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爭議的「新鄭黃帝故里」入教科書是否合適?


軒轅黃帝

軒轅是父系氏族社會華夏部落聯盟的大酋長,漢民族國家的開創人。他降生於甘肅清水縣。

一、伏羲、女媧是先民對天地、男女的感知意象

三皇五帝在古史及傳說中說法頗多,較為混亂。三皇者,說法有七:《史記·秦始皇本記》李斯言:「古有天皇、地皇、泰皇,泰皇最貴」;《史記·補三皇本記》引《河圖》、《三五歷記》說是天皇、地皇、人皇;《風俗通義·皇霸篇》引《春秋緯·運斗樞》言為伏羲、女媧、神農;西漢孔安國《尚書·序》、晉皇甫謐《帝王世紀》言為伏羲、神農、黃帝。五帝者,說法有四:《世本》、《大戴禮》、《史記·五帝本記》以及東漢應劭、三國譙周均以黃帝起頭;《禮記》說太皞(伏羲)、炎帝(神農)、黃帝及少皞 、顓頊,《皇王大紀》說伏羲、神農、黃帝 、唐堯、虞舜為五帝。且史書對黃帝的記述比較詳細。尤其是司馬遷所作的史記記事起於黃帝,足見史家之灼見。

次看傳說。三皇之首伏羲,唐代司馬貞《三皇本紀》說:「母曰華胥,履大人跡於雷澤,而生庖犧於成紀」。《三皇本紀》自註:「其位在東方,象日之明,故稱太皞,皞,明也」。鄭玄注《禮記·月令》說:「此蒼精之君」。「太皞庖犧氏,風姓,代燧人氏繼天而王」,「其相日角」,「蛇身人首」。所謂雷、風,日之明,似均與上天有關,孔穎達解釋說元氣廣大謂之皞,天則皞皓。在《漢書·古今人表》中於「上上聖人」中直書「太昊帝宓羲氏」。故伏羲與天皇為同義復指。女媧與伏羲一說為兄妹關係,故有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之說。但女媧傳說中最大的特點是摶土造人,治平洪水。在女媧傳說中似乎更與地相關。

再看神話。《補三皇本紀》中說:「天皇氏,十二頭,澹泊無所施為,而俗自化。木德五。歲起攝提。兄弟十二人,各立一萬八千歲」;「地皇十一頭。火德王。兄弟十一人,興於熊耳、龍門等山,亦各萬八千歲。」天皇比地皇多出一頭;天皇無所施為,地皇有山可依。

由是觀之,我們是否可以把伏羲和女媧看作是人類最早對天與地的感知。就如同把有巢氏和燧人氏看作是居住和熟食的感知一般,是房子與火的符號。

又傳說伏羲和女媧兄妹通婚而生出了人類,故伏羲被視為人宗爺。在漢畫像磚中有伏羲女媧,兩尾相交的情景。李贄言:「上古男女無別,帝始制嫁娶」(《史綱評要·卷一伏羲氏》)。伏羲、女媧漫長的神話時代是一個由男女無別到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衍進過程,而伏羲和女媧則是由天皇向男性,地皇向母性過渡的對接符號,是先民對雄、雌性別認識的升華。趙國華先生在《生殖崇拜文化論》中說「女媧本為蛙,蛙原是女性生殖器的象徵,又發展為女性的象徵,爾後再演化為生殖女神。伏羲也許本為蜥,蜥即蜥蜴,原是男性生殖器的象徵,爾後奉伏羲為「春皇」,原因即在於他是一位生殖繁育之神。」《帝王世紀》說,伏羲「一號雄皇氏。」據宋兆麟《上已節考》說河南淮陽過去在人祖廟(即伏羲廟)會上還有男女野合的現象。

傳說中伏羲始畫八卦正是對上述分析最好的註腳。八卦者,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分別象徵天地雷風水火山澤八種自然現象。《易·繫辭下》說「古者包犧氏王天下也,仰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白虎通義號篇》說「於是伏犧仰觀象於天,俯察法於地,因夫婦正王行,始定人道,畫八卦以治天下」。但所謂伏羲畫八卦本身是一個奇特的傳說:《尚書中侯·握河記》說:「龍馬負圖出於河,遂法之以畫八卦」。所謂八卦把天地萬物用陰陽二爻來表示,體現男女媾精,萬物化生的義理。因此,我們說所謂伏羲實在是一種文化現象,就如同我們對龍的理解一樣。他不是個體,而是泛指。元代祭祀伏羲的樂章中有「八卦有作,誕開我人」句子。明代胡瓚宗在祭祀伏羲的獻供樂章中說得更清楚:「神之來兮,見龍在田;神之去兮,飛龍在天」。可見伏羲確實是代表著人類的誕生,說他是人之初祖、或人宗人祖是十分恰當的。

