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有證據的明智光秀「大黑點」?為什麼本能寺之變後明智光秀鮮受支持?

本能寺之變後,明智光秀沒有得到親家細川氏和平日關係不錯的筒井氏的支持。考慮到這兩家也許目光如炬,對形勢的預判精準,所以沒有支持也說得過去。

但是明智光秀在本能寺之變後,曾經讓傳教士寫信,讓天主教大名都支持他,然而傳教士陽奉陰違,日語書信寫了支持,外語書信卻寫千萬別支持,還寫道光秀為人狡詐什麼的。

那麼,明智光秀到底有什麼大黑點,導致人緣這麼差?

(光是背叛將軍跳槽信長 好像不至於這麼嚴重啊)


老司機兄說了後半個問題,那我簡單說下前半個問題吧,其實也不算什麼大黑點。

根據著名的歷史作家·研究家桐野作人的分析,按照《稻葉家譜》中的一條記錄,天正十年,原稻葉家臣那波直治出仕於明智光秀,並受到光秀的厚待。但得知消息的稻葉一鐵大怒,直接投訴到了信長那裡。之前齋藤利三據說就是從稻葉家投靠到光秀那裡,現在那波直治又過去,姑且不論一鐵自身可能存在家臣管制的不靈光,但家臣再次出奔至光秀處,是可忍孰不可忍。結果信長命令那波直治重回稻葉家,齋藤利三切腹。後在同為齋藤家出身的老臣豬子高就的斡旋下,齋藤利三切腹的事情也就算了,但那波直治的回到稻葉家。而且信長認為光秀這種引拔別人家臣的做法違背了家中之法,大怒下對光秀一頓猛捶。

此事本來像是一則逸話而已,但織田家史研究家奧野高廣認為《稻葉家譜》還是有相當的史料價值的,而且留存著信長的側近堀秀政給稻葉一鐵之子稻葉貞通及那波直治本人的書信,大致也是說這件事的,所以即便《稻葉家譜》中有所誇張,但這件事本身並不是空穴來風。

在給稻葉貞通的信中,堀秀政表示主公信長已經裁定直治重回稻葉家;在給那波直治的信中則表示按照道理直治本就該在稻葉家,現在回去了就請安心吧。

從這件事來看,稻葉一鐵敢於主動投訴明智光秀的行為,且最終被裁定為勝方,結合《稻葉家譜》中直接寫明信長認為明智光秀的做法有違家法,加上堀秀政書信中提到的按照某種道理處理來看,恐怕光秀方是理虧,甚至被冠上引拔同僚家臣的帽子。雖然到底光秀違背了什麼樣的明文並不知道,但從織田家滅亡武田家後下發的《甲信兩州國掟》中的一條似乎可稍窺端倪:本國前往他國奉公的家臣,必須徵得原主家同意後方可實施。如果套到這個例子上,那波直治出仕於明智光秀而未徵得稻葉一鐵、貞通父子的同意便獲得收留,這種行為違反了前述規定。而作為家中排的上號的重臣光秀,不可能不知道這種規矩,但仍收留了那波直治並厚待他,恐有知法犯法之嫌。所以信長裁定稻葉方勝訴倒也無可厚非。

不知以上這個算不算光秀考慮欠妥的例子,而且這事也是怨恨說的原因之一。


可能問題不是出在平日的人緣上,具體來說當時織田信長跟信忠父子是否確認身亡,也還是謠言滿天飛!加上明智光秀的兵力對上織田家餘部也不具有優勢,別說稍遠的柴田勝家跟羽柴秀吉,回到三河的德川家康跟人在伊勢的織田信雄也相繼起兵來攻,織田信孝跟丹羽長秀在殺死織田信澄後,會齊蜂屋賴隆,也跟周遭織田系大名進行聯絡,所以筒井順慶雖一度答應光秀的請求,最後又翻盤。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人心思治矣。

