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生時何必久睡,死後自會長眠」?


活著不好好睡覺,那是急著要去長眠。


謝邀!

佛教《六祖壇經》裡有這麼一句偈:「生來坐不臥,死去臥不坐;一具臭骨頭,何為立功課?」這是駁斥對於坐禪的執著,一切這些只不過相上的區別,並非重點。

如果以此角度來看,題主所引用的「生時何必久睡,死後自會長眠」正好是對於執著睡與不睡這個觀點的一種駁斥。你說必需好好睡上8小時,我說死後自會長眠,何必執著於這8小時作為必需呢?


瀉藥!說這句話的人是得多努力呀,我睡的光影大家都在努力。人生下來本來是一致的,為什麼有些人能考第一呢?因為我們懶惰的時間,人家都在提高。不過我是反對的,因為人生不但要有每天的風景,還要有適當的歇息


不睡覺死得更快。


叔本華說世界的本質是痛苦的,所以人們只願長睡不願醒。而我卻見過很多隻願不睡長願醒的人。他們的睡,「也一如平日,是為了明早活著醒來才閉上眼睛的。」


生時如不久睡 不久就會長眠


睡覺是為睡到自然醒的那刻.....醒不過來有個屁用


據傳此句出自於民國四大才女之一的蕭紅,原句為「生時何必久睡,死後自會長眠」

假如是真的,從作者本人的生平看來可謂一生坎坷。
年少和相好私奔懷孕被棄,窘迫之時求助報社,結識了後來的愛人蕭軍開始了創作之路,但始終沒有擺脫困苦的生活,和少年相好的孩子也因此剛出生就夭折。在創作上有幸得到魯迅指點,
也結識了茅盾、聶紺弩、葉紫、胡風等名家,創作上較為多產,《生死場》到《呼蘭河傳》等多篇精品的撰寫,奠定了其在文學史上的地位。然而情路依舊曲折,在一起六年後和蕭軍感情破裂,分手的那年底孩子出生又夭折了。期間輾轉多地,四年後在香港因病去世,一個人,享年31歲。

因此這位才女雖被譽為「30年代的文學洛神」,也被認為是民國四大才女中命運最為悲苦的。這樣經歷的女性說出這番話,因為我不認識她,也不好為她代言,於是從積極的意義去考量,我假設她是個堅強對生命充滿了熱忱的女性,認為在有限的生命里有太多的來不及(比如離去的愛人,沒能照顧好的孩子,無法逃避的病痛,如影相隨的清貧,動蕩不安的社會,抒發不完的思考…),因此認為要把握好並珍惜自己僅能操控的時間,來好好地去做那些也許現在不做,以後也再也沒有機會做的事情,所以要發憤圖強,精益求精,創作不息。

但是作為一個樂觀的悲觀主義者,我當然會忍不住認為,在那樣內憂外患焦灼不安物質精神都極不穩定的狀態下,她大概是在說,反正隨時都有可能死的,在哪裡都睡不好覺,有什麼好睡的哦。


但是作為一個能上知乎的人,我想大家應該都不會有這麼焦灼的在哪裡都睡不好覺和隨時都會死的擔憂。於是我準備正經地說一下我對這句話的看法。


當年我第一次看到這句話,第一反應是和打了雞血一樣地激動!!!作為一個死大,晚上玩遊戲玩論壇玩XX玩到凌晨乃至清晨,真不是一件少見的事情,然後悶頭一睡又到晚上的節奏更是習以為常。而且一般作息一旦打亂之後,第二天哪怕早睡,也慣性地會睡到下午2、3點才起來,大好時光在床上,每天睡超過12小時不在話下。長此以往,會發現好像什麼都沒有做呢,怎麼又到睡覺的點了?就在這種困惑下,好友甩了這麼一句話過來,立馬覺得很勵志有木有!於是晚睡依舊晚睡,但是會強撐著早起,這麼一段時間下來,身體就明顯感覺到不適了,後來也因為長期不規律的這種作息和飲食生了些大大小小的病。


生過病就會學乖,生過病才會知道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事情要少做或者不做。這基本就是個不作死,就不會死的節奏。當然,作為傳說級神話,是有達芬奇大師這樣的神級人物也許奇蹟般的每工作4小時睡15分鐘(但據說這也是後人根據其作品及年齡分析得出的),超完美地呈現了「生時何必久睡,死後自會長眠」的最高用法。但作為接地氣的中國人,我不得不提一本終極武功秘籍奧義本《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作為祖傳之精華,在我龍族近二千年繁衍生息的漫漫長河中一直像是夜裡的明燈一樣熠熠生輝。《黃帝內經》認為,睡眠是以神的活動為綱紀,營衛二氣的出入運行為樞機,陰陽蹺脈的氣血流注為兆始,五臟生理功能(藏精化氣生神)為根柢的重要生命活動。而神分為自然之神和人體之神。人之寐寤是在自然之神和人體之神的共同調節下,與天地相應產生的一種生理現象。


