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轟炸機從發明至今,為何還沒有任何國家能夠仿造?
B2轟炸機是諾斯洛普和波音公司聯合麻省理工學院聯合研製的戰略轟炸機,是當今世界上唯一的一款隱身戰略轟炸機,在多次轟炸實踐中,成功突防對方嚴密的防空系統,完成了作戰任務。之所以稱之為性能最為先進的隱身戰略轟炸機,在於其具有多重隱身能力,具備雷達偵測隱身、紅外探測隱身、可見光隱身和噪音隱身等多重反隱身能力。
這架戰機首批共生產了6架,至今一共生產了21架,沒架造價高達24億美元,把其機身換算成重量比黃金還要貴兩三倍。僅僅從造價就可以看出這款戰機的與眾不同。大量高端複合材料、最為尖端的技術,以及最新裝備成果都集中在了這款戰機上。至今美國也把這款戰機稱之為美國裝備製造的經典。
雖然這款戰機已經服役20年,可是至今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能夠複製,更談不上超越。中國的轟20雖然在性能指標上已經實現對B2轟炸機的超越,但是畢竟還沒有服役。那麼為什麼20年的時間內這款隱身轟炸機始終處於孤獨求敗的地位呢?
很顯然,這種集各種尖端技術於一身的經典隱身轟炸機,考驗的是一個國家的綜合裝備製造能力,可謂是任何短板的存在都無法完成這樣的任務。材料技術、氣動設計技術、集成技術、隱身塗層技術、加工技術、組裝技術,只有所有這一切條件具備才有可能完成這樣一款戰機的研發製造。
就像中國殲20橫空出世之後,接近30多個國家於地區緊跟著研發五代機隱身戰機,可是如今日韓相繼失敗,土耳其破產、歐洲更是遙遙無期,所以說一款衡量綜合國力的經典裝備真的沒有那麼容易複製。B2轟炸機沒有國家能夠複製,也是其他國家綜合實力難以跟上美國的直接體現。如今中國轟20就要橫空出世,就是中國科技實力、工業製造實力等綜合實力的體現,絕對不是部分人認為的簡單模仿。
B2轟炸機軍方人士管它叫「空中幽靈」,之所以取這樣一個名字,是因為B2是一款超級隱身轟炸機,集高科技為一身,具有高速高空、隱身性、以及先進的機載雷達等。
之所以沒被仿造,有以下幾點原因。1美國是全球唯一的超級大國,擁有世界頂尖的科技技術儲備、龐大的生產製造能力、以及世界一流的研發團隊。B2雖然服役好多年,但就現在來說,也沒有第二個國家有研發能力。
2造價太高昂。B2是美國現役飛機里製造成本最昂貴的飛機,它的的造價,相當於同重量的黃金!這還不算日常的維護費用。即使是美國,也不會裝備太多。所以,這樣的製造成本,即使一些國家有製造實力,也玩不起!
3戰略意義不大。美國是全球第一軍事強國,擁有十餘支核動力航母編隊,海外許多國家有美帝的軍事基地。除了搞局部戰爭,就是拉幫結夥的搞軍事演習。一款如幽靈一樣,無聲無息,殺人於無形,且領先世界的隱形轟炸機,也剛好成了美國「斬首行動」時的空中利器。但就這樣一款舉世無雙的隱形轟炸機,對一般國家沒什麼戰略意義。就如開著布加迪買菜一樣的道理。畢竟能達到美帝那樣標準的國家沒有第二個。也正因為主要這三點,B2服役那麼久了,也沒有其他國家仿製出來。
B-2隱形戰略轟炸機綽號「幽靈」是由諾斯洛普和波音公司聯合麻省理工學院為美國空軍研製的執行戰略核/常規打擊任務的低可偵測性飛翼式轟炸機。其研發經費十分高昂,世界上極少國家能承擔的起這麼高的成本,技術門檻也很高,另一方面只有美國有全球打擊的需求,別的國家既無能力也沒有需求,所以別的國家也不去仿製B2.
