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人類為什麼要以糧食作為主食?

主食到底是從營養上考慮的還是從經濟上考慮的呢?主食之間是否有優劣之分呢?米飯算優良的主食嗎?


關於這個問題,【呋~~~】讓我這個未來會很膩害的營養師點根煙慢慢道來。

閱讀障礙症患者可以直接看最後一句話。

首先,說說人類生存的必需物。
碳水化合物、脂類、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水、膳食纖維。

前三,被成為三大產能營養素,或熱源質(恩所以屍體冰涼吶= =!),維持人類的基礎代謝,不吃飯怎麼會有精神打球打泡打刀塔呢......就像汽油之於汽車。

礦物質構成了骨骼、牙齒、維持體能酸鹼平衡、細胞內外滲透壓、肌肉興奮,還有酶.....

維生素,也是健康身體的必需的有機化合物!雖然它既不能變肌肉,也不能產能量,但是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最著名的事件就是十八世紀航海史上的夢魘——壞血病。
這還只是缺乏VC一項就導致的疾病,如果缺乏其他維生素會怎麼樣呢?

缺乏VA,夜盲症;VD,佝僂病,低血鈣;VK凝血障礙;Vb1,腳氣病;Vb2,唇、舌、口腔、會陰黏膜破損、炎症之類,簡稱,生殖綜合征;煙酸,癩皮病;葉酸,神經管畸形......總之就是活著很受罪啦。

的重要性就不用說了,一天不喝水整個人都不好了。對了,俗話說【女人是水做的】,但是!但是!!成年男性總體水約為體重的60%,成年女性則為50%~55%!真是柔情似水的漢子吶哦呵呵。

噹噹當!終於輪到膳食纖維出場了!其實吧,誰敢不吃膳食纖維呢,不吃就等著便秘去吧!還可以摳出膽結石當彈珠玩!【呋~~~】一根煙結束,膳食纖維可以退場了。

你看,上面這麼多物質啊元素啊,想好好活著能見到明年太陽的 人類 都不能缺!

接著,再說說題目里的【主食】是什麼。
何為主食,先分為植物性動物性兩類。
日常生活、生存所需 吃的量最多的植物性食物,也就是【谷薯類】
包括 小麥 大米 小米 大麥 蕎麥 燕麥 高粱米 玉米 薏米 馬鈴薯 紅薯
這其中很多食物又可以細分末枝,例如【大米】,又可細分 秈米 粳米 糯米 紫糯米 黑米
【小米】細分 粳小米 糯小米兩種。

【穀類】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B族維生素礦物質。這個【大量】是有多大呢?
例如【大米】,碳水化合物有77%,其他營養,蛋白質7%~12%,脂類2.6%~3.9%,而維生素和礦物質,加工越精細的大米含量越少。
做成【米飯】,碳水化合物25%蛋白質2.5%,脂類0.2%

【小麥】,直接說小麥磨面做的【饅頭】,碳水化合物48%,蛋白質7.8%,脂類1%。
還有【麵包】,法式牛角吧,蠻好吃的。碳水化合物53%,蛋白質8.4%,脂類14.3%。

再說【薯類】,【紅薯】也叫甘薯、紅苕、山芋、地瓜.....碳水化合物約23%,蛋白質1%,脂類0.3%。

也許有人要說了,豆類呢,誰說中國人聰明是吃大豆來著?!那就說個豆類代表。

【黃豆】,年輕的時候叫毛豆、大青豆,老了,叫黃豆(人老珠黃),老來第二春,叫豆芽 (╯‵□′)╯︵┻━┻。如果和人類一樣按膚色分呢,有黃大豆,青大豆,黑大豆,褐大豆。

碳水化合物含量約18%,好少是不是,但是它蛋白質多啊,35%啊,所以和尚也有大塊肌肉。脂類卻也相對較多,16%。好歹也是高產油料作物。
其他的豆類,綠豆、扁豆、豇豆、赤小豆蛋白質只有20%~25%,脂類更低,約1%,碳水化合物約55%
可是豆類吃多,也容易肚脹排氣......

接下來是動物性食物,也就是大家喜聞樂見的肉!肉!肉!
細分,畜禽肉,畜蛋類,水產類,奶類
那就先說中國居民最常吃的豬牛羊肉。
【豬肉】(給伊斯蘭教徒致歉),五花肉,蛋白質約22%,脂類62%,碳水化合物....只有1%
【牛肉】(給印度人民,還有我國一些少數民族致歉),蛋白質33%,脂類7%,碳水化合物,依舊1%
【羊肉】(向朝鮮族同胞致歉),蛋白質32%,脂類24%,碳水化合物,恩,0%山羊肉會有些碳水化合物,約9%。

