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李安的電影作品只獲得過奧斯卡的最佳導演獎,而沒有獲得最佳影片?


本回答主要針對「黑色菠蘿」網友那條得到最多支持的回答!

「奧斯卡一直以來都和美國主流政治觀念眉來眼去」,這話你能論證清么?美國主流政治觀念是什麼?難道共和民主兩黨都是一個政治觀念?奧斯卡又是個什麼樣的主體?是6000評委還是主席團?

年李安的《斷背山》拿到了幾乎所有重要影評人獎和工會獎,最後卻在奧斯卡上輸給了《撞車》,有國外媒體分析認為,主要是因為奧斯卡評委中的技術人員,比如
服裝、音響、攝影、音樂、特效等等(分屬美術、音樂、攝影、特效等奧斯卡分支協會)傾向比較保守,對同性戀題材的接受度遠不如演員、導演、製片人等,最終
導致風向改變。
《撞車》和《逃離德黑蘭》都算政治正確的影片?這麼說在美國表現種族矛盾倒是一種政治正確了?還有《逃離德黑蘭》裡面把美國政府表
現得相當無能,只能聽從一個普通CIA的建議,選擇了「best bad
idea」,向好萊塢求援以一種戲法式的手段去營救人質——這是所謂的政治正確么?
如果要說表現美國精神的話,本屆沒有影片比《林肯》更具代表性了:歷史題材,美國國父,傳記片。但最後《逃離德黑蘭》贏了。如果用樓主的理論的話,該怎麼解釋奧斯卡的選擇呢?
「論
影片深度,《少年派》絕對是所有提名電影中的翹楚,同時也是所有提名最佳電影中視覺效果最好的。」我不知道樓主怎樣看待《愛》、《林肯》、《獵殺本·拉
登》和《烏雲背後的幸福線》等片,少年派在深度上恐怕沒有比上述影片高出一籌。而視覺效果也顯然不是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獎項的重要依據。李安的成功是綜合
的,既是他多年努力多部精品作品的結果(也有奧斯卡當年對斷背山的補償),也是因為他在馬丁·斯科塞斯之後把3D電影技術從動作科幻片進一步融入到劇情
片,為電影發展做出了獨特的貢獻。同時,非常關鍵的是,《逃離德黑蘭》和《獵殺本·拉登》兩部熱門之作的導演都沒有入圍導演獎,給了李安很大的機會——因
為就斯皮爾伯格而言,《林肯》顯然不能算其巔峰之作,比《辛德勒名單》和《拯救大兵瑞恩》還略遜一籌。

我再補充一下,不要把主流價值觀和政治正確兩個點混淆了!電影大部分當然是要反應大多數人的主流價值觀的,比如好人有好報,正義必勝,生活還是美好的等等
——任何一個國家的主流價值觀都有這些內容,不會有例外!而不管是大多數電影人還是大多數電影獎項也不會刻意去抗拒主流價值觀。政治觀念是時時變化的,但
主流價值觀卻很少有大的改變(儘管對於性、生活目標、家庭關係等觀念會不斷發展)——把好萊塢早年的電影放到今天,很多東西就非常清楚了。像《It"s a
wonderful
life》這樣反應主流價值觀的電影是不會過時的,但一些涉及「政治態度」的電影就會不同,現代電影人看待老版《滿洲候選人》時,就早已不會在著眼於影片
對韓戰、紅色威脅等等內容,而會去分析其中身份變化、頭腦控制等更文化和社會性的內涵。

P.S. 再貼一段出自紐約時報網站2008年的文章,裡面有奧斯卡配樂協會評委明確表示,他們「就是不能投票給一部gay片」。當然,下面作者說很多奧斯卡評委根
本都沒看BBM,尤其兩位演員更是拒絕觀看。但在演員工會裡,還是很大部分比較開明的。而技術工會的成員因為其文化、地位,更趨向於保守。


