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讓海瑞坐到張居正的位置,他會像張居正一樣把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嗎?


不會的,海瑞是沒辦法代替張居正的。因為他們本來就是兩種人,兩種不同的履歷、不同的性格、還有不同的眼光。海瑞是一個苦孩子出身,37歲中舉人,41歲出來做官,長期在基層工作,同情老百姓,性格剛烈,打擊官僚地主,為百姓爭取生存機會,是底層百姓的代表。

而張居正是小康人家出身,16歲就中了舉人,23歲中進士,長期做京官,跟各方勢力打交道,歷練出了有膽有略、知進知退、剛柔並濟的性格。

萬曆時期的大明王朝已經建立了近200年,到了衰老期,每況愈下。皇帝貪圖享樂,官僚人浮於事,內鬥不斷,臃腫低效;土地高度集中在大地主、大官僚手中,老百姓破產流浪,社會矛盾尖銳,內憂外患。

皇族、宦官、官僚、農民,利益糾紛,矛盾重重,此時社會需要的是一個能平衡各方利益,緩和社會矛盾,進而推動社會改革的能臣,而不是只代表老百姓利益的廉臣。

1572年隆慶皇帝去世,張居正聯合孝定皇太后、司禮太監馮保,幹掉首輔高拱,成為新任內閣首輔,開始改革。此時的海瑞早已被罷官回家。

張居正上台後,並沒有提拔海瑞,因為他此時需要的是有能力、會做事的循吏,而不是清廉不會做事或無法做事的清流,而海瑞就是這種人。

不可否認,海瑞是有能力的。在1569年的時候,海瑞任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兼巡撫應天等府,就清查土地,消減官員支出(這些措施在張的改革中也有類似的),但這些措施都半途而廢了,因為阻力太大。有能力不代表能做成事,此時的改革需要能做成事的人。

可以說最後張居正就是累死的,為大明王朝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生的時候名聲顯赫,死後卻被剝奪一切榮譽,兒子被逼自殺。

這是個人的悲哀,也是整個大明王朝官僚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凡是真正為國出力的人,結果都不太好,如于謙、戚繼光、袁崇煥等。

其實張居正和海瑞都是儒家治國平天下的實踐者,不過他們選定的道路不同。海瑞走的是清廉為民,博得生前身後名;而張居正走的是為國蹈火,功過留與後人評。

在當時的歷史背景和政治環境下,海瑞的做事方式是走不通的,所以說即使讓他做到張居正的位置也不會做出張居正的成績。


清官無疑是朝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符號。它是一種正義的力量,一種清明廉潔的象徵。因為清官的存在,因為清官所帶來的榜樣力量,社會的政治生態才有可能變好。

具體到海瑞,這種影響是顯而易見的。

(海瑞)

在海瑞任應天巡撫的時候,大力推行一條鞭法,不受那些豪強的軟化和賄賂,強力把農民被豪強奪去的土地幫農民奪了回來。這使得他擔任巡撫的十一州內,能夠做到風清氣正。

海瑞不只在他的轄區能起作用,其它到達他轄區的人,也會受到這樣的影響。

浙江總督胡宗憲的兒子打著老子的牌子,四處敲詐勒索,結果海瑞不買他的賬,還把他敲詐來的東西全部沒收。胡宗憲因為畏懼海瑞的名字,最終只能忍氣吞聲。

除此以外,海瑞的影響力還到達了皇帝那裡。

(明世宗)

明世宗晚年的時候,不理朝政,一心拜佛求仙,追求長生不老。於是海瑞給皇帝上了一道《治安疏》,對明世宗提出批評。海瑞為了勸說明世宗,抬著棺材上殿上這份奏摺。因為那時候,垂暮之年的明世宗,他的心思已經完全沒在治理國家上。或者說,治理國家讓他厭倦,而身體康健,長生不老,是他唯一想達到的目標。因此,海瑞的上奏,對他的影響並不大。他雖然沒有殺海瑞,但也沒有用他,沒有把他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不過,等他要死的時候,卻把海瑞作為寶貝,留給了下一任皇帝。可想而知,他對海瑞還是很認可的。

於是有人就想,若是把海瑞這樣的清官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比如說放在張居正這樣的首輔位置的時候,是不是整個社會的政治生態會變得更好?

