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父子間的關係,隨著兒子長大容易逐漸走向對立?


我孩子前幾天剛三歲,他每天對我們說的最多話就是:

「爸爸,你看你看!你看你看!」

「媽媽,你看你看!你看你看!」

他喜歡擺弄一些東西,還經常讓我們去看,以此獲得我們的誇獎和鼓勵,讓我們感到驕傲。

千萬別以為:讓父母感到驕傲只是小孩子的心理而已,實際上,終其孩子的一生,他都會有這種心理,獲得父母認可的心理。

如果你從青少年走過來,也走過叛逆期,那麼你也許會知道,任何時候,你都希望讓自己的父母為你感到驕傲,這是一種原動力,也是一種美好的感覺。

如果一個孩子,沒有人為他驕傲,這個孩子是不幸福的,孤單的。

之所以,孩子的這種希望長大後,變淡,不再有,甚至走向反面。

其實,多半是父母的責任。父母的教育出現了問題,當然會波及到孩子的身心。

比如父母使用的挖苦,打擊,不信任等手段,傷害力尤其最大,因為你剝奪了「孩子希望讓自己的父母感到驕傲」這個美好的權利。

任何時候,父母都是孩子最最親近的人,除此之外,難道還有別人?

沒有了。

可是,不少父母望子成龍心切,因為學習等原因,故意用父母與孩子的這種親近去脅迫孩子,打擊孩子:

「唉,你不行了。」

「你看人家那個孩子,哦,天哪,成績又好,又聽話。」

…………

顯然,這種教育必然會引爆孩子的叛逆,而且很難再回頭。


做父母最大的失誤就是,寧可捨棄父子情,也要讓孩子成才。

這固然是一種犧牲,但卻十分沒有效率,多數時候也不會湊效。

孩子如果沒有基因缺陷,基本上都能聽懂人話,都能互相理解。

有些事,你覺得不對,破口婆心,掰來揉碎給他說,他肯定能理解。

理解不了,再說。

如果還是不能理解,那就是你的水平有問題,或者說,你的洗腦能力還不夠強悍,這是事實,要勇於承認並去學習。

男孩子好動,喜歡開關門,這容易把手指夾斷,相當危險。

每次見兒子玩門,我都很緊張,但我沒有上前一個耳光,而是拿一支筷子,放到門邊,再狠勁關門,咔嚓一聲,筷子斷了。

我說:如果你總是喜歡玩門,那麼你的手可能就會像這根筷子一樣。

有一個朋友,他的兒子特別喜歡吃速食麵,父母當然不希望兒子這樣,而他們的做法就很好。朋友在網上找來一些地下小廠做速食麵的噁心視頻給他兒子看,從此,他的兒子不再喜歡吃速食麵了。


而像遊戲成癮這種事,是父子之間感情傷害最大的。

孩子有癮,父親當然要管,管不了,必然走向對立。所以,我們應該吸取的教訓是:在孩子接觸遊戲前,就提前防範。而不是事後強力扭轉。

當然,很多父母壓根就沒有這個條件,孩子在城裡讀書,父母到外打工,不受監管的孩子不經意間就被遊戲迷住了。

這也是客觀條件。

這時,還是要用父愛和母愛去感化他,如果孩子不再在乎父母,父母的管教也就失去了本該具有的力量。


有觀點認為,父親和兒子之所以容易走向對立,這是人類數萬年進化使然,因為父親就像獅子群中的王,兒子遲早要去挑戰他。

其實,沒那麼嚴重。一個家,也就三口人而已,談不上爭奪權威什麼的。

有本事的父親只會在外面爭取自己的權威,而不是家裡。

有出息的兒子也只會在外面尋找自己的地位,而不是在家裡。

家裡,只應該是一個避風的港灣,一個溫馨的所在,一個其樂融融的世界。

有了愛,才能互相理解,理解後,一切才好坐下來慢慢解決。

其他回答里提到的「多年父子成兄弟」,這是最佳的父子狀態,我們做父親的,都應該主動學習,更新觀念,朝這個方向努力,再努力。

把父子感情好,當成做父親的一個任務,一個目標,而且是大目標。

失去了父子情,互相走向對立,那麼,你的打拚還有意義?或者說,你還有多少動力?


