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豎版地圖,原來美國在中國的北邊,有沒有顛覆三觀?
答 | 獬執事
地圖是個近似於球形的三維體,將這個三維體的表面轉化成平面上的二維地圖,必然要進行一定程度的變形與切割。我們可以相像這樣的一個畫面:將地球儀上的紙鋪開,你會如何進行裁剪?
答案是,無論你怎樣裁剪,都會將這一張紙所代表的地表信息變得支離破碎。首先你要想到第一如何進行切割以區分「東西半球」、「南北半球」甚至「東北-西南半球」等;其次越靠近兩極的地方越會變得零碎,直到南極與北極兩個頂點被撕成無數個點……
正因為1:1繪製地球不實現,所以才會出現各種不同的投影法。我們最常見的投影法是「墨卡托投影」,就是將地球投影到一個圓柱面再展開,這種方法越靠近兩極地圖會越被放大,所以在「墨卡托投影」中,世界上最大的大洲是南極洲,而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則是北冰洋。
為了避免南北兩極過於失實,所以人們又發明了「高斯-克呂格投影」,這是一各路等角橫切橢圓柱投影,雖然比「墨卡托投影」的比例更接近真實,但觀察起來並不方便。除此此之外還有等積斜切、等距正割、等積正割、等角正切等投影法,其中等角正切方位投影是以極地為中心向外擴大——聯合國會徽上的投影正是如此。
東南西北的標註方式因不同投影法而不同,東與西也都是相對而言。如果地球不是有一條自轉的地軸,連南北就只是相對。同時,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只是慣例不是定律,我們做一個下北上南左東右西的地圖,又有何不可呢?變的不是世界,而是我們看世界的方式。
豎版世界地圖顛覆你的世界觀
只要你上過地理課,肯定知道世界地圖應該是什麼樣子。可近期我國發行了一種豎版世界地圖,七大洲、四大洋全都跑到了奇怪的位置,引發眾網友高呼「世界觀盡毀」!為什麼要把地圖做成這樣呢?《博物》為此採訪了該地圖主編、中科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的郝曉光研究員。圖1豎版世界地圖(圖1)其實是「南半球版」世界地圖,清晰顯示出了被三大洲環抱的北冰洋,以及形狀好似孔雀開屏的南極大陸。而在傳統的「東半球版」(圖2)、「西半球版」(圖3)世界地圖中,南北極地區的形狀、面積都嚴重失真。圖2圖3豎版地圖 橫切地球
我國今年新發行的「豎版地圖」,包括豎版中國地圖與豎版世界地圖。在豎版中國地圖上,南海諸島首次與大陸同比例展示出來,使我國的海陸版圖全貌、尤其是南海領土一目了然;可再看豎版世界地圖,越看越詭異:美國跑到了中國「北邊」並且上下顛倒,南北美洲天各一方,非洲彷彿被擠扁了,太平洋拉成了長條……
其實對比一下地球儀和世界地圖,就會發現地球表面這個球面,是不可能直接攤開、鋪平在平面的地圖上的。我們熟悉的世界地圖,通常是沿著一條經線把地球「豎著切開」,再採用幾何投影法將地表各部分投射到地圖上。這個過程必然導致一些區域嚴重變形、面積失真,比如南極大陸的實際面積是澳大利亞的1.8倍,可在用「等差分緯線多圓錐投影法」繪製的世界地圖上,面積就變成了澳大利亞的3.8倍!如果用老式的「墨卡托投影法」,高緯度地區變形更厲害,西伯利亞在地圖上比非洲還大……(地圖投影有關內容,詳見本刊2009年8月號《投影世界:讓地球變成平的》)
與傳統世界地圖不同,豎版世界地圖不是沿著經線、而是沿北緯15度的緯線把地球「橫著切開」。這雖然也會造成部分區域變形,也沒嚴格遵循「上北下南」的慣常原則,卻大大減少了南北極地區的變形。
傳統世界地圖是沿著經線「豎切」地球(左圖),而豎版世界地圖是沿著北緯15度「橫切」地球(右圖),再展開並投影到球面上換個視角看世界,其實當球面轉化為平面,好多比例會發生變化,傳統地圖會放大高緯度地區。所以在傳統地圖上俄羅斯看著很大,非洲看起來小,加拿大,格陵蘭島也大的嚇人。真實情況呢?
下面是真實的非洲,大的嚇人
傳統地圖使用墨卡托投影製作,這個示意圖非常直觀的表現了墨卡托投影的原理。
緯線和經線是相互垂直的直線,但緯線越向兩極地區,間隔就會急劇增大,到南北極點時,緯線間距離達到無窮大。由此造成的結果,就是地圖在赤道地區非常精確,但在兩極地區則變形極大。因此在墨卡托投影地圖上,我們能看到格陵蘭島比澳大利亞還大得多,幾乎和非洲差不多一樣大了。這並不是說格陵蘭島真的那麼大,而是地圖製作中產生的變形罷了。
最後,對於真實比例來說。最好的辦法就是看地球儀。
非洲
中國
美國
俄羅斯
歐洲(英國簡直太小啦)
太平洋
有沒有感到很好玩?
