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目前的航天水平可以登上月球嗎?
2013年12月2日中國發射了「嫦娥三號」探測器,12月14日成功軟著陸於月球雨海西北部,登月任務成功,12月15日,玉兔號月球車與著陸器分離,並順利到達月球表面。玉兔號一直工作到了2016年7月31日,超額完成了任務。玉兔號在月球工作了972天,是中國在月球上留下的第一個足跡。
中國的探月計劃分為「無人月球探測」「載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這三個階段,其中無人月球探測又分為「繞」「落」「回」三步,即繞月飛行、月球軟著陸與巡視勘測、取樣返回地球。嫦娥三號的成功著陸標誌著第二步的初步目標已經完成,根據2017年11月22日-24日在上海召開的第七屆航天技術創新國際會議的消息,2018年中國將發射嫦娥四號探測器,降落地點在月球背面,目標依然是軟著陸與巡視探測。按照原計劃2018年將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目標是取樣返回地球,現在因為嫦娥四號(嫦娥四號在設計時是嫦娥三號的備份)的發射這個計劃可能會稍稍推遲。
根據中國探月的現狀及規劃,可以看出,2020年之前,中國可以完成無人探測器的取樣和返回,在這一步完成之後,緊隨其後的就是載人登月。目前,中國還沒有公布明確的登月時間表,參考中國科學院發布的《創新2050:科技革命與中國的來來》及近幾年中國航天科技的發展,可以推測2030年之前中國將實現載人登月。
中國於2013年將嫦娥三號探測器送上月球,這個探測器相當於一個無人登月艙,自重3.7噸,其內部裝載了一輛全重140千克的「玉兔」號月球車。但對於載人登月來說,嫦娥三號的無人登月艙實在太小了,並且不具備從月球重新起飛和返回地球的能力。也就是現在中國還不具備帶人登月的條件。
2018年,我國計劃發射嫦娥四號探測器,這有望成為有史以來首個在月球背面軟著陸的探測器。
中國科學院院士、繞月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曾經表示,對於中國載人登月工程計劃的時間,國內有三種說法:第一種說法,一些專家說中國可以在2020年實現載人登月工程。美國宇航局局長格里芬發表演說時也曾說 "假如中國人願意的話,2020年他們是可以實現載人登月工程的"。第二種說法,航天科技集團的葉培建院士公開發表過自己的觀點,認為2025年比較合適。第三種說法,中國科學院編製的50年長遠規劃中提了一個時間表,認為中國要實現載人登月工程是2030年。
葉培建表示,中國載人航天計劃共有"三步走",第一步是從"神舟一號"走到"神舟七號",前4個載人飛船是無人的,"神五"時楊利偉上天,實現中國人第一次進入太空的夢想,雖然比"太空旅行第一人"尤里·阿列克謝耶維奇·加加林晚了幾十年,但兩個不是一個數量級。加加林只飛了一個小時,是傘降;楊利偉飛了一天,是軟著陸,返回艙已達到"容3個人7天往返"標準。加加林落地偏差達400公里;楊利偉落地時,落在中國內蒙古,當時設計"100乘以90公里著陸"都算準確著陸,但最終落地偏差只有10公里,後來"神六"、"神七"落地誤差只有1公里,3條飛船實現了第一階段的全部任務。
計劃第二步,是繼續突破載人航天的基本技術:多人多天飛行、航天員出艙在太空行走、完成飛船與空間艙的交會對接。葉培建說:"我們正在進入二期計劃,最近幾天,我們就會打"神八",打上去以後,"神八"和"天宮一號"要實現遠程交會對接,對接後,組合體會在太空運行12天,科學家要進行動力學、姿態控制等驗證。"天宮一號"裡面沒人,但是按照有人生活來設置環境的,溫度、濕度、氧氣等指標都要進行檢測,為解決將來人進去的問題。二體對接後,還要再分開,進行第二次交會對接,主要是為了掌握實踐經驗,最後實現2次無人交會對接後 將實現有人交會對接任務,驗證組合體飛行、人能在其中生存等問題。"
