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常生病的人生病就得大病」這說法有科學道理嗎?為什麼?
就是人們常說的「小病不斷,大病不犯」
我倒是要說『不管你常不常生病,最後都要得大病』。
『大病、小病』都是很模糊的說法,每個 人的理解都不同。我的理解是可能緻死或 是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的就是『大病』,其 他的如感冒髮燒頭痛腹瀉之類的疾病就姑且稱之為『小病』。
關於『人終有一死』這一點,想必大家都有共識。除去『意外死亡』,人類的死亡都是由各種各樣的『大病』造成的,要麼是心腦血管意外,要麼是惡性腫瘤,要麼是器官衰竭。反正總有一款適合你。
所以你看,不論你是小病不斷還是體健如牛,一定會患上至少一個『大病』。
然後,
死亡。
歸根到底,還是『小病不斷』的那位比較吃虧。反正都會得一場『大病』,但人家不發病的時候,生活質量可比你好多了。
至於提出『不常得病的人一得病就是大病』的這些個同志們,我要提醒一句,別急,您也遲早要得大病的。
關鍵在於如何理解「不常生病」。
- 「免疫應答差的亞健康人群平時沒有明顯的疾病表現(尤其是感冒之類的病毒感染引起的自限性疾病),但是得重大疾病的幾率比健康人要高」是成立的。此時人體的感知能力和對於病邪的抵抗力處於低水平狀態,機體抗邪的反應微弱,患者本身也渾渾噩噩的。可能健康人感冒了會打噴嚏、發燒、頭疼,他只是比平時更疲勞、更不舒服了一點,但平時已經是疲勞、不舒服了,所以沒放在心上,別人也發現不了。看起來好像是「哇你看同一個辦公室的人都病倒了,他平時病懨懨的可是一點事都沒有好厲害哇」,其實健康狀況堪憂。
- 抵抗力真的很強,身體很健康。那麼題目里的說法就是咸吃蘿蔔淡操心了,因為他已經是普通人所能達到的最理想的健康狀況了,別人羨慕還來不及,說這些除了討人厭又有什麼用呢?
沒有科學道理,而且通常是實際情況恰好相反。
「小病不斷」常常釀成慢性病,而慢性病的致死率是所有疾病中最高的。
民間確有說法,不生病就不生病,一生病就是大病,大概就是提問中說的這種人,還有一種說法是小病不治大病吃苦,是說大病是由小病釀成的。
我首先認為提問中的這種說法,是不科學的。
不常生病的人分兩種:
一種是突然之間,得了大病。有幾種原因:疾病已經隱性存在,只是沒被發現; 有被報道的研究成果認為, 是遺傳方面的某種原因導致的基因突變,如有些癌症的發生;還有說法認為,平時有點小病,有利於增強對某些大病的免疫功能,對此,我缺乏相關專業知識,說不明白。
更多見的不常生病的人,身體長期健康,年至百歲左右而終,甚至無先兆而終,民間稱為無疾而終,但應該是某些器官老化衰竭而死。病該如何定義,我沒推敲,如果說老化衰竭是一種正常狀態,可認為是無疾而終。
我還想說的是,提問中的說法不僅是不科學的,而且也是有害的。不常生病的人,也應該注意身體的保養,注意身體上的細微變化,堅持體檢,以防大病於未然。
有一定的科學道理。
經常生病的人往往更注重對身體的保護,而不常生病的人則不然。
一方面原因經常生病的人對外界環境更加敏感,
比如天氣轉涼率先加衣服,
午飯時間到了工作先放下去吃午飯,
最近流感來了乾脆不去人多的地方,
老闆讓我加班?呃,對不起,我身體不太好。
反觀很少生病的人則很少有這個意識,往往是
已經冷得打哆嗦了才想起來要加衣服,
午飯時間到了不吃無所謂,
流感來了依然四處亂跑,
加班到半夜更是無所謂啊,我身體好啊!
