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金史對韓世忠、劉琦、吳階等將領對金戰績讚不絕口,卻很少稱讚岳飛對金的戰績?
首先我們看看金史是誰寫的。脫脫主編《遼史》、《宋史》、《金史》,他是這三部史書的主編官。脫脫是元朝的丞相,在位時對元朝貢獻很大。
說實話,作為第三方的史官,應該是持客觀的態度寫歷史的,但也不排除存在著對某些人物認識上的偏頗。
《金史》是脫脫所修,估計也是比較公平,客觀的編撰的。那麼,在金史書中,為什麼對韓世忠、劉琦、吳階等南宋名將大加讚賞,而對岳飛卻很少稱讚呢?
我們先看看韓世忠、劉琦、吳階的戰績吧。
韓世忠最高做到過樞密使,而岳飛最高做到過副樞密使,也就是說韓世忠官職比岳飛高。韓世忠最好戰績就是帶領八千士兵,在黃天盪堵截金兀朮的十萬金兵。
建炎三年(1129年)十月,金兵再次南下,突破長江天險,攻破了建康(今江蘇南京)等重要城鎮,一路燒殺搶掠,心滿意足了就往回返。
韓世忠駐守於松江、江灣、海口一帶,聽到金兵撤退的消息,韓世忠立即分兵把守要地,準備瓮中捉鱉,金兀朮行走到黃天盪這個地方,果然被韓世忠攆著打,八千人宋朝軍隊,打的金兀朮十萬大軍滿地找牙。
還多虧金兀朮久經沙場臨陣不亂,他一夜之間命令士兵清理好河道,準備好船隻等物品,趁著風起,坐船連夜逃了出去。
韓世忠雖然剛開始打的順風順水,畢竟人太少,後續沒有跟上,沒有鞏固取得的戰績,被金兀朮乘機逃跑了。
但是,韓世忠和夫人梁紅玉大戰黃天盪的故事,迅速傳遍了江南,大大鼓勵了南宋抗金士氣,這有歷史上決定性的意義。脫脫對這段歷史十分熟悉,所以對韓世忠的戰績稱讚不已。
那麼,劉琦的戰績又是怎樣呢?
劉琦,建炎四年,為涇原經略使兼知渭州(甘肅平涼市),和中興四將之一的張浚在富平(屬陝西)與金兵會戰,立有戰功。後至臨安領宿衛親軍。
紹興十年,率王彥舊部(八字軍)赴任東京副留守,與順昌(安徽阜陽市)知府陳規守城抗金,以少勝多,破金兀朮拐子馬,史稱「順昌大捷」。
次年援淮西,與張浚、楊沂中破敵於柘皋(安徽巢湖市北)。歷史上對南宋中興四將有不同的看法,其實劉琦有資格入選,但中興四將沒有劉琦的名字。(南宋中興四將是:岳飛、韓世忠、劉光世和張俊。)
可以說,劉琦並不比中興四將,除韓世忠之外的三個人戰績差,他的「順昌大捷」也是以少勝多的範例。
接下來看看吳階的戰績吧。
吳階,南宋抗金名將。字晉卿,宋時生於德順軍隴干(今甘肅省靜寧)。
年未滿二十歲參加德順軍,後移居水洛(今甘肅庄浪)。 早年從軍御邊,抗擊西夏建功。後領兵抗金,和尚原之戰中,大敗金兵兀朮部,破川陝路金兵進攻。因功官至四川宣撫使。
吳階一生和金兵作戰的時間至少有十年(從建炎四年到紹興九年去世)。而岳飛和金兵作戰的時間頂多三年(建炎四年和紹興十年這兩次戰爭)。
吳階一生抵抗的都是金國的正規軍,岳飛直接和金兵對抗的大規模戰役只有郾城和穎昌兩次。
