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退位後,在當時還有多大的影響力?
1912年2月12日(宣統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皇帝愛新覺羅·溥儀,頒布退位詔書,溥儀年僅6歲,無行為能力,由隆裕皇太后臨朝宣示。
愛新覺羅·溥儀(1906—1967年),字耀之,號浩然,3歲登基還沒懂事,宣統三年就退位了,人稱宣統帝或清廢帝。
因為大清持續近300年,東方社會受傳統的忠君思想影響,所以退位後的溥儀仍有一定號召力,尤其擔任「康德皇帝」期間干下了一些損害民族利益的壞事。
袁世凱逼迫溥儀退位 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後,清軍屢戰屢敗,隆裕皇太后嚇昏了頭,攝政王載灃也不知所措。北洋六鎮軍隊中,除第一鎮由滿清貴族鐵良統率外,其餘都是袁世凱小站練兵時的「鐵杆」。此時有人在清廷舉薦袁世凱督軍,攝政王載灃、隆裕太后只得迎請袁世凱出山。
袁世凱出山後,迅速掌管了新軍及北洋六鎮,便成為清廷的主心骨。袁世凱利用革命黨和清政府的矛盾,巧妙運作,最後成功逼迫溥儀退位,當上民國第一任總統。
袁世凱給予溥儀及家屬的優待條件,大致是清帝辭位後尊號不變,民國政府每年撥銀400萬兩,暫居宮城日後移居頤和園,宮內的執事人員照常留用,原有私產由民國政府特別保護。
張勳復辟溥儀再次登上皇位 1917年6月,張勳利用黎元洪與段祺瑞的矛盾,率5000「辮子兵」,於6月14日進入北京。他和他的隊伍仍留著髮辮,表示效忠於清廷,人們稱他為「辮子帥」,他的隊伍為「辮子軍」。
張勳入京後,急電各地清朝遺老進京,「襄贊復辟大業」。同月30日,他在清宮召開「御前會議」,於7月1日攆走黎元洪,把12歲的溥儀抬出來宣布復辟,改稱此年為「宣統九年」,通電全國改掛龍旗,自任首席內閣議政大臣,兼直隸總督、北洋大臣,史家稱此為的「張勳復辟」 ,僅12天復辟就破產,實際上張勳幫助溥儀復辟。
馮玉祥將溥儀趕出紫禁城 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將溥儀趕出紫禁城,限3小時內全部搬出去。宣布的《修正清室優待條款》大致是:宣統皇帝即日起永遠廢除皇帝尊號,民國政府每年補助清室50萬元,另撥200萬元設立北京貧民工廠儘先收容旗籍貧民,清室即日移出宮後可自由選擇住居,清室宗廟陵寢永遠奉祀,清室私產歸清室享有。其一切公產應歸民國政府所有,成立「清室善後委員會」 ,接管故宮。 溥儀被趕出皇宮後,不久逃往天津,住進靜園。但溥儀並沒死心,仍在找機會做皇帝。
溥儀當上偽滿洲國皇帝 九.一八事變以後,日本侵佔了東北三省,為了平息國際輿論,日本盯上了末代皇帝。日本特務頭子土肥原賢二到天津,將溥儀帶到東北,成為偽滿洲國的傀儡皇帝。
1934年3月1日,溥儀在新京(長春)南郊杏花村舉行登基典禮,改國號「滿洲國」為「大滿洲帝國 」,登基為「滿洲帝國」皇帝,年號為 「康德」,又稱「康德皇帝」。
他在偽滿洲國執政期間(1934年—1945年),先是與日本關東軍司令官本庄繁簽訂了出賣我國東北主權的《日滿議定書》,將東北的所有主權拱手相讓,使東北成為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我國及亞洲諸國的軍事基地;後又頒發了《迴鑾訓民詔書》、《國本奠定詔書》等,進一步推行日本帝國主義的殖民統治政策。他的所作所為給中國人民乃至亞洲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1945年8月17日,溥儀在通化大栗子溝宣讀《滿洲國皇帝退位詔書》,宣布退位,「滿洲帝國」滅亡。
蘇軍俘虜生活五年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8月17日,溥儀在瀋陽準備逃亡時被蘇聯紅軍俘虜。溥儀等9人被蘇軍押往蘇聯,先後被關押於莫羅科夫卡收容所、伯力紅河子看守所、第45特別戰俘收容所等處。在這些地方,他度過5年的特殊俘虜生活。儘管當時蘇聯的經濟還相當困難,但對溥儀的生活待遇還是很優厚的。蘇聯人為溥儀準備了單間,安裝了有線廣播,播放的是中國音樂。蘇聯人告訴溥儀,空閑時間可以出去散散步。
溥儀似乎忘記自己的戰俘身份,不知不覺中又把皇帝架子端了起來。他的「皇帝癮」很大,每天起床很晚,不吃早餐,生活起居仍由李國雄和3個侄子伺候,每天早晨幾個人照例向他請安,他也如以前一樣用鼻子一哼:「跪安吧」。