另一方面原因是常生病的人對自己的身體也更加註意,
比如今天怎麼頭昏昏沉沉的,還渾身無力?準是發燒了,請病假在家休息吧。
比如咦,身上怎麼長出個包?我得去醫院看看。
而很少生病的人則不然:
比如頭昏昏沉沉的,渾身無力不算什麼啊,挺挺就過去了,還等著年終獎呢。
比如身上長個包有什麼稀奇的,常事,過兩天就下去了。
第三個方面的原因是常生病的人會主動對身體進行保護:
比如我經常咳嗽,所以滴酒不沾,辛辣刺激的東西也盡量少吃。
比如我膝蓋有關節炎,下樓梯我就扶著點、走慢點。
比如我腰不好,那我就帶上圍腰,並且堅決不參加長途自駕游。
反觀很少生病的人則往往處於「糟蹋身體」的狀態:
比如一頓飯喝二斤白的應該啊,這不這個單子拿下了么。
比如看我腰腿多靈便,下樓梯我不但不扶還跳著下。
比如我腰不疼啊,所以加班晚了我就在椅子上隨便歪著睡一會兒就好了。
長期下來,你說誰會生大病呢?別說大病,猝死的也多半是後一種人。
類比一句話「淹死的都是會水的」,這並不是說人學習游泳會導致人淹死,而是說無論天賦也好技能也好,都不能代替警惕性。失去了警惕性,基本就無藥可救了。
我覺得是用不常生病偷換了不常檢查 - -
剛巧碰上其實不良狀態已經在積累了
靠自身的【感覺】沒發現就自以為【沒病】於是大喇喇的有點仗著所謂的【底子好】胡吃海喝熬夜久坐什麼全來的前提下
與那些一年沒事就要往醫院跑幾次 但是有什麼附加癥狀都在檢查出來的時候順便排除了的對比
其實 從古代就說了 上醫治未病
但現代人不知怎麼總是覺得大病才需要重視 小病就抗著放著——並不是說每次感冒發熱都要整個住院 但是主動的定期體檢 和良好的生活觀還是必要的吧
比如沒徵兆沒由來的發熱頭暈啥的去檢查下代替自己腦補開方被子一悶拉倒 什麼腰酸背疼在尚可耐受的時候去就醫檢查的同時順便諮詢正確的康復方法而不是隨便吃點激素止疼 最終把自己覺得不足為道的小病養成不可逆的大病的幾率就要小很多
這些話里誤傳和誤解太多了。
小病不斷,大病不犯 ?
這句話少了個字:
小毛病不斷,大毛病不犯
說一個人經常犯錯,卻又沒有嚴重的過失記錄用來懲罰他,讓人煩又無奈
犯錯(毛病)才對,如果是犯病,那就是說故有疾病重新發作?顯然不對勁。
不常得病的人,得病就是大病
這有什麼問題?
不常得病的人,得了病就是不常見的病
這些話,結論就是條件的重複敘述,再加上說得不嚴密些,再加上超多歧義,用來引起爭論最合適不過了。在定義相當模糊,說話的人自己都不一定清楚自己在說什麼的民間諺語中找尋科學依據,結果很可能就是大家最後去討論這句話到底應該怎麼說才正確,而不是原來這句話是否科學了。
1 我們要鄙視不得病的人,早晚有一天老天會收拾他們。 為什麼?心腸壞掉了嗎?
2 我們要盡量多得病。為什麼?腦子壞掉了嗎?