東國自建武年鎌倉幕府傾覆以來紛擾不已,南北朝紛爭,室町府內亂,武士朝秦暮楚,忠義淪喪。應永大祚一統,未幾又有嘉吉之禍而將軍遇刺。應仁文明年間,細川山名構兵於洛,將軍束手,列島紛亂不已。

時人有詩曰:室町霸業衰,中原亂如麻。天地殺氣滿,山河戰場多。

四方武士,或父子內爭,或手足相殘,或以下克上,綱常紊亂。賣油翁篡土岐於濃州,伊勢僭北條之號於關東,三好松永弒將軍於洛中。

源氏武運已盡,平家當代興,織田氏起於尾州,布武岐阜,上洛平亂,擁戴將軍。廓清畿內,平定一向,服遠州之德川,滅甲信之武田,困毛利於高松,破上杉於魚津,列島一統,名主安堵,庶幾在望。

孰料信長公戎馬一生,遇不測於本能寺。明智氏為私怨而弒主,是可忍孰不可忍?!京畿群賊蜂起,洛中被兵,安土見焚,萬民再遭戰亂,豈有志之士所願哉?!

民苦戰禍久矣,莫不厭離穢土,欣求凈土也!

稍微改一改就可以做猴子討光頭檄文也~

安國大將軍討光秀檄文~

「故右府様征罰朝敵,濃尾草創,傳至於今。諸君遭遇際會,世保富貴,恩深江海,豈無報效之志。今惟任弒主,熒惑天庭。諸君欲砥礪名節,宜速斬光秀利三等,以全右府、中將之遺業。如有欲從惟任者,決去就於今日矣。」


其一、

光秀起兵倉促得如同「激情犯罪」一樣,倉促到一開始連織田信忠住哪都不知道——要不然就應該是「敵在本能寺妙覺寺」了(滑稽)

因此很難想像光秀事先有充分的謀劃、串聯和拉攏,那麼事後諸大名一臉懵逼也在情理之中

其二、

事變後光秀忙不迭的到處給大名發文書拉隊友,奈何還是時間太倉促,僅十天之後就被「從天而降」(大霧)的羽柴秀吉的西國大軍給碾壓了,這使得事變後有意支持光秀的大名也來不及響應

再加上秀吉、勝家等人在得知消息之後也是到處發文書拉隊友,等同在跟光秀競爭,這導致光秀拉到隊友的可能性更低了

其三、

雖然說戰國時代「下克上」如家常便飯,但任何一個智商正常的大名在正常時期是不可能忍受「被下克上」的,是不可能容許其手下也存在「下克上」的風氣的

現在明智光秀公然弒主,在織田家內部,這種行為當然是不會得到認同~

——一百四十年前赤松滿佑殺了「惡御所」,可謂是「替天行道」了,不照樣是被守護大名們轟殺至渣嗎?

其四、

同樣是「下克上」,細川政元、德川家康事後照樣優哉游哉,為何?因為他們實力強大到無人敢惹

——即便我心理上不認同你,但是我你,沒辦法,我只好(表面上)支持你了

相比之下,光秀在織田家的地位並不算最高,實力也不算最強

——你這貨的行為我不認同,而且我又不怕你,那我為什麼要支持你呢?


純粹的激情犯罪。
這從他舉事之後才考慮去串聯毛利,細川,筒井諸大名看出,這次下克上是完全的激情犯罪。
玩過光榮的《蒼天錄》,裡面能扮演城主和軍團長謀逆,裡面有個硬性規定是必須拉到至少一個城主(無論我方還是他方)和你同心之後,選擇下克上之後會一起變色。
光榮對歷史的模擬還是很到位的,戰國時期的下克上謀逆多數都有足夠的準備串聯,甚至是父輩架空上級,子輩才能收穫果實,比如尾張織田家架空自己的守護斯波氏,這樣在叛變之後才有足夠的「友軍」。很明顯,光秀沒有這麼做。
另外激情犯罪導致了所有人都「不信」,織田家的不信光秀乾的出,非織田家的不信信長已死,再加上信長生不見人死不見屍。對於活在信長陰影下的諸大名來說,願意幫光秀的都在懷疑:信長真死了?真是光秀乾的?就好比一個公司的業務骨幹,服務多年,突然間跳槽去了死對頭公司還處處欲致老東家於死地,多數人估計都是一副「信雞啦奶」的黑人問號表情吧。那麼像筒井這種牆頭草不願意幫忙就很容易理解了——這會不會是信長來試探我的?


