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 Konica 的 Hexar AF(巧思)是一台神器?


GR菲林系列如果能解決掉液晶和排線兩大問題我保證也能封神。然而再也沒有什麼意義了。
啊不,也是有意義的。回頭我就給我的GR1v也封個神器,然後就可以出手了。
沒發現封神的一般都是商家手裡壓著批貨要炒高出掉嗎?
===========
我當然用過Hexar AF。


很簡單,對比一下Leica M6,再找些樣片來看看。你就明白了。
===分割===
路上爪機答的,不夠負責且有誤導之嫌。補充如下。
Hexar 是柯尼卡的誠意作品。性價比高,手感做工都很好。由於各項指標與Leica M6接近,又是自動。且當時柯尼卡為Hexar搭配的幾隻鏡頭都有非常優良的光學素質,因此很受歡迎。
至於最近兩年被稱為神器,我覺得主要是因為二手市場上商家炒作。君不見這兩年M6很熱么,當年就拿來相比的Hexar怎麼可能被放過。
巧思這台相機是我剛學攝影時的夢想機,當時用著μ-1的我摸了這機器一把就不捨得撒手了。
對我個人來說,確實是神機。


成像優良的自動旁軸膠片相機
這樣的機器能有幾台?
也就是這個和Contax G2了吧
最多再加上一個Contax T2/T3
而且貌似這幾個也可以算是「神器」了
~~~~~~~~~~~~~~~~~~~~~~~~~~
是否可以稱為神器
是要看歷史時代的
在如今這個自動旁軸數碼相機重新登上歷史舞台的時代
我不認為一台不能換鏡頭的膠片旁軸能有多神
但是
在上世紀90年代初的旁軸相機
要麼是徠卡那種完全價格高昂不易用的專業范
要麼是完全沒有成像質量的傻瓜廉價范
這時出現一台成像媲美徠卡
操作媲美傻瓜
價格也遠算不上昂貴的相機
不是神器又是什麼呢?
綜上
無論是G2/T2/T3還是巧思AF
在特定的時代
滿足了特定人群的需求
而且在市場中沒有其他的競爭對手
那麼被人們稱之為「神器」
也不算太過吧


我曾花了240歐買過一台靜音版黑巧思,品相極好,還加一年質保:)

回答正題,巧思的優點如下:

1. 旁軸相機里長得最像徠卡。

2. 那顆35mm/F2.0的鏡頭素質高,對比下徠卡同焦段和光圈的鏡頭就知道有多親民。

3. 取景器足夠明亮。

4. 對焦迅速、安靜,是街頭拍照的利器。


四年前想入手一台PS機,從T2、T3、35TI、Minilux、Hexar、TC-1、GR系列等中選擇,最終入了Hexar AF。到現在我依然仍為它是綜合實力最強的機器。
優點:
1. 35mm f2 這支超群的鏡頭在PS機中絕無僅有,而且成像銳利,色彩偏明快。而關於這隻鏡頭跟leica 35 2的一段傳說更讓擁有AF的人津津樂道(具體自己百度啦哈哈)。
2.大而明亮的取景器,比其他PS機的要好不知道多少倍。
3.神一樣的P檔。非常適合各種抓拍。
4.也是神一樣的靜音模式,特別適合在一些展覽會場或者需要偷拍的情況下使用。由於靜音模式下過片聲音實在太小,有好幾次在街上讓別人給我們拍照,人家按了好幾次都沒反應過來已經拍攝成功了。
5.亮騷的外形。有次在高鐵上,一個女生走過來問我有沒有相機的充電器,我大感不解。後來才了解,它以為我手上的AF是富士X100....
