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剛、張藝謀為啥都喜歡拍嚴歌苓的作品?


謝邀。這個問題讓我問答,真的是問著了,因為我特別特別喜歡嚴歌苓。

大家看我的介紹,「專欄作家」,其實現在說誰是作家,基本上就是9分笑話1分鄙夷了。可是沒辦法,即使如今要花很多時間精力在網上回答一些娛樂影視的問題,會計還是把作家兩個字看得很重,有人說自己是作家,還是會慚愧、誠惶誠恐,又覺得特別自豪。

慚愧和惶恐是因為覺得自己不夠好,自豪是因為,我的新書《一種美味》《一覺睡到小時候》《把世界搞好啊,少年》和小說集《父親的黑魚》都要上市,而且這幾本書是我十幾年來最滿意的作品集合……

好,扯遠了,在中國的作家裡,嚴歌苓是我最羨慕的作家。

注意,不是我最喜歡,也不是最佩服,就是最羨慕的作家。她編劇出身,卻因為婚姻和愛情,跑遍了世界各地。注意,不是走馬觀花的旅行,而是非洲、德國、美國等地都是長住。因為,她有一個外交官愛人,她以生活為理由,以愛和家庭為理由,去了很多地方,有了很多經歷,這些對作家來說,是最大的財富。

《小姨多鶴》

而且嚴歌苓因此採用中英文雙語寫作,這避免了自己的小說在翻譯過程中的損失,而且讓她在國際上也因為英文小說的出版而取得不俗的口碑。

而且作為作家,嚴歌苓簡直敏感、豐富到極點。她可以每年一到兩部長篇,每部都拿得出手,而且部部都在及格線以上,精品頻出。

而且因為做過編劇,她的小說影視化起來特別容易,在寫文字的時候,她已經有意無意地把故事寫得更好讀,更容易影視化,小說畫面感也特彆強。

所以,前後有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拍了她的小說,而且分別力邀嚴歌苓親自操刀劇本。張藝謀拍了嚴歌苓小說改編且編劇的《金陵十三釵》 ↓

陳凱歌拍了嚴歌苓編劇的《梅蘭芳》↓

馮小剛剛剛邀請 嚴歌苓寫了並拍攝的電影《芳華》 ↓

而且無論是她的小說改編,還是她的編劇,每部影視作品質量也都算上乘。

即使嚴歌苓一度表示一定要寫一部無法影視化只能看文字的小說《陸犯焉識》,這也的確算是嚴歌苓最好的一部長篇,也是最難影視化的一本書。可是張藝謀導演依舊選取了最後的部分,高難度操作成為一部高分文藝片《歸來》,鞏俐在電影《歸來》里奉獻了教科書級別的完美表演。

翻看嚴歌苓的作品介紹,真的是高產、高質,而且幾乎所有的小說都已經被拍攝成為影視劇,沒有拍攝的,影視版權也早已搶購一空。

從當初的非洲題材的短篇小說就讓我覺得驚艷,到後來一部接一部好得讓無數國內作家慚愧的長篇,雖然嚴歌苓的小說寫得太多太快導致部分小說稍顯粗糙,比如《第九個寡婦》,但是能在高產前提下幾乎沒有失手的作品,真的讓人不服不行。

不僅羨慕,也希望嚴歌苓這樣的作家,能更多,那樣拯救的不止是作家圈,還有一隻在低水平徘徊的影視圈……


馮小剛導演的電影《芳華》上映前後,看到一系列文章,和原著作者嚴歌苓有關,例如是《如果沒有嚴歌苓,張藝謀馮小剛只好去拍網文IP》《如果沒有嚴歌苓,中國電影將失色三分》,雖然為了標題黨,有點誇張,但仔細想想,似乎也很有道理,當代作家裡,作品適合電影改編的,其實並不多,嚴歌苓自然是這少數幾位中的一位。

嚴歌苓生在一個文學家庭,祖父嚴恩春,是著名翻譯家,《德伯家的苔絲》的第一個中文譯本,就是出自他手,父親蕭馬,是著名作家和編劇,寫過長篇小說,也寫過劇本《巨瀾》和《柳暗花明》等。蕭馬的第二任妻子,也是嚴歌苓的繼母俞平,是著名的電影演員,演過《小二黑結婚》《南征北戰》《魂系藍天》等等,她也出演過蕭馬編劇的《巨瀾》,和嚴歌苓在二十二歲的時候編劇的《心弦》,從這些合作可以看出,這一家人的關係相當融洽。