水產類之魚肉,可分【海水魚】(鯡魚、鱈魚、鯖魚、馬鮫魚等)和【淡水魚】(鯉魚——有小刺的都可叫鯉魚、鮭魚等)。
蛋白質大約為15%~22%,鯊魚的蛋白質含量高,但不是鯊魚鰭部位!(沒有殺戮就沒有買賣......)脂類約1%~10%,碳水化合物,1.5%。因為碳水化合物主要存在形式是糖原,存在肌肉中和肝臟,也就是肌糖原和肝糖原。捕撈魚的時候,它會掙扎啊蹦躂啊,就像我去健身房,累啊,累死了啊,糖原就消耗完了(╯‵□′)╯︵┻━┻。反之,抓到立刻吃掉,糖原就高了。

以上,都是可以被當做主食的食物,但是,為什麼大部分人選擇糧食,也就是植物性食物作為主食呢?

1、經濟原因

例如我,一家三口,3.1元1斤的【大米】,買20斤,62元,午餐吃米飯,可以吃1個月;晚餐【饅頭】,1個 1元 1人 1個,哦哦 我健身我要吃2個,每月120元。米飯+饅頭=182元

如果換成【薯類】,昨天我剛在超市買了紫薯,4.1元1斤,紅薯1.5元1斤。就算吃便宜的紅薯,三個紅薯約1斤半,就算2.5元。一天吃兩頓,每月150元。還有,薯類含有氣化酶,吃多易肚脹排氣.....

再換【玉米】,玉米棒和玉米面的產能營養素相差不多,玉米棒2元1斤,約有三個,當然,我還是要吃兩個,所以就4個玉米棒2.5元。每月150元,和紅薯相當。

還有【麵包】,呃,這玩意有點貴啊,比如實惠的雜糧吐司或者全麥吐司。一袋8元,做成三明治,我一天一個人就吃完了,還吃不飽。每月240元

【肉】呢,肉來了。
頓頓吃【牛肉】,今天2014年11月10日,牛腱41元每斤,牛肋排45元每斤,做成腓力牛排,我一個人一頓吃一斤半沒問題。一家三口,算2斤半,每天5斤,每月6750元

【豬肉】,昨天去菜市,14~20元都有。那就取中間數17元每斤。和牛肉一樣,每天5斤,每月2550元。

羊肉最近不知道價格,再冷點會吃的多些就知道價格了。

【魚肉】這個很麻煩,種類不同價格相差太大。暫時忽略。

2、營養素互補原則

理論上,人類吃的食物營養素越接近人體構成,越易吸收,尤其蛋白質
蛋白質由氨基酸構成,但世間有許多氨基酸,人類並不是全都需要,所以根據人體細分了【必需氨基酸】和【條件必須氨基酸】。
再根據各種食物的蛋白質氨基酸模式列出了【參考蛋白質】、【第一限制氨基酸】和【優質蛋白質】。
【人體】蛋白質氨基酸模式為:
異亮氨酸 4.0、亮氨酸 7.0、賴 5.5、蛋 2.3、苯丙 3.8、蘇 2.9、纈 4.8、色 1.0。
愛運動的人都知道要多吃【雞蛋】:
異亮氨酸 3.2、亮氨酸 5.1、賴 4.1、蛋 3.4、苯丙 5.5、蘇 2.8、纈 3.9、色 1.0。
還要多喝【牛奶】:
異亮氨酸 3.4、亮氨酸 6.8、賴 7.2、蛋 3.2、苯丙 7.3、蘇 3.1、纈 4.6、色 1.0。
最好多吃紅肉,比如【牛肉】:
異亮氨酸 4.4、亮氨酸 6.8、賴 7.2、蛋 3.2、苯丙 6.2、蘇 3.6、纈 4.6、色 1.0。

但是這麼吃猛吃傻吃就夠了么?說好的互補原則呢?

上面說了,與人體蛋白質氨基酸模式越相似越易吸收。如果某一項氨基酸較少,則會影響整體吸收率,也就是生物價低了,類似木桶原理
若其他蛋白質的氨基酸模式里正好多出某項呢,則是填上缺口的重點。

比如土豆燉牛肉,豆奶粉......生物價互補,可以讓兩種食物變得更好吃更易吸收。
有三個互補原則。

  1. 食物的生物學種越遠越好,如動物性和植物性食物混合比單純植物性食物之間混合要好。
  2. 搭配的種類越多越好。
  3. 吃的時間越近越好,一起吃最好!

3、能量消耗順序

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

其中,每克碳水化合物可以產生 4 kcal 能量、脂肪 9 kcal、蛋白質 4 kcal。
所以,碳水化合物較高的谷薯類當然是首選了。功能快!熱量高!吃了就有力氣!對了,還有酒精,每克供能 7kcal.......喝上頭了渾身燥熱脫衣耍流氓不是沒有道理的!!!