6.相對適宜的價位。幾年來Hexar AF單機穩定在3000-4000不等。對比T2、T3那瘋長的價格,實在很值得入手。

也來說說缺點:
1. 我想對於很多人來說,這機器確實有點太,大,了。體積已經是跟M6相約,都不好意思叫自己是PS機了。所以這是至關重要的一點,上面所說的很多優點都是建立在這個大機身上的,如果接受不了,那AF註定無法成為你的良好夥伴。
2.對焦,偶爾會出現拉風箱。而據很多攝友反應,AF用久了會出現快門氧化情況。就是對好焦後按下快門不能完成拍攝。對焦會恢復成待機狀態。解決的方法有很多,有治標的,有治本的。具體可自行百度。
3.蒙皮用久了顯舊。這是針對黑色版來說的,因為黑色版蒙皮是橡膠材質。用久了會有明顯使用痕迹。而銀色版是真皮紋路就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另外,機身的印字也會出現掉漆的情況。都不是個例了。

總的來說,我覺得Hexar AF真的是一台很好的機器,我相信你會喜歡他的。


我在百度上,搜索「柯尼卡 巧思 神器」三個關鍵詞,翻了四五頁也沒找到誰明確說巧思是神器。。
巧思只是比較好的旁軸機器而已,不至於說是神器

我覺得把hexar翻譯成巧思才是神作


Hexar AF確確實實是神機,但是靜音,鏡頭素質什麼的並沒有說到重點。

巧思最厲害的地方在於,2.0光圈的鏡頭配合ev0的測光範圍,如果用高感光度膠捲基本上就弱光下無所不能。和富士後來出的所謂「月光」系統相比,這個才是真正的月光。月光並不單單意味著光圈要大,最重要的是測光的下限是多少,光圈大但測光系統測不出來也沒用。從這個角度說,500分之一的快門根本不是問題,這個機器設計的重點就不在這。

巧思和contax t2 t3等一干緊湊型相機完全不是一個設計思路,也不是一類應用場景,這點恐怕許多擁有巧思的玩家也沒有意識到。


HEXAR AF的設計思路非常奇妙,所以蠻神的。

機器本身在客觀的使用上,除了那個超靜音的快門之外一點不神(鏡頭不是XXX的copy,少聽故事)——普通人要那個靜音也沒意義,反而影響拍照確定性
但是
有需求的膠片攝影師則很需要,在一些特殊場合,比如悲痛,沉思,圖書館,會議,醫院,小巷盜攝……等地方拍攝人文照,一般自動膠片相機的快門和過片噪音太大,手動機械相機又影響抓拍效果,SO,如果你硬要用膠片去這些場所,主動對焦加超級靜音這機器是你的唯一選擇。
當然,數碼時代的無反相機全都沒什麼聲音了

但這不是重點。

眾所周知,af這顆35/2焦外二線性非常強(這才是攝影師不選這機器的原因,並不是因為快門),這樣一顆鏡頭以數碼時代的審美,單獨出現完全不會有人談及。但相機設計者搭配這個1/250的快門,就很有意思了。

我經常在介紹巧思AF的帖子里看到有人說 「 減光鏡是此機的必備夥伴 」,
真的嗎?你想在陽光下使用這顆35/2的大光圈?在室外用這顆頭的大光圈意味著你會得到令人發狂的焦外,以文青攝影常見的姑娘+建築和姑娘+植物來說,焦外都會出現無數條震動的細密的線,密密又麻麻,多看兩眼會頭暈。除了少數專門利用二線性構圖的攝影師,我想沒人會喜歡。

人家設計這台相機不是讓你這麼用的。

巧思af不需要你去配減光鏡,白天就老老實實的縮光圈,老老實實的拍人文,去追求環境清晰,加上af的主動對焦,幫助你講述故事,這個時候不需要你去追求景深效果德味奶油(實際上這頭也不奶油)。
而到了室內,或者特殊場所,光線成倍衰減,你則可以使用大光圈和靜音快門獲得比其他「還算便攜也不太引人注目」的相機好得多的室內人文拍攝體驗,室內環境因為場景本身縱深不大的也不會受二線性影響。


