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去過的最接近「世界的盡頭」這個稱號的地方是哪裡?
想了解一下那些人跡罕至又比較冷門的地方,希望你能分享一下。
我能想到的幾個地方:
俄羅斯的泰梅爾半島、楚科奇地區、勘察加地區;
加拿大北部地區;
阿留申群島;
格陵蘭島;
南極地區;
巴布亞紐幾內亞;
澳大利亞的烏魯魯;……等等
【長文多圖預警】
夏天去過阿留申群島之後男票就邀我答這題了。我拖稿拖了4個多月,終於信守諾言在年底之前寫完了遠航78小時 | 阿留申群島,比遠方更遠,可以來謝邀答題啦。
全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遠夏在路上,鏈接見上,轉載請聯繫本人。
阿留申群島。對漁民來說,它是危險又富饒的漁場;對歷史學家來說,它是二戰年代的戰略要地;而在我們眼裡,它是遠方,比遠方更遠的遠方。去往阿留申的78小時船行,我們2016年最難忘的旅程。這篇文章是我們的阿留申見聞,更是我們對遠方道不盡的愛。
78小時的航行後,我們終於踏上了阿留申群島。
走下舷梯,我們告別同船三天多的海員,祝他們返程一路平安,然後背著登山包,走進了阿留申標誌性的陰雨中。
太平洋與北美洲板塊的擠壓,造就了這個從美洲延伸至亞洲的弧形島鏈。在東邊,它與大陸相連,形成了狹長的阿拉斯加半島。從大陸尖端往前,就是我們從小對著地球儀暢想的遙遠之地,阿留申群島。超過300個小島連成一線,一直接上俄羅斯遠東的勘察加半島,畫出了北太平洋這條著名的弧線。
我們腳下,就是阿留申島鏈上的第一大城市,Unalaska。島鏈上分布著或大或小的村鎮,人們多半以打漁為生。作為全美國最大的漁港,Unalaska的魚蝦捕撈全年無休,秋天的帝王蟹季更是這裡最熱鬧的時節。就在我們茫然四顧,尋找著租車公司的牌子時,已經有蹬著雨靴的漁民接到了和我們同船抵達的乘客,利落地把行李甩進皮卡的車斗,跺下油門一溜黑煙,駛入了雨霧之中。
已是第五次北上阿拉斯加的我們,對這樣的氣質並不陌生。在終日陰沉,每年降雨超過200天的阿留申群島出海,是世界上最危險的工作之一,捕蟹水手的死亡率高達千分之三。有經驗的水手被僱傭來此,付出幾個月的時間遠離家鄉,終日與大海為伴,博取高額的收入。
與水手們的辛苦搏命相對的,是專程造訪這裡的旅行者們。在當地人眼中,我們大概都是徹頭徹尾的神經病。想要抵達Unalaska,要麼從安克雷奇出發,乘坐票價常年1000美元的螺旋槳飛機,要麼則要從Homer離岸,登上每年運營五個月,每月跑兩次的長途渡輪,單程航行78小時。
可是,不管它有多麼難以抵達,僅僅是「阿留申」這三個字本身,就足以撩動我們全部的腎上腺素。在這個谷歌街景車幾乎拍遍了全世界的年代,所有尋常的旅遊目的地,都早已喪失了原本的陌生感。只有在阿留申,我們才得以遇見一個想像之外的全新世界。
阿留申,太平洋的正北方。? http://nps.gov
這張應該賣給白宮當宣傳畫。
晨曦中的渡輪。
海上狂暴的陰雲。
與平靜的晚霞。
碼頭上魯冰花盛開。
Tustumena號:航向阿留申
在阿拉斯加南部的狹長海岸線上,有著很多不通公路的小村鎮。除了價格昂貴,班次稀少的飛機航線,小鎮的生命線,全靠阿拉斯加的「海上高速公路」維繫。十一條大小輪船,聯結著小鎮與外部世界。這其中最重要的一條船,就是Tustumena號。
五月到九月,MV Tustumena每兩周一次,從Homer港出發,駛向阿留申群島上的Unalaska,沿途停靠大大小小的站點,往返全程長達153個小時。這五個月是漁業的旺季。沿途的村鎮依賴著這條船,為他們帶去人力、車輛、新鮮食物……當地人因此親切地稱它為「Trusty Tusty」。
對旅行者來說,Tustumena也是抵達阿留申群島的最好方式。在只要12小時就能飛越大洋的今天,我們早已習慣了上飛機睡一覺,睜眼就是另一個大洲的旅行方式,而忘記了慢速旅行的魅力,忘記了數著一分一秒,看著目的地越來越近的焦急和期待。
想像中,這樣遠程航行的渡輪,應該是十幾層樓高,幾百米長的大船,然而Tustumena並不是。沿途的許多港口都十分簡陋,無法接納大型的船隻,Tustumena只有不到一百米長,最多僅載160名乘客。
78小時的航程中,這160名乘客還不是每人都有自己的艙室。船上的艙室與火車卧鋪車廂類似,有兩人間和四人間,其實就是上下鋪的板床,加一扇可以上鎖的門,多數都沒有廁所。全部鋪位加起來,也不過60張。剩下的100人呢?和火車上的站票乘客一樣,大家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我們就是其中之二。Tustumena一共有三層,頂層是半封閉的天台,中層是艙室和船員房間,底層則是甲板、餐廳和公共休息區。六月中旬的阿留申航線上,乘客還不太多,我們得以在底層搶到了一個卡座。兩條長椅剛好夠平躺,中間一張桌子用來放東西。鋪開睡袋鑽進去,這裡就是我們78小時里的家了。
阿拉斯加的六月,正是日照最長的時候。凌晨4點45,Tustumena準時駛出Homer港,太陽剛好升起。難得的萬里無雲好天氣。
航向阿留申的旅程,終於正式開始了。
渡輪路線圖。? http://dot.state.ak.us
候船室,時鐘指向凌晨0:45。
日出時分,準備啟航。
回望晨光中的陸地。
兩人艙,真的就是上下鋪加一扇門。
頂層甲板上的「床鋪」,想看風景就要被風吹。
78小時里我們的家,其實很舒適。
Kodiak:阿留申之路的最後一個麥當勞
上船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睡覺。
之前的兩個晚上,我們幾乎沒有合眼。先是午夜出發徒步去拍凌晨四點的日出,在阿拉斯加六月仍未化盡的雪地里,整整跋涉了一夜。登船的當天,我們提前四個小時就到了碼頭,又在狹窄的大廳長椅上熬了半宿。等到凌晨五點上船安定下來,兩個人二話不說,鑽進睡袋就是美美的一覺。
醒來已是午間,我們這才開始認真打量即將棲居78小時的Tustumena號。這條建於1964年的老船,年復一年在阿拉斯加的兇猛海面上奔波著,還遠沒有要退役的跡象。年齡雖老,船上的設施卻遠比我們想像的寬敞整潔。
頂層的天台三面封閉,頭頂的電暖氣烤得人很是暖和。有人大概是喜歡這裡開闊的大窗戶,抬頭就能望向外面的太平洋,所以一上船就直奔這裡,鋪開防潮墊,佔領了自己的地盤。不過,我們可是很難想像在這裡睡覺。雖然外面的雨水打不進來,但總有呼嘯的冷風從未封閉的一面刮進來,想想就是一陣寒戰。
六月的Tustumena乘客還不多,但假如船上滿員,所有的長椅和地板都被佔滿,有人甚至會在頂層搭帳篷。刮大風怎麼辦?他們就用繩子,把帳篷和船上的欄杆綁在一起,或者更懶的就拿寬膠帶裹上幾圈。船行的第二天,就有這樣一位勇士,雖然室內還有位置,可仍然在甲板上搭起了帳篷。轉天早上,我們上樓轉悠,此君的帳篷已經赫然被大風卷翻,支撐的帳桿大概都斷了幾根。唉,實在不懂他為什麼要這麼挑戰自然。
我們所在的底層,則是全船的公共空間,其中一半給了餐廳和廚房,一半是休息區。白天,乘客們大多會離開自己的艙室,到這裡找張椅子坐下,或是讀書或是聊天,也能時不時望望外面的大海。若是有興緻,還可以走到甲板上眺望遠方,只是會被阿留申的大風吹個透心涼。
船行第一天的下午2點半,我們抵達了阿留申之路的第一站,Kodiak。它位於著名的觀熊地Katmai國家公園對岸,同樣以數量眾多的棕熊著名。Kodiak島雖小,但Kodiak城卻是不折不扣的大城市,大到連麥當勞都有。
在美國,麥當勞是人類文明最清晰的標誌。有麥當勞的地方,即使人口再少,模樣再荒涼,也能算是正經城鎮。而假如連麥當勞都沒有,那麼給此地扣上「鳥不拉屎」的帽子,絕不冤枉。在去往阿留申的路上,Kodiak的麥當勞是最後一個。從這裡再往前,就要告別傳統意義上的文明世界了。
我們當然不會去麥當勞果腹,而是拐進了它隔壁的一家酒吧。Kodiak這樣一個島上小城,卻有著一家相當驚艷的小酒廠,售賣的啤酒都是鮮釀。停船的三個小時,大半都被我們花在了這裡,曬著難得的阿拉斯加陽光,喝著冰涼的Kodiak鮮啤,直到有點微醉才慢慢走回船上。
Kodiak的大小房屋逐漸消失在視野盡頭。向著連麥當勞都沒有的地方,我們繼續進發。
甲板上的帳篷。
第二天早晨就被吹塌了。
有些卡座就不夠長,只能蜷起來睡。
阿留申常年大風,也成了這裡重要的能源。
標準阿拉斯加風情的小酒館。
想拍張這樣的臭美照。
但拍來拍去大多數都是這樣的。
海上78小時:阿留申的生活方式
阿拉斯加的奇妙迷人之處,在於這裡有著無數遠在想像之外的生活方式。有人在北冰洋邊的油田下井,工作兩周休息兩周;有人住在只能坐小飛機抵達,人口只有幾十的村子,卻也自得其樂。
船行第二天的中午,我們停靠了Chignik小鎮。細密的小雨不停地下,但想著這一路停留的每一站,大概都是這輩子唯一一次造訪,我們還是裹緊衝鋒衣,用停船的一個半小時下去走走。
Chignik的碼頭太小,只有大約十米寬,所以Tustumena也無法像往常一樣,放下舷梯讓乘客上下,而是讓大家下到最底層的車庫,坐這個神奇的「電梯」下船。運送乘客的同時,Tustumena也搭載了不少車輛,行船時都停放在船的底層。因為船體太小,無法在側面打開一個口子,讓車輛逐一開上去,才設計了這個車行電梯。
所謂電梯,其實就是一個能360度旋轉,同時還能升降的平台。在船艙里,車平行船的方向停放,駛上電梯後先旋轉90度,讓車頭對準外面,再緩緩升到碼頭棧道的高度,一輛車才能下船。在阿留申航線上,因為無數類似Chignik的簡陋碼頭的存在,這個效率極低的辦法是唯一可行的方案。所以Tustumena每次靠岸,都至少要停留至少一小時,讓汽車有足夠的時間上下。
碼頭邊,密密麻麻堆了滿地的漁網。這裡的唯一經濟就是漁業。跟著船上下來溜達的人群,我們沿著只有兩人寬的小道,邁過道旁濕漉漉的雜草,來到了一所亮著燈的房子面前。走進去,裡面卻是另一個世界。暖氣開得正足,眼鏡瞬間就被白氣蒙住,滿屋飄著Donut的香味。
這家糕餅店的女主人和丈夫平時住在美國本土的華盛頓州。夏天,兩個人一起來到Chignik,男人白天出去捕魚,女人就留在家裡,渡輪經過時做些Donut來賣。船上下來的幾十名乘客,瞬間就擠滿了她的小屋,挨個挑選著新鮮出爐的麵包圈。別說,這些Donut的餡料非常新鮮。阿拉斯加的多雨天氣,最適合各種莓果生長,門外的草叢裡就能找到天然美味的原料。
有人問這家店有沒有名字,女主人笑笑:「當然沒有。」是啊,在這個連餐廳都沒有的小鎮,誰還要給自己的店取個名號。一名船員等在旁邊,讓乘客們先挑完,然後把剩下的幾乎全部買走,帶回船上給水手們分吃。付錢的時候,還換給了女主人一大疊1美元紙幣,說是船長叮囑的。看來,這裡連零鈔的供應,都要靠兩周經過一次的渡輪。
懷裡揣著熱乎乎的Donut,我們回到船上,戀戀不捨地把它們吃完。78小時的航程里,這是我們吃到最美味的食物了。船上雖然有餐廳,但口味相當一般。所以,我們自己帶了大包的食物上船,裡面有麵包、果醬、薯片、牛肉乾……雖然也算不上好吃,但起碼足夠果腹,也比頓頓去餐廳實惠得多。
然而,就是這被我們視作雞肋的船上餐廳,在當地人眼中卻是兩周才能打一次的牙祭。第三天,船開到了另一個小鎮Cold Bay,當地人紛紛趕來船上買飯,拎著幾大盒帶走,大概是當天吃一盒,再剩幾盒放進冰箱慢慢吃的節奏。我們也在這天去嘗試了一下餐廳,菜單上就是誰都想得出的那套美國食物:漢堡、炸魚排、炸雞柳、薯條。總之都是用冷凍的原材料,加熱後放進盤子端出來。說不上難吃,價格也算公道,但我們……還是決定繼續啃麵包抹果醬了。
阿留申沿線,曾經在二戰時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正因此,在Cold Bay這個人口剛剛過百的小鎮,卻有著一條足以起降大型客機的飛機跑道,是戰爭年代留下的遺產。冷戰結束後,美軍裁撤了Cold Bay的基地,但機場仍留在這裡。每過幾年,就會有美亞之間飛行的客機因為故障,在這裡迫降。
剛剛過去的十月,一架從上海飛往芝加哥的飛機就迫降在此。能來一場意外的阿留申之旅,我們想想就覺得羨慕。不過飛機上的幾百名乘客,大概覺得自己倒了八輩子霉。當地人給我們講,每次有大飛機迫降,Cold Bay甚至連廁所都不夠用。
效率奇低的載車電梯,人和車全靠它上下。
我們坐電梯緩緩下降,一隻大狗目送著。
大媽和她的Donut,看著就又餓了。
Chignik破敗不堪的碼頭。
買了一大包外賣的一家人。
船上的餐廳,魚肉漢堡+薯條,都是速凍食品過油後端出來。
渡輪百態:人在阿留申
Tustumena上的幾十名乘客,很容易就能被區分成兩類。那些穿著衝鋒衣,舉著相機,總是在船上好奇地走來走去的,自然是和我們一樣的旅行者。而那些拎著大包小包,滿臉疲憊,上船倒頭就睡的,則是居住在阿留申航線上的當地人。
購買了艙室鋪位的,大半都是旅行者。去往Unalaska的單程船票是390美元/人,再加一個兩人艙室又要416美元,所以頻繁在這條線路上奔波的當地人,多半都選擇了睡長椅或地板。當然,還有我們這些同樣想省點錢的遊客。
除當地人之外,Tustumena上最多的一類人,就是已經退休的老年夫婦。在美國,年輕人統統都喜歡去海灘曬太陽。一到假期,問問周圍的美國朋友,不是去夏威夷就是去佛羅里達,想都沒想過阿拉斯加。大概是老人去過的地方多了,也不再追求好吃好喝的享受,所以用退休後的時間看看更廣闊的世界。那麼去往阿留申的渡輪簡直再合適不過了,不算舒適但也遠夠不上艱苦,又是一生必看的風景。
也有「非典型」的旅遊者。在Kodiak,一大家子韓國人上了船。年輕的夫妻倆,帶著一對兒女和公公婆婆,竟也想到了坐船去阿留申的主意。我們看他們說著韓語,一開始還沒敢上去搭訕,後來才弄清,夫妻倆都是美國出生,講著流利的英語,只是和父母仍然使用韓語。幾歲大的兩個小孩大概還不理解,自己正在經歷怎樣壯闊的航程。我們看著都是滿眼羨慕,若是小時候就被父母帶來阿留申,該是多麼自豪的經歷。
我們的「鄰居」,睡在對面卡座上的,是一個獨自旅行的日本小哥,選擇了一個人度過漫長的海上時光。他似乎不大會英語,手裡拿著一本日文的阿拉斯加指南,除了睡覺就是在一個小本上寫寫畫畫,吃飯時接些熱水泡速食麵。小哥倒也不冷漠,見到人就友好地點頭笑笑,只是不說話,看樣子不是生活在美國。願意從遙遠的日本來到阿留申旅行,想必也是對這裡頗有情結。
相比之下,Tustumena上的當地人就沒有這麼放鬆了。時速不到25公里/小時的航行,每分每秒都是他們需要熬過的漫長時間。一個大媽和我們一起上船,全部的行李就是兩個超大黑色垃圾袋,裡面貌似裝滿了衣服。候船的時候,大媽二話不說找個牆角躺下,頭枕著袋子安然睡去,一看就是已在阿留申之路上跑了多次的老油條。
抵達Sand Point時正是午夜,夕陽與漫長的晚霞還掛在天邊不肯離去。我們下了船,站在碼頭上看著風景和來來往往的人。Eric和一個來接朋友的大叔聊起來,大叔滿臉胡茬,面相兇巴巴的,說話卻很和氣。一手拿著煙,一手舉著杯咖啡,嘴裡一直念叨著好想吃漢堡包。阿留申沿線,看來什麼食物都算美味。