綜上所述,每天只吃米飯不行,要有肉有菜。每天只吃肉也不行,太貴是一方面原因,吃多了也不易消化吸收,需要谷薯類和蔬菜水果來互補。主食也沒有優劣之分,只有互補原則。雖然最優質的蛋白質是牛奶和雞蛋,總不能當主食吃呀,多膩。

所以,可以谷薯類為主食,可以肉類為主食,只要食物相互搭配的夠好,完全可以。

———————————————————————————————————————————
補充:@程嘯【為啥不吃纖維會長膽結石?】
大部分膽石是由於膽汁內膽固醇過度飽和所致,當膽汁酸和膽固醇失去平衡時,就會析出小的膽固醇結晶,形成膽結石。膳食纖維可以降低膽汁和膽固醇濃度,是膽固醇飽和度降低,減少膽石發生。
———————————————————————————————————————————

2014/11/13補充: @麥子。【肉跟澱粉類分開吃身體更好吸收?】
唐安麒的這個瘦身主張應該是出自 Harvey Diamond《Living Without Pain》(沒有病痛的生活),【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分吃更易吸收】的相關。

首先要了解什麼是【澱粉】,是葡萄糖分子的聚合物,也就是【碳水化合物】的普遍儲存形式,消化和吸收主要在小腸進行,依靠唾液澱粉酶和α-澱粉酶(胰澱粉酶)

【肉】,我們吃肉主要是為了攝取動物性蛋白質,蛋白質的消化和吸收從胃開始,也主要在小腸,依靠胃蛋白酶和內肽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彈性蛋白酶)、外肽酶(氨基肽酶、羥基肽酶)
我沒找到唐安麒說這個理論的全文,所以不知道她說的【肉和澱粉分開吃身體更好吸收】是指哪類營養素更好吸收。

但是蛋白質,是混合之後人體更易吸收。比如麵粉、小米、大豆、牛肉,按一定比例混合,生物價確實可以提高很多。

所以我思考了關於消化酶之間有沒有影響?
這就包括了唾液澱粉酶、胰澱粉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彈性蛋白酶、氨基肽酶、羥基肽酶
唾液澱粉酶,它比較叼,一人佔個大別墅,在口腔,對澱粉的水解程度有限。
胃蛋白酶也不差,獨佔胃部,消化蛋白質。
胰澱粉酶 以及上述其他酶,都擠一起在胰腺睡大通鋪。但他們是消化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的主力軍。
所以我們就分析胰澱粉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彈性蛋白酶、氨基肽酶、羥基肽酶這些都擠在胰腺和小腸的酶之間的影響。

1、先從pH角度分析。
胰腺本身分泌的胰液pH約為7.8~8.4,屬於弱鹼。
胰澱粉酶最適pH為6.7~7.0,弱酸。(消化碳水化合物)
各類蛋白酶,可分為適宜酸性、中性、鹼性。
胃蛋白酶適宜酸性,其他歸類鹼性。

胰蛋白酶最適pH為7.2~8.0,弱鹼
糜蛋白酶研究的文獻我還沒有讀完,但是結論pH為鹼性時糜蛋白酶更具活力。弱鹼
彈性蛋白酶最適pH為7.8,弱鹼

那麼問題來了!挖掘...哦不好意思差點齣戲,消化碳水化合物的胰澱粉酶和消化蛋白質的各類蛋白酶在小腸的弱鹼環境中有木有衝突?答案是!木有

胰腺分泌的胰液是定量的,其中含有的胰澱粉酶和胰蛋白酶等 也是定量的,不是說午飯我多吃肉,胰液里的胰蛋白酶就多,晚飯我多吃穀物,胰液里的胰澱粉酶就多。
在健康小腸的弱酸環境中,假設我只吃肉,激活胰蛋白酶,消化需要2小時,;我只吃澱粉,激活胰澱粉酶,消化需要1小時。那我同時吃,兩者同是激活,澱粉消化還是1小時,肉也還是2小時。並無衝突。

2、從水解、消化和吸收的過程分析。
澱粉水解先生成分子量較小的糊精,糊精繼續水解生成麥芽糖,最終水解產物是葡萄糖,這時候人體就可以吸收了。
蛋白質水解為各類氨基酸,用於合成細胞和供能,氨基酸分解代謝則是脫氨基作用,一部分脫氨基後生成α-酮酸進一步代謝,轉變成碳水化合物及脂類....你看,又繞回去了。
所以,也沒有衝突。

3、【物盡其用】角度分析。
我每次健身前都會攝入大量碳水化合物,健身後再喝蛋白粉。這樣可以在劇烈運動的過程中保證充足的糖原供給,節省自身蛋白質轉化為葡萄糖供能,讓它認認真真的長肌肉。這也是單獨攝入【澱粉】和【蛋白質】分開攝入的案例。
但是顯然和【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分開吃更易吸收】沒有關係。

4、現代人膳食分析。
這個角度是我目前能想到比較合理的解釋。
每日三餐供能比最好是:早餐30%,午餐40%,晚餐30%
每餐的膳食能量分配為,碳水化合物55%~65%,脂類20%~30%,蛋白質10%~15%。
但鑒於現代都市人群晚上的饕餮盛宴,好吧,晚上少吃肉是沒錯的。

綜上所述,【午飯肉跟蔬菜,晚上米飯跟蔬菜】這樣搭配,下午你絕對會餓!而且餓了還不代表就能減肥!