男孩子的人生道路上會有很多陷阱,早戀,遊戲成癮,沒有上進心,打架鬥毆,抽煙,成績不好失去理想,對人生沒有期待,等等。

這些都應提前做好防範,提前看出苗頭,不要等到陷進去後再去打再去罵。

最好的辦法是,儘可能早地讓其認字,儘可能多地認識更多的字,讓其愛上閱讀。

然後,你剩下的事就是,塞一堆書給他就行了,因為這能填滿男孩子那躁動的心,更能填充他那幾乎無限多的時間。

部隊上流傳著這麼一句話:你不給士兵們找事做,士兵們就會給你找事做。

如此一對比,我們當然選擇給他找事做。

熱血男兒,總得做點事去發泄。

因此,培養他的一些愛好,正能量的愛好,讓他一生都有事情可做。相應地,你操的心就會越少。

喜歡閱讀的男孩子,長大成青少年後,會更多地走向自己豐富的內心,如此,他才有足夠的力量去抵禦外部的誘惑,並有足夠的智慧克服自身的困境。


孩子雖才3歲,卻有時喜歡拿著圖畫書專註地看,我們最喜歡他這樣了,因為他的獨立時間,就是我們的自由時間。


謝謝邀請。

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說,雄性的父子關係,在哺乳動物當中,一直會有種類似於弒父情結。一種競爭關係的存在。我們舉個例子:在獅群當中雄獅平時過著是非常大爺的生活。我但是隨著時間的流失季節的流轉,雄獅一天一天變老了,當老雄獅已經不能統領他的獅子群的時候。如果有年輕的獅子起來造反,可能這個雄獅就是他的兒子,打敗他,自己獲得對獅群的領導權,自己當老大,這是我們在自然界當中最常見的。

我們在人類的社會和家庭關係當中,男孩兒在成長過程中也會有這樣的狀態。到了青春期發育的時候,他特別需要在家庭當中證明自己。那麼為了證明自己的權威感,他們會非常喜歡挑戰離自己最近的最重要的男性權威。這種挑戰的是被視為一個孩子成長過程當中的「弒父」的心理過程。當然並不是說真的就是把自己的父親殺掉。它是指在心理上和父親的權威進行徹底的挑戰,並確立一個獨立的自我,他不再盲目崇拜父親,不再覺得父親無所不能。他希望自己成為他生活當中的權威。

這個時期呢,父親管男孩子管的要特別的有藝術。因為管的太多了,他會覺得你在干預他自我的邊界。不管有道理沒道理,他都會覺得受到了侵犯,會可能會更加的逆反。你管的少呢,這個時候的男孩子缺乏正確的理念的培育或者是比較好的男性形象的引導。也不行。容易做錯事或者價值觀扭曲。。這個時期父親對他的觀察要很密切,干預儘可能的少,不要因為瑣事去和兒子糾纏。在人生的大方向上、大的價值觀和品格方面進行把關。

作家汪曾祺有篇文章叫《多年父子成兄弟》,其實這是一種特別好的境界,男孩子跟父親之間。如果父親從來沒有虐待過他傷害過他,父親和兒子的關係是正常健康的。,那麼無論經過怎麼樣激烈的叛逆期,他們都最終會互相越來越認同,互相越來越理解。以至於年齡漸漸大了之後,看起來不像父子兒像是兄弟倆了。


父子關係的重要性和獨特的價值是其他關係無法替代的。

要說父子之間普遍容易走向對立,實在不能苟同。但要說有些父子鬧不好會走向對立,倒也還不算少見,追究起來在不同的階段常見的問題大概包括:

1、小的時候「慣」。很多父親因為工作的關係跟孩子相處的時間比較少,好不容易陪伴身邊,總不免有些負疚和補償心理,孩子要什麼都給買,怎麼玩鬧都順著,表面上父子關係不錯,但對於孩子的成長沒啥好處,這樣的父子關係實際很表淺。

2、長大以後「辦」。有些同學因為缺少父親的言傳身教,也感受不到父親的權威,因為個人成長經歷或是環境的原因,時常難免有些行為不入老爸「法眼」,尤其是進入青春期之後,更是「結黨」「滋事」甚為叛逆,這時父親往往試圖充當「法警」的角色,立規矩、抓問題、搞懲罰,不僅難以有效引導孩子,反倒傷及父子關係。另外更多父親都會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情結,對兒子期望很高卻又恨鐵不成鋼,處處覺得孩子不滿意,在孩子看來父子也像對頭一般。

3、自己老了「盼」。因為父子之間本是最可以相互理解與信賴的人(沒有之一),等孩子成家立業特別是父親自己退休賦閑之後,很多人總是期盼著能跟兒子多聊聊人生和事業,既想傾訴自我又願聽到孩子的故事,然而現實當中卻很難如願。

