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實的趙括是怎樣的?
趙括屬於官二代,趙括的名氣是建立在其父趙奢之上的,長平之戰,秦國使出反間計,但同時也因為廉頗的堅守不戰,使得這場戰爭成了對雙方都不利的拉鋸戰,戰國將十四歲以上的男丁都征往前線,秦國也從千里之外的蜀地,從難於上青天的蜀地,開山鑿渠,將糧食運往前線,這場戰爭雙方都快熬不住了,與其說是秦國使反間計,倒不如說是趙王熬不住了,想要賭一把,儘快結束戰爭。
長平之戰互相對峙三年,趙括從這場戰爭之初就想趁秦軍遠道而來,立足未穩,出奇兵一擊獲勝。這時的趙軍並不比秦軍弱,這樣的做法可能會勝,但可能會敗,不過是小敗,大不了就是丟失本不屬於趙國的上黨郡,但趙國上下,都更相信老將廉頗,也更希望能吃下上黨郡這塊肥肉。
廉頗初期嘗試過出擊,但都不算主力間的決戰,在折損幾名校尉後,便放棄進攻,選擇堅守以挫秦軍銳氣,可這一守就守了三年,雙方不斷增加兵力,前後雙方投入的兵力之和近百萬。
可是趙國地處北方寒冷之地,糧食產量遠不及有蜀地的秦國,漸漸的,趙國國力拚不過秦國了,趙軍沒有糧食,趙軍戰鬥力大降,而秦軍有蜀地的糧食,仍保有戰鬥力,趙國無力支撐這場戰爭,下令讓廉頗出戰,廉頗也不肯出戰。趙國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不得已派趙括出戰,此時的趙軍瘦骨嶙峋,已經不是三年前的趙軍了,雙方戰鬥力的差距在這三年里被放大,這個時候的趙軍誰來率領也不可能戰勝秦軍。
趙括的能力我相信還是有的,雖然是紙上談兵,但畢竟也是飽讀兵書。三年前,派上趙括,或許可以戰勝,但對峙三年後,派上趙括,完全沒有戰勝的可能。
趙括在被圍困後,仍然組織沒有戰鬥力的趙軍進行了幾次像樣的突圍,連白起也沒有小看這位被圍困的趙括,親自寫信給秦王,讓秦王抽調國內的兵力來助他能圍住趙軍,可見早已食不飽,穿不暖的趙軍戰鬥力仍不弱,不慌亂,也可以體現出趙括是有一定領導力的。
再對比秦趙雙方,長平之戰陷入關鍵階段,白起給秦王寫信,秦王傾全國之力來支援,而趙王則組織不出像樣的救援,趙括的失敗,其實是雙方國力的差距導致的。趙括成了替罪羊,背了黑鍋。
趙括絕不平庸,最後也親自率軍突圍戰敗身死。只是一出道,便遇上史詩級的敵人白起,換誰遇上也沒有戰勝白起的把握。
無法去評價趙括的能力如何,畢竟他只指揮了這一場大戰,以一場戰爭來評價一人有失偏頗。但我認為趙括一開始主張速戰速決的決策在後來也證實是更為明智一點。
趙括是戰國最出色的軍事戰略家,戰術大師,和軍事教育家,發掘和培養了李牧這樣的名將! 趙括被誤解,來源於史記關於長平之戰的記載,然而司馬遷畢竟不懂軍事,他寫此戰的過程,在軍事上是不可能達成的! 冷兵器時代2.5萬人想在幾天內拿下故關是不可能的,秦兵攻打百里石,趙軍會沒有狼煙示警?趙括隨便派一支部隊,就能全殲這2.5萬人! 秦軍必然是有內應的!這個內應就是馮亭的上黨軍!
馮亭獻出上黨前,廉頗剛被秦軍打敗,損失2萬,2座城,趙王本來不想用廉頗,是藺相如拍胸脯保薦,結果2年不敢打,錯失先機,一開戰就敗的稀里嘩啦!史記記載, 長平之戰只打了半年,公元前260年3月到9月,所謂打了多年,是某些所謂專家的誤導!從3月廉頗長平首敗,4-6月秦趙談判,到七月廉頗徹底慘敗,趙王立刻走馬換將,換上趙括。趙括20萬趙軍雖然全部戰死,但是秦軍損失大的多,50萬左右! 所謂趙軍突圍殺死過半秦軍,那是天方夜譚,這樣的戰績,趙括就該封神了!趙括畢竟還是人,從史記記載可以看出,趙括利用西壁壘和丹水分割包圍了秦軍,打得非常漂亮,要不是馮亭上黨軍背叛,獻出故關百里石,白起能不能活著回去都難說! 最後馮亭上黨軍民還是被殺了,按照趙軍算人頭,算下來45萬! 這就造成秦王誤判,才會打邯鄲之戰,白起是自己作死!