二、軒轅黃帝是人皇、泰皇,華族部落大酋長,漢民族國家開創人。

比較而言,軒轅黃帝的生平事迹,儘管有神話的色彩,但畢竟真實得多了。不管各種記載或傳說把他列為三皇之末,五帝之首,但神的成份少多了。在三皇之中,他或他和炎帝神農氏完全充當了人皇或泰皇。對黃帝的記載,司馬遷時代較多,有所謂「百家言黃帝」,但「其文不雅訓」。司馬遷「擇其言尤雅者,故著為本紀之首。」所以,司馬遷的記載是可信的。《史記·五帝本記第一》對軒轅姓氏身世、出生、去世、發明、征戰、治國等方面進行了完整的記述。「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尚書》說「黃帝少典之族有熊氏」。《國語·晉語》說:「昔少典娶有鞽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皇甫謐說:「黃帝生於壽丘,長於姬水,因改姓姬」。《初學記》說「黃帝母附寶,見大雪繞北斗,樞星光照郊野,感而孕。」這裡的軒轅與伏羲、女媧時代大有不同。軒轅不僅有其父母,而且有其兄弟。也有說其與炎帝是一父兩母的(炎帝母女登,任姒。《》說:「神農氏姜姓,母曰任姒,有喬氏之女,名女登,為少典妃」。)軒轅有妻子,有子孫。《史記》載:「黃帝居軒轅之丘,而要於西陵之女,是為媒祖。媒祖為黃帝正妃,生二子」,「其一曰玄囂,是為青陽」「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易山氏女,曰昌什,生高陽。」「黃帝崩,橋山,其孫昌意之子高陽玄,是為帝顓頊也」。「黃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顯然,軒轅時代已由男子專權的父系氏族社會取代了伏羲女媧時代的蒙昧社會和母系氏族社會。

軒轅時代的發明很多,伶倫造律呂,區分五音;隸首作算數,記述數字;創造指南車,征戰遠方。蠶桑、造紙、舟車、宮室、文字等之制,皆始其時。

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我,暴虐百姓,而神農氏能征。於是軒轅乃慣用於干弋,以征不享,諸侯咸來賓從。而尤最為暴,莫能伐。黃帝欲侵陵諸侯,諸侯咸歸軒轅。軒轅乃修德兵,治五氣,五種,撫萬民,度八方,教熊貌貅驅虎,以與黃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志。尤作亂,不用帝命。於是黃帝乃征師諸侯,與尤戰於涿之野,遂殺尤。而諸侯咸等軒轅為天子,代神農民,是為黃帝。天下有順者,黃帝從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嘗寧居。這裡著重講了兩次大的戰爭。所謂諸侯,也不過是小部落而已。秦腔古戲有《黃帝開國圖》。

經過戰爭,黃帝所轄疆域也在擴大。「車至於海,登丸山乃岱宗。西至於崆峒,「登雞頭」。南至於江,登熊、湘。北逐,合符山,而邑於之阿。遷徙往來無處,以師兵為營衛。官名皆以雲命,為雲師。量左右大,於萬國。萬國和而鬼神山山村禪與多焉。獲寶,迎日推。舉風后、力牧、常先,大鴻以治民。順天地之紀,幽明之占,死生之說,存之之難,時百管草木,淳化鳥獸蟲,羅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勞動心力耳目,節用水火材物,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

這段文字,反映出黃帝時代治國有有邑,設有內外之官,又有四大臣及軍隊、營為,儼然已具備了國家的雛形。這種情況與《補三皇本紀》中對人皇的記述大抵相近:「人皇九頭,乘雲車,駕六羽,出谷口,兄弟九人,分長九州,各立城邑,凡一百五十世,合四萬五千六百年」。而與「天皇、地皇」的記述大相徑庭。因而,我們是否可以說三皇之人皇、泰皇、,就是軒轅黃帝。

