴重影響控車的,公主車裝上用用也就罷了,運動車還是算了吧。而且,最重要的一點,這個坐墊實在是太丑了。。。

(摘自Biketo)

4。坐墊應該如何安裝

坐墊的正確安裝是極其重要的,安裝不正確,哪怕是買來世界上最貴的坐墊也白搭。

通常坐墊應該水平安裝,這裡說的是主體水平,而不是前端和後端持平。對於一些尾巴翹起來的座墊,如果以前後端為參考,那就會太上翹了。坐墊上翹,增加會陰部壓力;前傾,增加手臂壓力。

關於坐墊的高度,要合適,不要太高。一般設定以腳後跟踩腳踏至最低點時腿正好打直為宜。坐墊太高,一是容易傷到腿部肌肉,二是騎行時身體左右擺動增大,會增加臀部以及大腿內側的摩擦,厲害了會破皮的。

坐墊高度的設定(摘自Bikefit)

關於坐墊前後設定,一般以從膝蓋往下引鉛垂線正好通過腳踏軸為宜。

坐墊前後位置的設定(摘自Bikefit)

5。坐墊尺寸有講究

這個主要看坐骨的寬度,坐骨越寬,坐墊越寬。一般來講,女性需要比男性更寬的坐墊。現在很多中高端的坐墊都有不同的寬度供大家選擇,買時應該注意。

男性和女性骨盆結構對比(轉自Biketo)

6。有沒有推薦的坐墊?

為排除廣告嫌疑,就不推薦了。只是想說,在坐墊上多花點錢還是值得的。多試幾款,總能找到最合適的。

另外,非常重要的一點:不要照著自己想當然的錯誤的觀點去想當然的買。多做做功課,要相信科學。

最後,自戀一把,曬兩張自己騎車的照片。祝大家都能健康地騎車!


因為你沒試過brooks純牛皮坐墊。好的坐墊是讓你感受不到它的存在。brooks你值得擁有。


看了大家的回答,都是從坐墊、手把之類的具體配件入手進行說明。但是我覺得有一點被大家忽略了,那就是「自行車究竟是幹嘛用的?」

如果是作為作為競賽類運動的器材,那它的首要任務不是讓人覺得舒服,而是要最大限度的發揮人類肌肉的運動效率。

如果是作為休閑類運動器材,那它的首要任務才是讓人覺得舒服,讓人覺得「酷」。

明確了這一點,其實LZ的問題其實應該變為「競賽類運動自行車為什麼騎起來沒那麼舒服?」,這樣各位的回答才是正確的。

P.S:
總覺得知乎現在的問題和答案都變得越來越不明確的趨勢。。。脫離使用場景談任何的工具,都是無法討論出真正的結果的,最後都是各說各話。。。


這個是我的發明,我覺得您說:「為什麼自行車發明了幾百年了,坐墊始終無法讓騎行者覺得舒服」,我是覺得您很有思想,換做別人,誰會有此想法呢?您了不起!
我是看到了這個問題而在07年開始做這個的,我的理念是:懸空會陰 凹陷坐骨,讓壓著的細胞呼吸,讓不動的肌肉運動起來,所以啊,我做了這個鞍座,後面還會做一款休息車把。


同反對首頁答案!
首先要說的是,真正的自行車舒適度和各種因素相關,唯獨跟題主所說的幾個要素關聯很少,真正關聯最多的個人經驗為:車架類型,車架fitting,騎行姿勢,個人附加設備,最後才是坐墊類型。
車架類型:以目前的分類,分為三鐵(鐵人三項,強調輕量速度),公路車(鋪裝道路速度競技),山地車(非鋪裝道路林道越野),旅行車(長途舒適穩定),摺疊小輪車(方便易用),普通自行車。不同的車架有不同的用途,像文中很多的東西都是由於車架使用不當造成的。
其二,車架fitting,這個是很重要的,基本上決定了一輛車60%的舒適度。首先要明確的一個概念,所謂fitting就是測量個人的身體參數,通過專業的軟體或者硬體設備來確定一個人所適合的車架參數,比如我現在要買一輛公路自行車,那需要以公路參數,來確定車架大小,上管尺寸,等效上管尺寸,車架各個的角度,曲柄的長度,車座高,車把寬度,把立長度和角度等很多參數,同時因為用途的不同,同一個人同一種車型還有不同的選擇大小。是一個很精確和複雜的調節過程。合適的fitting得出得尺寸通過自己調整才能舒服。對於很多情況,可能車架尺寸差1cm都會影響舒適度,所以很多時候車店的老闆或者技師都會說大點小點沒關係,其實關係很大,只是他們不會也懶得去幫你調整。
其三,騎行的姿勢。很多人,或者說絕大多數人的騎行姿勢是有問題的,比如有人坐墊太高腿拉的很直或者坐墊很低腿根本沒伸開舒展,要保證在車上的時候腳前掌在腳踏中心,最低處時腿基本伸開,踩踏是身體中心應該是在腿上,身體保持端正不動,對於不同的車型,身體前傾的角度不同,但是一般是前傾,如果端正坐在坐墊上,身體重量全壓在屁股上,這種能舒服才怪呢。
其四:人身裝備,頭盔眼鏡騎行服鎖鞋,這些對於專業騎行來說基本必備的。合適的衣服能快速排汗或者保持體溫,騎行褲裡面的襯墊一般緩解壓迫和排汗通氣,保持會陰涼爽,好的和差的有天壤之別的,硅膠墊很低端反而對騎行不好。鎖鞋可以糾正騎行姿勢,減少力量損失,值得使用。
最後才是坐墊,不同的車配不同坐墊這是個常識。菜車寬大軟,但是不符合專業騎行。山地車配的寬軟是用來緩衝顛簸而不是為了舒適的,公路車窄硬是為了競技速度需要,但是所有的坐墊,受力的地方不應該是整個屁股,而應該集中在骨頭的地方來減少對會陰處的壓迫,所以很多坐墊會有中空的地方。對於貼合的基本舒適度最高的為真皮坐墊,如brooks等牌子的,基本起價在400,長時間騎行才會更舒服。非貼合的坐墊則集中在適合長途使用的專業坐墊,比如通過中空透氣多種不同密度材質做成的坐墊,但這些基本都價格好幾百吧。
基本主要因素就是這些,還有一個就是鐵屁股,沒鐵屁股再好的坐墊都會不舒服。
ps:本人主騎鋼架旅行車,坐墊為brooks b17,主要騎行郊遊和長途旅行。騎行單日最長12小時200公里,對舒適度的經驗僅供參考。


這個問題我曾經關注了好久,最後找到了答案,實際上,山地車和公路賽車都是為了最大程度發揮人的能量,而從力學的角度說兩腿並得越緊,腿的力量才能最大程度地傳給自行車,所以,這樣的車的座墊都是非常窄的,它們在騎行中其實僅僅是為了更好地保持平衡。這類自行車確切地說是站著騎而不是坐著騎。


推薦閱讀:

汽車造型設計是一個怎樣的職業領域?
為什麼研發一個插板小米公司要花一千萬?
小米為什麼不換一個新的LOGO呢?
工業設計的我們,應該怎樣找自己,才能算是中國風格?
怎樣提高設計上的審美和品味?

TAG:工業設計 | 自行車 | 騎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