安叔的兩部作品榮獲奧斯卡導演獎已然不易,作為一個非白種人,在一個由白種人掌控的電影獎項上獲得兩次對於導演個人的最高褒獎已是莫大的榮耀。

只不過分開看,第一次榮獲導演獎的作品《斷背山》,從擒獲金獅以來,橫掃洛杉磯和紐約兩大重要的地方性影評人協會的最佳影片,之後更是披荊斬棘一路高歌挺進奧斯卡,可惜的是在最佳影片上惜敗《撞車》。首先,能提名已經是實力的體現,是學院對於斷背山這部電影的肯定。再者,在最後關頭把小金人頒給撞車,也間接表明了學院的保守派作風。作為一部以同性愛情為主要情節的電影,《斷背山》雖然好,卻終究要吃題材的虧。那一屆毫無疑問《斷背山》是最大熱門頭號種子。導演獎和最佳影片獎一般不分家,可是給了安叔導演獎卻不給最佳影片,無疑是發出信號:這是一部優秀的電影,但是不能給你最佳影片。

第二次獲獎的《少年派》,質量上乘,且運用3D拍攝。但是要知道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部3D電影斬獲最佳影片獎。連卡神的《阿凡達》都惜敗《拆彈部隊》,而且那一屆連最佳導演都給了畢格羅。這次的《少年派》在技術上的運用堪比《阿凡達》,在故事上也超過《阿凡達》和《雨果》等視效大片,但是一來學院要用最佳影片補償《逃離德黑蘭》的導演落選,二來3D電影還未成為真正的主流,至少在奧斯卡上它還沒有成為真正的主角。所以最後《少年派》沒有獲得影片也不奇怪了。而且在斯皮爾伯格呼聲同樣很高的情況下,安叔能拿到最佳導演是多麼不容易啊!!


個人理解:
最佳影片包含各個製片環節(所以是製片人上去領獎),表演是很重要的環節:

《少年派》中,表演分不高。雖然裡面的演員都不差,但是也不出彩。同時人在劇中表演的場合也相對較少,所以就輸在這項了。


Shit happens.


今年的九部最佳影片提名,個人最偏愛的不是林肯,不是Argo,也不是Pi,而是Les Miserables。Pi拿到了僅次於林肯的11項提名,這本身就是很大的勝利了。論敘事,論技術,論思想,論導演功力,Pi其實都不遜於以上三部作品,但在最佳影片的排名上,他從來就不是最熱門,甚至連前三都進不了。為什麼?

縱觀這九部提名的最佳影片,其實可以分為兩類:

  • 講述美國精神的主旋律:Argo, Zero Dark 30(獵殺本拉登), 林肯, Les Miserables(好萊塢班底講述的法國革命,就變相當成美國精神吧)
  • 探討人文情感的文藝片:Life of Pi, Amour, Silver Linings Playbooks, Beast of Southern Wild

按理說第二類片是奧斯卡一直以來青睞的對象,但近年來的奧斯卡穩中求變,在最佳影片的選擇上趨於保守(如the Hurt Locker,King"s Speech, 以及去年致敬無下限的The Artist,他們擊敗的分別是the Social Network,Avatar之類註定名垂影史的牛片),可以看出學院對於正劇以及美國精神是非常看重的。今年的正劇,首當其衝的就是根正苗紅的林肯,其次弘揚美國英雄主義的Argo(地球上最強大的國家都搞不定的事情區區一美國公民就搞定了),這兩者幾乎構成了最佳影片的第一陣營。再然後是三號種子選手,探討美國中產階級生活問題的溫馨小劇Silver Linings Playbooks,為什麼是它?看看它的公關公司吧,Weinstein,好萊塢無人不知的地球上最牛逼的公關公司(亦是Obama競選總統的團隊之一!)。


再來看看Pi,從一開始的預告片宣傳,到上映後的沖獎宣傳,清一色都是走的技術流路線。看看過往技術流路線的最佳影片提名,Avatar, Dark Knight, Inception, Hugo, 無一例外全部出局!從學院的角度來看,表演就是表演,技術只能做輔助用,因此技術蓋過表演的影片,一律pass。這有點類似現在的大學和工業界,大學研究的都是理論,而工業界需要的則是吸引人眼球的東西。偉大如Avatar,終究也抵不過最後的小成本卻體現了美利堅大國精神的the Hurt Locker.