從太史公作史記把黃帝列為五帝之首,經高陽、高辛、唐堯、虞舜、夏、商、周、秦,論於漢武帝天漢元年合二千二百一十三年」。統治者出黃帝一系,均為軒轅後裔。後世亦莫不以黃帝子孫自居。秦始皇稱帝,李斯管言三皇中之泰皇最貴。《秦本紀第五》:「秦之先,帝顓頊之苗裔曰女。」就連唐先祖也稱其為「高陽氏之苗,秦將軍之後矣。」

如果我們把伏羲和女媧與西方之亞當和夏娃相比較,神話傳說應當是反映了遠古先民的一種生存意識的話,那麼,軒轅黃帝則應當是真正的漢民族形成的代表者,中華民族至高無上的人文始祖,也是最先的開創中國之君。

三、軒轅故里的由來

軒轅文化的傳播十分廣泛,軒轅活動的範圍較廣,所謂「遷徙往來無常處」。因而,關於黃帝誕生於何處的說法也較多。(一)、司馬遷《史記》說:「黃帝居軒轅之丘」;(二)、《帝王世系》說:「黃帝居若水」;(三)、郭璞《水經》說:「帝生於天水軒轅谷」;(四)、《史記》、《五帝記》說:黃帝「邑於啄鹿之阿,遷徙往來無常處,以師兵為營」;(五)、《國語》說:「黃帝以姬水成」;(六)、宋.羅沁說:黃帝「生於姬水,長於壽邱」;(七)、姚瞻說:「黃帝都陳倉,非宛丘」;(八)、於右仁《黃帝功德記》說:「今隴右,黃帝遺迹甚多」。范文瀾、何光岳、吳正中、安江林及古代胡纘宗等專家學者均認為軒轅故里在清水縣。

〈一〉史書記載

〈〈大戴禮 ·帝系〉〉〈〈史記〉〉說:「黃帝居軒轅之丘」。〈〈漢書·人名表〉〉說:「有嶠氏以戊己日生黃帝於天水」。〈〈水經〉〉載:「帝生於天水軒轅谷」,「今城東南七十里有谷與溪焉。」酈道元〈〈水經注〉〉說:「南安姚瞻以為黃帝生於天水,在上邽城東七十里軒轅谷」;皇甫謐說:「黃帝生於壽丘,長於姬水,因以為姓。居軒轅之丘,因以為名,又以為號。」〈〈山海經·大荒西經〉〉說:「西王母之山有軒轅台,射者不敢向。」〈〈淮南子·地墜訓〉〉說:「軒轅之丘在西方」。

〈〈甘肅通志〉〉記載:「軒轅谷隘,清水縣東七十里,黃帝誕此。」〈〈直隸秦州新志〉〉載:「帝生軒轅之丘,名曰軒轅。今清水縣東南七十里,黃帝誕於此。」明代胡纘宗有〈〈軒轅故里生清水考〉〉。范文瀾先生在〈〈中國通史編〉〉中說「軒轅黃帝誕生於甘肅清水。」隴上學者吳正中撰有《軒轅黃帝及其故里考》一文,對軒轅故里清水說作了詳備論證。上列史書儘管有轉引摘錄,但其方位、範圍卻有由大到小,由含糊到清晰,最後確定為在清水縣的過程。

(二)人文史跡

蕭兵先生說:「我國原始人民的主體屬蒙古人種,即黃帝;「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在西北黃土高原」。所以,我國人崇拜黃土、黃色」,蓋稱黃帝者,因有「土德之瑞」也。宮玉海先生在《山海經與世界文化之謎》一書中說:「華、夏按理應作夏、華,只是因為漢族的祖先源於西北地區,因而自稱華族」。伏羲、女媧的傳說時代其主要地區是天水、秦安。晉代皇甫謐《帝王世紀》說:「華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長於成記」。唐司馬貞在其《三皇本記》中說:「華胥,履大人之跡於雷澤而生庖犧於成記」,並自注曰:「成記亦地名。按,天水有成記縣」。後人均襲此說。神農炎帝活動的主要範圍在關中地區的寶雞一帶。《帝王世紀》說「女登游華陽,生炎帝神農氏於姜水」。姜水即今陝西寶雞清姜河流域。楊晨東先生說:「炎帝神農氏的故地在寶雞市,黃帝軒轅氏的故地在甘肅天水與寶雞市交界地」(《炎帝論》)。作為人類生存繁衍鏈上父系氏族社會的集大成者,崛起在隴縣與秦安之間的清水,也驗證了渭河流城天寶地區是華夏民族孕育地的推斷。