3 我們要避免完全不得病。 也許有道理。適當接觸病原體有利於免疫系統發育成熟,至少能減少成年後過敏的發病率。
純粹從字面意思來判斷,這種說法毫無道理。如果要作合理化解釋的話——每次因小病求醫查體都是意外早期發現大病的契機。而發現及時、存在有效療法、預後良好的大病也許就不算大病了。於是可以說常生小病的人比極少生病的人多了些從大病倖存的機會。
當然,一個人主動體檢的頻率越低,提早發現大病就越可能要依賴意外;至於健康意識充分,即使自我感覺無恙也會頻繁主動體檢的人,就不必如此從小病中「因禍得福」了。所以這種說法大抵是醫療保健服務嚴重不發達時代的產物。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有的人看上去身體倍棒,能吃會睡,身體對疾病的感覺比較遲鈍,不容易發現一些身體已有的疾病。舉例一:古代的扁鵲善於用望診察色診病。扁鵲路過齊國都城臨淄,見到了齊國的國君齊桓侯。他看齊桓侯氣色不好,斷定他已經生病,便直言不諱地對他說:「你有病在膚表,如不快治,就會加重」。桓侯聽了不以為然地說:「我沒病」。扁鵲見他不聽勸告就走了,桓侯對左右的人說:「醫生都是貪圖名利的,他們沒有本事,就把沒有病的人當有病來治,以顯示本領,竅取功利」。過了五天,扁鵲又見齊桓侯,一番觀察後,他對齊桓侯說:「你的病到了血脈,不治會加重。」桓侯聽了很不高興,根本沒把扁鵲的話放在心上。再過五天,扁鵲又見齊桓侯,經過觀察,他嚴肅地說:「你的病進入腸胃之間,再不治,就沒救了!」齊桓侯聽了很生氣,自然也沒有理睬扁鵲的話。等扁鵲第四次來見桓侯,他只瞥了一眼就走開了。齊桓侯見扁鵲不理睬自己,就派人詢問。扁鵲說:「病在膚表,用湯熨可以治好;進入血脈,用針灸可以治好;到了腸胃,用酒劑也能治癒。如今齊桓侯病已經深入骨髓,再也沒法治了,我只好躲開」。過了五天,齊桓侯果然病重,派人來請扁鵲,但扁鵲已離開齊國,而齊桓侯因誤了治病時機,不久也就病死了。這是典型的自身沒有癥狀,但已經有嚴重疾病。舉例二:有些高血壓病人,滿面紅光,精神飽滿,從來不進醫院,也沒測過血壓,某一天突然腦溢血,出現偏癱、甚至昏迷入院,測血壓達到200/100mmHg。問家人病史,回答就是平時好得很,從來不生病。實際上都是有病,但自我感覺良好,他人也看不出有什麼問題。積累到一定程度突然暴發。
不認同這種說法,
1、經常生小病說明身體免疫力差或者生活習慣不健康導等原因。
2、如果經常生小病者吃藥必然會相對多,是葯3分毒。
3、經常吃藥身體的葯抗性也會提升。
這是經常生病的人給自己的心理安慰嗎?難道經常生病的人不會因為身體素質和心態的變差而更容易有大病嗎?咦?我再想想……
10幾年沒去過醫院的我,看了評論覺的好恐怖。。
絕對是扯淡。小病不斷,或者是周期性的感冒。才是最可拍的,往往緊接著就是一個大病等著你。相反,一年感冒個一兩次,身體倒是很健康。免疫系統也需要一次人品爆發。
不這樣覺得,這隻能針對部分人群,如果我們都堅持鍛煉或是懂得養生的話,平常是不容易生病的,大病那樣的只能當是浮雲罷了、
很多人都聽過這樣一種說法,平時有些小病小痛的人,比起那些平時沒有任何毛病的人更長壽,也就是常說的「小病不斷,大病不來」。這話真的有道理嗎?
難道小病就像跑步一樣,不斷的刺激你的身體,會讓其更加強壯適應跑步的強度?
小病常犯,免疫會增強?
