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人怎麼看待閻錫山?


山西的近代史,肯定離不開閻錫山,這位曾經的山西王在近現代主政山西幾十年,從北洋時期到抗日戰爭,都離不開這位老人的影子。

山西屬於最早相應孫中山先生辛亥革命的省份,這在北方區域是少見的。閻錫山作為同盟會成員,掌握山西的軍政大權,主政山西38年。

閻錫山,世人皆稱其很摳,但是閻錫山對於教育非常大方,大力發展高等教育和普及基礎教育。在民國時期,山西教育走在全國前列,大師學者來晉授學者皆以上賓待之。抗日時期,閻錫山依舊拿出大量資金支持山西學子出國學習,為日後的復興儲備人才。

在閻錫山時期,山西在各領域的發展迅速,出現了短暫的輝煌時期。後因抗日戰爭的爆發,山西作為主戰場之一,經濟和文化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壞,閻錫山一生的努力在炮火中毀滅。

閻錫山,晚年生活在台灣,葬於台灣,未能安葬故鄉。


今年暑假一個月在山西窮游,在閻錫山的老家河邊看了閻錫山故居,在那裡買了劉存善先生所著《閻錫山傳》,並於路上看完。走了半個山西,經常問問當地人怎麼看閻錫山,尤其是在定襄和五台,更是有意識向遇到的各種人問起這個話題,比如滴滴司機和旅店老闆。在這裡把我一些零星的見聞和閱讀所得寫出來,供朋友們參考。

在我遇到的山西人中,對閻錫山都是肯定的,惡言相向的,就我個人所見,是沒有的。倒是在前面的問答里,看到一些山西人對他有差評。這倒是有些奇怪。

在閱讀中,對閻錫山有一些理解。

其一,閻錫山重視山西經濟發展,扶持工業企業。閻錫山執政之初,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晉商已經衰落,民國時期山西的煤炭工業也未成規模,更沒有現代化,其他行業也沒有工業化。但閻錫山作為曾經留學日本的軍人,對於發展工業的重要性是非常清楚的,於是,儘可能集中一些經費,在太原開辦各種工廠。比如兵工廠,不但能滿足晉軍需要,還能供應其他省的軍隊。抗日戰爭後,山西的兵工廠西遷,沿路搜集廢舊鐵軌,作為製造彈藥的原料,為北方抗戰做了很大的貢獻。當然,他發展的工業並不僅僅是兵工廠。或許閻錫山自幼習商的緣故,讀書時感覺他頭腦條條框框很少,總能在捉襟見肘中找到不同人之間發展經濟的合作基礎。

其二,非常重視基礎教育。有的回答已經比較詳細,在此就不啰嗦了。補充一點,民國時期赴晉考察基礎教育的國內學者很多,甚至還有美國的教育專家。

其三,早年加入同盟會,在北洋時期執掌山西軍政,始終是南方革命力量的同盟,即便表面上有時不得不與北洋政府虛與委蛇。

其四,抗戰開始,指揮晉軍保家衛國,以忻州戰役為代表的諸戰役,幾乎打光了晉軍積累二十餘年的老本。抗戰大多數時間,閻錫山都是與山西省政府退守在山西西南部黃河沿岸的克難坡,堅持在艱苦的環境下抗戰。雖然一個時期有所動搖,但在部下勸諫下,及時醒悟。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有一次太原大中學生因為經濟問題與當時省府對立,很可能出現悲劇結果。最後是閻錫山會見學生代表,接受學生訴求,消彌了一場內亂。

退居台灣之後,閻錫山專註於寫作,幾乎著作等身。這在近現代中國政治人物中也並不多見。

在民國那個亂世,能夠保境安民,發展教育和工業,在沒有煤炭工業的時代把資源相對不足的山西建成舉國矚目的模範省,抗戰時期,率領部屬成為抗戰的重要力量之一,台灣時期,不談戀權位,安心著書立說,這是有很大功德的,而不是相反。


謝邀!

一、在這個問題下,我想先提另一個人。

尹昌衡,四川武備學堂畢業,辛亥革命前留學日本,回國後任四川陸軍小學堂總辦。1911年11月四川光復後,任新政府的軍事部長。隨後爆發成都兵變,他率領士兵平亂,誘殺了原四川總督趙爾豐,穩定並掌握了四川局勢,出任四川都督府都督,成為一省之長。

尤其值得稱道的是,革命之際,西藏發生叛亂,他執掌的這個新政府,第一件大事就是西進平亂,在英國的虎視眈眈下三個月收復西藏,讓西藏沒有成為第二個蒙古。進軍路上,秋毫無犯,在藏區傳為美談。於國家、於民族,如此功績,算是大功一件,配得上垂名青史了。

然後呢?

