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木心的《文學回憶錄》?

最近一直在看這本書,對其中一些文學觀點深以為然,想聽聽各位的意見。


《文學回憶錄》的本質是一本文學評論的文集。

評論評論是沒有太大意義的。樓閣上起樓閣,離土壤更遠了一點。要高屋建瓴,一層就夠了。

應該說,《文學回憶錄》是一本好書,但是,對於讀者有害還是有益,取決於如何使用它。

這些年,貶斥此書的人也不少,理由當然是「私貨太多」。即使是造詣很深的文學家,各人對於文學的審美也會有著極大的差異,那麼木心這本極為私人風格化的講課實錄,當然會引起一些爭議。但是,普通讀者倒是不必太擔心,因為那已經是神仙打架了——兩個大神在爭論《戰爭與和平》和《悲慘世界》哪個好,我們應該支持誰?錯,我們應該誰都不支持,我們應該先跑去把《戰》和《悲》給看了。

編製這本講義時,木心主要用的是鄭振鐸《文學大綱》的框架。後者在嚴謹、成體系上更好,更適合深入的學習;而前者最大的優點,則在於它更口語化,語言風格更易於閱讀消化,以及最重要的——木心在其中灌注了自己的文學審美,並根據這審美說了很多的「大實話。」

這樣非常任性、很難在嚴肅文學評論中看到的「大實話」,往往可以解答讀者心目中長年累月積累的一些問題(而且這些問題通常是不大好意思問出口的)。

例如:

《紅樓夢》中的詩,如水草。取出水,即不好。放在水中,好看。

這句凝練的評價極為有名,也不必在此再作多餘的解釋了。

其三,曹雪芹才大於文,用在《紅樓夢》中,僅一部分。真正的藝術家,應有一種「自我背景」,深不可測,涵藏無窮。

藝術家應該知道什麼東西該留下來(作品),什麼該帶走,死掉算了。

這段應該奉送給多少積澱不夠便急急忙忙將自己肚子里三分二兩的墨水倒出來出書賣錢的人呢?作品是冰山一角,如果想成為一個作家,先要成為冰山。

古典藝術順服自然。二十世紀藝術,一句話:人工的藝術。我在六十年代熱衷於頌揚人工的藝術,七十年代忙於活命,沒多想,八十年代到美國,大開「人工 」的眼界,就厭倦了,也看清自己天性中存著古典主義的教養。但我讚賞古典,不是古典的浪子要回家。我是浪子過家門,往裡看看,說:從前我家真闊氣。

這是木心如何以身為例,談如何處理古典和現代的關係。

文學上的位置,就憑他一部《懺悔錄》。此書第一次,也是第一人,說:「我願完全無遺地表呈自己。」「我非常壞,你們更壞。」

我年青時相信他坦白。最近我又讀一遍,心平氣和。

他不坦白。沒有一個人,從來沒有一個人,真正暴露自己,打開自己的靈魂。不可能的。

這是木心評盧梭的《懺悔錄》。這樣的話放到嚴肅期刊上去,得罪的人一定不少。可是哪一個讀者,又不曾這樣懷疑過呢?

但這種偉大崇高的靈智境界,進去容易,出來很難。一進去,年輕人很容易把自己架空。藝術家不能這樣憑著英雄氣息成長的。一個人要成熟、成長、成功,其過程應該是不自覺、半自覺、自覺這樣一個自然的過程。羅蘭、卡萊爾對我的不良影響,是因為他們一上來就給我一個大的自覺,一個太高的調門。

徹夜耕讀《約翰克里斯朵夫》的人,會不會對連篇累牘的「對什麼是好音樂好音樂家」的分析辯解而感到疲倦呢?木心說了實話。

凡此種種,不勝枚舉。

木心原本無意將此書出版,故而講課時隨心所欲,私貨極多。可貴的是木心的私貨是正大光明擺出來的,任性都是打著tag,讓你明明白白他這裡就是在從主觀出發。

但是也總有一些地方,為了說明而說明,或者略有跳躍,或者略有牽強。

中國嬰兒生出來屁股上都有烏青,打出來的那種烏青,那是因為孩子不願投胎在中國,外國小孩沒有這種烏青的。

這.....分明是蒙古斑(Mongolian spot),遺傳現象罷了。用來作論據雖然是興之所至,但是看著總歸不大服氣,「毫無道理嘛!」再比如,木心說第一次看見「拜倫」這個名字就覺得好,因而產生偏愛——可是這是翻譯家的功勞,和拜倫有什麼關係呢?

那麼不服氣的地方,做讀者的在書上大大寫一個「你扯淡!」,翻過去就好了,不必較真。

儘管如此,《文學回憶錄》依然是這兩年我最喜歡的書之一。因為許多論述是木心心血所系,是他在漫長的閱讀和寫作史中捕捉到的一瞬間。是鑰匙扭轉,鎖孔中透出微光的時刻;也是讀者千金難買的、開卷有益的時刻。

之前所說的此書是好書,但是可能有害,就是因為主觀性太多,對於懶怠讀原著的讀者來說,太容易形成先入為主的印象。那麼最好的用法,還是把它當做「文學的索引」來看。或者更具體些,當成「書目的索引」來看。

因為木心自身閱讀經歷的關係,他有偏愛的作家,有偏厭的作品,都是很正常的事情。木心討厭王爾德,為其優柔自戀,唯美而不真誠。可是我是個俗人,喜歡王爾德的音韻優美意象柔和,那我還是得聽我自己的。每個人起來的土壤不一樣,對藝術水平差異不夠顯著的作品作家,不必太計較高下。也許以後我也會討厭起王爾德,但是,一定不要是因為聽了木心的話所以去討厭。

我的觀點是,此書不可不讀,不可讀超過三遍。


讀第一遍的時候可以跟著他的觀點,讀第二遍的時候切記無情。像壞學生,那樣提出自己的問題,然後尋找答案。如果沒有先生的文學積累,就以先生的觀點看待文學作品和作者是眼高於頂的。先生是個人的,主觀的。所以這本書叫文學回憶錄,而不是木心講文學。


評價這書像評價《論語別裁》、《莊子諵嘩》一樣困難,任何一句試圖理性的話在外人聽來都有失厚道,而對其擁躉來說則形同毀師滅道。

評價這本書最好的方式是像作者評價文學那樣,但你真敢那麼做的話,得到的回應將不止是自戀、矯情、六經注我、言不及義、先射箭後畫靶百發百中、套近乎裝內行等等,等等,以及等等……所以還是不能說。

那麼現在唯一一句能說的(不排除仍舊有人不爽)就是:

招學生這個事情,能不慎重嗎????


我看書一直都是走在邊緣,經常喜歡看一些根本不入流的小說或者雜文。我覺得這很酷。甚至會刻意避開那些正統的文學。我只喜歡紙質書,無法接受用電子設備閱讀。我自認為看的書還算多,覺得自己非常有逼格,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經常瞧不起別人,覺得很多人都沒腦子。非常自負,又自負的莫名其妙。

然後我看了《文學回憶錄》。當頭一棒。

我覺得這兩本書里的每一個字都在嘲笑我傻逼,嘲笑我淺薄,嘲笑我自不量力。

我並不能評論這本書好或者不好,我的水平並不足以讓我做出這種性質的評價。但是這本書把一直走在邊緣的我終於帶了回來。我終於認識到我所知道的東西是那麼的少,我不知道的東西浩如煙海。我終於承認正統文學的價值,我終於意識到我的淺薄。

我感謝這本書。

木心就像一個嚴肅又溫和的老先生,一步一步的將我從邊緣帶了回來,他飽讀詩書,他語重心長。我別無選擇,只能跟著他走。我感謝他。在我心裡木心先生就是我的老師。


中國版的《歌德談話錄》。
前段時間看歌德談話錄,作為兩百多年前的文學大家,歌德對文藝和人生有許多獨到的見解,談話風格也是平實通透。文學評論作為一門學術大概才一百多年,如今許多公認的看法是慢慢積澱下來的,所以歌德的某些觀點也不是沒有商榷餘地。但這本書的魅力在於感受到一位真正偉大的人物的日常想法。

我想了想,中國之前也有幾本這樣的書,比如《論語》,也是個挺有趣挺有人生智慧的老頭在聊天。但後來這個傳統似乎就不太有了。
木心這部書這麼看,它就非常有價值。一個博學睿智對藝術有獨到見解的老者,同時妙語連珠,是不多見的。而有學生不僅是藝術界名流,且寫得一手好白話文,記錄並出版,更是絕少見。

中國不缺少文學史。從知識的正確和全面角度看,好的文學史當然更為穩妥。但文學是感性的,首先是一種感受,其次才是一門學問。木心的許多觀點可能並不嚴謹,也有不少硬傷,但不可否認的是他確實在藝術上有獨到的見解。獨到比四平八穩的廢話有價值,哪怕是錯誤的,也提供了一個參考點,能夠引人思考。

值得一提的是,木心身上有老派文人的名士氣。他的語言是類似世說新語的語言,點評作品多用比喻,多用對仗,格言警句不少。這點讀起來有趣味。也許這是一部關於文學史的文學作品。

當然,我覺得也不宜評價過高。木心的文學創作,我看過一些詩歌散文小說,我覺得成就不大。散文寫的比較好,至於小說是很明顯不好的。

他最好的文學作品是他這個人,以及通過聊文學留下的隻言片語。他頭上的那頂帽子也非常漂亮。


別當成文學史看,當普通雜文看。
有一定的文學方面涉獵與積累才能讀,否則讀不出什麼東西來,還會有副作用。


去年差不多也是十一二月,臨近考研,每天被各種備考資料壓得喘不過氣時,仍然把每晚十點之後的時間留給了《文學回憶錄》,作為給自己一顆糖一般的獎賞。

讀《文學回憶錄》你渴望得到什麼呢?若把它當成文學教科書,那未免有些暴殄天物。這本書只是一個經歷了世事變遷的老人把自己畢生對於文學的體悟、或者說是把文學帶給他的慰藉,徐徐說給你聽罷了。你若不贊同也太正常不過。文學本就是個人化的體驗,沒必要非糾出個對錯來。

作為一個以文學為專業的學生,《文學回憶錄》對我在學術上不會有任何的幫助,但是它能帶給我某種享受,一種純粹的讀書的快樂。

而這本書就是木心這個人。他說話的方式,他的體悟,他的悲喜,都通過這本書有血有肉地呈現在你面前,若是有緣人,你會感到自己交了一個不錯的朋友,如此而已。


《文學回憶錄》一書,是根據1989年至1994年,木心先生在紐約為一群中國藝術家們講述世界文學史期間,學生之一的陳丹青的第一手文本——五本聽課筆記所編撰而成的一本書。

我認為這本書到我們手中已經是第四手資料。第一手是該書中所涉及到的各個作家的作品,第二手為鄭振鐸編著的《文學大綱》(木心講課的資料和體例大致依據本書),第三手為木心先生自己的講課講義,第四手則為根據陳丹青的聽課筆記整編出來的此書。

此書名為《文學回憶錄》,而不是文學史,所以裡面的很多觀點都含有木心先生本人強烈的主觀色彩和價值判斷。因此研究文學專業的讀者應該保持自己獨立的思考,要能讀進去,還要能讀出來,最可貴的是能形成自己的觀點。此書作為一本講述世界文學史的作品的確使我本人受益匪淺,但在全面性和客觀性上還稍有不足。因為木心先生不是學院式的教授學者,他是一個作家,是一個藝術家,而且在選擇重點講述的作家和作品時多以個人的偏好為主,所以不能把這本書當作文學史類的教科書來看待。

梁文道在這本書的前面說:它(《文學回憶錄》)是一位作家以自己的雙眼瞻前顧後、左右環視,既見故人,亦知來者。為自己創作生涯與志趣尋求立足於世的基本定向……大部分一流作者的文學史,其實都是他們的自我定位。《文學回憶錄》里的木心便是一個在世界文學史中思索自身位置,進而肯定自身的木心。這就是木心的「文學回憶錄」,也是《文學回憶錄》中的木心。

我覺得這本書的可貴之處在於木心對於自己的定位,他平視世界文學史上的巨擘大師,平視一切現在與未來的讀者,把大師、自己、讀者三者放在同一高度來講,既不卑微也不驕傲。既講出了自己與大師們之間的情愫,也縮小了讀者們因對大師們的敬仰而產生的距離感。他拉近了讀者與文學的距離。可以說這本書能夠讓不了解文學的人了解文學,讓了解文學的人熱愛文學,沉迷於文學本身的魅力。用木心本人的話來說,講課的目的是讓大家站在世界文學的門內而不是門外。這本書也讓我與世界文學更近了一步。

關於木心先生本人,我是通過閱讀此書才第一次接觸到這位前輩,了解不夠,所以根本不敢對他妄加評論。但可以肯定的是這是一位極具獨立思想的作家、藝術家。他應該有驚人的閱讀量和深厚的文學功底,所以打算在暑假看看他本人的作品。看到有人說驚嘆於木心的記憶力,其實不奇怪。按照本書裡面對於上課時間的記錄來看,木心先生大約是一個月上兩次課,每次講四個小時,所以他有充足的時間來整理自己的思想,查閱相關的資料以做好講課的準備工作,由此也可以看出這是一個認真的人。認真是一個可貴的品質。

唉!一個作家、藝術家都能把世界文學史講得如此動人,大學裡面中文系的各大專家教授們,你們作何感想?