真實的歷史,吳階和劉琦抗金的戰績並不比岳飛差,但在民間的口碑卻不如岳飛名氣高。
這是因為,為岳飛寫傳的不是別人,正是岳飛的孫子岳珂。岳飛的孫子在岳飛死後十年為他爺爺做的傳。之所以在民間岳飛名氣很大,一部分得益於他的孫子岳珂。
真實歷史岳飛也不是什麼百戰百勝,如《金史.王伯龍傳》中就記載「軍渡採石,擊敗岳飛、劉立、路尚等兵,獲芻糧數百萬計。」
史書上動不動就說岳家軍殺敵「數千數萬」,甚至「以五百騎兵破金兵十萬」,其實岳家軍在大部分戰鬥中所殲滅的敵人,並不是真正的女真人,而只是張邦昌「偽齊」政權的「偽軍」,以及被金兵抓壯丁用來當「炮灰」的老百姓。
脫脫知道內情,所以在金史書中,對岳飛的戰績很少稱讚。反而對韓世忠、劉琦、吳階大加讚揚。當然歷史真相是什麼。隨著時間的流逝,肯定會水落石出的。
(我是秉燭讀春秋,歡迎留言,點贊加關注。)
《孫子兵法·行篇》:古之所謂善戰者,勝於易勝者也。故善戰者之勝也, 無奇勝,無智名,無勇功。故其戰勝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勝,勝已敗者也。故善戰者,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
這段話就是岳飛的最真實寫照,精簡至今日即為:「善戰者無赫赫之功,善醫者無煌煌之名。」再者《宋史·卷三六五·列傳第一百二十四》是岳飛及岳雲的合傳,全文近萬字。反觀韓劉吳呢?元修三史宋、遼、金,可拷貝的那個回答是怎麼說的?「就知道金史為什麼對岳飛是多麼的忌憚!」修《金史》的是元人啊,為嘛要怕岳飛呢?便如提問所說,對韓劉吳不吝讚許,這全部加起來又多少字?字數一樣多都算他們輸。
「《金史》的實際主編人是以元好問、劉祁、王鄂等一些金國遺老組成」,按這句話理解,《宋史》的實際主編人也是南宋遺老了,《遼史》也應如是?《金史》議修於1261年,成書1344年,元好問卒年約為1257年……所以議修之前元好問先滿血復活了一次還開了無敵?手持兩把大爹說:「誰敢刪改我內容我就砍死誰!原著版權不容侵犯!」等到書寫完了元朝垮了沒人修改他寫的《金史》了以後,他再回的棺材裡?
自燕以南,金號令不行,兀朮欲簽軍以抗飛,河北無一人從者。乃嘆曰:"自我起北方以來,未有如今日之挫衄。"金帥烏陵思謀素號桀黠,亦不能制其下,但諭之曰:"毋輕動,俟岳家軍來即降。"
上面這段是《宋史》里的內容,疑問之一,為何金人所言俱述於《宋史》之中?
初,兀朮有勁軍,皆重鎧,貫以韋索,三人為聯,號"拐子馬",官軍不能當。是役也,以萬五千騎來,飛戒步卒以麻札刀入陣,勿仰視,第斫馬足。拐子馬相連,一馬仆,二馬不能行,官軍奮擊,遂大敗之。兀朮大慟曰:"自海上起兵,皆以此勝,今已矣!"兀朮益兵來,部將王剛以五十騎覘敵,遇之,奮斬其將。飛時出視戰地,望見黃塵蔽天,自以四十騎突戰,敗之。
這還是《宋史》的內容,是不是戰績?為什麼元人修史時沒有複製粘貼到《金史》裡面?
