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省人是怎麼看待江蘇和廣東的?


南京人,去年去的廣州和深圳玩,不太懂經濟,只能聊一聊自己的看法。

廣州的市中心比較老舊,但是建築都比較整齊,給人的感覺就是同一時期建造的。說明廣州市中心那一塊發展還是比較均衡的。而南京市中心相對來說新一些,但是建築是參差不齊的,時不時在新大樓中間會發現一兩片老舊的小區。建築高度也是高矮不一,發展很不均衡。聊完市中心聊周圍,去爬白雲山,從蕭崗下的地鐵,下去驚呆了,完全不覺得自己是在廣州,看周圍都沒怎麼發展起來。而南京一般不會這樣,南京地鐵出來要不就是人潮湧動,要不就是大學城,或者開發區,有風景區的地方基本不會還沒怎麼發展起來。廣州的所有房屋給人一種隨地勢而建的感覺,路就一會上坡一會下坡,上上下下的挺有感覺的出來。南京就不一樣,大部分地方是把地全推平了建的,沒有多少坡度,走起來比較省勁。廣州的行道樹比較多種,居然還有芒果樹,南京的行道樹基本就是梧桐了。一個是濃濃的熱帶風光,一個是亞熱帶風光,不同的風景,各有特色。

深圳就是相對來說比較新一點的城市,建築上比較新,環境給人的感覺也比較 "新 ",一眼就能看出來深圳是一個比較年輕的城市。個人覺得環境和發展的均衡程度比廣州好很多,從建築和環境上就可以看出來。深圳的旅遊資源比較豐富,雖然沒有古建築,但是卻很有特色,像世界之窗,錦繡中華等等,個人覺得還是很值得去的。廣州比較出名的是廣州塔,沙面公園等等,感覺沒有多少意思。

江蘇這邊旅遊資源相對來說就偏古建築或者仿古一些,或者就是遊樂場所,自己的特色很明顯,例如蘇州就完全是水鄉,小橋流水人家的韻味。揚州就是小巧玲瓏的很精緻感覺,南京則是文化氛圍厚重一些。相對而言,不會有世界之窗這種融合各國特色的景點。

風土人情方面,廣州那邊基本都說粵語,感覺比較排外,很難會有融入感,比較排外。南京這邊說的類似於普通話,不管哪邊人基本都能聽懂,你不會覺得太難融入。深圳那邊可能外來人口比較多,比較年輕很有活力,所以倒不會覺得太難融入。江蘇蘇州就說方言,說起來你完全聽不懂。飲食方面,粵菜真的好好吃??,清淡卻不會讓人覺得寡淡,感覺很養生。江蘇嘛,蘇南這邊口味比較淡,蘇北口味相對重一點。給人的感覺一個是水墨畫,一個是水彩畫。

經濟這方面不太懂,但是廣東最出名的就是廣州,深圳,珠海,這幾個城市發展的還是很好的,但是粵西發展可能比較慢。總的來說廣州發展的不太均衡。江蘇蘇南則是南京,常州,無錫,蘇州,蘇北徐州,連雲港,鹽城發展的都還不錯,發展程度不是很高,但這也說明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總的來說江蘇各城市發展的比廣東均衡。

廣東和江蘇都是我很喜歡的省,也很適合我們年輕人發展,各有各的優勢特色,也各有各的美。最後來兩張圖,一張廣州的天空,一張南京的天空。


江蘇雖小,卻經濟總量大,發展較為均衡。廣東廣袤,經濟總量大,但各市均衡有待提高。

江蘇十三市都是全國百強城市,人均GDP全國第一。

廣東有廣州,深圳兩個一線城市,比鄰港澳,GDP總量全國第一。

江蘇城市精巧,既有現代化城市規模,又有園林古鎮的優雅。

廣東城市大氣,現代化程度高,霸氣側漏。

江蘇外資、個體多,廣東國企,民營大企業多。

兩個省份各有千秋不分伯仲,希望兩省發展會更好。


筆者祖籍浙江出生上海;現定居江蘇曾經在深圳工作。第三隻眼比較江蘇和廣東,這兩省份同為中國最富裕地區,兩地省際風格與區域特點卻迥然不同。

作為特區早期建設者,筆者親身感受深圳當年最輝煌的時代;回到內地之後,又經歷了上海、江蘇與廣東逐漸縮小差距的過程。

筆者80年代末期在深圳工作,乃屬於江蘇公派支援深圳建設的技術人員。當年深圳以及中山、順德等廣東四小龍,新建很多工廠,缺乏資金技術以及管理骨幹,正因為有了全國人民的支持才有了今天的輝煌。

然而,廣東人敢為天下先,包容豁達的風格,使得江南人士深感敬佩。作為上海人,筆者認為如果第一個特區放在上海或者江蘇,不可能創出今天深圳這樣的奇蹟,只有廣東才能夠將一個漁村飆升為一線城市。

非常喜歡深圳寬鬆的社會以及工作環境。當年曾經有機會留在深圳工作,可惜因為父母、妻兒還留在內地,沒有膽魄獨自留在深圳發展,乃筆者一生中的遺憾。

長江與珠江,乃江蘇和廣東的母親河,也是養育兩省人民的「肥水」。廣東人善於經商創業,江蘇人擅長技術管理;廣東人激情四射、敢打敢拼;江蘇人謹慎穩健、循序而進;廣東人、浙江人中創業型人才較多;江蘇、上海人中技術管理人才以及高級白領居多。