趙括絕非只會「紙上談兵」的軍事將領,在不利的條件下仍然指揮趙軍奮戰了46 天,給予秦軍大量的殺傷。
但失敗的責任,卻不能單純由趙括來負。擺在趙括面前的道路只有向前進攻。「秦將白起聞之,縱奇兵,詳敗走,而絕其糧道,分斷其軍為二」,後人常嘆趙括看不出是秦誘敵之計。
這裡不得不再次提到秦國秘密換將的陰險。趙括不知和自己對陣的是戰神白起,如果知道的話,趙括還會輕敵嗎?小編以為,趙括熟讀兵書,古今戰例輕敵而敗者不知多少,趙括豈會不知輕敵二字的危害。在內無糧草、外無救兵極端不利的情況下,趙軍居然能堅守46 天,沒有出現一觸即潰的情況,這從側面也反映了趙括的統軍水平。
經過了數月的等待後,趙軍已經瀕於崩潰的邊緣。趙括開始組織剩餘部隊的精銳做最後的突圍,「急來攻秦壘,欲出為四隊,四,五復之」惜墨如金的史料中,這麼不經意的一筆也足讓人唏噓:「趙括出銳卒自博戰,秦軍射殺趙括。」趙括死在他一生唯一的一場指揮戰中。之前他沒有像樂毅那樣明哲保身,也沒有像廉頗那樣「穩健」消磨,英勇頑強指揮趙軍同強大的敵人戰鬥了最後一刻。
趙括只是用年輕的銳氣、軍人的宿命,以及還沒有來得及接受實戰錘鍊的智慧與才華,匆匆殉葬了一場歷史的必然。
誠然趙括作為主將,戰略上戰術上均有重大失誤,其歷史悲劇,其經驗教訓,白當深刻總結和檢討。然而,若不唯成敗論英雄,亦不能不看到他畢竟指揮趙軍對強大的秦軍作了極其英勇的殊死戰,在「趙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內陰相殺食」的情況下,數十萬趙軍在趙括的指揮下沒有出現立刻潰敗的跡象,而是與強大的秦軍堅決鬥爭,也使得秦軍死傷過半。趙括的失敗,不是他不儘力,而是他力所不及。
長平之役後,,第一,白起所謂「秦卒死者過半,國內空」,顯然秦之遭受重創,這是趙括全線突擊特別是最後反覆強行突圍時期所為。第二,正當白起欲乘勝直下邯鄲時,卻因為「秦雖大勝於長平,三年然後決,土民倦,糧食匱」而不得不休整和補充減員,動邯鄲之役亦推遲一年。這都是不易之歷史事實。
今日來看長平之戰,應該站在客觀的角度還趙括以本來面貌。趙括其人,缺乏實戰經驗而有「紙上談兵」之癖,卻非唯知「紙上談兵」,趙括指揮了40餘萬趙軍對數倍於己的秦軍作了殊死鬥爭的一代統帥。
我們還原一下這場戰爭就知道趙括所扮演的角色和能力。秦趙相持三年,雙方都沒有搞定對方的能力,三年相持對兩國國力都是巨大的消耗。於是都有早日結束這場戰爭的想法,趙國的想法給秦軍一次沉重的打擊迫使秦軍撤退,擺脫這場巨大的消耗戰。而秦國更難堪一些,進不能勝,退不但消耗了巨大國力,會非常沒有面子,還會看做一場失敗會被六國笑話。於是秦國只能走令一條路,也是最後一條路,反間計!如果這計不能成功秦國也只有撤軍的份了。不得不說秦國的間諜表現非常優秀,他們對趙國的重要人員分析非常正確,成功的物色到了趙國主將廉頗的替代品趙括。事實也證明了趙括完成了秦國賦予他的任務,還大大的超出了預期,表現非常完美。如果說趙括只是個庸將道也罷了,輸幾場仗,損失幾萬,十來萬,二十萬來萬都算達到秦國的預期。可這貨還非常自大居然能把四十萬全部兵馬帶入絕地,秦國當然開心的照單全收了。如果說白起是這場戰役的指揮,組織者,但我認為秦國秘密戰線的地下人員才是這場戰役的首要功臣。至於趙括被秦國諜報人員盯上時就說明了他的能力,狂妄,自大,愚蠢。事實也完美的證明了這點。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記載趙括的歷史材料,趙括很有可能是一位自戀型人格障礙患者。司馬遷在史記中,一針見血的寫到:趙括自少讀兵法,言兵事,以為天下莫能當。
自戀型人格障礙患者,認為自己比任何人都重要、都要更加的厲害!在他們眼中,其他人都是不重要的,低他一等,可有可無的。
他老爹趙奢為將時,平時要養著幾十位門客,和幾百人稱朋道友,所有得到的賞賜,都分發給幕僚和兵士;武聖吳起為將之時,更是親自為士兵吸吮腿上的膿包;而趙括為將之後,據他母親描述是:軍吏不敢仰視!所得到的賞賜,全部用來買田買房!
