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出卖外蒙与日本签亡国灭种的二十一条,为什么总有些人为袁世凯这种卖国贼洗白?


感觉袁世凯真的是民国最强背锅侠,不可否认现在很多人都把袁世凯过度神话了,他当初确实做了很多错事,但是也不能啥黑帽都往人家身上扣啊。

弱国无外交

外蒙

首先关于外蒙的问题,内蒙和外蒙当初可是从清政府手中丢的,袁世凯上台的时候,内蒙和外蒙事实上已经独立了,袁世凯出兵三年收回了内蒙,而外蒙当时实际上被沙俄控制着,为了领土问题(西藏等)老袁当时忙的是焦头烂额,要是和沙俄开战恐怕就不单单得对付一个国家了。而且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在袁世凯执政期间,不论是在国际还是在外交上,始终坚持外蒙是中国的领土,人家可从来没签什么条约把外蒙割出去啊。

二十一条

很多人一说起二十一条就义愤填膺,恨不得生啖袁世凯之肉。但是有多少人认认真真静下心来去了解过那段历史呢?关于二十一条的内容有很多回答都提过了,所以就不在此赘述。当时英法等国在欧洲打的那叫一个热火朝天,压根就顾不上中国,所以在外交上袁世凯借不了多大的力,而且那群列强要是顾得上恐怕更愿意趁机搂一枣子。军事实力上客观讲当时的中国确实是落后于日本的,你要说让袁世凯像后来的抗日战争一样打持久战,你信不信老袁要真敢跟日本开打,回头革命党就敢在后面捅老袁黑刀(毕竟在他们眼中,袁世凯的任何行为都是为了独裁)。

弱国无外交,这句话不是说笑的,是血淋漓的现实,不能拿我们今天的环境套到当时去。在经过努力斡旋百余天后,袁世凯通过各种手段(像泄露条约内容引起舆论冲击等,要不然这种条约会搞到人尽皆知,还允许学生游行,日本又不会傻到泄露条约内容)最终签订了《中日民四条约》,注意不是“二十一条”,这份条约尽可能的去掉了二十一条中的大部分对中国损害大的条款,换任何一个人在袁世凯的位子上恐怕不能比他做的更好了。当然这仍然是一份屈辱的条约,但是凭这就直接认定袁世凯卖国就有失公允了。

胡适:吾国此次对日交涉。可谓知己知彼,既知持重,又能有所不挠,能柔也能刚,此乃历来外交史所未见

袁世凯将签订条约的那天(5月9号)称为国耻日,在国务会议上痛哭失声,说道:

“我国虽弱,苟侵及我主权,束缚我内政,如第五号所列者,我必誓死力拒。……我国国力未充,目前尚难以兵戎相见。故权衡利害而不得不接受日本之最后通牒,是何等痛心,何等耻辱!……举凡军事、政治、外交、财政,力求刷新,预定计划,定年限,下决心,群策群力,期达目的……希望‘埋头十年,与日本抬头相见’”

最后一句“埋头十年,与日本抬头相见”令人读来唏嘘不已,其实袁世凯算是近代中国最有作为的实干家之一了,如果提起中国近代化历程的关键人物,任何人都绕不开袁世凯。


笔者觉得,可以说袁世凯是独裁者,是独夫,破坏了中国民主进程的罪人等等,但是要是说他卖国那就过了,事实上包括袁世凯在内的大部分北洋军阀都是极有风骨和爱国的,他的一生都在为他所钟爱的国家强盛而努力。


首先,“二十一条”不是日本政府主导的条约,而是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违背外交惯例,背着日本外交部向袁世凯直接递交的密约,其目的旨在让中国变成日本的附庸。“二十一条”分为五号,其中第五号尤为恶毒,妄图完全剥夺中国政府管理自己事物的实权,因此被视为“亡国灭种”的条款,当时的曹汝霖、顾维钧就持这种看法。

其次,袁世凯对“二十一条”有不同态度,包括批驳日方条约不符合功法条约、完全拒绝日本要求、对日让步。题主提到出卖外蒙,则根本不存在,日方提出的“二十一条”根本没有涉及外蒙古问题,相反日本对内蒙古东部提出了特权要求,但袁世凯批示“无此向认”,“‘东部内蒙古’应不在其内”、“办不到”,所以说袁世凯出卖外蒙,压根是瞎扯淡。