溥儀不想回國,多次給斯大林寫信,感謝蘇聯對他的照顧與支持,表示願留在蘇聯,學習社會主義,加入蘇共。他還願將所有存款和攜帶的珍寶文物捐出,以支援蘇聯經濟的復甦。
1946年8月,溥儀在東京審判法庭上當證人,自稱日本人的走狗。
撫順戰犯管理所改造八年 1950年,斯大林決定將溥儀交給毛澤東,溥儀相當失望。他曾在回國途中上吊自殺,後被士兵及時發現救下。同年8月初被押解回國,在撫順戰犯管理所學習、改造。1959年12月4日,溥儀接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毛澤東主席的特赦令,並成為全國政協委員。溥儀著有自傳《我的前半生》,於1964年4月由群眾出版社出版。
1967年10月17日,溥儀因腎癌在北京逝世,享年61歲。先葬於八寶山,後遷於清西陵內崇陵(光緒陵)附近的華龍皇家陵園。
溥儀退位之後,策動張勳復辟;被趕出皇宮後,又借日本人之力做起皇帝夢,竟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被日本人拋棄後,又認蘇聯斯大林為乾爹;最後還是毛澤東主席收留了他。
皇帝、廢帝、寓公、傀儡、俘虜、囚犯、普通公民……溥儀的一生扮演過太多的角色,用評價呂布的話說「三姓家奴」,用魯迅的話叫「喪家的乏走狗」。(網路圖片)
首先簡答這個問題,溥儀退位後在當時的影響力仍舊極大,依舊是王公貴族,文人士大夫,許多民眾以及部分軍閥的意識形態上的領袖者,具有一定的號召力。
歷史書告訴我們,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兩千年的封建帝制,但卻有許多人不知道,溥儀退位初期,除了有每年400萬兩銀元的費用之外,還住紫禁城內,宮中仍用宣統紀年,有內務府、宗人府、慎刑司(觸犯王法者仍由慎刑司處治。)並且城門照舊有護軍把守,王公、遺老依舊進出,給溥儀下跪。甚至民國北京政府官員,進宮也稱「皇上」。也就是說,退位初期的溥儀仍舊具有許多特權,並且在許多人意識中,仍舊尊貴。
此外,我們許多人知道盜取革命果實的袁世凱曾復辟封建帝制,但卻可能不了解,在1917年溥儀曾在軍閥張勳的幫助下復辟帝制,雖然只做了12天的皇帝,但此次復辟,絕非只是張勳一人之意,而是當時北洋軍閥各路大佬在徐州會議上一致通過恢復清室的提議。其中可能有著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因素在內,但也可映證溥儀帝在軍閥意識中的領袖價值,側面反映溥儀的社會影響力。這個價值也得到了日本的認可,故九一八事變後,日本擁立溥儀,建立偽滿洲國,以部分阻力,同時還吸引了部分不知內情的忠君者投靠。
再者,我們知道,中國的封建帝制延承了兩千多年,並且清王朝的統治也持續了近三百年,民眾忠君思想深重,封建帝制深植心中,故而許多民眾在面對民國政府推行的剪辮子風潮中表現出恐慌與抗拒。至於那些熟讀八股的文人士大夫,則多數更甚。而且,溥儀在享受優待條件期間,一直關注民生疾苦,哪裡發生災害,他與皇后婉容都各自有捐款,在北京城,清皇室還設了幾處粥場,給吃不上飯的人民施粥,此舉更是使溥儀贏得相當大一部分下層民眾的好感。
同時也補充一點,溥儀不僅在當時有社會影響力,新中國成立後,溥儀在精神領域的社會影響仍舊很好,黨通過對溥儀的改造來帶動鼓舞民眾積極進行思想提升,接受新思想,新文明。
以上是我的回答,歡迎大家的交流或指正。
應該說是有相當影響力。中國幾千年封建社會,社稷上下一日無君則惶惶然。尤其是民國初期有槍就是草頭王,土匪肆虐、軍閥混戰、割據山頭、兵燹不斷,更讓遺老遺少懷念皇威浩蕩時的「穩定」,皇帝在時,普天下僅供奉一家,到清帝遜位後,則百姓須到處供奉,遍地皆神。所以無論張勳的辮子軍還是滿洲國,都有相當擁躉。不容忽視。
應該很有影響力,為什麼會這麼說,看大家都在討論這事,所以在當時應該有影響力
明朝時多少漢人為了不減發而死,清朝又有多少漢人剪了辮子而傷心,儒家的奴思想害人。
也算是個苦命人
推薦閱讀:
※胤禵手握重兵為何康熙駕崩後不兵變奪位?
※如果洪秀全的太平天國內部團結,最後能否擊敗清朝?
※為什麼李秀成在安慶之戰中表現消極?
※清朝各皇帝的牌位還在故宮嗎?
※康熙時期的蘇麻喇姑為何每一年只洗澡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