旁邊,兩個十五六歲的小姑娘正和小夥伴依依不捨地擁抱告別,說著「明年再見」。我們起初還在想,剛剛六月怎麼就要明年見,後來才反應過來她們指的是下個學年再見。阿留申的學校,早在五月中旬就放了假。小姑娘們大概是要去別處過暑假,九月再回到這裡。
兩個小姑娘上了船,卻把我們煩得夠嗆。剛好我們隔壁卡座的人下船離開,小姑娘自從坐穩,嘴裡就沒停過。兩人討論著學校的各種八卦,一會是某某男生暗戀某某女生,一會是某某女生和某某男生親嘴了,嘰嘰喳喳好不熱鬧。想來我們十幾歲的時候,在別人眼裡大概也是這麼熊孩子。聊累了,兩個人就從旁邊自動售貨機買來各種零食飲料,一袋接一袋地吃。我們躺下半夢半醒,耳朵里全是嚼薯片的咯吱咯吱聲。怪不得美國人普遍體重超標,原來都是這麼吃出來的。
午夜日落。
陰雲下的一道光。
當地的小孩子來碼頭看大船。
孤單停泊的Tustumena。
Cold Bay的熊熊標本。
無熊之地:初識阿留申群島
從Homer到Unalaska的78小時船程里,一共要停靠大大小小的八個站點。嚴格來說,其實直到第六站,也就是開船62小時之後,我們才算真正進入了阿留申群島的範圍。
狹長的阿拉斯加半島向西南一直延伸,越來越窄。在Cold Bay,陸橋已經只有不到5公里寬。然而,這裡理論上仍是陸地的一部分,與整個北美大陸相連。直到再向前,一道海峽徹底隔斷了陸地,畫出了阿留申群島的邊界。
False Pass是我們在阿留申群島上的第一站。隔著最窄處只有700米寬的海峽,它與北美大陸兩相對望。海峽的南面通向太平洋,北面則是白令海。從北美洲西海岸出發的船隻,若是想穿越白令海峽進入北冰洋,最近的路途就是從這裡穿過阿留申群島。
就在Tustumena沿著海峽駛入False Pass時,有眼尖的乘客發現,一隻棕熊正在大陸一側的山坡上踱步。這隻熊簡直可以算是熊類里的哥倫布。對棕熊來說,這裡就是它們世界的盡頭。再向前的海峽雖窄,但在他們眼中就是天塹,無論如何都無法泅渡。
False Pass小鎮所在的Unimak島上仍有棕熊的存在,然而它們和一海之隔的親戚們已經多年沒有來往,成了自己的宗族。更西側的阿留申300多個島嶼上,就再也沒有了棕熊的痕迹。這裡,是阿拉斯加唯一不用擔心被熊襲擊的地方。
我們的運氣不錯,六月中的阿留申海域風浪不大,全程都沒有劇烈顛簸。第一天我們還吃了暈船藥,然而吃完就幾乎昏死過去,看來暈船藥基本等於蒙汗藥。到了後兩天,我們索性不再吃藥,打起精神看看窗外難得的阿留申風景。
離開陸地的第四天,我們的目的地Unalaska終於出現在了海平線上。船上的乘客們一下都忙碌起來,收拾行裝準備下船。不過,也有人還要繼續自己的海上旅程,同船的日本小哥就是其中一位,他要再坐這班船返回Homer。可惜的是,Tustumena只在Unalaska停留八個小時就要返程,時間實在不夠讓人好好看看這裡。因此,多數遊客都和我們一樣,選擇下船住一晚,再乘飛機返回大陸。
出發之前,我們總覺得78小時的旅程會無比難熬。但到了下船的一刻才發現,其實海上的時光轉瞬即逝,我們還有點捨不得離開Tustumena。在舷梯下檢票的船員大媽早就認識了我們。她的這次出海剛剛完成了一半,我們祝她返程順利,揮手作別後下船離開。
Unalaska,我們終於來了。
除了大風,彷彿是在夏威夷。
一個海上日出。
巧克力色的花朵。
一隻哥倫熊。
看到了鯨魚的大尾巴。
日落前的最後光芒。
Unalaska:阿留申的鷹巢城
阿拉斯加的許多小城,都完美地詮釋著「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這句話。Unalaska也不例外。
小城市裡,竟然還有兩家租車公司相互競爭,而且負責把車送到渡輪碼頭。分給我們的是一輛破得不能再破的豐田Camry。租車公司的大姐有點不好意思地道歉,說車總是被那些打漁的人弄得髒兮兮。我們哈哈一笑,在阿拉斯加,誰會在乎這種事情,只怕我們跑一圈山路,還會把它搞得更臟。
Unalaska果然是美國最大的漁港,雖然地處偏遠,城裡的設施一樣不少。瀝青的機場跑道、寬敞的馬路、甚至還有一家Safeway連鎖超市……這些在阿拉斯加的小鎮,都是珍稀事物。
下船的第一件事就是吃飯。縱然是阿拉斯加野生藍莓做出的高級果醬,抹了三天麵包也終歸是吃膩了。出乎意料,這裡竟然有一家亞洲餐廳。店主夫婦是越南人,菜單上以東南亞食物為主。我們點了一份標準美式泰餐Pad Thai,雖然算不上多麼好吃,但味道酸酸甜甜,多少解了一點亞洲胃的饞。
店主看到兩個陌生面孔,忍不住好奇地問我們從哪裡來。聞聽我們是來旅遊,老闆娘滿臉的難以置信,說我們都不願意在這鬼地方待,你們還專程跑過來。說罷搖搖頭轉身走回了廚房。我倆相視一笑:大概這就是所謂的「此之蜜糖,彼之砒霜」吧。
Unalaska是整個阿留申群島最大的城市。其實,只有城市的小半部在同名的Unalaska島上,包括機場、碼頭在內的其他建築,都在旁邊的小島Amaknak,兩岸用一座公路橋連接。整個城市身處海灣之中,擋住了外面阿留申的風浪,無數大小船隻活躍於此,才有了這個世界知名的漁港。
小城最著名的景點,是一座東正教教堂。在美國買下整個阿拉斯加之前,這裡都是俄國人的地盤。別的不說,Unalaska這個地名,就明顯是發源於俄語。俄國人自然也帶來了他們的宗教信仰。在阿留申群島上的各個小城鎮,甚至遠到阿拉斯加大陸,都有東正教堂的美麗身影。
阿留申群島其實一點也不冷。Unalaska地處北緯53度,緯度相當於英國的曼徹斯特。再加上臨海,Unalaska一月的平均低溫,也不過只有零下2攝氏度,遠算不上嚴寒。這裡氣候的致命之處在於降水,每年有220多天在下雨,天氣常常整日陰沉。我們到的這天也不例外,小雨不停地打在車上。
然而到了下午,滿天烏雲竟然奇蹟般地散開,給了我們一個未曾奢求過的,陽光下的Unalaska。趁著雲縫裡透出一絲日光,我們趕忙開車奔去大島上的山路。豐沛的雨水滋養了這裡的茂密植被,目力所及之處一片綠色。雖然緯度太高,長不出高大的樹木,但六月的初夏,灌木和青草覆蓋了島上幾乎全部的範圍。我們本是為獵奇而來到阿留申,卻想不到這裡也有如此美麗獨特的風景。
要說Unalaska最驚艷的,是這裡滿天翱翔的美國國鳥白頭鷹。在阿拉斯加的其他地方,人們看到白頭鷹都要一陣興奮,拿出相機不停拍攝。而在Unalaska,幾乎每個路燈上都停著一隻,是名副其實的「鷹巢城」。黃昏時分,我們從山坡上俯瞰著山下的東正教堂。光線剛好透過雲縫,照亮了教堂周圍。一隻象徵美國的白頭鷹飛過,落在東正教獨特的十字架頂端。這大概是我們能想到的,最「阿留申」的一張照片了。
鷹巢城的主人。
阿留申獨有的東正教堂。
教堂前的小雛菊。
山後野花盛開。
聖光照漁港。
十字架與白頭鷹。
帝王蟹自助餐:阿留申的獨享饕餮
要想快速了解一個陌生的城市,超市其實是最完美的窗口。我們懷著好奇心,走進了Unalaska的Safeway超市。生活在美國的人多半聽說過這家超市,從西海岸到東海岸都有不少連鎖店,想不到在遙遠的阿留申也開了一家。
一進門,店裡的樣子與其他大超市並沒什麼區別。但仔細看看貨架,價簽上的數字比美國本土,大約要貴一倍之多。一盒12個雞蛋就要將近5美元,肉類則全是凍得結結實實,想必是從大陸用冷櫃運過來的。很多普通美國超市見不到的低檔食材,在這裡都有出鏡:豬蹄、豬肝、豬肚……不知是因為它們價格便宜,還是當地人有吃內髒的習慣。
不過,有一樣高級食材是只在Unalaska才能盡情享用的,那就是帝王蟹。這裡是全球最大的帝王蟹捕撈港口,在美國本土動輒十幾美元一磅的蟹腿,在Unalaska像不要錢一樣。全城的唯一一家酒店,就在每周日上午開放帝王蟹腿自助餐。我們這班船的時間剛好,星期六的上午到達,開車玩了多半天之後,正好第二天吃頓自助餐,然後坐飛機離開。
帝王蟹的蟹腿煮熟,再放在冰上,服務員一盆一盆地不停端出來。不消說,來這裡吃自助餐的人,都是看中了這盆蟹腿。旁邊桌有兩個老頭,明顯就是每周都來的樣子,一口配菜沙拉都沒吃過,從頭到尾一刻不停地開蟹腿,這應該才是這家自助餐的最正確打開方式。
我們初來乍到,還是抵不住各種配菜的誘惑。有味道鮮美的熏三文魚,有烤到半熟的牛排,到吃撐了才開始後悔,應該把胃裡的所有容量都留給帝王蟹腿。別看顧客都盯著帝王蟹,酒店其實一點都不介意。整整一排任君自取的食物中,蟹腿應該是成本最低的。反而是旁邊的一盤西瓜,聯想起超市裡蔬果的價格,大概這才是酒店最不希望我們吃的一樣。
這頓飯,從上午10點半坐進去,我們吃了整整四個小時,直到快要趕不上飛機了才戀戀不捨地離開。自助餐的價格是35美元一個人,但是以我們吃掉的蟹腿的數量,給500%的小費都不為過。用這樣的一餐饕餮來告別阿留申,簡直不能更合適了。
阿留申難得的晴日里,我們登上螺旋槳小飛機,告別了給我們留下無數驚艷回憶的Unalaska。空中的兩個半小時,就飛過了船上78小時的里程。等飛機降落在安克雷奇機場,看著大廳里的人群,我們才忽然意識到,自己又回到了喧鬧的文明社會。打開手機,無數的新聞和消息湧進屏幕。勇士隊輸掉了總決賽的搶七戰,希拉里在八個搖擺州大肆投放著廣告、川普大爺炒掉了自己的競選經理……
然而,和剛剛過去的阿留申之旅比起來,這個世界簡直無足輕重。
Lyra是拆蟹腿小能手。
帝王蟹堆成小山。
最後一次遠眺Unalaska。
Eric走向螺旋槳小飛機。
再見阿留申。
也許你有很多關於阿留申的疑問,我們也有更多的故事和照片和你分享。等到明年初,我們會再陸續推送阿留申之旅的詳細遊記和攻略。如果你有希望我們回答的問題,歡迎發消息給遠夏。謝謝你的好奇。^^
給自己打個廣告:北京時間11月23日星期三晚9點,我們會在 「窮游錦囊系列知乎 Live」—— 最後的極光年,當歐若拉遇見阿拉斯加 分享關於極光的各種攻略和經驗,參與者可以直接和我們對話提問。詳情和參與方式請見知乎專欄。
==========
以及公眾號的二維碼還是要附一個噠,和專欄同名,都歡迎關注^^
http://weixin.qq.com/r/CDmCmgPEiF73rUf592wa (二維碼自動識別)
謝@魚丸 邀答!作為一個slogan是「對世界上癮」「旅途永無窮盡」的機構,我們自己一直對去世界盡頭看看這件事特別上癮,口說無憑。
比如我們在北極點……
比如我們在南極點……
確實,從遠古時期開始,人類就對世界的盡頭充滿了遐想與好奇。而今天,當你打開一張世界地圖,似乎都能直接指出這些「世界盡頭」或是「天涯海角」的所在……
但是,你真的知道它們都是哪裡么?就像有不少人會認為非洲最南端是好望角以及美洲最南端是烏斯懷亞一樣,尋找世界盡頭這件事還是小有學問的,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那些「世界盡頭」到底在哪?以及,我們怎樣才能親自到達!
讓我們先用地圖做一個提綱,來一個概覽。
Map by 窮游錦囊編輯部(你可能需要放大看)
北極點
先說說北極點,因為這地方不屬於任何大洲,也沒有陸地,只有一定的時間乘坐破冰船或徒步靠近(沒錯,我們的logo就來自於北極點的這個指南針,誰叫我們是做旅行指南的呢。)關於怎麼去這個問題我們已經在知乎另一個問題回答過了,感興趣的可以移步:怎樣去北極旅遊?- 窮游錦囊 - 知乎
照片為證,這件Tee是是我們設計的斯瓦爾巴德島主題的Tee,在後文會提到這個地方。
歐洲
不不不,歐洲大陸的最北端真的不是挪威的北角(NordKapp),你可能去了假的......原因很簡單——北角在一個島上(這裡根本不是大陸)。乘坐大巴前往北角的路上,如果你沒有睡著的話,應該會注意到大巴開過了一段長長的隧道,就是從大陸通往北角所在的馬格爾島(Mager?ya)的。
如果算上海島,北角是不是歐洲最北端呢?不是。幾百公里外的斯瓦爾巴德群島比它北多了。最為悲慘的是,北角甚至不是馬格爾島的最北端,因為旁邊的 Knivskjellodden 海岬比它更北一點點。不過,考慮到在斷崖前遠眺北境望不到頭的大海的景緻(如果天氣好的話),以及在地球雕塑前面合影留念,北角也是值得一去的。
挪威 斯瓦爾巴德,Photo by 窮游er @蔡景暉
離北角一百多公里的諾爾辰角(Kinnarodden)才是真正的歐洲大陸最北點,但它不是那麼容易到達,遊客也很少(但並不是沒有)。你需要在荒原上完成單程 23 公里的徒步,需要帶好 GPS、地圖和禦寒衣物,你可能在雨霧中迷路,通常還需要露營一晚。但是在徒步盡頭看到像巨鯨一樣卧在大陸盡頭的諾爾辰角,極目眺望海面和大陸卻只有你一個人,會感到這些辛苦都是值得的。
歐洲大陸的最北端:Kinnarodden
徒步的起點在 Mehamn 小鎮,你可以從特羅姆瑟乘坐小飛機到達。如果時間充裕的話,還可以從北角坐巴士到 Mehamn,不過需要換乘四五次,每天也只有兩三趟巴士,需要做好在北歐的荒野中無處投宿的準備。在這裡可以查到巴士的班次:Snelandia | Reiseplanlegger
歐洲大陸的最南端很容易到達,也很值得去。這是西班牙一座叫做塔里法(Tarifa)的小鎮,一聽這個名字就知道,它命名於安達盧西亞的伊斯蘭時代。這個名字來自一名摩洛哥的柏柏爾將軍。在塔里法小城的南端,一條沙洲連著的半島就是歐洲大陸的最南端。這座軍事要地扼守直布羅陀海峽,曾經歷經無數戰爭,比如 1812 年拿破崙戰爭中的塔里法之圍。海岬上的要塞塔樓保存至今,你可以在登高遠眺地平線上的非洲大陸,以及海灘上無數的風箏--這裡終日大風不止,成為了衝浪愛好者以及玩風箏衝浪的聖地。
除此以外,出海觀鯨也是來塔里法的一大理由。這座小鎮離阿爾赫西拉斯與加迪斯都很近,很容易到達,有時間的話不妨把它加入你的西班牙旅程。而且從塔里法坐船大約 40 分鐘便可抵達非洲大陸——摩洛哥的丹吉爾,對中國護照免簽。
歐洲大陸最南端:Tarifa,Photo by @悟空
歐洲大陸最南端:Tarifa,Photo by @悟空
歐洲最西端,那可能是最著名的真正的天涯海角了——葡萄牙的羅卡角(Cabo da Roca)。每年有無數人來看懸崖上的燈塔,感受那一句「陸止於此、海始於斯」(Onde a terra acaba e o mar come?a)。當然,和所有的天涯海角一樣,這裡的狂風也是出了名的,記得要多穿衣服。
歐洲大陸最西端:Cabo da Roca, Photo by 窮游er Senor-Tu
在 Sintra(辛特拉)火車站旁邊坐 403 路公交車(班次有限,工作日和節假日不同,且有的班次不到羅卡角,請提前在車站看好發車時刻表以免出錯),返回的最後一班車在落日之後,也請提前看好時間。單程 5 歐,上車買票,可以考慮在里斯本買好 BUS+TRAIN,15 歐,包括從里斯本到辛特拉的火車和辛特拉本地及到周邊的所有公交車,比較划算。
至於歐洲大陸的最東端,就取決於你怎樣定義歐洲了,一般來說是烏拉爾山北端分水嶺上面的某個山峰。大家也許聽說過烏拉爾山北部的迪亞特洛夫冬季神秘遇難事件,而這個點還在該事件發生地的北面七八百公里,四季如冬,勸各位還是不要去了。
亞洲
如果你去過新加坡聖淘沙的話,可能會記得沙灘旁邊有一條懸索橋,走過去之後能看到兩座小亭子,上面有一塊牌子上寫著「亞洲大陸最南端」。可是一想不對啊,新加坡是個島,聖淘沙也是個島,這是不是玩賴......