更多有趣科學知識,歡迎關注
初中剛畢業的提問水平吧,這種地圖不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規律了,顛覆個屁三觀啊。
相對位置應該是地球面的兩點球面最近距離的弧線,也就是過地球球心大圓所在的弧線相對南北極的走向決定的,不是二維地圖的直線連接走向決定的。
通常我們看到的地圖是地球的圓柱投影,所以我們通常近似把地圖直線看作球面最近距離。
但一般情況是北半球要拱向北南半球拱向南,我們通常看的影視劇裡面,表現一個人從美國飛向中國,是一條弧線,排除某些地區空中管制的因素,其實飛機航線那就是中美之間最近的距離,那條航線的大致走向就是中美的相對位置。
只要地球形狀不發生改變,地球的南北極(不是地磁南北,是由地球自轉軸決定的地理南北)不發生改變,這個相對方向是永遠固定的,不因人為改變地圖工具而發生變化。
好,我們先說說南北的事,再來說說文章的問題。南北如何定義?其實很簡單,任何一個有自轉星球都可以定義南北。自轉軸就是南北方向。至於哪端是南哪端是北,是這樣定義的:任何旋轉的物體,在自轉軸的方向從遠處看是逆時針方向旋轉的就是北,另一端就是南。這樣南北就定下來了~那麼再說說這個地圖的解讀的問題。在這裡需要顛覆的僅僅只是「上北下南」這個規律。圖中的南北兩極並非位於地圖兩端,而是一下一上;上下兩端是北半球的低緯度地區。實際上這張圖裡的上方並不一定是正北,甚至連北可能都不是。所以美國在我國哪邊?不管是不是東邊,反正不是北邊!文章里說這是地圖作者說的,這個是不是真的我們暫且不論。說到底,地圖只是一個投影,如果就因為換了種投影方式就說美國在中國北邊,那無異於承認地球是平的。——————————PS關於地圖投影多說幾句。把球面「摁」到平面是做不到無損的。所以無論哪種地圖投影方法總會有些變形,網上的google earth用的是圓柱投影,所以兩極十分的大,大到恐怖【理論上講這種投影方式里兩極點是無限大,周圍的地方不是無限大但是也很恐怖】。而圓錐投影會導致一部分地區縮小一部分地區擴大。其他的投影方式也會有自己的問題,不是角度有變形,就是面積或者形狀有變形。那要怎麼做?我們在意的部分不發生大的變形就達到了目的。所以這張圖裡面也是一樣,儘管有這樣那樣的優點,但是注意看左右兩邊,那些變了形的洋中脊和轉換斷層真是令人目不忍視。不過這些地方又有誰會在意呢?
豎版地圖是一種進步,對三觀而言沒有衝擊,衝擊的只是已經固化的心智模式而已。
地球是球形,我們所說的東西南北只是為了辨別三維空間而設置。只是我們習慣了這種設置,把這種設置當成了公理。如果在太空中,你還如何分東西南北呢?
對地球而言,我們沿著一路向北能否到達美國呢?當然可以。只是我們習慣了美國在我們的西邊而已。一切都是相對的。
此外,有朋友提到豎版地圖可以讓我們的國土完整的展現出來。說到這,我們必須要提一提國家地圖的升級,變成豎版地圖的事件。
換句話說,像智利那種南北長東西窄的國家地圖該怎麼顯示呢?依然是豎版的。
所以說,國家把國家地圖,世界地圖從橫版變成豎版是一種進步,熟悉了就習慣了。你的三觀不會變。
雖然沒有顛覆三觀、但給給人以新的視角來看當今世界;筆者看這幅地圖確聯想到中國歷史上的宋朝。俄羅斯如佔據燕雲十六州的契丹、日本如同世仇的金、印度如同西夏、北冰洋如同大漠、大漠的那邊的美帝如同蒙古。越南就是那個挑事的儂智高。哈、哈、愚見!愚見!
從中國往北走,穿過北極點繼續走就是往南,而美國與中國屬於同一緯度地區不存在美國在中國北面之說,按經度來說就是另一個半球,按地緣來說就是大洋彼岸。
只有倒過來才能看到美國在中國北方?中國往北到北冰洋,一樣的方向就可以到美國,實際距離比橫跨太平洋到美國還短,是洲際導彈打擊美國本土的一個方向。當然這裡還有個問題(假設方向是:中國->北極->美國)就是,中國到北極可以說往北,但北極到美國就是往南了,雖然還是一直在前進,所以把世界地圖豎起來(不是傳統的橫版地圖),美國也在中國北方!
豎版世界地圖的意義所在,我各人認為是把一帶一路的區域放在世界中心,把美國邊緣化。在心理和潛意識裡構建亞歐大陸中心態勢。
推薦閱讀:
※外省人是怎麼看待江蘇和廣東的?
※安史之亂爆發後,玄宗幸蜀,過秦嶺時走的哪條古道,為什麼不走子午道?
※為什麼一江之隔,蘇南和蘇北的經濟差距就那麼大呢?
※北京人的方位感是否格外強?是怎麼培養的?
※如何用地理知識撩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