有點莫名其妙的二線性鏡頭和低速快門就這麼有機的結合了。

巧思af就是這麼一台為了拍得快,拍得清楚,拍得不知不覺而存在的相機,
你可以說,它是膠片時代為了類似現在手機拍攝的目的而設計出的相機,
」拍得到「
是它的主要使用目的,它不是用來拍私房,拍人像,讓新手體驗膠片美學的,它有專門的用途,而它的缺陷完全融入到了相機的設計思路之中,這是非常奇妙的。實際上數碼時代相機小型化了之後很多老手教新人搭配機身和鏡頭的思路也是類似的方向——以最終目的來組合機器,而不是堆錢堆數據。

如果你只有有限的資金準備,想在膠片攝影上玩耍一番,不推薦這台機器,這價格足夠買很贊的膠片單反,你要便攜,亦有很多倍受讚譽的PS機可以選。af一點都不便攜。

而如果你希望聽到的評價不是 「 拍得真美 」,而是 「 你怎麼拍到的 」,「 然後怎麼樣了 」 這樣的評價,而且你在這種目的下仍然執著於膠片攝影(因為以結果論的攝影師還是選數碼更方便),那麼它至少是你選擇的前3名。


1.相機是工具。工具里被封為 神器 的,要麼使用它的人曾藉助其完成過一些很滿意的工作,或者一起經歷了很多難忘的時間。這種評價,通常建立在濃厚的個人情懷上。

因此,它是否適合你要做的事情,才是選擇器材的出發點。下文里 「巧思AF」 和 「HEXAR」 同義。


在某些拍攝環境和題材下,巧思AF有明顯的優勢。比如暗光,室內,要求安靜與低調的場合。

舉例: 馬格南的攝影師 Thomas Dworzak ( 圖片來源:鄙人藏書 「 Magnum Contact sheets 」 )

德國攝影師托馬斯.德沃扎克拍攝的車臣。在一天夜晚,估摸著EV值1-3的光線下,用巧思AF+富士1600彩負拍下了這組作品。

如果您恰好也要在類似的環境下拍照,巧思AF應該會很好地搭上一把手。


因此我十分認同一位網友極其鋒利的評論:「Hexar的問題是它的設計理念太極端,面向的用戶群太小——又或者許多本適合用它的,了解不到它的好;許多事做不到,但擅長的事情它做得極好。我個人不願將這樣的產品稱為雞肋——就好比一把極銳利的牛排刀,它不是瑞士軍刀,但切肉時如劃黃油。」 原文地址:輕便底片旁軸簡評 (10.30: 三個常見傻瓜) 作者:Archlich 。

2. 一個工具是否合適,自己用了才知道。怎麼用,不是每天擺在書桌上撫摸欣賞。而是真的去拍攝你喜歡的題材,隨身帶著四處走幾天,去上班,去辦公室,在寫字樓間穿梭,去休假旅行,去參加聚會,去拍攝親友的婚禮,拍攝自己的愛人,拍自己的學生和老師。經歷了這些日常環境,再看看它是否趁手。

以下我用巧思AF的感受,非常個人化,僅作參考:

a. 它不會帶來十分強烈的「拍攝快感」。

機身故障率很低,但塑料感很足。輕便,但缺少 「紮實感」。如果您同時擁有康泰時G2,哪怕G1,會有明顯感受。

對焦很快,速度與高級膠片單反相當。比如尼康F100。對焦聲音很明顯,並非無聲。快門按鈕觸感不舒服。行程很短,按下與鬆開,有明顯的松曠感。再加上尖利的一聲過片響聲。。

並不會讓人覺得 「可靠」 「踏實」,或者 更感性地的 : 「喔!我拍到了一張好照片」。。。。。。並沒有這種感覺。

相信有朋友會理解我這種描述。 特別是習慣了機械單反膠片相機,或者康泰時G2,或者徠卡M系的朋友。

b.最高快門限制頗大。現在反轉片價格驚人,相信大部分朋友選擇它時都會躊躇再三。而可以用的負片里,價廉物美的往往是富士C200,柯達金200。前者的ISO還偏高,實際是250-320左右。在這樣的感光度下,用巧思AF在白天拍攝,難免會遇到 光圈F8 快門1/500這樣的組合。這時候,你會需要巧思的好朋友 ND濾鏡。反正我是覺得取上取下頗為麻煩。