再次,在“亡国灭种”的第五号条款问题上,袁世凯多次手批:“各条内多有干涉内政、侵犯主权之处,实难同意”,即便日本于1915年5月7日发布最后通牒时,袁世凯依然表示“顾问、兵器兵厂大损主权,中国政府决难承认。中国政府视之仍有影响主权之虑,故请全行删去,断难留此纠葛之点。”所以,袁世凯压根不会签订让中国亡国灭种的条约。

最后,袁世凯一手主导了对日谈判,他采取了四种办法:1.更换外交总长并饬令谈判人员采取拖延战术,中日谈判从1915年2月2日拖延到了1915年5月7日,为袁世凯采取后续手段提供了时间;2.利用日本元老院与外交部的矛盾游说日本放弃第五号条款;3.不顾日本的保密警告将“二十一条”公诸于众,营造反日舆论,袁世凯故意将中日密谈的内容泄露给媒体,从而引发中国国内广泛的反日运动;4.寻求美、英、俄等国的支持与干涉以牵制日本。

袁世凯穷尽了各种手段,但还是不敌日本的威胁,最终签订了《民四条约》,袁世凯也将这次外交失败视为“奇耻大辱”,他将5月9日定为“国耻日”,写入教科书,袁世凯还告诫国民:“经此大难以后,大家务必认此次接受日本要求为奇耻大辱,本外薪尝胆之精神,做奋发有为之事业。……埋头十年,与日本抬头相见,或可尚有希望。若事过境迁,因循忘耻,则不特今日之屈服奇耻无报复之时,恐十年以后,中国之危险,更甚于今日,亡国之痛,即在目前!”(可惜历史被袁世凯说中了,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东三省迅速沦陷。)

弱国无外交,并不是说说而已的,北洋时期的中国太弱了,只有任人宰割的份。


谢邀

随手找了个百度图,袁世凯批示原稿现存天津市历史档案馆

但我觉得,还是要先定一个标准,何为卖国,如何判断政治人物是否卖国。是论心,还是论行?如果论心,我们对于历史人物的心态,动机只可推测,无法证实。如果论行,不得已而为之和主动出卖换取个人或政治集团的利益,却又有差别。

打个比方,李鸿章签马关条约,挨了一枪,换取日方一点让步,虽然是他经手这个大大吃亏的条约,但不能说他个人卖国(满清朝廷作为执政团体,卖国的锅躲不掉)。但到了签中俄密约的时候,俄国人留下的各种证据指向李鸿章收受贿赂,在谈判中出卖了国家利益。(除了传说中的沙俄财政部档案汇编,维特伯爵回忆录、还有上海人民出版社于1977年出版的史料——《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资料选辑》上卷第二分册中的资料佐证)那么李鸿章就是卖国之贼了。

汪精卫同理,投靠日本人,建立南京伪政权,论心到底是为了个人和小团体的权势,还是所谓的为了沦陷区的民众减轻苦难,我们无法确知。但客观效果上是对国家利益极大的损害,是为日本侵略军掠夺和奴化中国服务的。而且汪精卫的行为全出于主动,投靠日本并不是走投无路下的必然选项,卖国贼这帽子还是要戴好。

回到原题来,袁世凯论心,未必想卖国,他从甲午战争就活跃在外交和军事对日斗争的第一线,他对日本的警惕和反感是有很多言行记录的。论行,最终毕竟还是签了被删改成一十二条的“二十一条”,执行上打了些折扣,但他死后,日本人还是以这个条约为依仗在满洲大肆扩张。

那到底袁世凯签二十一条是不得已而为之还是主动换取个人或政治团体利益的呢?

1、二十一条是日本人提出,不是袁世凯提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对德宣战,北洋政府认定无法阻挡日军登陆,只好宣布中立,比照当年日俄战争的成例,画出中立区,供日德交战(虽然丢脸,但也算是实力不如人,没法子的法子)。日本击败德军后,超出中立区强占了济南青岛等地。北洋政府要求日军退出,日本拿出二十一条要求签订作为交换。

2、袁世凯是主动签还是被迫签?如是被动签,那个人和北洋政府实际没有拿到任何好处,何谈卖国?