顯然,父親蕭馬對嚴歌苓的影響是很大的,例如寫作故事性很強的小說,例如要有電影意識。嚴歌苓接受採訪的時候,也曾說:「我的第一個作品是童話詩,父親就告訴我要先學會寫大白話;後來《人寰》得了大獎,父親說的確是寫得很好,但太理性了,所以我後來又寫了寫實的《誰家有女初長成》。」嚴歌苓的寫作紀律之一,就是「多聽爸爸的」。 現在看來,聽爸爸的沒錯。

出身文藝世家,並不能為成為作家和編劇提供保證,必須還要有豐盈的感受力、強大的結構能力,強悍的素材挖掘能力,和豐富的閱歷,嚴歌苓具備所有這些特徵,尤其在閱歷的豐富上,超過很多作家。因為我們特有的文藝體制,很多作家,一旦展露才華,就會得到官方的扶持,進入文學院讀書,進入省作協和中國作協,以及文聯和各種文學雜誌編輯部,成為專業作家,這個體制的優點,是讓作家可以專心創作,缺點也很明顯,那就是讓他們和現實生活割裂開來,逐漸喪失發現現實痛點的能力。

嚴歌苓在十二歲就進入文工團,隨後一直在部隊工作,接觸到部隊各個層面的人物,而且,部隊的遊動的特徵,以及輻射性,讓她可以和更深廣的世界發生聯繫,體驗到各種形態的生活。 1990年代離開部隊之後,她去了美國,成了外交官夫人,跟隨丈夫駐守非洲,與此同時,她堅持寫作,並且持續地和影視界合作。在1980年代,她的小說《避難》就曾被改編成電影,這部電影講述的,就是南京大屠殺,是比較早的以南京大屠殺為主題的電影作品。

她的作品,還有一個非常鮮明的特點,就是有形象感。這個特點,和她是女性,以及長期和電影界合作有關,電影要求的是形象,是結果,於是,她的小說語言,都有電影語言的特質,是用鏡頭的方式去看人物,看場景。電影也更注重人物,故事都要圍繞人物生髮,所以,每一篇出自嚴歌苓手中的小說,都會有一個鮮明的女性形象,少女小漁、小姨多鶴、扶桑、田蘇菲,都是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

《芳華》集中了很多嚴歌苓常用的題材元素,部隊、文工團、南方、性格鮮明的女性,而且,這個女性通常有著特別的性格,處於社會的邊緣,美麗,但又被傷害著。兩個主角何小萍和蕭穗子,都是這樣的女性。

從嚴歌苓的寫作,和她對中國電影的貢獻,以及中國電影對她的期待,可以學到很多東西,那就是,在中國,「故事」這件東西,過去是,現在還是,非常重要的情感和生命體驗傳達媒介,中國電影對「故事」的要求,其實也沒有太大的變化,很多純文學作品和網文IP同樣欠缺的,恰恰是這種「故事感」。

但是,寫故事容易嗎?不容易,那需要寫作者對「故事」有深刻的了解,而嚴歌苓,顯然是少數幾個洞悉了故事本質的作家之一。

更多文章可見韓松落見好:hansongluo85


馮小剛、張藝謀其實並沒有特別喜歡拍嚴歌苓的作品,不過幾部罷了。但嚴歌苓的文學作品影視化程度真的非常高。反過來的意思也就是說,嚴歌苓的小說作品非常適合搬上熒幕。下面我來八一八她的作品為啥這麼受導演歡迎,作為好萊塢金牌編劇,她的作品沒出版甚至只是有點風聲就有導演過來排隊預定。這麼火一定是有原因的。

1、戲劇性強,衝突激烈。

藝術作品來源於生活卻又高於生活。她的人生經歷還真不是一般的豐富。成長於文革期間,文工團生涯,又是華人移民,締結跨國婚姻,又隨著外交官丈夫前往非洲任職……從這個角度來看,她的靈感來源得天獨厚。作者豐富的人生經歷是小說的靈魂。文筆尚可以經過訓練得到提升,優質的內容題材卻是求也求不來的。大部分情況下,矛盾越大,衝突越激烈,越適合影視化。《雷雨》如此經典,無數次地搬上舞台和熒幕,也是得益於它的衝突激烈和戲劇性。戲劇性這東西還真不好說,多一分顯得狗血,少一分索然無味,度很難把持。

2、文字畫面感強,節奏流暢。

從這個角度來看,她的作品跟張愛玲還是有點類似的。看她的小說就好像在看一部電視劇,畫面感極強,屋舍、粉牆黛瓦、平順的湖面……彷彿一軸畫卷在眼前展開。她寫人,這個人就從畫里走出來了,她寫物,物體就出現在這幅畫上。這種一幀一幀的鏡頭感其實也是種節奏感,一幕一幕的鏡頭自然無鋒拼接。讓讀著很舒服,拍成影視作品後,鏡頭切換得也舒服。而且文筆相當感性,該渲染的地方鋪開來寫,拍成影視作品後鏡頭在景物中淌一淌,小說中的味道和氛圍馬上就出來了。你試試把魯迅的小說改成電影試試?光是編劇就是一項浩大的工程。

3、政治正確

她的故事背景富有時代的印記,弘揚時代的主旋律。這將得到政府的支持和主流社會的肯定。完全不用擔心因為建國後動物成精、穿越等奇怪的問題被停播。穩!

