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油畫的立體感非常完美,而纖毫畢現的照片反而沒有立體感?
照片再怎麼樣都是沒有立體感的,它能看到空間而不可能有體積,因為它是平面印刷式的,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畫畫為什麼有立體感,而照片確不能產生立體的感覺。
1油畫的筆觸肌理感:大家都知道,畫畫是有筆觸感的,而這種筆觸是由不同材料堆積起來的,比如鉛筆會有碳留著紙張表面,但這種留下來的材料並不會特別明顯,因為它是粉末狀的,而色彩類的材料不同,不管是水粉、丙烯、油畫還是其他材料都是存在膠狀的東西在裡面,所以我們在繪製作品時會有覆蓋和疊加感,而這種疊加一層層一遍遍的加多了以後自然就會有立體感,而油畫為了製作肌理,更有人使用塑型膏,沙子,報紙木屑等等,就算是古典繪畫,那些也是經過一遍遍的疊加完成的,另外繪畫為什麼看著立體感更強,也是因為我們在畫畫時主觀的處理了畫面,使畫面更具空間和體積感,這也是繪畫的優勢,想強調哪邊就哪邊。
2照片看著為什麼沒有立體感:照片首先它不能做成立體感,假如做成立體感那照片就不好攜帶了,其實現在已經有很多立體的印刷列印技術,完全可以把照片列印出立體的效果,但這就違背了照片的意義,試想誰會喜歡吧立體的照片帶著,也不好保存,它和繪畫有本質上的區別,一種是記錄生活,另一種是表現生活,所以它們本身的意義就決定了為什麼立體和不立體的原因。
作為事物的區別,我們沒必要過分的追究他們的表面,各取所需,都可以成為藝術品,也都可以記錄生活,關鍵還是要找到它們的意義所在。
這個問題提問者首先設定了個偽命題,但是竟然還有人順著這個命題回答。
在二維平面里,立體感實際就是視覺上的空間感,而不是材料本身的堆砌疊加。那麼真的是油畫的立體感非常完美,而照片沒有立體感嗎?
我們下面先欣賞幾張攝影大師的人像作品
可以看出這些人像作品是立體感很強的。首先要承認現在很多的人像攝影是毫無立體感的。進入數碼時代後,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數碼產品的普及,幾乎是進入到了一個全民攝影的時代,人人都可以隨時隨地的拍照。但並不是人人都掌握了攝影的技巧和審美。在朋友圈或一些攝影網站我們會看到大量的攝影作品確如題主所言。
我們還發現現在的數碼彩色照片也確實沒有以前的黑白膠片表現的那麼立體,那是因為現在的數碼照片表現不出過去黑白膠片銀鹽那麼多的灰階層次,所以質感和空間感要差一些。但這並不是說我們的數碼照片就不能夠表現出立體的感覺。
那麼數碼時代我們如何才能夠在攝影作品中體現出立體感呢?其實方法還是非常多的,我們不一一列舉,在這僅從用光、景深、構圖三點簡單的加以說明。
1、 用光
(1)、用光上不要用順光、平光,盡量多用前側光、測光、側逆光等光位。
(2)、強光的造型能力強,立體感和空間感的塑造力強。
(3)、控制光比影響人像的影調反差、細節層次,使人物更立體。
(4)、除主光外,運用好輔助光、背景光、輪廓光、修飾光等光線成分。增加立體感、暗部層次和細節。
2、景深
利用淺景深讓主體清晰前景和背景虛化,讓主體和背景分離、讓照片更有 立體感。
3、構圖
構圖中的線條運用得當可以適當引導觀眾的視線,讓照片更有層次。
主要是油畫在藝術家繪製中注入了自己的主觀意識和升華。主要因素是表現內容的主次、對比,在此基礎上用:光感,質量,色調,冷暖,虛實,明暗,遠近,構成等表現技巧上進行適度誇張、取捨、比較,使表現主體或主題更顯突出。
如果按此油畫作品拍一幅攝影作品,在內容、構圖相同下,物體間的光感,質量,冷暖,虛實,明暗,遠近等不會與油畫相同。
超寫實油畫