 从1915年2月2日日本提出《二十一条》,到5月7日日本发出限时48小时答复的最后通牒,历时105天,谈判20多次。

曹汝霖在回忆录里写:袁世凯特派日籍法律顾问有贺长雄回国,打探到日本天皇及政府尚未获悉《二十一条》内容,是日本首相大隈重信借政府名义提出,带有先斩后奏、事成邀功的意思。袁世凯获信后高兴地说:“得要领了,得要领了。满洲以外的要求,当然半个字也不能答应他。”他同时派出耳目,探明日本天皇是否真会因谈判破裂而出兵。   

另一方面,陆徵祥(时任外交总长)、曹汝霖奉命想方设法拖延谈判,譬如将每周谈判从5次压缩到3次,谈判代表顾维钧每次说完开场白即献茶,尽量占用两小时的谈判时间;另一方面,袁世凯将此事透露给英、美、法、俄,想通过他们的利益争夺给日本施加压力;同时,他也将内幕透露给中外报界,借助国内民意和舆论。

5月1日后,日本摆出大战一场的姿态:军舰在渤海一带游弋;山东、奉天兵力增加;关东戒严,日侨纷纷回国。   收到最后通牒的袁世凯召集政府要员开会,通告此事和不得不接受的原因,他说:“我国虽弱,苟侵及我主权,束缚我内政,如第五号所列者,我必誓死力拒。外交部恪守我的指示,坚拒到底,尽了最大之力……如今日人最后通牒已将第五条撤回,凡侵主权及自居优越各条亦尽力修改,并正式声明将来胶州湾归还中国。在南满虽有居住权但须服从警察法令及课税各条亦与中国人一律。因此,与初案相比已挽回许多……我国国力未充,目前尚难以兵戎相见。故权衡利害而不得不接受日本之最后通牒,是何等痛心,何等耻辱!……经此大难之后,大家务必认此次接受日本要求为奇耻大辱,本卧薪尝胆之精神,做奋发有为之事业。举凡军事、 政治、外交、财政,力求刷新,预定计划,定年限,下决心,群策群力,期达目的……”他还引朱尔典的话,希望“埋头十年,与日本抬头相见”。   5月25日,陆徵祥与日本正式签订讨价还价后的《二十一条》,实际上是“十二条”。第五号共7条,没有签订,此外删除2条。   

当时留学美国的胡适说:“吾国此次对日交涉。可谓知己知彼,既知持重,又能有所不挠,能柔也能刚,此乃历来外交史所未见。”

综合来看,我认为袁世凯被迫签署二十一条,因为损害了国家利益,其本人和北洋政府在过程中背了骂名,是应该的,但并非主动出卖国家利益,也没有为个人和政治团体捞到什么好处,卖国的帽子不好扣上去。

对于袁世凯,窃国大盗的称号比卖国贼要贴切得多。如果不称帝,不企图搞家天下,袁世凯其实算是民国初期最有能力的政治领袖了。

孙文这边嘛,别的不多说了,还是从二十一条谈: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向袁世凯面递“二十一条”时,曾说“彼等(指中国革命党)与政府外之有力日人有密切之关系,除非中国政府给予友谊证明,日本政府不能阻止此辈之扰乱中国”(引自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

孙文愿意为了个人和政治团体的上位而出卖祖国利益,只是时机不巧,实力又有限,几次卖国没卖成罢了。后来他的接班人蒋中正,终于还是秉持炮党一贯作风,把外蒙卖掉了。幸好太祖没听斯大林的划江而治,不然一个外蒙换来炮党希望看到的南北对峙,那中国才是亏大了。


二十一条是签了字的,当时就举国反对,证据确凿,无需洗地。当然老袁不是自己签,是外交部长签字,这也是国际惯例,外交部长是当然全权代表。

二十一条是卖国条约,之所以没有全部执行是因为举国反对,包括地方的中央的北洋军阀都明确反对。当时袁政府还不能对整个国家控制。但是这个条约给中国带来的损害不小,包括后来引发五四运动的巴黎和会等在内的一系列日本侵华行动和二十一条都有一定关系。

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的主要原因不是国家强弱的问题,而是为了取得日本支持他称帝对日的一种利益交换,卖国是无疑的。为袁世凯洗白毫无事实依据。