《金史》是元朝史官在金國官修史書的基礎上整理修訂而成,前後距離約百年。雖然其中記述基本來源於原金國史官所撰寫的金國的國史、實錄,以及元好問、劉祁、王鄂等金國遺老文人所收集整理的資料,但並不意味著《金史》就是這幾個百餘年前的人寫的。
要客觀面對元人撰改增減的問題,忘了這點絕對不行。清代學者施國祁花了20多年去寫《金史詳校》,修正了很多《金史》中的史實錯誤。在這種大前提下,你問《金史》為啥沒寫岳飛戰績?那我只能說因為脫脫太崇拜岳飛,所以把那些內容都剪接粘貼到了《宋史》里,他要用複製粘貼就沒這事了。
完,有人已經把大實話都說透了,身為話嘮我藍瘦香菇……簡單總結下之前的反問好了:
《宋史》岳飛傳為何字多?是因為鼓吹。這點鼓吹是可以證實的,比如我隨手翻了個網路版《宋史》。「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宋斤約等於今日1.2市斤,也就是625克左右,也就是說岳飛在未成年(未冠)時能開188公斤左右(375斤,420磅)的弓(宋一石約97公斤,一石十斗),但是迄今為止我未見過兩百磅以上的實體弓。唯一一個見過的還是照片上的,如圖:
可在當時,如虞允文奏說:「荊、鄂兩軍,士挽弓七斗、八斗者甚眾,臣比因呈閱,盡令改教勁弩」(見《歷代名臣奏議》卷224),且還是在「七八斗甚眾」的大前提下,如《華岳翠微先生北征錄》所言:「步射弓合用九、八、七斗(宋制),騎射弓合用八、七、六斗(宋制)」,證明這三個數值是當時較為常見的,超過就沒有意義了。所以佐證岳飛有神力這點,似乎有點佐證的太過了,但是還沒完!
之後所述「弩八石」同樣也有規範,依《楓窗小牘》所記:「弩分三等,二石七斗為第一,二石四斗為第二,二石一斗為第三。」問題就出來了,常見測試都只用二石多的弩,岳飛這八石弩是在哪裡遇到的?這足以證明岳飛傳存在神化誇張的內容了。
岳飛身後事的真實情況。相較於岳飛本人,岳珂的人生早期是坎坷的,如同我們現今家中有人遭了冤案會上訪一般,岳珂也這麼做。但他是先中舉再寫書,有《籲天辨誣錄》、《天定錄》見世,後集於《金佗粹編》。
然而清時專研宋史的全祖望在《鮚埼亭集》的跋岳珂傳(卷28)曾言岳珂是:「借天子之法令,吮百姓之膏血,外事苞苴,內實囊橐(tuo)」,也就是說岳珂是個貪官,但這可能是一面之詞。可是在《宋史·徐鹿卿傳》中言岳珂守當塗時:「民李士賢有稻二千石,囚之半歲。」這是什麼情況?老百姓家裡有兩千石糧食就關了他半年……
再如明萬曆年間,於嘉興所見的岳王祠,為何會有見「岳珂親制銅爵」一事?並且上書有「精忠報國」四字。岳王祠是公益性質的,建成之後大家都會去緬懷英烈。但銅爵卻屬於家族祭器,這等若是要讓每一個前去岳王祠的人都認可岳飛是精忠報國的,這就是在強制洗腦啊。一般人會知道這是岳珂做的嗎?如果認為這是朝廷封賞的,無論宋元明哪一朝代,都是很有影響力的。
可以肯定,岳珂等後人鼓吹神化岳飛的行為,已經超出了洗刷罪名的範疇。通過這種行為,僅以岳珂來看,不僅可以獲取政治資本,還可以掩蓋其劣跡。實際上也的確如此,沒多少人提到岳珂身為宋朝的官,卻侮辱宋徽宗這件事。也正是在此事之後,他才回的家寫的《金佗粹編》。
《金史》的真實編撰情況。可以說自有史以來,相較於質疑就一直很多了。一方面是元人的問題,另一方面就是其真實性。對比《宋史》之後,很多地方能發現其內有一些問題。但是如果說《金史》有宣勝諱敗的情節,那《宋史》也一樣,甚至可能更嚴重。便如岳珂此言:「初,檜惡岳州同飛姓,改為純州,至是仍舊。」……據我所知,純州治所今日叫古純村的,是在四川,1109年設立的州治,而當時宋時管岳州(岳陽)叫巴陵郡。
因此較之《宋史》的岳飛傳,反而是《金史》可能更為可信。然而我還是持有最初的那個觀點,善戰者無赫赫之功。岳飛的勝績在被過水之後,必然不存在太多壯烈宏大的戰役,但他所做的意義卻還是十分重要的。就這一點上,如韓劉吳等人並未如此積極主動,或者這也是他們未被莫須有的原因。
謝謝邀請!