=============================分割線====================================

這一篇回答寫於2014年7月4日,那時候我剛讀完《文學回憶錄》

現在是2015年6月3日

時隔一年,再翻起《文學回憶錄》,再看看木心,再看看這篇答案,心中也有了些許不同的想法
索性就在這裡談談這一年關於文學看法的一些改變吧
這一年來,木心的《文學回憶錄》我一直放在桌頭,桌上書來書去,然而它始終陪伴著我。

作為一個學習文學的學生,平時難免要讀一些文藝作品,然而我本人讀書有點雜,所以不僅是文學,有時也會讀一些史學、哲學、科學類的書
對問題的看法也在閱讀中慢慢變得不一樣,雖然我不知道這種改變到底是否有益

對於《文學回憶錄》這本書,我之前的答案覺得這本書的弊病是主觀性太強,不適合文學院的學生進行學習使用。
但有什麼真正的經典的主觀性不強的?
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是中國史學上的一座豐碑,然而我們在其中看到的不僅是歷史,還有司馬遷這個人。《項羽本紀》、《屈原賈生列傳》…這些經典的篇目無一不主觀。
有人說,真正的文學是應該是獨斷的,不應該是集體編撰的,也不應該是客觀的,其實沒有客觀的文學史。
我們總被要求客觀地分析問題,然而所謂的客觀也只是有些人的主觀罷了。
然而又有什麼東西是真正客觀的呢?

再翻開《文學回憶錄》,發現書里不僅僅是在講文學,還有宗教、哲學、美學…
其實這並不矛盾,好的宗教、哲學、美學作品所運用的語言也必然是文學化的
難道只有華麗的辭藻、抽象的比喻、奇特的想像才能稱之為文學嗎?
我並不這麼認為

對於陳丹青的美術作品我並不了解,然而他所整理的《文學回憶錄》和一直為把木心先生推向公眾所做的努力就足以讓我敬佩這個人。
陳丹青的父親讀完《文學回憶錄》之後對他說,你做這件事情比你一輩子畫這麼多畫都有價值。

木心的思想和文字是中國古典文學與現當代文學的過渡。
也只有像魯迅、胡適這樣的民國時期的一輩人能夠把漢語的美表現地如此優雅。

讀書,讀人
讀書不僅在體驗不同的生活,而且會觸摸不同的人生。


謝邀,好幾個月前讀前幾章的時候,寫過一個純吐槽的答案沒文化有多可怕? - 姜源的回答 - 知乎,現在總算斷斷續續把整本書看完了。結論放在最前面:強烈不推薦無基礎的愛好者仔細閱讀此書。

說實話,這是我讀過非常詭異的一本書,凡是我不熟悉的領域,我確實覺得木心寫的引人入勝、非常有意思。然而凡是我熟悉的領域,比如希臘神話、先秦諸子、西方古典哲學,我就能夠發現大量純知識性的硬傷,和過於有個性以至於無法評價的闡述。所以就我個人觀點,這本書希臘羅馬神話的部分和先秦諸子的部分是不建議閱讀的。而且我不得不懷疑那些我沒什麼基礎知識的領域,木心到底說的是不是準確和可靠。

所以我的個人建議是:

1. 這本書是一本很不錯的清單,介紹了一些不那麼熱門的作家和作品,這本書可以成為激發興趣的起點,從中挑選自己喜歡的作者和作品;

2. 這本書中所列的事實有可能是不準確的,所以不要迷信這本書中的事實細節;

3. 這本書中對於某些作者或者流派的講解可能是錯誤的,或者是非常有個性的。所以沒有基礎的愛好者切忌過於認真的學習和研讀其中的觀點。學習任何新知識的基礎永遠是原著、枯燥無趣的教科書和四平八穩的二手研究。具備一定的積累之後,才適宜看這種有個性的解讀,也許有可取的地方,也許有胡扯的地方,但至少讀者自己是有辨別能力的;

4. 初學者不要理會這本書中的任何好詞好句和「思想閃光點」。有價值的思想只可能來自於長期的積累和成體系的學習。木心有自己的積累,所以可以凝結出充滿個人色彩的「金玉良言」。而其他人想要跳過積累和學習的環節,直接從這些「金玉良言」中獲取信息,根本是不可能的。


同樣是學生整理的上課筆記,《駝庵詩話》翻到爛,《文學回憶錄》送給一豆瓣資深用戶漢服古風愛好者女同學,讓她自己來拿,她很高興。


清晨起床,就著廣東秋天的暖陽來答這道題。

作為一個偶爾拿著《文學回憶錄》翻來翻去的文學愛好者,閱讀這本書是個挺享受的過程。

大學期間,讀過一些相對追求客觀的古今中外文學教材及著作。在對文學有了清晰的輪廓和自己的理解之後,再來讀這本書,發現這本書最難能可貴的是,木心先生在文學上給我提供了一個主觀深入的視角。

他把所有文學路上的行人全部平而視之,大師也好,過客也罷,在他這裡,都是同等待遇,把你放在同個水平線上,然後把他對文學的真切感受娓娓道來,讓我看到一個文學路上的前輩是如何看待自己熱愛的文學,這本書里,每一頁講的都是文學,而每一個字都是在講述他自己。

時至今日,我更樂衷於聆聽主觀的講述,而不是客觀的論調。

看過大千世界之後,再看芸芸眾生。

用梁文道的話說:

《文學回憶錄》里的木心便是一個在世界文學史中思索自身位置,進而肯定自身的木心。這就是木心的「文學回憶」,也是《文學回憶錄》中的木心。

你看木心《文學回憶錄》,斬釘截鐵,不解釋、不道歉、不猶疑。他平視世界文學史上的巨擘大師,平視一切現在的與未來的讀者,於是自在自由,娓娓道出他的文學的回憶。

所以,這本書,對我而言是很閱讀起來很愉快的書,但是我不建議在文學上尚未形成個人世界的人讀這本書,既無力,也無益。

回到完畢。

最後,向木心先生致敬,一個能從文字里讓我讀到氣質的男人。


情人節,去看一個情慾紛紛的人

木心故居前的,也是他筆下的烏鎮財神灣。

一座城市,吸引我去,總是因為一個人,以及由此人而起的美的事物和遐思。

學生時代,一心嚮往南京,因了俞平伯筆下在槳聲燈影里晃蕩著薔薇色的秦淮河。去年去杭州,因了蘇東坡留在那裡的詩意印跡。這一次(也是第一次)去烏鎮,倒並非因為文學巨匠茅盾,而是和他比鄰而居且沾親帶故的木心先生。

不論何時何地,因緣際遇總是美妙。2010年(又或者2011年),一位文友發來鏈接,說這個人的文字不錯,有個性。「春朝把芸苔煮了,晾在竹竿上,為夏天的粥 。」「江南是綠,石階也綠,總像剛下過雨。」,都是這一類俳句,一句一口,很美味,然而讀過也就讀過了。

那時,木心還沒從世間逃離。

去年在杭州街道,路過木心咖啡館,門頭上寫有他一句話,現在明白,那是他——一個自稱生在烏鎮的希臘人,迫不得已而為之的生活方式——從中國出發,向世界流亡,千山萬水,海角天涯,一直流亡到祖國、故鄉。這句話,當時拍下了,轉身就將之擱置。

木心:「兒時,我站在河埠頭,呆看淡綠的河水慢慢流過,一圓片一圓片地拍著岸灘,微有聲音,不起水花……」說的,就是這裡。

失眠讓人回到自己,比白天更容易發現和靠近自己真實的內心。

冬季的一個凌晨,再次讀到木心的文章,心境已是此一時彼一時。這一次,從他文字大地上掠過,竟感到莫名的緊張,害羞的悸動,像是暗戀的開端,像是冬去春來萬物復甦的氣息在遼闊平原上慢慢洇開,乍暖還寒,闃寂翛然…放不下了……一發而不可收拾,又知道不必急,他總在那裡,他的文字總在那裡。

先生的《烏鎮》,一讀再讀,隱在文字背後的情愫讓我起了衝動 ,想去先生童年生活過、五十年後海外歸來悄然探訪過、又言「不會再來」、最終讓他定居並落葉歸根的烏鎮走一走,看一看他兒時呆看過的「微有聲息不起水花的淡綠色河水」。

到達烏鎮,已近黃昏,在西柵風景區入口處選了酒家,然後慢慢走去。橙色光線斜照過來,打在雕花木門和依舊精美有樣子的銅鎖上,門外玉蘭正含苞。售票大廳的屏幕播放著先生照片,旁邊有演出信息。2月14日,恰好是先生生日,數位音樂家在烏鎮歌劇院組織演出一場音樂會,為他慶生。

後知後覺,又不禁為此巧合驚喜。在這樣一個日子,去看一個情慾紛紛的人,於我而言,是正確的情人節打開方式。

木心:從前的鎖也好看,鑰匙精美有樣子,你鎖了,人家就懂了。西柵風景區售票廳的木門

是的,他說自己習於冷,志於成冰,然而他是一個情慾紛紛的人吶。「尤其靜夜,我的情慾大,紛紛飄下,墜滿樹枝窗欞……」他在詩里這樣寫。

他述而不作,世界文學史陸續講了五年,收梢處,他告誡學生:文學是可愛的,人生是好玩的,藝術是需要做出犧牲的。他是這樣說的,也這樣做了,一生未婚,為藝術放棄世俗幸福。

他提醒自己,也提醒擁躉者,人應該時時懷有一種死的懇切。對死懷有懇切,而且時時,把這種意識隨身帶著一樣。這真是一勞永逸的定心丸,一針見血,藥到病除。在死面前,還有什麼可煩憂、可暴怒、可耿耿於懷憤憤不平?

他的情,他的愛,他的精力和元神,全都傾注給了藝術。他十分懂,他歷經苦難而無怨念。他活得自我,真實,乾淨,純粹,倔強,甚而決絕。

木心紀念館需要網上預約才得以參觀,進去的,應當都屬他的真愛粉。一對年輕情侶走過家族館,男孩子駐足於先生相片前,小聲驚嘆,好帥啊!的確,木心先生好帥,人、文字、畫作(儘管欣賞不了),都好帥……

帥歸帥,讓我心動的,是字裡行間的一種感覺。不能說文採好,也不能說有個性,這些太淺。感覺,只能用心體會,一下子一下子地與文字背後的那顆心「印」上了——就是這樣一種感覺 。

木心紀念館。先生照片上面,是他詩集《雲雀叫了一整天》最後一行內容:再見。

木心美術館的參觀者同樣少,甚為靜謐。大廳懸掛木心先生大幅人像,旁邊寫著一句話:風啊、雨啊、一頂橋。2011年11月,美術館設計初步告成,彼時,先生已病重住院,輕度譫妄,他看了美術館電腦圖樣後,輕聲說了這樣一句答非所問式的一句話:風啊、雨啊、一頂橋。

視聽室在美術館三樓的角落,昏暗,悶熱,關於先生的視頻資料兀自在那播放。我坐下,一個人靜靜看,只有我一個人。想了想,從後排移到第一排,如此,先生講話時,好像可以離他近一點。

視頻中,他已回到烏鎮,在他的晚晴小築,坐在椅子上,戴帽子,圍圍巾,雙手焐著熱水袋。他講文學,講繪畫,時而微微笑,露出一排白凈牙齒。

講他自己一生沉浮起落,講起在中國那個特殊年代,遭受無妄之災,蒙冤入獄,「希望是自然形成的,我清楚自己會爬起來,等我爬起來的時候,媽媽已經不在了」,講到此處,笑意收斂,陷入沉默。先生獨自走在異鄉街頭,步伐不緊不慢,行人來來往往,他一直走,穿過馬路,轉個彎,繼續走,一時背影,一時側影,偶爾也有近距離的正面,然而先生從頭至尾沒看攝影機,好像攝影者根本不存在一樣,他只是走他的路,走不完地走下去……

