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論的根基是把人當做絕對理性的機器嗎?

像納什均衡這種東西……
如果人是【有限理性】的
那麼博弈論對經濟學,政治學還有意義嗎?
而且有時候實際生活中絕對理性不一定是贏家吧

本題已加入知乎圓桌 ? 日常經濟學 · 博弈人生,更多「博弈論」話題討論歡迎關注


1.雖然題主可能本來就知道,但就第一句話而言,我覺得有必要強調,單純在理性上作要求並不蘊含納什均衡,這裡有關係的是可理性化策略和epistemic conditions for NE。而在extensive form game,關於理性的定義並不清晰和容易。一個重要的問題是,當Ann發現她最開始關於Bob的策略的信念是錯的,她應該怎麼辦?她應該忘掉過去,只關注此時面對的子博弈,還是給Bob剩下的所有的可能的策略按理性的程度來更新自己的信念?另外一個本質的問題是當我們不對理性設置上限,要求完備的信念系統時,會出現類似說謊者悖論的麻煩,Brandenburger-Keisler悖論。

所以,理性,某種程度上來說,至少目前來講,並不是「絕對」的。很多時候,人們說現實世界中人不是理性的同時並沒有意識到他們過度簡化了問題:比如實驗經濟學中經常講蜈蚣博弈現實中SPNE不發生,但問題是他們的實驗並沒有達到NE的epistemic conditon:雙方都知道對方的策略。事實上,他們的結果甚至和rationality and common belief of rationality是一致的。

當然,並不是說人,在任何時候,都是理性的,而是說,要證明不是,並不容易。所以才會有Robert Aumann如下的抱怨:

It is sometimes asserted that game theory is not 「descriptive」 of the 「real world」, that people don』t behave according to game-theoretic prescriptions. To back up such assertions, some workers have conducted experiments using poorly motivated subjects, subjects who do not understand what they are about and are paid off by pittance, as if such experiments represents the real world.

2.第二個問題的答案是當然。如果你不知道什麼是理性,如何搞明白有限理性。所以在有限理性領域做出過卓越貢獻的Ariel Rubinstein曾經說過(搜索了下,這句話已經在知乎被 @SlowMover 在一個相關問題引用過 如何理解經濟學中的「理性人」假設? - 知乎用戶的回答):

It is meaningful to talk about the concept of 「being good」 even in a society where all people are evil; similarly, it is meaningful to talk about the concept of a 「rational man」 and about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rational economic agents even if all people systematically behave
in a nonrational manner.

3.存在。事實上有個名字專門描述這種情況:the tyranny of the stupid。比如GilboaSamet(1989)就描述了無限理性的參與者如何被有限理性的參與者「敲竹杠」。

References:
[1] Aumann, Robert, and Adam Brandenburger. "Epistemic Conditions for Nash Equilibrium." Econometrica 63.5 (1995): 1161-80.
[2] Battigalli, Pierpaolo. "Strategic rationality orderings and the best rationalization principle." 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 13.2 (1996): 178-200.
[3] Brandenburger, Adam, and H. Jerome Keisler. "An impossibility theorem on beliefs in games." Studia Logica 84.2 (2006): 211-240.
[4] Gilboa, Itzhak, and Dov Samet. "Bounded versus unbounded rationality: The tyranny of the weak." 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 1.3 (1989): 213-221.
[5] Pearce, David G. "Rationalizable strategic behavior and the problem of perfection." Econometrica: Journal of the Econometric Society (1984): 1029-1050.


博弈論的根基我理解不是「理性」,而是「效用」。每個人的效用公式都不同,感情的發泄和一時的衝動其實都可以歸到效用的一部分,但是我們不好量化這些情感和心理效用的滿足,所以加入理性,例如以經濟收入水平的變化來代表人的效用的變化,以此來推動博弈論中的種種選擇和分析。

如果你可以用數學公式來模擬心理或感情效用的變化,那麼在利用博弈論分析囚徒困境這樣的問題的時候,自然也會得到非「理性」人的選擇的模型。


博弈論研究對象是邏輯,跟人沒關係。

把博弈論用於研究經濟學、社會學、政治學的時候,
很大用處是揭示:人類到底有多不理性。


題主不妨看一看這個問題:
質點、剛體、理想平面、理想氣體、絕對光滑……都是現實中不存在的,那麼牛頓力學對現實世界還有意義嗎?

