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流浪漢是怎樣成為流浪漢的?
看到一些視頻美國的流浪漢看起來情況不是那麼糟,想知道美國的流浪漢文化
為高票 @alienbat 的「離婚致貧論」提供一個論據(鑒於時效性,也有可能是反論據)。來源:血淚控訴萬惡的美國離婚法。
(答主註:由於時間久遠,文中提到的pdf文件的原始鏈接已失效。我在Google Docs里找到一份備份。)
作者:Cannaa 於 2012-3-2 06:1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一篇名為「麻省的恥辱:恐懼的贍養費」的公開信,曆數了麻省離婚法對男人的摧殘,強制男人對前妻終身贍養把男人們永遠打入地獄,不得翻身。http://www.massalimonyreform.org/PDFs/Horror_Stories_MassAlimonyReform.pdf 信中列舉了41個真實案例,它催化了麻省離婚法變革,新的離婚法部分停止了終身贍養費,新法已在2011年獲得通過,將在2012年三月正式實施。下面是公開信里列出的真人真事。
1,商人進監獄90天,2008年9月8日到12月7日。男人必須支付$90萬美國贍養費的欠款。入獄前,他的薪水是每年4萬8千美元。由於他入監,他的公司歇業。埃塞克斯郡
一個富有的商人,由於無過失離婚,必須每年支付前妻$20萬贍養費。到了2003年,他的投資業務垮了,他告知前妻他的收入下降。他不得不讓為他工作的兩個兒子下崗。2003年上法庭,他希望能減少給前妻的贍養費,被法官拒絕。他只好儘力所為繼續支付前妻,有時一年10萬美元。他前妻身體健康,離婚時47歲,從未被要求工作。自從1995年離婚以來已陸續收到總計2百20萬美元的贍養費。到2007年,即使他的生意已經完全垮了,可是法官在2008年的最後判決里拒絕男方降低款項。法官不認為他的經審核的納稅申報是真的,此報單證明他現在年收入是$4萬8千美國。雖然他沒有被控騙稅。法官不接受他兒子的證詞,兒子是他的僱員,但是法官說他兒子是「不可靠」的證人。法官下令將他的護照吊銷,並要他簽署一項聲明,要求他把每一分錢,包括退稅,都必須支付給前妻,直到還完90萬美元的債務。到了2008年9月8日,由於離90萬美元的欠款還少$25萬,他被判處入獄90天。在他進監獄之前,他一直傾其所能支付給前妻健康保險。他進監獄後,前妻就不再收到贍養費了,健康保險也停了。但是,法官仍然相信該男子每年掙50萬美元,因此每年必須支付前妻20萬多,即使他在監獄裡沒有收入。事實上,他在監獄裡時間越長,他就業的機會就渺茫。他的第二個妻子,當時結婚13年了,拖著兩個孩子,生活完全被打亂。他的前妻所生的三個已成年的孩子被這無休止的離婚訴訟攪在中間。他的上訴已被拒絕,其中包括州立最高司法法院的上訴也被拒絕。如果到12月份他刑滿釋放,他可能又會接到傳票上法庭,根據現有債務他將被判2年以上。
2。一個60歲亞裔,曾經富有的婦產科醫生,1978年移居美國,現在生活在福利房裡,靠著他從常春藤盟校畢業的女兒支付房租。埃塞克斯郡。
一個當醫生的丈夫,有著三個女兒的家庭,在1997年離婚了,是那種不可調和的離婚。雖然女方分到了超過一半的婚姻資產,高額的孩子撫養費和贍養費,雖然女方有一份房地產經紀人工作,這個極度自負的前妻已經毀了他的一切,前前後後訴訟超過10年。家庭法院總是滿足她日益增長的需求,儘管男方支付她和孩子們,送她們到常春藤盟校。他現在60歲,患癌症,失業,靠每月177元的公共援助過渡期生活。他的女兒為他支付房租。他把案件總結成10頁,發送到麻省贍養費改革機構。他的官司還在上訴法庭進行。他請不起律師。他寫道:「我被洗劫一空,沒有養老金,沒有退休補貼,沒有股票,沒有財產」。失業卻拿不到救濟,因為DOR的徵稅務部不批准。除了一輛11年齡的舊車,我一無所有,零。無論經濟上還是精神上,我都被我自學成材的『律師前妻』整垮。她的波士頓律師曾經把一個普通離婚訴訟變成了對37名包括法官,書記員,前律師事務所,州立總檢察長在內的複雜指控,已經走過了五個州立法庭。作為「pro_se」,也就是代表我自己,我是無助無望,像雞蛋碰石頭。發生在我身上的事可以再次發生在我們的贍養費改革組的其他成員身上。這是現代奴隸制,它終身折磨勤勞的丈夫和無辜的二任妻子。丈夫越努力工作,前妻要的就越多。這鼓勵前妻在家坐享其成,訴訟,提要求,拿錢。即使前妻知道我經歷了嚴重的右腎癌症手術,而且左腎也有其他複雜的醫療問題,她還是毫無顧忌地對我發出「犯罪行為」的傳票。我已經熬了25年了。我被掠奪一空。她像是一個吃肉的怪物,吸干血後,又要啃骨頭。」
3, 離婚27年後,退休男人被贍養費追住了,諾佛克郡
2007,一個67歲的領取退休金的男人收到到了前妻的律師來信。27年前離婚時,兩口子協議放棄贍養費,誰也不贍養誰。可是現在,這女的沒錢了,離婚時留給她的房子和養老金也不知怎麼都沒了。這男的時下自己有3萬元貸款,可是2008年五月法庭判定男的每星期付女的$312,外加律師費。現在,女的又要求享有男的一半退休金。男的上法庭已經花了上萬元了。連他的第二個妻子,已經結婚15年而且有自己的退休金的人,也要跟著倒貼這男的。男的面臨個人破產,如果不付贍養費就會講監獄。男的目前服用抗憂鬱藥物調血糖。他以前從來不用這類藥物。
4。80歲男,患癌症,心臟病,在佛羅里達州的投資日益貶值,卻被迫支付贍養費給前妻,她是一個退休的心理治療師。
他寫道:我現在80歲,於1979年由前妻提出離婚。她在1975年就搬出去了,把孩子們也帶走了。我付贍養費和子女撫養費,送我們的孩子到民辦高校(包括常春藤聯盟學校)讀書。他們都長大了,結婚或有孩子了。離婚前,我支付前妻通過研究生院。她成了一個社工,專業從事家庭治療。她先給別人工作,然後自己開業,保持了約25年的私人執業。孩子們長大後,我繼續支付每年10萬400美元的贍養費......如果那個月支票稍微晚寄了,她立即打電話過來。雖然我有一個曾經40年蓬勃發展的皮革鞣製企業, 在過去十年中走下坡路,由於製鞋生產移往海外,到亞洲國家。我甚至無法出售我的生意。此外,我的健康狀況有所下降。我有一個三重搭橋,經歷了兩次手術,突出磁碟和脊髓stinosis的,有失控的糖尿病,有過心臟起搏器安裝。
我結婚23年的第二任妻子已經去世,她在過去15年遭受狼瘡生活。我四年前再婚。我現在的妻子做了癌症手術。不用說,我現在的投資,也就是我生存的依靠,正在快速減弱。我認為這是不合情理的,我繼續在我生命中的這個階段支付贍養費,直到老死。
_____總共有41人控訴,太長,沒時間翻譯。有興趣者請看
http://www.massalimonyreform.org/PDFs/Horror_Stories_MassAlimonyReform.pdf
最高票回答了中產如何因離婚墮落到無產,那我來說說無產如何變成破產。我來給大家算一下賬:
以我所在的城市來計,假設A出生在一個普通的美國家庭,父母也在苦苦掙扎沒能給他多少蔭庇,讀書也不行沒有上大學高中畢業離開家出來孤身闖蕩幹活了,拿的最低工資12刀每小時,一周工作36到40小時,扣掉大約20%稅一個月大約1450最終到手。
拿最低工資的職位?快餐店,零售商,清潔工,售貨員,新入職的工人,一些大學的助教TA,等等。
酸爽的來了,現在的世道公寓房租起碼1200,大房子有三個房間的1600,當然可以有一兩個室友分租,住的方面每人每月花銷已經600到700。個人不浪費的話每月水電網垃圾雜費也要接近70,80。假設吃的方面很省不去好一點的館子就快餐和自己煮的話一個月也要吃掉300到400。衣物就不怎麼添置了,算月均花50吧。美國生活工作總得有輛車吧,A君窮屌絲一個只能咬咬牙買輛幾千塊有十幾二十萬英里的北美四大神車開(思域卡羅拉雅閣凱美瑞),不亂兜風一個月100多的油費,車牌費啥的每個月20多30,為了省錢不買保險了,不然每個月還要支出一百多二百刀,當然了如果被警察發現沒買保險輕則罰五百一千重則要蹲號子。
綜上所述,A君之所以還能生存下去,在於他足夠吃苦耐勞辛勤工作+房租物價維持的好+沒有超速吃罰單並且警察不知+沒有讀書沒有學費支出+沒有結婚不怕老婆劈腿分家產或和老婆親愛精誠奮鬥+沒有孩子+沒有患病身體健康+花錢只在刀刃上只求生存+沒有信用卡或者信用卡不欠帳+潔身自好不沾黃賭毒。就這種情況下,A君能每個月存下一點錢都已經是非常困難了。