在這樣一種氛圍,我無聲地哭了一場,茫然想起了一些什麼,又說不清究竟是什麼,又因為遇見木心先生,心裡真是高興。這種高興,並不讓我急於表愛慕,甚至這樣的心思都不想有,只覺得,有人這樣活過、走過,讓一部分人不再感到那麼孤獨,這種對孤獨感的消減,實際上是增強,沒有辦法,只有跳入他的文字,潛得更深一些。

木心美術館一樓視聽室,我站在其中一張桌子前,看先生的文學史最後一課……

在一樓視聽室,又站著看了先生視頻,是他當年在紐約講《文學回憶錄》的最後一課。陳丹青有心,偷偷錄了一段。他幽默風趣樂於自嘲,又真誠隨性悉聽格位尊便。他在前面講,講到動情處,手舞足蹈,幾位學生在對面放聲大笑 。是這樣一種自在洒然 。

隔著漂洋過海又二十多年的時空,我於此刻站在木心美術館的一台電腦前,低頭仰視、艷羨、忍不住跟著他們笑……對面牆上有先生大幅相片,他曾說,「你們看畫,我看你們眼睛。」先生若有靈,是否會看一看如今看他講課的人的眼睛……

從美術館出來,坐在入口處河邊石凳上,久久不想離去。西柵的意義,於我而言就在此處,這裡足以讓我盤亘大半天,一整天,一直一直……

在手機上打下一些文字,腳步聲、細碎交談聲,不絕於耳,也有人發出驚嘆——啊,進這美術館竟然要另外買票!驚訝之後就過橋,繼續走他的馬觀他的花。微信里有人回我:在這曲高和寡的世道, 希望江徐姑娘童心未泯,對所愛之事能夠像木心先生那樣倔下去。

這的確是我對自己的希望,也是要求。

2017.2.14,木心先生誕辰九十周年紀念日,在這裡——烏鎮歌劇院,有《詩人之戀》音樂會,為先生慶生。

這世道,火樹銀光形色斑斕的人與事太多,就像西柵景區的夜景,言傳中「很漂亮」,然而那樣一種漂亮總顯喧躁,能夠入心的,是這樣一群人:真誠、有趣,或者敏感、悲傷,顏值高一些就趨近完美,譬如木心先生,譬如哥哥張國榮。有一次,夢見張國榮,和他一起上學,問他,為何國語講得這麼好,他答,因為讀書。醒來百度,在他詞條愛好一欄中,果然有「讀書」二字。

過了江,又回到熟悉的海邊平原,這裡沒有烏鎮的小橋流水石板巷。遠處白色的電力風車慢悠悠轉動,一霎是連畦的墨綠色,像剛剛栽種的油菜秧,又像割除完的菜梗,一霎是蘆葦枯草蒼蒼茫茫。久久眺望於此,又想起木心,想起多年前,他在異國的地鐵與陳丹青偶遇,之後亦師亦友走過餘生。陳丹青稱木心先生為師尊,能夠遇見陳丹青這樣的學生,怎麼不算先生幸運?陳丹青說,他希望夢見木心,可是從未有過。

在回去的車上,看到這些,想及這些,眼睛又濕……

如果哪天能夠在夢中,與木心先生對一次話,那該是莫大榮寵。即便沒有這樣的夢,又有什麼關係?只要看他的文字,潛入那些「微有聲息不起水花的,一圓片一圓片」的文字河流中,總會於心靈漣漪處,與他靈魂對話。


剛看完了《文學回憶錄》,做了一些摘抄,分享給大家感受下這個有趣的可愛老頭的談笑風生O(∩_∩)O~

第一次知道木心,是因為《從前慢》,一首簡簡單單的小詩,在這個一切都強調速度、效率的時代讀來頗有一種難言的感動,邂逅純真樸拙的情愫,平凡中見著奇妙。今年春晚竟而被改編成歌曲,又著實火了一把。然而木心未必高興,於他,詩和歌是分開的,他說他的詩宜在默讀中感受韻律的流動,連朗誦都不許的,何況譜成歌曲。然而說歸說,若一切依從木心,這本書竟是萬千讀者無緣得見的,因為他曾拒絕將講義出版。若非他的學生陳丹青寫下了詳細的聽課筆記,集結成這本《文學回憶錄》,那得有多遺憾。
1989-1994,一群畫家,定期聚在一起,聽一個窮困的文學家、藝術家講解世界文學史,一講五年,想想都讓人嚮往。文學史,就其知識而言,找幾本專門的教材來讀是頗容易的,然而讀下去卻是頗不容易的。一系列作家和作品的羅列讓人不厭其煩,篇幅有限點到為止無可厚非然而終歸無聊無趣。然而木心的講解一貫地妙趣橫生,談話式的語言,信手捏來的生動例子,從古希臘到先秦諸子,從英法德到中日阿拉伯,古今中外、西方東方,時間流轉,空間置換,木心娓娓道來。我驚嘆於木心的博聞強識,更驚嘆於其觀點的新穎有趣,讓人在輕鬆的閱讀中穿越時空,聆聽遠方古老的故事和傳說,默默會心地頷首微笑。一本《文學回憶錄》,不唯文學知識,於我,更重要的是結識了一個可愛而有趣的人。他懷著對文學的摯愛閱讀、寫作、思考、講授, 他穿梭於文學世界中,對文學巨擘們既懷著敬重又引以為友。他想要乘著藝術的翅膀,化作伊卡洛斯飛越生命的迷樓。他說,在自己的身上,要克服這個時代。。。

《1989-1994 文學回憶錄》

木心 陳丹青

第一、二講 希臘羅馬神話

1、《紅樓夢》中的詩,如水草。取出水,即不好。放在水中,好看。

2、現在一人一小時十元,夫婦算一人收,離婚者不算(笑)。

3、古人類最大的快樂是什麼?唯物主義稱始於勞動,唯心主義稱始於性愛。都不然。古人類最大的快樂是戰爭勝利之後:打敗敵人,求生存,得延續,必有唱跳歡樂。

4、史前期的表現:無倫,動物性。

被忽略的「史前期」告訴我們,人性是如何來的:有獸性的前科。

5、人類分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黃銅時代、黑鐵時代,與《聖經》、與中國,均相似。

6、金的時代不耕而獲,無為而治,銀的時代就耕者有其食了,銅的時代日子常感困苦,鐵的時代縱慾作亂,失去信仰,同類相殘,血染大地。

7、這種心理描寫很對:人見到初愛的人,從不直接趨前……

8、神話,是大人說小孩的話,說給大人聽的。多聽,多想,人得以歸真返璞。

9、這位世界上最偉大的詩人兼音樂家還會再來嗎?我以為不復再返,只能零零碎碎地活在地上的藝術家身上。莫扎特、肖邦,就是一部分的俄耳浦斯——莫扎特是俄耳浦斯的快樂、和平、祥瑞、明亮的一面,肖邦是憂傷、自愛、憚念、懷想的一面。

10、希臘眾神之上,有一命運,諸神無可抗拒

11、奔走不如動物,游弋不如魚,但人主宰世界,把動物關起來欣賞。

12、以後聽到「巫」字,不必反感。稱你有「巫性」,乃聰明之意。

13、愛琴海(Aegean)

14、金羊毛的故事何以有名?原來史學家認為這是希臘第一次航海記錄,商業遠航。金羊毛,即東方的財富象徵。

15、希臘神話真是美麗而糊塗!

16、仙女名厄科(Echo),啰嗦女神,迷那耳喀索斯,話更多。那耳喀索斯初與之聊,後不耐,逃,逃姿美,厄科更迷,追。那耳喀索斯不知自己美,厄科知道,求維納斯懲罰他。厄科因愛樵悴,樵悴而死,形逝,僅餘聲,模仿人聲的尾音,故成迴音女神。

他守水邊,黑夜不見,晨復現,終年如此,那耳喀索斯守影樵悴而死。維納斯憐其身死,變其為水仙花,佇立水中。

17、彌諾陶洛斯,象徵慾望。建築師代達羅斯,即製造迷樓者,象徵制定倫理、制度、道德、條例者。迷樓,象徵社會,監囚人,人不得出,包括婚姻、法律、契約。

18、你終於閃耀著了么?我旅途的終點。

19、那耳喀索斯是人的自我,在時間的泉水裡發現了映影,這映影,便是藝術,是超自我的自我。藝術不能完成真實,不能實際佔有,只可保持距離,兩相觀照;你要沾惹它,它便消失了,你靜著不動,它又顯現。

20、我覺得藝術、哲學、宗教,都是人類的自戀,都在適當保持距離時,才有美的可能、真的可能、善的可能。

21、整個希臘文化,可以概稱為「人的發現」;全部希臘神話,可以概稱為「人的倒影」。

22、早古人類的疑問,是自問自答,因無人回答,故神話以人類自問自答的方式流傳,人格化。此即神話之前的文學雛形。再早,是口傳,好則留,壞則不留。到現代、近世,傳播出版發達,卻相反,壞的容易傳播,好的不易流傳。

23、人類文化的悲哀,是流俗的易傳、高雅的失傳。

第三講 希臘史詩

24、所謂荷馬史詩風格,可列如下四特點:迅速,直捷,明白,壯麗。

25、西諺曰:人人知道荷馬,誰讀過荷馬?

26、人所崇拜的東西,常是他們不知道的東西。

27、《伊利亞特》(Iliad)(陽剛),《奧德賽》(Odyssey)(陰柔)。
《伊利亞特》——漫長的戰爭。
《奧德賽》——漫長的奇蹟。

28、不死而殉道,比死而殉道,難得多。

29、希臘史詩中的奧德修斯(Odysseus,拉丁名為尤利西斯)代表智慧、謀略,海倫(Hellen)代表美。

30、海倫也上城頭觀戰,雙方士兵首次見到海倫,驚為天人,都覺得九年戰爭值得。

31、世界各大國、各大族,歷史都很豐富悲壯,然而偉大的詩才太少了。以此,中國沒有史詩。

32、女神好客,以酒待客,飲酒後,皆成豬,唯領隊慢飲,未成豬,逃回,告奧德修斯。於是裝扮成乞丐,無人識。僅家中老狗嗅出,興奮,狗死。

33、史詩中英雄美人的顯著特點是:性格鮮明,不用太多的字句,寫角色說的話、做的事,讀者自然看到的性格。這是古典的文學方法論,到今天,仍應看取、借鑒。

34、克羅齊提出歷史與藝術有相似性,他說,藝術是個體性的自覺的想像,歷史是要對客觀思考、凝視,非旨在理解。這也正是藝術的課題。唯物史觀把歷史拉到科學,克羅齊把歷史拉回藝術。

35、回到荷馬,是對歷史細碎性的凝想,故史詩成為歷史與藝術的理想結合。克羅齊之說,近乎荷馬史詩。

36、最理想是司馬遷。他是歷史學家,有文學才能,但不多用,他知道。「史家之絕唱」,即歷史真實性,是對客體的觀察、凝想。「無韻之離騷」,即藝術的真實性。《史記》中最上乘、最精彩的幾篇,恰好合一,雙重連接了這個標準,如《項羽本紀》。

37、歷史學家,是真口袋裡裝真東西。藝術家,是假口袋裡裝真東西。歷史學家苦,要找真口袋,我怕苦,不做史家。藝術家造假口袋,比較快樂。但藝術家應有點歷史知識。歷史學家要的是「當然」,藝術家要的是「想當然」。

38、「伊利亞特」,當然是音譯,意思是:一系列的戰績。

「奧德賽」,意思是:漫長而曲折的旅程。

39、這人一定有的。不一定叫荷馬,但這個人就是荷馬。

40、今天我們講課到薄家、丁家,課中休息,有吃喝,此乃「史詩風格」。
41、美術史,是幾個藝術家的傳記;文學史,就是幾個文學家的作品。

第四講 希臘悲劇及其他

42、黑格爾(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說:希臘是人類的永久教師。

43、談到李聃,李聃是非常自戀的,是老牌那耳喀索斯。但不是如那耳喀索斯以泉水照自己,而是以全宇宙觀照。他照見的是道。道可道,非常道。玄之又玄。

44、夜裡看見宮女睡態之丑,他離開宮殿,是伊卡洛斯之始:他的王宮,就是迷樓,半夜裡飛出來,世界又是迷樓,要飛出世界,難了,但他還是飛了出來,最後發現生命本身就是迷樓。