亞洲大陸真正的最南端,其實在丹絨比艾(Tanjung Piai),是馬來西亞的一個國家公園,這片長滿了紅樹林的灘涂面對著馬六甲海峽,你可以在木製的棧橋上看繁忙的貨輪穿過海峽,或者在一座地球形狀的雕塑前面合影。雖然新加坡和印尼近在咫尺,不是很有天涯海角的感覺,但是在丹絨比艾公園裡還可以辨識紅樹林中動植物的生命史,算是值得一去的打卡點吧。
亞洲大陸最南端:Tanjung Piai,Photo by Ronald Tagra CC BY SA3.0
丹絨比艾國家公園開放時間:周二至周五為早上 9 時至下午 5 時;周六、周日及公共假期為早上 9 時至下午 5 時半。 門票: 成人 10 令吉,學生 5 令吉。從新山的 Larkin bus terminal 可以乘車到 Pontian 再轉車到丹絨比艾國家公園。也可以包車去,遊客中當地人比較多。
不過,亞洲還有一個最南端倒是值得一去,就是印度次大陸的最南端,印度泰米爾邦的科摩林角(Kanyakumari)。印度的東西海岸在此匯合,最後通往茫茫的印度洋。這裡自古就是印度洋航線中一個重要的中轉地,鄭和的船隊也曾到達這裡。這裡從前是泰米爾人的王國,抵抗了莫卧兒王朝的擴張,直到今天也還和印度北方有完全不同的風情。在科摩林角的最南端有一座印度教的神廟,這裡就是他們信仰中的天涯海角。每逢節假日都有無數當地人前來朝聖,要注意男性必須赤膊才能入內。乘坐火車可以很方便地從印度南部城市到達科摩林角。
印度次大陸最南端:Kanyakumari,Photo by 窮游er Circean龍二喵
亞洲最東端和最北端,呃,就不是那麼容易去的了,即使對於西伯利亞人來說,那裡仍然是真正的遠在天涯。最東端的傑日尼奧夫角(Мыс Дежнёва)在和莫斯科有 9 小時時差的楚科奇半島頂端,隔著白令海峽與美國阿拉斯加隔海相望。最北端則在的在北冰洋的切柳斯金角(мыс Челюскина),緯度比冰島和挪威高多了,只有一個科考站常年駐紮。
白令海峽,Photo by 窮游er shiningshell
亞洲大陸的最東端:傑日尼奧夫角,Photo by 窮游er shiningshell
這裡是一年中大部分時間冰雪覆蓋的苔原,原住民的村落和蘇聯時代的礦山在慢慢廢棄變為遺迹,卻是鯨、北極熊、海雀和各種極地動植物的樂園。在亞洲的東極,還可以在國際日期變更線上同時看到今天和昨天。
這兩個地方除了狗拉雪橇沒有任何陸上交通工具能夠到達,簽證和通行證也很麻煩,作為旅行者除了跨海徒步游泳以外,唯一的辦法就是乘坐旅行社的郵輪,大約一個月的旅程可以同時游遍亞洲的東極和北極,從俄羅斯最東端沿著傳說中的北方航路一直到最西端的摩爾曼斯克,費用大約是 2 萬美元,但是絕對,絕對物有所值。體會遠離塵世的天涯海角感覺,沒有比這裡更好的地方了。
如果想去的話,有一家紐西蘭公司運營的探險路線,價格昂貴,另外也可以單獨游東極,時間和價格都減半。想具體了解的話,我們曾經在知乎上寫過關於楚科奇半島的一篇文章,有興趣不妨去看看:楚科奇 | 在歐亞大陸的最東端 - 知乎專欄
亞洲的最西端就沒什麼天涯海角的感覺了,它位於土耳其的 Cape Baba,距離亞歐分界的達達尼爾海峽不遠,面對著愛琴海上遍布的群島和海對面的希臘。只有兩條殘破的小公路通向這個海邊小鎮,幾乎沒有旅行者會來這裡。鎮上還有一個燈塔和港口,如果你是帆船愛好者,倒不妨在這裡逗留一晚。
美洲
美洲大陸的最北端隱藏在加拿大北部那一片似斷似續的島嶼中,一個被稱為 Murchison Promontory 的地方,其實是一條海峽的南側,雖然並沒有茫茫大海,但是這裡距離最近的因紐特人聚居地也有一百多公里,只有少數豪華郵輪會偶爾經過。
格陵蘭北部:Kaffeklubben Island,Photo by Mr Minton
而更具有荒野感的海角,是格陵蘭島的北部一片名為 Kaffeklubben Island 的沙洲,它是北美最北端的海島,也是地球上最北的陸地。這裡沒有什麼咖啡俱樂部,甚至連北極熊都嫌這裡太冷很少出現,遺憾的是普通旅行者也沒有什麼辦法到這裡。
不過你若是對格陵蘭感興趣,我們在知乎也回答過一個問題:冬天可以去格陵蘭島旅行嗎?那裡的生活是什麼樣子的? - 知乎
格陵蘭島 Photo by 窮游er 劉硯
格陵蘭島 Photo by 窮游er 劉硯
但是我們可以退而求其次,去美國的最北端。這是阿拉斯加北面一座稱為巴羅(Barrow)的小城,和阿拉斯加很多城市一樣,沒有公路通往外界,只能乘坐飛機到達。在巴羅的海邊,一道鯨骨拱門外就是茫茫的北冰洋,因紐特人相信鯨是神性的動物,他們的船員就從這個拱門下海。
Barrow 的鯨拱門,Photo by Dewhurst Donna
美洲的最西端也同樣只能乘飛機到達,位於阿拉斯加的威爾士鎮(Wales)附近。白令海峽的對面就是俄羅斯的傑日尼奧夫角,歐亞大陸的最東端。在上一個大冰期海平面下降的時候,白令海峽變成了一條陸地,美洲原住民的祖先就是從這裡徒步來到新大陸。所以,下次不妨找一個朋友,在海峽對面隔著日期變更線相望(某種行為藝術)。
北美洲的最東端不難到達,相對來說。在加拿大泛拉布拉多公路(Trans Labrador Highway)的旅途中間,你可以在一座名為 Lodge Bay 的小鎮上停留兩天,在遍布礁石和草甸的荒野上徒步十來公里就可以到達北美大陸的最東端,一座叫做 Cape St. Charles 的小漁村。路上除了注意防風保暖,還要小心被「空襲」,那裡的海鳥可是多得很…… 我們來看看 1908 年那裡的樣子:
下面是南美洲
南美洲的最東端和最西端都是大城市附近的海灘,沒有什麼世界邊緣的感覺,那我們直接來看最南端吧。世界最南端烏斯懷亞小城的遊記你可能讀過不少了,但是很遺憾,這裡也不是美洲大陸的最南端,因為烏斯懷亞其實是位於大火地島上,被曲折的麥哲倫海峽從美洲大陸上分開。
美洲大陸真正的最南端在智利的弗羅厄德角(Cabo Froward),麥哲倫海峽北面的一個海角,有一條著名的徒步路線通向那裡,大概需要 3-4 天時間,在陰雨的天氣下穿過草甸、樹林和溪流,最終到達弗羅厄德角的巨大十字架:這是為了紀念 1987 年教宗訪問智利而建造的。徒步的出發點是 Rio San Pedro,你可以從 Punta Arenas 乘車到達。
美洲大陸最南端:Cabo Froward,Photo from radiomagallanes
如果你覺得這個最南端太重口味了,也可以退而求其次:美國的最南端西礁島(Key West)絕對值得一去,著名的 A1A 公路把群島連接起來,猶如汽車行駛在海上,直到加勒比海的世界盡頭,海的對面就是古巴。不過確切地說,這裡是「美國大陸有陸路聯通的最南端」,聽起來好像也是個假的天涯海角,因為夏威夷明顯更南。
美國 A1A 公路
非洲
非洲的最南端是好望角嗎?好吧你已經知道我們的套路了,當然不是。最南端是離好望角兩百多公里的厄加勒斯角(Cape Agulhas),比起好望角來說,這裡的旅行者要少得多,但是絕對值得從開普敦開車到這裡來體驗狂風巨浪,或者在印度洋和大西洋的分界碑留影,或者登上燈塔俯瞰陸地與海洋的盡頭。
錦囊君@非洲大陸最南端:Cape Agulhas,Photo by 窮游er @ZHU JOY
非洲大陸的最西端也值得一去,就在塞內加爾的達喀爾最西邊,稱為 Pointe des Almadies 的海灘盡頭。和很多天涯海角一樣,這裡風浪巨大,不適合游泳,卻是適合衝浪的地方。
非洲大陸最西端:Pointe des Almadies,Photo by Thom Haslam CC BY SA2.0
非洲大陸的最北端是突尼西亞 Bizerte 附近的一片懸崖海岸,只有四驅車才能到達,不過去那裡的難度怎麼都比不上非洲大陸的最東端,沒錯,它就是位於索馬利亞的 Cape Guardafui,曾經是海上交通要道,現在還保留著一座百年歷史的燈塔,但是普通旅行者暫時就不要想了。
眾所周知,索馬利亞只是一個存在於地圖上的國家,在那裡沒有忙於打仗的政權並不多。現在 Cape Guardafui 屬於邦特蘭政權的勢力範圍,據說他們有計劃要在那裡建國際機場開發旅遊,但是......到時候再看你敢不敢去吧。
澳洲大陸
差點忘記澳洲大陸(畢竟也是大陸,當然澳洲是個俗稱,這裡並非指大洋洲,所以不包含塔斯馬尼亞和紐西蘭)。澳洲大陸最東點非常休閑、非常美,非常容易到達,就在黃金海岸南面一點的小鎮 Byron Bay,小鎮旁邊那座叫做 Cape Byron 的海角就是這片大陸最東點。這裡有沙灘、燈塔,酒店與咖啡店,旁邊就是 Arakwal 國家公園,在這裡住幾天也是不錯的。
澳洲大陸最東端: Cape Byron
澳洲大陸最南點稍微難一點,它就在墨爾本旁邊的 Wilsons Promontory 海洋國家公園最南端,公園裡的雨林緊靠海灘,除了幾十種澳洲大陸的特有動物,你還可以沿著清澈的溪流徒步,或者在近海潛水。如果要到最南端的 South Point 需要一兩天的徒步,就要做好紮營的準備了。
澳洲大陸最西端的氣質就更加荒野了。從珀斯出發,要沿著荒涼的西海岸公路開 600 多公里,然後還要開著四驅車在紅土飛揚的簡易公路上開接近 200 公里,才會到達這片無人的懸崖海岸,Steep Point,看一個印度洋的日落。這裡的陸地是不毛的荒野,但是海洋卻是魚類的天堂,有一些硬派的釣魚愛好者會把自己掛在懸崖上垂釣,不過大部分釣上來的魚都餵了鯊魚。
澳洲大陸最西端:Steep Point,Photo by Ethanwhite07 CC BY SA3.0
當然說荒野肯定比不上最北端,約克角(Cape York)半島大概能算是荒野澳洲中最荒的荒野,從凱恩斯到這裡有上千公里的路要走,其中大部分是土路不說,還需要穿越雨林、沙丘,甚至用木筏渡河,只有最硬派的越野愛好者才能最終到達最北端的約克角,然後望向北方更加荒野的新幾內亞島。
南極大陸
哦,對了還有一個,就是南極洲大陸的最北點(最南點當然是南極點),是南極半島上的Prime Head,並不在南極郵輪的常規線路之內,大概是因為也許只有企鵝才會把它當成是天涯海角吧,正所謂「你的南極,我的嗷嗷嗷~」。
錦囊君@南極大陸最南點——南極點(感覺像廢話)
好了,實在是心情澎湃不能繼續說下去了,答完這題我們又要出發了!挪威、加拿大、美國、印度、智利、南非……這些「世界盡頭」散布在世界上的很多國家,如果你也對這些陸地盡頭感興趣,不妨在造訪這些國家的時候把它們作為旅途中的一站吧(當然你依然需要做好充分準備並量力而行)!
——————————
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世界盡頭,我們想說完全沒必要刻意去追尋這些地理意義上的地方,可能哪天你路過了都未必意識到呢。而你的世界盡頭,就在你的心裡。(在《消失的地平線中》這也是「香格里拉」這個詞的真正意義所在。)
最後,在這條對世界上癮的路上,祝願大家旅途永無窮盡!
別忘了,這些國度除了大陸盡頭之外還有很多精彩的地方不容錯過,出發之前可別忘了下載「窮游錦囊」App,帶著我們一起出發吧!同時歡迎關注錦囊公眾號:qyerguide 了解最新旅行信息及目的地安全消息。
第一本知乎電子書上線了!真是用了我的洪荒之力為你講述西伯利亞的故事。
鏈接在這裡:謝謝大家捧場:)
在西伯利亞荒原中 -
「一小時」系列 - 知乎書店
2016年4月30日 第一次更新2016年5月1日 第二次更新
(不蟹妖)關於這個問題,我覺得我必須要來答上一發!
我不確定那裡到底是不是世界的盡頭,但是我敢保證我也許是極少數去過那裡的中國人。這裡根本沒什麼旅遊公司會像組織去勘察加或者烏斯環亞(南極)
那樣帶著遊客去玩兒。我去的地方叫Kytalyk Natural Reserve(「白鶴」自然保護區),位於俄羅斯薩哈共和國印蒂格爾卡河(Indigirka river)河口三角洲,還有大概幾十公里就能到達北冰洋的地方。
具體位置在這裡,那個Betula nana是我研究的其中一種植物
說下我為啥會去那裡。主要是的是當年讀碩士的時候,作為一個學生態的為了看看偉大的非洲大陸就自(no)告(zuo)奮(no)勇(die)地去南非的自然保護區做了四個月野外實驗。四個月結束後就被晒成了非洲雞,回來之後先被學校里食堂買飯的大哥當成印度人,後在電梯里被中國同學認成印度人。於是我就想,我X!哥讀博士一定要找個涼快的地方工作,於是就申請上了極地生態的博士項目,結果每年夏天都要輾轉去那些真是鳥不拉屎的地方。後來才發現,其實是從一個坑跳進了另一個更大的坑!
我在非洲自然保護區里拍到的長頸鹿
關於行程:
我們一般是從荷蘭坐出租到德國杜塞爾多夫。從杜塞爾多夫坐Air Berlin到莫斯科,在莫斯科機場經歷無數混亂,然後坐上S7的飛機飛雅庫茨克。在雅庫茨克購買物資和休整一天,接下來坐Yakutian Airline或者Polar Airline的70年代帶螺旋槳的破飛機(an-26)飛往最靠近考察站的小鎮(飛機超破,機上80%以上的座椅和安全帶都是壞的,飛機餐竟然有發霉的,飛行員可以抽煙,小孩子在起飛的時候在飛機里跑來跑去,沒有人管你關沒關手機),我們一般都是坐在一大堆土豆啊,番茄啊,黃瓜,橘子啥的後面,飛機還允許帶寵物,有次我的後面坐著一隻薩摩耶。。。在小鎮鎮公署食堂吃一頓飯(紅菜湯和列巴),應該是晚飯(由於夏天是極晝,所以我從來沒有感覺到底是上午到的還是下午到的。)。最後,在午夜的驕陽下,坐破汽艇從碼頭通過彎彎曲曲和迷宮一樣的天然河道最後到達考察站。一般從出發到到達那裡需要四天到五天的時間。
到達雅庫茨克機場,大家還很開心
坐小飛機出發去考察站啦!
飛機上睡著的東正教教士,飛機的噪音是如此之大,以至於所有人都在那種有節奏的滋滋聲中昏昏欲睡
飛機快要降落了,下面是一望無際的苔原,沼澤和肆意縱橫的河道。
飛機終於降落啦!
