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對老牌媒體有衝擊嗎?


個人認為,自媒體對老牌媒體幾乎沒有什麼衝擊,因為這個問題是老牌媒體,並不是泛指傳統媒體。能稱得上老牌的,無非就是央媒和省級以上媒體。而網路和自媒體的發展,不僅沒有影響到他們的受眾,反而讓他們通過微信公眾號、各個平台自媒體號等各種途徑吸收了不少年輕受眾。因為傳統媒體也搞融媒體新媒體,也參與進了自媒體的潮流。

央視的頭條號粉絲也算是頭條號里數一數二的吧,幾乎每條新聞不管是圖文和視頻都是以萬為單位來計算。而且一些重大新聞的報道,央視、新華社、人民網等老牌媒體都是長期在各大網站首頁置頂的,那流量和曝光量更是以前僅靠電視或者報紙單向傳播無法做到的。

事實上,這個提問也是很有問題,自媒體和老牌媒體甚至是傳統媒體並不平等,也無從談衝擊。傳統媒體可以來入駐各大自媒體平台,但是自媒體可以做嚴格意義上的媒體嗎?顯然不行,自媒體並不可以發布社會新聞和時政新聞,甚至騰訊網、新浪網、搜狐網、網易四大門戶,包括今日頭條等等網媒連採訪權都沒有,他們只能轉載或者依靠傳統媒體來發布新聞。也就是說,如果不是這些傳統媒體入駐到各大自媒體平台,在這些平台我們只能看娛樂和搞笑的非嚴肅類信息。所以自媒體這個名字是有歧義的,一些職業做自媒體的人出去自稱媒體人其實不太妥。嚴格意義上說,自媒體並不具有媒體屬性,在國外稱之為創作者或者作者。

上面說了,自媒體不僅沒有衝擊老牌媒體,反而一定程度上助力其信息的推廣。既然已經開頭,再多說一點傳統媒體,雖然大部分傳統媒體也都入駐了自媒體平台,但是廣告收入、受眾和影響力減少是不爭的事實。不過部分傳統媒體其實也受益於新媒體的發展,例如上海的澎湃網和北京的《新京報》,本來只是一家區域性媒體,有了互聯網這雙翅膀後,它開始放眼全國,在各大網站和自媒體平台也相當活躍。事實上,在自媒體出現之前,傳統媒體已經日薄西山,開始不斷衰落,傳統媒體最大的衝擊源於自身體制的僵化和人才大量的流失。但是,我國的傳統媒體都是喉舌,都是三類公益事業單位。既然是搞「公益」的,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弱勢也好強勢也罷,順風順水也好掙扎在岸上也罷,都會一直存在。


肯定是有巨大的衝擊的。

媒體一直在進化,從1995年轟動大江南北的央視秦池標王到2016年最火的自媒體網紅papi醬。絕大多數人可能根本記不起新一年央視標王的歸屬,但邏輯思維與papi醬,這個集美貌與才華於一身的女子之間分分合合的戀愛故事卻總能登上互聯網頭條,被網友所津津樂道。

數據顯示,過去三年,黃金時段電視開機率下降了四成,電視觀眾的年齡結構呈老齡化趨勢。電視效果不好,加之廣告費用昂貴,不少企業已將互聯網作為廣告投放的第一選擇。央視市場研究(CTR)媒介智訊發布的《2015年1~12月中國報紙廣告市場分析報告》顯示,2015年中國整體廣告市場下跌了2.9%;下跌最多的是傳統媒體廣告板塊,下跌了創紀錄的7.2%。下跌最嚴重的是報紙,與前一年相比下跌了35.4%;其次是雜誌,下跌了19.8%;最後是電視,下跌了4.6%。

通過花錢購買的流量轉化率越來越低。在信息爆炸、注意力稀缺的互聯網時代,越來越來的消費者不再需要功能同質化的簡單商品,而轉向了個性化服務和定製化產品,需要更多情懷和工業化之外的溫度。以人為中心的細分化的場景、個體化的表達,正在成為新的流量涌動。

自媒體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的。從一開始的微博、微信公眾平台吸粉,到垂直領域的專業化服務,再到今天的自媒體商業化。與資本的結合,無疑加速了自媒體的發展。但也對自媒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媒體終究不是一個情懷化得作品,只有與特定的商業模式結合,並使之落地,才能具有核心的變現能力。

對於未來媒體發展的趨勢,資深媒體人吳曉波老師做過深刻的剖析:

1.全能型媒體將消失,專業行媒體將興起,只有觸到那個行業的脈搏的媒體才是有價值的。

2.媒體需要融於社交。傳播才是判斷內容是否有價值的標準,傳播必須要進入到社交圈裡面去。

3.多媒交融。新的媒體創業的機會正在降臨,要做各種媒體渠道的融合。

在這個意義上,未來的自媒體不僅是單純的連接,而是包含更加廣泛的內容,集個性化、傳播、變現於一體。

所以,自媒體是基於特定群體客戶建立的垂直信息傳播渠道,以內容為核心、個性和情感為入口,具有整合社群與線上線下商業手段的變現能力。

歡迎隨時交流對自媒體,新媒體的看法!