1913年,袁世凱以議事為由,將他召至北京,實為誘捕。(趙爾豐的族弟趙爾巽此時仍然身為高官,此舉或有公報私仇的因素。)袁世凱死後被釋放,從此閉門不問政事,他下一次出現在歷史舞台上,就是四川解放後出任西南軍政委員會了。考慮到他在這之後僅僅活了四年,大概也就是請來當吉祥物。

這個人在歷史上僅僅出現了兩年,然而在這兩年間,他穩住了四川,平定了西藏,幾乎每一件事都稱得上大節無虧——可是他僅僅輝煌了兩年。

所以他僅僅輝煌了兩年。

二、提起閻錫山,大家都知道,這個人之所以能在山西從1911年待到1949年,是因為他八面玲瓏、左右逢源,袁世凱稱帝了他就巴結袁世凱,蔣介石北伐了他就換上青天白日旗,日本人來了他就迎合日本人的對伯工作,三個雞蛋跳舞。

但是如果他不這樣做呢?比如,他如果像蔡鍔一樣反對袁世凱稱帝,會怎樣?

他大概會成為另一個尹昌衡——不,可能比尹昌衡還慘。四川離北京很遠,山西離北京很近。四川的體量還遠遠大于山西。山西離蒙古還是有點遠,少了一個鎮守邊疆的政治正確。而且山西民軍在辛亥年拉的仇恨比四川民軍大得多——四川總督趙爾豐只是第二個死在辛亥年的清朝督撫,山西巡撫陸鍾琦才是第一個,而且辛亥年山西民軍的手段也不是怎麼乾淨,以至於南北談判時,朝廷一方一度拒絕承認山西民軍為談判對象。

三、如果注意到閻錫山早年做的事情,很容易發現,他的大部分舉措都充滿了日本風格。袁世凱發現過一個規律:留德保皇派,留日革命黨。中間的邏輯很清晰,看似都是半立憲君主國,德國和日本的近代史邏輯差距很大,德國的統一是容克軍官們主導的,日本的統一是諸藩的游士主導的。人早年的經歷,確實很能影響一個人的觀念。

閻錫山早年在日本的時候,就受到了明治氣質的影響。明治日本用粗暴的行政力量移風易俗,他也用粗暴的行政力量禁煙、剪髮、放足。明治日本大辦教育,他也大辦教育。明治日本擴軍,搞軍國主義,他革命前就推進山西擴大募兵,革命後在山西四處宣揚軍國主義好,散發強軍衛國的小冊子,把晉軍的規模擴大到了能擴大的極限。

如果民國初年能實現聯省自治方案,他一定會是個好省長。然而並沒有,所以這些舉措很多都成了白忙活——禁煙後來就禁不下去了,改為自種自供應,還能豐富財政。辦學成果倒是很好,然而後期辦學的積極性也明顯下降。沒有一個統一的中華民國需要你的軍隊,混戰的軍閥懶得打進你那裡去,養那麼多人還浪費錢,所以擴大的軍隊後來也縮編了。

到這一步,一個軍閥終於取代了一個(那個僅僅存在於理想中的)中華民國的忠臣良將。

四、山西30年代的抗日統一戰線,是個有趣的話題。為了在山西發展犧盟會、公道會這些群眾組織,閻、共兩方,都各自克服了內部的反對意見,做了很大讓步。一方要面對舊軍的阻力,而另一方則從來沒有少過「小資團體」的指責,其實「小資」在中國共運史上,從來都只是一個帽子。

大概直到這一步,那個理想主義的閻錫山還是活著的,對共產黨門戶洞開,不僅僅是因為在蔣、日之間自存,應該也有那麼幾分,是出於對民族、對家鄉的責任心在。在這樣的背景下,各式各樣的群眾組織在山西各地萌生,不僅對抗日有所貢獻,而且一度在社會革新上有非常積極的作用。

這條路,也終究還是沒有走完。他終究還是選擇了三個雞蛋上跳舞,選擇了「存在主義哲學」(笑),而不是像同時期的四川軍閥一樣,在抗日戰爭中毀家紓難。

五、從毅然舉旗的同盟會員到一個面目可憎的軍閥,再從一個有進步傾向的軍閥到一個更加面目可憎的反動軍閥。

這就是閻錫山在山西的三十多年。 與其說這種變化是一種悲劇,不如說是一種必然,在紛亂時代中的一種必然,正如曾經的少年將軍蘇爾特,也會變成老謀深算的達爾馬提亞首相。因為不變就只能被歷史無情地打碎,在廟堂上高坐的達爾馬提亞首相好過被槍彈打穿的內伊,成為八面玲瓏的閻錫山,雖然污濁,總是也好過成為退隱三十年的尹昌衡——或者出身未捷身先死的吳祿貞。