這是午夜!陽光明媚的午夜,我們準備出發!
準備上船!
我裹得嚴嚴實實的,時間是北半球的6月中旬
我們一般會在考察站呆一個半月到兩個月,除了廚子和她孩子之外,科考的人員一般不超過10個人,通常是5個左右(也有過特殊情況下有一個人呆了好長時間的,不過最後那人差點瘋了)。我們的廚子也是很堅韌的一個人,之前考察站請的廚子,一般干一周就跑掉了。
我們考察站周圍方圓30公里苔原是沒有其他人的,只有各種鳥類,獸類(其實也很難看見,大地太廣袤了)。我們一日內徒步能走最遠的地方是在十幾公里外的一個小山坡,站在上面無比荒涼,我同事在那裡拍到了一對北極狐,我們在山頂上找到了一窩矛隼蛋和兩隻在天上盤旋的矛隼。雖然我去過很多其他的自然保護區,國家公園什麼的,但我至今還是覺得在那裡是定義中的世界的盡頭,極其得荒涼。
我們的考察站,就是幾個小木屋和一個集裝箱
在苔原中跋涉
在考察站,除了做飯有廚子之外,其他什麼都要自己弄,包括劈柴,燒水,生爐子,準備桑拿,修理各種機械和房屋,科學家成了多面手。其實也被逼的,要不然得話,真的會死在那裡的。在這樣的環境下生活了一段時間,你會有一種自己回到了一個世紀之前的錯覺,特別是不能用手機(沒信號,沒網路,唯一的通訊手段是超級昂貴的衛星電話),供電是每天限時的,只有晚上充電時間才能開倆小時發電機。我不知道其他所謂世界的盡頭是不是會有這個感覺,也許有的差不多,但至少在所有的北極考察站中,我們的設備是最差的。
我同事在劈柴。四年下來,我的劈柴技術絕對是奧運會水平的了(可惜,奧運會不開展劈柴比賽)。
生態學家的日常
考察站前的那條大河,如鏡子一樣平靜
初夏的苔原
最後,我們考察站有隻西伯利亞犬Nora。就連她也不願意呆在那邊,因為實在是太荒涼和無聊啦!
第一年我們去的時候,她一個人(哦,不,是一隻狗)有一天就突然不見了。。後來才知道,她一直跑了三十多公里,跑回了我們來的那個小鎮。第二年,她又被主人(自然保護區管理員)發配到了這裡。有一次主人坐船來看我們。船還沒靠岸,那狗就一個箭步衝進了船艙,死活不肯出來。。。。。。最後主人只能把她給載回去了。
人類的好夥伴 Nora!
午夜的太陽,它在升起,它在落下。
繼續更新: 關於我們考察站的狗
考察站的狗是我們科考站必不可少的成員。狗狗的主要功能其實是:解決我們的剩菜剩飯。
在科考的時候,我們每個人雖然面對著很難吃的飯菜,但其實卻吃得特別多。因為每天的體力消耗特別嚴重,不得不補充大量的能量,基本不剩飯。但是,因為沒有冰箱,我們很多吃的因為變質而也不得不丟棄。所以狗狗就會被用來處理這些飯菜。Nora可不喜歡吃剩飯了,她最喜歡的是野地里的雪雉(一種全身雪白像老母雞一樣的鳥)和旅鼠。雖然西伯利亞犬在國內哈士奇還有阿拉斯加(存疑)並稱什麼狗中「三傻」,但是它們血液中的殺戮本性還是很強的,不需要人們過多地關心。
因為Nora不肯呆在考察站的緣故。第二年,保護區管理員就帶來了兩隻剛斷奶的小狗仔,一隻黑白相間,一隻是咖啡牛奶色的,很是可愛。剛來的時候,小狗就還沒有名字。考察隊里的俄羅斯大姐Olga,就給黑白的取名「波比可」,另一個叫「托比克」。這倆狗名字就相當於中國狗名中的「來福」和「阿黃」。雖然狗名字賤了點,但這倆小傢伙可是特別可愛的。
波比可特別喜歡和考察隊的人玩兒。有時候它會跟我們一起去野外走上好幾公里。我們在測量數據的時候,它就在不遠的地方嘗試著抓旅鼠,抓蝴蝶什麼的,蹦蹦跳跳,好像永遠都有用不完的勁。這傢伙還特別喜歡考察隊的妹子(阿姨),我稱他是「離不開女人滴狗」。
兩隻小狗依偎而睡
波比可可憐巴巴地看著我:)
離不開女人的狗
這裡的狗和大城市的同類們生活在完全不同的天地中,他們從來沒進過牢籠,也很少被拴起來。我想這樣的生活才是它們最需要的,而不是那些我們給他的錦衣玉食。
----------------------------------------狗狗與美景的分割線--------------------------------------------------------
回答大家的幾個問題:
1. 考察站需要廚子么?
有些小夥伴看了雅人叔的《南極料理人》,覺得在極地做大廚還是挺開心有意思的事情。
實際上呢,我們考察站的廚子並不是那麼容易做的。雖然考察站權力最最大的人物就是廚師。因為離開了她,我們可沒辦法吃上熱飯(不是不會做,而是工作實在太多)。
我們的廚師列娜大人總是跟我說:「BX,『Bing!bing!!』」意思是,快給老娘去劈柴。柴火不夠用了!
要不就是「Aqua!」意思是趕快挑水!還想不想喝上茶了!
要不就是「庫曬!庫曬!」 意思是「別在餐桌上聊天了,快吃飯!本宮要收桌子了!」
我的同事們,半夜兩點在修柴油發動機。雖然修好了。。。但是它後來。。。小規模爆炸中被摧毀了 (have to say ....well... it was an accident.)。
不過她也是很辛勤的。每天早上大早就要做早飯。去冰洞里拿食材,和罐頭一起給我們超級難吃卻熱乎的甜粥。中午一本上就是牛肉罐頭和蔬菜米飯或者義大利麵條在一起的雜燴湯,那牛肉罐頭裡除了那半盒厚厚的油脂外剩下的就是牛的某些部位做成的雜碎(除了沒有肉纖維之外)。晚上和中午差不多,但也可能有點別的。有時候,她會讓附近的漁民搞點冷水魚(超級無敵鮮),魚肉生拌洋蔥的沙拉(當地最著名的印蒂格爾卡河沙拉),煮魚湯還有魚肉餅,都花費了她很多時間。運氣好的年份,我們會有一整隻馴鹿凍在冰窖里。我們就會隔三差五的吃到馴鹿肉,比那種肉罐頭好吃多了!
我們的麵包是鎮里唯一一家麵包房做的大列巴。每一周多,或者兩周,會有快艇來運送一次給養。主要是一大麻袋大列巴和極其稀缺的蔬菜。大列巴是我們的主食,抗餓還不容易變質,所以大家都愛它。可是,隨著時間的流失,列巴就硬得跟石頭一樣,連刀都穿透不了,真得能扔死人!因此,列娜就給我們做一種炸麵包「別路斯基」,就是炸的松麵糰里有肉餡或者是土豆泥,比大列巴好吃多了!列娜姐姐和我關係特別好,每次我科考結束要離開的時候,她都給我做了不少熱乎乎的「別路斯基」,讓我帶在路上吃,可把我感動壞了。
不過總體還是很難吃的,給大家放張圖看看。
早餐,甜的米糊糊加上沙丁魚罐頭以及大列巴(不在圖中)
河裡捕上來超級鮮美的北冰洋河流冷水魚
特別鮮美的魚餅!吃過忘不掉,但是需要花費廚師很長時間才能做好。主要是加工的工具比較簡陋。
煮魚湯里的魚肉段
另一個早飯時間,我們正在艱難地面對我們每天的第一個敵人——難吃的早飯。桌上的就是大列巴。還有過期的果醬。在極地考察站,能搞來的罐頭基本都是過期的,而且基本都是過期兩年起,不過從來沒人在乎過過期兩年到底會不會產生什麼副作用。我的一個同事曾經調侃道:"果醬和紅酒一樣,果然還是陳的香!"
我們的廚師列娜
帥氣十足的伊利亞(列娜的兒子)
因此,那些想去那裡做廚子的小夥伴們,還是乘早打消了這個念頭吧。
2. 很多朋友都說:「景色實在是太美了!好想去!」無可否認,這裡的天空,變幻莫測的雲,極晝和極光(我因為是夏天去的,都沒有肉眼看見過,一大失落),還有各種野生動物,的確是特別得美麗,但這裡的艱苦也是讓人難忘的。
這裡擁有著也許是世界上最龐大的蚊子種群。基本上我們每次出門都是全身披蓋著防蚊裝備,搞得和養蜂人一樣。這裡的蚊子感覺都是八百年沒都沒吸過血的吸血鬼一樣,見了散發強烈紅外線的物體就蜂擁而來,人,爐子,柴油發電機,只要是發熱的東西,周圍全是黑壓壓的一片一片的蚊子,密集恐懼症和昆蟲恐懼症患者千萬不能來!我這四個夏天打死的蚊子大概超過10萬隻(反正我沒數過,但肯定在知乎中是殺蚊子第一沒懸念!)放張圖給大家感受下蚊子的風采。
我的同伴的自拍,這還是文字比較少的時候。在夏季最熱的時候,蚊子可以100%覆蓋整個帽子。每個人頭上都會有一團黑色的蚊子煙霧,非常壯觀。小時候,屋子裡只要有一直蚊子我就受不了,非得弄死才能睡得著,但自從經過了這裡,我就再也不在乎屋子裡的那幾隻漏網之蚊了。
我們的工作裝備
cotton grass棉花草在春天同時綻放!數年才有一見的景觀
除了蚊子之外,其實在苔原帶上走路也是巨大的折磨。通常在森林裡能走三公里的時間,在苔原上只能走一公里都不到。看似平坦的苔原其實遍地都是坑坑窪窪,很容易扭傷甚至扭斷腳踝。我們只能穿著厚重的橡膠套鞋才能行走。平時,我們每次出野外都要帶上十公斤的儀器和類似重量的移動電池(有點像汽車用的那種),在苔原里每走一步都是極其艱難和痛苦的事情。不過,這麼大的折磨倒是可以幫人減肥,每次從西伯利亞回來,我都能瘦上五公斤!
更危險的是在河岸這種地方行走,這些區域有時候會有深達數米的淤泥。有一次,我就是誤入了這一區域,而差點永遠被陷在那裡,再也回不來了。還好,我的幾個同行的隊員,像拔蘿蔔一樣,把我合力從淤泥里拔了出來,要不然就得等著幾萬年以後的考古學家把我當化石挖出來了。
苔原,和遠處的小山包(Pingo)
屋外的彩虹
----------------------------2016年5月1日繼續更新----------------------------------------
我們在西伯利亞的日常
有的小夥伴問我:在西伯利亞主要是幹什麼?意義何在。
我這裡就簡單說一下吧。最近大熱的中央電視台紀錄片《北極,北極》中,講到了很多北極變暖,北極開發和生態變化對當地乃至對全球環境的變化。事實上,很多的科學家都在北極的各個地區進行艱苦卓絕的研究。對於這個非常嚴酷的環境,每一個到達這裡並在這裡認真工作的人都值得稱讚。
我和同事正在測量苔原上的二氧化碳和甲烷排放。
在我們的考察站,來過不少不同專業方向的科學家,動物,植物,氣象,地理,地質各個方面的都聚集在這裡。人員主要來自日本,俄羅斯,德國,荷蘭,瑞士的科研機構,我有幸加入了荷蘭Wageningen University的科研團隊(為我們學校做個廣告,這可是全世界最好農業和環境研究大學之一哦!)。我的團隊里,有Amsterdam Vije University (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的地質學家和我們學校的生態學家,目的是開展對於北極中研究較少的東西伯利亞苔原的監測和研究。在整個北極,從瑞典Abisko到阿拉斯加,再到格陵蘭和斯瓦爾巴德群島都有不同的科研小組開始長期環境監測工作。我們的工作,其實也是這些監測網的一個節點,沒有這個小的節點,整個網路就不完整。從2003年開始,這個考察站已經堅持了14年,而最開始這裡僅僅是一個當地學校的夏令營地。
我們的考察站的小木屋(大房子),廚房(右邊稍大的那個)和柴房(最右邊)
說到我研究什麼。其實我主要研究的是當地環境的變化對植物的影響。哈哈,如果聽不懂,那我就說點人話吧。(如果看不懂的話,可以直接跳到下個括弧的位置)就是說,比如我們這個地區每年夏天的降水和氣溫都是不同的,不同的雨量和不同的氣溫都會對當地的植物生長構成影響,那麼如果氣候因為某種原因正在導致氣溫升高或者雨量增大,那麼有些喜歡溫度高或者雨量大的植物就會長得比其他植物更快,從而導致當地的生態系統的變化。植物的變化還可以反過來影響凍土的溶解,可能導致儲存在凍土中的溫室氣體排放到空氣中,加速溫室效應 (解釋結束)。人話是:干各種各樣的,數植物數量,還有數植物年輪,還有測量各種氣候數據。總之,都不複雜,但都需要大量的體力和時間。
我的科考筆記本
因為夏季很短暫。我們每次到達那裡的第二天開始到離開的那天,都在忙碌地工作。一天超過十個小時的純體力勞動,一動不動地監測溫室氣體排放,人肉抗各種設備(苔原上無法使用任何帶軲轆的東西。考察站有一輛只剩骨架的自行車,顯然那個想用自行車扛東西的人發現這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幾個小時幾個小時的趴在地上測量植物數量。一個月兩個月地重複著同樣的數據,還得忍受蚊子和同伴的嘮叨(我們考察站的人,包括我的愛爾蘭,西班牙,義大利同事,還有我,好吧,其實是我們所有人,都TM特別能聊天,因為漫長的工作實在是太無聊了!)。
我用來收集植物DNA樣本的放著硅膠粒的試管。中間那個是我俄羅斯朋友畫的傑克船長大人
每天晚上收工回屋,每個人還要用電腦記錄當天的數據,或者是給收集到的植物樣本,土壤樣本貼標籤。我們考察站有個西班牙姑娘曾經創造了連續一周一天只睡2個小時的記錄,簡直就是鐵人。當我睡覺,她在工作。當我迎著三點的太陽,鑽出暖和的睡袋,衝出屋子去撒尿,她在工作。當我早上起來吃早飯,她還在工作。以後誰在敢說西班牙人懶惰的,我就糊他一臉海鮮飯。
勞累了一天,在讀書和織圍巾(什麼鬼。)的科研工作者們!
讀博士之前,我一直有一種幻覺,好像世界上最牛X的科學家們應該是用各種牛X的高科技設備,無人機,遙感間諜衛星,超級計算機等等進行大數據收集和分析。然後對於生態學來說,雖然這些儀器有時候都很重要,但很多很多時候,到實地用一些最基礎的器材進行測量才能得到最可靠的數據。每一個收集的數據數字背後,都是的科研工作者幾分鐘,幾小時,甚至幾天的辛勤勞動。正因為如此,我們才能逐漸了解我們這個地球正在發生著一些怎麼樣的環境變化,讓我們大家從一無所知,到有所了解。這大概就是我們千辛萬苦前往這個脆弱而美麗的地方的意義吧。
我在考察站滴杯子「廣闊天地,大有作為!」
如果大家還想聽些故事可以移步這個答案:
科研工作者在野外工作時,可能存在哪些生命危險? - 江南無影手的回答
如果你想看多點超美的照片,可以看點這裡:
你見過最美的落日是在哪裡? - 江南無影手的回答
5.17號更新:
我本是知乎小透明,專註隱身20餘年,報著報復,不,回報社會的心嘗試著回答了下這個問題,一下子就四位數的贊讓我不勝惶恐,時間有限,評論無法一一回復,只有挑幾個大家問的比較多的問題集中回答一下,再次跪謝諸位。
首先,答主是個鐵骨錚錚的漢子。。不要再叫我妹子了。。那只是同行的女朋友而已,私信問約不約的人你們夠了。。
1.機票貴嗎?
答:
答主歐洲留學狗,原則上只要你能到歐洲,機票簡直不要太便宜哦,機票收據你們感受下,大挪威就是這麼霸氣,什麼機場建設稅,燃油費,附加稅啥的通通不要,你們開心就好。從巴黎過去再從斯瓦爾巴特島往返奧斯陸,換算成人民幣不要你3000,不要你2000,1400不到你就走,答主響起來有次回國飛個麗江單程就是2000,默默搽去眼角的淚水,學會了堅強。
國內過去建議芬蘭航空,直飛赫爾辛基也是挺良心價的
2.消費貴嗎?
吃住玩確實是一大頭,況且挪威本來也是貴之國,這點是省不下來的。。。住一晚上正常的賓館差不多是人民幣2000左右,吃一頓便餐差不多200人均,可以玩狗拉雪橇,雪地摩托,挖礦石,坐破冰船去極點。。這些就沒有上限了。。但是這不正是考驗人性的時候到了嗎?姑娘們可以和未婚夫一起來個真心之旅,假如你未婚夫吃完飯看賬單坦然地結了賬你就嫁了吧;如果他皺了皺眉,面色不好看就得適當考慮下,如果他掀桌子了。。。散了吧,姑娘
如果非要問好不好吃的朋友,除了漢堡就是披薩。。我會亂說?