试看后期五四运动期间,在日本和其他国家这么大的压力之下,当时的中国代表还是坚持不在损害中国利益的条约上签字。而且谈判地在国外,条件要艰苦的多。

两相对比一下,袁世凯在北京主场谈判,二十一条即不是被迫签订的城下之盟,包括袁在内的所有谈判人员也没有受到任何人身威胁,日本当时的军事实力也不足以胁迫到袁政府。这种情况下袁世凯竟然签订下如此丧权辱国的条约,袁世凯完全是为了一己之私,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万死难辞其咎。现在有一批人为什热衷给袁洗白,目的是要混淆视听,搞乱民众思想。欲亡其国,先乱其史。非常阴险毒辣,广大网友擦亮眼睛,主动抵制这种文化侵略。


【“祥说近代史”问答团队】

近年来,袁氏后人开始对袁世凯进行全方位的翻案工作,各种沐浴露纷纷上阵,想把先人洗得白白的,甚至说“二十一条”没有卖国!历史人物,既不能任人抹黑,也不能任人洗白,都必须建立在史实基础上!

那么,面对咄咄逼人的“二十一条”,袁世凯究竟采取了哪些措施?

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当一战爆发,日本向德国宣战、出兵山东后,所有人都看到了日本的野心,但没人想到,其野心会大到想吞并整个中国。

1915年1月18日,袁世凯正为时局焦头烂额时,一份文件不经意间悄然飘落眼前。日本驻华大使竟然越过外交部,直接把二十一条递到了自己面前。

袁世凯仔细阅毕,目光紧紧盯着纸上的无畏舰和机关枪水印,当时就想骂人:真TM嚣张啊!

水印传达的信息再清楚不过:“Bend or Break”(屈服还是毁灭,任君选择)

而这份条约根本就是要灭亡中国啊,最严重的是第五号。

四大应对措施

面对日本赤裸裸的威胁,袁世凯强压怒火,以外交辞令应对,说:“中日两国亲善为我之夙望,但关于交涉事宜应由外交部主管办理。”随后,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对策。当场就有人表示,除了接受,别无他法,不过多数认为,应该与日本谈判。袁世凯在每一款上都做了批示,第五号上这样写道:“各条内多有干涉内政、侵犯主权之处,实难同意”。

谈判期间,袁世凯主要采取了四大应对措施:

一、更换外长与拖延战术。任命陆征祥为外交总长,施展“拖”字诀。陆征祥使出浑身解数,跟日本周旋了三个多月,直到日本向中国递交最后通碟。比如,每次会议开头,他都讲一番长达二十分钟的客套话,之后再命人献茶。

二、收集情报,摸清日本虚实,同时利用日本政界矛盾,谋求软化日本的强硬立场。打探日本在华商民的动向,以确定是否会全面开战,便于把握谈判分寸;派遣贺长雄与日本元老派人物联络,施展手段,最终对废除第五号条款发挥了作用。

三、充分利用国内舆论及民众的反日情绪。按照日本要求,中日谈判本是秘密举行。袁世凯则故意泄密给报刊和西方各国,迅速引来国内反日风潮,为谈判增加一定砝码。

四、努力寻求美、英、俄等国的支持。晚清以来的外交策略,始终是“以夷制夷”。然并卵,各国无暇东顾,只反对威胁自己利益的第五号条款,俄国甚至落井下石,要求在满蒙享有同等权利。

在无奈与屈辱中签约

日本逐渐失去了谈判的耐心,遂于5月7日向中国外交部提出最后通碟,限5月9日午后6时前给予答复:“如到期不受到满意之答复,帝国政府将执认为必要之手段”。5月8日,在对外求助无效、国内贫弱无力的局面下,袁世凯认为中国“国力未充,目前尚难以兵戎相见……为权衡利害,而至不得己接受日本通碟之要求”。最终,双方在5月25日签订了《民四条约》。

袁世凯的确尽力了!“二十一条”最终变为“十二条”:原本中第五号的七条没有签订,第四号全部删除,第三号中的两条删除一条,第一、二号中的十一条最后签订的条文要么“留待日后磋商”,要么加了限制条件。这些都是袁世凯经过努力后,取得的成果。

换句话说,当无法避免损害时,只有尽力把损害降到最低!晚清以来的外交,几乎都是这个路数!

袁世凯不是没有考虑过开战,他曾对美使表露过:“我准备作一切可能的让步,但必须以不削弱中国的独立为前提。日本的行动可能迫使我采取另外一种政策。”他又让段祺瑞根据中日实力做个推测,段的回答是:可以抵抗日本48小时,48小时以后,听候总统指示!