45、希臘的得天獨厚,是正確、有力、美妙的文字,表達了不朽的思想。

46、文藝復興,似乎復的是基督教之宗教,其實復的是希臘精神。希臘精神是他們在宗教畫中大量夾帶的私貨。

47、希臘的一切藝術,真實、樸素、單純。奇怪的是,經歷了那麼多繁華,留下這樸素。

48、希臘文學,百分之八十已失去。留下的百分之二十,現藏雅典亞歷山大圖書館。

49、希羅多德被稱為「歷史之父」。

50、柏拉圖寫過蘇格拉底,幫蘇格拉底忙,色諾芬幫蘇格拉底的倒忙。

51、莎士比亞的悲劇,即多以普魯塔克的作品為藍本。

第五、六講 新舊約的故事和涵義

52、有神→泛神→無神
(信仰)(觀念)(哲理)

53、耶穌以聖人之心度凡人之腹,聖人很苦惱,凡人做不到。

54、佛家的慈悲、道家的虛納(如嬰、如水)都源於這種無抵抗的抵抗,以含垢忍辱佔上風。嚇倒你,不徹底的,使你慚愧而悔改,才是真的征服。

55、善,因是無報償的,才可愛;惡,因是無惡報的,才可惡。

56、「明天有明天的憂慮,今天的憂慮今天當。」

57、西方是個人主義。個人主義,是指先從自己做起,不是自私自利。

58、知與愛到底是什麼?就是希臘神話中伊卡洛斯的翅膀。知是哲學,愛是藝術。

第七講 福音

59、小學,性質上就是伊甸園。兒童有兒童的浪漫主義,一時出現父母,拉回現世。天堂人間不能共存,世俗和理想難以溝通。

60、講文學史的目的,乃觀察方法,思想方法,分析方法。

61、凡遇重大問題,不能直接回答,要間接回答。

第八講 新舊約續談

62、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

63、大多數人是愚氓,極少數人是精英,這是規律。那些聽道的群眾,頑石點頭了,點過之後,依然是頑石。耶穌很明白:言,要說給懂的人聽;道,卻是對民眾講的。他心裡知道,群眾聽不懂。

64、真的相愛的人,不語,一瞥,不需比喻。智者面對,相視而笑,也不用比喻。比喻,是不得已。最美的是數學和音樂,令人著迷,完全沒有比喻。

65、一個人能否成大器,主觀因素最重要,被人忽略的是信心,是信念。信心,信念,一半憑空想,一半憑行動(用功、才能等等)。

66、所謂第二流者,是原來志在一流,天時、地利、人和,均不合,成了二流。如果甘於二流三流,已經居下流了。

67、愛,原來是一場自我教育。

第九講 東方的聖經

68、知識,要者是理解知識與知識之間的關係,如此能成智者。

69、宗教是想在無目的的宇宙中,虛構一目的。

70、喬達摩是世上最偉大的人之一。他是自我犧牲,清靜寂寞,思辨深刻,靈感豐富。

71、如來,不去不來之意,三生如來,指過去、現在、未來。

第十講 印度的史詩 中國的詩經

72、古時候的愚忠,真可哀!這種愚忠其實是極高尚、極真摯的感情,可是沒有同等的智慧統攝,以致終為悲慘。

73、印度史詩長,是文學旅遊的奇蹟。這類文學,我主張知其大略,不求甚解。

第十一講 詩經續談

74、「木鐸有心」

75、我以為從新舊而分出大小雅:大雅,舊詩;小雅,新詩。大雅的作品,多產於西周;小雅,也產於西周,但有部分東周。

第十二講 楚辭與屈原

76、貧窮是一種浪漫——我買不起唐人街東方書局大量關於屈原的書,就攜帶小紙條去抄錄——上海火車站外小姑娘刷牙,是貧窮,浪漫。

77、政治、生活、愛情都成功,可以是偉大的文學家,譬如歌德。政治、生活、愛情都失敗,更可以是偉大的文學家,譬如但丁、屈原。

78、今天可以說,《離騷》是我國最古早的「傷痕文學」。

79、漁父勸屈原隨波逐流。我們如今用的都是漁父哲學,又是老莊哲學。

80、《少司命》、《山鬼》兩篇最好,是中國古典文學頂峰之作,是貴族的。貴族,不是指財富,指精神。

第十三講 中國古代的歷史學家

81、中國的純文學,是《詩經》,是《楚辭》。

82、古代之所以有這光榮現象,因為文學家、史家、哲學家都是貫通的。現代知識分工大勢所趨,一分工,智慧分開。

83、古代文化的總和性現象,一定出華而又實的大人物。現代分工,是投機取巧。現代的新趨向,還是要求知識的統合。

84、老子精鍊奧妙,莊子汪洋恣肆,孟子莊嚴雄辯,墨子質樸生動(若以墨子治國,中國早已是強國),韓非子犀利明暢,荀子嚴密透闢,孔子圓融周到——孔子調皮、滑頭,話從不說死。

85、這種高度的簡括,態度、立場、觀點的毫不假借,就叫做「春秋筆法」。

86、什麼是哲學?是思考宇宙,思考人在宇宙的位置,思考生命意義,無功利可言。忠、孝、仁、義、信,則規定人際關係。倫理學在中國,就是人際關係學,純粹著眼功利。

第十四講 先秦諸子:老子

87、亂世不一定出英雄,亂世不一定出哲學家。十年「文革」亂得可以吧,一個哲學家沒有。

88、春秋戰國的哲學黃金時代,奇就奇在出了一批天才——三百年出十個哲學家,以西方概率論,不算太多——不幸,中國從那時以後不再出哲學家了,吃老本吃了兩千多年,坐吃山空。

89、春秋以降,哲學從缺。
無米難炊,請君原諒。

90、「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我獨泊兮其未兆。」只我一個徬徨無著落,去哪裡呢?

91、我問,你周圍,你過去的朋友,幾個人具備人生觀?再推論,那些人生觀哪裡來?不過人云亦云而已,極少是由世界觀引申而來。

92、宇宙觀決定世界觀,世界觀決定人生觀。老子、莊子、尼采、釋迦牟尼,都從這樣順序而思考的。

93、中國哲學家只有老子一個,莊子半個。

94、老子是阿波羅式的,冷靜觀照,光明澄澈。莊子是狄俄倪索斯式的,放浪形骸,鬱勃汪洋。老子是古典的,莊子是浪漫的。老子是苦行的,莊子是享受的。老子內斂克制,以少勝多,以柔克剛;莊子外溢放射,意多繁華,傲慢逍遙。

95、世界上所有「烏托邦」構想,以老子最徹底,最有詩意,最脫離現實,絕對不可能。

96、凡宇宙觀糊塗,或者忽而偏向有神論,忽而偏向無神論,想說又不敢說,或者說不清,總是差勁的,不能算哲學家。例如孔丘。

97、文學、藝術、哲學、思想,像人的肉體一樣,貴在骨骼的比例關係,肌肉的停勻得當。形體美好,穿什麼衣服都好看——最最好看,是裸體。

98、電話是(718)5261357,我總在家的。(現在么怕是不通了。。。)

第十五講 先秦諸子:孔子、墨子

99、整本《論語》,文學性極強,幾乎是精練的散文詩。

100、孔子沒死,他的幽靈就是無數中國的偽君子。

101、真誠,先要自己無私念,不虛偽,再要用知識去分析判斷,事物就清楚了。

102、可惜中國沒有墨子派的大流氓了,眼下只有小癟三。

103、墨子的積極主張,在於兼愛,兼愛的核心,可以概括為三:
一,兼相愛,交相利。
二,賞賢罰暴,勿有親戚弟兄之所阿。
三,雖在農與工肆之人,有能則舉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祿,任之以事,斷予之令……故官無常貴,而民無終賤。

104、墨子思想就是科學、民主、平等、博愛的先驅。

第十六講 先秦諸子:孟子、莊子、荀子及其他

105、墨子吃點虧,文學才能不及其餘。老莊是不折不扣的藝術家,故贏得世界聲譽。

106、中國的倫理觀是孔孟的,藝術觀是老莊的。

107、所謂告別,即從前「好」過。

第十九講 陶淵明及其他

108、諸子經典的詭辯和雄辯,今天可用。史家述事的筆力和氣量,今天可用(包括《世說新語》)。詩經、樂府、陶詩的遣詞造句,今天可用!

109、竹林七賢(晉朝):山濤、阮籍、嵇康、向秀、劉伶、阮咸、王戎。

110、思君如流水,何有窮已時。

外厲貞素談,戶內滅芬芳。

目送歸鴻,手揮五弦。

111、「藝術家」是什麼?我的定義,是「僅次於上帝的人」。

112、遙遙望白雲,懷古一何深。

微雨從東來,好風與之俱。

113、他不是中國文學的塔尖。他在塔外散步。我走過的,還要走下去的,就是這樣的意象和境界。

第二十講 中世紀歐洲文學

114、每個人都經歷過一段無望的愛情,「愛在心裡,死在心裡」。

115、詩是靈感,靈感是一剎那一剎那的,二十四小時不斷不斷的靈感,哪有這回事?

116、公元476年到1492年左右,劃為中世紀。這種演算法,是自西羅馬滅亡後到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是中古時期。

117、中國文學也充滿狐狸精傳統。在中國,狐是妖,色,邪,害人。沒有一條狐狸像西方那樣被作為智者的象徵,這是東西方的不同。

118、以現代觀點看,《神曲》是立體的《離騷》,《離騷》是平面的《神曲》。《神曲》是一場噩夢,是架空的,是但丁的偉大的徒勞。

119、基本結構,是大靈感。字裡行間,小靈感也。

第二十一講 唐詩(一)

120、縱觀中國詩傳統,有太多的詩人一生為了押韻,成了匠人,相互讚賞,以為不得了。

121、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是中國文學最好的時期。

122、唐是盛裝,宋是便衣,元是褲衩背心。拿食物來比,唐詩是雞鴨蹄膀,宋詞是熱炒冷盆,元曲是路邊小攤的豆腐腦、脆麻花。

123、沈約做過了頭。形式完整,詩意僵化了。該不對稱時就不對稱,文字豈可句句對稱?

124、從《詩經》到隋朝,一千多年間,詩的總數只及唐詩幾分之一。

125、李白飄逸清駿,天馬行空,怒濤回浪。杜甫沉穩庄肅,永夜角聲,中天月色。他們既能循規蹈矩,又得才華橫溢,真真大天才,隨你怎樣弄,弄不死他。

126、杜甫儘管說自己好,其實他自己比他說的要好得多。

127、「如果抽掉杜甫的作品,一部《全唐詩》會不會有塌下來的樣子。」

128、讀天才的作品,自己也好像是天才一樣。

129、《紅樓夢》中的詩,如水草。取出水,即不好。放在水中,好看。

130、獨步閑庭逐夜涼。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

第二十三講 唐詩(三)

131、人類的偉大高貴,完全在於精神生活,在於少數的精神貴族,亦即天才和天才的朋友(欣賞者)。

132、不以唐而以漢入詩,一是拉開距離,二是暗寓諷刺。

133、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第二十四講 宋詞(一)

134、詞人一寫詞,都像女人一樣。

135、詞分所謂「婉約派」和「豪放派」。以西方的說法,是柔美、壯美之分。

136、文化是個大生命,作者的個人生命附著於這大生命。有時候,時代還沒開花,他先開花了。

137、南唐二主,可說是詞祖,後主李煜,被稱為「詞中之帝,亡國之君」。

138、屈原、杜甫,那是偉大,可是和莎士比亞相映照,分量不夠了——中國的詩,量、質,無疑是世界上最大的詩國,可是真正偉大的世界意義的詩人,一個也沒有。

139、中國的文化,秦以前是人民的文學,秦以後是士大夫的文學,前後起到感情平衡的作用。

140、詞本來是小品,是小提琴。打仗可用槍炮,不要勉強小提琴去打仗。

141、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第二十五講 宋詞(二)