而A君只能是男的沒品位的屌絲直男癌,女同志的話稍微不慎花一下就已經欠債了。這樣的A君美國不知道有多少個,而且很多人也已經不是年紀輕輕18歲了,三四十乃至中老年的大有人在。看看美國人那低的可憐的儲蓄率,有時不是他們花錢大手大腳,的確是因為就沒能剩下什麼錢。
為什麼過去很多華人和偷渡客來美國這麼多喜歡干餐館工作?除了餐館工作沒有那麼高的文化技術學歷要求外,餐館能包吃,工作時間長=收入更多而且市道好的時候小費收入更高,工作時間長也就沒時間沒精力去亂消費,對居住要求也就不會太高(能洗澡睡覺就好),可以忍受房租低環境差一些的住處。
至於中產破產花式就更多了,房貸車貸學貸,各種汽車房屋醫療保險,疾病,兒女大學學費,公司裁員,離婚,惹官司等等。這些方面廣大年入百萬的知乎er哭窮中產比我清楚得多,不說了。
奉勸大家一句,分清楚什麼是自己的資產,什麼是自己的債務。
很多時候我都想假如我就是這個A君,那該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如果沒有父母支持而我又沒有大學文憑找份好一點的工作的話恐怕我也得去街頭流浪了。恐怕大部分知乎er特別是整天買買買活的很滋潤的年輕女同胞們也是。女同胞好歹經營好自己說不定嫁個有錢人就階級跨越了,男人可沒這個選項。
流落街頭者們不一定都是懶惰或自甘墮落,很多時候可能是他們已經儘力掙扎了,卻依然要流落街頭,而一旦流落街頭了,他們可能連捲土重來賺最低工資的機會都沒有。一個人那怕是沒有文憑,只要勤勤懇懇工作潔身自好,應該是能夠滿足衣食住行要求的,而這一常識性的基本需求如今在這個星球上最強大富足掠奪最多的國家都漸漸變成一個夢,整個社會的每一個角落都在無孔不入的吸取勞動者的血汗那怕破產也要弄至負債。
這個世界不應該是這樣的。
最後,中產你麻痹,跨越階層你麻痹,年入百萬你麻痹,消費主義你麻痹,資本主義你麻痹。
————————大家好我是分割線——————
沒想到反應這麼熱烈,謝謝大家。配圖是張衛健明年的新電視劇《大帥哥》,個人很期待。
我看了大家的評論,很多人說原來最低工資也能買車住公寓這麼爽啊,來交換的同學說1000元也能過下去,有的說在國內賺2000人民幣每周工作70小時的也能如何如何的,我在這裡回復一下這三點吧。
第一點,美國是個車輪上的國家,對很多沒來過美國的人是理解不了的。比方說賣場商場諸如Costco 和Walmart甚至Safeway和Fred Meyer,光停車場的面積就他媽一北上廣的一些小區那麼大了。來往主要城市全是州際公路,很多都是單方向四車道。帶花園的獨立屋比比皆是,單元樓appartment或曰公寓,如果不是在市中心樓高一般也就六七層。
這意味著什麼?美帝地廣人稀土地資源不會像亞洲或者歐洲國家那樣非常緊湊,而是怎麼浪就怎麼規劃。這種情況下,你讓上班的不買車?打算讓人徒步一兩個小時單程去上班或者買菜甚至去一下銀行醫院?各位可以去查查美國人民每天平均要花費多少時間開車。
我原來的回答也說明了,A君這種人一般買得起的車是最多三四千十幾萬mile的四大神車,里程數都是幾十萬英里的,年齡都起碼十年以上不知多少手了,動輒跪地,保險比車還貴,不買保險被警察查到罰單天價,羨慕吧。
別拿國內的思維套美帝,國內別說城市就是一般鄉鎮都要比美國很多城市downtown繁華公共交通方便,而美帝城市downtown房租不是一般貴。
第二點回復一些交換的同學說1000一個月也能過下去的。我只說在我的城市的情況的一個普通打工仔如何破產成流浪漢,來交換的同學很多都是一兩年,而且住學校附近不買車走路或公交上學,1000元左右過活不足為奇,我以前讀大學也這樣。但again,對長期生活在當地的當地普通打工仔來說能不買車嗎?而萬一發生點變數,比如車壞了失業生病吃罰單甚至只是信用卡多花一點錢就能變欠債了,而且欠債的話債務是會滾雪球的。交換生們當然可以問國內的父母伸出援手,但這些本地人的父母可能和他一樣的處境。
老實說1000元一個月只是滿足基本的生存開支而已,不留神買了點什麼都已經超支了,而且你確定這樣的生活能維持個三五年嗎?
第三點拿國內最低工資也能過如何如何的,國內工資最低的不外乎工廠工人和餐館服務員,但這些職業很多地方都是包吃和住宿舍的,交通靠雙腿和公交或者公司接送,而美國是沒!有!的!三餐住宿出行自己承擔。美國包吃住的職業,估計也就漁民鑽井平台工人以及軍人了吧。
或者把錢和物價換算成人民幣你們會更好理解,以下數字單位都是人民幣。A君的收入稅後大概10000人民幣,很爽是不?可房租最便宜的就要4000在不那麼好的區了,不買車成年人公交月卡一個月就要800到1000,開輛破車的話油費修理費雜費月均也要1000多,如算上保險再加1500到3000。吃的方面,普通蔬菜7到14元一磅(1磅約8兩),豬肉18元左右牛肉24,好像是比國內的很多城市便宜一點。可是外出吃的話就不一樣了,最低端的餐館——金拱門便民快餐一個餐至少要50+多則80 90,中餐館人均70+甚至以上小費要至少接近20,美式普通消費水平的餐館人均接近200,街頭一根填肚子的三明治或一杯奶茶咖啡也要至少35+。以上都是保守估計。
美國也有很多便宜的,比如衣服和電子產品奢侈品,大家都喜歡買買買,但過日子不是看這些的。
有人說中國偷渡來的人翻身逆襲,原文我分析過他們,我也敬佩他們,老一輩的華僑很多都這樣。但他們的人生就是前半輩子用生命換錢後半輩子用錢續命,很多人來了幾十年了可能連目光所及的山川湖泊都沒去過,沒離開過自己的城市甚至沒人領路的話連唐人街也不敢離開,有兒女的和子女不僅有代溝還有文化隔閡,說起來都是淚。
至於有人說每周70小時工作如何如何標榜努力奮鬥還說周均工作40小時是懶鬼的,真驚奇這樣的腦迴路,老闆一定很喜歡這種就只會吃草擠奶的奶牛。工資以外的加班費給了嗎?何況老闆本來發工資以前就已經完成剝削了,額外的30小時都是白給老闆的,你開心就好。
根據美國房屋和城市發展局對流浪漢(流浪家庭)的定義,流浪漢分為四類:1. 沒有住處的人。2. 很快會失去住處的人。3. 符合其他聯邦標準的流浪者。4. (試圖)逃離家暴的人。關於沒有住處,各個房屋分局的定義可能會有偏差,有的地方認為必須是住在救助站(shelter)或者在街道過夜並且有警察備案的才叫流浪漢。換言之,暫住在朋友家的,住在汽車旅館一類的,不算流浪漢。
流浪者分為很多類。我沒有研究過相關的學術資料,只能從過去從事流浪者救助的經歷裡面簡單地談談。
因為成為流浪漢的原因很多,所以沒有特定的單一文化。我猜測問主所指的流浪漢,是大家看到的每天在街上溜達的那種。說是流浪漢,其實很多人白天雖然在街上溜達,但是有的晚上還是會回救助站居住的。尤其是在氣候不好的地方,室外條件無法居住。救助站有的條件比較好,跟青年旅舍差不多,有大廳可以看電視,有三餐或者兩餐,有公共淋浴室,免費洗衣機烘乾機,幾個或者幾十個人一間房,上下鋪。聽上去不錯,但問題是,大家心情都不好,脾氣也不好,所以很容易起摩擦。救助站里毒品問題也挺嚴重的,所以有的人寧可睡大街,也不肯去救助站。也有人因為暴力行為,被救助站長久禁入,所以不得不睡大街。有人是因為沒有達到停用毒品的天數標準,一些救助站不收。
很多福利機構給免費食物,政府給糧食券,社會機構給免費衣服,救助站有床位,救助站還有社工幫忙申請福利,救助站還有免費的就業培訓,有街頭救助機構的免費醫生護士,申請政府房還有優先權可插隊。看上去好像也不是那麼糟,願意接受幫助的話,似乎也可以。但是,應該沒有人享受流浪生活。
好多流浪漢每天去公園,一副什麼都不在乎的樣子。這些人看起來很兇煞,說話理直氣壯,覺得自己特別酷的樣子,可能有的還會在街邊大聲唱歌,但其實這些人大多數內心都特別脆弱。這些人基本上都有各種程度的精神疾病,從精神分裂,長期吸毒到抑鬱症。哪怕一開始沒有抑鬱症的,流浪一段時間之後,都會得抑鬱症。有些人作出很兇的樣子,其實心裡特別緊張,很容易精神崩潰。