在日本发出最后通牒后,袁世凯召开国务会议,几乎所有人都主张签约。为什么?因为北洋政府打不起!英国大使朱尔典认为:“中国的局势至为危险……我想大总统……知彼知己,绝不敢轻启衅端。听说陆军总民段祺瑞已经备战几个星期了,我不愿见他遭此惨运。”

在反复权衡之后,袁世凯终于还是做出了让他背上永久骂名的那个决定。

袁世凯究竟冤不冤

对于这次事件,袁世凯又何尝不感到悲痛?他说:“经此大难以后,大家务必认此次接受日本要求为奇耻大辱,本外薪尝胆之精神,做奋发有为之事业……埋头十年,与日本抬头相见,或可尚有希望。若事过境迁,因循忘耻,则不特今日之屈服奇耻无报复之时,恐十年以后,中国之危险,更甚于今日,亡国之痛,即在目前!”同时,将五月九日定为“国耻纪念日”, 并把谈判资料全部交付国史馆。此外,条约签订之后,他又采取消极应付的措施,故意阻挠条约的履行。

综上,说袁世凯为了一己私利,主动卖国,显然不符合历史事实!(袁世凯与日本之间,矛盾极深!)

但是,说袁世凯没有卖国,同样不符合历史事实!山东和满洲的主权,实实在在丧失了,而且成为后来巴黎和会上日本进行无理要求的“合法”依据!

一句话:袁世凯当然爱自己的国家,但被动卖国,也是卖国!

祥说:或许,换做我们,处在袁世凯位置,也会做出相同选择。但这并不能成为他逃避责任的借口。事实上,袁世凯也从未想过要逃避。既然在主政位置上,那就必须为国家的一切负责!要把卖国这一污点洗白的,是袁氏后人!可惜,尽管很无奈,但是洗不白!


我一直坚信任何事件都有前因后果,没有单一的事件,任何事件都有它的逻辑和发展轨道。小编提出这个问题,我想问问你知道什么是二十一条吗?让我先将二十一条列出来再分析后面。

①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山东省不得让与或租借他国。 ②承认日本人有在南满和内蒙古东部居住、往来、经营工商业及开矿等项特权。旅顺、大连的租借期限并南满、安奉两铁路管理期限,均延展至99年为限。 ③汉冶萍公司改为中日合办,附近矿山不准公司以外的人开采。 ④所有中国沿海港湾、岛屿概不租借或让给他国。 ⑤中国政府聘用日本人为政治、军事、财政等顾问。中日合办警政和兵工厂。武昌至南昌、南昌至杭州、南昌至潮州之间各铁路建筑权让与日本。日本在福建省有开矿、建筑海港和船厂及筑路的优先权等等。

以上是教科书列举的二十一条主要内容,让我们根据后续历史走向看到底二十一条有没有实施。

第一条的疑问在于青岛甚至山东是否从一战后就成为日本人的囊中之物?青岛在北方,很长时间都是北洋军阀政府统治,特别是五四运动之后,更加没有交给日本,不清楚的建议看一部电视剧,青岛往事,黄渤主演的,还不错,很真实反应了青岛从德国租界到抗战前的历史,里面有你需要的答案。第一条日本没有达到目标。

第二条就更扯,如果这一条也签订了,日本至于和张作霖大帅磕磕绊绊,最后恼羞成怒炸毁大帅的专列?直接按条约压迫大帅即可。

第三四两条直接侵犯了其余列强的权益,即使中国同意,列强也不干,这也是列强反对二十一条的原因。

第五条最厉害,说二十一条亡国指的就是第五条,但问题是我们回忆一下,从先期的北洋军阀,到后期的各路诸侯,哪个政府的关键性职位是日本人的?即使有恐怕也只有伪满洲国和汪伪政权,袁世凯当家也好,段祺瑞,吴佩孚,曹琨,孙传芳当家也罢,哪个政府的关键性职位是日本人的?

条约签订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要实施的,例如辛丑条约,中国对日赔款一直到1938年,也就是说七七事变后还在给钱,因为两国没有宣战。另一种是准备赖账的,最典型的是列宁签订的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约,割地赔款一塌糊涂,但德国一战一输,马上不认账。二十一条应该属于第一种。

二十一条签订时候的条款到底是什么样子我不知道,但后续历史走向是清楚明白的,二十一条确实由袁世凯签订,但签订时候的二十一条绝对不是教科书的二十一条。

最后提一点,二十一条签订之后,日本内阁由于签订这个条款被迫辞职。我在想,如果真是这样一份让中国亡国灭种的条款都不能让日本朝野满意,到底什么才能让日本满意呢?