然而必須要說,身為父親的人如果能夠在兒子各個成長時期有效的發揮作用,就可以建立超越一般的父子關係,老爸和兒子之間既是師友,又是嚴父孝子,更是鐵杆死黨,無論對方遇到什麼事情,都能風雨同舟、同甘共苦,令人艷羨不已。

回答這個問題,也算是與天下父親共勉吧,為人父的我們關鍵是要了解和理解孩子,還要跟他們發展幾項共同的愛好和共赴的「事業」才好。

(圖片來自網路)


我們家的父子關係是隨著我的長大,越來越一致的。

我生於一個農村家庭,從小都是我母親當家。因為家裡窮,從我記事起,家裡就經常吵架。這些吵架的原因主要有:我父親老實、我父親抽煙、家裡窮、下棋玩等。但是,家裡人情往來、種什麼地幹什麼活都是我母親說了算。

母親還總是覺得別人存在道德問題,總覺得自己不愛跟別人打交道是自己有道德制高點。

一直以來,我也都說不上來母親的這種優越感和她對父親的歧視到底是不是對的。應該曾經我也是懵懂的迷信母親的觀點的,底層人哪有自己成熟、獨立的觀點啊。

發現母親有可能是自身存在問題這種意識產生於我高中時代。

那時候,雖然沒有發生什麼很典型的事件強化我的判斷,但我心裡隱隱約約還是認為母親在家裡表現的委屈、憤怒是不對的。大概潛意識裡我覺得如父親這樣一個人真的沒有什麼創造價值的能力的話,只要踏實肯干那也不應該受到攻擊。可是因為認知是從小形成的,成長的過程無法針對一個具體事件發現問題的本質所在。

2008年,我還在讀大學,接到母親電話,哭著說我父親手受傷了。我就安慰她說頂多沒有手了,年齡也大了,早休息也好。隨後我坐上火車回去了,父親在醫院裡,手已經沒了。母親只知道哭。

父親的手是在一個作坊加工廠里沒的,沒有保險。家裡一直窮、不愛社交,沒有有力量的親人主動來幫助我們去處理,我們也不懂的主動去尋找老道的家族長輩尋求幫助。母親完全沒了主意,父親習慣聽母親的,所以也沒什麼好辦法。我只能用我稚嫩的水平勉強去面對。而母親的懦弱、低能力在此刻我也看的比較清楚了。這件事,讓我比較清晰的意識到,家裡的窮可能不僅僅是父親的原因。母親自身的格局就非常低,低格局來當家,低格局就成了家庭的上限,這才是貧窮的根本。

後來我聽說事故發生後去醫院的路上,是父親自己提著掉下來的手去的醫院。由此,我對父親的堅強提高了認識。

母親年齡越大,變得更加固執。甚至自己的兄弟關係也處理的越來越差。

2012年我結婚午宴,安排完客人入座,還有幾個幫忙的好哥們沒位子了。我的意思是再加一桌,母親就是不願意,他覺得多花一桌的錢沒必要。

這時候,我基本就完全確定我的原生家庭走的路全部都走錯了。

後來我認真的跟父親探討過這個問題,我問父親為什麼一直放縱母親,明知道她不對還要讓她來做主。父親說,他從小被我姥姥、姥爺慣的不行,性格太好強,就由著她吧。這一「由她」就由了幾十年,把家庭走成這樣。

但是,父親的忍耐、知足、包容、深情,又提高了我對他的評價。

這幾年母親腦血栓發做過,期間我也把以往的事陸續分析給他聽,她逐漸不再強烈的對事情由著她的性子參與意見了。

我要有點什麼事,就跟父親溝通下。父親身上的堅強、包容等品質,基本還是能夠很好的撐起這個家的。

我個人,從高中時候逐漸意識到父母認識體系的全面問題後,雖然我也不知道我的路該怎麼走,但是我從那個時候起就逐漸避免受到他們思想的侵蝕。

即使這麼早意識到問題,我能建立起完全不同於他們、不同於他們這個環境的普遍意識的另一種認知體系,也用了大概有十幾年。

這十幾年,我抓住父母還年輕的空檔,盡量不對他們的事參與太深。騰出足夠的精力來建立一個全新的自我,來建立我個人發展的基礎。坦白說我對原生家庭的保護、照顧是不夠的。父親能把母親照顧的很好,這一點我也是非常感激父親的擔當的。

但是,也幸虧我抓到了這十幾年的時間,才能勉強把自己的意識改造成另一個體系。

到現在,我自己還在水深火熱中,自己艱難的買了車、換了學區房,老婆也要面臨犧牲自己來全職帶孩子。

但是,一個家庭只要有堅強、忍耐、包容、深情的品質,什麼問題都能過去的。

這是我對我的父親的敬意和認可。


這是一種常見的現象,但不準確,應該說,如果父親從思想上不能引導兒子,那麼隨著孩子長大,他們的觀念就會產生差別和不一致,各自又堅持自己,最終導致行為上的對立。

為什麼會這樣呢?