並不是他不知道籠絡人心的重要性,而是他根本看不起所有人!他認為自己熟讀兵法,天下無敵,怎麼可以和這些小人物稱兄道弟呢?
而他的這些問題,他父母都知道的一清二楚,肯定會百般勸解,但是,最後趙奢卻無奈的說:破趙者括也!說明作為父母的他們,根本無法讓趙括改變他自戀的個性!
這也說明趙括的自戀,也絕非簡單的認知問題,而是自戀型人格障礙。
所以,性格缺陷才是趙括人生悲劇的根本原因!
智將無勇名,如果趙括太宣耀自己的兵書戰策,給人以言過其實的感覺,戰爭更多是持久戰,特別是兩國傾全力之戰,善守之將方能善戰,趙括勇有餘而謀不足,不足以堪任大將軍一職,為將者,能清,能平,能納言,能圖山川,一將怒,而全軍傾,他只是缺少戰爭殘酷和戰爭用謀的教訓上。
長平之戰,可見分曉。
趙國大將廉頗,在秦軍到來之後,考慮到對方長途行軍必疲累,於是堅壁高壘,待秦軍困頓再行反擊,以至於秦軍不能進一步攻擊。
三個月之後,秦國范睢派人去趙國以反間計相助,讓趙孝成王以為秦軍只怕趙括,廉頗要投降了,於是,趙王派趙括為將,代替廉頗。
若趙括有真本事,秦軍怎麼敢將他引出來?最了解對方的人應該就是敵人了吧。
且,長平之戰的結果,也很明顯了,趙軍被斷糧草,被圍困,士卒相殺食,趙括的方法完全不起作用,最終趙軍投降,被坑殺。
綜上,個人認為,趙括,也許有機會成為名將,但是一開始便遇上了長平之戰,遇上了白起,沒有得到機會去慢慢成長,就此終止了他的名將之路。
將帥是君王延伸的手。趙王那是秦王的對手?勝負早就定了。遇到趙王遷那樣的蠢貨,痛擊凶奴虎狼一樣的趙卒就變成了待宰的牛羊。戰國後期四名將趙有二,仍滅國。算趙括紙上談兵,那廉頗,李牧是名將吧,仍敗,敗的更徹底。只是廉運氣被換掉好而己。如不看戰果看戰績,趙括仍不失為良將。雖已失40萬,也消滅秦精兵二十五萬,嚴重削弱了秦有生力量,不象抗戰張少帥,一槍不放就失敗。尤其是紙上談兵這個典故,害人不淺,成為後世戰士不學無術成兵棍的註腳。就連當今的影視劇,只知刀棍,不知科技。現在的導演就是科肓。趙括,熟讀兵書,作戰勇敢,戰績卓著不愧為千古良將。
趙括是一個戰死沙場為國捐軀的英雄好漢!
當然,你也可以認為,他是一個只會「紙上談兵」的浮誇之人!
就看你從哪個角度看。
歷史從來就沒有真相,只有價值觀的選擇而已!
長平之戰,是商鞅變法和胡服騎射之間的一次對決,是道和術的對決。從國力,民力,準備,將帥乃至於伐交,方方面面都在成為天平上的砝碼。不是紙上談兵四個字就能概括的。當然,作為趙括本人,缺乏實戰肯定是有的
推薦閱讀:
※趙括到底真是紙上談兵那麼簡單還是確有本領,能找到書中出處嗎,白起對趙括的評價又出於哪本書呢?
※韓信和趙括的差別為什麼這麼極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