142、落日鎔金,暮雲合壁。

嫣然搖動,冷香飛上詩句。

143、說到底,藝術、宗教、歷史、哲學,能夠長流廣傳,都不是它們本身,而是本身之外的東西。

144、古人說,少年讀書如窗中窺月,壯年讀書如階前仰月,老年讀書如山頂望月。

145、說到底,悲觀是一種遠見。鼠目寸光的人,不可能悲觀。

146、從十世紀後,主要是十三四世紀,是波斯詩的黃金時代。

147、菲爾多西被稱為波斯的荷馬,詞句華麗,意象無與倫比。

148、莪默·伽亞謨,他是世界上名聲最高的波斯詩人,被稱為「東方之星」。

149、悲劇精神,是西方文化的重心,悲觀主義,是東方文化的

重心;悲劇精神是陽剛的、男性的,悲觀主義是陰柔的、迴避現實的;西方酒神是狂歡,所謂酒神精神,東方人歌頌酒,是迴避、厭世,離不開生活層面,從未上升到悲劇精神。

150、一切智慧都是從悲從疑而來。

151、許多雅士不過避俗、拒俗,不能抗俗。

152、知道了古典,現代就拿到了。不通古典,無所謂現代。

153、經過尼采,是智者。掠過尼采,是蠢貨。

第二十七講 阿拉伯文學

154、中國的文藝復興,一是春秋戰國,一是唐代,另一或可說是五四運動。

155、有人說,植物是上帝的語言,人,可能是造物的異化吧。

156、唐朝、波斯、阿拉伯,盡出詩人。個人有運,國有國運,地球有球運。中世紀的東方真是交了文曲星。

157、阿拉伯詩,分為泉歌、戰歌、禱歌、情歌、輓歌、諷歌。

158、耶穌的權是上帝給的。穆罕默德的權是真主給的。統治者的權,宣稱是天下給的。馬列的權,說是人民給的。藝術家的權,是思想給的。

159、思想是判斷,判,是客觀的,斷,是主觀的。

160、希伯來思潮:理性、禁慾、苦行、理想…

希臘思潮:感性、自由、行動、現世……

161、世界史不成文的規律,就是這兩種思潮的消長起伏。糟糕的是:中國例外。目前超穩定結構。

162、歐洲兩千年藝術的精華,都是表面基督教,核心異端。中國孔孟之道,傑出的藝術家也是孔教的異端。

163、凡是純真的悲哀者,我都尊敬。人從悲哀中落落大方走出來,就是藝術家。

第二十八講 中國古代戲曲(一)

164、一覽眾山小,不斷不斷地一覽眾山小。找好書看,就是找個制高點。

165、莫道男兒心如鐵,更不見滿川江葉,儘是離人眼中血。

166、《竇娥冤》可謂中國唯一的悲劇,至今仍是保留劇目,連楔子共五折。

167、希臘人看完悲劇,心情沉重,得到了凈化。中國人看完了大團圓,嘻嘻哈哈吃夜宵,片刻忘其所以。

168、古代愛情很好玩,都是一見鍾情,我看簡直是不見也鍾情。

169、關凝重,王委婉,馬瀟洒。

170、糠和米本是相倚依,被簸揚作兩處飛。一賤與一貴,好似奴家與夫婿,終無相見期。

171、作者高明在沈氏樓中深夜寫到這裡,兩枝蠟燭的火光突然相交,成為奇觀,後來此樓名瑞光樓,真是千古美談。

172、所有偉大人物,都有一個不為人道的哲理的底盤。藝術品是他公開的一部分,另有更大的部分,他不公開。不公開的部分與公開的部分,比例愈大,作品的深度愈大。

173、作品裡放不下,但又讓人看出還有許多東西,這就是藝術家的深度。

174、總之,一,劇作家缺乏高度,二,地利上自我隔絕,三,文白不協和。

175、人類前大半部分的歷史,是有神論,後來的歷史,是有真理論。

176、三年前的你,是你現在的學生,你可以教訓那個從前的自己。

177、服裝要過時的,裸體不過時——兩個乳房,過時?

第二十九講 中國古代小說(一)

178、司馬遷的《刺客列傳》、《遊俠列傳》,直接影響唐傳奇。

179、畫家如對世界文化缺少概念和修養,文人畫就沒有了。對文學、文化沒有素養,會越來越糊塗。

180、現在的中國科學家,你問他音樂,他以不懂為樂。

181、現代呢,資訊太發達,一批批被沖淹了。

182、古代民間文學都是白話文。白話文古已有之,絕非「五四」以後才有,其行文之生動,遠過於今之白話文。

183、風雪夜,聽我說書者五六人,陰雨,七八人,風和日麗,十人,我讀,眾人聽,都高興,別無他想。

184、志:歷史。演義:小說。

185、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
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

186、人,無非是藉助過去和未來支撐的。

第三十講 中世紀日本文學

187、《源氏物語》,是世界上的大小說,皇皇巨著,與《紅樓夢》、《聖西門回憶錄》、《往事追跡錄》並稱四大小說。

188、公元284年,中國晉朝大文人王仁東渡日本,把中國《論語》、《千字文》傳到日本,日本始用漢字、漢文寫文章,故中世紀日本完全受中國影響。

189、中國翻譯西方文學,多數是從日文轉手的。很多名詞,如「影響」、「條件」「經濟」(經世濟民),等等,是從日文照搬過來的。

第三十一講 文藝復興與莎士比亞

190、有人一看書就賣弄。多看幾遍再賣弄吧——多看幾遍就不賣弄了。

191、公元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攻陷,希臘的文化人逃到義大利,把希臘文化藝術帶到義大利,這份很厚的禮物,就是後來文藝復興的種子。

192、佛羅倫薩之於雅典,一如月亮反映了太陽。

193、塞萬提斯(Miguel de Cervantes Saavedra),生於1547年,死於1616年,與莎比亞同年同月同日死。

194、寫作是面對上帝(藝術),講課是面對學生(朋友),演講是面對群眾(平民)。

195、我以為每個世俗的人都喜歡罵世俗的書,以此認為自己不俗。

196、其實真正偉大的作品,沒有什麼好評論的,評論不過是喝彩。

197、我排列莎劇,精品中的精品,共十本:《仲夏夜之夢》、《暴風雨》、《威尼斯商人》、《愷撒大帝》、《安東尼與克麗奧佩特拉》、《羅密歐與朱麗葉》、《奧賽羅》、《麥克白》、《哈姆雷特》《李爾王》。

198、給惡人定性定名,給善人一種快感,看透一個惡人,就超越了這個惡人。莎士比亞寫出這惡,寫到剝皮抽筋的快感。

199、現代李爾王只有大女兒二女兒,代表正氣的小女兒死了,不再復活,絕版了。

200、一個思想過度的人,行動非常軟弱。

第三十二講 十七世紀英國文學、法國文學

201、「那無限空間的永久沉默,使我恐懼。」

202、希伯來思潮以基督教為代表,注重未來,希望在天堂,忽略現世,講禁慾。組織上,教會統治一切;希臘思潮以雅典文化為代表,講現世,享樂,直覺,組織上講自由民主。

203、潘天壽「文革」時寫檢查,貼出,第二天就被人分塊盜走——字寫得好呀。

204、帕斯卡說:「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蘆葦。」「人是一支蘆葦,自然界最脆弱的生命,不過是一支會思想的蘆葦。」

205、他的劇本影響法國日常用語,比任何法國文學家大。這種語言的實際影響和功勞,如但丁之於義大利,塞萬提斯之於西班牙,莎士比亞之於英國。

第三十三講 中國古代戲曲(二)

206、冷雨幽窗不可聽,挑燈夜讀《牡丹亭》。
人間亦有痴於我,豈獨傷心是小青?

207、古代中國少女的情感總是抑鬱不宣,湯顯祖大膽而細膩地呈現,故歷來少女愛讀《牡丹亭》。

208、茅坤,所謂「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就是茅坤首先提出來的。

第三十四講 中國古代小說(二)

209、所謂新文化時期中國文學,匆匆過客,沒有留下可與西方現代文學相提並論的作品。
210、可惜友誼有時像婚姻,由誤解而親近,以了解而分手。

210、《金瓶梅》、《水滸傳》、《西遊記》,當時稱為三大奇書。

這三部奇書,奇在一部是給男人看的,一部是給小孩看的,一部是給女人看的。

211、「藝術是前世的回憶。」

212、許多中國古代小說都有這傾向,先致了文學的命,提升不到純粹性、世界性,而後致了平民百姓的精神的命。百姓靠這些讀物過精神生活,近乎吸毒。

第三十五講 十八世紀英國文學

213、上帝是立體的藝術家,藝術家是平面的上帝。

214、大的叛逆,要找大的主題。攻擊上帝的,是尼采。攻擊宇宙的,是老子。他們從來不肯指具體的人、事。

215、小說,是近代的東西,從前的文學,都是神話。笛福開始寫人間的事,當時新鮮極了。

216、少年人是脆弱的,因為純潔。

217、以死得道,是「殉」;不死而得道,也是「殉」;死而不得道,是「犧牲」;不死也不得道,是行屍走肉。

218、有朝一日回故鄉,公路、高樓,興旺發達,那也是一種荒涼哩。

219、一粒沙中見世界,
一朵花中見天國
把無限存在你的手掌上,

一剎那便是永恆。

第三十六講 十八世紀法國文學、德國文學

220、一個純良的人,入世,便是孟德斯鳩;出世,便是陶淵明。

221、沒有一個人,從來沒有一個人,真正暴露自己,打開自己的靈魂,不可能的。

222、伏爾泰的意義比較大,世界性。魯迅比較國民性、三十年代性。

223、成就不論階層的高下,但氣質是有影響的。

224、人生來自由,但無往不在枷鎖之中!

225、《拉奧孔:論詩與畫的界限》(Laokoon oder über die Grenzen der Malerei und Poesie)

第三十七講 歌德、席勒及十八世紀歐洲文學

226、聽到貝多芬的一段,看到歌德的一言,心動:我也如此感覺,我也這樣想過,只是沒說出來,或說得沒這麼好——這就是踏向偉大的第一步。

227、以前母親、祖母、外婆、保姆、傭人講故事給小孩聽,是世界性好傳統。有的母親講得特別好,把自己放進去。
這種非功利的教育,滲透孩子的心靈。

228、藝術不是以量取勝。但解決了量的問題後(求質),則量越多越好。一個人有無才能,是一回事;有才能,能不能找到題材,又是一回事。許多人才高,一輩子找不到好題材,使不上好方法,鬱郁終生。

229、如果藝術不偉大,不可能表達民族。血是藝術家自己的血,血管是民族文化的血管——才行。

230、我說:「戀愛總是成功的。」為什麼呢?你愛,那就成功了。歌德曾說:「假如我愛你,與你無涉。」

231、靈魂是演奏家,身體是樂器。身體好,才能公正、全面地思考問題。

第三十八講 十八世紀中國文學與曹雪芹

232、佛家的前半段,就是悲觀主義,道家的後半段,就是超人哲學。

233、《紅樓夢》即是集大成者:有賦,有文,有詩,有詞,有曲,有傳奇,且極富作者個性。

234、中國的《西廂記》、《桃花扇》,我以為可以和莎士比亞媲美。都是完美的悲劇,不以生旦團圓為結局。

235、四嬋娟名:詠雪、簪花、斗茗、畫竹。

236、中國士大夫也曾如奧地利和德國,晚宴後即是四重奏,飲酒必行令,行令必吟詩。這種風氣,全沒了。

237、《金瓶梅》、《紅樓夢》,一家一門,無奇瀾,無襯景,從方法上講,很高明,很現代。

238、他知道一涉實地,就流俗。

239、曹大師來兩大落空,幾乎沒有時間、沒有空間,或者說,有時間處就有《紅樓夢》,有空間處就有《紅樓夢》。

240、為小說人物起名字,非常難。虛構,不著邊際,用真人,寫來寫去不如真名字那人好—一名字與那人,有可怕的關係。

241、氣質,還有待於提升品質,性格還須見諸風格。我們判斷藝術,要看在它的品質與風格。

242、曹精於繪畫、書法、工藝、烹調、醫理,《紅樓夢》中稍微涉及,有的從來不提(他擅烹飪、工風箏,都是一流)。這就是藝術家的貞操、風範。

第三十九講 十九世紀英國文學(一)

243、「我一早醒來,一夜成名,成為詩台上的拿破崙。」

244、拜倫自稱不讀書,死後發現其藏書里滿是註解,真是天縱英才。

245、希臘,開始認識自己;文藝復興,是中世紀後新的覺醒;啟蒙主義,是我們可以做些什麼;到浪漫主義,是個性解放;到現代,才能有個人主義。

246、論你尊敬者,「論」字放在後,如《塞尚論》、《魯迅論》。論你不很尊敬者,「論」字可放前面,如《論某某某》。論不及水準者,不用「論」,起個別的題目,如《此岸的克里斯》。

第四十講 十九世紀英國文學(二)

247、「我要把內心的光傳給世人。」他少年時在泰晤士河畔立誓。

248、感覺上的民主主義——古代希臘民主思想。
感情上的民主主義——啟蒙時代的浪漫主義和自由主義。
理論上的民主主義——社會主義、共產主義。
行動上的民主主義——暴力、獨裁。

思想上的民主主義——二十世紀成熟的思想家。

249、西方人真正會寫的,是小說,不是詩。中國人才會寫詩,但不會寫小說。現代中國人,散文、小說、詩,都不知道怎麼寫了。

250、「這裡躺著的是一個姓名寫在水上的人。」(Here lies one whose name was writ on water.)這是他的墓志銘。

251、「活過,寫過,愛過。」(visse,scrisse,amo.)

