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的西餐大廚吃到中餐後,會感到自慚形穢嗎?


18/06/2016更
我在米國讀料理學院,料理學院可以說是最能體現對料理的民族自負心的地方。

在廚師學校學習是怎樣的體驗? - Malcolm Tan 的回答 - 知乎

我看見了來自全世界各地的人好像都是這樣:
巴西漢子說:「巴西烤肉是天下第一的!」
德國漢子說:「德國啤酒會讓你們蒙羞!」
肯亞漢子說:「你們都讓開,肯亞菜才是天下無敵的!」

我們那群中國人就「呵呵 」

我曾和題主一樣,覺得中國菜是天下無敵了。

但是改觀發生於我結交的一個秘魯哥們,他和我熟了以後也是天天和我說:「哥們,你應該去一次秘魯,我告訴你去了秘魯以後你才會發現你以前吃的都是屎!」

後來經不住他的各種讚揚諂媚,我真的和他一起去了利馬。

他拉著我進了一家小店,和我說:「你一定要嘗嘗他們的現做飲料!」

我看到了極驚悚的一幕

那青蛙在一秒內變成肉泥,然後經過篩子過濾,加上蜂蜜就端了出來。

又粘又黃的一杯,我看到真的被嚇到了。但是那哥們面不改色地喝了一大口,說:「你也嘗嘗吧,你不會後悔的。」

行吧,我端著喝了一口=_=

……

老實說味道沒我想像中那麼壞,我以為會有酸肉味但是和蜂蜜結合起來味道還是可以的。

後來幾天他帶我吃了各種奇葩的料理,印象最深的還是烤天竺鼠肉,偏澀的肉感被sauce很好地中和,味道並不輸於許多的燒烤。

從秘魯回來後,我突然覺得,我們對於秘魯料理的不熟悉,和西方人對於中餐的不熟悉,其實本質上沒什麼差別。
我說「生吃青蛙好噁心,吃老鼠好噁心。」
西方人也會覺得:「吃雞爪好噁心(有人說雞爪像人手),吃昆蟲好噁心。」

說到底其實就是相互不理解而已。

我常在知乎上看到這樣的言論
中國人說:「西餐么,這麼大盤子裝這麼點東西,吃都吃不飽,不就是裝叉么。」
那是不是西方人也可以這樣說?
「中餐么,擺那麼多菜,吃又吃不完,不就是裝叉么。」

所以說這樣的cultural collision其實在生活的大部分方面都可以產生碰撞,只不過「吃」可以說是准入門檻最低的藝術而已。我覺得一個誤區就是恰恰因為吃的門檻極低到幾乎沒有,但不等於這門藝術的ceiling低,料理藝術的ceiling是絕大部分人難望項背的,是絕大部分廚師終其一生去追隨的。

回到題目來,現有廚師中名譽最高的人之一gordon Ramsay其實用花椒和四川擔擔麵也做過非常西式的料理,所以哪怕他真的品嘗了外星球那種「讓他自慚形穢的料理」,他回到地球上所想的也是儘可能地用地球上的材料去複製那種味道,而不是盲目地崇拜和自慚形穢。

——————分割線——————————
題主坐井觀天的程度讓我汗顏

在美國,有兩個詞「cook」和「chef」,不是每一個cook都有資格被叫做chef的

我很奇怪的是,題主一邊說chef們去中國吃正宗高檔中餐,一邊又說他們覺得自己還不如普通廚師做出來的好吃?你這臉是有多大?正宗高檔中餐和普通廚師怎麼劃等號的?

我推斷題主一鄙視廚師行業,二又莫名自豪。不好意思,身為一個半chef,我想代表廚師界說,我們不需要你這種假惺惺的表揚


小時候父母帶我去西餐廳吃飯的時候,我也覺得西餐不過就是一塊牛肉澆上不同的汁翻來覆去吃。我總是覺得外國人哪怕是吃過一次中餐也一輩子不會吃西餐了。
後來我才知道,原來外國人對中國菜也是差不多的想法:我不敢說每個歐洲人都不了解中國菜,但是就我身邊的人而言,中國菜在他們眼裡就是炒麵,廣東炒飯,春卷翻來覆去這幾樣。很多人甚至認為「亞洲菜」是一種菜系,泰國越南中國都是吃的同樣的「亞洲菜」...


