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岳飛《滿江紅》詞能孤篇壓兩宋?
孤篇壓兩宋是對《滿江紅》給予的高度評價和肯定,《滿江紅》之所以能成為千古絕唱,得到後後世如此高的評價主要在於兩個方面,下面我便和大家來談一談這其中原因。
字字是真情《滿江紅》這首詞是詩人的真情流露,不似其他的一些詩詞,都是鶯鶯燕燕,無病呻吟,或是慷慨激昂,但是在空談理想,未有實際行動。能像《滿江紅》這樣全篇都流露著作者的真情實感的,實在太少。從「怒髮衝冠」到「仰天長嘯」,先是寫憑欄遠眺中原失地所引起的內心激憤,一句「仰天長嘯」道出了他為國盡忠的迫切心情。「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點名了岳飛自身高尚的人生觀,功名非我所求,征戰沙場,收復失地,一雪國恥才是我的志向。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說的是急切希望能早日收復河山,不要等到老了,來不及了,而後悔悲傷。上闋從當下,志向以及未來三個角度道出了詩人自己急切收復河山,立功報國的宏願。字字真情,這不是理想的空談,這是岳飛對自己的真實寫照,岳飛確實是在為收復故土奮鬥一生。下闕寫到「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靖康二年的國恥還沒有洗雪,自己內心的憤恨難以消除,將自己此時的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駕長車......匈奴血」,用誇張的手法表現了對敵人的憤恨之情,也是當時所有愛國人民內心的真實寫照。以「待從頭,收拾舊河山,朝天闕」舒緩前面的悲憤之情,一味地憤怒是完成不了自己的宏願,唯有自信,才能收復河山,也為自己未來定下了一個目標,更加堅定了收復河山的志願。通讀全篇,可以說「字字是血淚」。
英雄留千古岳飛留下的千古傳誦的愛國名篇《滿江紅》之所以能夠得到後世如此之高的評價,與作者的為人,生平經歷是分不開的,正因為這首詞是作者對自身情感的真實表露,才能打動世人之心,成為千古絕唱。
岳飛是南宋傑出的統帥,一生致力於抗金,收復故土。曾收復襄陽六郡,兩度北伐,多次大敗金軍,金人流傳有「憾山易,憾岳家軍難」,足見其帶領的岳家軍之驍勇,每個軍士收復故土之心的堅定。後來更是攻下蔡州,鄭州等多地,在潁昌之戰,岳家軍「無一人肯回顧」,大敗金軍。後大破朱仙鎮,眼看就要拿下開封府,將金人逼退至黃河以北,然而此時朝廷下令班師,以致十年功廢!其後岳飛含冤入獄,在大理寺獄中被殺害,年39歲。岳飛死訊傳出後,百姓無不為之哭泣。岳飛治軍賞罰嚴明,紀律嚴整,又能體恤部下,以身作則,善於團結人民,聯合民間力量一同抗金,深受軍士和人民的愛戴。其一生致力於收復故土,抗擊金人,精忠報國,贏得了後世的尊重,留下了千古美名。
縱觀兩宋期間,還有那位愛國將領能做到像岳飛如此這般?可能有人會想到辛棄疾,一位著名的愛國將領和詞人,不錯,辛棄疾確實有許多經典之作,但他的生平卻無法與岳飛相比,自然也無法達到《滿江紅》中那般真情實意,感染世人。
一首《滿江紅》,英勇而悲壯,真實的反映出了岳飛精忠報國,滿腔熱血的英雄氣概和堅定的報國之情,也感染了後世每一個愛國者的心靈。孤篇壓兩宋,唯有《滿江紅》。
下面我們再來看一下這篇千古絕唱!
不知道大家讀完有何感受呢?一起來分享下個人所感吧!