以上。

歡迎關注我的公眾號【膳食與體適能】

http://weixin.qq.com/r/B0glPXLE9i_JrTZe9x0V (二維碼自動識別)


營養上 人主要熱量來源碳水、蛋白質、脂肪,碳水理想的來源就是糧食。至於為什麼要選擇碳水可以考慮人體的供能。經濟上 耕種糧食成本低,收益穩定,產量高。
主食之間非要分個優劣的話,就是粗糧的升糖指數較低,營養更全面;而精細的白米白面升糖指數較高,吃起來更好吃。
米飯對普通的健康人的來說當然是不錯的主食


1)對於不同地區的人而言,決定食物配比的是周圍環境的物產。

例如澳大利亞土著人。在歐洲人到來之前,澳大利亞土著人靠獵取袋鼠等動物為生,以野生植物、堅果、漿果等為輔助食物。獵取袋鼠,以肉食為主原因是這塊大陸盛產袋鼠。

再如蒙古人,狩獵與游牧在早期甚至現在依然是蒙古人的主要經濟形態。這是由草原環境和物產決定的。

不同環境和地區的食物形態十分不同,有以牛羊肉食為主,有以小麥為主,有以大米為主,有以玉米土豆為主,有以魚類為主,這是由當地環境和物產決定的。

2)中國南方以大米,北方以小麥為主食的原因。

第一位的原因是上面說的,北方氣候適合小麥生長,南方氣候適合水稻生長。

其實,從中國五千年歷史看來,北方南方作物也有一個演進的過程。在春秋戰國時期,北方人的主食不是小麥。小麥從西域傳入中國,普及還是漢代以後的事情。

這個演進,在現在仍沒有結束。玉米在近些年產量得到極大提升,高粱和紅薯種植面臨衰落。甚至不同水稻、小麥品種之間,也面臨激烈競爭。

近30年來,中國人的飲食結構發生5000年來深刻的變化。這在黃宗智教授《中國的隱性農業革命》中有闡述。簡單的說,就是植物性食物佔比下降,動物性肉食佔比上升。這是當前中國人飲食結構發生的變化。

我們中的有些人已經以肉食為主食,大多數人以米飯和麵食為主食。之所以還沒有大面積以肉食為主,有一個很重要原因,就是成本問題。

雞的肉料比為1:2-2.5,豬1:3.5-4,牛則更高,達到1:6-8。也就是說,要產出1斤雞肉,需要花費的飼料為2-2.5斤,豬肉是3.5-4斤,牛肉是6-8斤。

也因為規模化養殖的雞,產出效率高,雞肉的價格相對便宜,中國目前居民肉食消費結構,除了豬肉,第二位是雞肉。

隨著生活越來越富有,中國人食肉的比重也會加大。這也是正在發生的趨勢。


具體形成過程《槍炮、病菌與鋼鐵》說的比較清楚。可以說是經過一系列演化與選擇


《黃帝內經》里講:「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
這四句話是中國傳統的養生之道,其中「五穀」包括:
稷(小米)、小麥(面)、稻(大米)、黍(粘黃米)和菽(豆類),都是「種子」
曾經看過幾本關於中醫養生的書籍,無不提及這一理念。
五穀為養,都是精華。所以就當主食了咯。
之前看過一本曲黎敏寫的書叫《黃帝內經-養生的智慧》曲黎敏在裡面提到,吃米飯,饅頭等主食是補充人的血氣的,超級記得她在裡面講道:」每次我講完課,回家一定吃半碗(還是1碗?)米飯。


你吃魚香肉絲不來碗米飯嗎?


很簡單啊。。因為啊,糧食更容易獲得,儲藏。而肉類不是。。。

————————————
別跟我說碳水化合物,遙遠的年代誰知道那東西。


什麼是自然規律?

補:米飯怎麼戒啊。
米飯的多變做法,很難有其他對手吧。


一直吃肉

會膩= ̄ω ̄=


推薦閱讀:

肝癌除了岩舒,是否還有其他藥物?
鴨蛋和雞蛋哪個營養高?
每年需要自發做哪些必要的體檢?
久坐傷身傷在哪兒?
硬拉怎麼解決膝關節磨損?

TAG:健康 | 飲食 | 飲食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