----------------------------------------------------------------------------------------


再說說最佳影片為什麼是Argo。

小本今年的最佳影片,估計有很大一部分是來自於學院內大部分評委對於他落選最佳導演的報復性投票。這一點可以從兩個地方得到印證。

首先是在奧斯卡提名前,Argo一直都是最佳導演熱門,拿了幾站影評人大獎,但在最佳影片的評比上卻一直輸給林肯、大師甚至獵殺本拉登。而在奧斯卡導演提名揭曉後,業界一片嘩然(從提名晚會現場眾人的驚呼可略窺一二),紛紛替小本喊冤。誠然,作為年少成名然後又自甘墮落最後觸底反彈的標杆式人物,小本個人的故事的確很勵志,而且他的導演編劇才華有目共睹。在其第二部導演編劇作品,前年的the Town中就展現了流暢自如的導演功底,幫助Jeremy Renner提名當年的男配。所以,作為導演來說,他的能力和魅力都基本夠了。
今年的Argo,小本更上一層樓,選了個更討巧的劇本(CIA特工冒充好萊塢明星去伊朗救人,無論哪一個關鍵詞都能構成一部熱門電影),故事也更緊湊,節奏更刺激,美國精神更明顯。無論從哪方面看都是一部誠意十足的作品。但是,也僅是誠意十足而已(個人意見),還達不到明顯的最佳影片級別,能夠傲視群雄。
但轉折點出現在奧斯卡提名後,業界對小本落選奧斯卡最佳導演提名估計都表示出牆裂的憤慨,於是在奧斯卡提名之後頒發的最佳影片、導演,Argo幾乎都是全勝(在此之前最佳影片大熱門一直都是林肯,而最佳導演的格局卻異常混亂,小本、老斯、畢格羅、安叔都有所斬獲,但小本和畢格羅紛紛落選奧斯卡導演提名)。在最關鍵的製片人協會和導演協會中(分別對應奧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評委均為這兩個獎項的奧斯卡評委),Argo橫掃林肯。至此,Argo成為完全的一號大熱門。

以上均為個人推測。相關資料來源於:
1. Oscar History
2. 影評人畢成功 新浪博客
3. Oscar Predictions 2013


個人感覺所謂政治正確都不過是某種「疑似正確」的邏輯,話說沒有哪個國家的電影節會選擇一部如何揭露本國醜陋社會黑暗人民生活痛苦不堪的電影——既沒有這樣的國家(朝鮮除外,他們算一個自我沉浸在想像中的共同體);也沒有這樣的電影。(文中部分硬傷,已在文下評論部分中指出,感謝各位知友)
附上奧斯卡評選規則,奧斯卡真的不過是一次美國電影工業的狂歡,不是金雞百花的政治表彰,請不要用一個政治敏感國家人民的通病來看待全世界人民的show,對電視轉播商ABC來說,這不過是一次收視率的數據,對無數街邊小報來說,這不過是一次正大光明賣八卦的機會。對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來說,這是一次恪守規則的制度內評選。
奧斯卡提名與最佳影片這樣產生---詳解選擇投票制
李安迄今為止總共有四部電影衝擊奧斯卡,分別為《理智與情感》《卧虎藏龍》《斷背山》和今年的《少年派》,按照政治正確論的觀點來考察,第一部是地道的英倫風光片,拿下了金球獎,是數十年來最傑出的簡奧斯汀小說改編電影之一,當年奧斯卡得主為《勇敢的心》一部歌頌英倫地區的領袖艱苦創業的故事。第二部是地道的中國武俠片,以兩千萬美元不到的低成本(北美電影的門檻就是兩千萬,兩千萬以下可以歸為獨立電影)席捲全球,創下迄今為止的獨立電影票房紀錄,當年奧斯卡得主為《角鬥士》,一部歌頌古羅馬將軍為了正義與榮譽無所畏懼的電影;(政治正確與否,明眼即辨)第三部是地道的美國西部風情片,只是加入了牛仔同志戀,但拿下了威尼斯金獅獎和金球獎,李安本人也如願收穫了《卧虎藏龍》中沒有拿到的奧斯卡最佳導演(當屆得住為史蒂文·索德伯格,以創紀錄的兩部電影《永不妥協》、《毒品網路》入圍導演獎提名而摘金),雖然主角飾演同性戀牛仔的希斯·萊傑沒有斬獲影帝,但影帝得主為同樣扮演同志角色的菲利普·塞默·霍夫曼(《卡波特》),且臨陣阻擊《斷背山》的是《撞車》一部反映複雜種族問題的社會題材電影。
第四部是一部幾乎可以稱為神奇的小說改編電影——《少年派》。一億兩千萬美元的投資成本,畫面效果和影片質量甩出國內任何一部號稱大片的電影不知道幾千萬條「陸川」。題材是信仰問題與夢想追求——似曾相識的美國夢電影的故事內核?又與政治何礙?由於個人對《少年派》過於喜愛,所以不便發表評論,不易做出理性評論與判斷。值得一提的是,在頒獎禮前,李安說「如果《少年派》只拿技術獎,絕對是不公平的,二十年後回過頭來看,會重新評價本屆這些重要的提名影片「。(回過頭來看這種話,陳凱歌也說過,不過現在十幾年過去了,大家似乎還是看不懂這部豆瓣評分4.2的神作《無極》,而《少年派》則是從十一月熱映到現在依然是影迷和影評人心頭大愛)
奧斯卡只是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舉辦的一次」院系杯影片展「,而非」世界年度優秀電影影史大排名「任何一部電影獲獎和提名都會受到相同數量的誇獎和抨擊。李安作為一名華人導演,能在好萊塢和奧斯卡的競爭中,保持自己的作者電影的風格,得到大多數業內同行的讚許與認同,本身便是一件值得慶賀和目為奇蹟的事情。無數得到奧斯卡提名的非美籍名導——費里尼,伯格曼,庫布里克所沒有成就的歷史。
歷史記住的是奧斯卡,而不是只有最佳影片一部,就猶如前年,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在為最佳影片頒獎時說的,」如果一部提名電影成為了奧斯卡最佳影片,那麼他將和《碼頭風雲》《午夜牛郎》《教父》《獵鹿人》這些電影站在一起,如果它沒有,那麼他將和《憤怒的葡萄》《公民凱恩》《憤怒的公牛》《畢業生》站在一起「當年的獲獎影片是《國王的演講》,而大家都清楚斯皮爾伯格在安慰誰——《社交網路》