袁世凯作为中华民国第一位正式总统,当时国家羸弱,西方列强虎视眈眈,国内虽表面统一,实则军阀割据,面对如此国情,做个总统也不容易。一直以来,1915年北洋政府对日“二十一条”交涉都被看作袁世凯“卖国外交”或“屈辱外交”的典型,而且无论教科书中还是国人的历史记忆里,袁世凯大都被认为是因称帝需寻求日本支持而主动接受“二十一条”的,因此,“窃国大盗”袁世凯又多了个“卖国贼”的称号。然而,近年来的学术研究越来越多地显示,袁世凯在对日“二十一条”交涉中固然饱含屈辱,但实在谈不上“卖国”,具体经过到底是怎样?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1915年正值一战,西方列强无暇东顾,日本趁机向中国提出了企图控制中国的“二十一条”。之前袁世凯一直巧借列强之间的矛盾,起到制衡的目的。现在正值一战,英法德等国家,在欧洲酣战,日本加紧对中国的控制。面对日本企图控制中国的企图,袁世凯不是没有想过与日本打一仗,但当陆军总长段祺瑞告知袁世凯:要与日本开战的话,中国只能抵抗48小时,无力阻拦日军,只能让日军更加深入内陆,是中国遭受更大的损失。当时中国国家羸弱,面对日本的咄咄逼人,袁世凯有心无力,只能无奈地接受和谈。

袁世凯誓言:“绝不做高丽第二”,积极参与对日谈判。为了尽最大的可能减少《二十一条》对中国的危害,袁世凯采取了四大措施积极对日谈判。一、使用拖延战术,负责谈判的陆征祥硬是将对日谈判从2月2日拖到了5月7日日本向中国递交最后通碟前夕,跟日本周旋了三个多月,为袁世凯派人赴日摸清日本底线,发动国内报刊攻势以及联合美英俄等列强以对日本施压赢得了时间。为了尽可能减少条约对中国的损害,袁世凯亲自对“二十一条”的部分批示。

二、派人暗中结交日本政界要人,利用日本元老院与外交部的矛盾,企图让日本放弃其中对中国危害最大的第五条。除此之外,袁世凯还派间谍打探日本国内的消息,摸清日本的底线。

三、不顾日本的保密警告,故意将《二十一条》泄露出去,营造反日舆论。

四、寻求英、法、美、俄等国的支持与干涉来制衡日本,还是那就话弱国无外交,欧美各国都始终在谋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对中国利益如何则置之不理,甚至与日本狼狈为奸宰割中国。

弱国无外交,虽然袁世凯的外交策略取得了不小的效果,但无法避免丧权辱国。袁世凯运用各种策略,使中日会谈拖延了近3个月之久,日本最终失去了耐心,遂于5月7日向中国外交部提出最后通碟,限5月9日午后6时前给予答复:“如到期不受到满意之答复,帝国政府将执认为必要之手段”。5月8日,在对外求助无效,国内又贫弱无力的局面线,袁世凯认为中国“国力未充,目前尚难以兵戎相见……为权衡利害,而至不得己接受日本通碟之要求”。最终,中日双方在1915年5月25日签订了《民四条约》。从对日交涉的最终结果来看,虽然袁世凯最终仍无法避免妥协签约丧权辱国的命运,但是其三个月的努力,的确己使中国的损失尽量减少。我们将《民四条约》与“二十一条”原本相比就会发现,最后签订的文本实际上只有“十二条”:原本中第五号的七条没有签订,第四号全部删除,第三号中的两条删除一条,第一、二号中的十一条最后签订的条文不是“留待日后磋商”,就是加进了限制条件。这些不得不说是袁世凯外交努力的结果,尽管不一定是最好的结果。