傳統上,男性是一家之主,要求有權威性,決定的事情不能改。在兒子小時候,由於沒有真正的自我觀念和意識,或者被灌輸了相同的觀念和意識,在父親做決定時,不會或者不堅決的反對,從而保存了父親的權威。

但隨著兒子長大,自我意識的強化,爭奪家庭主導權會成為一種習慣,自然會挑戰父親權威,導致後者發怒,產生衝突,走向對立。

這裡邊女性的作用就會凸顯,一個是媽媽,一個是老婆。

媽媽的作用是調和矛盾,把衝突降低,維護父親權威的同時,讓兒子有台階下,利用母愛來規制和軟化兒子的過激表現。

媳婦剛好相反,維護丈夫的權威,讓她真正的成為男人,必然強化兒子挑戰父親,這是一種進化產生的優選,因為父親終將老去,必須在一個合適的時機交出權利,領導家族的權利。

一個不願意,一個勢在必得,所以衝突是一種常態,其實更多是資源的從新分配和佔有,有利於下一代的傳承和延續,是物種進化來的一種本能。

那麼怎樣才能不滿對立和衝突升級導致家庭的不和諧呢?

觀念的彼此靠近和協調,溝通減少誤會,發揮女性的潤滑作用,還有就是老男人要接受新東西,新思維,與時俱進。年輕人要內省自修,維護傳統和文化,合理的改進而不是全盤推翻。

還有不要急於增多主導權。

所有的父親從本質上是希望孩子比自己強,而挑戰自己也是一種能力的體現,甚至高興。但時機和方式很重要,不能自以為是。

交權意味著寂寞失落和自我承認失敗和年老,這對於一個父親來說,是很殘酷的,需要更多的關心和更大的成就來安慰。

對立並不妨礙父慈子孝,並不淡化親情溫暖,這才是一個成功的家族,爭的是誰的領導更有利於家族,有利於後代的繁衍生息。

從這個意義是來說,父子的對立是減少錯誤,把握正確的一種必然選擇。


謝謝邀請。這都是基於男人們深沉內斂的性格決定的。我們女人最喜歡錶達,我女兒今年十九歲了,可我天天喊她「乖乖」,母女倆不拉拉手就不說話;可我老公呢?除了看見女兒就傻笑之外,連女兒的名字都很少喊,但掏錢時那叫一個快呀,連我都心疼。女兒只要眨巴眨巴眼睛,甜甜地叫一聲「爸爸」,那個錢就一下飛到她口袋裡了……可男孩子呢?一進入青春期,連「老爸」兩個字都羞於啟齒了,吃飯就上桌、要錢就伸手,問急了,乾脆摔門而去……而爸爸們呢,唯恐對兒子太溫柔讓兒子變成了「娘娘腔」,所以乾脆把教育變成了怒吼,於是乎父子倆每天都將互吼變成了常態……只可憐了媽媽們,兩頭滅火卻里外不是人??但這種情況只要兒子自己當了爸爸以後,情況就會好很多。兒子升級了以後,體會到了自己老爸年輕時的辛苦,明白了那種「上有老下有小」的責任不是每個人都能扛下去的,於是乎瞬間就會對自己的爸爸肅然起敬,父子之間的感情就會好很多,特別是在酒桌上父子倆推杯換盞,愜意得很,一切盡在不言中……而那位年輕時隨時會怒髮衝冠的老人,也會在孫子孫女們可愛的笑臉中逐漸被融化,彷彿從來不曾對自己的兒子動過粗一樣,對兒子反而疼愛起來了??