4、題材新穎

嚴歌苓尤其擅長講有點奇特另類甚至是較為優美的病態的故事,什麼寡婦啦,妓女啦,女同啦,倒追啦,性交易啦……一套一套的,跟普通影視劇里的白蓮花女主角完全不一樣。而且都跟愛情有關,這些故事的閱讀快感很容易給到讀者的。(所以女性讀者比較多劃掉)

綜上,嚴歌苓的作品深受導演的喜愛,非常有道理啊。張藝謀、馮小剛都是導演,好的導演很多,優秀的作品卻少,嚴歌苓當然會成為香餑餑。


嚴歌苓不僅是我國當代文學中最為著名的旅美女作家,同時她的另一個重要身份就是專業編劇。她的小說翻拍的影視作品大多都是由她本人親自操刀進行劇本的改編和撰寫,而且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比如張藝謀導演的電影《金陵十三釵》、《歸來》(小說名《陸犯焉識》)原作品都是出自她的筆下,而她本人也同時擔任編劇。

同時當前馮小剛導演的電影《芳華》也正在院線進行點映,反響很好。

不得不說,像馮小剛、張藝謀這樣的知名導演對於嚴歌苓的作品的確是偏愛的。但是,如果單純說這兩位導演更加青睞嚴歌苓的小說改編,其實這種說法並不十分準確。

就拿近幾年大家最為熟知的嚴歌苓影視改編作品來說,由她作品改編而成的電視劇也不在少數。2009年由孫儷姜武等人主演的《小姨多鶴》、2011年由蔣雯麗主演的《當幸福來敲門》、以及《鐵梨花》、《一個女人的史詩》等都在各大衛視有著不錯的收視率。

而在電影方面,她的《灰舞鞋》、《白蛇》、《第九個寡婦》等小說的電影版權也先後被姜文陳凱歌和陳冲買走。

一方面,在嚴歌苓的小說的情節設置當中往往具有自己的鮮明特色,故事情節性強,衝突或者矛盾往往比較尖銳,畫面強,這些往往都是很多小說在影視改編兩種敘事模式轉換過程中的難度項,然而嚴歌苓的小說卻很好的完成了這一點。

這可能也與其本人專業的編劇身份不無關係。就像她本人在一次採訪中也提及,作為編劇本身她在寫作過程中自然會考慮到以畫面感為基礎調動其他感覺的寫作思維。而她的小說在文學界也一直被稱為「視覺化小說」、「影視化小說」。

這些都大大減弱了導演在進行文字與影視轉換之間的難度。

而嚴歌苓本身的經歷也成就了她小說題材的廣泛和對現實的切合。她幼年時期在作協大院長大,青年時期在文工團內當過兵,後來去國外留學,又經歷了文革,之後旅居美國。而這些經歷也使得她的作品在生命體驗具有無與倫比的魅力。

除此之外,國內這些導演心理都再清楚不過,一個好的劇本是一部電影能否成功的內在核心。而近幾年國內在劇本創作上少有精品,也使得不少導演開始逐漸將目光轉向經典的文學文本。

嚴歌苓的小說的內在優勢與文本魅力,無疑讓這些導演對她青睞有加。


嚴歌苓是海外華人作家中最具影響力的作家之一。她的作品常被翻譯成法、荷、西、日等多國文字,代表作品有《小姨多鶴》、《第九個寡婦》、《赴宴者》、《扶桑》、《穗子物語》、《陸犯焉識》、《天浴》、《寄居者》、《金陵十三釵》《人寰》、《白蛇》等。嚴歌苓1957年出生於中國上海,自小生活在書香世家。嚴歌苓以中、英雙語創作小說,是中國少數多產、高質、涉獵度廣泛的作家。其作品無論是對於東、西方文化魅力的獨特闡釋,還是對社會底層人物、邊緣人物的關懷以及對歷史的重新評價,都折射出人性,哲思和批判意識等。

1993年,李安購買了嚴歌苓的小說《少女小漁》的電影版權,嚴歌苓開始做編劇。同時,中央電視台和芝加哥電視台合作的電視劇《新大陸》登門讓嚴歌苓做編劇。如果問嚴歌苓的小說為什麼總被搬上熒幕?這和她曾經受過很好的編劇訓練是分不開的。