3.獵殺北極熊違法嗎?及帶著北極熊皮能過海關嗎?
在上世紀80年代,北極熊不要太多,而且別個可也是靈活的胖子,陸地上跑起來最快能到60公里每小時,就在那個時候,為了生存需要,是可以獵殺北極熊的,就算到了現在,遇到生命安全的情況也是可以對北極熊開槍,可以打四肢,但是爆頭一樣要受罰的。原則上北極圈也是有生態鏈的,政府每年會有一定獵殺北極熊的指標以保證海豹的生存數量,所以持有獵殺證在這裡是不違法的。
至於北極熊皮,大家腦子裡沒有浮現出姚明的臉嗎? 「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給極地之王一點尊嚴吧」 答主反正看到這些小狐狸被活生生的剝皮下來真的於心不忍,請大家不要為了逼格購買任何皮具回家。
4.不會英文去那兒有關係嗎?
答主覺得還是得懂一點英語,那邊的人都很好,英語也是棒棒的,關鍵問題在於,這不是什麼遊山玩水的悠閑活動,遇上風暴以及意外你必須確保你可以和導遊正確溝通才不至於出現生命危險。
5.為什麼南極特別嚴而北極管的不嚴啊?
很簡單。。因為地球上差不多絕大多數淡水資源都在南極凍著,而北極不是一整塊大陸,基本是一些群島和北冰洋,所以不用太注意環境污染的問題。
6.評論區里還出現說答主有張長頸鹿在路上跑的照片,說跟另一個答主用的同一張照片,問為什麼?
呃。。生活在北極的長頸鹿。。。。答主懵逼中
7.關於穿戴問題
除了暖寶寶,保暖的貼身內衣即可,外出活動會給你配備各種專業服裝的,從狗皮帽到鋼鐵俠靴子,應有盡有。。但是前提是你沒有被凍死在機場到賓館的路上
再次鞠躬,一願世界和平,二願大地不再顫抖,三願兒童不再喝毒奶粉
---------------------------------------------------------------------------------------------------------------------------------
原答案:
如果單從地理上的"世界的盡頭"來講,世界上最北且有人居住的城市,應該就是斯瓦爾巴群島了。屬於挪威,城市朗伊爾賓。
常駐人口2800人,北極熊3000隻。這裡也是研究地球結構、成因及大氣氣象、北極光以至人類生命史的最理想的地方,不少國家科考隊在此駐紮,包括中國的黃河考察站。同時,這裡礦產資源豐富,至今仍有很多礦在開採中。
有幸去過兩次,一次極晝,一次極夜。 看起來很炫酷的極晝極夜其實是當地人早已習以為常的生活。因為這裡每年只有三月和九月有日夜交替,其餘時間要麼是極晝要麼是極夜。也很難想像如此極端的地方,會這麼讓人無法自拔,兩年前只見到過極晝,當時心裡就暗暗發誓,以後一定要見識下她極夜的一面。
坐飛機時因為寒流關係飛機會飛的很低,加上顛簸,一路你會以為自己去的不是世界的盡頭,而是人生的盡頭。。
一出機場就有醒目大標示!注意這個標誌!!!注意這個標誌!!!注意這個標誌!!!重要的事情說三次,北極熊飢餓時會襲擊人類,所以在斯瓦爾巴特是禁止外出的,必須需要攜帶槍或者跟著帶槍導遊,以防北極熊的襲擊掛掉,之前也有十幾名外國遊客作死去HIKING,去CAMPING,然後遇到北極熊,最後狗帶了。
再來張極夜的
這的人就要問了,為啥白天晚上照片差那麼多?嗯,是這樣的,成長總是令人費解的,兩年過去答主換了相機練了技術,就連幾年前註冊的網易賬號密碼忘了需要回答問題驗證「你最喜歡的物品名稱」的時候,先後試了火鍋,人民幣,蘋果都不對。。。答主幾年前究竟是個怎樣的人呢,這真是個迷。。。
(然後發現跑題強行切換回來。。)其實極夜的樣子更符合世界的盡頭這個概念。
這是在二月初中午十二點最亮的時候拍的。
在大家印象中,極夜肯定是每天漫步在極光下,各種思考著人生的哲理。然而答主今年二月份去的時候也是這麼幻想著,每次進出帳篷都像和老朋友告別一樣對著極光大喊:「極光你好!」「極光再見!」 後來年輕的答主後來知道了,現在這個時代連房產證都只能管70年,更何況極光。。。
斯瓦爾巴特群島因為緯度太高。。緯度太高。。太高,反而見到極光的概率不如緯度偏低一點的地方(莫名地心碎)
能看見的時候的樣子,你們感受下
這裡的動物天生不怕人。。這種馴鹿,每天都會肆無忌憚地走進城裡,看到人不會跑,一邊走一邊想,這個東西好眼熟,我到底是應該怕他呢,還是不應該怕他呢?假如突然想起來,「哎喲!我去,我應該怕他啊,我三大爺家裡的小侄女的保姆好像皮現在還掛在前面那個屋子裡」那他就會猛然掉頭逃跑。。而海豹從頭到尾就是老子就是要躺著睡覺,爾等賤民為何饒朕清夢的感覺。。答主覺得應該這些動物應該都是被凍傻了
當地也有day tour的戶外活動公司,遊客會先被帶到活動中心,換上專門的頭盔和防寒服,雪地鞋,皮手套等,導遊再向遊客展示了幻燈片,表明他帶足了一切設備保證我們的安全,包括衛星電話,GPS,槍以及帳篷,還有各種救生設備以及備用汽油和食物,並告訴我們如果遇到暴風雪的話,需要立刻找到一個稍微避風的地帶,大家一起挖雪扎帳篷,頓時有種慎得慌的感覺,然後又看到一些關於北極熊的一些注意事項,比如不可以靠近、追逐和隨意停車;停車時雪地摩托車不可以熄火,要隨時做好離開的準備。一切交代完畢後,最後會簽署了一份免責協議和保險,居然會產生一種馬上要度過鴨綠江參加抗美援朝的戰役的使命感。
但是來到這裡不體驗下雪地摩托這龐然大物完全是可惜,雖然需要有駕照才能駕駛,但是委實不難,左手剎車右手油門,雙腳沒事幹,隨按隨走,只要能保證在島上跟在導遊後面就可以了,路上沒有紅綠燈,不用打轉彎燈,不用鳴笛,不用換擋。一按油門,陷到膝蓋的雪咻的一下就過去了,感覺這種交通工具尤其適合女司機。唯一要提醒有興趣去這裡的朋友,帶多點暖寶寶。。全身貼3-5個的情況下,配合專業裝備,甚至可以讓你感覺到再給你一件宇航服,你火星都敢去,要飛上天和太陽肩並肩的錯覺。
在斯瓦爾巴特群島。。一切都很有北歐的性冷淡風格,北極熊皮幾乎是人手必備,家家戶戶沒有一張北極熊皮當裝飾簡直都不敢出門跟人打招呼。所以基本島上能住的賓館都可以裝逼,來入住的外國友人紛紛拍照留念上傳到FB Instagram等等,網友紛紛對其讚不絕口,「現如今北極住的也這麼講究了!」,「低碳裝逼。」
說是個城市,其實比中國村子大不了多少,認準這個主幹道就基本不會迷路了。
天氣冷就會呆家裡坐著,坐著無聊就會喝酒,喝完酒就會吹牛逼,這是一條鐵律。當你走進這裡的每一個酒吧,都能夠不厭其煩地聽到關於北極熊的傳說。例如,這裡80%的喝醉了的酒客都宣稱「北極熊當年在某某山追過我」,說到俱懷逸興壯思飛處,他們會撩起上衣,指著自己啤酒肚上的脂肪褶皺,說「你看見這些疤沒有,這都是北極熊抓的,這裡是抹香鯨啃的,傑克,你說是不是?」一個喝醉的酒客見遊客們不以為然,轉頭求助於另一個酒客。一邊的叫傑克一邊啃著馴鹿肉,一邊附和道:「就是就是,你的包皮都是北極熊幫忙割的。」
極夜的日常
答主覺得所謂的世界盡頭,大概就是跟現實基本脫節了。。在這裡,跟其他任何國家都不一樣,沒有海關,沒有邊境,也沒有人會檢查你的護照。你可以一直待下去,沒有人在乎你是否擁有合法居留權,這裡有來自四十多個國家的兩千一百多人定居,活脫脫一個現實版放逐之城。
所以,如果你能到這裡,去酒吧坐一坐,觀察下這裡進進出出的人,一晚上你就會總是會莫名其妙地感覺自己是個沒有故事的男/女同學。其實在小時候,答主也總是會有很多崇高而偉大的夢想,覺得自己將成為拯救世界普度眾生的英雄,再不濟也得是翻手為雲覆手為雨攪得世界大亂的梟雄,報紙都是自己的新聞,電視全是自己的事迹。直到有一天,突然意識到自己只是一個普通人,然後再在報紙電視上看到別的英雄,別的梟雄的時候,再沒有絲毫羨艷,只是自嘲一笑。現在坐在這個地方,最羨慕的竟然是這群定居在世界最北城市的人,比如兩個吹誇誇的酒鬼大叔;比如靠著每周兩次空運材料做出超正宗泰餐的泰國大廚;再比如讀完研究生後覺得作死挑戰極限才是王道的大鬍子導遊;還有從科考站溜出來打牙祭的科學怪人。在這裡,特別是極夜的情況下,空氣中到處都瀰漫著一股壓抑絕望的味道,能在這種環境下生活的每個人看上去都是有很多故事的樣子。似乎每個喝醉了的人都能大大咧咧地坐在地上,牛逼閃閃地對你招手:「來來來,我有故事,你有酒嗎?」
再有好玩的東西那就莫過於生活在極地的雪橇三傻了。。簡直是愛狗者的天堂,薩摩總是那麼溫柔,感覺像歷經滄桑的姑娘。。阿拉斯加感覺就是套馬的漢子你威武雄壯。。而哈士奇。。算了,眼神總是會出賣他的。
在有可見度的時候,可以爬到島上周邊的小山上看看,景色荒涼曠遠彷彿走在冥王星上,冷得開始懷疑人生,懷疑人生一般是向著詩人轉化的過程,轉化的要素就是酒,然後你下山去了酒吧,再然後又聽見人吹牛逼把你拉回現實,你想到現實中的傷心事就想出去走走,爬爬山冷靜下,然後又冷到懷疑人生。。。
答主想把這個發現命名為「北極圈行為金融學」,主要用於研究酒吧收入及拓展活動。
在這裡寄明信片也老厲害了,張張都是限量版
最後補充一下,跟南極比,到這裡的限制條件近乎於沒有,嚴格程度不在一個等級上,不用每次上岸都要拿消毒水洗遍全身衣褲,也不用在監視下在固定地點下船活動一小會。整個北極態度基本上就是你開心就好,作死自行負責。
但是,這裡島上建造了一個巨大的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SvalbardInternational Seed Vault),號稱「末日糧倉」,這項工程耗資300萬美元。據挪威政府官方網站介紹,斯瓦爾巴種子庫建在地下100多米處,室溫常年保持在零下18攝氏度,以長久保存種子的生命力。這裡存放的小麥、大麥和豌豆等重要農作物種子可持續保存長達1000年,而生存能力最強的高粱種子,大約能存放1.95 萬年。由於位於極地永凍土層中,即使意外停電,種子庫內的溫度也能在至少200年內保持在零攝氏度以下。此前有報道稱,人類只有遇到核戰爭、小行星撞擊等末日危機,或外界沒有其他種子可用的情況下才能打它,其也因此得名「植物諾亞方舟」。
而這座「末日種子庫」正在受理建成7年來第一份提取種子備份的申請,而這一申請是來自戰火煎熬中的敘利亞。據香港《文匯報》消息,ICARDA總部原本設於敘利亞北部城市阿勒頗,並且在當地一個「基因銀行」中保存著小麥、大麥等適應當地乾旱氣候的農作物種子。2011年敘利亞內戰打響,這裡也隨即遭到嚴重毀壞,ICARDA總部被迫遷至黎巴嫩首都貝魯特,原來的種子庫只能勉強維持冷藏功能,但已無法繼續培育並提供種子。對此,中東研究人員不得不向挪威斯瓦爾巴種子庫求助,申請提取當地所需種子,以緩解當地生態嚴重破壞問題。
(答主註:百度複製粘貼的也是快又好)
根據1920年簽定的《斯瓦爾巴條約》,明確規定:「挪威應自由地維護、採取或頒布適當的措施,以便確保保護並於必要時重新恢復該地域及其領水內的動植物」。從此,群島上的環境逐步得到了有效保護。於是在斯瓦爾巴群島首府朗伊爾城的機場,一眼就看到一幅醒目的「遊客須知」,告訴每一位來到群島的人:在這裡不準亂丟垃圾,不準捕殺或驚動鳥獸,不準遷植樹木,不準採花,不準破壞文物等一道道禁令。
為了我們人類最後的植物基因庫。希望大家能愛護環境,不要給中國人丟臉。
此刻答主突然就想到顧城先生的一首詩,很適合形容這個世界上最北的城市。
「我需要,最狂的風,和最靜的海。」
最後,忠告大家,經常別人的生活看起來都比你好,那不是真的比你好,只是他的相機比你好罷了。
5.2 更新在最後。
===========================================================
三年前我到過一個叫做【紐埃】的島國,世界上最小的國家之一,像是被世界遺忘的地方。
它是太平洋上的一座小島,不是群島,就一個孤島!=.=在地圖上渺小到根本注意不到。
紐埃以前是紐西蘭的地盤,現在有政治自治權了,勉強可以算作是個獨立國家。
然而跟紐西蘭人提起他們表示從沒聽過。紐埃?咋拼來著?在哪兒?翻開地圖,地圖上也沒標。
得,連紐西蘭人都不知道,還有誰會記得這個彈丸之地呢。
紐埃島上常住1500人,開車環島一小時,連上海崇明島都比它大四倍。島上住民基本上知根知底互相認識,開車的時候發現對面有車來會揮手打招呼。沒辦法,人類在這兒才是稀有動物。
只有紐西蘭和這座小島通航,每周一班飛機過時不候,要不你就自己駕帆船去吧。
紐埃的地理位置也非常奇妙,UTC-11,紐西蘭是UTC+12,從紐西蘭飛過去跨過日期變更線等於飛回到了昨天,8號出發7號到。
當年我出發的時候裝了個逼,讓朋友把我送到奧克蘭機場,謊稱回國幾天有急事。等到了紐埃再發了條fb說「剛剛飛機儀錶全部失靈飛行員迷航把飛機迫降到了一個小島上,結果這裡海關說中國護照可以落地簽,島上居然還有網!但是一問當地居民都說今天是7號,難道我回到過去了?」沒想到有朋友真信了還問我有沒有事回得來不,看來這逼裝的挺成功……
初到這裡的時候心裡有些忐忑,畢竟網上連旅遊攻略都查不到就來闖蕩。在我看來,紐埃的魅力並不在風景,雖說海水清澈適合潛水,但出海一趟貴的要死。況且島國人民周末居然還要放假,旅遊項目都不開。我說你們走心點行不行,本來一天到晚閑得要死天天放假狀態還要休息……
論景色,紐埃不過是個比較漂亮的海島,但是它的獨特之處就是可以享受到孤獨的樂趣吧。而且因為一周只有一趟航班的緣故,你註定要在這座孤島被困上至少一周。在這個國度最開心的事情就是一個人散步。沿著綿長的海岸線(大概一下午就能走完一半了吧)一直走著。沒有任何人來打擾你。沒有人知道你在哪兒。不用跟人講話。沒人在乎你,你也不用去在意別人。手機沒信號,網速比撥號還慢。想找點事情都沒法做,一切顧慮全都拋之腦後。說是旅遊卻不像旅遊,當地人根本無所謂你消不消費。所以可以一整天面朝大海發好久好久的呆。
在這個荒無人煙的小島也不用擔心突然冒出個壞人把你拋屍大海。
紐埃幾乎零犯罪率,想想也是大家都認識,隔壁老王想偷輛自行車也不行,第二天全國都知道啦!
剛到島上走出機場的時候會有旅遊局的工作人員發宣傳單,他們只發給「沒見過的臉」,其他人看臉就認識,這程度還有啥好擔心的。
這張圖是在紐埃的港口拍的,望向廣闊的太平洋,被天地圍繞,真的有種身處世界盡頭的感覺。
且此番景緻在這個星球上只有寥寥數人與我同享。
如今我在日本讀書,東京的大街上每個人都行色匆匆,晚高峰的地鐵擠得讓人喘不上氣,涉谷的霓虹燈晝夜閃爍。在忙碌中快要迷失自我的時候,偶爾回想起還曾擁有過這樣一段奢侈的時光。
===========================================================
===========================================================
5.2
因為大家都好好奇,明早7點半就要起的我強忍睡意來更新。
我是怎麼去的?