在有眾多救助項目的基礎上,還是有很多人無法脫離流浪生活。福利社會救助項目雖多,但都屬於自願參與的。很多人沒法得到幫助,這個沒法不是指社會沒有給予足夠的資源,而是這些人因為自身的缺陷問題,自己沒法去獲得幫助。這個比較難解釋。就像上面提到的,有的人因為各種原因不願意去救助站,因為不去救助站,所以沒有固定地址拿信,食品福利或者房屋福利什麼的,經常要填表補交資料,如果政府沒有收到回信,可能福利就沒了。有的人從小父母就沒有教導過常識,思想有嚴重局限性,不具有自我管理能力,無法執行簡單的命令,比如:社工說你明天早上來這裡,可以拿免費衣服。但是這個人不會把這件事放在腦子裡,不會覺得不拿衣服,下周天氣轉涼,就會冷。沒法系統地計劃,只要我這樣做那樣做,生活就會變好。這些人即使拿到政府房,也很可能會因為無法管理消費,最後拖欠租金,被趕出去,再次流浪。或者因為吸毒販毒,被踢出政府房。
至於有毒癮那種,進了無數次戒毒所還是繼續吸的。絕大多數自我管理能力差到極點,沒有辦法去按時見社工,糧食券拿去換毒品,女生靠上床換住的地方換毒品。這類人,就算是政府想要幫助,也沒有什麼辦法。吸毒的人里,有人是出生在糟糕的家庭,有人是出生在有錢人家但是中學時候學壞,最終家人絕望不管了的。
這些白天街上走走停停,晚上在花園公園聚聚吼吼的人,要說流浪文化,大概就是有精神分裂的人,經常激動亢奮;其餘的每天都很抑鬱很焦躁。
也有很小一部分流浪漢是因為生活所迫而暫時流浪,想要等待生活變好。這些人有的是因為突然殘疾,失去生活來源,失去住所。美國有地稅,而美國人很多不喜歡存錢,一旦經濟出問題,很可能會失去房子。非常非常少的情況下還真有人成功長期戒毒,拿到房子,讀書或者工作,開始新生活。
對於這些人來說,流浪文化就是忍耐救助站的糟糕生活,儘可能申請各種社會福利,尋找機會離開救助站。
不管是在富裕還是貧窮的國家,流浪生活都很糟糕。雖然比起國內努力掙扎還是生活困難的人,美國流浪漢的生活確實不那麼糟,只要願意獲得救助,就可以一步一步地拿救助拿房子,有病治病,想工作有免費培訓,過上穩定的生活。但是因為他們的思想局限性,這種理想化的步驟大多不會在現實中出現。
後續就是,我覺得救助這些流浪漢沒有什麼意義,所以就換了個工作。「如果您的家庭遇到突髮狀況急需四百美元,您有這筆錢嗎?」回答「必須借錢或者賣點啥,否則拿不出」的被調查者,佔百分之四十七。這個調查是美聯儲做的。
「您家的現金和存款能夠維持多長時間的家庭開銷?」 被調查的中等收入家庭給出的平均時間是「三個星期」;低收入家庭的平均數是「三天」。
過半的美國家庭拼盡全力維持平靜美好的外表,實際上過著焦慮脆弱的生活。四百塊都拿不出來,沒工資一個月都活不下去的人,是美國社會的中產階層和中等收入家庭的主流。這種財務狀況如何負擔得起自己和家人的任何變故?別說受傷、生病、離婚,就是失業、懷孕,甚至房貸利率提高、健康保險提價... ...分分鐘就有一批人還不上房貸和信用卡賬單。
年薪百萬美元的我不認識,但是我剛來美國沒幾天,就有個年薪我猜測在二十萬美元上下的人管我借六千美元:他在德勤中層工作多年,突然失去了工作,瞬間就活不下去了。到現在有一年了,還是沒錢可還:工作難找,他的家當和車子全賣光了,現在還在朋友家睡沙發。我很想知道他掙得錢都去哪了,估計他自己也想知道吧……
數據來自PBS news hour: why so many Americans in the middle class have no savings.
油管可以搜到。
補充幾句~
我住在房車裡,本地人看來和流浪漢差不多?我的營地挺好,交通便利,鄰居友善,對狗狗友好,最重要的是,我可以沒有壓力的維持無負債有積蓄的狀態。但是,美國人聽說我要搬家住房車,都是關愛智障的表情:搬出有草坪和泳池的郊區宅院,放棄維護中產階級的外表,在絕大多數美國人看來是無法理解的選擇。
作為中國人,我覺得還是隨時能掏出四百塊錢比較重要。
給自己打廣告。
對房車好奇的請戳:風流成行:在房車內吃飯、睡覺,甚至洗澡,是一種怎麼樣的體驗?
買房車的故事還在講述中:風流成行:首次買車是種怎樣的體驗?
房車是個啥?戳這裡:
談房車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麼?上篇:自行房車 (雙語/ALSO IN ENGLISH)
談房車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麼? 下篇: 拖掛房車 (雙語/ALSO IN ENGLISH)
有本書「Bait andSwitch」,作者是Barbara Ehrenreich,化身高齡白領失業者,一路寫下找工作過程的心得筆記。
書中提及52歲的約翰.皮爾仁是被裁員的科技業人士,有兩名年幼子女,他這樣形容他的家庭努力苦撐下去的情形:
我們限制多久出去一次,而且停用信用卡。很幸運地,我們的房貸還滿低的(一個月大約650美元)。問題比較大的是水電瓦斯費,費率一漲再漲。我們把窗戶打開,減少使用冷氣。我們為了孩子保留有線電視,還有方便求職的高速網路。
皮爾仁5歲大的孩子必須上託兒所,一個月要花125美元。他太太有一份「裝填信封」的臨時工作,夫妻倆現在和許多上班族夫婦一樣,分配時間來照顧小孩:「我顧白天,她顧晚上。」
失業保險金是失業者可以先依靠的救濟,但這保險只提供原來薪水的60%,而且26周後就中止。2004年,360萬失業的美國人在尚未找到工作前,失業救濟金就用完了,而當這種情況發生時,即使是中年人也都轉向父母求救。
45歲、從事通訊業的希拉里.麥斯特,一場大病使她暫時不能找工作,因而搬回父母所住的城鎮。「如果沒有我的家人,」她說:「我一定早就流落街頭了。」以前做營銷的史蒂夫,考慮要學些有關酒的知識,以取得在一家高級餐廳當服務生的資格,他打算放棄目前月租845美元的公寓,改租一間附有廚房設備的房間。「我只需要一個可以讓電腦充電的地方就可以了。」他也坦承:「我的家人都還在幫我。否則我幾乎就要流落街頭了……但他們一直在問:『你到底怎麼了?就去找個工作,任何工作都好。』」
不幸的是,最終聽從這種建議的前白領勞工人數,並沒有可靠的資料可查詢。美國勞工統計局衡量「未按專長充分就業」(Underemployment)的標準只以時數來計算;也就是說,只有當你在兼差卻比較希望做全職工作時,才能正式被稱為未充分就業。2004年3月,失業率是5.8%,如以非自願兼職來嚴格衡量,未充分就業率則是10%。至於受雇於未利用其教育或已有「技能組合」的低薪工作人員之比率,則沒有可靠估算數據可查詢。
作者發現不少處於這種情況的人──以必須從事不符合其技能的工作來看,從失業到未充分就業都有。例如,史提夫試過沃爾瑪,但發現「對一名專業人士來說,這是很艱苦的工作。他們找的是薪水很低的人,例如一個小時8塊錢。」他考慮到一家很高級的餐廳當服務生,說不定在那裡能有和顧客攀關係的機會。以前做過廣播新聞記者和公關的蓋瑞,告訴作者他目前在百思買(Best Buy)、電器城(Circuit City)和家得寶找基層的職務。這些人一旦找到了服務生或業務「助理」的工作後,在聯邦政府的眼裡就不再是「失業」的一員了。就整個大社會而言,案件結束,問題解決了。
其他長期失業者沉淪到更低的地位,做一些通常由新移民或完全無學歷者所做的工作。約翰.皮爾仁從一位科技業人士淪落為替人搬家的臨時工,能找得到的他什麼都做。希拉里.麥斯特試過在聰明寵物館(PetSmart)幫狗洗澡、美容,直到過敏發作為止。
在一個人淪落到低薪、卑微的工作時,不是希望那等待已久的電子郵件終於到來,提供一份更適當的專業工作,不然就是希望那謀生工作會提供一條向上流動的途徑。但這份謀生工作可能會阻礙更佳工作的尋求。
很多失業白領不知道的是,他們的專業前景與展望,可以反過來阻礙他們在謀生工作上的成功。約翰.皮爾仁離開了Radio Shack的工作,因為他有自己的管理觀念,而且「不喜歡他們做事的方式」。
對於如何超脫過去的自我,沒有任何方針;對於這存在於社會文化真空中陌生的、向下流動的變動,也沒有任何的教導或訓練。他們所受的職責訓練,是至少需要一點領導能力和創新,對於突然喪失地位,並沒有心理準備。而且不論他們有多樂觀、多有創意和彈性,失業者和未充分就業者都明白,時間永遠在身後滴答作響。
所以一旦你掉進低薪、謀生工作的陷阱里,留在那裡的機會就很大──從一個更寬廣、更有希望的世界勉強移居至此。
上山下鄉的人,並沒有變成更好的公民,實際上很多人都因這樣的經歷而一輩子痛苦怨恨。在一個完全以收入和地位來衡量價值的社會裡,情形或許還更嚴重,社會階級的向下流動帶來一種失敗、被拒絕和羞恥的感覺。
就像其他回答說的,這些人如果遭遇離婚或社區的排擠,有很大幾率成為社會的邊緣人。
要說流浪漢,我大舊金山第一個不服!
