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理性的價值觀讓人低落,感性的價值觀讓人溫暖?

當理解了很多社會規則的真相,理解了人與人交往的原始需求,多有蒼涼之感,而用感情化的東西去解讀,會給人一種溫暖的感覺?

但前者往往才是進步的階梯,而後者卻多半淪為被控制的對象。


理性的價值觀代表著嚴謹的邏輯思維,代表著一個人最大的安全安,但這種安全感是很難得到和企及,所以往往讓人低落和痛苦。但感性的價值觀代表著稀里糊塗,是一種迷迷糊糊但也還切實的安全感,這種安全感是當下的,不必做長遠考慮。

舉個戀愛的例子。一個男人沒錢不敢談戀愛,覺得這種愛情會讓自己壓抑,會沒有安全感,會沒有主動權,即便遇到一個完全不在乎物質的女孩,也會覺得自己面臨著未知的叛變,萬一哪天她開始在乎物質了呢?這就是追求最大安全感的後果,只有痛苦。但是感性的價值觀呢?喜歡就去追,遇到一個不嫌棄自己的人就分外高興,分外感動,這種人不追求最大的安全感更喜歡活在當下,所以更容易幸福,也正因為沒有了理性分析,不追求絕對的安全感,所以更容易讓人感動。

但事情不絕對,你失戀了的話,感性往往會給人痛苦,尋死覓活的,以為自己離不開這個人,這樣外人看來也很難受,但理性卻能助你擺脫痛苦,生活仍然一片明媚。


感性是人類天賦的生存法寶,具有個體獨特性的同時又具有普遍性,一手胡蘿蔔一手大棒,用好的和壞的感覺督促我們做有益於自身(種群)生存繁衍的事情。在吃到富含能量的甜果子和油滋滋的烤肉時,感性帶給我們滿足感和幸福感,而在缺少能量的時候用飢餓感懲罰我們,使我們繼續上樹摘果下地捕獵,為了生存而努力。在遇到優秀的異性時,感性使我們無法抗拒地受到吸引,身不由己地墜入愛河,而在被拒絕的時候,感性則用巨大的痛苦和失落感懲罰我們,使我們為了爭奪優秀的異性使出渾身解數,以誕下優秀的子嗣。感性使我們畏懼危險的事物從而遠離傷害,感性更使我們為了同伴、子女和親人無私付出,甘冒奇險,甚至犧牲生命。為了使我們團結合作,感性用孤獨感逼迫我們群居,又用榮譽和服從管理我們的群體活動,使我們互相幫助,高效合作,共同狩獵和抵禦外敵。

而對於理性,我不認為基於理性的價值判斷會使人低落;絕對理性的思考不會產生負面感受,因為理性(指基於經驗的邏輯思考)本身不會影響人的情緒,理性思考所產生的感受來源於感性的投射,而得到最佳的感性反饋結果正是理性思考的目的。如果說感性使我們做「正確」的事,那麼理性幫助我們做「更正確」的事。比如說,一個絕對理性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在看到香噴噴的烤肉時,根據足夠的知識和經驗預見了吃下烤肉後血脂升高危害健康的結果,然後在理性權衡冠心病發作的痛苦、對死亡的恐懼和吃下烤肉的幸福感之後,他拒絕了這塊烤肉。在這個情況下,他已經做出了更優的、理性的選擇,一定會得到正面的感覺回饋。假如他最終的感受是負面的,只能說明他的思考不是絕對的理性,或他沒有足夠的知識和經驗作出最佳判斷。當然,絕對的理性很難做到(或許不存在),也沒有人擁有無限的知識和經驗,故而產生如題主這樣的疑問在所難免,但這並不是理性本身的問題。


如果最初的人類處於純理性狀態,無感性認知,追求眼前利益最大化。那麼在部族裡很難做到和同伴合作。比如捕獲一個獵物,如何分食物,無感性認知的人就會努力追求分最多食物。不利於與人合作的生產模式。

感性是一種追求分享和相互認同的感覺,有感性認知的人大腦會對「分享」、「認同」回饋多巴胺,使其在體驗「分享」與「認同」時感到快樂,這種生理回饋是對物質上沒追求最大化利益的補償。
換句話說,如果沒有這種感覺上的補償,人們直觀上是不會放棄眼前最大化利益的。
很顯然這種人會更樂於在部落里與人合作。

有感性認知的人才能團結成部落,而沒有感性認知的人很可能早早就被淘汰掉。

所以現在的我們依然保留著這種回饋——在「分享「和獲得「認同」時,腦子裡會回饋你滿足感。
也就是題主所說的的」溫暖「。


因為理性的價值觀要考慮具體問題、條件的制約,需要考慮現實的邏輯;而「感性」相對制約較少,當然可以更理想化的去追求正面的感情。就如同「概念設計」總是比實際的產品看上去更美。