李安屬於比較牛逼的考試成績年級第一名,但是一等獎獎學金最終還是給了成績出色的學生會主席。


改編自:《肖申克的救贖》在奧斯卡上敗給《阿甘正傳》的原因是什麼?

如果從「陰謀論」角度出發,《肖申克的救贖》在奧斯卡上敗給《阿甘正傳》的道理很簡單——奧斯卡就是個賣片賺票房的禍害,哪類美國人政治上失勢他們就讓這一類人愛看的電影獲獎,好把更多人弄進影院去騙銀子。所以最近20年內,小布希父子執政時期的電影往往會更有看頭。那些整天扯「主流價值觀」的無非就是臆想罷了,可能他們以為全世界審片都必須跟某朝一樣高唱某種主旋律吧。

1994年是柯林頓任期,他們自然要推《阿甘正傳》這部 「美國大笨蛋才是上帝寵兒」 的腦殘片。正像今年是奧巴馬任期,自然就推《逃出德黑蘭》這部 「伊朗自作自受,美國攪屎棍全身而退」 的腦殘片。 事實上《少年派》也是一部腦殘片,只不過導演功力做足、講故事的水準有目共睹,而且「最佳導演」往往是站在投資方立場給頒的獎,像李安這種「物美價廉又有口碑」的導演,什麼時候得獎都不意外(今年的女主應該也是這個路數)。而《雲圖》、《蝙蝠俠》這類 「激進的意識形態」 ,想冒個泡都沒門(儘管這幾位導演也沒少忙活),以及粉絲群固定的《霍比特人》,能在市場上折騰到什麼程度就全看他們自己的造化了。

如果比較《斷背山》和《撞車》,道理也是明顯的。《撞車》顯然更容易賣向全球市場,而《斷背山》這種敏感題材的常規銷路肯定不如《撞車》。好萊塢就是個賺錢機器,奧斯卡說歸到底只是在推動好萊塢利益的最大化。