權且把《滿江紅》作為岳飛之作。該詞確實寫的好,但言其孤篇壓兩宋,有點誇張了。
靖康元年(1126)冬,金兵鐵騎踏破宋都東京城。翌年四月,金朝貴族在大肆搜刮掠奪後,俘獲徽宗、欽宗和所有在京的嫡親皇室、宗戚,以及大臣、后妃、侍女、娼妓、演員、技藝工匠等三千餘人,攜帶儀仗、冠服、禮器、法物、珍寶、皇家藏書、天下輿圖等北去,宣告北宋滅亡,史稱「靖康之難」。民族英雄岳飛在驅除胡虜、收復失地的戎馬倥傯之中,寫下了氣壯山河、傳誦千古的名篇《滿江紅》:
怒髮衝冠,憑闌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憾,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河山,朝天闕。
這首詞,表現了作者大無畏的英雄氣慨,洋溢著愛國主義激情,讓不願做亡國奴的大宋軍民熱血沸騰,匯入浩浩蕩蕩的抗金洪流之中。雖然,因為昏君奸相一味投降苟安,岳飛未能實現重振大宋雄風的宏願,但在岳家軍及諸軍的英勇抗擊下,使金朝吞併南宋的企圖一時化為泡影,確保了南宋不滅,屈辱地延續了150多年。
歷史常有驚人的相似一幕。公元1276年正月,元兵攻入南宋國都臨安。三月,南宋才女、宮中昭儀王清惠隨三宮、重臣等三千人作俘北上。途經北宋時的都城汴梁夷山驛站,勾起王清惠深切地亡國之痛,在驛站牆壁上寫下了《滿江紅》:
太液芙蓉,渾不似、舊時顏色。
曾記得、春風雨露,玉樓金闕。
名播蘭簪妃后里,暈潮蓮臉君王側。
忽一聲、顰鼓揭天來,繁華歇。
龍虎散,風雲滅。
千古恨,憑誰說。
對山河百二,淚盈襟血。
客館夜驚塵土夢,宮車曉碾關山月。
問嫦娥、於我肯從容,同圓缺。
全詞藝術地勾勒了個人的悲喜、得失、恩怨、榮辱、毀譽、窮達的倏忽轉換,以亡國遺民的長歌當哭,追問造成國破家亡歷史悲劇的因由,凸顯了作者悲涼傷感的心境和不甘而又無奈的愁緒。
紹興四年(1134)秋,岳飛第一次北伐大獲全勝,宋廷擢升岳飛為清遠軍節度使。據傳旌表送達後,恰逢雨歇雲散,江山明麗,岳飛憑欄遠眺,感慨萬千,吟詠了這首詞。
其實這首詞是否岳飛創作,歷史也有爭議。蓋因此首詞出現在明代。宋元時期都沒有記載。雖然明清兩代對此沒有提出質疑。但近代目錄學家余嘉錫先生認為這首詞並沒有出現在岳飛之孫岳珂所編的《金佗粹編·鄂王家乘》中,故此提出異議,由於宋元典籍之中也未見有《滿江紅》詞,岳珂收集其祖岳飛詩詞傾盡全力,不太可能遺漏如此名篇,故斷定此詞應是又明人偽托之作。
《滿江紅》全詞確實氣貫長虹,全篇充滿了腳踏實地的英雄主義情懷和忠貞報國的愛國主義思想。對比兩宋哀婉纏綿的婉約派和天馬行空的豪放派,《滿江紅》確實更現實,更實際。但要說孤篇壓兩宋,只能說點評者的一家之言。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可無論如何,《滿江紅》詞中濃濃的直男氣息撲面而來。有此意境的,也只有辛棄疾的《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可比擬,惜又多了分英雄遲暮的悲嘆。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真正讓《滿江紅》變得廣為流傳,是因為金庸先生在撰寫《射鵰英雄傳》引用此篇。而八三版電視劇《射鵰英雄傳》由羅文演唱的同名插曲《滿江紅》,瞬間紅遍祖國大江南北,並傳唱不衰。
詞工於樂律,名播於烽火
? 岳飛《滿江紅》,是不是「孤篇壓兩宋」,值得商榷。這首詞之所以成為名篇,首先要分析詞是不是符合音律,有了這個前提,才是能不能在對詞十分講究的朝代得到傳播。如果僅僅是「一腔熱血」地賞析,將是沒有必要的提問,因為人人讀後基本都有心得和體會。其次,那是人們可以不崇尚英雄,但大都十分顧及自己家園安寧的緣故。於是乎這首詞沒有不傳播至今的道理。
核心提示:像這類的提問?問者不是讓大家慷慨陳詞來的,而是更多想知道些填詞知識,也不排除通過此問使詩詞愛好者得到寫作上收益的考慮。
此後不管是柳永《滿江紅》(暮雨初收)詞,還是岳飛《滿江紅》(怒髮衝冠)詞,均押入聲韻。實際上只要符合音律,不但不會擔心填詞失律即跑調的問題,而且還能發揮「舊瓶裝新酒」,即運用傳統文學體裁,創作出反映和謳歌新時代精神風貌的題材作品來。
《滿江紅》(柳永體、岳飛體)原聲詞譜: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仄(韻)。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韻)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韻)仄平仄、平仄仄平平,平平仄(韻)
??