(三)考古實證

著名記者范長江在《中國的西北角》一書中寫道:「我們現在雖然在考古學上還未能具體證明『伏羲』的時代和他當時社會的內容,然而漢族最早的傳說和神話,都在渭水流域,特別是渭水本源的上游,這卻無可懷疑」。漢族是否由中亞細亞來的,我們尚不得而知。但近幾十年發現的天水地區大量的古遺址,從科學的角度充分說明了天水地區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也對論證軒轅誕生於清水有很充分的價值。

秦安大地灣遺址據有關資料介紹,發現房址240座,灰坑窯穴342個,墓葬79座,窯址38個,各類文物8000多件。其中有距今約8170—7370年新石器時代早期紋飾陶器繩紋紅陶足碗以及深穴窩棚式建築。有距今約5500年新石器時代廟底溝類型的人首葫蘆形彩陶。也有距今約5000年仰文化晚期的原始地畫狩獵圖和原始宮殿。證實了天水地區曾經居住過規模宏大的原始部落,也印證了伏羲女媧時代的傳說。

黃帝時代所形成的文化,考古學稱為龍山文化。它的年代距今約5000年左右,這一時期的遺址,在清水發現四十多處。從永清堡遺址出土的文物來看,當時的原始農業和手工業生產較之大地灣出土文物有很大的變化。在約1—3米的地下文化層,有大量灰坑、灰層、房址、窯穴和陶礫堆積物遺存。層內有獸首,陶片、石器等。生產生活工具主要有石斧、刀、鏟,陶紡輪、陶網墜、骨錐、陶鬲、陶缽、陶環等。由石器到陶器,工具由粗到細,以及房屋的出現,說明在這一時代,黃帝部落不僅能從事狩獵、捕魚的生活,而且能從事農業、手工業、飼養業等活動。同時,對偶婚姻家庭也已大量出現,至少證明了母系氏族社會已經完成了向父系氏族社會過渡的歷程。在軒口窯斷崖處也有壁薄紅色的龍山 家文化陶片及灰坑多處,亦居龍山齊家文化遺存。

(四)地名特徵

《史記·天宮書》說:「軒轅黃龍休」;《晉書··天文志》說:「軒轅十七星,在七里北。軒轅黃帝之神,黃龍體」。 何光岳先生解釋道:「可見軒轅星正位於軒轅谷之上天,代表軒轅氏部落的位置」。《秦 州直隸新志》記載「今清水縣有軒轅谷」。軒轅谷,又稱「三皇溝」。因軒轅黃帝位居伏羲、神農之下,故「三皇」當作軒轅黃帝解釋。其地理位置在今清水縣東山門鄉白河村,距清水縣城約七十里。其谷地處關山腹地,越關山而進入隴縣、寶雞,北靠清水盤龍山,南有元龍鎮。谷中有丘,溪水注入通關河。這是否與《水經注》「水出南軒轅溪,其水北流注涇谷水」、「清水東南入渭」有聯繫。同時,從軒轅丘所處的位置來看,西臨大地灣不足二百里,東距炎帝誕生地峪家村也不過幾百里。在「三皇谷」以西之白沙鄉有山,名日西陵山。有人認為西陵即先零,西陵氏即指清水先零羌。在同一地區又有桑園,桑 園峽,是古代養蠶的地方。軒轅娶西陵氏之女嫘祖為妻,嫘祖又是養蠶的創始人。在清水縣城有地名軒口窯,該村有古洞,傳為軒轅母攜帝棲身之所。