隨手曬一些流浪漢的圖片,有一些我可能以前在知乎上曬過了,大家湊合看吧。。。。。。
這兩個比較厲害,當街注射xx。
舊金山由於氣候宜人,夏天不熱,冬天不冷,也沒什麼雨水,一年下雨的日子基本上不超過20天,而且老百姓普遍富足,友善,最低工資全美最高(14/h),路邊給流浪漢幾塊錢的比比皆是,以至於全美的流浪漢都往舊金山跑,可以說,流浪漢到底是怎麼產生的,採訪舊金山的流浪漢,可以說最典型了。
那麼這個光榮而艱巨的任務,就交給我了。 這兩天我在爾灣,等我回去之後去找幾個流浪漢問一下,到底為什麼要睡大街。
其實流浪漢很健談,一般你給他兩塊錢,他能和你說半天,我這人比較蛋疼,之前也和一些流浪漢扯過一會兒,感覺吧,和中國的乞丐不一樣。 中國的乞丐一般就是跪在地上,哭啊,喊啊,你和他說話,一般不搭理你。
美國的流浪漢分兩種,一種就是賣慘,缺胳膊少腿,坐個輪椅,拿個紙盒子要錢。另一種屬於游擊戰,到處亂竄,穿的破破爛爛,一看就是流浪漢,(但也有穿的很乾凈的小夥子),看到比較友善的人(比如我),會湊過來,問你有沒有一塊錢,他想買香煙啤酒可樂避孕套。。。。反正各種東西。 你給他之後,還會和你熱情握手,來一句have a nice day。
反正大千世界吧。
先碼上,過兩天我回去找幾個流浪漢嘮會兒,分享分享他們的心路歷程。
由於我現在在爾灣走不開,我回舊金山大概是。。。12月3號左右,基本上有空我就會去街上採訪流浪漢,採訪完一個晚上整理一下就發知乎,本來想在12月9日晚上(美國舊金山時間)寫完一起發。 也就是北京時間的12月10日中午提交。但是想想還是採訪一個發一個吧。避免拖延症嘛。安全問題的話,一般來說沒啥事,我之前也經常和流浪漢扯淡, 有個流浪漢還送過我一本詩集(我晚上給了他兩塊錢讓他去吃飯)。
反正我採訪完就發,到時候大家可以看 預計採樣量為10人左右。預算50刀,一人給5塊錢採訪費(摳 門)。
盡量保證一半黑一半白(基本沒見過亞裔流浪漢,有,非常少),爭取採訪女流浪漢(相對很少,但是由於流浪漢絕對值多,所以還是比較多的)。
美國流浪漢製造流程是這樣的:
結了婚的中產男,生了孩子以後男的上班工作養家付房子的貸款,老婆在家帶孩子。這是因為在美國讓小孩單獨在家是違法的,而請全職保姆費用極高,高過老婆上班的薪水,於是老婆做全職媽媽是經濟上最合適的選擇。然後老婆在家偷腥給中產男戴了綠帽子。中產男發現後和老婆攤牌,老婆哭著說離婚吧(註:此處有分支劇情,請看最後),於是上法院。美國婚姻法離婚分財產沒有過錯方的說法,誰出軌不算在判決之內。但以下是要算的:1. 誰帶孩子,孩子就跟誰,所以基本上是孩子判給母親。 2. 財產分割偏向於弱勢方和照顧孩子的一方,因為老婆是全職媽媽無收入,孩子又判給了媽,所以女方基本上拿全部,包括房子。3. 離婚後有收入的一方要向弱勢方付贍養費,並且贍養費是根據過去的生活水準來的(注意!不是根據收入比例來的,並且以後收入變化贍養費也不會變化。這就是為什麼有大明星離婚要付天價贍養費,過氣後賺不了錢了被贍養費搞破產)。一場官司打下來,中產男的結局大多是凈身出戶,只能住汽車旅館,見不著孩子,房子讓姦夫淫婦住著,自己給他們付貸款,再付贍養費好吃好喝供著。這種精神打擊和酸爽,哇哈哈哈~
這麼嚴重的打擊,中產男在工作上難免頹廢出錯,美國老闆可是說炒人就炒人的。工作丟了,汽車旅館也住不起了,但是贍養費可是一分錢不能少。拿不出來?對不起,結果是蹲大牢。蹲完出來工作更難找,再背著贍養費的欠債,就是一輩子翻不了身了。那麼只有兩條路啦:
1. 丟掉身份逃債去流浪
2. 吞槍自盡
美國流浪漢就是這麼來的。樣子看起來不太糟?那當然,人家本來是住大房子有老婆有孩子有狗的中產階級。
分支劇情1:中產男找老婆對質,老婆突然嚎叫家暴啦然後打911,警察直接把中產男拷起拖走。中產男找律師把他弄出來,律師說這事說不清楚你還是搞個認罪協議趕快出來吧。出來後被強制花錢上家暴教育課,被法院下隔離令,有家回不了,孩子見不到,工作丟了,然後老婆起訴離婚,自己雇不起律師,外加還有家暴記錄,絕壁判個凈身出戶,大結局殊路同歸。
分支劇情2: 中產男找老婆對質,老婆說你總是不在家我已經不愛你了,我要離婚,看在夫妻情分上我給你一周時間搬出去!中產男晚上輾轉反側想著以後無家可歸見不著孩子還要付錢養狗男女以及姦夫和自己老婆在這張床上快活的樣子,終於崩潰,於是半夜起來取出雙管獵槍,到各個房間里把老婆孩子挨個斃了,最後坐在客廳餐桌邊看著壁櫥上的全家福,把獵槍塞在自己嘴裡一炮轟掉了半個腦殼... 第二天報紙頭條:多重謀殺+自殺,全家團滅。然後中產男的同事和親戚們會說:看不出來呀!他是好丈夫好父親很顧家的啊怎麼會這樣?!哇哈哈哈戴綠帽這件事外人能知道嗎。
—-
補充:
那麼以上有辦法破嗎?當然有。
你可以弄個基金, 把錢全部轉到私有基金下面,自己身上一分錢沒有。但做這個有成本,你不是富人整這個,等於把錢往水裡扔。
要不就是你本來就窮得叮噹響,have nothing to lose,要錢沒有要命一條,打死也榨不出油水。
當然了,中產階級以上兩個都不沾邊
至於贍養費嘛,當然也不是永遠付下去的。前妻贍養費付到她改嫁,孩子贍養費付到18歲。不過人家何必要改嫁呢,跟姦夫開開心心地住在前夫的房子里就行了,只要不扯證,就有人買單,多好?哇哈哈哈哈
傑克倫敦寫過《流浪者》,我正好看了,引用一下.........