難道是我的描述太玄乎了?我就是正常買機票坐飛機去的啊(一臉懵逼)。不過只有紐西蘭航空有奧克蘭去紐埃的航班(只有這一條航線),落地簽簡單得很。別看這島小,飛機還是用A320飛的。除此以外開帆船去的外國人也有,中國人不興這種方式,就不介紹了。
費用如何?
因為我沒想把這篇回答寫成攻略所以有意避開旅遊相關的問題。
紐埃一般都以紐西蘭元消費(匯率1:4.5)。機票我當時買的無行李特價票,400刀。島上旅館多達十家左右,畢竟這兒就只靠旅遊業了,我住的是50刀一晚的。餐飲沒辦法省,一頓30刀左右。島上令人詫異地有印度和日本料理。其他就不用花什麼錢了,報個遊玩項目大概100刀,性價比很低,但是是由當地人1v1帶著你玩的,可以深入了解一下他們的生活,看自己喜歡吧。
但是——【想去紐埃你得先到紐西蘭啊!】
所以我覺得即使很多人看過這篇帖子,大部分人此生都不一定有機會去那兒。畢竟這個地方只有通過紐西蘭才能中轉,去紐西蘭本身開銷就挺大,再者紐西蘭值得玩的東西太多了,最後誰還想著去那麼一個小破島啊(笑
紐埃的經濟是怎麼搞的?
紐埃曾經是紐西蘭的屬地,所以島上幾乎所有基礎設施都是紐西蘭援建的。現如今紐西蘭還每年為紐埃提供經濟援助。但是好多紐西蘭人都不曉得這個地方,你們納稅人也是心大2333
紐埃有沒有首都?
這地方還真有首都,首都叫Alofi。我才不會告訴你,它其實就是個四五間店鋪組成的小square,因為有飯店紀念品店銀行所以叫首都。我當時看到就excuse me???
(因為我電腦換過圖片暫時找不出來,所以從網上扒了一張別人的照片,反正就是這樣的)
有木有看到很可愛的皮卡丘硬幣?
木有,網上都是騙人的qwq,反正島上基本只用紐幣。
誰給我拍的照?
你們問了個好問題。我去的時候島上有一家子東北人,因為我跟他們兒子年紀一樣大,所以他們對我特別照顧,很多地方都是他們開車帶我玩的,還給我包餃子吃,人超好。很多照片都是這家的阿姨幫我拍的啦~ 順便一提這家叔叔是早年被人忽悠來紐埃的,因為聽說紐埃呆個五六年可以移民紐西蘭(這是真的,紐埃人出生就有雙國籍),然後叔叔就很厲害地獨自一人呆在紐埃打工,差不多可以辦移民了才把家人接來。聽說現在他家已經移民到紐西蘭了,祝願他們新生活順利。
順便更點紐埃的特色。
紐埃又叫「岩石之國」,這座海島是沒有沙灘的,但是取而代之有很多天然洞穴。這些岩石洞穴算是島上為數不多的景點了。自己去就行,注意著點安全,畢竟沒人來救你……
紐埃可能住著比人還多(?)的椰子蟹。紐埃沿海一圈都是村莊,往裡走是叢林和當地人的種植園,所以棲息空間還挺大的。我以前沒見過這種螃蟹,看到這還算小隻的,大的就像巨型蜘蛛一樣很可怕。聽說椰子蟹是島上為數不多的美食,可惜我去的時候不對沒有品嘗到。
島上的豬是吃椰子喂大的。
瀉藥。
- 到過最接近北極點的群島—斯瓦爾巴,教你預算5000元玩轉斯瓦爾巴。此前造訪北歐三次,因為喜歡北歐金屬音樂和年紀大了喜歡看國家地理動物世界的緣故,最北到過以為已經是世界末日的大雪封路的挪威特羅姆瑟Troms?壯闊峽灣以北和俄羅斯摩爾曼斯克,也算輕車熟路。一路從莫斯科-聖彼得堡-赫爾辛基-斯德哥爾摩-奧斯陸,隻身一人飛到了一個真正的世界盡頭—北極斯瓦爾巴群島,這大概是我一生中干過最孤獨的事情了,挪威古老的傳說賦予了我勇氣,I want to travel when life travels,following its permanent lead.
斯瓦爾巴屬於挪威王國,1920年簽訂的《斯瓦爾巴條約》規定,所有擁有締約國及締約國之繼承國公民身份者均無需申請和簽證可以自由進出,但必須接受挪威政府之法律管束。歸挪威管也只是因為俄國爆發了坑爹的十月革命,挪威才有理由提出主權要求。我的airbnb房東Kai這樣形象地說,在沒有簽訂條約之前Svalbard was regarded as a no-man"s land or rather every man"s land.英語是比挪威語更通用的語言。感謝中華民國在1925年7月加入該條約,這也是北洋政府在海外爭取來的屈指可數的權利了。還有一條法律就是上午好像不能喝任何帶酒精的飲料。
- 簽證機票Tips:
- 機票:只有從挪威Oslo和Troms?特羅姆瑟直飛的航(班,雖然挪威駐華大使館貼出要多次申根簽證,但是單次申根簽證海關會放行,海關會問你呆多久,中國人不需要額外簽證,但是像格陵蘭島就是彈丹麥王國的海外領土,但是要辦丹麥申根簽證和一張特許格陵蘭簽證。我從首都Oslo到Longyearbyen的SAS航空機票才418元,回來午夜飛機機票729元,午夜飛機既可以觀測午夜陽光也可能偶遇飛機極光也省了一晚住宿。
- 兩晚airbnb獨立房間的700元。當地的酒店非常具有北歐設計感,你可以在裡面喝咖啡烤烤火點杯飲料,住一晚大概要2000塊以上還要很早預定。(裸辭的人要懂得控制成本,所以行程都是看哪天機票火車便宜定的)。
- 極晝:4月20日到8月23日,極夜:11月11日到8月23日,常駐人口只有可憐的2000人,大部分是導遊,科學家和北極大學的學生。匯率是人民幣是挪威克朗乘以0.8,由於物價比挪威本土便宜,推薦在斯瓦爾巴體驗午夜陽光和狗拉雪橇,由於冬季極地氣候多變加上緯度偏高,極光降臨幾率不如挪威特羅姆瑟和芬蘭羅瓦涅米與瑞典阿比斯庫好,在這三個地方几乎晴朗無雲的11月的夜晚每晚都可以觀測到。
跟兩個捷克的大兵聊了一路,只看到了捷克軍隊駐紮地
出了機場就看到這個牌子,注意!!糾正樓上的一點,這個標誌不是小心熊出沒,而是開車的小心撞到北極熊。在挪威,人類的活動盡量不要影響到自然是一種common sense。
當我給芬蘭重金屬樂隊Nightwish的鼓手看這張圖,他第一眼認出了家鄉Vassa,芬蘭唯一的自然文化遺產。
Longyearbyen機場雖然小,但是效率很高。這座機場的跑道被建在永久凍土層上,也被譽為世界上最危險的機場。這頭北極熊標本是這隻熊就是喜歡在機場傍邊亂轉你管得著么,然後就被獵殺了,慘!機場有大巴,可以去北歐連鎖Scandic酒店品牌旗下Spitsbergen酒店和麗笙酒店,75挪威克朗,哪裡都可以刷卡。
房東Kai來接我,他是Spitsbergen Adventure的導遊,德國漢堡人,本來是救護車上的急救員,一定是在救護車上頓悟了人生才來這樣的苦寒之地。Kai還做了義大利面,我只能說德國人的廚藝只能做出黑暗料理,我還是笑著吃完了還幫忙刷碗。
下午我就去小鎮上亂轉,Longyearbyen的神奇之處就是在於:這難道不是北極么!!不是應該除了冷就是一個寸草不生的不毛之地?為什麼比中國很多小城市的設備還要齊全,什麼活動健身中心,超市,酒吧,咖啡廳,大學,幼兒園,藥店,教堂,郵局,泰式大保健,壽司泰料,頗有設計感的酒店一應俱全,無需背很多行李。
還有許多Guesthouse提供便宜的住宿,還可以預定探險活動,比如這個Coal mines"cabins。
講個北極圈行為學,這裡的孩子大多10月或11月出生,結伴過生日,因為漫長極夜的時候正是生娃的絕佳時期,還有一種說法是北極光出現的時候,受孕的幾率會提高?
透著教堂窗戶,東正教風格的教堂里甚至也有也有一頭北極熊標本。
唯一的超市甚至還有芬蘭設計玻璃品牌iittala賣,因為免稅,東西是比挪威本地便宜。挪威的物價是本地人年薪50萬人民幣都扛不住的一種神奇存在。戶外運動商店齊全,於是趕緊買手套買圍巾買帽子買厚襪子。
雖然出鎮必須要帶槍,攝影師們需要持槍訓練課,必要的時候遇到北極熊緊急情況下可以保護自己,但是再次強調人類活動盡量不影響原住民北極熊,海獅,馴鹿等動物的生命是一種common sense,沒有比為了拍攝北極卻被迫槍殺了它們更可悲的事情了,我們這些入侵動物領地的人類在Svalbard真是多餘呢。
由於巴倫支海非常多變,我諮詢了當地戶外探險公司的意見,選擇參與今年最後一批去俄羅斯採礦小鎮Pyramiden的探險。給我預定的是個瑞典大帥哥,非常熱情,還是個主管,自稱工作狂,因為我到Svalbard Adventure的時候已經下午四點,那時候一些商店和遊客中心都關門了,北歐人下班特別特別早你們羨慕也沒有用,但是還在加班的就是稀奇的事情了,作為主管連刷卡機器都不會開,一團亂麻之後預定成功,價格1200人民幣,相信我,真的比在特羅姆瑟附近的林根雪山騎雪地摩托還要便宜了。好像我感覺瑞典帥哥晚上想約我去Svalbar(一個炫酷的酒吧)喝酒,我莫名其妙的給拒絕了,原因是講話的時候一直盯著窗外的壯闊的風景和思考人生(今晚吃什麼),註定要孤獨一生。
一邊凍得門牙都酸,一邊買了根雪糕壓壓驚,一邊感嘆房子刷的越五顏六色,氣候條件就越艱苦吧。指環王不在挪威拍只是因為導演傑克遜是紐西蘭人,因為托爾金還出版過北歐神話《貝奧武夫》,對北歐神話、語言有深入研究,當然紐西蘭也很美啦。。。。
挪威政府想把Longyearbyen打造成現代化的社區,採礦挖煤逐漸廢棄,只見到空空如也的礦山和纜車,荒蕪的有些絕望。
繁忙的工作容易使人變成一個只考慮投入產出的自私Bitch,我也沒有料想到有一天能在北極徒步海灘撿了衝到岸上的亂七八糟的垃圾,一邊咒罵:連北極還有許多垃圾,北極可是一點微小的變動也會觸發全球變化的戰略要地。
第二天一大早來到Svalbard Hotel門口,導遊開車帶我們(一對去過上海的美國紐約夫妻,一路上對我很照顧,一對挪威小情侶來自B?do,女孩在Svalbard打工賣水果,本周就要回B?do之前也想探險一番)去海邊上的Adventures center,中間導遊還下了一趟車親吻了正懷孕的妻子。到了後換防寒服,簽了一份保險和免責協議,開啟我們永生難忘的Pyramiden皮艇之旅。
沿途的景色真是見到了傳說中BBC記錄片《冰凍星球》里才有的景象:鯨魚的腦袋偶然浮出水面,趴在浮冰上的海象,盤旋在我們腦袋上方的海鳥。汽艇的速度很快,雖然全副武裝,但是還是挺冷的,北極無比清新的空氣卻讓人頭腦清晰。北極的浮冰確實一年比一年少,這對北極熊的生存是致命的,因為要長途跋涉,無法找到海冰休息和捕獵海豹。
北極表面的寧靜下卻暗流涌動。這裡的生物們代表著生命的奇蹟,充滿活力。卻遠處的冰川時不時傳來轟隆的巨響,像奧丁的神錘砸在萬年冰川上,驚的原本安靜棲息在海面上的Brünnich『s Guillemots ( 這是北極最常見的一種鳩,以丹麥動物學家Morten Thrane Brünnich命名)亂飛。Svalbard每年棲息著三十餘種鳥類,冬天就幾乎沒有鳥類了,很多鳥類遷棲到南極洲(飛的可真夠遠)。
一隻可憐的小北極熊在找浮冰
英國導遊Simon(年紀大了忘了他叫Simon還是Mark還是Michael了。。。真是抱歉)帶我們登上被稱為The Ghost town的前蘇聯廢棄的採礦小鎮Pyramiden徒步,因為礦山酷似金字塔所以叫Pyramiden。Simon說廢棄的原因是1996的一天戰鬥民族又掉飛機了,損失慘重,機上的長官和北極各科科學家去世了,加上礦產日益枯竭,蘇聯解體資金遠不足運轉整個鎮,所以俄羅斯人就撤了。
採礦小鎮沿襲了蘇聯的方塊建築風格。
可以想像煤礦工人在嚴寒下排隊給家人打電話噓寒問暖的場景
極夜極晝都幹些啥呢,當然是喝伏特加吹牛逼,戰鬥民族還用伏特加酒瓶子糊了一間屋子,沒錯這很戰鬥民族。
我很佩服前蘇聯那時候可以在各種各樣的環境下搞奇怪超前的實驗,有毅力開發遠東和西伯利亞凍土,連元素周期表都是俄國人門捷列夫發現的,俄羅斯人有恆心搞重工業,大老遠開採到北緯79度。小鎮內學校、大禮堂、酒店什麼都有,蘇聯人還在凍土上想著種蔬菜。夏天有個俄式旅館還開著,不過沒有暖氣,住一晚價格也感人。導遊還要去酒店的俄羅斯人那交船泊費,我們也跟進去了。我聽德國房東Kai說到過我眼前這個用中文打招呼的俄羅斯人,叫C沙(真的不會拼),此人是導遊圈公認的大神,我心想果然有曠世大神在此居住,他此人常年環遊世界,德語法語俄語挪威語不在話下,去過青海甘肅新疆,被嚮導認為是最聰明的人。
還有大老遠運來的俄式菜和伏特加與俄羅斯套娃賣,真夠Cult的,酒店像一個博物館一樣保留了前蘇聯在這採礦的印記。
在北極看到詭異的Orthodox 耶穌像也是沒誰了,東正教的耶穌像藝術大都苦大仇深。剛從俄羅斯各種大教堂冬宮夏宮來的我真是無話可說,不得不承認宗教藝術為宗教貢獻了眾多信徒。
小鎮的中心必須是大禮堂和偉人雕像。列寧頭像給人感覺還是很詭異
廢棄的幼兒園裡的油畫
路遇一隻北極狐(Fjallraven,真的不是給瑞典那個穿了就凍不死人的戶外牌子打廣告)。有首挪威怪才音樂組合Ylvis的What does the fox say?的魔性歌,然後我就隨口唱出來了,大家都哈哈大笑。Ylvis在第二支主打單曲Language of love里真的模仿了北極狐的叫聲。
不毛之地也能長出的燦爛植物,導遊也不知道叫什麼。
這種在窗戶前安營紮寨的海鷗叫Ivory gulls,叫聲像嬰兒在啼哭,我們聽到的就是幾百個嬰兒在啼哭,非常刺耳幾乎要精神分裂了。
告別了遺世獨立的Pyramiden我們去了一座萬年冰川,導遊告訴我們:冰川原本覆蓋著三分之二的陸地。這裡的地貌很大程度上受冰河世紀的冰川侵蝕影響,在此之前是低矮的平原和山丘。
這時候我已經凍得快跟世界白白了。明明說好的脂肪多的人耐寒的呢?
