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沒有被清朝殺害,是真的嗎?


這種說法是坊間傳聞,並沒有相關史料,哪怕是野史資料作為支撐的,不可信!

【1】

1864年初春,湘軍正式合圍天京,封鎖了所有糧道,並在城外開挖多處隧道,試圖穴地攻城。李秀成指揮太平軍以構築月城和橫挖暗壕的方法相拒,戰況異常慘烈。

6月1日,洪秀全病逝,終年51歲。7月19日午後,湘軍攻破天京。李秀成火速趕到天朝宮殿護駕。

他改騎一匹劣馬,將自己的戰馬讓給幼天王,於當夜率千餘名將士打扮成清軍,借著夜色的掩護,護衛幼天王從太平門缺口處突圍。

李秀成舍死領頭衝鋒,在衝到城外後與大隊人馬走散。天明時分,人困馬乏的忠王潛抵城郊方山一破廟中暫避,結果因隨身所帶財物而暴露身份,於23日被兩個奸民縛送清營。

為了泄恨,曾國荃隨即下令對李秀成施以酷刑,用刀錐割其臀股,一時血流如注。李秀成「殊不動」,泰然自若。

3天後,清軍製成一個大木籠,將李秀成囚禁其中。

8月7日傍晚,李秀成被曾國藩處死,時年42歲。

在臨刑前,李秀成毫無戚容,談笑自若,並寫有10句絕命詩。

李秀成從被俘到被殺,前後僅有16天。在此期間,他曾歷時9天,在囚籠中親筆寫下了數萬字的供詞,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詳細敘述了太平天國的興亡始末。

【2】

8月3日晚,曾國藩垂詢趙烈文的意見,表示打算不等朝廷降旨,便將李秀成從速「正法」。趙烈文回答說:

「生擒已十餘日,眾目共睹,且經中堂錄供,當無人復疑,而此賊甚狡,不宜使入都。」兩人不謀而合。

8月6日夜,曾國藩第二次也是最後一次與李秀成照面。

據趙烈文講,李秀成「有乞恩之意」。

第二天,仍在趕寫供詞的李秀成寫下了「昨夜承老中堂調至駕前訊問,承恩惠示,真報無由」、「昨夜深惠厚情」等語。

第三天,結果墨跡未乾,曾國藩就派李鴻裔向李秀成攤牌,表示「國法難逭,不能開脫」,並於當天傍晚將李秀成處死。

清廷吩咐將李秀成押解來京的諭旨是8月1日發出的。

而曾國藩卻先斬後奏,捏稱部將蕭孚泗「生擒」李秀成後,鄉民為了替他報仇,竟將親兵王三清捉殺,投屍水中;

又說李秀成被關進囚籠後,松王陳德鳳被押到營中,一見李秀成便長跪請安。曾國藩據此解釋說:

「臣聞此二端,惡其民心之未去,黨羽之尚堅,即決計就地正法。」

他還辯解說,上諭被驛站誤投到安慶,等轉到南京時,李秀成已被處死。

曾國藩之所以擅殺李秀成,與他內心的擔憂有很大關係。他早就認為李秀成「狡詐百端」,對他在供詞中奉承自己的話並不當真。

曾國藩心裡清楚,一旦獻俘到京城,他們兄弟二人欺瞞朝廷的一些事情,諸如李秀成被俘和曾國荃洗劫天京中飽私囊的真相,統統都會曝光,難免會落個欺君之罪。

無論從哪個方面考慮,他都不能留下李秀成這個活口。

【「祥說近代史」問答團隊】


難以置信哈,李秀成是太平天國後期實際上的軍事領袖之一,肯定是清朝「國家級的欽犯」,被抓住後斷無生路,另外一位軍事領袖陳玉成被抓後就被殺害了。曾國藩也犯不著為了一個李秀成背上私放欽犯要承擔殺頭滅族的風險,況且放過李秀成的動機呢?又有什麼好處呢?不過話說回來,曾國藩不是沒這個膽量,在鎮壓太平天國的過程里,清朝的正規軍八旗和綠營的戰鬥力低下被太平軍席捲了半壁江山,靠著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人自己募兵組織起來的軍隊才保住了江山,而清廷最倚重的蒙古科爾沁親王曾格林沁後來又被捻軍擊斃了。內憂外患的清廷不得不依靠已經崛起的漢人力量,權力逐漸衰弱,至此形成了朝廷輕,地方重的晚清權力的格局。再扯個別的事兒,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的「刺馬」,不是湘淮系出身的兩江總督馬欣怡遇刺身亡,內情至今眾說紛紜,可是看以後的事情就不那麼奇了,馬欣怡之後兩江總督一職只能是湘淮系出身的人擔任,外人不得染指。清廷對這個重要的封疆大吏的職位人選已經決定不了了,這裡頭「水很深哪」。看起來曾國藩抓的李秀成又殺了李秀成,想弄點兒小動作私藏個把人沒有難度,風險也不是太大了


推薦閱讀:

TAG:清朝 | 太平天國 | 歷史 | 李秀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