葉培建說 "第三步就是建立中國自己的空間站,先向太空打出核心艙段,再打很多艙口與其對接,用太陽翼進行發電。2020年,中國將建立60噸級的空間站,並且,不需要宇航員那樣嚴格的身體條件,只要有基本身體條件就可以去,有錢大佬突發奇想上天空轉轉,也可以去。好像到2020年,天上只有中國的空間站,美國的、國際的都沒了。這是因為,到時候,現有的空間站壽命到了,新興國家還沒有這個能力,所以只有中國的"。
中國航空第一人楊利偉在其著作《天地九重》中寫道:「人類自從開展載人航天活動以來,已有22名航天員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其中11人就是在返回著陸過程中犧牲的。」
中國要實現登月,在技術上已可以實現無人探測器放置月球。
出於對航天員生命負責的考慮,前些年並沒有很快推進載人登月計劃。
今年上半年,楊利偉在接受新聞採訪時透露:我國的登月計劃並沒有擱置,目前正在篩選和培訓第三代航天員。
航天員在太空中要承受非常大的壓強和各種機體極限考驗,楊在書中寫道:「人體對10赫茲以下的低頻振動非常敏感,它會讓人的內臟產生共振。而這時不單單是低頻振動的問題,是這個新的振動疊加在大約6G的一個負荷上。」
和潛水員上升過快,容易導致潛水病一樣,過大的壓強會對人體產生不可逆的損傷,會出現幻覺,有的人會突然呈現痴傻癥狀。因此會出現一些報道說美國登月航天員接連罹患怪病,還有退役後對媒體宣稱在月球遇到外星人的新聞。
相信若我國實行登月計劃,一定是在技術非常完備,航天員生命和健康保障係數較高的前提下。而不是為了在航天技術競賽中搶佔虛名貿然實施。
月球背後到底有什麼,讓我們拭目以待。??
能不能登上不重要,能不能回來才重要。
長二火箭就可以把人送到月球,但回不來。研製中的長五才能把人送上月球,並且,可以從月球返回。登月必須從地球軌道到月球軌道,這時飛船不能全部登月,只能是登月艙,登月艙落月之後,還要從月面發射,與在月球軌道的母艙合體之後,再返回地球軌道。然後再返回地面。沒有足夠的燃料,是回不來的。這樣就對發射飛船的火箭有了更高的要求。長五就是用於登月和火星考察,可惜整箭試驗時失敗了。但相信航天人是不會讓全國人民失望的。
美國在1969年登上月球時,人類的電子技術、航天發射技術、航天載人技術、航天通信技術還十分初級落後。而今中國在這幾個方面完全不輸於美國,有些方面還強於美國。你說中國能不能登上月球。
目前中國一而在,再而三地推遲登月計劃,自有國家從政治、經濟、軍事方面的考量,與登不上去沒關係。這裡主要考慮效益問題。如果純粹是為了顯示什麼,勞民傷財,沒必要。
另外,人類宇航技術很可能要上一個大台階,發生質的飛躍。到那時,登月計劃除了其它利益以外,還多了一項為新航天技術實踐開路的大目的。
中國人具有老子特有的思維方式,其特有的智慧使中國將處於人類的前端!
以我國目前的航天水平來看,即使是登上月球也是沒有太大的問題的,問題是:這樣子的登月,對於我們國家而言有什麼意義?如果現在仍處於冷戰時期,為了爭奪科技上的制高點,我們當然是刻不容緩地登月,但是現在,即使是我們登上了月球,我們所能夠獲得的一切數據,其實和玉兔所傳送回來的數據沒有太多的區別,唯一的區別僅僅只是有人上去走一圈而已。不管怎麼說,真正的科技是要向外人展示才會得到他人的認可的,因此,中國人的登月,這只是遲早的事。
謝邀。
沒有必要為了登月而登月。
登月不難,難的是落和回,這也是為什麼我對美國登月持懷疑態度的原因,當時的科技支撐不起來落和回,而登月自打有了火箭開始,就可以了,但有什麼用?
現在玉兔號還在月球上,說明有登月能力和落月的能力,但是能不能回來就很難說了。十分希望中國在有生之年登月,看看美國到底是不是用戰略忽悠把蘇聯給忽悠沒了。
謝邀。這個問題嘛,嫦娥三號早就上去了哦,估計是要問載人登月吧?這事還真不能急啊,新型的大火箭還沒準備好,載人登月艙也要研製時間啊。一步一個腳印,走自己的路,不需要和誰比的。而且,要安安全全送人登月,還要順順利利送人回來,中間出一點差錯就是毀滅性的打擊,要知道航天歷史上出事的情況可不是。
推薦閱讀:
※怎樣拍出好看的月亮?
※全球看月亮最美的地方是哪裡?
※天上同時看見兩個月亮是什麼樣的天文現象?
※哪裡能看到「觸手可及」的月亮?
※為什麼遠月點也會有漲潮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