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的雜交水稻這麼好,為什麼推廣不開呢?


其實說,推廣不開的人也是一方面的誤解,袁隆平院士的雜交水稻,在某些地方的話,推廣程度仍然是蠻好的。但是有些人對於稻米的口感有著自己的要求。

比如在西南地區有的那些少數民族的山寨裡面,他們希望吃的就是那種糯米,老一輩的人都是吃糯米長大的,他們也認為只有吃糯米長出來的娃子,才是最結實的娃子。

這一點在我的老家,也就是江蘇無錫那地方可能會更加盛行,一點兒原因是什麼的,我們那個地方的話到米是有一點點偏糯性,但是並不是很糯,太湖地區盛產的稻米也基本上是這種屬性。現在我上大學了好幾次都問那些就是出去走南闖北,那些老年人都說過無錫那地方稻米,確實好吃。

再者北大荒的那種稻米,那種稻米給人最深的一種印象就是香,特別的香。頭一年買過來的新米,那種香味兒,可以說把整個屋子都可以充滿。

對於口感的要求是作為中國人而言是一種比較奇怪的現象,但是也是一種特有的現象。當然,袁隆平院士使用的雜交水稻確實是解決了中國人民最頭疼的一個問題。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相信這種雜交水稻方面的口感問題,應該會被攻克因為袁隆平老師現在也是按照這方面在那想。

但是無論如何先解決溫飽問題是整個中國國策最不容變更的一個項目。



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先生,從六十年代開始研究雜交水稻技術,1973年實現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一個雜交水稻強優組合南優2號。1975年研製成功雜交水稻種植技術,從而為全國大面積推廣雜交水稻奠定了基礎。

儘管世界上首次成功的水稻雜交是由美國人Henry hank Beachell在1963年於印度尼西亞完成的。日本新城長友在1965年就得到粳稻的三系配套,但未能應用於生產。

袁隆平先生還於1985年提出雜交水稻育種的戰略設想,為雜交水稻的進一步發展指明了方向。1987年任863計劃兩系雜交水稻專題的責任專家。1991年受聘聯合國糧農組織國際首席顧問。1995年被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1995年研製成功兩系雜交水稻。1997年提出超級雜交稻育種技術路線。2000年實現了農業部制定的中國超級稻育種的第一期目標,2004年提前一年實現了超級稻第二期目標。1971年至今,他任湖南農業科學院研究員,並任湖南省政協副主席、全國政協常委、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出版中、英文專著6部,發表論文60餘篇。袁隆平先生對野敗型雜交稻的研究,在中國是開創性的,為解決中國人的糧食問題,做出了巨大貢獻。

儘管袁隆平先生在雜交水稻理論和實踐上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雜交水稻品種的推廣和應用,自有其自身的科學規律。育種家追求的高產、優質和抗病等等育種目標,在不同時期、不同地域、不同用途的情況下,各有側重。再好的品種,也有其適用地點和時間的限制。在全國的雜交水稻領域,還培養了如謝華安、朱英國等眾多的中科院和工程院院士,各領風騷在各個細分領域和時段。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袁隆平老先生開創的雜交水稻事業,在強盛崛起的當今中國,正在不斷地深入和擴展研究,在品質、高產、抗逆性等方面不斷取得新成果,一定能繼往開來,領導世界。


現在雜交稻己栽培二億畝,應該說已經是大面積的推廣了,不能說還推廣不開了。

雜交稻是上世紀七十年代育成。最初的雜交稻米質不好,適應性差,農民不願意種,到九十年代還沒有在大面積推廣和栽培。到本世紀初,上述兩個問題解決了,雜交稻很快得到大面積推廣。近年來已穩定栽培二億畝。增產稻穀二、三百億斤。

現在雜交稻都是秈型雜交稻。秈型雜交稻只適應我國南方的亞熱帶氣候。只能在南方沿海及長江流域栽培,所以也只能栽培二億畝或二億畝多一點。

粳型雜交稻比秈型雜交稻育成難度大,我國農業科學家奮鬥了幾十年,到現在仍沒有取得成功的突破。這個問題也是世界難題。美國、日本雜交稻研究比我們早,他們栽培的是粳稻,雜交稻自然也只能用粳型的。他們三系配套成功甚比我們還早,配製出來的雜交稻卻又沒有優勢,不能在生產中應用而失敗了。上述原因,在我國北方是不能推廣雜交稻的。特別是東北地區,如北大倉黑龍江稻區就只能種粳型常規稻了。但那裡產量並不低,在那寒冷條件下畝產也在千斤以上。

我國雜交稻栽培二億畝,應該說是個很大成績。但這被人無限誇大。說我國的吃飯問是雜交稻解決的,不然現在還在餓肚子,也就沒有當前一切經濟成果了,這就真真是大笑話了。二億畝,按增產10~15%計算,也就二、三百億斤,占我國糧食總產的一萬二仟四佰億斤的零頭還不到。就是這點貢獻,怎麼能說十幾億人口吃飯是它解決的和沒有它就不會有一切的經濟成果呢?