小說和劇本寫作有很大的不同。很多優秀的小說,因為畫面感不強,很難被改編成電影。也有的小說有太多心理描寫,抽掉這些小說就沒多少情節,也不適合改編成影視作品。著名評論家雷達說:嚴歌苓的作品是近年來藝術性最講究的作品,她敘述的魅力在於「瞬間的容量和濃度」,小說有一種擴張力,充滿了嗅覺、聽覺、視覺和高度的敏感。所以寫小說的作家有很多,但是像嚴歌苓這樣,作品被多次改編成電影、電視劇的還真不多。加上嚴歌苓作品中對人性的多重挖掘,悲憫而多元的價值,使得改編後的電影和電視劇呈現一種深厚的人文底蘊,而不是通俗又沒有營養的肥皂劇,所以大導演喜歡找她,這樣作品的口碑會相對高一些。


第一次聽說嚴歌苓是劉若英拍攝的電影《少女小漁》,那個時候只是感嘆愛情的偉大和不可思議。劉若英的精彩表演,要感謝這個才女嚴歌苓,作為電影的原著和編劇,嚴歌苓在把握人物感情變化非常細膩,人物的情感變化習慣用細節展現,細膩而有畫面感。

嚴歌苓是一位美籍華人,她是中國極少數受過西方創意寫作訓練的作家,東、西方文化魅力的獨特交融與闡釋,還是對社會底層人物、邊緣人物的關懷以及對歷史的重新評價,都折射出複雜的人性,哲思和批判意識,如同李安導演的電影,折射出人性的思考與感悟。


嚴歌苓曾說:「我到了國外之後,發現沒有什麼是不可以寫的。我不想控訴某個人。我只想寫這樣一段不尋常帶有荒謬的歷史運動,讓讀者看到一種非凡的奇怪的人性。我對人性感興趣,而對展示人性的舞台毫無興趣。」 她還說,「女人比男人有寫頭,因為她們更無定數,更直覺,更性情化。」所以,她可以創作出像《少女小漁》里的小漁、《扶桑》里的扶桑包括《金陵十三釵》里的玉墨,到《芳華》里的何小萍、林丁丁等。

總之,嚴歌苓以她獨特的視角觀看世界,凝聚大眾、剛柔並濟,作品中的那些女性人物,在各種文化、政治、觀念的夾縫中磨礪輾轉,呈現出令人震撼的豐富深邃的「人性」,引起讀者深深的悲憫之情。引起人們對世界、人性、生活、愛情、自由的思考!

最後推薦嚴歌苓的幾部作品:《扶桑》、《一個女人的史詩》、《天浴》,這三部應該是最受好評,並且獲獎很多的作品。


首先,他們確實都拍過嚴歌苓的小說,但也只是導演作品裡的一兩部。

其次,至於為什麼拍嚴歌苓的,就一個原因因為她的作品好啊!對於導演來說好的作品當然想拍,但是現實是不是你想拍就能拍到的,像嚴歌苓的小說還沒出來就不知道就被多少人盯上了,然後高價買下翻拍版權。所以事實是導演最缺的就是劇本!劇本!劇本!

當今中國文壇,說實話是比從前差了很多。這是不爭的事實。就算不提古代的四大名著,(從三國西遊被翻拍了多少次?你想想)不提近代魯迅,就想想上世紀的莫言,王朔等人,你就知道現在的中國文壇如何了?(此時想起了,郭敬明,hhhh ~)

唉~講到這,你說小剛不拍嚴歌苓的拍誰的呢?


同時代人,有共同記憶,價值觀同!


煽情,人性的痛點,在此入筆比較容易找到共鳴,但是也更容易引起疲勞。再就是都是過去式,比較容易定位,有了正確,就在其它方面好下功夫了,張藝謀以畫面見長,馮小剛以故事見長。前者恢宏,後者情趣。


謝邀。

一個人豐富的人生經歷,可以讓她的作品更深厚。

嚴歌苓特殊的生活環境,讓她常年在各國生活,她的作品有時代背景,一個人物,一個家庭,都可以映射一整個時代。

而且寫作手法純熟,細膩,作品十分有感染力。跟現在很多作品的小家子情感不同,她的作品即便寫的小人物,也給人很大氣樸實的感動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嚴歌苓的小說《陸犯焉識》?
張藝謀「超生」可恥嗎?
為什麼長城和羅曼蒂克消亡史差這麼遠?
如何看待和評價張藝謀《長城》中選擇景甜作為女主角?
張藝謀新作《長城》中張涵予飾演的殿帥死去後千人擊鼓放孔明燈那幕當時的插曲叫什麼啊?

TAG:馮小剛 | 張藝謀 | 嚴歌苓 | 影視 | 娛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