B-2是當今世界上唯一一種的隱身戰略轟炸機,最主要的特點就是低可偵測性,即俗稱的隱身能力。B-2的隱身並非僅局限於雷達偵測層面,也包括降低紅外線、可見光與噪音等不同訊號,使被偵測與鎖定的可能降到最低。
B-2在空中不加油的情況下,作戰航程可達1.2萬千米,空中加油一次則可達1.8萬千米。每次執行任務的空中飛行時間一般不少於10小時,美國空軍稱其具有「全球到達」和「全球摧毀」能力。
B-2A的大部分表面都被一層特殊的彈性材料覆蓋,使表面保持均勻的電導率以減少來自接頭或接縫處的雷達波反射。而在設計中不能依靠外形進行隱身的部位(如進氣口)就要塗上雷達吸波材料(RAM)了,其組成成分至今仍是高度機密。RAM是可多層噴塗的塗料,內含可將雷達波能量轉換成熱能的成分。全機塗上厚度適當的塗層後,特定波長的雷達波在照射到塗層後,塗層兩面反射的雷達波會發生干涉,從而相互抵消。類似的概念就是光學鏡頭的鍍膜,可以消除不必要的光線。
飛翼布局的隱身戰略轟炸機,是目前來看比較優秀的戰略轟炸機發展方向。而美國正是引領了這種發展方向的國家。
眾所周知,B-2轟炸機是上個世紀90年代服役的,而且造價極高,達到了24億一架的驚人單價。不過B-2也有其局限性,其彈倉就是個大問題。無法使用巡航導彈,只能只用激光制導炸彈或鐵炸彈等導致B-2需要飛臨目標或距離目標50公里內進行打擊。這使得B-2在與大國戰爭中可能會遭受較大的損失。
我們簡單分析一下為什麼沒有其他國家仿製B-2類型轟炸機的原因。
技術難點B-2轟炸機的隱身性能是首要的難點。全機身隱身設計與隱身塗料使得B-2的隱身性能在目前來看同樣是極其優秀的。
B-2的機身外表面幾乎全部都塗有彈性材料,使表面保持均勻的電導率以減少來自接頭或接縫處的雷達波反射。而在設計中不能依靠外形進行隱身的部位(如進氣口)就要塗上雷達吸波材料(RAM)了,其組成成分至今仍是高度機密。RAM是可多層噴塗的塗料,內含可將雷達波能量轉換成熱能的成分。全機塗上厚度適當的塗層後,特定波長的雷達波在照射到塗層後,塗層兩面反射的雷達波會發生干涉,從而相互抵消。類似的概念就是光學鏡頭的鍍膜,可以消除不必要的光線
B-2的背部發動機設計,使得地面雷達無法探測到其雷達進氣口位置,而且進氣口較小、進氣口唇部作尖齒修形,更是強化了其RCS。B-2進氣口邊界層分離板分理出附面層氣流再被混合進尾噴口以降低排氣溫度,減少紅外輻射。B-2的發動機噴口鋸齒狀修型也減少了其熱源反應與RCS。
B-2轟炸機的飛翼結構也是技術難點。諾普格魯曼從二戰時期就研究飛翼布局飛機,到80年代技術已經十分成熟,而且以飛翼布局飛機參與過多款美軍戰機競標。所以這種布局的飛機對於美國是不難,不過別的國家完全沒有類似戰機或進行研究的研究所。所以想要仿製也要有一很長一段路要走,要克服飛翼布局的種種飛行上的局限並非易事啊。
實際需求說完了難點說說需求。世界上需要大型隱身戰略轟炸機的國家基本上兩個手就能數過來。
蘇聯/俄羅斯的轟炸機發展思路與美軍似乎不同,我們圖波列夫設計局的設計沒有多少方案是飛翼布局,畢竟這種布局蘇俄都沒採用過。而且飛機的隱身設計、隱身塗層等基本上沒有研究,所以並不想走亞音速隱身的飛翼轟炸機設計路線。
中國的轟炸機發展較為緩慢,一款轟-6用了幾十年一直到現在,而且還在不斷改進。近年來我國突破了隱身材料與隱身機體設計的難點,使得我國有了設計類似B-2轟炸機的前提,傳聞中我國的轟-20就是可攜帶遠程巡航導彈 的飛翼布局的隱身轟炸機。
歐洲國家,冷戰結束後沒有了最重要的威脅,轟炸機都逐漸退役並且沒有新的研究計划了,就更別說研究類似B-2的昂貴的隱身轟炸機了。
小小防務觀察來回答,喜歡請關注作者。無法仿造,是因為隱身、氣動、動力系統都是美國機密,緊靠亮相的照片和公布的性能數據就能仿造?真正能仿造的,是其設計思想,隱身突防,目前,轟-20已經確定此類突防方式。
B-2最主要的特點就是低可偵測性,即俗稱的隱身能力。B-2A的大部分表面都被一層特殊的彈性材料覆蓋,使表面保持均勻的電導率以減少來自接頭或接縫處的雷達波反射。而在設計中不能依靠外形進行隱身的部位(如進氣口)就要塗上雷達吸波材料(RAM)了,其組成成分至今仍是高度機密。
再說氣動設計,我們可以得知,諾斯羅普的設計是一個純粹的飛翼,沒有垂尾或方向舵,從正上方看B-2就像一個大尺寸的飛去來器。B-2的平面圖輪廓由12根互相平行的直線組成,機翼前緣與機翼後緣和另一側的翼尖平行。飛機的中間部位隆起以容納座艙、彈艙和電子設備。中央機身兩側的隆起是發動機艙,鋸齒狀進氣口布置在飛翼背部,每個發動機艙內安裝兩台無加力渦扇發動機。那麼得知了氣動設計思路就能仿造?氣動設計不是過家家!