条约签署后,袁将抵制"二十一条"的希望由外交交涉转为消极破坏。他的消极抵制固然不会真正使"二十一条"形同废纸,但在抵制日本对华侵略方面也起了一定作用。对此次外交失败,袁世凯也视为"奇耻大辱",他告诫国人说:"经此大难以后,大家务必认此次接受日本要求为奇耻大辱,本卧薪尝胆之精神,做奋发有为之事业。……埋头十年,与日本抬头相见,或可尚有希望。若事过境迁,因循忘耻,则不特今日之屈服奇耻无报复之时,恐十年以后,中国之危险,更甚于今日,亡国之痛,即在目前!"正是处于警醒后人的目的,袁世凯决定将五月九日定为"国耻纪念日",并写入教科书,以待后来者奋发图强。

弱国无外,袁世凯在对日“二十一条”交涉时还是算费尽心思的,虽然最后还是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但若一味斥责其丧权辱国而对其外交努力视而不见,的确有失公允。


袁世凯没有出卖外蒙古,恰恰相反是北洋政府徐树铮将军驻兵外蒙古,解散了外蒙古王爷们的军权,实际控制了外蒙古。外蒙古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是1945年的外蒙古独立公投,那时候中国的实际领导人是蒋介石。至于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目前没有直接性的证据,或者是因为中国人民反对结束了,或者袁世凯虚与委蛇。反正没有签成,有争议。革命党反袁,不是因为他称帝,而是因为他违反《临时约法》。革命党反袁的时候,袁还没有称帝。不过他称帝的确是昏招。因为他称帝,北洋系的其他大佬已经没有了指望。至于洗地,历史自有公认。中国人非黑即白的思想应该改改了,烂船也有三斤钉,袁世凯能混到那个地位不是没有道理的。


袁世凯是否出卖外蒙与日本签亡国灭种的二十一条,历史答案:否定。

袁世凯和平更迭大清政权后,五族共和共凝民族大团结。根本没出卖外蒙。外蒙是蒋介石出卖的 ,他请求斯大林出兵剿灭东北三省境内日本精锐的关东军。特派蒋经国,宋子文赴莫斯科谈判。斯大林出兵可以,外蒙必须独立。蒋经国抓不定主意,禀奏其父,蒋介石亦不同意,双方陷入疆局。谈了数天,斯大林提倡折佳方案,让外蒙公投,蒋介石考虑数日,为了求苏联红军早日剿灭东三省境内日本关东军,蒋介石电付蒋经国在莫斯科同斯大林签约。结果,外蒙全民公投,全民赞成独立。所以说外蒙独立 ,蒋介石负全责。

1917年,外蒙闹独立,北洋政府任命徐树铮将军统领军队出兵外蒙镇压闹事者。徐将军不负众望,出兵库伦,稳定蒙古局势。功不可没。

袁世凯被日本人逼迫签订丧权辱国二十一条,至死不肯签。尤以第五条足以令中国亡国,以拖,避,迂回的政策同日本人周旋。并将二十一条向西方列强公诸于世,从而引起西方列强关注,而施加压力于日本,经过数月的谈判,并将二十一条简化为民四条,尽量将主权利益简为损失到最小。签约后,日本人不满意该条约,而导致其内阁政府而垮台。历届北洋政府从来没有认真执行该条约一民四条。

所以说,袁世凯并没有出卖外蒙,更没有出卖中国主权国家利益,还清历史事非公道。


因为总有些人,在网上看了几篇没有丝毫根据的文章,看了几个没有丝毫证据的评论,便揣测历史是假的,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蒋介石是好人,袁世凯是好人,全世界都是好人,就他生活的国家没一个好人,其实呢?不过是一群臭虫,没有证据,厚厚的近代史不去看,世界各国都有记载的事情总不至于怕国内的史书不公平吧?那你可以去看小日本的历史嘛 ,总是喜欢意淫,其实呢,上学的时候历史没及格过,为什么不去看外文历史书呢?因为外文也没及格过 一群智障,秀智商而已,有什么好洗白的 不就是你们祖宗嘛,你们怎么洗也不会白,真的,因为相信你们的都是一些不学无术的白痴,真正聪明人是不会在网上看几篇不知来源的文章就渣渣呼呼谈论历史的 一句话,没资格,不通读各国近代史,没资格说当年,意淫一下就好了,何必说出来惹人耻笑呢


推薦閱讀:

蒙古有多少海軍?
西方史學界是否將成吉思汗和元朝開國皇帝忽必烈劃為中國人還是劃為蒙古國人?

TAG:袁世凯 | 蒙古 | 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