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和木星中間那顆已經破碎成小行星帶的星球到底叫什麼?有什麼奧秘?


火星和木星中間那顆已經破碎成小行星帶的星球也是假設中存在的,但是沒有依據認為這顆星球曾經存在過。目前的主流觀點認為小行星帶上的天體沒有聚集形成行星級天體,而不是行星爆炸後形成今天的模樣。小行星帶上的天體在太陽系形成階段就已經產生,星雲物質不斷地增加,強大的動能在碰撞過程中轉換為熱能,加快了太陽系的自轉。

太陽的自轉加快也會導致墜入恆星的氣體物質越來越多,氣體物質急劇膨脹,一些物質也拋射出來遠離新生的恆星,然後逐漸冷卻形成不規則形狀的小天體,這就是小行星帶的由來。我們也可以發現小行星的直徑都很小,最多的幾百公里,通過小行星的成分和大小還可以推測,這是高溫融合後的產物,這些物質無法形成行星,大量的富含碳小行星都可以證明這是太陽系早期形成的產物,它們經歷了溫度極高的原始太陽星雲,有一些表面還有疏鬆的結構。

這個問題其實是個假設型的問題,屬於天馬行空,將一些臆斷猜測代入。與筆者之前回答的一個問題類似,即如果木星和火星在太陽系形成之初就已經交換了位置會發生什麼。很簡單,那時的地球沒有天文愛好者觀賞流星雨,但卻有脆弱的生命要經受小行星的轟擊。因此,地球生命的演化將大受影響,如此看來,把木星和火星的位置交換是弊大於利的,但我們知道這是絕不可能發生的。


是的,在那個小行星帶的位置,一般認為應該存在一個星球的,在很早以前人們就發現一個數列,可以表達各個行星距離太陽的距離,就發現在那個位置缺少一顆行星,而且在那裡發現不少小行星。

至於為什麼沒有形成行星,一般認為是某種耦合干擾了形成行星,比如太陽系的各個行星軌道共振什麼的,但是沒有確切的結論,只有一些猜想,這是個有趣的問題,但是是一個沒法驗證的問題,只有一些猜想,就是這樣。


從太陽系大行星分布規律看,火星和木星之間似乎應有一個大行星,形成目前只有小行星帶的可能性有:一是太陽系形成之初那裡就始終沒有集聚成大行星。二是原來有大行星,後來與另一顆質量較大天體發生撞擊,該大行星分解了(近期已經發現其中有金屬含量極高的小行星,可能是核心部分)。


推薦閱讀:

都說美國人登陸了月球,那麼宇航員是怎麼返回的?
人類最失敗的發明是什麼?
嬰幼兒洗澡最佳時間,是什麼時候?
為什麼化療腫瘤細胞會長?
如何看待黃河變清?

TAG:科學 | 火星 | 木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