12世紀前後,在東北松花江邊上女真族建立金國先後消滅遼國和北宋。就在北宋滅亡後,趙構在臨安(杭州)建立南宋。金國幾次南犯打臨安,全被岳飛所領導的岳家軍,迎頭痛擊,並且帶著岳家軍北伐去收復許多北方失地!的確,他借勢將更多地北伐去收復北方國土。因此,金國上下無比緊張,並釆取各種手段對南宋北伐做出阻撓對策。
笫①採取離間計!製造輿論以抬高其他三位不是激進北伐型人物韓世忠,張俊,劉光世的地位,而貶低志高氣傲的岳飛,使得岳飛心中怨氣不斷積累,而處處與其他將領爭名奪利。由於天天吵著北伐,所造成武將之間產生激烈矛盾!同時,他持才孤傲,所心目中無人的性格被無形放大,為他的後來的死,留下伏筆!
第②反間計:金國知道南宋趙構希望議和!知道南宋中,除了岳飛每天吵著北伐,而其他三位武將深刻領會了皇帝的議和意圖。因此,金國製造謠言而散布岳飛沒什麼大夲事,只是夸夸其談,而紙上談兵之貨色。用此計激怒了岳飛年輕氣盛的性格,他總想通過北伐來證明自己不是夸夸其談之人。就這一點真是趙構所最憎恨岳飛!他每日吵著北伐,如北伐成功,趙構的父親和哥哥回來,趙構還能安穩地當皇帝嗎?因此,岳飛必須死!怪誰呢?岳飛他太不懂政治,卻中金國之計謀。
金國用借刀殺人方法,成功得到雙方休養生息時間!
看一看岳飛對金人的打擊力度,就知道金史為什麼對岳飛是多麼的忌憚!《宋史》載:朱仙鎮大捷後…自燕以南,金號令不行,兀朮欲簽軍以抗飛,河北無一人從者。乃嘆曰:「自我起北方以來,未有如今日之挫衄。」 兀朮遺檜書曰:「汝朝夕以和請,而岳飛方為河北圖,且殺吾婿,必殺飛,始可和。」檜亦以飛不死,終梗和議,己必及禍,故力謀殺之。 」時洪皓在金國中,蠟書馳奏:「以為金人所畏服者惟飛,至以父呼之,諸酋聞其死,酌酒相賀」。這樣的人,他的敵人會表揚他的戰績嗎? 《金史》的實際主編人是以元好問、劉祁、王鄂等一些金國遺老組成,所以揚勝諱敗工作做的非常紮實,把為故國做一些塗脂抹粉的工作視作為故國所盡的最後的一次忠,但是由於塗抹嚴重,金史出現四千處謬誤紕漏在所難免,不妨有捉襟見肘欲蓋彌彰的尷尬文字顯示出來,從而情非所願的印證了一些真相。 雖然金人把岳飛恨之入骨,但是還是從內心佩服岳飛的,儘管極力遮掩岳飛的戰績,言語中還是無意中透露一絲敬佩!《金史》卷98《完顏剛傳》中金章宗評價岳飛:「飛之威名戰功,暴於南北」。傾慕之情溢於言表。 金史最大的敗筆是對金軍侵宋情節有抑敗揚勝傾向,雖然《金史》對所有的敗績都是含混其詞,但是總有一些狐狸尾巴露出來,金宋兩史相映照,一些大戰的真實場景就顯露出來。如《宋史》對順昌大捷有詳細描述,但是《金史》對此卻遮遮掩掩。然而草蛇灰線,伏延千里。《金史》本記中寫到:「五月河南平,六月陝西平」。然而六月以後在《宋史》中濃墨重彩的順昌、郾城、朱仙鎮、淮陽、永城、毫州、宿州諸大捷,《金史》皆不書。但是《金史·阿魯補傳》卻在不經意間泄漏了這一驚天信息:「宋將岳飛、劉光世等乘間襲取許、穎、陳三州,旁郡皆響應」。