偏見來源於無知。
我引用我以前在回答「在國外的中國人怎麼吃得習慣西餐」的答案:

拿自家南瓜跟人家橙子比,還說還是咱們家種出來大,要不要臉?

比方說咖喱,印度從南到北都吃咖喱,但是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配方和做法。這時候一個只吃在三流西餐館吃過材料固定,配方比例固定的英式咖喱的中國人跟他說一句:「我吃過咖喱,中國的老乾媽比咖喱好吃多了」,印度人會是什麼感受?

同樣的道理,只吃過解凍牛肉澆咖喱醬的中國人要說中餐虐西餐,是不是狂妄自大?


還有就是個人偏好問題
我上初中的時候,有時候聽到一首很喜歡的歌,會分享給朋友聽,他們只會回復我一句:「恩還行啊」。 後來我就不再跟朋友分享我喜歡聽的歌,喜歡看的書(我記得一朋友當時對現實主義小說的評價是:「感覺像在讀日記」),喜歡的電影,因為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你喜歡的東西別人不一定喜歡。

你聽到渾身顫抖的歌曲,在別人眼裡很有可能只是五分鐘的商業垃圾。
你看到感動到痛哭流涕的電影,別人看了可能根本不會產生任何共鳴。
你一天不喝渾身不爽的飲料,別人喝了可能要吐三米遠跑著去漱口。

所有的包括所謂的「這首歌超好聽你可以單曲循環一整天」,「你如果聽了足夠多的音樂,總有一天會開始只聽搖滾的」,「還是川菜有味道,廣東人根本就不放調料的」,「榴槤一股屁臭,你不會喜歡吃的」,「嶗山百草花蛇水是世界上最好喝的飲料」之類的論調,大概都是這麼一回事。

看到評論區里有人安利嶗山水了,看來大家是誤解了我的意思:我想說的不是這些觀點是絕對錯誤的,但是他們是不中立的。換句話說,你把這些話反過來說一遍照樣不對。


我覺得既然是大廚,對於美食那就真的是有幾分功力的。對於中餐,可能也不會覺得「哇塞 這貨好厲害」的樣子,畢竟西餐裡面也有很考究的菜品。
打個比方,上過舌尖的很多美食,都被誇得不要不要的,對當地人而言,真是人間美味,你們不懂。可是對於我們這些沒吃過的人來說,就算吃了也可能愛不起來。比如沙蟹.......
文化不同,習慣不同,你認為美味而牛X的中餐,在別人的眼裡也不過只是好吃,新鮮,奇特而已。跟他們自己的美味比,可能也不過如此。
就像一個南方人,吃一次北方的餃子,嗯,好吃,可是我們南方也有很多好吃的。


要是中國男子國家足球隊找到巴西一家小學的校隊,怒灌上十幾個球,然後說巴西足球運動員見到中國人應該自慚形穢;
或者巔峰狀態的瓦爾德內爾來中國的少體校踢館,說瑞典乒乓球領先中國十幾條街,
想必大家都會由衷感嘆一句:
瑪德智障。
到了國外以後,我才發現自己有多喜歡中餐,每周不吃上一兩次的話全身都難受。
但我不認為,一切中餐都能完爆一切「西餐」好幾條街,也不認為兩者烹飪理念有著明顯優劣之分,

真要和西餐比拼的話,得選准旗鼓相當的對手,
就拿一些大眾比較熟悉的「西餐」來說吧,
這是漢堡, 用的是機器流水線生產、用膨鬆劑弄得鬆鬆垮垮的麵包,蔫掉的生菜葉子,裹上面糊稀里糊塗炸出來的肉

這也是漢堡,手磨小麥粉麵包里加入了黑松露,肥鵝肝的油絲絲滲入安格斯牛肉

這是牛排,解凍過的肉在平底鍋鍋里趴一會算是熟了,就和一堆莫名其妙的東西堆在一起,澆上超市批發來的調味汁,烏煙瘴氣端上來,

這也是牛排,廚師用小木槌輕輕敲打新鮮的牛肉,打散死肉,打平紋理,再用鮮榨橄欖油為牛肉按摩,確保其入口嫩滑。料理牛肉的火候,要三四年的練習才能像樣子。出鍋以後,再撒上原粒海鹽,現磨胡椒,迷迭香、羅勒。