來源:流浪者(傑克·倫敦,1905)
流浪產生的原因是資本主義社會製造出來的,資本主義社會需要一個剩餘勞動力大軍。
最近在舊金山發生的案件尤為驚人地證實了這一點。一次同情罷工遍及整個工會聯合會屬下的工人,成千上萬各行各業的人停工了,包括貨運馬車車夫,運沙卡車司機、搬運工、碼頭裝卸工、貨棧工、固定引擎操作工、船上消防隊員、服務員、廚師和水手等等,難以一一列舉。罷工規模宏大,太平洋沿岸所有海港城市均被捲入,致使從聖迭哥至普吉特海峽的沿海航運全部癱瘓。罷工發生於經濟繁榮之際,菲律賓和阿拉斯加已吸收了太平洋沿岸的剩餘勞動力;又時值夏季,對農業勞動力的需求正在高峰期,城市裡的流動人口幾乎傾巢而出。然而,竟然尚有足夠的剩餘勞動力取代罷工工人,無論是船上廚師,還是固定引擎操作工;無論是運沙卡車司機,還是貨棧工;任何工種的閑散工人都唾手可得。這些閑散工人不僅隨時應招,而且懷著急不可耐的心情等候應招。他們不惜為了一個工作機會大打出手,許多人被打死,頭被打破,醫院裡塞滿受傷的人,辱罵和攻擊更是屢屢發生,無計其數。即使如此,仍擋不住被稱之為「工賊」的剩餘勞動力前往頂替罷工工人。
人們不禁發生疑問:這取代第一支工人隊伍的第二支工人隊伍從何而來?有一點是肯定的,各工會並未相互背叛;另一點也是肯定的,太平洋沿岸地區的工業並未因工人離職去頂替罷工者而受到絲毫影響;再有一點也是肯定的,農業工人並未成群結隊去城裡頂替罷工者,值得一提的倒是這些農業工人怨氣衝天,因為少數罷工者下鄉同他們搶奪非技術性工作。於是根本無從解釋這第二支工人隊伍的來源。一支剩餘勞動力大軍原本就存在,即使在公元1901年,美國年鑒上稱之為最繁榮的年代,它也從未消失過。
流浪漢是怎麼樣的?
(1)流浪者陣容強大,有組織,社會對其束手無策;(2)流浪者皆是「窮苦寒酸」、「衣衫襤褸」、「無家可歸」的不幸者;(3)流浪者人數「眾多」;(4)極大多數流浪者不情願干正當工作;(5)那些情願干正當工作的流浪者,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找到工作;(6)流浪者是不受歡迎的。
傑克倫敦描述的流浪漢
他曾在丟了飯碗但尚未泄氣時無奈地走上「大路」,從一個大城市流浪到另一個大城市尋找工作,他曾在滿眼青翠的鄉間遊盪、開懷大笑,仰面躺著傾聽小鳥的囀鳴,不為工廠上下班的汽笛和大老闆的厲聲號令而煩惱。
最最重要的是,他活下來了,這才是關鍵!他沒有餓死,他不但無憂無慮快快活活,而且活得有滋有味!這種閑著卻仍然活著的經驗使他對生活有了新的觀念。他對工人生活的無奈與悲慘體驗越多,「大路」對他的誘惑就越大,終於,他以挑戰者的姿態面對社會,抵制一切工作,加入流浪王國的流浪隊伍,成為今日世界的吉普賽人。
最後,傑克倫敦說
儘管他們的死亡令人遺憾,他們卻是命定必死,因此當飄泊不定的流浪者的身軀倒在公路上妨礙交通,或堵塞廚房門外的台階時,不要埋怨他們,我們不僅贊同這種形式的消亡,而且要促使它的實現。我們盡可以嚴格執行警察條例,但千萬不要勸流浪者去工作,那不僅太刻薄而且是虛偽的假話,因為我們明明知道沒有工作給他干。作為我們社會經濟和工業犯罪,或者說既定進程的替罪羊,我們應該肯定他的作用,讓我們說一句公道話,他只是產品,社會的產品,身不由己罷了。
(似乎引用太多了..................)
目前為止,見到最多的有這麼幾種
- 孤身一人/跟家裡關係不好/家裡人不願意管,這是所有流浪漢的前提條件。
- 金融危機之前的中產,各種超前消費,突然間金融危機了,貸款還不上,公司也垮了。然後跟美國政府申請破產,通過了的身無分文家產全沒,不通過那就躲債。
- 上過戰場的老兵,患有創傷後壓力綜合征 (PTSD),癥狀嚴重到生活不能自理,沒有一技之長,家裡人也不願意管,老兵醫院(VA Hospital)也沒法天天呆。
- 從小到大就沒接受過啥正經教育,或者12年義務教育之後就輟學的一批,家裡也不管。
- 退休老人,退休前沒怎麼攢下退休金的那種,最後房子也沒保住
- 酗酒、吸毒人士。
- 家庭變故,離婚遭災家人去世或因車禍身體殘疾等,這種比較慘。
然後,並不是每個城市的福利制度都很好,以我村為例,確實有救助站 (homeless shelter),但是救助站有天數限制。一般是3~5天,如果情況特殊,最長可以到30天。然後會有人來評估流浪漢的情況。如果判定不需要留著也不會有大事,那就果斷轟出去。如果需要繼續呆著,那就續30天。而且最最最重要的,救助站不是什麼人都收,只收「他們認為可以收的」。至於這個規定怎麼定,那就是因站而異了。
Homeless Shelter只能保證基本的生存需求,其他的一概不管。大部分救助站都是私人的,並不是政府開的,一個城市可能只有一個政府開的救助站,其它都是私人營業的。而且有評估制度,被轟出去之後很難再被接收了。
失業找不到工作,然後長期負債拖欠信用卡/賬單/房租,特別是拖欠天價醫療賬單,導致信用記錄很差 被房東趕出來或者無法付房貸被銀行趕出來。。。
這下連在戰區買個便宜房子的機會都沒有了
不過我村畢竟是人口外流的農村,房價房租都比較低。只要背景不太臟,沒有毒癮。在zf,教堂/社工/福利機構幫助下基本上還是能有地方住的。
畢竟冬天太冷了啊。
homeless來源非常複雜。解決起來並不輕鬆。
不過在美國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精神類疾病患者。
美國醫療系統及其昂貴,並且社會大眾和中國大陸一樣對精神類疾病諱疾忌醫。而消費主義又掏空了存款。
這就導致了非常脆弱的生活品質。正常美國人沒有存款,消費都通過信用卡和貸款完成。一旦出現精神類疾病因為開銷醫院不會強制入院,大多數人治療一段時間後會被保險網路踢出。此時因為費用昂貴而停止治療。
然後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開始
老闆發現有精神疾病直接開除
信用卡還不上 關卡
房貸還不上 丟房
車貸還不上 丟車
信用破產被所有金融機構拒絕服務
因為沒車無法去遠處上班。
最後即便有車也不一定能開(因為精神鑒定不通過)。
如此陷入死循環無法自行掙脫
之前看Quora上看到這樣一個答案,這個答案是為了回答別的問題而寫的,但是卻正好也能部分回答這個問題。
在2016年,有三萬九千名退伍軍人無家可歸。他們中的絕大部分患有創傷後應激障礙症或有其他精神問題。他們之前被召集起來到前線上冒險,回國後被國家拋棄……
吐槽一句,那個關於中產男人的答案能得到那麼多贊,說明中國男人的焦慮程度真是不容小覷。
我小時候看過一個美國電影,名字忘了,只記得大概內容是:一個大款和別人打賭,身上不帶錢去貧民窟生活,在那裡他遇到了故事和愛情,最後開挖掘機(大概是)和邪惡勢力鬥爭。
電影中的女主角已經流浪很久了,在這方面,她是個經驗豐富的老司機。她說她以前是個舞蹈演員,後來暈了頭去結婚,最後來到大街上當流浪漢。具體過程她沒說。不過我能想像得到,一個女人放棄事業去當家庭主婦所面臨的風險。
寫到這裡,我困惑了:難道這是個反婚題么?在美國要變流浪漢還不容易?男的離次婚,輕輕鬆鬆中產變無產,無產變破產。