顯然,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政治其實是一種平衡術。成功的政治家一般都是玩平衡術玩得很成功的人,他會照顧各方利益,包括清官的,也包括貪官的。包括既得利益者,也包括訴求者。而海瑞太剛直太強硬。就比如他抬著棺材上殿向皇帝上奏這事,他一條道走到黑,一個人把所有的退路都堵死了。他這完全沒有平衡術,所以應該是玩不轉的。

(張居正)

其次,政治還是一種包容術。同樣的,要包容各方。只有包容了各方,你才會有人氣,大家才會追隨你。顯然,嫉惡如仇的海瑞,是絕對不可能容忍姦邪和貪官存在的。他曾多次上書要求整肅朝廷,對貪官,要把朱元璋曾經做過的那種剝皮填草的辦法恢復過來。海瑞要是坐到張居正的位置,絕對不會有什麼人氣的。

第三,古代社會,官僚本身就是一種特權者,特權是他們的生命線,沒有特權,這些官員也就不存在了。而海瑞這樣的清官,觸碰的正是他們的特權。所以,這將是一個悖論。海瑞如果做到首輔,要徹底反貪的話,可能整個朝廷就只剩下他一個人了。歷史上有很多皇帝,都曾反過貪,但最終都不了了之,就是這個道理。

不過,雖說海瑞不可能實現清明世界,但是,並不能因此就得出一個結論。海瑞這樣的清官是無用的。恰恰相反,這樣的官員是一股強大的清流,他們的存在,能讓一個社會一個國家找到挺拔向上的力量。所以是必須要大力頌揚的。


不會的。海瑞被稱為海青天,所謂青天都不是人類了是神。而神是要戒除七情六慾的,所以說海瑞是脫離了常人的神。

而世界上絕大部分人,都是有七情六慾的普通人,不不適合神的一套理想。這個世界的光明和黑暗,其實都是迎合了人的需要。而過於理想,就是要剝離人的其他需要只求美好,只求清正廉潔。世界和人是多樣化的,單一的處理方式並不能解決問題。所以明朝的皇帝和官員都抬海瑞,因為他是神。但是神都是用來供奉的,不能用海瑞做實事。因為簡單的一刀切並不能符合人心多樣化的需要。

是的,我們需要多一些這樣的神。讓我們心裡有規則,有底線。但是生活總要過得去,也不能一直活在理想之中。

歷史上有兩種人,一種是海青天這樣的,聲譽顯著的神。一種是自毀聲譽但求為國謀福利的權謀之臣。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缺一不可,至於這兩種人的功過是非,平民百姓不敢定奪。但是我覺得,單一的理想化不適合解決問題。

比如現代生活中,美的集團和格力集團。美的集團走的就是多樣化運行,不管黑貓白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格力的銷售特別是空調走的都是嚴格的層級代理。我作為懂空調的人來說,格力的質量確實比美的的好。但是最近幾年格力集團一直在走下坡路,董小姐甚至被拿下來,美的集團的營銷額在增長。這說明單一的方式方法不能迎合多變和多樣的世界。


水至清則無魚,不能與光同塵者其身未必能夠保全,何況治國乎?

這就是海瑞和張居正的區別。

先說兩人的自身條件:

海瑞,屬於讀書沒有天賦型,屢戰屢敗,30好幾還是個不入流的末吏。

張居正:自幼神童,天賦異稟,公認必成大器,早晚進入帝國中樞的人。

兩人的硬體對比,張居正勝。

再看兩人的人生磨難:

海瑞:剛直不阿,得罪權貴,為民請民,贏明心,失上意,仕途中的異類。

張居正:初憤青,自傲。得罪權貴,被玩弄於股掌,人生跌入低谷,敗而後成。

兩人的人生經驗,張居正勝。

三看兩人的仕途履歷:

海瑞:聞名於縣令,官拜至巡撫,面對的同級別的官員,人與事,圈子固定,偶爾越級挑戰(流傳千古的的海瑞疏),終此一生。

張居正:隨徐階(帝國二號人物),斗嚴嵩,搬高拱,聯馮保,挾天子,控朝局,翻手為雲覆手雨。

兩人仕途履歷,張居正完勝。

此三勝,若把兩人轉換身份,海瑞是否能治理好國家?