c.體積不小,和徠卡M6裝上35/2的體積相當。並不是揣在褲兜里的PS機。

因此,如果您是帶著 「 買一部自動對焦的徠卡M6 」 的初衷, 去用巧思AF,恐怕會失望。

當然它的各種優勢也是明顯的:相當不錯的成像(但抗逆光不好;色調偏冷;更不能不負責任地說 趕超徠卡 ???納尼? ------ 誰在認真拍了十個膠捲,並且認真沖洗掃描看片之前 敢這麼說?),安靜的快門,明亮的取景器,迅速的對焦。

不妨把它看做特殊場合的相當可靠的相機。

3.. 在長時間使用各種相機拍照以後,我越來越感受到,適合自己拍攝習慣、題材、出片風格的相機,才是最好的。比如,我近來帶著F3+28/2.8又去了一趟吳哥,發現構圖元素的把握遠遠好於過去使用我最愛的G2+G28時期。因為F3的取景器更大更明亮,取景範圍100%,可精確構圖;同時,單反較之於旁軸的獨特優勢是即時看到景深變化。這在我拍攝時提供了極大的便利,用F3拍照時非常享受。雖然不得不面對它巨大的反光板響聲,以及強烈的機震。

就是這樣,適合自己的,在關鍵時刻從未掉鏈子的工具,哪怕它有明顯不足,你也能容忍。這才是你自己的神器。


yashica 35 cc,鏡頭35 1.8,a檔黃斑對焦,價格還不到1000,無非存量非常少炒不起來而已…多少神機都是商家吹出來的,要有點判斷力好不?商家寫個軟文封個神直接一擁而上搶購有意思?


作為一個膠捲小白,拿起來,只要在光線充足的地方,ISO100左右的卷,選個不錯的掃描儀,出圖都挺不錯的。

然後在室內,或者傍晚出品也不錯。感覺體積合適,適合大量走走拍拍沒負擔,相當不錯,

缺點就是,電子機器真的比較不好保養維修,一旦壞了出問題,原廠配件又沒有,修得麻煩

當然這些圖被壓縮成狗,你們很難體會出鏡頭的好。

ne


真的是 你們沒見過油管上的對比視頻嗎?
是有炒作嫌疑,但是3k出頭的價格還要什麼自行車?哎。巧思快門要和高速相機比,鏡頭要和徠卡比,大小要和GR一票比,你不覺得已經是一個高度了嗎?
對我來說靜音誒!街拍簡直太棒了!


朋友有一台,上個月剛好玩過,出片結果還算驚喜。
主要是鏡頭的規格和素質都不錯,35mm F2。不談情懷、儀式感、自動對焦和自動檔都挺方便。
不過,135膠片相機玩自動,又好像不如數碼相機方便了。


怎麼說呢,我來來去去換了很多機子,可是手中的HEXAR AF一直沒有出,先不提機子對我的特殊意義,HEXAR真的是非常不錯的機子,我喜歡它的是────方便,好用,全自動,以及『幾乎沒聽見快門聲的安靜』,拿來街拍簡直可以算是我用過的機子之中的『神器』了。


HEXAR AF從來都不是神器,最多算個弱光利器。
這個1/250秒快門實在是太蛋疼了,P檔雖然好用,但是EV7的測光弱光下等於廢柴。
M檔時候是點測,曝光補償操作太不方便了。
取景器雖大,裡面空蕩蕩的,快門信息也不給個。
靜音模式很變態,對焦聲響很小,按下快門後手指不鬆開,機器不會自動過片.(懂得^^)


推薦閱讀:

為什麼數碼單反不做成無屏幕的使機身變得更輕薄呢,屏幕嘛,Wi-Fi鏈接手機就好?
如何減少膠片沖掃的噪點及增加細膩度?
拍街頭一年半了,誠懇大家給我的照片做一些批評和點評?
這種「日系」膠片風格怎麼得來?
徠卡是相機的神話還是營銷的勝利?

TAG:攝影器材 | 膠片攝影 | 膠片相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