沒錯這就是傳說中的全球變暖,這座冰川融化就剩這麼點了。親眼所見才深有體會。每隔3分鐘就傳來的冰川融化斷裂的巨響,震撼著每個人的心。導遊這時候普及了一個非常高深的物理學知識:光比聲音的傳播速度快。聽到聲音的時候再觀察冰川已經來不及了。有的戶外探險公司還提供冰川漫步的體驗,我之前在挪威斯塔萬格體驗過。
船開了一個小時,回到了陸地,我知道海豹鯨魚北極熊就在我們周圍,時不時的探頭出海面,這種感覺非常奇妙。
晚上回去和房東聊天,發現我們都去過去年德國重金屬音樂節Wacken Open Air,結果從聊社保聊民生聊到金屬樂聊得兩眼放光。他還送我了他的Wacken VIP俱樂部的會員卡。
斯瓦爾巴果然是各國人民甜蜜大逃亡的地方,德國人舉了好多德國近況不太好的例子,聊起只有中國人的一些奇怪行為,我只能說去的地方越多,就覺得人都差不多,教育政治經濟文化是關鍵,沒有誰日子是特別好過,或者都是為了讓日子好過點。所以說一出國就愛國,特別在意中國人的形象是沒錯的。
Kai給我看他在挪威特羅姆瑟拍的北極光。 在此安利一下Kai的臉書。airbnb KMexpedition,預定探險活動也可以找他,他知道這片土地的一切。 https://www.facebook.com/kmphotoexpeditions/?fref=ts
第二天一出門我就看到遠處的山上的影子放大了看怎麼像北極熊,這地方就是讓曾經的幻想復活,得得得中二病又犯了,這次幻想自己是北歐神話里的Valkyrie女武神了。
一直往小鎮深處走可以爬幾座允許遊客自由行的峽灣,也算小小的探險之旅。
一路聽著Nightwish這首特別應景的《The Greatest Shows on earth》,一邊內心打著怪獸來到了北極博物館和世界北極大學UNIS。順手拿了一本招生簡章,UNIS現在有從44個國家來的690個學生,開設96門課,非常現代化。想打怪的各位學地理資環生物等專業的科學怪人走過路過可以申請PHD試試哈。
這個建築風格非常科技感的就是世界最北博物館—北極博物館,展出黑白老照片記錄下人類探索北極的活動,大航海時代的動機還不是都為了挖煤採礦掠奪資源。
許多北極特有動植物的標本。
鳥類與手繪藝術分區
據說這頭壯碩的北極熊是因為攻擊人類而被槍殺,1995年秋天一遊客被北極熊攻擊致死,由於居民強烈反對而沒有被射殺,然而一年後又攻擊人類時被無奈開槍打死。
最讓我印象深刻還是人類在世界盡頭依然豐富的生活。展出的一些圖片記錄了幾位土生土長的北極人的生平。我的房東Kai說他真不知道誰在這裡得了抑鬱症,Svalbard為了防止不會腐化的屍體掩埋後,有一天凍土融化,什麼炭疽病毒啊權力遊戲里的異鬼啊生化危機都跑出來了,所以這裡禁止死亡,死在這裡的人還要被運回挪威處理屍體,想想也心塞,所以要堅強的活著啊,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
一共就這麼多人埋在這裡了,這是網上找來的圖片
這是我拍的
此刻博物館窗外的景色。
一隻寂寞的哈士奇,它縮成一團等著主人,我覺得它已經凍成了狗。
隨後我參加了Green dogs戶外探險公司的徒步項目,價格大概400塊。一位美麗的捷克女導遊開著皮卡帶我們出鎮。
看到這個Polar bear hazard標誌就是出鎮要帶槍了。
也不知道這是多少千年前的鯨魚化石和麝牛屍骨(musk ox)
苔原地貌我承認有些植物很噁心,像外太空來的長滿觸角的蟲子。而且苔原大量吸水,踩下去還要小心。有時候可以發現雞油菇、一種像蒲公英的植物北極棉和一些小野花。
導遊去Green dogs的基地牽來了狗狗,可把憋壞了的狗狗高興的不停地親吻主人。
多愁善感的我經常看到這樣的不同物種之間相親相愛的畫面,眼角就會划過一碗熱淚,但是看韓劇女主角得白血病死了我不會。
有時候一個女生住在山頂真的不容易,還要照顧很多狗狗。
比我之前在瑞典基律納和芬蘭聖誕老人村的狗狗加起來總和還要多。 小哈的智商也是感人的。
路遇一隻大王瑟蘭迪爾或者聖誕老人的坐騎馴鹿,仙的不可方物,讓我懷疑是不是已經在霍比特人片場。馴鹿在挪威還是二級瀕危物種,在芬蘭是盤中餐。天空中還突然飄起了雪花。
我們隨後來到一個獵人的小木屋裡休息,心靈手巧的捷克女導遊給我們考烤了華夫餅沖了咖啡。
牆上是麝牛標本,已經沒有了麝香味。
獵人的小木屋內各種標本,動物骨頭。
寫到這,我的旅程差不多就結束了,真的是預算5000玩轉北極。地球末日糧倉斯瓦爾巴種子庫和更北的地方留著下次再想不開又賺了大錢的時候,從Troms?坐極地探險船再去,普通人也進不去種子庫,不如看BBC紀錄片和買一張特殊郵戳的明信片。
寫這麼多真的不是為了裝逼。裝了逼也是環保低碳的。
化學反應和花園裡寫下的那些詩句,引導我們追根溯源。我們就是整個宇宙,萬物一體,地球受到引力作用而經歷循環周期,正是這些非比尋常的意外才造就了你我。泥盆紀汪洋中的後代 ,Aeons Pass歷經生命,孕育著未來和幻想還有毀滅自身的武器,崇拜各路神靈,血液里流淌著狩獵的返祖基因,貪婪的人類總是自我感覺良好,渴望統治著地球,對財寶的饑渴,索求蘑菇雲的殺戮,鼠輩橫行的時代依舊沒有過去。
我在北極突然從自身命運的糾結跳到用這種角度來審視生命,發現一種偉大,一種力量,一種尊嚴。在太陽的照耀下,將我們短暫的一生投入到探索到宇宙萬物和追問人生存在的意義中,難道不是一種高貴又「接地氣」的方式么?黑人問號臉。離開了這片冰與火尋真的群島,切換到原來的模式,生活依然瑣碎忙碌,但是我的心裡永遠有這樣的一塊地方保留著這份狂放的美好和無盡的孤獨。
阿拉斯加。
一直往北極圈開 開到不敢再開 坐小飛機到小鎮coldfoot (Coldfoot is a census-designated place (CDP) in Yukon-Koyukuk Census Area in the U.S. stateof Alaska. it is home to Gates of the Arctic National Park and Preserve. The population was 10 at the 2010 census.並不是美國最北 )
幾乎沒什麼人了。 世界安靜極了
小鎮的人扛著可樂 麵粉 帶著寵物 等候上飛機 回到小鎮里 雜訊巨大的飛機是擺渡車
晚上約了人看極光
等啊 等 山上冷的刺骨 雖然穿了四五件厚衣服吧 從頭到腳也是嚴實的 還是怕冷 和幾個遊客擠在木屋裡等極光 有個男人 一邊擺弄三角架和相機 一邊喝一小瓶whiskey 我縮最後面 冷的要死過去了 最終忍不住偷偷哭了會 真的 居然tmd冷哭了
直到看見這道光 不敢閉眼 怕閉上就沒了
那時候就想 世界怎麼那麼奇妙啊 怎麼還有這樣的 神秘的 美麗的景象 ? 地球誒地球 在宇宙中如此渺小 我在地球上如此渺小
阿拉斯加最美的是城市 可惜手機沒照片 估計也沒辦法照下來 安克雷奇是一種很酷的存在 玩兒過誅仙 夢幻 什麼網遊么 就感覺自己在網遊里 那城市不像城市 像建在冰雪上的幻想 寬闊的馬路 雪白的山 只有在酒館才會感到真實
酒保是個五六十的女人。她請我喝酒,帶我去她家看牆上的熊皮 她兒子是飛行員
很想帶未來的那一個人一起來這地方 一個人終究在寒冷又遙遠的阿拉斯加終究是太寂寞了
可我不再來了 太冷 了
可能推薦他自己來一次
世界盡頭 時間停止
【塔斯馬尼亞】
一個遠離塵世的小島
特別乾淨 人特別少 特別靜謐
有點荒涼。。從機場開了十幾分鐘車。。沒。。見。。過。。人。。只見到路邊的死袋鼠。。
剛到的時候有點瘮得慌。。話說人呢。。人呢。。人呢。。我要回悉尼。。這個島沒。。人。。
秋天去的。本來天氣就有點蕭瑟,冷颼颼的,到一個孤島上。。開車半天看不見人。。好可怕。。
當時想做飛機回了算了。。。
呃這個島真的挺靠南的 南極補給船都是這個島的。。
這個島可以看企鵝。。其實跟野鴨子差不多。。很小。。有點像小耗子。。
有兩個城市比較大 一個是靠南的霍巴特 一個是靠北的朗塞斯頓,朗塞斯頓有個薰衣草莊園,郭德綱好像給買了。那個薰衣草小熊火的不行的 就產自這裡。
整個島保持了很古舊的建築,不太現代,很英倫風。。
居民都特別友善,因為窮本來我被親媽安排睡了房車。。後來big4 (相當於7天連鎖)那個主人免費升了大房。說:「我們怎麼忍心你睡車上凍壞了咋整」 而且吃飯的時候還有店主免費多送了好多吃的和喝的。。當然也可能是好久沒見過活人了。。見到我們好開心。。把一個月的存貨都送我們了。。總之居民都特別友善。。
特別喜歡這個島 真的可以說 遠離塵世 在海邊躺著 看著雲 就覺得好幸福。。。
世界的盡頭 應該就是這樣吧
如果不是日夜思念鹵煮羊雜湯烤魚麻辣香鍋冒菜毛血旺腸粉炒肝水煮魚麻辣燙海底撈寬板凳小龍蝦椒麻雞糖火燒小炒肉羊肉串肉夾饃。。
我肯定不走了。。
↓隨便拍拍咯~~
↓霍巴特算是島的中心城市了。。各種美麗的帆船。。
乾乾淨淨的海。。安安靜靜的雲。。
可以發一天呆。。。
↓肅穆的教堂
↓非常英倫風的小島 呃 因為之前是殖民地吧。。這個橋叫劍橋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
島上居民都是倫敦腔。。恍惚穿越到古老的英國。。
↓早上起床來了串門的 「嘿你哪來的」
萌萌噠 也不怕人
↓以為是企鵝後來發現是野鴨子
↓吃的也不錯 很多生蚝工廠 很鮮美 但是想拍的時候已經。。吃。。完。。。了。。島上很多超市 生活很便利。。
↓呃 果然是倫敦風。。連鍾都好像。。
↓島上著名景點有個古老監獄 ~~。。
↓惠靈頓山 九轉十八彎開上去 俯瞰整個島嶼
世界的盡頭應該就是這樣的。。
安安靜靜的坐在這裡。。
可以想 也可以不想 便覺是自由的。。
有時候我想 不開心 就躲去世界的盡頭吧 那麼就躲去塔島吧 清清靜靜 了此一生也很好
over~~
【以下來自百度百科】
塔斯馬尼亞島位於澳大利亞的南面,
塔斯馬尼亞島衛星攝像那裡是"世界的盡頭",大自然塔斯馬尼亞島 (15張) 主宰著一切。
塔斯馬尼亞是澳大利亞6個州中最小的一個島州,由300多個小島組成。大約一萬年前的冰河時期末段以前,塔斯馬尼亞島是與澳大利亞大陸連接的。冰河時期結束,溶雪化成的水淹蓋了兩岸交接之地,形成了巴斯海峽。正因為塔斯馬尼亞島沒有和澳大利亞大陸相連,所以發展的比較慢,也因此保留了很多原始風貌。
之所以說這裡的風貌比較原始,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當地的保護措施比較到位,塔斯馬尼亞首府霍巴特(Hobart)的機場堪稱迷你型機場,到目前為止只允許國內航班進出,但不可以攜帶新鮮水果和魚類進入,否則會被沒收和處罰。
塔州是澳大利亞山脈最多的一個州,約40%被正式列為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或世界自然遺產
直到世界盡頭
上面說的世界的盡頭大多是地理位置上的,我來說一個雖然不在大陸極端,但感覺卻如離開了地球,到達了另一片土地一般。
世界旱極——阿卡塔瑪沙漠,以下摘自百度:
阿塔卡馬沙漠(Atacama Desert),西班牙語作Desierto de Atacama。是南美洲西海岸中部的沙漠地區,在安第斯山脈和太平洋之間南北綿延約1000千米,總面積約為18.13萬平方千米,主體位於智利境內,也有部分位於秘魯、玻利維亞和阿根廷。介於南緯18°-28°之間,南北長約1100千米,從沿海到東部山麓寬100多千米。在副熱帶高氣壓帶下沉氣流、離岸風和秘魯寒流綜合影響下,使本區成為世界最乾燥的地區之一,被稱為世界的「干極」。由於得天獨厚的氣候環境和地理位置,這裡是世界最佳觀星地之一,很多國家都在這裡設有天文觀測站。
以下摘自自己回來寫的遊記:
Champagne Supernova—San pedro de atacama
How many special people change?
How many lives are living strange?
Where were you while we were getting high?
Slowly walking down the hall
Faster than a cannonball
Where were you while we were getting high?
Someday you will find me
Caught beneath the landslide
In a champagne supernova in the sky
Someday you will find me
Caught beneath the landslide
In a champagne supernova
A champagne supernova in the sky
驅車前往沙漠的深處,在火山坑中紮營,看著落日,守候著夜晚的繁星。銀河、流星、人造地球衛星在夜空中的運行全都清晰可見,用天文望遠鏡觀察遙遠的星雲,喝著葡萄酒聽著Jorge講著關於宇宙的傳說。
Valle de la Luna,一望無際崎嶇的路面、形態各異的怪石、火山、五顏六色的湖泊,這裡的一切都符合人們對於月亮的想像。坐在山頂的懸崖邊,雙腳懸空卻沒有害怕,望著下面的土地,遠處的Flamingo,沒有印象中沙漠的寂寥,反倒有種生生不息的自然力量。
本來以為此行條件最差的小鎮,卻成為最為不舍的落腳點。在當地的酒館裡喝著南美啤酒,和當地人們用蹩腳的英語、西班牙語及手舞足蹈談天說地,夜幕降臨,微醺著回到酒店,躺在院子里的吊床上輕輕入睡。
「1997年1月,我終於來到世界盡頭,這裡是美洲大陸南面最後一個燈塔,再過去就是南極。突然之間我很想回家,雖然我跟他們的距離很遠,但那分鐘我跟他們的感覺是很近的。」
——張震,《春光乍泄》
這裡是烏斯懷亞(Ushuaia),世界最南端的城市,是阿根廷南部火地島地區的首府及行政中心。
歷史上,偏僻的烏斯懷亞一度成為流放囚犯的地方。這裡的城鎮建築,以及被稱為「世界終端列車」的火車路軌,皆由一眾囚徒興建而成。
而那座因為在王家衛執導的《春光乍泄》中提及,而被眾多人知曉的燈塔,正好處於比格爾海峽里太平洋與大西洋的分界線,又或說交匯處之中。
盡頭的定義是相對而含糊的,但人們都願意相信這片位於南美洲以南的島礁,眼前這座紅白相間的燈塔,便是世界的盡頭。
(圖片來源於真友書屋的《路上》)
我去過一個真的就叫做世界盡頭的地方,如圖:
該地位於斯里蘭卡的霍頓平原
和大家的答案比起來,我這個真算不上世界的盡頭,只是義大利邊境小鎮,但確實很美很寧靜。
大家說的感覺都是真·世界盡頭,做著電視里才能看到的調研,真的好佩服好佩服啊啊!!相對大家高大上的答案來說,我這個地方的優勢,可能是比較容易能去到。
----正文來鳥----正文來鳥----正文來鳥----正文來鳥----正文來鳥----正文來鳥----正文來鳥----正文來鳥----
當我決定去這個小鎮,開始做攻略時,發現中文搜索出來的相關遊記,只有一篇。而當我和男票到達這個小鎮,整個鎮上就只有兩個亞洲人:我和我男票。
但其實這個鮮見亞洲人的小鎮,是世外桃源般的歐洲度假勝地!它在義大利的最東邊,如果你也喜歡避開洶湧人潮,不圖在朋友圈曬地標,只圖放下腳步看風景,不妨考慮這裡!!
它的名字叫Vieste,是義大利最東邊尖尖角上的一個小鎮,我說想要去義大利享受陽光海灘,義大利朋友給我推薦了這個地方。我們從那不勒斯出發,花了五個小時自駕,從義大利的西邊穿越到東邊,才終於到達了這裡。
路上都是美到讓人窒息的海岸線,但山路實在太彎太細太窄,這五小時裡面,我坐在副駕上,緊張到手心出汗,害怕一不小心就掉進海里。
快要到達目的地時,我們還穿過了一個海邊的原始森林,
森林裡有野豬,有山羊,卻一個人、一輛車都沒有!!萬一車拋錨了,萬一有野豬攻擊我們,萬一我們迷路了……我真的怕自己出不去啊!
經歷了五個小時的精神高度緊張,當到達Vieste的那一刻,我覺得我去了真正的海角天涯。
據說,這裡的夏天非常熱鬧,鎮上擠滿了各種年輕鮮肉,在海邊曬太陽曬肉體。
我來到的時候,已經是9月,炎夏已經過去,整個小鎮已經安靜下來,真的就像一副靜止的油畫,只聽到海浪的聲音。
作為一個鎮,Vieste就只有我朝一個大村落那麼大,我住在離小鎮2公里遠的小丘上的一家旅館裡,整個小鎮就這麼大了,一眼看完。(如上圖)
講真,就讓我躺在酒店裡啥都不幹,靜靜地看著這幅畫,就夠了。
但這神奇小鎮偏偏又結合了陽光海灘與歷史建築!
小鎮中心就是沿著沙灘而建的九月,沙灘上人已經不多,只有身高三米的我。
稍微走遠一點,小鎮周邊還有很多超級水清沙幼的沙灘??