最近衛報就有一篇文章《Dads』 rights: the rise of firms for fathers going through divorce》翻譯成中文就是《爸爸的人權:律師所興起,為離婚爸爸維權》。在中國如果丈夫被妻子戴了綠帽,雖然很悲慘。但是法律還是維護他的權益,比如如果他的孩子不是他親生的,那麼他就不用承擔撫養義務。同時因為他是被劈腿的人,所以離婚他有補償可以拿。但是國外完全沒有這個說法,男性被出軌離婚,照樣要付前妻贍養費,並且失去絕大多數家產,甚至凈身出戶(因為美國和中國一樣,很多人畢生積蓄是房產,但是離婚判決中經常判決丈夫搬出房子,所以對於丈夫來說基本相當於凈身出戶)。同時極少情況下爸爸才可以獲取孩子撫養權,同時如果前妻比較惡毒,可以完全剝奪男性的探視權。另外孩子是優先的,就算不是男方親生的子女,男方照樣要撫養自己喜當爹的孩子長大。所以為了維護爸爸的權益,美國現在有一些男性律所,就會專門幫爸爸們打官司,爭取爸爸們的合法權益。同時也有很多男性組織,開始發聲為爸爸爭取和媽媽一樣的,對於孩子的撫養權。但是這些人也一直被女權主義者攻擊為性別歧視者,沙文主義者,男性至上者。
這篇文章就是講了這樣的一個故事,一個被出軌的父親不但被出軌的妻子聯合女權主義律師趕出家門,同時還被剝奪了孩子的撫養權,支付高額贍養費的同時,一月只有八次探望孩子的機會。2014年,安德魯·瓊斯(Andrew Jones)沒想到竟會與妻子上演一場孩子的監護權爭奪戰。據他所述 ,五個月前他發現了妻子的一系列外遇,在那之後他們就分居了。雙方達成非正式協議:男方搬離他們2700平方英尺的住所,住進可移式住宅(mobile home),每月向女方支付500美金的子女撫養費,並和女方享有相同時間陪伴兩個孩子(一個3歲,一個5歲)。可當他收到印有開庭日期的法院傳票時,瓊斯心裡就不抱希望了。「我感覺自己再也過不下去了。」這位46歲的父親現為一名空調工,他說:「我聽過太多關於離婚的可怕故事,基本上都是說女方如何榨乾你的所有財產,讓你無路可走。」
瓊斯(為保護孩子的隱私,此處使用化名)獨自出庭為自己辯護,而他妻子雇了一名律師。他說,這名律師因稱「能在法庭上為女性爭得她們想要的一切」而在北卡羅萊納州(North Carolina)「家喻戶曉」。他還說,這名律師「給你一種她恨男人的感覺,在她眼中,所有男人跟狗一樣,對孩子毫不上心。」瓊斯緊張不安地告訴法官,他只是希望享有和女方一樣時間來陪伴孩子。之後的一個月,他收到法院的判決書,上面寫著男方每月需支付1300美金的撫養費——這對於一小時收入26美元的瓊斯而言可不是筆小數目。他為了還清夫妻間共同債務,已經掏空了積蓄,這次為了繳納撫養費,又賣掉了自己價值4000美元的卡車,不再外出吃飯,還斷絕了社交生活。但錢甚至不是最糟糕的問題:法院規定他每月看孩子的時間只有八天。「當你有了孩子,你的人生就變了,」他說。「你不能沒有他們,(否則)你會在生理上和心理上被徹底擊垮。」
因為在婚姻家庭法中,父親支付過高的撫養費卻只換來與孩子幾次見面的判決早已屢見不鮮。最近,專門從事男性離婚的律師事務所在全美興起,它們利用所謂的性別歧視為離婚爸爸維權。儘管很多家庭法律師所的官司有所減少,但這些開闢新市場的律師稱,這個領域正在蓬勃發展。但也正是這些公司的存在引發了爭議。女權人士稱,任何一個好律師都有能力處理男性離婚案件,這些事務所不僅沒有爭取法律面前人人更加平等,還延續了對女性的性別歧視。雖說婚姻家庭法持性別中立原則,但毋庸置疑法官、律師會按照某些觀念作出解讀。很多時候,法官還是固守著數十年前女性只能做家庭婦女的這一觀念,認為女人天生就更適合照看孩子。
最近的戶口普查數據顯示,82%的母親是孩子的第一監護人,有53%收取子女撫養費,相應父親的比例為29%。這些數字無疑意味著男人需要離婚律師,但他們忽略了一個重要背景:實際上,只有不到5%的子女撫養案是在法庭上解決的,也就是說大多數父母還是以私了的方式決定女方是第一監護人。畢竟,據皮尤(Pew)的一份報告顯示,已婚女性陪伴孩子的時間是丈夫的2倍。(譯者註:皮尤研究中心是一間美國的獨立性民調機構)
但約瑟夫·科德爾(Joseph Cordell)說正是「男人養家,女人帶娃」這樣的陳腔濫調產生了對父親這個角色的制度性歧視。科德爾創立了全美最大的專為離婚男性服務的律師事務所。「從社會整體角度看,性別平等已經在諸多領域取得進步,」他說。「但我可以告訴你,在民權方面,婚姻家庭官司中爸爸的權利絕對是漏網之魚。」
他說最常見的是男人很少享有相同時間陪伴孩子,且常背負著莫須有的虐待指控。科德爾估計,離婚官司中有85%的臨時限制令請求都僅僅是「套路」。印第安納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瑪格麗特·里茲納(Margaret Ryznar)稱其調查發現,少數女性在離婚案中會尋求保護令,且由於家庭暴力的判決就是一個「公說婆說」的過程,所以要證明「孰真孰假」往往是不可能的。
家住密蘇里州(Missouri)的卡比·英格爾斯(Kirby Ingles)稱自己在2009年爭奪五歲兒子監護權時受到偏見。他那不擅長男性離婚官司的律師告訴他,「法官很可能偏向(你前妻)一方,因為孩子才5、6歲,非常需要媽媽。」英格爾斯希望獲得更多的監護權,並希望更多時候雙方能共同決策,但他卻被告知這就是法官一貫的判法。他說:「其實他們並不想受理該案,挑起紛爭,更不想深究此案。」英格爾斯的妻子奪得了監護權,但英格爾斯在受到降薪的打擊後,又請了一名專為離婚男性打官司的律師以重新商議孩子的撫養費。他說和一般婚姻家庭法律師相比,他的新律師「對於他的需求更真誠、更富同情心」,而且更有能力處理會影響他的具體問題,比如會疏離他和孩子的問題。
但並非所有專家都認為,為離婚男性維權的專家能提供附帶價值。里茲納覺得普通的婚姻家庭律師可以處理任何案件,而這類專為男性開闢的律師所多是一種以「招攬生意」為目的的營銷手段。女權人士還看出專為父親維權的律師事務所背後的性別歧視,男權運動打著該旗號宣揚對女性的厭惡。里茲納說,儘管如今全職媽媽越發少見,女性在上班的同時依然包攬了多數家務活,這會影響她們的收入。「法院也正是考慮到這點,想對犧牲事業照顧孩子的媽媽做些補償,」她說。「這些離婚男性律師事務所延續了以往貪圖丈夫財產的女性形象。許多真實案例中並不是這樣。」
但是支持男權運動的科德爾認為此乃無稽之談。他將離婚男性遭受的待遇視為關乎民權的問題,將他們的平權之路等同於彼時南方黑人反抗種族歧視與隔離之路。「如果你暗示我,男人在離婚法庭上尋求公平對待就是在反女權或者搞性別歧視,我不會回應,」他說道。「這是在侮辱男人。」
當然,有一些為男性維權的律師沒那麼偏激。安·米契爾(Anne Mitchell)是20世紀90年代首批為父親維權的律師。她反對「怒漢組織」,但同時表示,男性大多不願支付子女撫養費的陳腔濫調有失偏頗。「絕大多數男人並非想索要監護權或欺騙他們的前妻,」米契爾說。「他們只是希望能更多地參與孩子的生活,而非典型的,一沉不變的探望時間:每隔一周的周末,外加當周的任意一天。」如今米契爾已不再接案,而是儘力幫助這些父親們分析現狀,讓他們清楚哪些案件值得一搏。
「我們的社會確實已經將男人妖魔化了。肯定有一群人認為所有男孩長大後都有可能變成強姦犯,而且易怒,」她說。「在沒有正確的指導下…(男人)氣勢洶洶地出現在法庭上,恰恰助長了人們的偏見。」米契爾一直在儘力避免父親參與庭上之爭,更傾向通過諮詢來解決,但她說這一方式不幸被多數看重按時收費的事務所拒絕了。