答案是不能!

海瑞愚忠,眼裡只有黑與白,這樣的人治理天下會生大亂。

政治,是妥協的藝術,權衡利弊,做出一個最能接近各方利益的答案才是根本。

所以,海瑞只能是海瑞,而張居正永遠是張居正。


恕我直言:恐怕不能。

海瑞是一名清官,他代表的是朝政清明廉潔的正義力量,是百官楷模標杆,但僅僅就只是標杆而已。論治國理政的政治才幹,海瑞不僅不及張居正,甚至可以說他根本就不具備治國理政的政治素養,再進一步說海瑞本身還具有嚴重的人格缺陷。

海瑞可謂是有史以來第一清官——包青天雖秉公執法剛正不阿廉潔自律,但宋朝實行高薪養廉,所以包大人可不窮。海瑞就不一樣了:本來俸祿就不高,還拿自個的錢補貼公家,按說海瑞的日子應該過得緊巴巴的。事實也的確如此,可就是這麼清貧的海瑞居然妻妾成群,原因只有一個——婆媳不和。海瑞早年喪父,由寡母撫養成人,直到海瑞娶妻之後海母仍和兒子、兒媳同居一室。海母又是一個信奉無後為大的傳統女性,在當時那個男權時代只有產下男丁才算是為家族傳宗接代,遺憾的是海瑞的前兩任妻子一個連生兩個女兒,一個壓根沒有生育,於是海瑞將這兩位妻子逐出家門。第三個夫人王氏,在海瑞到達淳安之前兩年為海瑞生了個兒子,取名中砥。海瑞到淳安任上之後的當年,王夫人又為海瑞生了個兒子,取名中亮。王夫人還生了個女兒。王夫人於隆慶二年(1568年)七月二十四日晚上去世,海瑞說是生病死的,但也有人說是自殺的,《萬曆十五年》說王夫人在極為可疑的情況下死去。在王夫人去世前十一天,海瑞的妾韓氏上吊自殺。

民間還流傳著海瑞殺女的傳說:據說有一天海瑞看見五歲的女兒吃一個糕餅,就問糕餅是誰給的,當得知是某僕人給的時,海瑞大怒道:「一個好女子怎能隨便地接受男人的東西呢?只有你餓死了,才是我海瑞的女兒!」他的女兒從此嚇得啼哭不止,不喝也不吃,家裡人怎麼哄她勸她也沒有用,七天之後終於餓死了。

以此而言:海瑞只適合作為一個清官楷模道德模範,玩政治實在不是適合他乾的。


首先海瑞是政治的道德楷模、官場榜樣,他所做所為只要符合這個使用標準就可以了,至於治理國家則需要見識和手段,道德在這裡起不到直接作用。政治需要妥協和平衡,更多的不是陰謀而是陽謀,海瑞這種道德標杆型的人往往非常固執偏狹,缺乏政治的變通性,所以根本不會妥協,也就做不來平衡,讓這樣的人幹什麼事不是空流於嘴上,就一定寸步難行。

能臣與廉臣的功用不同,能臣的品行一般都不太好,甚至毛病多多,但這樣的人不僅勇於任事、敢擔大責,還非常具有妥協調和能力,這樣的人道德負擔很輕,功利心卻極重,有時發起狠來連親爹都怕,是個敢下地獄的狠角色,只有這樣的人才配稱能臣,這樣的人在現實中也比清官難得。