再說發動機,B-2在空中不加油的情況下,作戰航程可達1.2萬千米,空中加油一次則可達1.8萬千米。每次執行任務的空中飛行時間一般不少於10小時,美國空軍稱其具有「全球到達」和「全球摧毀」能力。達到這個標準,除了載油量,發動機功不可沒,這個咋仿製?
說白了,仿製的難度,一點不比自己研製小。我們的轟-20即將亮相,採取隱身突防!因為,未來,速度突防只能起到威懾作用,真要實戰,你懂得。
我們以B—2A隱身轟炸機為例,首先該型隱身轟炸機的技術參數。B—2A轟炸機機身長21.03米,高5.18米,翼展為52.43米,最大載彈量22680公斤。機上裝有4台美國通用動力公司出產的F118—GE—100型渦扇發動機。飛機在空中不加油的情況下,作戰航程可達1.2萬公里,空中加油一次則可達1.8萬公里。每次執行任務的空中飛行時間一般不少於10小時,美國空軍稱其具有「全球到達」和「全球摧毀」能力。B—2A集各種高精尖技術於一體,更因隱身性能出眾,被行家們譽為「本世紀軍用航空器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據報道,B—52轟炸機的雷達反射截面為1000平方米,米格—29為25平方米,B—lB為不足1平方米,而B—2A只有不到0.1平方米,僅僅相當於天空中的一隻飛鳥的雷達反射截面,這就使一般雷達很難發現它。
美國研製B-2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突破前蘇聯的防空火力網,當時預計的價格僅為4億多美元。但是等B-2正在的研製成功開始生產後發現,首架價格高達25億美元,即使到了後期造價也要20億美元以上,在運行維護的費用也是高的不可思議。
單從製造、成本和維護等方面來看,連一向財大氣粗的美國都有點接受不了,對別的國家來說可能困難更大。
B2轟炸機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成果,其設計思想都建立在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成果的基礎上,從飛機的整體布局上看,飛機是風洞設計理論的成果,整體飛機強調一體化,機翼與機身渾然一體,飛行中的空氣壓力能夠合理分散化解,從而不會造成工程力學上的"應力效應",飛機強度高,因此能夠裝置更多儀器,搭配更多炸彈,也能夠加速飛行時不會產生自身的振動,減少飛行阻力。
美製飛機航電設備先進發明處於電子技術的大規模集成電路時期,其機電一體化水平相對蘇制飛機的機械儀錶高一個技術層次,機上裝載的雷達靈敏度高,電子干擾器在全球處於領先地位,機上各種儀器功率強大,飛機表面機身上塗上一層特製的環氧樹栺,這種塗料能吸收敵方無線電波,機身各表面之間用園弧形過度,一則保證機身強度,二則對敵方探測無線電波產生衍射作用,三則減少某方向的截面積作用,飛機在夜晚出動時還塗上保護色以作戰術欺騙。
飛機製造工藝複雜,在其發明時已經採用風洞技術,風洞技術就設計出飛機輪廓後送入人造的風洞測試空氣動力學有關數據,得出數學模型後再用計算機調整參數,多次試驗後予以定型,飛機機電一體化零部件都採用工業機器人生產,達到品質好精度高強度高的效果,需要指出的是,此種飛機發明時已經釆用計算機進行的局部設計和總體設計,這是全球最先進的軟體技術,因此造價昂貴,因為生產線需要單獨設計,因為使用輕薄高強度材料,因此組織施工也花費浩大。