而「穎」就是穎昌,郾城為穎昌所轄。因此儘管金史竭力掩蓋,著名的郾城大捷在金史里也能尋到蛛絲馬跡。《金史》卷77《宗弼傳》中雖然避而不提金軍所吃的敗仗,只寥寥幾筆的寫到:「(兀朮)自帥取毫州及順昌府、嵩、汝等州,相次皆下,時暑,還軍於汴」。在金史的這段敘述中可以看出漏洞,兀朮用金軍將士鮮血好不容易取得的多個重要的州府竟然因為天熱而輕易的放棄返回開封避暑?這豈不是欲蓋彌彰的天大謊言?金兀朮難道是神經不正常?而與金史中兀朮「還軍於汴」這句話相映照的是《宋史》卷365中的記載:「飛進軍朱仙鎮距汴京四十五里,與兀朮對壘而陣,遣驍將以背嵬騎五百奮擊大破之,兀朮遁還汴京」。看到了吧?金史寫到「還軍於汴」,宋史寫到「遁還汴京」,二者幾乎一致,這說明兀朮忍痛放棄開封以南的戰爭果實,縮回汴京被動防守是出於戰敗後的無奈之舉,證據是確鑿的。而關於宋史記載的朱仙鎮戰役,《金史》卷82《仆散渾坦傳》也有一些線索可以參考,其中內容是:「天眷二年,與宋岳飛相據,坦渾領六十騎深入覘伺,至鄢陵」。鄢陵在朱仙鎮以南,這裡的「深入」應該是因為金人把鄢陵視做南宋的腹地,而岳飛與金軍相據之地一定是在鄢陵以北,即朱仙鎮。所以說儘管《金史》的實際主編人是以元好問、劉祁、王鄂等一些金國遺老組成,把為故國做一些塗脂抹粉的工作視作為故國所盡的最後的一次忠,但是由於塗抹嚴重,金史出現七千處謬誤紕漏在所難免,不妨有捉襟見肘欲蓋彌彰的尷尬文字顯示出來,從而情非所願的印證了一些真相。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又讓我想起了那首《精忠報國》,對於岳飛這樣的抗金民族英雄再合適不過了,一代忠臣的隕落是那個時代的不幸。在宋朝那個積貧積弱的社會裡,岳飛帶領岳家軍英勇的抵抗金的進攻,他平定楊么之亂、率軍轉戰江南積極與義軍聯絡抗金,北伐中原,收復重鎮建康,收復襄陽六郡等大大小小的戰役。有力的抵抗了金對宋的進攻,可不幸的是就是這樣一個對國家和民族利益的大英雄卻被宋高宗和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了,可以說岳飛死得冤。
為什麼金史卻對岳飛的功績有很少的記錄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立場不一樣岳飛、韓世忠、劉琦、張浚被稱為「中興四將」,其中以岳飛的名聲和功績最為著名。在所有的抗金中以岳飛帶領的軍隊為主力,在關鍵時刻起到了重要作用,有力的防禦了金的進攻。要知道不管是一個國家或者民族如果史書里過多記載敵人的豐功偉績,那麼就是我們常說的「長他人志氣 滅自己威風」,你想想任何一個國家或者民族都不想這樣,那如何才能完美的記載發展過程中的事件,而又不滅自己威風的事呢?最好的做法就是記載那些次要的人物,這樣做一是歷史也有了見證,二是史料的完整度,這樣做了兩全其美的事何樂而不為呢!