252、商籟體(Sonnet,也稱十四行詩)

253、時代有點像個人:人的心情,明一陣,暗一陣,時代也如此。

254、狄更斯二十五歲前後,小說開始一部部出來,廣受歡迎。

255、托爾斯泰說:憂來無方,窗外下雨,坐沙發,吃巧克力,讀狄更斯,心情又會好起來,和世界妥協。

256、對《少年維特》、《簡愛》、《茶花女》、《冰島漁夫》(皮埃爾·洛蒂)這幾部愛情小說,如果看不懂,不愛看,那是愛情的門外漢門外婆。

257、人生多少事,只能「雖不能至,心嚮往之」。人的幸福,其實就到心嚮往之的地步。整個音樂就是心嚮往之的境界,是拿不到的東西。

第四十一講 十九世紀英國文學(三)

258、沒有品性上的豐滿,知識就是偽裝。

259、一個天才是在他一無所有時,就知道自己的才能在哪方面

260、一本一本書,一個一個字,一個一個標點,證明自己是一個天才。

261、「詩像水晶球,使生活美麗而不真實。」

262、我第一次剃了頭照照鏡子,又黃又痩,還有什麼希望?這麼一個人,只好乖乖兒畫畫,乖乖兒寫文章。偶有風流,算是意外收穫。偉大,才氣,有什麼用?面對美人,人家一笑,就跟人走了。

第四十二講 十九世紀英國文學(四)

263、劉勰的《文心雕龍》,司空圖的《二十四詩品》,文字都美極,美得無懈可擊。這本應是文學的萊單,結果菜單比菜好吃。

264、我少年時,家中陰沉,讀到卡萊爾句:
沒有長夜痛哭過的人,不足語人生。

第四十三講 十九世紀法國文學(一)

265、個人的青春是不自覺的浪漫主義,文學的浪漫主義是自覺的青春。

266、不要去構想,更不要去參加任何主義。大藝術家一定不是什麼主義的——莎士比亞什麼主義?
(很嚴肅地)要說笑話時,也不要說:「我來講個笑話。」

第四十四講 十九世紀法國文學(二)

267、對年青人一生的轉變有重要影響的事件,如下:
死亡,最親愛的人的死亡。
愛情,得到或失去愛。
大病,病到幾乎要死。
旅行,走到室外,有錢的旅行和無錢的流浪。

268、文學殺死了他,正如愛情殺死了一個情人。

269、欣賞藝術,是單戀,藝術理也不理你的,還是靠愛。

270、「紅」指軍裝,「黑」指教袍。主角於連(Julien)夾在兩者中間,故稱「紅與黑」。

第四十五講 十九世紀法國文學(三)

271、上帝說可憐的孩子,你到地上去,有高山大海,怕不怕?」亞當說:「不怕。」上帝說:「有毒蛇猛獸。」亞當說:「不怕。」上帝說:「那就去吧。」亞當說:「我怕。」上帝奇怪道:「你怕什麼呢?」亞當說:「我怕寂寞。」上帝低頭想了想,把藝術給了亞當。

272、藝術品都是藝術家的頭腦、心腸、才能,三者合一。

273、福樓拜的「一字說」,當然更有名:
「你所要表達的,只有一個詞是最恰當的,一個動詞或一個形容詞,因此你得尋找,務必找到它,決不要來個差不多,別用戲法來矇混,逃避困難只會更困難,你一定要找到這個詞。」

274、天才是什麼呢?至少每天得寫,寫上十年,才能知道你是不是文學的天才。寫個九年半,還不能判斷呢。

275、人為什麼要認識自己呢?一,改善完美自己;二,靠自己映見宇宙;三,知道自己在世界上是孤獨的,要找伴侶,找不到,唯一可靠的,還是自己。

第四十六講 十九世紀法國文學(四)

276、博學雖然可恥,但使人心寬。心寬而不體胖,希望大家盡量博學吧。

第四十七講 十九世紀法國文學(五)

277、一個男人不能這樣柔弱無骨。是骨頭先醒過來。

278、我要是聽了不知道的人和事,感覺自己無知、慚愧、惶急,願意聽人講。聽了,就知道了——這是正常的,是對不懂的事物的態度。

279、馬拉美終生做一個中學教師(舒伯特是個小學教師)。沉靜的,自我完美的,柔和,高超,誨人不倦。

第四十八講 十九世紀德國文學

280、我看魯迅雜文,痛快;你們看,快而不痛;到下一代,不痛不快。

281、戰敗國心態:慕古,愛國

282、所謂理想主義,要麼是向未來看,要麼,其實是向古代看。「現在」沒有多大意思。

283、悲觀主義是一個態度,是一個勇敢的人的態度。

284、得不到快樂,很快樂,這就是悲觀主義。如此就有自知之明,知人之明,知物之明,知世之明。
一切都無可奈何,難過的,但是透徹。

285、藝術,是光明磊落的隱私。
光明磊落,是態度,不是藝術;隱私,更不是藝術——兩者在一起,就是藝術。

286、當時這些已用濫,他要再來用,以示他用得好——禪家叫做「截斷眾流」。

第四十九講 十九世紀德國文學、俄國文學

287、世界上什麼事情最可怕呢?一個天才下起苦功來,實在可怕極了。

288、《茵夢湖》

289、我讀書的秘訣是:看書中的那個人,不要看他的主義,不要找對自己胃口的東西,要找味道。

290、我以為工業時代是男性的,商業時代是女性的——我們正處在陰柔的商業時代。

291、文學家個人的命運和文學史的大命運,往往不一致。要注意個人的作品,不要隨文學大流,大流總是庸俗的。

292、中國的白話文,用得最好的不是胡適他們,而是曹雪芹。

293、任何天才免不了模仿期(貝多芬的第一、第二交響樂,就明顯地受莫扎特、海頓的影響),而天才的特徵,又是不顧死活要找自己的風格。

294、一個人的藝術作品,留在世界上,實在是不死的。對於我,拜倫、普希金完全是活著的。

295、簡潔是大天才的特徵(在希臘,是典範)。

第五十講 十九世紀俄國文學再談

296、文學的最高意義和最低意義,都是人想了解自己。這僅僅是人的癖好,不是什麼崇高的事,是人的自覺、自識、自評,其實淺薄。

297、萊蒙托夫首先是對世界、對人類(人性)絕望了,對他當代的一切又持鄙視否定態度。拜倫亦如此。
藝術家、詩人的悲哀痛苦,分上下兩個層次,一個是思想的心靈的層次,對宇宙、世界、人類、人性的絕望,另一個是現實的感覺的層次,是對社會、人際、遭遇的絕望。

298、凡好思想、善詞令、脫離實際、缺乏毅力者,都叫做「羅亭」。

299、講開去,求知慾、好奇心、審美力,是人類最可寶貴的特質——「知」,宇宙是不可知的;「奇」,人以為奇,動物不以為奇;「美」,更是荒唐,梅蘭竹菊,猴子毫無反應。

第五十一講 十九世紀俄國文學續談

300、魯迅說契訶夫的小說是「含淚的微笑」,中學水準。我以為,文學不需要含淚,也不需要微笑。

301、少年人應有強烈的羨慕,咬牙切齒的妒忌——這樣才能使軟性的抱負,變成硬性的。

302、寫長篇,要靠強大的人格力量,極深厚的功底。

303、中國不會浪漫、唯美,給唐宋人浪漫、唯美去了。寫實倒是有過了,但魯迅、茅盾、巴金,才不如陀氏、托氏高。魯迅的詩和哲學的底子不夠,寫不成長篇。

304、中國近代文學:琳瑕滿目,一篇荒涼。把俄國和中國比較,中國在世界之外。

第五十二講 十九世紀波蘭文學、丹麥文學

305、藝術家的宿命,不能寫太遠的過去、太遠的將來。要有「真實性」。藝術家要安於這種宿命。寫當代,寫出過去,意味著將來,就可永恆。

306、凡通俗文學,我把它當人生看,不當它藝術看,看得心平氣和。

307、生活中遇到一個人,蠻有意思,又沒有多大意思——通俗文學。這樣就平心氣和。
這就是為人之道,藝術之道。

308、一個人到底適宜做什麼?要靠他自己去選擇。選擇對了,大有作為,選擇錯了,完了。

309、他最高的本領,是用小孩子的眼睛看世界。

310、大人物。經歷瀰漫,觀察精密,力量沉重。

第五十三講 十九世紀挪威文學、瑞典文學

311、前驅者的路是醞釀,是等待天才。

312、文學史、美術史,不過是天才的傳記。

313、再說一遍:藝術家是敏於受影響的。
再添一句:受了影響而卓然獨立的,是天才。

第五十四講 十九世紀愛爾蘭文學

314、文明,應該是指精神道德的高度。
文化,應該是指心靈智慧的創造。

第五十五講 十九世紀美國文學

315、真正的詩人,在其他體裁上都是詩意的。可見在文學中,詩畢竟是最高的形式。

第五十六講 十九世紀中國文學

316、希臘悲劇是勇者的文學,中國這些東西是弱者的文學。大抵都是作者對歷史事件和人物的空想,以虛構快人心,補償歷史的缺憾遺恨。

317、我手寫我心,古豈能拘牽?

第五十七講 十九世紀日本文學

318、中國文學有一天要復興,兩種天才一定要出現——創作的天才,批評的天才。

第五十八講 二十世紀初期世界文學

319、永恆是長長的一連串現實,現實是短短的一小段永恆。

320、文學是千絲萬縷的人文關係,不是世紀的轉換斬得斷的。

第五十九講 二十世紀現代派文學

321、中國有沒有現代派和後現代派?有,但等於沒有。都是淺嘗者。最有功的是翻譯。

322、柏格森(Bergson)認為,生命的衝動是宇宙萬物的主宰。

科學知識是理智的概念,人造的符號,不能翻譯宇宙本質,只有憑直覺達到主體客體無差別的境界。

323、都不要相信哪個哲學家講出了終極真理。人就怕去求真理——找到了,就已經不是真理了。

324、世界是可以形容的嗎?物質、生命,這是人在說。
人能創造、能應用的,只限於符號,除了我們才懂得的一些符號,我們什麼也沒有。

第六十講 影響二十世紀文學的哲學家(一)

325、「沒有已經造成的事物,沒有自我保持狀態,只有正在變化的狀態。」

326、「綿延意味著意識,由於我們以綿延的時間來描寫事物,所以我們在事物深處加添了某些意識的成分。」

327、凡偉大者,得到一個奇妙的角度,見人所未見。

第六十一講 影響二十世紀文學的哲學家(二)

328、什麼是弗洛伊德的文藝觀?文藝,是人的本能衝動的凈化和升華。

329、人對「優越性」的渴望,是因為人有自卑感。自卑感發源於兒童時期(因幼小,無知,要靠人生存長大),這種自卑的補償作用就是對優越的渴望。如渴望擁有支配權、富有等等。

330、我們悲傷,是因為哭,因為哭,我們更悲傷。

第六十二講 象徵主義

330、文字至多是快跑、慢跑、縱跳、緩步、凝止,音樂是飛翔的。但音樂沒有兩隻腳,停不下來——停就死。

331、愛因斯坦書房牆上,一直掛著尼採的肖像——一個物理學家,家裡掛著悲觀主義者的肖像,心明眼亮。

332、看詩時,心中自有音韻,切不可讀出聲。詩人加冕之夜,很寂靜。
讀詩時,心中有似音樂非音樂的涌動,即可。

333、人生的真正意義,不在我所感知的世界裡,而在於目不能見、耳不能聞、超乎感覺之外的神秘之國中。

第六十三講 意識流

334、「智者,是對一切都發生驚奇的人」。

335、柏格森認為,理論科學都無法把握實在,唯直覺和非理性的內心經驗才能夠;理性認識事物的外表,直覺認識事物的內核。直覺,要藉助於天才。

336、一個偉大的小說家應是潛意識特別旺盛、豐富,而意識又特別高超、精密,他是伯樂騎在千里馬上。

337、痴心而保持明哲。

338、意識是神性的,潛意識是魔性的,兩者相加,即人性。

339、這主觀真實原本存在於每個人身上,作家不是將之創造,而是翻譯出來。

340、普魯斯特的時間觀念。
他認為,人在空間里占的位置是有限的,但在時間中的位置卻是無限的。從前的、記憶中的印象永在,和現在的時間可以重疊。

第六十四講 未來主義

第六十五講 未來主義、表現主義及其他

341、卡夫卡像林黛玉,肺病,也愛焚稿,應該把林黛玉介紹給卡夫卡。

342、所謂中國文藝復興,是文藝復興個體戶。這種個體戶多起來,中國文藝可能復興。

343、無論文學、建築、詩、舞蹈,繪畫,未來主義都反對表現靜態。反對表現美女、和諧,要表達汽車、速度、飛跑。

344、好的叫做影響,壞的叫做流毒。

345、詩人的天賦,是創造一個與實際事物無關的世界。

346、凡是高潔、誠實的人,都是悲觀的,都是可敬可愛的。

第六十六講 卡夫卡及其他

347、(說到中國目前經濟好)木心:很簡單,好鋼琴家,要有一架好鋼琴;一架,足夠了。好鋼琴家連一架琴也沒有,慘了——可是不會彈,鋼琴再多也沒有用。

348、一個沒有文化的富國,等於肥胖的白痴。

349、只有藝術才能救人類。
但藝術救不了人類。
問題不在藝術而在人類。

第六十七講 表現主義、達達主義、超現實主義

第六十八講 意象主義(一)