『大病、小病』都是很模糊的說法,每個 人的理解都不同。我的理解是可能緻死或 是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的就是『大病』,其 他的如感冒髮燒頭痛腹瀉之類的疾病就姑且稱之為『小病』。(此處有盜版,但該前提好用!@初洋)
在回答以上問題前,我們要知道人的免疫力是從哪裡來的。人的免疫力,並不是從營養中直接獲得的,而是依靠人體免疫系統產生的這個系統由免疫器官、免疫細胞,以及免疫分子組成。免疫系統分為固有免疫和適應免疫,其中適應免疫又分為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
想必看完這麼一段話你估計已經雲里霧裡了。簡單地講,人的免疫力可以分為物理和生理兩種。皮膚黏膜把大部分細菌擋在外面,消化道裡面胃酸腸液等消化液的滅菌作用,讓大多數病菌遠離人體。
當這些都擋不住的時候,就輪到特異性免疫系統來幫忙了。什麼是特異性免疫?簡單的講,就是感冒病毒君在街上走了你一頓,然後和你講以後看到他注意點。第二天你帶著免疫細胞過來,對免疫細胞說:「叔叔,你看就是他打我的。」於是免疫細胞就把感冒病毒君給揍了一頓,以後每次感冒病毒君出現,只要免疫細胞在場,都會順手揍他一頓,這個大致就是人體的免疫過程。抗原遞呈(感冒病毒君揍了你一頓)淋巴細胞活化(你喊了你免疫細胞叔叔說自己被打了,他生氣了)、免疫分子形成(待叔叔氣實在是忍不住之後,他挽起袖子準備幫你找場子)及免疫效應(你帶著免疫細胞過去把感冒病毒君揍了一頓)發生等一系列的生理反應。通過有效的免疫應答,機體得以維護內環境的穩定)
不生病的人為什麼會生病?因為他們體內抗體少!
的確,感冒髮燒頭痛腹瀉之類反覆刺激我們的身體後,免疫系統就會針對它們產生相應的特異性抗體和致敏淋巴細胞,當有大量的細菌、病毒侵入時,就可以迅速投入戰鬥,做到針對性防禦。在這裡,這些極少量的細菌、病毒相當於起了給人體「打疫苗」的作用。
但是!!!
免疫細胞是很嚴謹的人啊!
你之前叫他打的是感冒病毒君,他路上看到了金黃色葡萄球菌先生他不會動手的啊,不會動手,不動手!
所以,你如果又被其他病毒細菌感染了,你還是要生病,和你之前感冒過多少次都沒關係!
但不常生病的人生病就得大病
這句話有沒有一定道理呢?
當然
久病成醫,更重保養
古話講「久病成醫」,平時經常生病的人,會更加關注健康問題,能注意到自己身體的輕微變化,比較注意保養,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平日生小病還會經常去醫院,經常做各種檢查,經常與醫生面對面溝通,很容易早期發現大病,從而及時治療。
平時身體狀況較好不用去醫院的人,往往認為自己身體素質很好,不愛檢查身體,尤其是忽視身體的輕微不適,直到癥狀明顯才會想到去醫院,這就給重病造成可乘之機。這也提醒那些總認為身體棒棒的人群,不要忽視輕微疼痛、胸悶、頭暈、低燒、腹瀉這樣的小毛病,要敏銳地發現它是不是一些重大疾病的早期癥狀。
綜合以上不難看出,與其說「「不常生病的人生病就得大病」」,不如叫「注意養生,才能提早預防疾病」更為恰當。大家日常生活中要防微杜漸,發現一些不好的苗頭應及時處理才好。
促狹得沒道理
個人傾向於主觀感受的反差
真是有一定道理的 適量小病是可以釋放大病風險
不是絕對的,但有一定的聯繫。只能說適當的小病數量,有可能降低大病長期風險,但不能說不生小病就一定生大病。
如果一年感冒3次,身體自動激活的包括發熱在內的免疫一系列反映,有一定可能性會順帶消滅其他安全隱患。如果因感冒發熱等小病接受抗生素輸液,也會有類似的順帶消滅的效果。
推薦閱讀:
※剛剛得糖尿病,現在通過運動飲食,什麼都不高了,可以逆轉嗎?
※胸肌的外沿和下沿怎麼練?
※工作量大的人怎麼做才能每天都精力充沛?
※一個人生活,怎麼解決一日三餐?
※電烤箱的危害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