核心:寬容度和透視上的自由誇張。油畫可以按照人們日常感受的立體光影效果,在色彩明暗上自由創作,強調出景物之間的遠近明暗以及立體漸變的肌膚。這種自由突破了現實,甚至可以在一幅作品裡同時體現白天和黑夜的場景。再加上可以自由體現和誇張的透視改變,描繪出彷彿真實但實際上人的視覺也不能達到的場景,卻又讓觀眾不至於察覺。
一個簡單例子,一幅近距離的觀看場景中,油畫可以畫出只能在長遠距離變焦下才可能出現的人物五官透視效果,也可以畫出人物與背景在更大的光線差別上才能出現的明暗效果,但這些不真實,在優秀作品裡卻又完全能迷惑觀眾。
攝影,尤其是日常攝影里,相機的寬容度低,窗內窗外的明暗差都不能以符合人類視覺的感受記錄下來,又怎麼能以觀眾的預期來體現景物的遠近對比和肌膚漸變效果呢。再加上一幅作品裡,記錄的透視效果都是同一個焦距下的真實場景關係,這與人們日常動態觀察印象是對不上的,反而落下個「不像」的感覺。
是打光的問題,你所見的油畫很多都是專業畫家的作品,對光的把握很到位。但照片首先不是任何情況都能布光,外拍布光更考驗攝影師。其次蹩腳攝影師太多了,有些人根本不懂布光,就算是棚拍也是大平光,所以根本談不上立體感。
當然油畫是否有別的增強立體感的原因我就不知道了,因為我不是畫家,只是攝影師。
這就是經典的大平光,毫無陰影,自然沒什麼立體感
再看看人像大師卡什的作品,這只是在辦公室里的有限制布光而已,但可以看到光影層次非常豐富,立體感強烈。
這是使用油畫經典的勃朗倫布光法拍攝的照片
總之,畫家的筆觸是可以控制可以發揮的,而且作品能流傳於世的作品都是個中翹楚,最起碼也受過專業訓練。但照片不同,首先要控制照片的各種要素是很困難的,有些情況下近乎不可能,而且社交媒體高度發達,沒有經過訓練的普通人或者爛攝影師的照片大行於世,所以專業對比業餘,結果就很明顯了。
____
最後再補充一點,我勸對攝影感興趣的人經常去看看攝影展,看看原作,不要局限於網上看照片。首先網上的照片經過壓縮,素質不高。其次灰度、色彩的變化不能完全用屏幕展現出來,而原作就很豐富了。去看看那些用中畫幅大畫幅機器拍攝,使用精確銀鹽工藝還原出來的照片,真的是一種享受。
事實上照片是可以有立體感的,我記得今年參觀了廣州大畫幅協會舉辦的攝影展,那些通過暗房曬出來照片和濕版的照片,立體感非常強,猶如通過一扇窗戶看實物實景,而列印的照片,就算同樣細膩,卻沒有了這種感覺。
為什麼會這樣?這是因為我們平時接觸的都是數碼照片,只要是數碼照片,它就是由一個個像素構成,像素是純色的四方形,放大看,照片裡面的顏色和線條都不是連續的,線條都是鋸齒狀的,顏色都是方塊,當這些鋸齒和方塊足夠小,整體觀察就是一幅照片,當它們足夠大,就是一幅馬賽克,平時我們看的照片打碼就是這種原理。
由於數碼照片不是由連續的線條和顏色構成,它的色階和灰階是階梯式變化的,而現在的數碼照片執行的是rgb24k標準,這樣每一種顏色和每一種灰度變化都只是256級,這樣的標準,顯然是騙不了我們的大腦的,自然界的線條和顏色變化都是連續的,我們的大腦也是這麼認為的,所以連續的、無級變化的傳統暗房照片,和同樣原理的油畫,更讓我們的大腦接受,而解析度更高,細節更清晰的數碼照片,我們的大腦卻認為它是假的。
這樣從而引申出照片畫質的兩個重要指標∶層次和過渡。經常看到老法師說照片的層次感好,過渡順滑綿長,其實就是像素之間的變化較平滑,相鄰像素色階和灰階的演變跳躍不大,不會出現色階灰階斷崖,這樣的照片,立體感強,看上去舒服。而為什麼膠片照片解析度和銳度都比不上數碼照片,卻更讓人覺得畫質好,也是這個道理。同樣的道理還有一眾攝影大神都喜歡拍黑白照片,而不喜歡彩色照片,特別是亞當斯,他其實也拍過不少彩色照片,但他最後卻說黑白照片才是真正的攝影,為什麼,就是因為彩色照片需要通過三原色處理,其過渡和層次感遠比不上銀鹽黑白照片!
