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陵墓中的明字多了一橫,是康熙有意為之嗎?
朱元璋陵墓的「明」字怎麼多了一橫呢?這一橫到底是怎麼多的,長啥樣呢?
「這個『明』是錯別字嗎?」走進明孝陵,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這塊石碑(如下圖)
上面寫著「眀孝陵」,如果你再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這個「眀」和我們平時看到的這個「明」完全是兩個字,它的左邊「日」字中間多了一橫。(如下圖)
這是錯別字嗎?
當然不是!咱們古人在寫書法時,增筆和減筆是很常見的,而這個「眀」在大書法家王獻之的《洛神賦》里就經常能見到:
還有如宋朝蔡襄的《山堂詩帖》:
而我國很多著名的旅遊景點,也經常把「明」寫成「眀」,比如成都武侯祠一塊匾額「眀良千古」。
至於這其中的原因,除了有藝術性外,同時也有一些客觀的歷史原因,比如清朝時,很多文人都將「明」用「眀」來代替,為的就是避諱「明」,怕遭文字獄;同時,「明」用「目」字旁還有「慧眼識人」之意。
「此『眀』時康熙寫的嗎?』」說完「眀」的來歷,咱們來看看第二個問題,是不是康熙寫的呢?
不是!康熙絕沒寫過這樣的字。據史料記載,康熙在世時,六下江南,曾五次拜謁明孝陵,第三次去的時候,他詩興大發,當即寫了一首《過明太祖陵有感》,兩天後,沒寫過癮的他又親筆題寫「治隆唐宋」四個大字,還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來立碑。
「治隆唐宋」 ,意思是說朱元璋當年治理國家的成就勝過唐宋!由此可以看出,康熙對朱元璋是佩服的,同時也通過這種方式來拉攏漢人。
而「眀孝陵」這三個字確實不是他寫的,而是一個叫武中奇的書法家寫的。武老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為南京的很多遺迹都題寫過碑文,而這塊「眀孝陵」碑就是他寫的。
「還有一個『眀孝陵』」其實在明孝陵里,除了這塊「眀孝陵」碑,還有一個地方也寫了這個「眀」字,它就在陵墓寶頂正南面的石砌牆體上,寫著「此山眀太祖之墓」七個字(如下圖)
此碑推測可能是民國人所寫,但具體是誰就不得而知了。
答:朱元璋陵墓中明字多了一橫並非康熙所為。
首先,我們應該明確一點,陵中多處地方刻有「明孝陵」字樣,而「此山明太祖之墓」中明字才多處那麼一橫,看落款則是在九六年建立的,所以康熙(授權)所為顯然不成立。
康熙朝雖然興文字獄,為避諱將明字多寫一橫。但是小編認為在朱元璋陵墓,康熙五次拜謁想要促進滿漢一家,不應該會做出這樣兩面派的行為?!而且也沒有必要這樣做!
既然如此,明字為什麼會多出一橫呢?在歷史上又有哪些地方,明字也會多寫一橫呢?〔古文〕朙《廣韻》武兵切《集韻》《韻會》《正韻》眉兵切,$音鳴。《說文》照也。《易·繫辭》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又》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疏》日月中時,徧照天下,無幽不燭,故云明。《史記·曆書》日月成,故明也。明者,孟也。
以上為康熙字典中關於「明」字的部分釋義。
字形演變過程中出現過「眀」。
一種藝術字,多用於書法中。例如東晉大書法家王獻之著名的《洛神賦》貼中,明字便寫成了眀。
取自唐代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
有一種說法是,明字本來就是寫作眀,書法中為了連體的需要,通常會將中間兩橫與「月」旁連寫,後來便形成了現在的「明」。
取自宋代蔡襄《山堂詩帖》
一說清朝文字獄,為避諱前朝,明字故作眀。也有說康熙帝授意,暗諷明朝有月無日。如果真是如此,小編這裡有一個疑問,清朝「正大光明」的牌匾怎麼不避諱了呢?
又說成都武侯祠稱頌諸葛亮的匾額「明良千古」多了一橫,取識人、識事、明目之意。
以上是小編總結的明字多一橫的緣故,不管哪一種解釋放在這個問題中都有一點牽強,或許這個問題只有刻字的人最清楚了。
小編認為,這個現象不能歸咎於康熙,畢竟康熙對朱元璋的敬佩是有史可查的。去到明孝陵,還可以看到康熙皇帝手書刻制的「治隆唐宋」碑。
上一個字,是明,但是,並不是日月明。後一個字囧,讀jiong,三聲,《說文解字》解釋為:「窗戶麗露闓明。「是窗戶漏光的意思。看來古字是窗含明月,不是日月明。
不過《說文解字》中也承認大篆中,會意字的「日月明「,畢竟中國字的創始是象形會意為主的。小篆中確實沒有日月明。
有意思的是,以「窗中明「為部首的字有一個,就是盟。《周禮》,「國有疑則盟。諸侯再相與會,十二歲一盟「,這個古代的,上囧,下皿的盟字,是殺牲歃血,朱盤玉敦,以立牛耳。也就是說,玉盤子里放上牛耳朵。歡迎大家參閱微信公眾號:宋寧書評網,有個美麗漢字溯源
因為日代表的是太陽,而皇陵則是極陰之地,不適合寫上這個字,所以在明字中多添了一橫,這是古人的有意為之。
「明」字多寫一橫在書法字典中是成立的,王羲之,文徵明都這樣寫,不足為怪。避暑山莊的「避」字,中間那個「辟」,右邊部分康熙寫做一點一橫,下面一個「羊」字,現代漢語字典均不收,但書法字典中古人多這樣寫,有依據。今天我們把它判為錯字,是少見多怪罷了。
推薦閱讀:
※胯下之辱,韓信報仇了沒?
※李秀成在太平天國最後時刻,獻出一條救命奇計,為何洪秀全不採納?
※袁世凱只當了幾十天皇帝為什麼有很多民間袁大頭?袁大頭官方使用了多久?
※《世說新語》里有哪些有趣且可以體現當時名士風範的片段?
※蒙古獨立是在怎樣一個情境下發生的?現在蒙古與內蒙的對比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