平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韻)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韻)。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韻)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韻)。
滿江紅.岳飛
怒髮衝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二、《滿江紅》此調的關鍵作法。只標出代表性的作法,體察讀者閱讀耐心,詳細作法略。上闋第五、六句,下闋第七、八句對仗;下闋第一、二句和第三、四句為3字扇面對;上闋第七句用上三下五句式,首字領格,結句3字為「平平仄」格式。此幾點乃定格。其中逗號為句,頓號為「豆」。填詞按平仄填寫了還不一定不失律。並列3字當中不能出現同聲調之字,即「仄仄仄」不能出現3個或上聲字、去聲字和入聲字,平聲亦然;另外,還有字聲陰陽問題,即一句當中,以平聲為例,不能並列出現多個上平聲或下平聲字。以現代四聲即陽平陰平。等等。
其實,這些是此調必須道守的作法,嚴格意義上的填詞是原聲填詞,即通篇句式沒有可平可仄之字。入聲押韻,意味著聲調是中古四聲,即平上去入。也就是說要認識入聲字,才是解決平仄的關鍵。如果沒有對詞的進一步學習和研究,可以說無法進行填詞。如果弄不懂,又弄不通,照貓畫虎,像不像虎且不管,這「虎」肯定有病呢。至於為什麼一定要原聲填詞,確保不失律即跑調,一言難盡,《三上詞話》在「工尺譜與十二律呂」一節有詳細的研究和考證。
三、這是首千古傳誦的愛國名篇。從寫作特點來看,並非閒情逸緻,更非「強作愁」,可以說,當時已是面臨著民族存亡之際,「詩詠志」,激奮人心,鼓舞了人們殺敵上戰場的力量。同時抒發了作者為國立功滿腔忠義和血戰沙場的豪氣。此作通過下闋開句四句扇面對,可謂一錘一聲,裂石崩雲,抒寫了作者重整山河的決心和報效國家的耿耿忠心。
附《滿江紅.西部雄鷹》:大漠荒煙,聽河嘯、長空任越。於塞外、倚關雲鎖,劍懸如雪。一笑清狂乘碧漢,萬重爭逐驚雲闕。樹豐碑、高矗酻雲台,英名列。
硝煙起,鏖戰激。烽火熄,妖魔滅。與飛天遙對,客回恁說。宵雨釀杯征戰酒,風雲卷甲沙場鐵。當執戈、百戰總關情,邀明月。[1]一一一一一一一
[1] 馬同儒:《三上詞話.詞譜》卷中,中國書店,2016年,第183-184頁。(註:原聲填詞,詞譜詞例。比作系2005年為空軍航空兵某師而作。)
所謂的孤篇壓兩宋,只是個別人的看法,也就是說,是提出這種觀點的人,他自己的看法。
比如聞一多就說,《春江花月夜》孤篇壓全唐。那是聞一多先生的讚美,至於這首詩是不是真的孤篇壓全唐,各人有各人的觀點。
所謂孤篇,指的應是作者相應的作品很少,僅存數首,所以才有「孤篇」之說,岳飛作詞也就三四首,所以可以稱為孤篇。
壓兩宋,是有時代背景的,兩宋的潛台詞就是國恥,古代文人第一理念或是最高目標就是報國,所謂「位卑未敢忘憂國」所謂「匹夫有責」即是說這個道理。
也就是說,這個壓兩宋是站在了愛國的高度,在這個高度上,的確沒有任何作品可以與之相比,哪怕是稼軒殺出重圍,也無法與岳飛率軍收復故土相提並論。哪怕是陸遊真的去參軍打仗,也無法與岳飛那拳拳赤子之心並駕齊趨。
確切地說,孤篇壓兩宋,指的不是藝術水平,更不是個人情懷,而是最高層次的精忠報國,全篇氣勢雄渾,壯懷激烈,報國之心時隔千年依然咫尺可聞,讓人生嘆!
所以,這個孤篇壓兩宋,指的古代人思想的最高境界。而不是藝術的最高境界。
正如,每逢亂世,便有千家注杜一般,表現上是注釋杜詩,實際上也是自己憂國憂民體現,每逢亂世,便是學者倍出,他們深知無法橫刀立馬,只能力保中國文化不失,在文字中注入自己的情感。
孤篇壓兩宋,唯其精忠報國也!