毫無疑問,瓊斯這個付不起撫養費的男人,在踏上法庭以前境況更好。距首次出庭一年半以後,他再次回到庭前,這次他帶了一名律師為他申請更多的探視權。他失敗了——前妻的律師聲明瓊斯在懲罰孩子時,沖孩子「大喊大叫」,用腰帶抽孩子屁股,瓊斯也承認了。還說他經常一個電話來了就要去工作,不適合做父親。但瓊斯說自己若不能定期探望孩子,人生就會更糟。前妻不讓他與孩子通話,他也不再收到孩子學校寄來的的成績單和郊遊通知。瓊斯開始向同事撒氣,管理層多次書面聲明將其開除。他的新零工報酬更少,每小時只有22美元,以至於他已經拖欠了5000多美元的子女撫養費,還有2200美元的房租。現在每每見孩子,瓊斯甚至掏不出10美元帶孩子去他們最愛的地方——有充氣滑梯的彈跳屋。「我一人在家,沒有錢哪兒也去不了,」他說。「我甚至…不能給孩子買點東西。我不希望這件事發生在任何人身上。我覺得自己與流浪漢相比,也就比他們多了份工作。」ps:答主極其熱愛孩子,因此了解了西方的這些問題以後,堅定了回國的決心。無論如何剝奪我對孩子的撫養權,實在是一件太過可怕的事情,這方面還是國內好呀。
提起洛杉磯,我們往往不自覺地在腦中浮現出這樣的畫面:南加州的艷陽照耀著海濱的棕櫚樹,也照耀著無數如La La Land一樣星光璀璨、亦真亦幻的夢想。帶著這樣憧憬來到洛杉磯的遊客大概要大吃一驚:臨時帳篷在洛杉磯幾乎隨處可見,在好萊塢星光大道上也能看到衣衫襤褸、裹著骯髒攤子的無家可歸者,道路兩旁的商店店主必須定時沖洗馬路,以驅散流浪者留下的刺鼻的尿騷味。
洛杉磯不僅是天使之城,還是全美聞名的「流浪者之都」。
高房租逼年輕人無家可歸
由於房價居高不下,而民眾收入又增長遲緩,越來越多人難以承受高昂的住房費用,「無家可歸」現象愈發困擾加州南部這個以好萊塢和文化產業文明的城市。根據《洛杉磯時報》的數據,洛杉磯目前共有近5.8萬名無家可歸者,無家可歸者數量全國名列榜首,是紐約無家可歸者數量的五倍。
無家可歸人群在街頭的「居所」——帳篷、臨時窩棚、汽車等有將近1萬處,總數量暴漲85% 。包括貧民街在內的市中心地區成為流浪人口聚居率最高的地區,在洛杉磯周邊的威尼斯區、聖莫妮卡、好萊塢等地也隨處可見流浪者。其中,18到24歲的年輕人在無家可歸者中增長最為迅速,去年一年增長64%,無家可歸青年數量達到6000人之多,其中很多是在讀大學生。
貧富差距擴大,洛杉磯無家可歸者激增。隨著經濟發展,全世界富人聚焦這一夢幻之城,租房市場有錢人越來越多,房價房租飆升。目前,超過兩百萬的洛杉磯家庭都將超過30%的總收入用於租房。房地產引發的資本遊戲里,富者愈富,窮者愈窮,中產階級慢慢消失,城市住房成本增速遠高於平民收入增長速度,越來越多人因為經濟困難不得不選擇露宿街頭,原本貧民聚居區的中產化把無家可歸者打散,切斷彼此的聯繫。
一些退伍軍人也因傷病而無法工作,開始了無家可歸的生活。由於缺乏家庭和社會的支持,很多患有精神疾病者也長期在街頭遊盪,居無定所的無所適從感則進一步加深了很多精神疾病,進一步造成社會治安問題,形成惡性循環。還有一些為追求明星夢或為追求自由開放的生活從世界各地來到加州的年輕人,也因經濟困難而被迫流浪。南加州四季如春的氣候,讓露宿街頭成為可能,也讓「無家可歸」現象格外刺眼。
很長時間以來,洛杉磯市把經費主要花在管束無家可歸者上,而非安置無家可歸者。與居高不下的無家可歸者數量相比,洛杉磯庇護所床位數量則排在全國最低——每四名無家可歸者中中僅有一人在庇護所有床位。儘管這一群體人數增多,政府卻既沒有相關庇護政策出台,也沒有相關預算來保障其權益。
居住條件好一點的無家可歸者,靠租賃價格相對便宜的鐵皮屋過活,尚可遮風擋雨;租不起鐵皮屋者,可能衣食住行都在自己的車裡解決;還有一些人,白天把全部身家放到一個購物車裡到處流浪,晚上把鋪蓋從購物車裡拿出來,在樹叢里或街道兩旁搭起臨時帳篷露宿;有的無家可歸的大人和孩子白天待在公立圖書館裡,完全看不出是無家可歸者,晚上則露宿街頭;無家可歸的大學生或在朋友家借宿,或在深夜裡一趟又一趟地倒公交車,以度過漫漫長夜。
驅逐,赤貧的惡性循環
洛杉磯無家可歸者遍布的情況,在美國並不罕見,折射出美國社會愈發凸顯的貧富差距增大和弱勢群體生活處境的一落千丈。
2016年普利策獎非虛構獲獎作品、《紐約時報》2016年十大好書之一《被驅逐:美國城市的貧困與暴利》(Evicted: Poverty and Profit in the American City)就是從社會學、人類學和公共政策視角講述美國無家可歸者的故事。
作者馬修·德斯蒙德(Matthew Desmond)是哈佛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兼不平等研究倡議的主任。基於2008年在美國中部城市密爾沃基(Milwaukee)深度田野調查的經歷,他用小說般細膩的筆調,詳盡地描述了八個貧民家庭被逐出居所的來龍去脈和歷盡艱辛,作者行文客觀而隱忍,八個故事讀來卻讓人潸然淚下。故事的主人公包括單親媽媽、殘疾人、曾經歷種族隔離的黑人、吸毒者、在圖書館渴望學習新知的孩子等。他們在現實的漩渦中掙扎的同時,被不停從居所中驅逐。
很多最底層貧民租住的活動屋(trailor park),其房東都是美國收入前百分之一的富人。租戶為生計耗盡最後一點力氣,沒人為不平等發聲。貧民窟里八個月大的孩子葬身大火,家裡人卻無人敢抱怨——因為一旦抱怨就會被房東驅逐。同理,這些貧苦的貧民也不敢找警察,因為警察的罰款也會導致他們最終被驅逐。當地房源緊缺,房東不願把房租給依靠低保維生的家庭,這些貧民為了能夠租到緊俏的房源虛報孩子數量,並將全部收入的百分之八十都給了房東,剩下的錢根本不夠維持基本生活開銷。在貧困的旋渦里,他們歷盡艱辛,卻一次次淪為無家可歸者。
書中寫到,「近一個世紀以來,美國公眾認為,每個家庭在住房上的支出,不應超過收入的百分之三十。然而近來,絕大多數租房的家庭的支出已遠超過這一數字。在美國,每年都有上百萬人從租賃的居所里被驅逐。」
居所是生活的中心。「家」不僅僅一位這棲身之處,更意味著家庭帶來的溫情與安全感。只有保持穩定的心理狀態,人才有精力投入家庭生活和社交,為教育與自我實現提供保障。
而驅逐,則是一場惡性循環。書中列出一系列令人觸目驚心的數字:有過被驅逐經歷者,在日後工作里被辭退的幾率比沒有類似遭遇的人要高15%,前者的家庭在一年後面臨經濟困境的幾率要比後者的家庭高20%。
驅逐更是一場精神上的折磨。被迫遷居可能引發抑鬱症甚至自殺,這一殘酷的做法從根本上改變了許多人的人生走向,把生活推向難以想像的艱難境地。從這個意義上說,「被驅逐,不止是一種貧困的處境,而成為終身貧困的根源」。
難以根治,但手段可以更人性
洛杉磯及波及全美的無家可歸者現象引起了全社會的高度關注。《洛杉磯時報》等媒體反覆對該問題進行系統報道,引發廣泛關注。好萊塢的電影業也不再僅著眼於紙醉金迷,而在電影中關注無家可歸者這一社會群體。
電影《獨奏者》(Soloist)就演繹了時報記者和流浪大提琴手之間的感人故事,顯示出媒體在推動公眾認知、為弱勢群體維權方面的巨大力量。公共政策研究機構也加入探索解決方案的隊伍,總部在洛杉磯附近的蘭德公司針對無家可歸者的身心健康、社群行為等進行一系列深入的定性、定量研究,研究成果為理解無家可歸群體、從根本上解決無家可歸問題奠定堅實基礎。
近年來,洛杉磯無家可歸救助局日益注重和不同地區相關機構合作妥善安置無家可歸者,加強管理,在第一時間了解無家可歸者動態、幫助尋找安置地點,努力從根源上解決社會治安問題。
2016年,洛杉磯市首次就無家可歸問題提出全面計劃,預計在未來10年內投入約3.5億美元解決問題,其中包括提高營業稅比例以增加經費來源,擴大為無家可歸者提供可負擔住房的投入(預計建設1.5萬套住宅,並為居民提供相關配套服務)。資金獲取方式尚在討論中,包括向加利福尼亞州或聯邦政府申請資金、選民投票同意增加稅收等。