(五)民間祭祀

《帝王世紀》說:「黃帝鑄鼎以疾崩,葬橋山」,後世祭祀不斷。《禮記·祭法》說:「有虞氏黃帝而郊窯,祖顓頊而宗堯;夏後氏亦帝黃帝而郊鯀,祖顓頊而宗禹」。秦靈公三年,作吳陽上峙,祭黃帝;作下峙,祭炎帝。後世官方多在陝西黃陵公祭。民間祭祀似不多見。在山門「三皇溝」舊時有廟,主祭「軒王爺」。清水縣城有三皇廟垣,亦有三皇廟,祭祀軒轅黃帝。這類廟宇在清水境內亦是絕無而僅有。可見,他和民間通祭神有很大的不同。特別是在封閉的地方三皇溝代代因陳,祭祀「三皇爺」,恐怕絕非偶然。

(六)實物遺存

明代學者胡纘宗曾在縣城三皇廟題有石碑。並在縣城門樓書寫「軒轅故里」匾。清水城也因之曾建有軒轅鎮、軒轅區等行政區劃。

(七)民間傳說

在文字發紉階段或產生之前,由於記事手段的艱難,人們只能通過口頭傳承的方式記述事件。這種口頭傳承能力和人們的記憶能力往往要強於今人。因此,世代相傳的民間傳說儘管與事實可能有出入,但絕對不是空穴來風,因而不應輕易否定。清水有古窯洞,據說過去有壁畫的印跡。該洞民間世代相傳為軒口窯,或軒轅窯,為軒轅母子棲居之所。民間亦流傳有「清水有生龍的穴,沒養龍的潭」的說法,說的是清水曾經出過皇爺、或軒王爺。這一傳說的背後寓意著軒轅的出生和出走。

(八)民間風俗

清水喪葬棺材做法獨特,與外界有很大的不同。清水平蓋平底平檔,被稱為「紗帽頭」式樣,而外界如陝西等地均為圓檔隆蓋,被稱為「靴子頭」式樣 。色彩上,清水無論老幼亡者,均用大紅,而外界則用黑色或本色。這一習俗的原因傳說是因為清水出過「軒王爺」的緣故。關於這一點,西北大學雷樹田教授曾作過研究,予以確認。另外,清水有一種石頭,系輝綠岩,老人們稱之為太皇石,也稱長石,今人改名為龐公石。這種石頭人們採集或置於案頭供奉,或置於庭院。據說可以避邪。我認為所說的太皇也許與軒轅有關。

(九)古老姓氏

三皇溝十分偏僻閉塞,人口稀少,交通不便,與外界接觸不多。99年,我在該村下鄉了解到一種現象,村民以姓龍、苗、熊者居多,而張、王、李、趙之類的姓居然很少。這些姓氏在清水縣幾乎是絕無僅有,是古老姓氏,也都是所謂「得其姓名十二人」之姓,是否為軒轅正宗後裔,待深入研究。


陝西黃帝陵一個幾千年祭祀的場地


新鄭一個2006年才提出的故里,從前從未記於典藏。同時又有山東說、甘肅說、陝西說,這三地說法也都較新鄭要早許多,其中黃帝生於陝西的證據最為充分!

陝西黃帝陵 國家保護1號古墓


新鄭黃帝故里石碑
如今把中華民族已有的、公認的標識和符號棄之不顧,在新鄭黃帝故里另造一個『整個民族文化公認的標記和符號』,令人失望。

也更難以說服眾人!

陝西黃帝陵石碑:


並不合適!

一直黑手一直意圖搞亂華夏,然後某些河南人就上當了。河南是個人口大省,如果給個明目稍加利用,那麼他們勢必會為了自己的利益而選擇背離幾千年來所公認的民族認同而選擇去擁護那隻黑手給他們的那個明目。看了評論,大部分河南人稱黃帝陵為假墳,蠻夷之地。拒絕承認數千年來的民族歷史。很明顯,他們已經上鉤了。我只想問你們,為了一個才十幾年的騙局,你們叫囂著要打倒已經有著數千年祭祀傳統和文化積澱的黃帝陵,叫囂著要打倒數十億華人華僑的祖墳,你們的中國人良心是喂狗了還是入了天龍教了。為什麼說鄭州黃帝故里祭祀是個騙局?因為它時間短,才十來年…而是黃帝故里在不在鄭州目前還懸而未定呢。請看下文。