「天地之動靜,神明為之綱紀,故能生長收藏,終而復始」即是此意。晝夜交替是自然界最為重要的節律之一,而人的睡眠-覺醒周期具有與晝夜交替相一致的節律。《黃帝內經》又說:"陽氣盡則卧,陰氣盡則寤",子時是晚23時至凌晨1時,此時陰氣最盛,陽氣衰弱;午時是中午11時至下午13時,此時陽氣最盛,陰氣衰弱。子時和午時都是陰陽交替之時,也是人體經氣"合陰"與"合陽"的時候,睡好子午覺,有利於人體養陰、養陽。因此如果在恰當的時間恰當地睡眠,則事半功倍。


94歲高齡辭世的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曾說:「根據我的體驗觀察,一個人真正睡著覺最多只有兩個鐘頭,其餘都是浪費時間,躺在枕頭上做夢……正午只要閉眼真正睡著三分鐘,等於睡兩個鐘頭……正子時,哪怕二十分鐘也一定要睡……你會感覺到,心臟下面硬是有一股力量降下來,與丹田(腎上)的力量融合,所謂『水火既濟』,豁然一下,那你睡眠夠了,精神百倍。」這位傳奇老人,基本每天只睡4個小時。


身體的事情因人而異,這並不是提倡大家每天只睡4個小時,重要的是適宜以及適度,畢竟現代醫學還是說每天八小時睡眠是比較符合大部分人的需求的。但在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工作節奏越來越快的今天,熬夜和飲食不律的群體越來越多,也看過身邊很多年輕的生命倒在了工作崗位上,不可謂不觸目驚心。健康其實是有跡可循的,遵循人體經脈氣血運行的自然規律,「飲食有節,起居有常」,提前一點睡覺,早點起來,時間沒有少,但是精神及身體都更好了,何樂而不為呢?


《黃帝內經》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思想:「治未病」。《黃帝內經》中說:「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

「生時何必久睡,死後自會長眠」

而我以為,但願生得其所,死得所願。


羨慕說這些話的人。他們肯定比我有時間,有精力,每一天也比我「活的」更久。


曾經也是超級信奉這句話,特別喜歡深夜的安靜,喜歡一邊聽著舍友均勻的呼吸聲一邊靜靜的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那種感覺特別舒服。到了夜裡兩三點,爬到床上睡一覺,早上八九點一樣起來,吃點早餐就去打球。那時真的精力充沛,無憂無慮,一點都不用擔心第二天的狀態。現在只能在保證第二天的狀態下,盡量晚睡。

總覺得時間很寶貴,讓時間在無意識的狀態下就白白浪費掉,很是不舍,就算是啥也不做,也不願進入無意識的狀態。如果每天少睡兩個小時,那一年就可以多出七百多個有意識的小時,並不是要在這七百多個小時里做些什麼偉大的事情,只是想多感受一下這個世界。


汲取精神即可 現實中偏激啊 最近半年多深刻認識到 工作學習必須配合適當睡眠 一切為了效率


看完其他答主的嘲諷,像極了幾年前的自己。第一次聽到這句話感覺好扯淡啊,說這話的是神經病吧,笑。
然後我才知道了科學家每天不辭辛苦地研究是為什麼。這是科研工作者的通病,你不抓緊,馬上就會有人超過你;你不拚命,別人甩你更遠。在科學這個只爭第一的領域,時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大家不要過度關注睡這方面,何必久睡是對時間珍惜的態度。
作為一個走路飛快,吃飯飛速的人來說,深以為然。對我來說時間不是用來睡覺的。
以上。


通宵六天的路過
今晚估計也是如此。


生前何必減肥/健身/化妝/整容...,死後全是白骨。

只不過是某個無聊的人說出的一句毫無邏輯的話罷了


自從知道這句話以後我天天失眠

分隔線,,,,,,
作為一個愛睡覺的人類

嚇死沃了快


我覺得,想睡就睡,睡太少了,就可能會導致死的早了


我們都需要睡,但不是現在:
假如我能活到70歲,每天睡8個小時,那麼我浪費在睡眠上的時間就長達20萬個小時。假如我每天只睡3個小時,那麼我節省下來的時間就相當於12萬零八千個小時,約等於五千三百多天,也就是十四年零六個月,這相當於什麼,你說?


推薦閱讀:

「人生只有兩種悲劇,一種是得不到自己想要得,另一種即得到」是蕭伯納還是王爾德說的?出自什麼作品呢?
有什麼讓人聽了以後覺得血脈僨(fèn)張,熱血沸騰的句子?
如何理解弗洛伊德所說的「死亡驅力」(Death Drive)?
莎士比亞的哪部著作里的話,或是哪句名言,讓你覺得極有共鳴?
「世間所有相遇都是久別重逢」這句話到底出處在哪裡?

TAG:名言 | 生活 | 哲學 | 睡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