關於經費使用模式,辯論仍在繼續。有人認為應首先採取應急措施,讓所有無家可歸者都不再露宿街頭,之後採用紐約模式,為每位無家可歸者提供庇護場所。但猛增庇護所數量的想法不一定現實。
從理論上講,通過建設公共住房、稅收政策調整、產權結構調整或開發商動員等,可以解決無家可歸問題,但這些方法都因操作的難度大而很難大規模推廣。以馬修·德斯蒙德為代表的社會學者主張實行全民房票制(housing voucher program),低收入者可以申請房票,憑票可以選擇居住地點,項目根據多種工具計算受助者的住房需求。受助者將自己收入的百分之三十用於租房,剩下的部分由房票支付。這一做法,有助於被驅逐者儘快走出惡性循環,接受教育、找到工作、建立社群紐帶,讓生活步入正軌。
然而在驅逐和清退人口時帶來的憤怒與傷痛,也是政策制定者必須考慮的問題。西方國家在清退移民時的一些做法相比更加緩和。例如,在美國和加拿大,庇護城(sanctuary city)限制與國家政府合作,拒絕立即執行移民法,通過防止警察和市政僱員盤問居民的移民身份,庇護城領袖希望儘可能減少清退過程中的恐懼和家庭失散,鼓勵城中的非法移民報案、使用相關衛生和社會服務並為家裡的孩子註冊入學。儘管庇護城的做法因違背中央決策、法律上不成立而遭到很多人批評質疑,但在中央與地方利益分化的地區,庇護城確實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當地居民的利益。
驅逐與流浪不是故事的終點,將是更人性化住房、移民政策的起點。深入研究洛杉磯在無家可歸者問題上的探索與實踐,也將成為中國城市化進程的重要參考。
世 界 說
朱 可 人
發自 美國 洛杉磯
責任編輯 | 張夢圓
運營編輯 | 梅瓊予
版面編輯 | 姚 暖
文章版權歸原作者,謝絕商用
如需轉載請私信
微博 @世界說globusnews
了解全球局勢,世界趣聞,微信關注一個就夠了:世界說(ID:globusnews)
除了以上各位答主已經說的比較全面的,還有一種情況是因為意外而不得不變賣了資產的。
去年遇到過一個流浪漢,因為父親生了癌症而變賣了房產,之後父親去世,自己也無家可歸。當時我和朋友從餐廳出來打包了一盒薯條,他背著行李走上前來問我們is there any chance you have any food。真的是挺心酸的,但是我們能做的也只有給他們一些食物和零錢了。八九十年代的福清人,輾轉幾個月,走叢林、穿沙漠,憋在集裝箱里偷渡美國,屎尿傍身,生死未卜。
抵達後,在紐約的血汗工廠賣身還錢五六年,贖出來以後繼續打工賺錢。孤寂了,苦悶了,走在曼哈頓橋上,凝望明月,流兩行清淚,想要跳下去了結,想想爹娘和沒長大的孩子,最後嘆口氣又回來。
有點積蓄了,把老婆孩子從福州鄉下接過來,去外州的窮鄉僻壤開buffet,老闆自己也跟夥計一樣起早貪黑地干,幾年功夫就在長島買房了。
這就是最底層的中國人。
美國最底層的本地人呢?稍不舒服就買止疼葯,稍不如意就抽大麻,日子過得太舒服,不知道疼餓孤寒,只能去做流浪漢。
我們的文化,是在一個秩序中拚命向上遊動,所以我們沒有無端的失敗者;
西方文化是在不同的方向里遊動,他們會有群星閃耀時,也有莫名其妙事。寫一個我先生的發小的故事吧,他現在算是homeless,住在中西部某村。
主要原因是酗酒。
發小是先生的初中同學(以下稱發小為T)當時他們在一個天主教私立讀書,算是當地最好的學校。T爸媽其實挺窮的,但為了給他一個好環境,砸鍋賣鐵讓他上了私立。
當時他們一堆nerds玩的很好,如果你看過strange things,或者stand by me,他們就是類似這樣一個小團體。T是裡面最最最不nerdy的,很擅長交際,從小風流倜儻,也是小團體里最早有女朋友的男孩。然而他的短板是智商不高。這個小團體現在從環保律師到心理學家到最不濟我先生是個大學老師,你可以看出,當年是多麼聰明的一群小朋友。
也許他們之間的隔閡早就有了,T一直不能在好奇心,創造力,甚至話題上跟上大家,但他很隨和,大家都很喜歡他,而且和同齡孩子相比,他非常會喝酒。這個小團體從任天堂玩到龍與地下城,有一天,他們玩起了樂隊。T很有天賦,他是貝斯手。這個高中生樂隊結果竟然被某唱片公司簽了,於是幾個男生開始在東岸開著小巴巡迴各種獨立現場。巡迴的過程中壓力很大,T就喝更多的酒。
據說他當時手上經常拿著一個水壺,裡面是純的威士忌。
19歲的時候。T的一個果兒找到他說懷了他的孩子。於是19歲的T就做了爸爸。
樂隊成員玩了兩三年(樂隊flop了以後)都回去大學讀書。T也開始讀社區大學,但即使是社區大學的程度也跟不上。同時T要養孩子,只能出去打工。當時T的爸媽也離婚了,媽媽開始使用毒品,很典型的中西部低產白人的故事。T的爸爸搬去加州再也沒回來過。T一直打工,但因為酗酒,不停的被辭退。在小團體和前樂隊成員的幫助下,T回去社區大學讀書,但因為酗酒,身體狀況非常不好,不能繼續。
T被送去強戒很多次,都沒有成功。前女友不讓他見兒子了,他大概已經五年沒見自己的小孩了。後來,因為酒駕太多次,T的駕照被吊銷了,請想像在美帝大農村不能開車的景象。再也找不到工作他只好退租住在朋友家。其他前樂隊成員從讀大學就離開了他們長大的小城,其實這個城很有名,是美國海洛因使用最嚴重的地區,整個城都是沒有希望的遊民,而T也被留了下來。
小團體的其他男生們每年眾籌一些錢給T,每次回老家都試著找T給他錢。但都被換酒了,他說他不喝會死。
後來有一天他們再也沒有聽到T的消息,他也沒有住在之前的朋友家了。T大約真的變成了遊民吧。我只說我知道的
大麻和精神病
當然還有加州的陽光
在芝加哥這樣冬天凍死人的地方,基本上沒有什麼流浪漢。所以後來去加州的時候嚇了一跳,還有這種操作,超級震撼。
我和朋友站在一個城市中心的街邊聊天,我們剛吃完午飯,等其他朋友從餐館出來。我們想離開前在這個景觀還不錯的城市再走走。以中國的標準看,街邊人行道上的行人不多,不過在美國,這已經算熙熙攘攘了。
在我們準備走之前,突然有一個人走到我們面前停了下來。我注意一看,是個中年白人,穿著普通,不過他臉有點紅,眼神獃滯。他小聲的對我說了兩句話,神情萎靡,顯然不想讓太多人聽到他說什麼。我說沒聽清,他指了下街對面,又對我說了一遍。我看了一眼,那是家賣酒的店,同時我也聽清他說的什麼了,「你能給我一點錢買酒嗎,我真的需要「。我猶豫了幾秒,這個人顯然在被痛苦折磨著,我想幫他,但又不確定給一個酒鬼喝酒是不是對的事情。也沒等想明白,但我還是說了,「對不起,我沒帶錢」。他也沒說什麼,黯然從我們旁邊走過了。我看到我的朋友,一個美國白人,露出鄙夷的神色,輕輕說了句什麼。
過了很久,我都記得那個人的樣子、他局促不安的神情,我替他感到難過。上癮到這個樣子,他應該沒法再工作了。我想,現在他可能已經是一個流浪漢了。信用制社會的產物。
美國人買什麼都貸款,房子,車子,手機。。。過度消費導致大量美國人沒什麼存款,每個月等工資還貸款。然而裁員又很普遍,於是,失業的美國人開始還不上貸款,導致車房手機統統被收走,還不上信用卡,利息越滾越多,積攢到一定程度會直接試圖從他的賬戶扣款。如果賬戶餘額不夠呢?變賣容易變現的財產。如果還是不夠呢?在確保他徹底身無分文的狀況下宣布破產。
很多流浪漢就是這麼產生的。
推薦閱讀:
※「抵制X國貨」會產生哪些社會後果?
※有沒有哪個時刻讓你突然感覺到:「我的經濟學沒有白學」?
※民主能否促進經濟增長?
※明天就要考政經了,我記憶力太差,有什麼好方法能讓我記得又多又准?
※什麼是「物化女性/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