圖片來自網路

父子之間隨著兒子長大,容易逐漸走相對立。

兒子小時,對父親唯命是從,那時兒子還沒行成獨立的人格,隨著兒子的長大,兒子有了自己的主見 有思想,有能力,這時父親還拿兒子當孩子看,就會引起兒子反感。

圖片來自網路

這種情況下,父親要學會轉換角色,有些時候,有些事,要曾求兒子的意見,不能在一言堂了。否則兒子就有意見了。

圖片來自網路

兒子已經有自己的處事能立,和思維方式,有些時候,兒子對問題的看法也許是正確的,父子觀點不同,做父親的不管對錯,還想說了算,必然引起爭執,互不相讓,引起對立。


謝邀!說說我兒子和他父親,兒子想創業,想父親在經濟上支持一些,可父親不但不支持,反而說一番打擊兒子自信的話語,兒子戀愛了,父親看著打扮時尚的姑娘,千般阻止理由是人家姑娘不象過日子的人,只能說明父親思想傳統封建,自以為事,把自己的觀念強加在兒子身上,聰明的父親一般都會跟子女搞好關係,心胸狹窄的父親才會跟自個子女搞得跟仇人似的,三觀不合溝通少,越來越陌生。



這個問題個人感覺含金量不小,我也談談自己的想法吧。

父子間關係好壞與父親對兒子的從小的教育方式、父親的性格和兒子的性格、家庭情況等等這些有很大的關係。先來談談家教問題,如果父親從小對兒子嚴加管教,言傳身授,我想不到兒子長大後父子間關係能差到哪!父親如果不能給孩子做一個好榜樣,孩子也很難對父親態度有多好;再來談談父親性格問題,對孩子嚴加管教沒錯,但是要讓他知道什麼地方做錯了,如果父親動輒以自己的脾氣懲罰孩子,父子間關係也不會好到哪去;然後來談談孩子性格的問題,這與前兩者有密不可分的聯繫當然也與孩子受到的教育有很大的關係,如果父親能教育孩子理性地看問題,通曉情理,那麼孩子長大後父子間關係能差么?最後來談談家庭情況的影響,如果前面都做的很好,那麼中等的家庭情況父子間關係都不會差,甚至在溫飽線上的家庭父子間的關係都不會差。為什麼?孩子教育好了,父親也理性,陌生人之間都不會有大矛盾,更別說血濃於水的父子了!

以前常聽說青春期、叛逆期什麼的,反正在我父母的教育下,我從來不會做什麼叛逆惹父母傷心的事,我現在還有些鬱悶父母一直對我太好了,在我需要嚴管的時候對我稍微有點放縱……以致感覺自己現在高不成低不就的,只能現在開始努力了,希望我的回答對朋友們有所幫助!


謝謝邀請。隨著兒子長大,父子關係逐漸走向對立,這種情況,在現實生活中是確實存在的,但大多數家庭,還是能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尊老愛幼,保持正常的長幼稚序,維護和諧的家庭關係,享受溫馨、幸福的美好生活。但也有個別家庭,隨著兒子的成長,父子關係逐漸緊張,甚至發展到大打出手的境地。造成這種局面的因素很多,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1.從小嬌生慣養,甚至「溺愛」。前幾年實行計劃生育,多是獨生子女,孩子往往被視為掌上明珠,家長教育不嚴格,發現問題,不及時糾正,使孩子逐漸形成了「唯我獨尊」、「唯我獨大」的性格,孤僻、任性成了這種孩子的符號。2.「隔輩人」的強力介入,使孩子的缺點、缺陷、錯誤,得不到及時改正。爺爺奶奶或姥爺姥姥,對孩子的缺點過於包容,不僅自己不管或管不到位,也不讓孩子的父母管,造成了孩子早期認知的偏差,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3.尊敬師長,孝敬父母的傳統美德,沒有得到弘揚,家庭中長幼秩序、倫理常綱的傳統道德觀,沒有建立起來。4.作父親的,不懂教育,不了解孩子,認為「棍棒之下出孝子」,張口就罵,舉手就打,簡單粗暴,挫傷了孩子的自尊心,致使矛盾升級,關係緊張。5.父子之間沒有形成正常的溝通機制。當父親的,忙工作,忙掙錢,忙生活,對孩子的關心不夠,忙自己事情的時候,無暇顧及孩子,基本上不聞不問;閑暇的時候,管起孩子來,又橫又硬,不講方式方法,造成孩子關閉對話的大門,形成「柔性對抗」。6.孩子進入「青春期」後,開始變得叛逆,父親沒有尊重科學規律,學會循循善誘,耐心疏導,而是採取「冷硬橫」的方式,殘酷等待孩子,從而遭到孩子的強烈反彈,致使矛盾加劇。7.父親看不到孩子的正面形象,數數叨叨,沒有好臉色,孩子犯錯後,更是變本加厲,人人得不到安寧。


推薦閱讀:

如何意識到生命的渺小與珍貴?
在西部城市南寧,一個月工資達到多少才能算過得舒服?
為什麼窮人不敢創業?
父親貸款買房,不幸意外去世,兒子要替父親還錢嗎,還是人死賬清?

TAG:父子 | 文化 | 社會 | 育兒 | 科學 | 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