飛機使用於蘇聯解體前後時間段,比較蘇制飛機代級是先進一代,冷戰結束後,由於蘇聯繼承者俄羅斯無力加參與軍備競賽,中國又沒有獨立形成不同於美俄的航空工業系統, 當時沒有必要也不可能仿製B2飛機,但是現在中國已有比美國更先進的風洞試驗機制,比美國更先進的計算機,機電一體化水平也比當年的B2機水平要高,中國還能夠製造大型鈦金屬機架,如果投入足夠資金,如果通過中俄合作取得關鍵技術,中國有能力造出類似飛機。
謹此謝謝邀請
我來德波幾句吧。看了一大推吹噓幽靈轟炸機的。我也吹幾句牛皮。為啥我們不弄一個這麼拉風的轟炸機?第一,轟炸機這玩意,不是我們不造,而是在沒有絕對空中優勢的情況下,去了就是送人頭,何必呢?第二,針對所謂的隱形。只不過是吸收一部分,把另一部分反射到別的別的地方去。並不是全部吸收。全部吸收雷達波的,現今材料,公開的,沒發現。也許誰有小道內幕電線杆消息?可以告訴我啊。回歸正題,既然反射到別的地方,就有一個問題。如果我按照預定坐標同時開機,一個掃描,一個吸收雷達波。在不行了,你丫天上飛,總的噴點火吧?紅外掃描。加之現在的海陸空立體偵查,發現它,真不是問題。最後也是最讓人鬱悶的問題就是這貨美國佬也 它 麻 德 玩不起。飛天上等於同體積一坨黃金,打下來別說多了,兩三個,美國佬就要心疼死嘍!所以,針對B2我的總結就是個2B。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B2從第一架飛機出現以來,可以說是站在了隱身轟炸機的尖端。
從需求而言,只有中美俄有戰略轟炸機的需要。英國已經放棄了空基核武,法國也只有由幻影2000,和陣風改裝的戰術核武器攻擊機。
從戰略轟炸機的使用要求看。一是超音速突防,二是隱身突防。如果能夠合二為一,當然是最理想的,當魚與熊掌不可得兼時,美俄走了兩條路。圖160和B1外形很相似。都是二倍音速的轟炸機,但美國放棄了就速,B1A---B1B,速度降為M1.25,RSC降為原來的1%。又發展了全新的隱身轟炸機B2。而俄羅斯始終不放棄高速。
從隱身角度來說,B2做到了極致。兩個維度。諾格的YF23也是戰鬥機中的隱身標杆,4個維度。都是最少的。其他各項技術,基本上可以說是科幻。諾格的管理也是最遭的,每個項目都超,B2超,現在的B21也超,但美國為了平衡和保住先進轟炸機研究能力,還是給了諾格。
從我國的現實出發,想要超音速轟炸機很難,發動機不夠給力。可以說二倍音速的戰略轟炸機發展動機連核心機還沒有研製。如果說亞音速轟炸機,可以用4台太行的無加力改型。至少動力有了。15年的時候就有翼上進氣道的論文公開,翼上進氣道只能是轟炸機使用,戰鬥機是不可能使用的。轟20很可能是一款亞音速隱身飛翼的戰略轟炸機。但航程和載量可能少於B2。
仿造?白送你圖紙也沒幾個國家造得起,送你一架還不一定養得起!一年養護費夠買一架先進戰機!所以擁有B2,必須有很強的經濟實力,全世界有這經濟實力沒幾個,世界GDP至少前十吧。同時技術門坎也是相當高,除了中俄,其它國家估計有錢也不行,但俄羅斯沒錢,而且B2這樣的轟炸機對俄羅斯來說不是必需品。所以也就剩下我們天朝了,天朝據說已經在研發隱形轟炸機了,但我估計肯定和B2不一個思路,這麼金貴的東西不符合我朝軍工人思想,因為我們的對手從來不是阿富汗,南聯盟這樣的弱國,我們的替在對手是誰,大家心裡有底的。
推薦閱讀:
※為什麼我們總有一種俄羅斯很強大的錯覺?
※為什麼手機每年都更新換代,而戰鬥機、戰列艦等需要漫長的時間?
※中國戰機機頭上有一根細長的針狀物,為何西方國家的沒有?
※手指頭堵住槍口,槍真的能炸膛嗎?
※越南擁有110餘萬軍隊,為何越南軍隊最擅長布置竹籤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