每一個理論都會有一個最簡單的模型。


不是,博弈論是把人當成上帝,並做出假設假定這個上帝有某些事情是不知道的


看了其它回答,觀點都很好。
我補充一點自己的理解把。除了絕對理性這個重要的假設條件,博弈論中另一個重要的條件:反覆博弈。如果參與者是絕對理性的話可以在第一次博弈時就達到納什均衡, 當博弈的參與者不是絕對理性的情況下,要想達到納什均衡,就必須要通過反覆博弈。
就像@牟陽磊 舉的菜販和買菜大媽的例子,他們都不懂博弈論,都是非理性的,大媽會還價讓菜家最低,菜販也防止大媽還價讓菜價盡量高,經過多輪反覆博弈後,最終達到納什均衡的價格既雙方都不後悔的價格。
納什均衡就像是平衡收斂點,滿足絕對理性的條件時,結果第一時間達到這個收斂點,如果不滿足絕對理性的條件時,反覆博弈的過程便是動態趨近收斂點的過程。


牛頓力學的前提是:剛體,無摩擦,真空,請問這牛頓力學有用嗎?
藥物學的前提是「標準人」體征,那藥學還有用嗎?
每個人的神經、血管甚至內臟位置都有差異,請問解剖學有用嗎?

一千個人有一千個人的哈姆萊特,文學課有啥意義?
任何西方學科,都有抽象的前提假設,並用一些列假設構建一個問題的分支子環境。

所以,這就叫科學思維方式。


不同的哲學體系對人是否理性有不同的認識。我認為人無論何時都是理性的,變化的是環境,人所做出的任何行為都可以找到他這樣做的合理的理由,比如,請巫婆看病是因為他認為巫婆可以治好病,或者他就是想謀財害命。
而博弈論的問題在於你其實不知道博弈雙方對收益的評價,你認為其中一個參與人的收益是10,另一個是5,實際上他自己都不知道收益是多少(收益不可量化),他可能只是認為採取a策略收益最大(預期)。
理性的定義是什麼?按照較通俗的定義「按照當前的境況,採取最恰當的策略」,事實上沒有人可以知道當事人在採取了另一個策略後結果會怎樣,也就沒有人可以判斷一個人的行為是否理性。
前面有一個答案我贊同這部分:博弈論研究的是邏輯,不是人。


從大數法則來講,如果樣本足夠大的前提下,大眾會做出更偏於理性的選擇,所謂的理性,是指讓行為者從中獲益。

博弈論的目的,在於尋找一個更好的機制,讓大眾根據利益機制來調整自己的行為取捨。增加善行的潛在收益或者增加惡行的機會成本,可以驅動大部分人的好惡選擇。研究博弈論的原因,在於我們相信通過改變機制來影響行為,比強制規定或者精神教育,有效而持久的多。


我可能可以理解題主的困惑,題主其實是將作為術語的「理性」,混淆成了我們日常用語中的形容詞「理性」。

在博弈論或經濟學理論中所謂的「理性」,在我看來其核心的概念是,自認為讓自身獲益。

當然即使這樣講題主可能還是會混淆,難道那些學雷鋒做好事的人,不以為自身獲益為目的的人就是不「理性」的人了?

當然不是,此處「獲益」具備更豐富的內涵,並不僅僅是金錢、產業等可見的收益,諸如精神安慰、良心上的平靜、責任感等等都屬於「獲益」的一部分。

但由於每個人的三觀都不同,對收益的理解也大相徑庭,而一個理論又需要一些堅固穩定的基石,因此一言以蔽之曰理性,實則與XYZ無甚差別。


有個例子,某地區有一企業a,收益100,有另一企業b,收益是30,打算開拓這地區,如果a不打擊b,收益是60,40。如果打擊b,兩敗具傷,收益都是0。如果a,b理性,a肯定選者不打擊,那麼b知道a理性,所以肯定進入市場。但如果a不理性,b理性,b知道a會打擊他,所以不會進入市場,a收益反而比理性高。


人雖然不是完全/絕對理性的(有限理性)

但是一定不能被認為是完全/絕對非理性的。


科學建立任何一套理論的目的,無外乎是為了統計樣本,總結規律,預測結果。

如果人類是完全不理性,那麼:

樣本有噪音——你說水在流,偏偏有一群不理性者,你胡說,水沒流

規律不可得——你說水因為重力往低處流,偏偏有一群不理性者說我就不高興,水往高處流

結果不可知——你說因此順水好行舟,偏偏有一群不理性者說我偏要逆水行舟更爽。

那什麼理論都建立不起來了。


與其說博弈論的根基是把人當做絕對理性的機器,還不如說:理性人假設是一個為了方便建立整個經濟學大廈而簡化的模型,就像質點,剛體建立經典物理學一樣的概念。


當然,理性人假設肯定有局限性,就像經典物理有局限一樣。

所以近幾年行為經濟學很火。很多就是考慮到人的有限理性而做的研究。 這一研究工作,將傳統的博弈論演化為包含社會學、法律、生物學、政治科學、人類學和其他學科的博弈論研究

比如 Daniel Kahneman是因為把心理學研究和經濟學研究結合在一起,特別是與在不確定狀況下的決策制定有關的研究」 就獲得了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博弈論不在意真正人是怎麼樣的,不然為啥要假設?