光影對比,近實遠虛,具備這兩個條件就會令人產生立體感錯覺,一般照片不會故意忽略遠處的細節,沒有畫家主觀的取捨,所以顯得平了,人眼看東西也一樣,你能看見自己的鼻子,但大腦選擇忽略了。
有沒有立體感?這是照片。
個人認為跟材質光影畫布關係有,但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問題在於相機和眼睛構造的差別。
做個簡單的實驗:
1.閉一隻眼睛,然後把兩隻手的食指指尖對起來;
2.睜開雙眼,把兩隻手的食指指尖對起來。
第一種情況,一次成功非常難,需要反覆校正幾次才能成功;第二種情況,相信三歲孩子都能一次成功。這個實驗的模擬的是鏡頭和眼睛的區別,也就是單鏡頭和雙鏡頭的區別。
雙眼視物時,主觀上可產生被視物體的厚度以及空間的深度或距離等感覺,稱為立體視覺(stereopsis)。其主要原因是同一被視物體在兩眼視網膜上的像並不完全相同,左眼從左方看到物體的左側面較多,而右眼則從右方看到物體的右側面較多。來自兩眼的圖像信息經過視覺高級中樞處理後,產生一個有立體感的物體的形象。
也就是說照片拍的是一個鏡頭的單一圖像,而油畫是在映射大腦中的立體圖像,混合了左眼右眼信息的立體圖像,儘管最後依然是二維表達,但更接近直接觀察物體時感受,所以感覺油畫更立體了,而且立體感越強表明畫家畫的更準確,準確的映射了視覺中樞處理過以後的立體圖像。
這裡又有兩種延伸結果:1.相機翻拍油畫。欣賞油畫等於雙眼直接看到立體圖像的映射,而通過相機翻拍之後會輕微損失一些信息,所以看畫展往往比看畫冊好一點,但具體這個影響有多大,就不得而知了;2.對著照片畫油畫。這個就不用說了,如果畫家功底好,可以靠想像補充一些缺失的信息,那還有點立體感,如果功底不行,連照片都比不過的
相信等人類破解了雙眼合成圖像的方法,用雙鏡頭拍出照片,合成立體視覺的圖像,這種照片就比油畫顯得更有立體感了。
當然一個獨眼畫家永遠成不了大師……
很簡單啊,你覺得自己肉眼看到的景象更立體還是照片里的更立體?
人兩眼重合視域有124度,在這個範圍內看到的物體截面超過了180度,因而產生了立體感,而普通成像的照片只有180度。
但油畫不是簡單成像,它是作畫者根據自己視覺和空間感受畫出來的,現在你明白為啥油畫更立體了吧?
推薦閱讀:
※畫家倫勃朗有哪些經典作品?
※大芬村這種工業藝術的模式是否應該推廣?
※拉斐爾的《草地上的聖母》里聖母衣服邊上的文字有特殊意義嗎?
※同志們這個油畫叫什麼名字阿?這是kindle保護套封面,很喜歡,知道的請解答,感激不盡
※問一下這副油畫的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