350、「意象主義」和「意象派」兩個詞,是龐德創造的。他說:「意象是一剎那間思想和感情的複合體。」

351、龐德識人。他發現並培育了一代新詩人、作家,其中如泰戈爾、艾略特、海明威,三個都得過諾貝爾獎。

352、愷撒、拿破崙是英雄,希特勒、墨索里尼是暴徒。對英雄,可以成敗論得失,也可以不論成敗與得失,對於暴徒,無話可說,打倒,消滅,根治。

353、格言是給別人用的。大家都記得某人的某句格言,認為很有啟發,以至終生受惠,卻不知寫格言的人自己未必用的。

第六十九講 意象主義(二)

354、勞倫斯的文藝觀。他說:詩、小說,應該直接表現主客觀事物,表現有血有肉的意象,排除宗教、哲學和道德說教。

355、人和藝術的關係,是和日神的關係:清明、觀照。狂熱的陶醉,是酒神精神。

356、人的最高的快樂是肉體的官能的剌激,是性慾的追求和滿足,這滿足的一剎那,足以與宇宙的虛無絕望相抗衡。僅此一剎那,無所謂存在不存在,無所謂虛空不虛空,無所謂絕望不絕望。
性,是神奇寶貴的生命的唯一可能。

357、湯顯祖信中說:智極成聖,情極成佛。

358、以後盡量減少形容詞,減少比喻,歸真返璞。

359、海涅是藝術之子,葉賽寧是大自然之子。

第七十講 存在主義(一)

360、存在主義的鼻祖是誰?不是薩特,是十九世紀的克爾凱郭爾(S?ren Kierkegaard)。這位哲學家很特別,用小說、散文來間接傳達他的哲學觀點,不直接用哲學方式寫。

361、做哲學家,不如去餐館打工——哲學家不過也是餐館打工,老闆是上帝。上帝很兇,尼采不老實,瘋了。

362、存在先於本質。自由選擇。世界荒謬,人生痛苦。

第七十一講 存在主義(二)

363、二戰後存在主義之所以成為青年人的思想主潮,是有其深意的。存在主義試圖恢復已經失去的人的價值,要求人選擇和掌握自己的命運。

364、人是自由的,懦夫使自己成為懦夫,英雄把自己變成英雄。

365、戰後倖存的一代知識分子,知識很有限,因此很苦惱,這就是常說的「迷茫的一代」(The Lost Generation)。

366、研究宇宙、世界,必然涉及衰退、毀滅,必然導致悲觀主義。

367、馬克思宣稱過去的哲學是解釋世界,他的哲學是想改造世界。

第七十二講 薩特再談

368、「唯有戲子才能喚起群眾巨大的興奮。」

第七十三講 薩特續談

369、天堂的門是窄門,向來認為只有單身才能擠進去。現在我才明白,這道門一個人擠不進去,兩個人倒擠進去了。

370、貝多芬《第九交響曲》、勃拉姆斯《第一交響曲》,都屬於哲學家一怒而成了舞蹈家,在他們的作品中,思想飛了起來。

371、看清世界荒謬,是一個智者的基本水準。看清了,不是感到噁心,而是會心一笑。

372、中國古代的智者是悲觀而快樂的。

373、《歡樂頌》有詞:只要世界上還有一雙為你流淚的眼睛,你快來參加這歡樂的宴會。

374、起始有了智慧,智慧又有了深度,然後變得俏皮,事事以幽默的態度處之,在無數次的談笑間,你成熟了——這個過程,就像碳素受強力高壓一樣,金剛鑽呢,就是陶淵明、莫扎特。

第七十四講 加繆及其他

375、一個執著的人,描寫冷漠,一個非常有所謂的人,表現無所謂,這就是存在主義的虛偽。

376、「不太好看的人,最耐看。」

377、鷹、虎、獅,都是孤獨的、不合群的,牛、馬、羊、蟻,一大群,還哇哇叫。最合群是蛆蟲。

378、一個藝術家,一個天才,第一步,要離開故鄉,像一條魚,游啊,游啊,游到大海去。沒有人教他。但是天才就會游到大海去。

379、哲學會過去,文學可以長在。宗教可以變化,廟宇留了下來。孔孟、老莊、荀子、墨子、司馬遷,他們的哲學思想,留下純粹的文學。司馬遷是個史家,我看是文學天才。

380、人,個別的人,是美麗的,幸福的——說得好聽是孤獨——其實就是個別。

第七十五講 新小說(一)

381、政治,是動物性的。藝術,是植物性的。你可以殘害植物,但你無法反對植物。

382、「那個才氣超過你十倍的人,你要知道,他的功力超過你一百倍。」剛才來講課路上,我想到這麼一句。自己耕耘,自己收穫,自己培養自己,自己養兵千曰用在一時。

383、你要走新路,請便。但走以前,不要把別人打死。

384、人性總有一種鄙吝,一種排他性,一種原始的暴君意識。文學藝術的「革命」,是一些人在政治軍事上無法施暴,所以拿到文學藝術上來。

385、事物有它的規律,可是事物變化,又受命運支配。

386、其實講規律,就是樂觀主義。講命運,就是悲觀主義。

387、在座的大致是在埋頭畫畫,商人是唯利是圖,畫家好像是唯圖是利。

388、他們急於換時裝,我是只管練身體。要麼不新,要新新過你的頭,走到前面去。

389、唐詩宋詞,多少愛情,沒有一篇講「我愛你」。

第七十六講 新小說(二)

390、文學是腦的藝術,無聲無色,和感官沒有關係,卻感動你。魔術性最大就是文學,你感動了——就是幾個字呀!

391、騎虎難下,虎也怨。談虎色變,虎也驚。

392、知識、學問,使人通達,使人平靜。也有人得點知識,張牙舞爪,日夜不得安寧。

393、走了,又回來的,特別顯得珍貴。耶穌放羊,走失一隻,找回來,比其他九十九隻還寶貴。

394、為什麼講課?我有一個不可告人的目的——我要訓練我講話的時間和內容,要像希臘雄辯家那樣講演。四個小時,要能講下來。

第七十七講 新小說(三)

395、諾貝爾獎,好像是個世界性的中狀元。中狀元就會有運氣。中國許多文學家都中不了狀元,沒有狀元命。

396、讓個性統攝作品。

397、命運、菩薩,都不要相信。要抗爭。
命運保佑強者,西諺是:天助自助者。

398、詩歌詩歌,一直誤解到現在。詩是詩,歌是歌。

399、我的詩只能讀,不準朗誦的。詩有微妙的默契,讀時,自有韻律流動,一朗誦,全沒了。

400、你認為受一個人的影響是不好的,那麼你已經受了影響——壞的影響。

401、上課,我告訴大家飯在哪裡,牛肉在哪裡,你們自己去拿。

402、「傻得可愛,畢竟是傻。」
「智慧可怕,畢竟是智慧。」

第七十八講 原樣派、荒誕劇、垮掉的一代

403、人性中最大的可能,是藝術。

404、已經存在的藝術,我認為已是地球的一部分。地球有什麼好反的?

405、一個能夠用理性作解釋的世界,不管有什麼欠缺、毛病,仍然是人們熟悉的世界。但在一個忽然失去光明和幻想的宇宙中,人感到自己是一個局外人,沒有家鄉,沒有回憶,像個無望回歸的流浪漢。這種處境,就形成了荒誕的感覺。

406、這是一個騙子騙騙子的時代,嫖客嫖嫖客的時代。文藝女神早就飛走了。

407、一流的藝術家,叫他做件事,他做成藝術品。

第七十九講 垮掉的一代再談

408、這股氣要用在藝術上,不可敗泄在生活上、人際關係上——不要在乎蒼蠅、跳蚤、蟑螂,不必義憤填膺。

409、如果我現在十八九歲,強壯有力,該多好。書要讀的,文學書根本不用人教。文章呢?自己改改好了。然後去做各種的工,走各種的國,混到四十歲,積了錢,隱居寫作。

410、知人,知己,缺一不可。

411、精神發財,可以構成快樂,是真正屬於你的。物質財富,不快樂,還添煩惱,而且說不定哪天是不屬於你的。

412、我們說的大自然,其實是小自然。花木草蟲,不是宇宙性的,是地球性的。

第八十講 垮掉的一代續談

413、自由、平等、博愛,是被誤解的。一輛車,有馬達、車體、輪子,可是平等一來,人人都想做輪子,那怎麼行?

414、只有思想、藝術,能讓一個人獲得巨大的力量。

415、詩,是高貴。中國的酒、茶,很近於詩的本質。好酒、好茶,都有特質、品性,好酒不能摻一點點水,好茶不能有一點點油漬。這品性,就是上帝的意思。

第八十一講 黑色幽默

416、戰爭,最好發生在電影上。只有馬不知道是假的,翻在地上,其他兵都知道在拍戲。

417、人生如夢,不真實。但人生比夢真實一些,所以人生還值得活下去。

418、愛情,是性為基點,化出種種非性的幻想和神話——歸結還是性。

419、愛,好好地結束,還有相對真實,如果惡惡地結束,回憶都不願意回憶。

第八十二講 魔幻現實主義(一)

420、中國人多,照比例,天才一定該出現——這概率論,在文化藝術上不通的。不是人多就必有天才。螞蟻再多,不會出個鋼琴家。

421、對中國文化有多少根底,這是廣義的家教。

422、要有良師指導,讀不懂,要硬讀,總之快點補,下功夫。一扇門要開,手裡要有一萬把鑰匙,一把一把試過來,來不及的,良師告訴你,一用,就開了。

423、我說,這寫下來,好極了,這麼平凡的生活,怎麼過來的?只要有技術,誠懇,都能寫出來。

424、魔幻,奇妙,不是不知道。我還是喜歡平凡,平凡中的奇妙,那才奇妙。

第八十三講 魔幻現實主義(二)

425、你不理會歐洲,等於在蠟燭下研究電燈,不如直接裝上電燈。

426、忘本,就是失去了資本,這是常情、常道、常規。現在開文學研討會,每個作家要他寫一首五言、七律,完了。

427、螞蟻說大象驕傲,那意思是說要縮小到像螞蟻,才算謙虛?