俗話說,寶劍贈英雄,紅粉送佳人,而《滿江紅》就是我們的民族大英雄岳飛的紅粉和寶劍,是岳飛英雄氣概的最好體現。民族英雄岳飛千古流芳,百世留名,絕不能光靠一部《岳飛傳》,也不能光靠岳王廟前跪著的那四個奸人。在激勵我們民族鬥志的時候,一首壯懷激烈的《滿江紅》正好成了回蕩在神州大地上的最強音,意義非凡,這就是我們中華民族古代的《義勇軍進行曲》啊!
這首好詞不管是不是岳飛本人寫的,都對我們的民族魂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激勵作用。中華民族缺少的就是怒髮衝冠的剛烈,缺少的就是仰天長嘯的氣魄,缺少的就是八千里路雲和月的征伐果敢。我們總是過於綿軟,過於內斂,有恨也不敢正常的表達,更不用說要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了。
正因為羊的怯懦性格深深地刻在了國人的骨子裡,所以一首《滿江紅》就會讓很多中國小鮮肉感到刺骨般的不舒服,陽剛的對陰柔的刺激會使得很多中國綿羊如聞到老虎氣息一般的難受,於是他們就會千方百計的詆毀這股子氣息,寧可不要《滿江紅》,也要滿網紅。不過,就算在網上真的紅了,又能怎麼樣?如果沒有民族英雄國家衛士的保護,到頭來,還不是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岳飛(1103—1141),字鵬舉,是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主輩世代務農,從小勤讀兵書,很有韜略,23歲便參加了抗金部隊,多建戰功,成為政治上,軍事上抗戰派的代表人物。紹興十一年(1141)奉召回到臨安(今杭州),當任樞密副使,不久被秦檜用「莫須有」罪名而謀害孝宗時其冤被昭雪,追謚為「武穆」。
岳飛是我國歷史上尤其著名的民族英雄,他那崇高的民族氣節和勇往直前的戰鬥精神,和他所創作的充滿愛國激情的篇章,都是教導著人民熱愛祖國,保衛國土的教科書,特別是[滿江紅][寫懷]一詞,更成為中國文學史上不朽的傑作。
[滿江紅]這首詞不僅慷慨激昂,氣壯山河,而且深刻表達了岳飛為國雪恥的信念和無畏精神?千百年來,在抵禦外敵入侵的歷史年代,也起到鼓舞人們的鬥志的作用,因此被稱為「孤篇壓兩宋」。
這個可以分兩方面來說。
1.從文學角度來講,別說孤篇壓兩宋,可能連前10都排不進去。比如蘇軾的 赤壁懷古 ,辛棄疾,李清照等人的詞都比它強。
2.從歷史角度,愛國情懷,實際意義來講。那這個壓兩宋是完全沒的說了。
你自己想,在宋之前,漢族政權從未被蠻夷完全消滅過,最少我們還能保留長江以南的土地。 而這個詞寫的地點應該是在現在的江西境內,基本國家滅亡,民族毀滅只是早晚的問題。
而此時此刻,此情此景,這首詩又可以說是漢民族的悲情之作。
而身為漢族,從非文學角度,它完全可以壓倒所有宋詞。
愛國主義永遠都是主旋律。岳飛的《滿江紅》不但愛國而且愛的驚天動地,氣吞山河。
愛國主義是永恆主題,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岳武穆《滿江紅》所以在宋詞中不可或缺,非靠詞工、句達、文雅,而是充塞其中的精忠報國的浩然之氣。此氣驚天地、泣鬼神,雖歷經千年風雨,歷久彌堅,激勵後世子孫眾志成城、外御其侮。故《滿》詞比之蘇、辛等宋詞大家非但毫不遜色,且有凌駕眾詞之上之勢。重讀《滿》詞,耳畔又響起金兵"憾山易,憾岳家軍難矣"的哀嘆,旋又響起先祖"犯我強漢者,雖遠心誅"的凜然強音。老祖宗遺傳給我們的是不缺鈣的錚錚鐵骨,現在我們能做的且必須做的,是嚴防精神之鈣流失……
推薦閱讀:
※漢朝之前,中國人能吃到哪些水果?
※劉整為什麼反宋降蒙,如果沒有他的反叛,是否南宋可以多撐幾十年?
※如何看待金剛先生的《大宋帝國三百年》中較明顯的粉宋嫌疑?
※知乎有個「北宋藥丸」的圖,裡面一大堆文字,類似於「端王輕佻,不可以君天下」之類的句子,誰有那個圖?
※如何評價童貫?他的軍事能力如何?為什麼說他是奸臣?是不是因為他是宦官?被文人抹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