(本文作者系二兔動漫創始人、雲調味創始人、田生萬物創始投資人,夏土冬河樂隊主唱,暢銷書《引爆超級個人IP》作者)


在這裡,我把老牌媒體理解成舊媒體,為了區別於自媒體。

可以從內容生產、傳播方式和閱讀方式等3個方面來回答。

1.內容生產

老牌媒體,包括電視、雜誌、報紙等,其內容生產通常是自己說了算。選題、創作、編輯加工,都是獨家製作。

自媒體,在內容生產過程中,體現了用戶意識。因為很多自媒體生產者本身就是讀者,作者和讀者的身份常常是一體的。

所以,自媒體的內容生產更多地體現出讀者(用戶)的理念。更容易引起讀者的興趣。老牌媒體「一言堂」的地位漸漸被打破。

二、傳播方式

老牌媒體,通常是單線傳播,也就是從內容生產到讀者閱讀,單線式,讀者往往只能被動接受。原來的人民日報,很多就是機關單位訂的,讀者沒有多少選擇權。自媒體時代,人民日報一改原來的「嚴肅風格」,逐漸和大眾讀者親近起來。

大家可以在文章或視頻後面留言、點評,這就雙向互動了。

三、閱讀方式

老牌媒我這裡把它理解為舊媒體,讀者要在固定時間和空間才能完成閱讀。

自媒體內容,更多是碎片化閱讀。基於移動互聯網設備,大家可以隨時隨地進行閱讀。

這樣一來,自媒體的優勢就充分體現出來。舊媒體的閱讀量就會受到很大衝擊。


肯定有,就好像包子又推出了一款新的包子一樣,對原有的肉包肯定會有影響,這兩者是互為替代品,此消彼長,自媒體肯定會分走部分老牌媒體的客戶。

要說衝擊的話,畢竟自媒體做好了,發展起來了,就漸漸有了自己的團隊,就向老牌媒體靠近了。

自媒體的種類繁多,而且輕鬆短小有趣,這點是老牌媒體比不了的。

但是自媒體要依賴於互聯網才能生存,老牌媒體雖然可以不用互聯網,但勢必會被社會所淘汰。

唉╯▂╰時代在進步,只要我們順應時代的潮流,就不會被淘汰,或許還能成為弄潮兒呢?

恩,總的來說,影響有,衝擊有,但是吧!衝擊波應該還是談不上??


謝謝邀請。衝擊是肯定的,原因很簡單,自媒體和老牌媒體的競爭,表面上看是對讀者注意力的競爭,本質上是對讀者時間的佔有之爭。

從資源的角度看,每個人都是24小時/天,A媒體佔用的時間多了,B自媒體可選擇的時間自然就少了。

從自媒體的迅速崛起來看,自媒體提供了多樣化的、海量的信息資源,無論是文字、圖片+文字還是音視頻,都能讓讀者找到自己的興趣話題甚至圈子。

自媒體的崛起,意味著海量的讀者資源被分散了,從原來的老牌媒體分流到了自媒體上。

最值得關注的是:A、有價值的媒體對讀者來說是有黏性的,一旦讀者找到了自己的感興趣的話題,就會投入更多的時間在這類自媒體上。B、讀者的時間和注意力在哪裡,財富就轉移到哪裡。

因此,從時間佔用的角度來說,自媒體對老牌媒體的衝擊是必然的。


有,但我感覺這樣是時代的進步,媒體間的功能差別很大,在傳播中的表現也各不相同。廣告媒體整合傳播就是基於合理、高效地利用媒體資源這一目的。在整合媒體前必然要先了解各種媒體的特性、優缺點,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遊刃有餘,本文按傳統媒體,新媒體並結合大眾媒體與小眾媒體的分類方法對媒體加以區分,以下是介紹了各媒體的特點及異同。


致命的打擊,但品牌媒體和權威媒體除外


網路社會自媒體的崛起對傳統老牌媒體的沖劑太大了。

造成大量的廣告資源,受眾的分流,傳統媒體的收益下降的很厲害,很多報紙都停辦了。

而且很多資深的傳統媒體人都轉型做新媒體了。人才流失的也很厲害


衝擊太大了,我在報社混飯吃至今近二十年。收入銳減,掙錢不如干體力活的農民工。只有一種工作環境好的白領優越感,如同沒落的貴族。


愛有沒有,管我屁事!



推薦閱讀:

一個月就用了37G的流量,System是什麼軟體?
除了方便我們出行,你們還用滴滴完成過哪些神操作?
頭條號指數必須650以上才能轉正嗎?
越來越少人用滴滴打車的原因是什麼?

TAG:自媒體 | 科技 | 傳媒行業 | 傳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