首先,陝西黃帝陵是《史記》中唯一記載的黃帝陵墓。這說明什麼?說明在漢代如今的黃帝陵就已經有了很大的影響力,說明也是漢人公認的黃帝陵墓。同時也說明其他地方的黃帝陵是晚於漢代的。從漢武帝在黃帝陵祭祀皇帝以來,兩千餘年,一直是歷代正統王朝祭祀黃帝的的地方。有著這樣雄厚歷史和文化傳統的黃帝陵是假的?你們才十幾年的又做何解釋。

而鄭州呢?唯一與黃帝有關的記載出現在西晉,皇甫謐說黃帝都有熊,並把有熊解釋為新鄭。這是最早的記錄,時間已經晚了漢武帝五六百年了。此外,皇甫謐只是說黃帝在有熊定都而已。並沒有說黃帝在有熊出生。這些年河南鄭州宣傳鄭州乃是黃帝故里不知從何考據而來。對不起,目前的考古不支持黃帝生於河南鄭州的說法。鄭州搞的黃帝祭拜不過十幾年的時間,鄭州政府也找了一批叫獸磚家背書,可惜反對的教授專家和人民太多,鄭州一直在打擦邊球而已。

這兩年,陝北有個重大考古發現,石峁古城。石峁古城的發現反而讓黃帝乃是西北人更有可能性與說服力。因為在中國古史記載中,炎黃都是從西北東遷而來的。族源與西北的古羌人有極大的關係。這個說法易中天教授有詳細的解釋。而石峁古城的發現實際上正在證明古史記載的準確性。所以,我們靜等石峁古城的進一步考古發現吧。石峁古城研究透徹之際,便是鄭州黃帝故里破產之時。鄭州人且行且珍惜。

此外,從語言上說,漢語,藏語乃是同源的關係,六七千年前在黃河上游分的家。東遷的成了漢語,西遷進入高原的成了藏語。依據漢藏語系的研究成果而言,炎黃是從西北東遷而來的。這又印證了古史的記載。

哦,我忘了黃帝陵還有棵活了五千年的黃帝手植柏呢。對不起,這棵樹真活了五千年。你看,又與皇帝時代相符合。黃帝不就是五千年前的的嗎?

從文獻上而言,河南鄭州的記載不如陝西黃帝陵。陝西黃帝陵比鄭州早也比它詳細。從考古發現上而言,考古發現反而更有利於陝西黃帝陵,因為,石峁古城就在那兒。

某些人啊,對待祖宗還是要心有敬畏的。不能學天龍教的。也不要誣陷陝西的文獻資料是假的時候又用還不如陝西那邊的資料去證明自己。無論如何,黃帝陵就在那兒,在那兒數千年了,它一直以來都是全天下華人的根。


急什麼啊?還是等考古界搞清楚了再說吧!因為這裡面涉及很多問題,如歷史記載問題,歷史學家認定問題,石峁等遺址挖掘問題……

別拿這塊碑說是!我查過《國務院公布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國發〔2006〕19號),裡面沒有這麼個東東。文件中涉及河南省的遺址如下:

126Ⅰ-126織機洞遺址舊石器時代河南省滎陽市

127Ⅰ-127楊台寺遺址新石器時代河南省駐馬店市

128Ⅰ-128瓦店遺址新石器時代河南省禹州市

129Ⅰ-129石固遺址新石器時代河南省長葛市

130Ⅰ-130郝家台遺址新石器時代河南省漯河市

131Ⅰ-131王油坊遺址新石器時代河南省永城市

132Ⅰ-132李庄遺址新石器時代河南省柘城縣

133Ⅰ-133王灣遺址新石器時代河南省洛陽市

134Ⅰ-134鹿台崗遺址新石器時代至周河南省杞縣

135Ⅰ-135新砦遺址新石器時代至夏河南省新密市

136Ⅰ-136唐戶遺址新石器時代至周河南省新鄭市

137Ⅰ-137蒲城店遺址新石器時代至漢河南省平頂山市

138Ⅰ-138大師姑城址夏至商河南省滎陽市

139Ⅰ-139小雙橋遺址商河南省鄭州市

140Ⅰ-140宋國故城周河南省商丘市

141Ⅰ-141衛國故城周河南省淇縣

142Ⅰ-142黃國故城周河南省潢川縣

143Ⅰ-143共城城址周河南省輝縣市

144Ⅰ-144滑國故城周河南省偃師市

145Ⅰ-145葉邑故城周河南省葉縣

146Ⅰ-146軹國故城周河南省濟源市

147Ⅰ-147下河灣冶鐵遺址戰國至漢河南省泌陽縣

148Ⅰ-148望城崗冶鐵遺址漢河南省魯山縣

149Ⅰ-149瓦房庄冶鐵遺址漢河南省南陽市

150Ⅰ-150三楊庄遺址漢河南省內黃縣

151Ⅰ-151山陽故城漢河南省焦作市

152Ⅰ-152段店窯址唐至宋河南省魯山縣

153Ⅰ-153大周封祀壇遺址唐河南省登封市

154Ⅰ-154扒村窯址宋至元河南省禹州市

155Ⅰ-155當陽峪窯址宋河南省修武縣

156Ⅰ-156張公巷窯址金至元河南省汝州市

跟該石碑標記名稱最接近的是142Ⅰ-142黃國故城周在河南省潢川縣境內,很可惜是黃國故城周而非黃帝故里!

不想說了!沒法再說下去了。


話不多說,陝西黃帝陵門票90元,河南新鄭故里免費。 陝西黃帝陵的價值在於當時國共合作的需要,不然,就那假墓能進國保?






這就是河南人說的不要錢?

門票還有假了?

誰在用黃帝斂財,誰在造謠一目了然!
在看看新修的黃帝故里,佔地100畝,有我村的小學面積大嗎?油漆幹了嗎?這種人造景觀也敢收費?


這是新鄭的事情,也是全球炎黃子孫關心的問題;很多人都在三月三去新鄭拜軒轅,沒有異議。而某些膻西人卻來質疑,翻開歷史書看看,你們那塊是鬼方、獫狁、犬戎的根據地。不配為華夏正統。十三個朝代,五個異族政權,並且是五胡亂華的大本營;神州塗炭,華夏陸沉,就是你們那塊的五胡導致的。

至於絲綢之路的起點,洛陽在東漢魏晉隋唐時期就是絲綢之路的起點。絲綢之路申遺成功,洛陽有新安漢函谷關遺址、漢魏洛陽城遺址和定鼎門遺址入選。同時,也是隋唐大運河申遺城市之一。雙申遺城市,足見洛陽的底蘊。不要吃歷史的獨食,你們沒那個實力,更沒那個底蘊。

河南省的旅遊口號是:「心靈故鄉,老家河南」。足見底蘊和自信,不是爾等跳樑小丑、無知淺薄、自高自大之徒所能誣陷的!


首先說明入選教科書很合理,新鄭黃帝故里是黃帝軒轅氏居住建都的地方,居軒轅之丘,號軒轅氏,建都於有熊(今鄭州新鄭市),是黃帝的主要活動區域。

陝西黃陵縣的黃帝陵是黃帝的長眠之地(據說是衣冠墓),歷代文人騷客前去拜謁,兩者並不存在衝突。

入選教科書,旨在弘揚民族文化,銘記偉大祖先,讓國人更加深刻的認識,了解自己的祖先。


黃帝故里:黃帝的出生地歷史記載早有定論,軒轅黃帝生於上邽縣軒轅谷軒轅丘,就是今甘肅省天水市清水縣。軒轅部落在生產生活中不斷壯大,在原出生地已不能滿足部落所需,需要更大的生存空間和條件開始向東遷移。最後選擇了中原地區(河南)建都。所以說河南應該稱為「黃帝故都」最為正確。陝西是黃帝最後安身的地方,所以稱為「黃帝陵」。甘肅天水是黃帝出生的地方,所以才是正確稱為「黃帝故里」。這些沒有什麼可爭論不休的。還有一個我來普及一下歷史正確的說法:遠古時期的三皇五帝中的伏羲,炎帝,黃帝,據考證出生地和早期生產生活,發展都是在渭水流域(也就是甘肅天水和陝西寶雞一帶)。這是歷史學者,專家研究論證核實得到大家一致認可的。


有意思這樣爭來爭去嗎?

第一:本來這就是一個傳說中的中華民族的象徵人物。可能是很多先人的集合體也不可知。

第二:陝西黃帝陵宣稱是黃帝成仙之帝,新鄭號稱黃帝出生地,並沒有什麼抵觸。

第三:共同紀念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不好嗎?


推薦閱讀:

TAG:歷史 | 西安 | 旅遊 | 天水 | 濟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