與宋朝有關
我們都知道岳飛抗金的過程中宋高宗是反對的,他和秦檜極力求和。而岳飛也是他們親手害死的,這與金脫不了干係!試想宋朝極力求和的情況下怎麼會讓你去記載一個爭議很大的人?
總之不管岳飛的記載多與少,他都是中國歷史的著名英雄,歷史會記住他。不會讓他沉澱,他在抗金的過程中保衛了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保衛了中原地區穩定較高的經濟文化發展水平,符合廣大人民大眾利益,是功績不可磨滅,他一生廉潔正直,從不計較個人得失,他一生堅持抗金,身經大小戰役百餘場,保衛了南宋人民的生命財產,因此受到歷代人民的尊敬。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我想他的《滿江紅·怒髮衝冠》里體現了他的一生對於國家的忠誠和熱愛!
謝邀。朱仙鎮大捷可謂是岳飛軍事生涯中最精彩的一場戰役,在戰後,金國大將兀朮曾發出「憾山易,憾岳家軍難」這樣的感慨,由此可見,岳飛在金人的心目中是比山還偉岸的英雄。
岳飛做為「中興四將」之首,他所立戰功相比其他三位將領尤為突出。不說其它,單說岳飛創立的岳家軍,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支以將領名而命名,又以戰鬥力強悍而聞名。金朝最精銳的鐵浮屠,拐子馬被岳家軍統統殲滅。
郾城一戰中,岳家軍先以步軍大破金軍精銳「拐子馬」,再以精銳騎兵衝擊敵陣,蕩平了金兀朮的精銳騎兵和步兵十餘萬人。此戰後,金兀朮嘆道:「自海上起兵,皆以此勝,今已矣!」而岳飛在給朝廷的戰報奏摺中則稱:「殺死賊兵滿野」。
金兀朮後來重新集結三萬騎兵和十萬步兵再攻潁昌,岳家軍騎兵率先迎戰,再一次大敗金軍,殺得「人為血人、馬為血馬」。在朱仙鎮一戰中,岳飛率領的岳家軍再一次率先出擊,帶領岳家軍大破十餘萬金軍。正是在此役後,金將兀朮發出「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感慨,這是金人發出的哀嘆。
由此可見,對於將自己打的落花流水的敵人,如果照實寫則是長他人志氣,滅自家威風,而且還顯得金國軍隊如此不堪一擊。再者在史書誇大宋室其它將領的功勞還有可能會讓宋室抗金將領間因爭功奪利發生內訌。如此一石二兩之計,怎能不被金國人利用呢?