隨著全國大範圍的人口、人才流動,江蘇和廣東的人文風格亦發生很大的變化。江蘇的創新創業後起直追,廣東則因為前期吸引了全國各地的優秀人才,打造出了諸多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民族品牌,深圳作為全新的移民城市,已經成為中國民族品牌之都。

江蘇和廣東有一個共同之處,在於本省區域之間的不平衡。江蘇省蘇南蘇北經濟發展存在較大差距,廣東珠江流域與粵西北之間存在較大差距。如何全面、持續協調發展,乃江蘇與廣東目前面臨的重大課題。

南京長江二橋

粵港澳大橋


直接回答:羨慕。

這兩個省都是人口流進大省。廣東那邊是華南為主,江蘇這邊是華東中原為主。人口高流進地區,說明機會多,現在一直強調共同致富,先富帶後富,這是主要模式。

外省人怎樣看這兩個省?得有個條件,就是這個外省人在兩個省都呆過,而且會比較。打工的流動性比較大,現在有一個趨勢,一個地方的人比較集中去一個地方,一堆堆的。

外省人對這兩個省的評價都比較正面,經濟發達,條件好,對外地人包容,老闆不剋扣工資,對一些年齡較小的工資留一點生活費,要麼幫著存年底一起取,要麼幫著匯給父母。每年車接車送的也不少。基本上勞資和睦共處,各得其所。

要讓外地人談對兩省的印象,還要有一個條件,不同學歷層的人無法直接得出正確的比較。不能讓一個初中生和一個碩士一起談,他們的感受肯定不一樣。

相較於廣東打工,來江蘇的普工不是很多,技術工種需求大,文化層次高於去廣東打工的,這是說整體。同層次的人,基本上對兩省的評價方向一致,正面的多,但各層次注重點不同。江蘇高學歷多,關心企業文化,自身發展,相對在一個企業的時間長。廣東那邊,高學歷的雖然也注重自己與企業共發展,流動性大於江蘇,企業文化與江蘇有很大差別。

現在沒技術普工難找工,一些才走進社會的新人無所適從,但江蘇這邊機會多些,比如干紡織,現在普遍招不到人,即使一個女性普工,工資水平也已經達到4000以上。這就比廣東高。

哪裡工資高,老闆待人好,外地人融入當地就快,就有好口碑。賺錢方面,外地人對兩省都滿意,只是治安方面,外地人對江蘇要比對廣東那邊滿意很多。


廣州和江蘇都到過,廣州地廣山多,主要集中城裡發展,廣州有錢的人大多出國做生意發財,現在很多都是江蘇有錢人遷到深圳、廣廣州定居;江蘇地小但平源地帶大,只是江北對比江南有點區別,但現在蘇北正在崛起,不到兩三年,江蘇肯定能超過廣州經濟發展。


有句古話說的好「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上邊天堂是最美的,下邊有最美的則在江蘇蘇州和杭州;我是遼寧人對江蘇的省市有幾點認識,講的不好,還多體諒大家多補充;

歷史文化古城最多的城市

江蘇省一個是歷史文化古城最多的省份,還有就是江蘇省的工業也很發達,我們單位用的很多電機都是哪裡的;

下有蘇杭美景

蘇州的美景自然天成,依山傍河,秀麗風景,景美人更美,如果有機會第一想去的就是蘇州;

說起廣東的上市企業數量在全國都是前幾名,哪裡有成熟的生產線,更多的就業機會,我對象用的很多護膚品都是廣東那邊代加工的,所以真的很佩服他們經濟發展速度,從改革開放到現在廣東就註定是一個經濟發達的省市,聽說他們代加工的廠子特別的多,他們曾經跟我說,想要什麼?只要你有錢,他們都能給你模仿出來;也不知道真的假的;還請廣東的朋友多多指導;


雖然我是廣東人,但是覺得江蘇超過廣東是遲早的事情,廣東雖然得益於改革開放的春風,但是經濟主題主要是集中在珠三角的幾個城市,其它地區粵東西北,發展非常緩慢,可以說很不均衡,如果再不繼續努力的話,被超越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總有人說江蘇外資多 你們查一下數據 江蘇是成規模的中大型製造業工廠多 民企多 國企少 外資遠遠少於廣東


看各地均衡發展,江蘇比較強,廣東西邊北邊比較落後,差距很大,深圳是經濟特區,不該記入廣東省。 性格上,不太喜歡江蘇人,很多比較溫和容易滿足,廣東人尤其潮汕一帶性格霸氣,佛山低調,更適合做事業。


兩省是全國經濟最發達省份。江蘇經濟發展平均,13個市全是國內百強。廣東地理位置重要,處在改革開放前沿,面臨港澳台,有廣深兩個一線城市,外資企業多,民營企業多。但全省發展不均衡。


推薦閱讀:

安史之亂爆發後,玄宗幸蜀,過秦嶺時走的哪條古道,為什麼不走子午道?
為什麼一江之隔,蘇南和蘇北的經濟差距就那麼大呢?
北京人的方位感是否格外強?是怎麼培養的?
如何用地理知識撩妹?
博物君何在?看看這是什麼鳥?

TAG:城市定向 | 經濟 | 地理 | 政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