428、不要講文學是崇高偉大的。文學可愛。大家課後不要放棄文學。文學是人學。至少,每天要看書。我是燒菜、吃飯、洗澡時,都會看書。湯顯祖,雞棚牛棚里也掛著書,臨時有句,就寫下來。

429、電視盡量少看。
西方人稱電視是白痴燈籠。最有教養的人,家裡沒有電視。最多給小孩子看看。電視屏幕越來越大,腦子越來越小。

430、假如連續五年研究一個題目,不謀名,不謀利,而且不是傻子,一定是值得尊重的,欽佩的。

431、日記,是寫給自己的信,信呢,是寫給別人的日記。

432、生活是什麼?生活是死前的一段過程。憑這個,憑這樣一念,就產生了宗教、哲學、文化、藝術。

433、最好的學生,是激起老師靈感的學生。丹青是激起我靈感的朋友。

434、「常人的生活」,溫暖、安定、豐富,於我的藝術有害,我不要,換作凄清、孤獨、單調的生活。

435、藝術本來也只是一個夢,不過比權勢的夢、財富的夢、情慾的夢,更美一些,更持久一些,藝術,是個最好的夢。

436、人活著,時時要有死的懇切,死了,這一切又為何呢?那麼,我活著,就知道該如何了。

437、你終於閃耀著了么?我旅途的終點。

438、在自己的身上,克服這個時代。
洱海扁舟
於雲南保山
2015年4月15日


真的看過他的文學史,又看過很多家別的文學史的人,想說的是,他確實有很多學術上的硬傷。真的是邊吐槽邊看。

但是,他有他獨到的觀點,角度新穎。他沒有生活在大陸,所以沒有受到某些遮蔽。他的文學史最大的價值是視角和某些觀點。

看完他的文學史,我覺得,還行。但並沒有想把他的作品全部找來看的慾望。因為即便就只在他的文學史中,他的觀點,已經開始重複了。雖然句子漂亮,才氣依舊,重複依然是重複。

並且,他行文也是有些雷同的。觸摸不夠深,又總想肉身成聖。覺得他文章好的,去看看《惶然錄》就明白了。

他能熱起來,是因為很對大多數文青的心思,他們不在乎硬傷,要的就是不同的觀點。畢竟觀點好學,漂亮的話也有逼格。而硬傷,人家會說,不要糾結這些細節,書獃子。

所以,我交個聊文學的朋友,我不聽她談那些人名,談對木心的看法,這試金石百試百靈。


轉一發我男神老師的評論。
木心的文學課(許志強)_中國作家網
這是評《文學回憶錄》噠~
原來想複製文字的,但想想是不是很好,就上一個鏈接了。

以及老師評的木心。
木心:一個文學的傳奇(許志強/文)

還有一個老師和陳丹青一起談木心的視頻。當時好像是陳丹青來宣傳《文學回憶錄》,老師作陪。但……其實主要是老師在談啦~
視頻封面陳丹青 許志強座談木心視頻


木心先生對我影響最大的一句話是「事物的細節是規律性的,事物的整體是命運性的。」講規律是樂觀主義,講命運是悲觀主義。因為規律性,我們努力生活;生活的終點,是命運。


後來一個雨夜,收到郵件,拆開是一套《文學回憶錄》,一紅一黃,一掌多厚。皮鞋撇在一邊,電腦屏上依舊堆滿了不合時宜的表格,晨飲改為宿醉。那是難忘的宿醉。蘇州冬雨,紐約大雪,與老牌的全方位的「不合時宜者」在深夜做不合時宜者的對話,扶手椅兩把,咖啡便宜貨,不掛「文學咖啡館」之招牌,希臘諸神和尼采不嫌棄,屈原有時忍不住牢騷兩句。再後來特意訂製一片牛骨書籤,上面寫「他人即地獄」五個字,不知情者以為我心孤僻,知我者明白那是邀約一封,請你與我共度窄門。如今回想那時的生活,用木心的一句話來形容最恰當,「我曾是一隻做牛做馬的閑雲野鶴」。

上周收到朋友贈書《木心談木心》,每天傍晚在夕陽下讀,一周讀完。木心從不自稱文學家,因為桃子並不自稱桃子協會成員。文學是木心私藏的靈藥,月下無人之時私自服用,服藥的劑量、藥丸的形狀、送服的泉水、引頸的角度,憑本書中的隻言片語中得以做一番無禮的窺探。窺探的結果,讓我心安。

木心先生教導我們,不要怕把自己寫得太好。真的假的都不好玩,有限虛構,迷死人。出家人才不打誑語,紅塵中人說說大話並沒什麼罪過。「小孩子是相信虛構的」,小森的市子被老媽一句「肚中之蛙」糊弄了十年,「老人也回過去相信虛構了」,寺院香火全仗老太太們鼎力支持,「只有青年中年人熱中於追求非虛構」,所以他們活得最累不是嗎。引尼采,「凡是可以想到的,已經是虛構的」,木心說,「老老實實寫,沒什麼好寫的」。

最近有小詩:夏日傍晚有風,11樓陽台落地窗,閉眼讓氣流掠過耳朵,倒騎一隻摺疊椅,帶你在稻田間疾馳,開普勒效應的蛙鳴,一手摟我的腰,一手捧著奶茶,從後視鏡看你飄揚的發,一直開到天邊去好嗎。

確實是一個有風的傍晚,11樓確實落地窗,確實閉了眼,氣流確實掠過耳朵,摺疊椅並未倒騎,胯下並未有機車但確實帶你在海邊山間兜過風,蛙鳴有開普勒效應嗎?不知,加上有趣,並未捧奶茶但卻摟過腰看過飄揚的發,開到天邊海里風中夕陽里星空下,都好。

讀木心,易上癮,大腦構成獎勵環路。一頁半頁,總有靈光閃現的句子,曲奇餅中的朱古力碎屑似的。這獎勵也許是他自己的,也許是從別處別人那裡借來的,但是終歸經過他的摩挲把玩,先用印花的布料包好,再使一雙英氣的手遞給你,叫人如何不歡喜。從此染上毛病,最討厭三語兩言就要引用別人原話的文章,年紀輕輕拄四五根拐杖,拐杖不錯,人沒有拐杖好。

木心好鋼琴,遣詞用句注重音樂性,主題重現、變奏,聲部超越。貝多芬作《命運》,「嘣嘣嘣嘣~」, 「嘣嘣嘣嘣~」,不會只有一句「嘣嘣嘣嘣~」。「一句話我腦子裡有三種說法,要用時選其最佳者」,變奏的玩法。地圖是平的,歷史是長的,藝術是尖的」,戛然而止,肖邦第一敘事曲結尾。

數年之前出差夜宿蘇州,歸來皮鞋撇在一邊,電腦屏上堆滿不合時宜的表格。脖頸酸痛,腦袋昏漲,一整天沒有做人了。早晨醒來急匆匆去餐廳叫一碗烏冬,紫菜蝦皮少許,飯食訖,收衣缽,敷座而坐,讀《金剛經》,算作晨飲一杯,搶在一日煩勞之前先麻醉自己。同事看到會不會驚奇?「金剛經是什麼」。計程車上我也不必苦口婆心,「一念之間俱有八萬四千煩惱」啊云云。

後來一個雨夜,收到郵件,拆開是一套《文學回憶錄》,一紅一黃,一掌多厚。皮鞋撇在一邊,電腦屏上依舊堆滿了不合時宜的表格,晨飲改為宿醉。那是難忘的宿醉。蘇州冬雨,紐約大雪,與老牌的全方位的「不合時宜者」在深夜做不合時宜者的對話,扶手椅兩把,咖啡便宜貨,不掛「文學咖啡館」之招牌,希臘諸神和尼采不嫌棄,屈原有時忍不住牢騷兩句。再後來特意訂製一片牛骨書籤,上面寫「他人即地獄」五個字,不知情者以為我心孤僻,知我者明白那是邀約一封,請你與我共度窄門。如今回想那時的生活,用木心的一句話來形容最恰當,「我曾是一隻做牛做馬的閑雲野鶴」。

獨樂不如眾樂,向友人推薦木心述作《文學回憶錄》,讀罷來談,「精彩歸精彩,但是不知道他到底懂不懂」。我跟他講有限虛構。執著於真實的人是一種堅強的脆弱,事虛構的人反倒是脆弱的堅強。曹雪芹,那樣的生活,繼續寫。見到曹雪芹,難道對他說,「精彩歸精彩,但是你到底懂不懂?」文學不是哲學也不是批評,文學批評好像真的「懂」,但是精彩嗎?「『思想』為何不端坐在論文的殿堂里,而要踅到小說的長廊中來呢」。

童明講過一個笑話,說有位讀者給木心寫信,問他哪來錢和閑得以在世界各地遊覽。「且不說木心的生活歷來清平淡泊,他作品中抵達的有些地方那是有錢也去不了的,除非是乘坐《一千零一夜》的魔毯」。航海家有所不知,旅行家有所不知,探險家有所不知,矯情絕世,特立獨行,都是在為被人做事,免我去航海旅行探險。

熱愛旅行的人彷彿一夜間充滿世界,儼然賦予生活意義的重要方式,財力也足夠雄厚,搭乘深夜航班趕在清早親身光臨彼得堡文學咖啡館,找遍菜單也沒有發現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名字,原來二位並非特色甜品。因為淺薄而不知有二樓,普希金的手槍忘在桌上,木心指著陀氏襯衣上第二顆扣子。契訶夫坐著馬車駛過涅夫斯基大街,眺望左邊的乾草廣場,雲色如煙,落日如球,其色赤紫,這是但丁的地獄啊!

行遍一百多個國家的旅行者並非旅行者,閱女無數之人不懂愛情。真正的旅行者無暇顧及一百多個國家,一個巴黎已經不堪重負,再添一個羅馬要了命了。木心的許多作品作於90年代,那時他旅居紐約,還沒機會到歐洲去,但寫得極真,好一個「佯裝在旅行」的高手。我與木心有相同嗜好,有位朋友並不喜歡,「沒去過說得跟去過似的」,只好保持悻悻然的沉默,後來讀到木心,旁若無巴黎地談論巴黎,旁若無紐約地談論紐約,好像在給我壯膽。慢慢地,木心變成了我私藏的靈藥,心情低落之時,翻出《最後一課》,「文學是可愛的,生活是好玩的,藝術是要有所犧牲的」,三顆藥丸,補藥、安慰劑、特效藥,紅色黃色綠色三色分明,燈下無人時引冷水沖服。

藥效延宕多時,總想起許多光明磊落的隱私,曾與贈我《文學回憶錄》的那位人兒去聽音樂會,曲目是木心最愛的莫扎特,小夜曲兩首K275及K388,演出結束後在路上走,「家裡有黑裙一襲,禮服樣式,下次音樂會穿與你看」。誰知天氣涼得太快大雁急於南飛櫻花化作秋泥,帕蒂塔小夜曲朔拿梯那依舊周周上演,而我終也無緣親眼見過她穿黑裙的樣子。夜已深話倒多起來了,也就這樣順勢,落進一片淺淺深深之中。


這不能算是木心自己的成書,所謂一多半的好懂易讀,其實要感謝他的學生陳丹青。

怎麼說呢,畫畫的人擅於短短時間內抓大輪廓,這本書也是這樣,整個是速寫性質的筆記。而陳丹青寫東西和口述表達都算很不壞的,口述的活潑,靈感,福至心靈的比喻,都記錄下來了。不相干的人讀的,其實是好學生的課堂筆記,不是老師自己寫的教材巨著。木心自己全力寫的作品,光是看《回憶錄》就覺得木心很好的讀者,恐怕也是讀不下去。

陳丹青自己也老實的,說木心講課說的作品,自己幾十年也沒讀過一本。其實不妨礙的,有個好老師幫你梳理一遍,就是建立一個基本的審美趣味,和正確的歷史線。文史哲藝本不分家,如果能懂木心說王爾德是不懂美的唯美主義者,那大概也能明白為什麼比亞萊茨只能算一流的製圖師。

就是難得有個這樣貫通的人來講講本在一起的詩人,文學家,音樂家,畫家們;又難得有個認真的學生願意把課堂筆記貢獻出來大家參考閱讀,各種機緣巧合。其實真要嚴肅起來要木心認真寫《文學史》,怕是絕沒有這麼親切易讀。

題外話:其實想想覺得有趣又可惜,人類流傳下來的諸多文本,費盡心機想要保留的巨著煙消雲散了。老師講講,學生記記,弟子們記錄孔子,眾使徒記錄基督,柏拉圖記錄蘇格拉底,函谷關小丁記錄老子,各種一時如是我聞的口述筆記,看似最不可靠的吉光片羽,倒都成了最經典的流傳。結果就是這些人,幾乎可以算作幾千年所有人類的老師。

歐洲中世紀的人求知,沒有四面圍牆的校舍,沒有評定職稱的機構。有一個人想要分享自己的一點智慧見解,就得自己站到檯子上去大聲宣講,聽的人覺得有道理,越聚越多,漸漸地有了自己固定的學生,就另闢一所,大家席地散座,可以被稱作是「大學」。我們沒運氣註冊到好老師的課程,那就讀讀二手的筆記,聊以解求知的渴吧。


轉我先生的話:
我沒看過的作品,覺得他說得好像那麼回事兒;我看過的作品,覺得他要麼說得不對,要麼說得太淺。


覺得自己特別的無知,讀的書太少,或者說是根本就沒讀過書。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張愛玲《沉香屑·第一爐香》中葛薇龍與喬琪的愛情?
如果龐統沒在落鳳坡被射死,三國會是一個什麼結果?
小說《了不起的蓋茨比》中的蓋茨比真的代表了美國夢嗎?
為什麼莎士比亞名著《羅密歐與朱麗葉》不叫做《勞蓮思長老的驚天秘密》或《幕後黑手_勞蓮思長老》?
從性的角度解釋一下,《聊齋》是一本什麼樣的書?

TAG:文學 | 木心孫璞 | 文學回憶錄1989-1994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