白天曬夠了太陽,就可以趁著傍晚的餘輝,好好感受一下小鎮寧靜的歷史美。
隨便一座餐廳,都是坐落在懸崖上,面朝大海,看著潮起潮落。
還有很多在山崖上挖個洞,就成了餐廳。
走在這陡峭有狹窄的小鎮路上,感覺自己是在歐美古裝劇里。
小鎮窄窄的巷子,充滿歷史的斑駁,但卻又很熱鬧,出售著小鎮的特產,短短几條街,可以讓你逛一個傍晚。
鎮上的大教堂,據說建於7世紀,但鎮上連英文都很少,所以我並沒有真的找到教堂在哪裡哈哈哈。估計就是畫面上最突出的建築吧?
除了觀光,市場也是我很愛去「考察」的地方。
但是鎮上所謂的「市場」,就是每天早上,商販們把新鮮食品拉到鎮中心的停車場上賣。
Vieste所在的區,是義大利著名的農業區,所以有很多非常新鮮的蔬果!
作為一個海邊城市,當然少不了海鮮呀!哈哈,於是我們就買回住的地方,來了一頓中式海鮮大餐!
基本上,這個世外桃源就是這樣,我沒有辦法描述更多,因為它就是一個讓你靜靜看風景的地方,沒有各種驚心動魄的景點,但我卻很願意再去一次。
Tips:這裡住宿消費都很低,有很多適合便宜又舒適的營地,超級適合年輕人或全家出遊。我預定的是一個4人兩房套間,有陽台有廚房泳池,卻只要八百多人民幣,兩晚!
所以我才可以和吳彥祖一起, 開心地度假、煮飯、嘆世界呀。(由於手機丟了,上面部分圖片來自網路,侵刪,哭)
最後又是廣告時間!哈哈哈。
我和另外三個深圳妞做了個微信號「兔喵狗熊」,我會在上面分享更多家居、美食、旅遊的心得,快來關注吧!!啊啊啊!!來吧!!!!!啊啊啊啊啊!
http://weixin.qq.com/r/4juvtyvEYHYfrW-U927w (二維碼自動識別)
挪威,尤其是大西洋之路。
這是在大西洋之路上看日出的時候拍的
當時忘拍了,所以在網上找了一張大西洋之路的全貌。
然後挪威別的地方也是美得不要不要的。
這是在可以把車開上去的大渡輪上拍的
以上全是原圖,連濾鏡都沒有加。
下面上精修美圖啦哇卡卡~
復古(中二)姿勢示範
朋友們說這張很奇怪,但是朕喜歡!你奈我何!
感謝挪威圓了我文藝女青年的夢。
2012年年中,我去了一次塔斯馬尼亞(Tasmania)。
塔斯馬尼亞是一個心形的島嶼,在澳洲大陸最南邊,是一個很多情侶會去度蜜月,單身的人去看別人怎麼度蜜月的地方。
從緯度上來說,它並不是世界的最南端,也談不上盡頭,但是對於澳洲大陸來說,它已經是國境之南了。
從南端的首府霍巴特(Hobart)開車去北部的另一個城市朗塞斯頓(Launceston)大概是一天不到的時間。交通十分便利,人跡罕至,沿途景色開闊壯麗,天氣捎帶陰鬱灰暗,大片的草場和牧原構成了主要的風景來源。
從時間上來說,塔斯馬尼亞是澳洲大陸第一個被殖民者開發定居的地區。可能由於1790年左右第一批上島的殖民者來自大不列顛,塔斯馬尼亞天然的環海地理位置帶來的陰沉氣氛讓英國人回憶起了故鄉倫敦同樣的憂鬱和深沉,他們愛上了這個地方,隨後在這裡建造了一系列的殖民設施。
比如一個監獄。
當然,英國人隨後開始對當地人下手了。原住民數量在三十年間從五位數銳減至三位數,殖民掠奪的暴力歷史永遠在這片島嶼上留下一道無法撫平的創傷。
我們的車開在公路上,早上出發的時候是一片風和日麗,中午開始雨霧蒙蒙,下午風雲突變砸起了冰雹,冰雹過後又是一片安靜祥和。
路上很少有車同行,牛羊對變化無常的天氣習以為常,難得瞥見的人忙著自己照顧自己的心情,所有建築披著一層原始殖民遺產特有的,簡樸但不簡陋的氣質。
整個島嶼像是一個不太願意交談,性格脾氣有些古怪的老頭,獨自一人坐在公園的長椅上雲淡風輕。
這老頭可以算是澳洲的祖父了。但是一百多年下來,他已經逐漸被後來的小夥子們遺忘,一個人依舊縮在整個國家的邊際。
風很大,浪很高,初來乍到的海鳥叫喚著盤旋,最後一隻袋狼在人們的注視下滅絕。
說不上是世界的盡頭,世界很有可能是沒有盡頭的,畢竟徐錦江曾經說過「我們住的大地,其實是圓的」。但是塔斯馬尼亞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給了我對「盡頭」兩個字的唯一印象。
我用一台已經成為歷史的手機拍了一些不入流的照片。
如果你在澳洲留學工作生活沉思,願意花幾天時間找個安靜的地方呼吸一些和南極洲有關的空氣的話,塔斯馬尼亞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與其說它是世界的盡頭,倒不如說它從來沒有被世界記起。
而且,島上的人們對於景觀藝術有一些獨到的理解,令人低頭深思。
剛從俄羅斯回來,這個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貌似世界的盡頭不少。
我要說的就是圖上那個灰點,北鄰北冰洋的捷里別爾卡。
捷里別爾卡在摩爾曼斯克州-北極圈最大城市,終年不凍港,是個只有幾百人的小村莊,這趟去主要是為了看極光。
初到摩爾,拍出來感覺是童話世界的場景
第一次見到整片粉色的夕陽
除了超級深的雪,北極圈還沒有給我特別的感受。
晚上坐班車去100多公里外的捷里別爾卡。
到了之後才感受到北極圈的面貌。
一個500人的小村莊,沒有飯店,只有兩間小賣鋪,買食材自己做飯。
白天看看北冰洋,晚上等極光。
北冰洋的海水不太咸
花了一個下午爬了個看起來一點不困難,卻非常危險全是冰的小雪山。
感覺很有星際穿越里冰凍星球的feel
第二晚才看到微弱的極光,當時的時機已經不太好了,元宵滿月加上太陽活動不強。
雖然極光不強,但是幸運的看到了北冰洋升起的元宵滿月
這不是日出,是月出哦,看著月亮一點點的升起,真的是很漂亮很震撼。
結果,故事的轉折來了。
第三天開始暴風雪,我們在外面被風吹的快飛走,晚上開始封路。
青旅9個人的飛機一個個的作廢,真 有難同當。
被困了4天,這四天只有下樓買吃的,上來做飯,吃完睡覺。
第一次見到這麼大的雪和風。
幸運的是!!!
都說暴風雪結束的那天極光強烈,果不其然,看到了比第一次強烈些的極光。
腦袋中想好要拍的想法全部被風吹跑,人根本站不穩。
全糊了,糊啦!!!
第二天早上和戰鬥民族大媽,跟著掃雪車後面離開這個村莊。
最終7000元16天玩了莫斯科聖彼得堡摩爾曼斯克捷里別爾卡。
看了3波極光
飛了2萬公里
見了北極圈
喝了北冰洋的水
烏斯懷兒世界上最南端的一座城市,又名『世界的盡頭』。
很多人建議到郵局蓋個章,以表示來到世界的盡頭,然而我的方式有點特別:免費擁抱。
『免費擁抱』是給予,是分享,是傳遞快樂。幾年前,在一部我也忘記名字的電影里看到這種快樂的分享。
湛藍的海水,蔚藍的天,遠方連綿的雪山,城市安詳地坐擁群山的懷抱,烏斯懷兒是我到過的,最美的人間天堂。10月的阿根廷南部,南半球的初春,山上的積雪開始融化,滑雪場也關閉了。天空偶爾很任性,飄露淘氣的雪花;偶爾陽光明媚,讓遠處連綿的雪山銀白一片。
下午跟朋友分手後,走到市中心教堂乞求力量,因為『免費擁抱』對當地人來說,荒誕新奇。我這輩子也沒有嘗試過,心想要是別人不過來擁抱我,那場面不是很尷尬嗎?還沒開始行動,內心各種矛盾,各種猶豫,好像有一個人在拉著我去打退堂鼓。但不管怎麼,決心已下,我的旅行只為了感受生活,貼近彼此,去做那些我沒做過的事。
七點的烏斯懷兒,天空陰暗起來,零星地飄落著白雪,落地便消失了。走到聖馬丁街的一個小廣場上,我站在流動的人群中,舉著寫有『免費擁抱』(西語+英文)的牌子,希望擁抱迎面而來的陌生人。
廣場上有一群高中生,他們坐在長凳上關注我這個來自東方『狂人』的一舉一動。片刻,一個高中生笑著走過來跟我擁抱,接著他們一個接一個地前來,小廣場一下子熱鬧起來!
我們瞬間成為街上的焦點,學生們在旁邊給我加油打氣:「快來擁抱中國人!」有專門走過馬路,跟我擁抱的白領;有滿臉笑容的一家大小;有來回兩次,擁抱兩次……
然而不是每個人都願意停下腳步擁抱我。有些人遠遠看了我一眼,然後直視前往,我能感覺到他們從我身邊走過時的不自在;有些人在近處跟我對視了一下,然後若無其事地繼續往前走;有些人走到我跟前,笑了一來,然後離開……
擁抱者中,有兩位是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大肚子『快樂佛』。大叔和他的妻子正要從我的身邊經過,看他們沒有反應,我就把紙張推前,讓他們注意到。他們從我前面經過時,雙眼還死盯著那張紙。等我準備轉頭時,快樂佛大笑起來,張開雙臂擁抱我,非常快樂。
第二位是衣著英倫的中年婦女,她和她的友人經過我前面時,眼睛盯著那張紙,試圖看清紙上的文字,最後還是直接走過。1分鐘過後,她走回來,帶上眼鏡仔細看了紙上的文字,然後大笑,展開她友善的雙臂,我們緊緊地擁抱著。
免費擁抱持續了一個小時,那些可愛的高中生也加入,最後很圓滿地完成了這次瘋狂、難忘的免費擁抱。
獨自旅行久了,我的內心變得敏感而感性,哪怕一個擁抱,一句關心的叮嚀,都會溫暖我的內心,遲遲不能散去。作為一名沙發客,在每一座城市有來自沙發主和他親朋好友的叮嚀和關愛。剛開始,我只想通過免費擁抱來往陌生人,傳遞這份溫暖,分享這份來自中國快樂的問候。
然而沒想到,擁抱是雙方的,展開雙手快樂擁抱時溫暖熾熱的內心,陪著我一起激動緊張的小心臟,這些陌生人傳遞給我的溫暖,在這陰冷的世界盡頭,就像一顆發光的棉花糖,溫暖地擁抱著我。
旅行不在乎有多少個景點沒去,有多少種美食沒有品嘗,在乎的是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是否發生了故事,因為我的旅行,只為了感受生活,貼近彼此。
關於我
Ella三黑·潘靖儀
沙發客環遊世界600天旅者
環球旅行作家
已出版新書《就這樣,我睡了全世界的沙發》
微博:Ella三黑環遊世界
微信:ella3hei
公眾號:Ella三黑環遊世界
--------------------------------------------------
我的第二次環球旅行於2017年7月10日起航。
【80天前往13個國家】
我參加了一個活動#周大福絲路任我行#,途中我需要完成我的幾個夢想,有如下
1.在莫斯科看一場芭蕾舞,邀請舞者喝一瓶伏特加。
2.在倫敦交換人生,TA做一天的我,我做一天的TA。
3.在愛爾蘭邀請一名紳士,尋找電影《閏年》中的那座城堡。
4.走進世界最驕傲、最富有的拉菲酒庄。
5.在印度探訪《摔跤吧,爸爸》的原型
那,你的夢想是什麼?
在我即將前往的國家中,你有什麼夢想,或者一個瘋狂的想法,想要我替你去實現的呢?
回復在我的微博、公眾號或者是個人微信號,說出你的夢想。
夢想一旦被採納,我將會第一時間與你取得聯繫,然後幫你去實現。
還會送你一份在旅途中發現的神秘小禮物。
關注我的微博、公眾號或者是個人微信號,途中會有更多的小禮品抽獎噢!
更多關於旅行的攻略與信息,請關注我的
微博:Ella三黑環遊世界
公眾號:Ella三黑環遊世界
更多問題想要在第一時間得到回答的話,也可以添加我的
個人微信號:ella3hei
關於世界盡頭的叫法真的有很多,比如我兩年前去過的的斯里蘭卡,世界盡頭(World"s end)這個位於霍頓平原國家公園(Horton Plains National Park)有名的旅遊景點。世界盡頭是一座懸崖,從這裡放眼望去,結合著晨光與霧氣的景色令人震撼。因為盡頭時常雲霧瀰漫。如果想看到絕世奇景,最好的時間是在早上6-10點之間,那時候雲霧還沒有來得及湧上來。4小時徒步10公里,雖然有些爬山的路段,但與加拿大落基山的徒步線路難度係數還是低得多了。
也有我2個月前才登頂過的齊拉馬扎羅雪山,因為衝鋒前狀態欠佳,一度讓我對自己能否成功都產生懷疑時,我也把之理解為我的又一次世界盡頭的人生挑戰
乞力馬扎羅是幾大"世界高峰"中最容易的一座,因為海拔不是很高 (5600-5900米範圍),主要路線坡度也比較緩,身體素質不是很差的人都會有機會。這次的目標是登頂5896M。抵達登山小鎮Arusha,我們是從乞力馬扎羅山腳下的Moshi鎮出發,4.5天上,1.5天下撤,平均每天大致行走7-11公里到下一個營地,同時海拔上升1000米左右,讓攀登者適應的時間比較長。上升到第3天3940米左右的營地時,第四天在衝鋒營地海拔為4600米,這天我開始出現以前沒有過的高反,吃任何東西都會嘔吐,包括巧克力或果汁,對於半夜就要開始衝鋒登頂的我,自信心下降80%。此行一路上地勢大都比較緩,大致是第一天走過熱帶雨林,第二天高山草甸,第三天是荒蕪的高原丘陵,第四天雪地峰頂。只有最後一天登頂時坡度比較陡,陡的地方大概有30度左右吧。羨慕那些步履如飛的背工,那體能不是蓋的。對我最大是考驗意志力,一周不洗澡不換衣服,渾身酸疼,手指都是大裂口,和嚮導安慰我的話總是一句:you are good。因為有些路程實在是又長又枯燥。景色有些地方壯麗,爬過不少山也徒步過太多地方,更難得的是身處廣闊天地的那種震撼。
乞力馬扎羅在斯瓦希里語中,意為「巨大的山」。這位孤獨的巨人,是世界上三個最大的山脈之一。山腳是廣闊的熱帶草原,山頂火山口岩層終年雲霧繚繞,結雪與冰川覆蓋。近百年來冰蓋持續消失,早在數年前在肯亞曾一睹其真貌時我就一直在幻想何時自己能親自登上這座雪山。在距離與時光的遙遠之中,唯有起身前往這座在冰雪升華中靜默、在海明威筆下意識交錯的赤道巔峰,也許才能感受到美倫與消亡相逢的壯麗。6天苦旅在歸來後再整理,總感覺似乎我還在山上,眼前是走不完的山路道不盡的艱辛。
每一次挑戰自己沒有嘗試過的旅行目的地,你都可以稱之為一次極限體驗,對世界盡頭的憧憬,才能更為積極又飽滿的狀態去感受旅行帶給你的快感,@秦楚戈
阿根廷的烏斯懷亞
「1997年1月,我終於來到世界盡頭。這是美洲大陸南面的最後一個燈塔,再過去就是南極。...我答應過阿輝把他的不開心留在這裡。我不知道那天晚上他講過什麼,可能是錄音機壞了,只有兩下很奇怪的聲音,好像一個人在哭。」 這是王家衛的《春光乍泄》的一段話,看完一種莫名的藍色憂鬱。
在阿根廷工作,多地旅遊,烏斯懷亞是必到之地。
世界盡頭的燈塔,企鵝,郵局,明信片,森林。
當然,最精彩的在最後,滿滿的驚喜。接下來順帶附上幾張莫雷諾冰川的照片
一起去的
好啦!最後的照片來了
作為資深吃貨的我,一定要有美食呀!烏斯懷亞最有名的是啥?帝王蟹!沒錯!就是它,好吃到沒朋友.
當然,還有我最愛的羊肉!
ICU
推薦閱讀:
※把學費拿來念書還是環遊世界更合適?為什麼?
※如果你家的狗會說話,你最怕客人問它什麼問題?
※唐代的藩鎮問題是否可以通過類似「推恩令」的方式解決?
※你是好人還是壞人?你為什麼這麼覺得?
※有哪些好聽的大編製的曲子?最好是現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