清官像面鏡子可以正衣冠端儀容,而能臣則像一輛大車,不但任重還能遠行,前提是你能駕馭他!海瑞治國一定會為禍百端、政亂心離,能臣如果不正肅則有可能禍國殃民。

陰陽環抱,相輔相成,不可偏廢。


海瑞是一個清官這點無可厚非,同時海瑞個人充滿理想主義色彩,有一種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思想。所以凡後世都比較喜歡海瑞,因為老百姓都喜歡清官,但是海瑞死後大明依然改變不了什麼,官員繼續貪污腐敗,國家依舊動蕩不安,百姓依舊一貧如洗,直到他的出現才挽救這個局面。海瑞以為世間只有他一個人是醒著的,卻不知張居正也看透這一點,張居正他是一個天才,生於紛繁複雜之亂世,身負絕學,以一介草民闖蕩二十餘年,終成大器,他敢於改革,敢於創新,不懼風險,不怕威脅,是一個偉大的改革家,他也有缺點,他獨斷專行,待人不善,生活奢侈,表裡不一,是個道德並不高尚的人。然而就是這種人挽救了大明危局,張居正和海瑞像是同一類人,卻又不是同類人,海瑞是一位理想主義者,而他是一位實幹家。這也是萬曆元年(1573),張居正主政,推行考成法,整頓官吏,貪吏聞風喪膽,政令傳出,雖萬里外,朝下而夕奉行。 萬曆六年(1578),丈量天下土地,推行一條鞭法,百姓為之歡顏,天下豐饒,倉粟充盈,可支十年有餘。有理想有志氣固然可敬,可是付出行動可更難。


我本來是不想回答這種問題的,一個人眼中有一個人的歷史,但每次看到一大群人去評價一個人物都很統一,很少有不一樣的,他們說的,要不是百度說的,要不是小說里聽來的,然後自己不厭其煩的當成真理……不覺得搞笑么,你們看的都是同一本小說吧,還什麼道德標杆,什麼楷模什麼的,你們基本就用了小說原話了~你們這是看傻子當大官的故事看多了吧~這個就是和說和珅智商低只會拍馬屁然後當軍機大臣當幾十年一個模式~總有人說什麼海瑞什麼戀母啊閨女死了啊什麼的,古時候有抱負的人裝瘋賣傻捨棄親情的人多的是,成了別人稱讚沒成就是罵名,當那麼多年官能把他弄死的人不計其數但他官越做越大,這就是本事,別人怎麼沒做到,天下之大,清廉剛硬者從來不缺,歷史就是別人想寫出來給別人看的故事,你們更別把小說當成真正的事,你就沒發現你看的小說都快成三百六十度無死角拍攝了么,有些事別人是怎麼知道的,誰寫的~~


明確回答不會,可能會更糟糕。首先海瑞被世人稱之為海青天,這個評價很嚇人的喲,中國2000多年歷史,總共也就兩個人拿到這個美譽。所以說海瑞是那個時代人民的精神寄託。其次張居正被評為明朝最優秀的首輔沒有之一,歷史上偉大的改革家。這個稱呼更嚇人,一般中國歷史上有兩件事情是沒人乾的:為什麼呢?難度係數太大,沒法干,是那兩項呢,第一,做聖人,這個難度係數太大了,中國這麼長的歷史能稱作聖人的也就那麼幾個。第二,改革,這個比第一個難度係數還大,為什麼呢?第一個你無論成功或者失敗,自己的小命都還在,如果僥倖成功,那麼你就可以立馬名揚天下,萬世流芳。但是第二個你如果做了,首先不管成功與失敗,你的小命十成去了八成。而且無論結局如何,你的下場都不會好到哪兒去。所以說張居正對現實人民來說更重要。總體來說海瑞是人民的精神寄託,張居正就是人民的柴米油鹽醬醋茶。人民只有吃飽了肚子才有可能追求更好的精神境界。當然如果只追求精神境界,不管肚皮。那這個社會就沒有了。


海瑞治理一方還行,首輔還是要能夠統籌全局的人才能幹,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一味清廉是不可能管的住下面人的,這也是海瑞到死也沒做過多大的官的原因,所以這個假設本身就有問題,海瑞這樣的人根本就不可能坐到張居正的位置上


推薦閱讀:

TAG:政治 | 張居正 | 海瑞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