韓世忠陝西廷安人南宋中興四將之一,對西夏和金作戰中戰功著作,隨童貫震壓過方臘起義,並活捉方臘。1129年金將完顏宗弼(岳飛傳里的金兀朮)率金軍攻破建康,退軍至黃天盪被韓世忠賭住,梁紅玉擂鼓戰金兵,差點捉住金兀朮。在以後對金兵作戰中屢創金兵。金人印象深刻。吳階曾是中興四將之一張浚手人總兵,在1131年和尚原之戰中利用有利地形設床子弩大破十萬金軍。戰後任陝西地區最高軍事長官獨立抗金兵主力達十年之久守住陝西門戶。劉琦在金人腹地組織抗金,給金人以沉重打擊都是正面戰場。岳飛組織岳家軍英勇抗金,堰城大戰打敗金兀朮。金人說,撼山易,撼岳家軍難。但是岳飛大部分面對的是山東劉豫建立的偽齊軍隊,比方說,南宋江南地區不產戰馬,岳飛派牛臬等偷襲了劉豫軍隊,得到一萬五千多戰馬。岳飛組建了重裝騎兵部隊背嵬軍。劉光世,岳飛,張浚,韓世忠擋住了金兵向江南的進攻,稱為南宋中興四將。
岳飛抗金對於金國的打擊太大,如果不是宋朝拖後腿,南宋之前所丟失的領土估計都能收回。
對於金國來說,這是一種恥辱,雖然其他宋朝將領同樣出色,但絕對沒有岳飛的戰績出色,岳飛被害,就是因為金國離間宋朝君臣的關係。
岳飛率軍曾一度打到金國境內,這讓金國惶恐不安,所以使出了離間計。
也可以說和當時的宋朝也有關係,岳飛名望太高,岳家軍戰績出色,也讓大宋朝廷不安,需要制約岳飛。
所以南宋朝廷也會進行一系列運作,大概就是岳飛抗旨,或者軍事欠佳之類的名頭。
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對於一個將軍來說是大忌。
就像戰國時期的龐涓,魏王下令回軍,他就乖乖的回軍,雖然吃了敗仗,但魏王還是器重他。說明龐涓識時務,哪怕戰機失去,也要撤軍的原因。
還有就是金國對岳飛的貶低,而對其他宋將讚不絕口,就是讓宋朝啟用其他將軍。
戰國白起坑殺趙軍就是例子,趙括就是被秦軍誇大後,被趙王啟用,趙國從此一跌不振。
岳飛作為將領,也代表了忠勇二字,在前方殺敵建功,如果能夠全身而退,金國也就無法囂張,南宋也會有自豪的資本。
主要原因還是朝廷內部出了問題,導致名將無法善後。
所以說,這也就不足為奇了。
南宋比較近的一位名人評價劉錡為南宋第一名將;眾多史料也認為韓世忠戰績高於岳飛;吳玠就不用說了,堵住金軍不能進四川。岳飛也是南宋中興四將之一,不過很多戰績證實為虛構。岳飛影響如此之大,我認為可能跟漢民族同情弱者有關。因為岳飛畢竟慘死,其他人則善終,因此圍繞岳飛演義很多故事。如做廣告做的多,名氣就有了。很多國寶級科學家沒有戲子有名氣,跟宣傳有很大關係。种師道嚇唬了一下金軍,在開封被攻陷前去世,金軍也表現出尊重。《宋史》和《金史》有些資料基本吻合,有些關於岳飛戰績的記載都沒有,或者只在《宋史》有。就跟法庭定罪一樣,需要完整證據鏈。劉錡等指揮的戰役對宋金帶有轉折性的,不可謂不重要。重要的史實篡改不了的,事情肯定存在,立場不一樣,傾向性不一樣。經過分析,可以得出客觀結論。
有點不好意思唄,輸給韓世忠是敗在水路,輸給吳家兄弟是山路,輸給劉琦等是城防堅固,還不丟人。輸給岳飛的是女真騎兵野戰,早打順了,別說打了,萬馬奔騰宋軍都自己亂了,就是這份強悍。但是,憾山容易憾岳難這短短一句話包含很多內容,岳家軍面對強勢騎兵的衝擊不為所動,這就是訓練有素,在加上戰法獨特,收留北方逃難壯士,他們國讎家恨,死不惜命,你就說這幫岳家軍的戰鬥力恐怖不?金兀朮直接放棄防線,全線退縮了,戰略轉移,才沒有給岳飛表演機會。最後使用手段,能打過的誰用手段啊,岳飛,李牧這樣的就是正面剛不過,才用手段。
推薦閱讀:
※岳飛「十二道金牌」中嶽飛整個的心理歷程是怎樣的?
※岳飛真的「飢餐胡虜肉,渴飲匈奴血」過嗎?
※對於文章《岳飛與秦檜,沒一個好鳥》大家怎麼看?
※如果你是宋高宗趙構,你殺不殺岳飛?
※秦檜被評為奸臣,有什麼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