昨天居然把回答寫到給給別人的評論里了 o(╯□╰)o

這個問題有點意思

拋開安叔的華裔導演身份,他對各種題材驚人的駕馭能力和始終如一的探索精神 尺度拿捏有如該題材專業戶
中西家庭 英國名著 70年代中年危機 南北戰爭 漫畫英雄 武俠江湖 基情歲月 漢奸片(-_-!),還有在3D泛濫的2012年依然堪稱代表作的視覺奇幻巨作
再看看他合作過的演員表 趙文瑄 艾瑪湯普森(理智與情感的編劇 幫安叔省了很多事) 凱特溫斯萊特 托比馬奎爾 伊利亞伍德 國際章 希斯萊傑 吉倫哈爾 湯唯 少年pi 在當時還大多是沒什麼名氣的少男少女 合作完又大多已走向光明大道


所以 問題 就來了

遇到這位什麼題材都敢涉獵 年紀一大把還在嘗試無數可能性 而且做的有模有樣 又很會培養年輕演員的導演
評委多半都會覺得「ann lee又牛了一次」 而反而會忽視到片子本身的質素

當然 連續兩次碰到了政治更正確的主旋律 這也是命:)


這和影片的討喜程度很有關係,奧斯卡一直以來都和美國主流政治觀念眉來眼去。李安不幸的是,兩次都碰到了:政治正確,同時又製作精良的美國味電影。輸了最佳影片,是可以理解的。

第一次輸給了講美國種族問題的《撞車》,論突破性,《斷背山》無疑比《撞車》高出N個量級,它第一次把同性戀電影拍得如此唯美,且一點兒都不色情。而《撞車》的多線敘事,早已經不是什麼新聞了。所以,李安獲得最佳導演,一般以上是獎勵他對這一類型的突破。

但是《撞車》優在內容的正確和穩妥,更討喜:在一直吵鬧著種族問題的美國,種族分歧與融合,同時又煽情的好故事,是所有人都喜歡看的。

這一次輸給了《逃離德黑蘭》幾乎複製了《斷背山》的命運,也是輸給了一部政治上無比正確的電影。論影片深度,《少年派》絕對是所有提名電影中的翹楚,同時也是所有提名最佳電影中視覺效果最好的。有人曾經說過:導演最害怕面對的三個東西,一個是動物,一個是小孩,一個是水(未必準確)。《少年派》佔了其中之二。可見,李安把如此艱難的事情拍成了這個樣子是多麼不容易的一件事情。他也完全突破了自己,得最佳導演實至名歸。

《逃離德黑蘭》是典型的美國故事,一堆人通過各種合作,克服各種困難,解救一小撮人,這種類型的還有《拯救大兵瑞恩》、《阿波羅13號》等等...這是非常符合美國精神的電影。此外,也不排除因為本·阿弗萊克沒有獲得最佳導演提名,部分投票人懷著對學院報復的心理,把最佳電影的票投給了《逃離德黑蘭》。


我昨天看了美國幾個網站,關於奧斯卡方面的內容李安基本都沒在首頁或醒目位置


有一種說法是:當年《霸王別姬》沒拿到最佳外語片,原因是製片方沒有在奧斯卡之前的各種吹風會上做宣傳推廣,以至於評委會覺得《霸》拿其他的獎拿到手軟了,沒有表現出對奧斯卡的極度渴望。
雖然我不願意去相信這種說法,但是這個傳聞也體現了奧斯卡獎的本質:與歐洲的幾個獎相比,奧斯卡獎更商業,更潮流,更時髦!
誕生於好萊塢的奧斯卡獎和奧斯卡頒獎禮都脫離不了好萊塢的那些花邊八卦與作秀。當小李子在台上舉著獎盃的時候,在台下的人,不管你是衷心的還是假意的,都要全場起立,一臉眾望所歸功德圓滿的表情,這時候如果能熱淚盈眶甚至情不自禁就更錦上添花了。
所以奧斯卡獎的歸屬有很多很多因素,電影的好壞只是其中之一。必被提起的「政治正確」也只是其中之一(而且「政治正確」也是與時間相關的),營銷團隊的背後運作功勞也很大,甚至與電影無關的個人八卦,花邊新聞都會影響評委的投票。
總之,只要是人投票選出來的東西,我從來都不覺得一定是最優的。所以,管他誰得獎,每個人心中的獎都已經頒給了自己心中的大師。


