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朱元璋姓朱,那麼殺豬行業是怎麼規避皇家忌諱的?


有歷史史料證明:朱元璋在位期間,本人並不忌諱「豬」這個詞。倒是明朝的第十個皇帝明武宗開始了禁止殺豬一說。

據了解,在明太祖洪武(洪武是朱元璋的年號,也就是朱元璋在位的時候)八年(西元1375年),樂韶鳳、宋濂等11人奉詔編成的一部官方韻書——《洪武正韻》的第62頁有以下內容,可見明朝朱元璋在位期間,並未避諱「豬」這個字。

雖不避諱,但讀音有差異!

但是據考究,當時「豬」的讀音倒是和現在的讀音有些區別,當時叫做「吱魚——豬。zhv,」第一聲,類似現在漢字「居」的發音。據糧油市場報了解,現在我國好多地方還這麼叫豬為「zhv」。

明朝第十個皇帝——明武宗嚴禁養豬!

但是史書中也有記載,明朝中後期,朝廷禁止民間養豬。《明書·武宗本紀》有這樣的記載: 九月,上(指圾武宗朱厚照)次(巡視到)保定(河北省清苑縣)禁民間養豬,著為令。」 《明實錄·武宗實錄》有這樣的記載: 「正德十四年十月乙卯,上至儀真。時上巡幸所至,禁民間畜豬,遠近屠殺殆盡;田家有產者,悉投諸水。是歲,儀真丁祀,有司以羊代之。」,這是指的就是明武宗禁豬。

明武宗【朱厚照(公元1491年10月27日-公元1521年4月20日),漢族,明朝第十位皇帝】曾發布號令禁豬:據傳說,他之所以禁豬是因為他本人屬豬,又姓朱,禁豬令一出,當時南直隸、山東等地的村市居民被迫宰殺所養的豬,連小豬也都埋掉,明武宗在儀真祭孔時,無豬可用,只得用羊頭替代豬頭來供奉孔老夫子。明武宗本人既不信奉伊斯蘭教,也不忌食豬肉,有明一代,宮廷御膳,就從未斷過豬肉。據《大明會典》的記載,負責置辦御膳的光祿寺,每年所用牲口數達30100頭,其中就有豬18900頭。

《糧油市場報》官方賬號首發於在悟空問答!
11.17


  1. 所謂「避諱」,避的是「名諱」,並不避姓氏。如有個開元縣,因避朱元璋名諱而改為開原,避的就是名字「元璋」當中的「元」。

  2. 古時候,俗語叫「豬」,雅一點的是叫「豕」,你應該聽說過「六畜」,六畜是:馬牛羊雞犬豕。

  3. 明史中有「豬」字出現。如《明書·武宗本紀》: 九月,上(指圾武宗朱厚照)次(巡視到)保定(河北省清苑縣)禁民間養豬,著為令。」《明實錄·武宗實錄》:上巡幸所至,禁民間畜豬,遠近屠殺殆盡,田家有產者,悉投諸水。

  4. 上面所引,除了證明明朝不忌諱「豬」之外,還有一個謎案,就是有一些學者堅持認為朱元璋是穆斯林回人(回人不吃豬肉)。

明朝自朱元璋開始,皇室發生喪事,天下要禁止屠宰。元朝以前中國人很少殺牛,因為牛是田裡的主要勞力。這裡所說的屠宰主要是指豬羊等家畜。

據《明會典》記載:朱元璋的老婆馬皇后去世,朝廷治喪委員會規定:「自聞訃日為始,在京禁屠宰四十九日,在外三日。」也就是說,皇室死了人,南京城的老百姓四十九天之內不能殺豬宰羊,京城以外禁止三天。

自此之後,這條規定就成了大明朝的法律條文。民間逐漸訛傳為朝廷不讓殺豬。《明太祖實錄》卷三十八記載:「丁未……內設配享功臣位……實以黍、稷、稻、粱;羊、豕體各一。」

這裡所說的豕就是豬,可以說明明代初期祭祀時,豬還是主要的祭品。實際上明朝初期忌諱說殺豬養豬劁豬吃豬之類的話,但是並沒有禁止民間不吃豬肉。

好在不久,朱厚照的荒唐法規在大臣的勸諫下宣布流產。倘若一直堅持下去,今天的國寶就不是熊貓了。


在距今500多年前的明朝,豬差點就絕種了,為什麼會這樣呢?明朝的開國皇帝叫朱元璋,大家都知道古代人很忌諱稱謂,尤其是皇帝的稱謂都需要避諱,同樣在明朝時期,開國皇帝姓朱,一般人自然不能亂叫「朱」這個字了。恰好「朱」與豬肉的「豬」是同音的,所以朱元璋建國後,就不讓人把豬叫做豬,更何況豬是用來殺的,而且還是殺來吃的,「殺豬」這不就是殺掉朱元璋嗎?因為當時避諱皇帝,所以民間說到「豬」時,都用「彘(zhi)」、「豕(shi)」等字代替,而殺豬不能叫殺豬,而叫殺「萬里哼」。朱元璋只是不讓人叫「豬」,而到了明武宗朱厚照時期,民間連養豬都不能養了,據說朱厚照二十七歲生日那天,舉行宴會百官來賀,當他夾起一塊豬肉要吃時,突然想起自己姓朱,而且自己又出生於辛亥年,生肖也是豬,他頓時不悅起來,於是拂袖而去,剩下滿堂大臣,誰也不敢動筷子了。後來朱厚照讓首輔楊廷和寫了《禁豬令》,禁令中說民間不準再養豬了,誰敢違背就發配到邊疆,於是民間百姓人心惶惶,誰也不敢養豬了。不久後朱厚照發現自己吃的蔬菜、豆角、黃瓜等沒有以前美味了,看起來不新鮮,於是他覺得出宮看看,蔬菜出了什麼問題。朱厚照本就喜歡到民間查訪,他和太監到京城郊外的鄉下,果然見到莊家都蔫蔫的,蔬菜也沒有生機,於是便問菜農,這是怎麼回事呢?菜農自然不認識皇帝,便直接罵道:「皇上不準養豬了,俺鄉下人沒有豬糞,拿什麼肥田?種出來的莊稼不僅產量低,也變得不好吃了,我真希望這個皇帝早點死了才好。」身邊的太監見農民敢詛咒皇上,正要治他的罪,不料朱厚照卻攔住了,因為他知道自己的《禁豬令》壞國家的民生大事,他回宮便下令《取消禁豬令》,並把允許「養豚」的布告發到全國,這時百姓才終於敢養豬,找到許多偏遠地區,才尋得豬種,重新養起來。幸虧朱厚照也不是個蠻橫不講理的皇帝,要不然豬真要讓他給弄絕種了,如今或許我們都吃不到豬肉了呢。