補充一點暫時大家還沒提到的,就是光秀的背景,註定了他在背棄織田家後的孤立。

光秀是作為義昭的使者開始和信長聯繫的,從這個關係發展成織田家的重臣。所以他在織田家的根基很淺,遠不如勝家、長秀和秀吉,沒有和織田系的哪個大名關係親密。勝家手下有三人眾,長秀有信孝,秀吉不用說了(猴子會做人)。

而作為後起的大名,也沒有和哪個傳統大名同等的地位而走得很近(聯姻的細川家算是最近的了)。領地也是征戰得來,和原先的領主矛盾很大,而且統治時間很短,一旦出事也就沒什麼外援。

個人覺得唯一可能和光秀聯手的,是同為後來加入成為重臣的荒木川重(背景相似)。可他之前就叛變了,被打得落荒而逃。

所以光秀的背景,就算朝廷和公家挺他,但很難取得什麼實質性的支持。


背叛在那個年代雖然不被人接納但也沒有多少人會當一回事,因為只要是亂世,每個人可能也會背叛舊主幾次,自己手底下也一定有背叛來背叛去的份子。

問題是弒主就是另一回事了。每個主公也可以容忍手底下的人背叛來背叛去,但不可能有主公可以容忍手底下的人弒主來弒主去,因為容忍的人實在是死了也活該。也很少會有人靠弒主上位,因為這事實在好說不好聽。呂布就被人罵了三姓家奴罵了一輩子,儘管他姓呂,董卓姓董,那來的父子親情。

就算背叛舊主,舊主事後兵敗身死,背叛者也會拚命裝出一副不關自己事的樣子,可能會流幾滴眼淚,甚至會興兵為舊主報仇。所以弒主的人會成為眾矢之的也是很自然的事。


光秀在叛變後沒有得到過去好友的支持關鍵是沒有取得大義名分,我比較傾向於朝廷陰謀說,光秀不是傻子,他反叛信長,就算成功,勢力也很弱,就算細川 筒井幫他又怎麼樣?軍力還是很差的,要想後續搞得定,只有變成官軍一途,什麼怨恨說,足利義昭陰謀說其實都站不住腳,怨恨?那光秀的器量也太小了,足利更不可能,沒這個號召力,織田家家臣都是反足利的,只有朝廷有能力,畢竟當時的人還買朝廷的賬,從後續秀吉通過官位逆轉主從關係就能看出來,至於光秀有沒有繼承將軍位不好判斷,畢竟後續秀吉和朝廷的關係很好,連逃亡的近衛前久都不追究了,不過朝廷一向是兩面三刀說話不算數,唯恐天下不亂的


推薦閱讀:

之前看過有人問如果織田信長不死 會不會攻打明帝國 與豐臣秀吉誰的軍事指揮能力強 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在戰國時期的日本,身高170cm算高嗎?
如果本能寺之變沒有發生,織田信長不死,他有可能統一日本並建立一個長治久安的幕府嗎?
齋藤歸蝶和織田市在淺井氏亂後能否察覺出豐臣秀吉的內變?
织田信长那么厉害为啥没算到明智光秀会在本能寺阴他?

TAG:日本歷史 | 日本戰國 | 織田信長 | 明智光秀 | 本能寺之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