理性讓你面對現實,而現實很多時候總不令人感到愉快。

感性可以讓你在現實之上賦予更多的意義和體驗,讓你堅強和勇敢。


因為大多數人不能接受這個世界這麼赤裸裸的殘酷。從小收到的價值觀灌輸是一種很溫柔的價值觀,不是叢林法則,沒有那麼多攻擊性。當這種價值觀碰上無法解讀的問題時,趨向於用溫良恭儉讓和道德報應來安慰自己。

世人,常常軟弱。總耐不住寂寞,總受不了孤獨,喜歡追尋親情、友情、愛情,來填充自己的心靈。迷戀集體,害怕獨處。一旦受到挫折,就躲到集體當中去,向親朋訴苦,向好友傾訴,不敢孤獨地面對恐懼和失敗。有了痛苦就忙於分攤,有了快樂就急於炫耀。

出生於一個段位很低的環境,這段成長的經曆本來就構成了你的人生,是你肯定自身價值的一部分。除非有強烈的尋找本質,尋找規則的動力(一定是受到什麼刺激才有的企圖心),不然大多數不會主動否認自我,否認自己被灌輸的溫和的價值觀。這樣以羊的視野看獅子的邏輯,即使你活得很好很強大,但依舊血淋淋的。再者說,我吃草也能活著,而且大多數羊和我一樣活得很好,說明我並不需要改變。我懶得改變。

總結一下,對樓主的問題來說,對人們來說理性是冷血,感性是同類。不同段位的思維方式滿足不同的需要。而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安逸地活在自己對自己價值觀的肯定里,就已經很好了,不需要改變。


失落大約有2個原因:
1、原始動機
最原始的理由通常是基於自私動機的,比如愛情,原始動機是財產繼承和繁殖;偉大的親情也是繁衍為目的;我有思維,是因為思維可以使得我更好的活著;我活著是因為這樣的我才能存在於世上
好像這些了不起的東西都是卑微骯髒?

關於這一點的蒼涼其實並不成問題:
因為其實那看似不堪的起因並不重要,人類的了不起在於他們可以不守規矩,不受那看似「可鄙」的原始動機左右:因美貌而動心後產生的愛情可以在紅顏變為白髮後依然存在;那為了繁衍後代生的親情可以將一切都給予後代;思維可以考慮自己的起源乃至自己之上的東西;因為活著而存在的人可以為別人犧牲。
我們因自私而生,卻可以生出無私。本由卑鄙而生的人們中,依然有美好而偉大的情感

2、選擇
理性的選擇,通常會為了整體的目標去拋棄其中相對不重要的,但被拋棄的其實也相當重要,它只是略比另外一頭略差一點,甚至我只是必須做出選擇,而捨棄重要的東西,當然難過

感性則相對綜合一點,它總是想保全所有,甚至有時候會選擇不那麼好的一方,在那些遭遇同樣困境時不得不拋棄略差的一方的人看來,像是一種補償,「如果我當時也這麼選,是不是就不會這麼難過了」。

當你成為被選擇的客體時,理性的選擇很可怕,如果你不符合需求,又無力改變,那你每次都會被拋棄;而感性就好多了,你還可能能打感情牌獲得機會。。。

=======================================
舊回答存檔
因為做出理性判斷的是"思維",但他們並不是事情的起因,他們只是其他需求的服務者,越是接觸到最初的起因,越是發現自己——思維——在本源中的不重要。

套用悟空傳的一句話:當五百年的光陰只是一個騙局,虛無時間中的人物又為什麼而苦,為什麼而喜呢?
思維發現自己並不是「我」的中心,只是一個工具,當然失落。

理性的選擇,通常會為了整體的目標去拋棄其中相對不重要的,即使被拋棄的其實也相當重要,它只是略比另外一頭略差一點,而捨棄重要的東西,當然難過。
感性則相對綜合一點,它總是想保全所有,甚至有時候會選擇不那麼好的一方,在那些遭遇同樣困境時不得不拋棄略差的一方的人看來,像是一種補償,「如果我當時也這麼選,是不是就不會這麼難過了」。尤其當你成為被選擇的客體時,理性的選擇很可怕,如果你不符合需求,你每次都會被拋棄;而感性就好多了,你還有機會打感情牌獲得機會。。。


我怎麼覺得理性才給人安全感。


因為「感性的價值觀」唯一用途就是讓人感到溫暖,從而蒙蔽你的理性,做出有利於該價值觀傳播者的事情,這就是它被發明出來的目的。


感性的價值觀就像活在Matrix虛構的夢境世界中,食物都是美味的。理性的價值觀就像現實世界,真實的食物也許味同嚼蠟。
這個虛構的世界就是為了撫慰人類,還可以看到陽光白雲藍天。否則整天對著黑壓壓的烏雲,吃著豬食.遲早都要發瘋的。可是堅信理性的價值觀的人所信仰的「真實的世界」也可能仍然是Matrix另一個系統版本而已。。。