縱然做尹昌衡比做閻錫山清白,但另一面,山西仍然是「模範省」,而四川卻陷入了二十多年的漫長內戰,直到抗戰才終止。所以,我們甚至不能論斷,到底哪種道路才更符合公義。

六、其實,閻錫山也就是尹昌衡,就是吳祿貞,他們本是一類人。他們和另外一些陣營的那些新學堂畢業的中小地主子弟們,也都是一類人。

其實,縱然他有過激進同盟會員的那一面,他畢竟還是太舊了。他終其一生帶著五台縣的口音,任用著五台縣的老鄉們,也從來沒有脫離過五台縣的痕迹。

其實,我們本不該對他們抱有期望。舊時代的地主子弟們,無論是上過多久的東洋西洋學堂,帶著什麼顏色的帽子,也終於是要衰朽的。

或早或晚。

七、我覺得,趙戴文比他更有趣、也更純粹。

以上——

曉木作為一個五台人對那段歷史的交代。


就是巨崇拜和驕傲吧。他的功績早也不僅僅是輻射山西省了。關於山西的部分: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中國同盟會會員,組織與領導了太原辛亥起義。奉行「中庸哲學」的閻錫山,從辛亥革命開始統治山西達38年之久。閻錫山解放前夕去台灣,1960年5月23日病逝台北,終年77歲。葬於七星區陽明山。

從性格上說,大家都知道,這個人之所以能在山西從1911年待到1949年,是因為他八面玲瓏、左右逢源,袁世凱稱帝了他就巴結袁世凱,蔣介石北伐了他就換上青天白日旗,日本人來了他就迎合日本人的對伯工作。

太原起義部分:

辛亥後,在太原的同盟會員密謀響應,但因新軍有槍無彈(當局害怕起義收走了子彈),未能發難。1911年(宣統三年)10月28日,第八十五標奉命出發南下平亂,領到了子彈,閻錫山等同盟會員當即決定起義。29日晨,該標同盟會員楊彭齡、張煌等宣布起義,公推管帶姚以價為起義軍總司令。起義軍攻入城內,殺死山西巡撫陸鍾琦,成立軍政府,公推閻錫山為都督。朝廷驚恐,立即命令第六鎮統制吳祿貞率部鎮壓。吳本嚮往民主革命,先前曾參加過唐才常的自立軍反清起義和華興會的長沙起義,早已是個革命者,此時準備聯合山西民軍在北方革命,遂邀閻於1911年(宣統三年)11月4日在娘子關會晤,商定共組燕晉聯軍,吳任大都督兼總司令,閻任副都督兼副總司令。閻即派兵一營開赴石家莊,與第六鎮官兵共同截斷京漢鐵路,扣留了清政府運往武漢前線的軍用物資,阻止袁世凱入京就任清政府內閣總理大臣,並擬揮師北上推翻清廷。袁恨之入骨,收買吳的衛隊長將吳刺死,燕晉聯軍的雄圖大略遂告失敗。1911年(宣統三年)11月15日,清政府改派張錫鑾為山西巡撫,並命曹錕第三鎮進犯山西。
1911年(宣統三年)12月13日,清軍攻佔娘子關。閻錫山採納同盟會員景梅龍的建議,決定分兵南北,繼續戰鬥。閻率民軍一部北上綏遠,曾攻克包頭、薩拉齊並向歸綏(今呼和浩特)進軍;副都督溫壽泉率民軍一部南下河東,配合山西民軍攻克運城、絳州並圍攻臨汾,在後方和側背對清政府構成極大威脅。南北議和結束、清帝退位以後,閻錫山於1912年4月返回太原,仍以都督名義掌握山西的軍權。參加辛亥革命是閻錫山一生中最光彩的一頁。


閻錫山 ? 對忻州百姓來說,就是個大軍閥,蔣介石的走狗而已,解放前夕不就跑到台灣了嘛,這段歷史你可以百度一下。他並沒有給我們忻州當地百姓做過什麼成績。對了,他是五台人老鄉觀念強,曾有流傳:「會說五台話,就能把洋刀挎」。意思就是在當時那兵荒馬亂的年頭,想當個兵仔混口飯吃,只要你報五台人,他還是會照顧一下的。到是他留下的宅院挺大的,現在成旅遊點了……


無恥。閻錫山即使功勞再大,也是為統治政權服務的,不能因為他有遠見,有手段,給了一部分人一段時間的恩惠,就全面否定他們的反動本質。他們的政與治是為少數人,為既得利益階級,為統治便利服務的,而不是為了我們極其廣大的普通勞動人民服務的。勾子軍照樣搶奪,閻錫山照樣反共,對政治異己同樣毫不手軟。我們公正地看待他的治政和一些遠見卓識,不能掩蓋其局限的目的和服務的層次。現代人需要極其深入的培養歷史的唯物觀,正確的辯證的歷史觀。不能人云亦云,不能無限上綱,不能一杆子打死。否則,就是破壞歷史,破壞文化傳承,丟棄中國文化。


推薦閱讀:

TAG:教育 | 閻錫山 | 忻州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