我們還可以這樣誇大來算:二億畝雜交稻的總產全部算成是增產,也才就二千億斤。二千億斤是糧食總產一萬二千多億斤多少比例?也說不成是雜交稻解決了十幾億人口的吃飯問題吧。


你問袁隆平的雜交水稻為什麼推廣不開,那是你不了解,或者說你不太懂,如果你深入的去了解一下,你就不會這麼問了!

現在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已經推廣了有2億畝了,這是多麼大的數字呀,每畝平均增加300市斤左右,那麼2億畝×300市斤,就是600億市斤的糧食了!

袁隆平的雜交水稻不但在國內推廣的這麼多,這麼快,而且已經在國外推廣了,這就說明,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已經大面積的,廣泛的在國內,國外推廣開了!

袁隆平的雜交水稻技術的推廣,主要是在南方,所以在北方還是沒有推廣的!

所以說,不是袁隆平的雜交水稻沒推廣開,而是推廣的很開的!

【社會現象,家庭問題,綜合觀察,全面解析。請您關注從善如劉的悟空問答!】


謝邀,扯蛋,去了解一下有多少地方在種「袁隆平」的水稻在說,



你知道非洲每上都在餓死兒童嗎?國人60年代餓肚子那一代人,



如果你的題正好有3個人正看到,如果你出現在它們眼前,保證不會「挨揍」。



「袁隆平」水稻雜交增產成功傑作,將會載入世界歷史,



其是閑雜人等可拿做不懷好意亂說。


誰說袁老的雜交水移推廣不開呢?小編你懂不?調研過市場嗎?說實在的小編,你別亂提問,現在凡是農產品上有袁老本人的提辭,那個產品在市場上基本上得到了尊重,而且經過市場推廣、都得到了大家的認可。所以提這問你要經過大腦,知道嗎?別鬧笑門口了!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推廣不開,每年都種二造雜交水稻,下圖是晚造雜交水稻,海南育種基地育的稻種,不知有不有袁隆平院士參與育的雜交水稻穀種。






我生活在黑龍江,常年的主食幾乎就是大米,不要誤會沒的吃,不會吃,而是太好吃。五常稻花香大米,大米姐大米,很稀有的富硒大米,無需什麼山珍海味搭配,香甜軟糯,只需一口,大自然的馨香讓味蕾瞬間向全身傳達幸福!當然大米還有健脾功效,脾生血,氣血豐盈,膚白唇紅。呵呵,事業有成(幽默一下)

袁隆平乃水稻之父,雜交水稻技術為世界糧食安全做出貢獻,每年增產的糧食大約解決了3500萬人口的吃飯問題,事實證明袁老的雜交水稻技術不是推廣不開,而是繼續研發更憂更好的水稻出來。向袁老致敬!厲害了,中國人!


雜交水稻的基本思想和技術,以及首次成功的實現是由美國人Henry Beachell在1963年於印度尼西亞完成的,Henry Beachell也被學術界稱為雜交水稻之父,並由此獲得1996年的世界糧食獎。超級稻幾十年不出實驗田,從事者成了千萬富翁,都是大騙子!

超級稻根本就是忽悠。可以說完全沒有種植價值!


現在全國種的水稻一大半都是雜交品種了,還叫「推廣不開」啊?雜交水稻的優勢是產量高,好管理,正因為有了袁老的雜交水稻,解決了多少人「吃不飽」的問題,在這一點上袁老功不可沒。但是,雜交水稻也有一個不足的地方,就是口感不如原始非雜交品種好,在解決了「吃飽」的問題之後,現在逐步需要考慮「吃好」的問題了。雜交水稻在品質方面要差於非雜交水稻,所以現在相對推廣的少了。


推薦閱讀:

袁隆平教授的雜交水稻種子都賣到哪裡去了?

TAG:袁隆平 | 科學 | 三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