謝邀。

民間說法叫殺萬里哼。但是,把豬叫做萬里哼,更多是一種民間的叫法,實際上,「朱」這個姓是不用避諱的。古代避諱避的是名字。

《左傳·桓公六年》說:「周人以諱事神,名,終將諱之。」說得很清楚,周人開始避諱避的是名,而非姓或者氏。避諱的情況有四種,一是避諱帝王,二是長官,三是聖賢,四避長輩。除此之外的,還有一些人因為心理因素或者講究吉利等原因,也會特意避開一些字。

不信?

隨便舉例子,《三國演義》第一回,當中就說:「某姓張名飛字翼德,世居涿郡,頗有莊田,賣酒屠豬。」羅貫中總是明朝人吧,他的小說裡面照舊寫著屠豬。

還有,《明史》記載:「正德十四年十二月乙卯,上至儀真。時上巡幸所至,禁民間畜豬」你看,連史書裡面都寫著豬這個字,民間還有什麼好怕的,該殺就殺,該吃就吃。


謝邀。原來有一個笑話,一個窮人給姓朱的做長工,下人為了避諱這個人的姓氏,一次豬病了,向老爺稟報:廄里的本家老爺身體有恙,如果不就地正法,可能就有壽終正寢了。這只是一個笑話,不過在明朝,並沒有特意的避諱朱(豬)在(明史)有記載:正德十四年十二月乙卯,上至儀真,時上巡幸所至,禁民間畜豬。連史書里都有豬字,民間根本不用避諱。自古避的是名不是姓,就是現在的父母給孩子取名字,也是避免和祖輩親屬名字重合。唐朝因為李世民,有一個(世)把觀世音改叫(觀音)明朝有個開元縣,為了避諱朱元璋的(元)改為(開原縣)朱厚照姓朱,還屬豬當時禁止了一下,不久就取消了。在明朝朱元璋時期有的地方殺豬叫(殺紅)還有的區域叫(殺萬里哼)不過這是地方民間的一種叫法,朝廷並沒有干涉限制。


避諱避的是前人、尊長、帝王的名諱,簡單的說就是後來人取名、書籍用字不能跟前人、尊長、帝王的名字有重合、同音或者形近,人名、地名、書籍內容也要避開帝王名諱(額,多數是活著的當朝皇帝),一般包括但是不限於名字、廟號甚至年號,比方觀音是要避唐太宗的諱而從觀世音改來的。

但是行業應該沒什麼,倒沒聽說過因為避帝王名諱而改行業名稱,如果這樣唐代大理寺豈不是要改成大寺?而且唐代非常注重避諱(幾乎有點神經病了)


  • 明朝時百姓叫「殺豬」為「殺萬里哼」。

  • 明太祖朱元璋規定把殺豬叫 」殺紅」,文言文稱豕shǐ,殺豬叫屠豕、屠彘。

  • 豬古稱豕,又稱彘zhì。


一個窮人給姓朱的地主做長工,每每提到豬,只能說是:本家老爺,豬圈稱為廄,病了稱為有恙,處決犯人稱為就地正法,死了人叫壽終正寢。有一天豬病了,長工對地主說:東家,廄里的本家老爺有恙,若不就地正法,恐怕要壽終正寢了。


不避諱,也就朱厚照因為自己姓朱還是屬豬的,所以禁止了一下,但是沒多久就取消了,避諱比較嚴重的是唐朝,不能吃鯉魚,但是這也阻止不了吃貨們!!不過唐朝的執行力度大於明朝!!好像唐朝還會有鯉魚旗??!!現在國內沒有了,日本好像保留下來了!!


  • 明朝時百姓叫「殺豬」為「殺萬里哼」。

  • 明太祖朱元璋規定把殺豬叫 」殺紅」,文言文稱豕shǐ,殺豬叫屠豕、屠彘。

  • 豬古稱豕,又稱彘zhì。


推薦閱讀:

元朝宮殿是什麼樣的?
「神宗」的廟號是什麼意思?
為什麼帝王們總喜歡追溯祖先?
都說向日葵是明代才傳入中國的美洲作物,那為什麼明代以前的古詩文里會出現向日葵呢?
古代攻城時,第一批登城牆的士兵明知必死,為何仍然要衝?

TAG:明朝 | 朱元璋 | 中國古代史 | 中國歷史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