莫菲斯:什麼是真實?你怎麼來定義真實?如果你指的是觸覺,嗅覺,味覺和視覺,那麼真實只不過是大腦所解釋的電子信號而已。
塞佛:我知道這塊牛排並不存在。當我把它放到嘴裡的時候,母體就會告訴我的大腦,這塊牛排多汁而且美味。過了九年的苦日子,你知道我弄懂了什麼嗎?無知是福。


只了解假象,深以為意,才是真正沒安全感呢。

失落算什麼?白活才是悲哀。

現在看來,這個問題也太淺薄了,我居然回答了?


抱歉,這隻能說明你的理性系統還不夠完善,請持續學習思考。


羅素幸福之路的一句話。原文已經記不清了。大概意思是說,理性不該成為幸福的阻礙,反而應該是促使我們更加幸福的動力。
社會稱不上什麼好,什麼壞。不談理性,不談感性。只是事實。這種事實有為了利益而不擇手段,也有為了愛的人不怕犧牲。
理性的觀點應該是建立在這之上怎麼樣才能讓自己更幸福。面對喜歡的人的時候就表達自己的喜歡。理性來指導我們怎麼才能更好的傳達喜歡。追求物質的時候就表明態度。理性來指導我們怎麼更好的獲得利益。
理性是好的,反而是感性有時候給我們帶來不好的情緒。題主覺得理性不好也許只是你還不夠理性。理性這東西可不會阻礙感性。只有感性會互相矛盾。只是有時候感性理性傻傻分不清。其實不管怎樣,坦白的面對自己,面對別人,面對世界就好了。


所謂"真相"都是主觀的,題主定義的理性和感性,只是基於目前唯物論世界觀是主流的前提下而被定下的。

「the physical reality is the only reality」目前為止也只能說是一種觀點,沒有人能證明我們"理性"的肉眼觀察不到的"感性"事物,如神,鬼,靈魂,平行空間,多元世界等,以及"真愛",「信仰"等抽象概念就實際不存在。

如若這些所謂的感性事物有一天真能被我們確鑿地prove存在,那麼它們是否在某一種意義上,成了"理性"的事物呢? 所謂"理性","感性"並沒有真相與假象的區別。也許答案只能在哪一個是"主流"和哪一個是"弱勢"之中吧。

因此我不認為您說的"只有前者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請參閱目前這個沒有所謂"感性"信仰的世俗化中國社會,它的信仰只是人民幣。這樣有助於人類進步嗎?在我看來反倒是控制的枷鎖了。

至於樓主認為為什麼感性的價值觀讓人覺得溫暖,我認為這也是一個很主觀的觀點。舉一個例子,在我和很多人聊到死亡的恐懼這個問題的時候,許多人都回答我說他們認為唯物論的死亡觀才讓他們感到安心(即是認為人的意識隨著腦死亡而湮滅,並沒有鬼神,人生只有這一次)。原因是因為他們認為這樣一來,人才在真正的意義上有著絕對的自由,不被任何higher power所控制。

而對於偏向感性和精神化的我個人來說,只有感性的二元論(人的意識獨立存在可以survive death,人有靈魂)才能讓我感到安心,減輕對死亡的恐懼。

至於哪一個是真相,對於無知的人類來說,也許很長一段時間都不能Figure out吧...


因為現實是不帶有主觀情感的,而理想一定就是騎在現實之上如未來的願景。


你在戰場上廝殺了一天,筋疲力盡,傷痕纍纍,結束後你是希望一個溫柔的女人抱著你吧?理性思考,感性生活。


你有看過《颶風營救》嗎


感性是為了應對難以用理性計算的複雜狀況,以及不太需要理性的常規規律性事物,缺點就是容易留下bug


思考總是痛苦的事情,只有智者沉迷享受其中,至於廉價的眼淚嗎。。。。呵呵呵呵呵呵


將理性的意識與感性的情緒分開,用第一原理思維建立思考體系,分析自己的情緒想法,放棄固定的價值觀,就不會困惑了。


推薦閱讀:

既然人生是沒有意義的,所有價值觀是人類建構的,還有什麼是值得追求的事情?
就本科教育而言,美國大學和中國大學各自的優缺點是什麼?
基督徒在多大程度上相信科學?
如何看待「我掙的錢比你多,我生活過的比你優越,你就是loser」類似思想的人?
不為誰而活到底是不是錯了?

TAG:心理學 | 人生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