李敖也說過這個問題~ 他就覺得不合理~ 最佳導演~ 導演不出最佳影片~ 這本身其實是不合理的~ 當然這種情況在奧斯卡上發生N次,可能他們有不同的理解。


我對好萊塢的最佳影片和最佳外語片一直有芥蒂。其實各大電影節都是一樣的,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李安的電影作品是很好,思考也非常深入,技法很純熟。
但問題是,每年被認可的得到最佳影片獎的電影,是有一個比較明顯的等級的,我分為兩級吧。第一級別放到哪裡都穩得獎,不然電影節招牌會有污點,但是三年一部都很難見到。第二級別是拿獎的大多數,但都是挑得到問題的,所以電影節給不給獎,看偏好了。


第一級別:堪稱完美。《霸王別姬》、《影子武士》。
這個等級的電影,拿出來都是名垂青史的。
第二級別:存在缺限,但不是導演的技術問題。A、探討的問題範圍太窄(冬眠)而且深入,技法上可能有突破,不強求;B、主題深度偏淺,但技法有明顯突破(低俗小說);C、各個角度都得良,總體和完成度很好(為奴十二載)。

B對學術界有貢獻,無論戛納還是好萊塢,即使不給最佳電影,一般是要給最佳導演,評審團大獎之類的;A、主要是戛納的菜,一貫的抽象高冷,小知識分子主義;C是好萊塢喜聞樂見的好學生形象,最好還是迎合美國主旋律的。



總體上,除了各大電影節的偏好之外,評委們也要考慮很多問題,往往沒得獎肯定找得到原因(聶隱娘),但是得獎了,不一定真的就很了不起(比如《為奴十二載》就被黑不如《地心引力》)。


地心引力是另一種美學,輕描淡寫卻簡練雋永,像一首輕快的詩。從選材,完成度,效果上來說,是目前最成功的科幻作品(不一定能說偉大)。如果是更open一些的評委來選,可能會給地心引力以最佳影片,但問題是,地心引力確實既不能在學術上拿出像《2001太空漫遊》那種貢獻,探討的問題是人類對於大地的物質性的依戀,和社會八竿子打不著,而且只有這一個主體,故事也太簡潔了;而且,這部電影也沒有辦法體現出導演有綜合(強倒是真的)的基本功(基本上這個和思想、題材、情節是掛鉤的,所以技法被封住了),如果只靠一篇50字的詩拿到諾貝爾文學家,你會不會覺得有些違規?《為奴十二載》,政治正確,功底紮實,而且有一定的小創新,得獎也是意料之中。


但這些作品,和《影子武士》這種具有毀滅性競爭力的作品相比,是沒有任何發言權的,李安恰恰也沒拍過這個等級的。


總之,非要拿獎,最穩的是排第一級的東西。第二級的作品,要運氣,不是說拍的不好。

話說,《霸王別姬》也沒得最佳外語片獎,據說是因為陳凱歌等人沒有給好萊塢打招呼。。。。。。


問問題的童鞋 ,拜託你先去看完導演的電影再來講好么 卧虎藏龍當年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啦


就快拿了 別著急


導演評的是導演獎,製片人製片方才是評「最佳影片」獎吧...


最佳影片也不是全是由電影題材決定的啊


卧虎藏龍不是最佳影片??這種程度也敢發在知乎?


李安永遠得不了奧斯卡最佳電影獎。


缺乏有深度的理性思維的民族,永遠不配得這個獎。


卧虎藏龍被你吃了嗎!!
別侮辱我安叔了?!


李安拍的片子固然不錯,
但是其他一同評比的片子也得了解啊。
同性戀能(Brokeback Mountain (2005))能和種族矛盾(Crash (2004))在一個層次?
印度小孩漂流記(Life of Pi (2012))能和拯救伊朗美國公民(Argo (2012)),廢除黑奴制度的總統(Lincoln (2012))在一個層次?
況且還是黑白美國人沒接受為自己人的黃色亞裔人種。
本來就是大眾娛樂行業憑空製造出來的娛樂大眾的獎項,何必那麼認真。
特別較真是吧,去找找圈內更專業的評比吧,我是不知道的。


推薦閱讀:

為什麼我看《歲月的童話》哭的這麼慘 想說什麼 無從說起
如何評價電影《小時代3:刺金時代》?
有哪些值得一看的西班牙電影?
為什麼陳道明,孫紅雷,王志文這些一線演員堅持拍電視劇?
你在影視劇中見過哪些不走心的群眾演員?

TAG:電影 | 奧斯卡 | 李安導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