經典博弈論模型的假設是把人當成絕對理性並且能解出均衡解的機器

所以現在博弈論一個發展是,假設人解不出均衡解,或者對現實的判斷不準確,基於這種假設建立模型,再去解均衡


博弈論主要研究公式化的機構間的相互作用。是研究有鬥爭性或競爭性質現象的數學理論和方法,能考慮到遊戲中的個體預測行為和實際行為,並研究它們的優化策略,所以說有相對的,人性化來的,它是二人在平等的對局中各自利用對方的策略變換自己的對策略,達到取勝的意義。
而且它運用得非常的廣泛,在經濟學、政治科學、軍事戰略問題、進化生物學~以及計算機領域都已經成為重要的研究對象和強大的分析工具,不是絕對的


博弈論讓人類知道自己多不理性,都理性了就不好玩了


博弈論只是假設在絕對理性的情況下,人們做出的決定如何製造一個最大效益的均衡。
這裡的理性就像經濟中所說的,相同成本的最大收益和相同收益最低成本一樣。不得不承認,這是每個人期望的狀態,縱使很難實現。而博弈了提供一個理性狀態下的最大效益均衡其意義在於,人類的行為可以最大限度的理性吧。


博弈論的根基絕對不是把人當做理性的機器,原因很簡單,如果我們建立在有限條件下的瘋人院模型來博弈他們的生存方式。那麼瘋子理性嗎?博弈論的根基不是理性,運用博弈論的人的根基才是理性。
自己認為博弈論的根基是數據和模型,目的是用更好的方法來運用數據達成更優的選擇。而模型是遊戲規則。
哪怕大街上的大媽都會博弈,阿姨經過多個菜市場大學的培養知道了各種蔬菜的大致價格,於某些商販進行多次談笑風生明白了商人的交易習慣,交易成功還會運用其它手段比如多順點菜,少付5毛等等方法使自己獲利。但是商販說:我早已看穿一切...
其實大數據就是為廣義的博弈做貢獻的,你的信息比別人多就是所謂的知己知彼,結果你懂得。並且這個模型是世界。


現在最新的浪潮是行為經濟學,與博弈論結合形成了行為博弈理論,博弈論也完全能夠適用於在更加寬泛的假設下進行的行為分析,在新的假設下,人可以是利他的,誠實的,害怕不平等的,記性差的,依附於集體等等...其實就是改效用函數那麼簡單,但是可以得到很多有趣的結論。
行為博弈分析一般來說可以更貼近人的真實行動。比如,最後通牒博弈,實驗結果更加接近不公規避假設下的納什均衡,而非完全理性的納什均衡。
從另一個角度講,即使是在理性人假設下,分析的問題也可以非常洞察力和現實意義。比如空談博弈,你說什麼話,發什麼信號都沒有成本,也不用負責任的時候,那你會亂說嗎?在你和對手有共同利益的時候,不會,但是如果沒有,你就會亂說話(Crawford sobel 1997)。


任何經濟學理論都不能完全描述現實。但如果一個理論能夠基於具有現實意義的角度給出一個分析問題的起點,那這個理論就是有作用的。
既然題主提到博弈論,那就用幾乎每一本博弈論教材的開篇例子囚徒困境舉例。這個例子就不具體詳細闡述了,實際上不是每個犯罪者都執行囚徒困境中的均衡。但囚徒困境給出了一個分析問題和設計制度的基準。從這個角度來看,坦白從寬抗拒從嚴(我本身並不贊同這一制度),或者分開審訊,就是一個有利於罪犯認罪的制度。
我猜測(並沒有調查研究),沒有國家會設定,坦白從嚴,抗拒從寬的制度。
綜上,理論並不能完美說明現實,但理論從某個角度講以一個大概率描述了現實,並對制度設計起來作用,這就是有意義的。


推薦閱讀:

三體中的威懾論有現實意義嗎?
每個個體的理性行為會導致所在群體的非理性行為嗎?如果會,在實際活動或經濟學中有哪些相關例子或模型?
如果建一個維權權利代理平台,怎樣的拍賣機制會比較好?
有限次博弈是否存在合作關係?
什麼是協和謬誤 (coordination problem)?如何解決?

TAG:經濟學 | 博弈論 | 理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