而至於烹飪理念,其實萬變不離其宗,中外有些菜系的追求是共通的:
就拿中美的對比來說,德州菜粗獷、大氣,小船一樣的一整扇肋排直接放在炭火上烤,像是我國塞外草原上的路數,突出一個大口吃肉的豪邁;
中西部的菜樸實,厚道,用的是平凡食材,燉煮要入味,分量要殷實,像是我國的東北菜,有種老婆孩子熱炕頭的人間煙火氣,
西海岸的菜講究新鮮,保持食材本味。在西雅圖吃海鮮,一個大鐵盆里盛滿海蝦和螃蟹,冰上鋪著生蚝,簡單撒點檸檬汁就著海味吃,像是我國的粵菜,調味絕不喧賓奪主,追求以食材的新鮮制勝。

有人可能說,嗨,外國大廚有什麼呢?法國鵝肝、俄羅斯魚子醬、阿拉斯加三文魚這些東西,隨便弄弄都好吃,不就是靠原料名貴嘛,
鮑參翅肚,生猛海鮮,就不靠食材取勝嗎?
有人說,外國大廚就是靠原料齊全,各種香料這裡放一點那裡放一點,不像中餐簡單弄弄都好吃,
那一碗正宗的炸醬麵,菜碼要用豆芽、芹菜、青豆兒、黃瓜絲、心裡美蘿蔔絲、白菜絲、青蒜、大蒜,缺一樣都不是那個味兒,不需要用料齊全嗎?
有人說,外國大廚做飯和做實驗一樣,戰戰兢兢的,用小量杯量來量去,每樣調料都要用電子秤稱一稱才敢加,太費勁,
文思豆腐,大煮乾絲,每一刀都是深思熟慮,偏了一小下一塊豆腐就毀了,就不戰戰兢兢不費勁了嗎?
化用《一代宗師》的一句話,菜式分中外,難道烹飪的道理,就一定要分中外了嗎?
真正成為了大廚,在技藝上,不同培養途徑各有側重,在理念上,雖有側重,但並無高低之分,
大廚站在西方的高山上,千里之外,跨洋過海,東方還有一座高山,
見了高山,就想去拜一拜,領教幾手,這又算得上什麼「自慚形穢」?

而作為非專業的食客,我們在評價食物的時候,也要注意脫離出自己的思維定勢,
畢竟,小時候吃慣了的味道,容易惦記一輩子,這一念念不忘起來,難免會過度放大起優點。
我在學校,有兩位外國朋友,每到周五必定相約去搓一頓;
有一位是紐約州布法羅人,念叨了好幾個月家鄉的布法羅雞翅是何等美味,找遍全城,尋到了一處最正宗的,邀我去嘗。一嘗,不得了,一股說不出的尖銳酸臭味道往鼻子里灌,往腦門上鑽,瞬間就體會到了滿朝文武喝珍珠翡翠白玉湯的感覺,享受不了;
下周,我帶他去吃剛發現的一家地道川菜館子,對方看著回鍋肉和水煮魚發了楞,這麼肥的肉能吃嗎?那個魚片用一鍋油泡著好可怕。
要是換做他在四川長大,我在布法羅長大,那麼說不定我覺得布法羅雞翅異香撲鼻,讓人胃口大開,他覺得肉要夠肥才有味,火鍋要牛油的才有吃頭,
人都是生活環境和自身經歷的總和,在評價什麼好吃,什麼不好吃方面,更是如此。

最後,如果有可能的話,還真期待有機會讓中外兩國有同樣長時間學習和實踐的大廚,用同等價值的原材料,在同樣時間內各展所長做一桌菜,再請全球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食客來投個票。
中央二套有一個中法名廚爭霸賽的節目,已經很接近這個理想狀態了,這個節目我看過好幾期,雙方各有勝負,中國大廚獲勝幾率略大一些。 可是評委幾乎是清一色的中國嘉賓。如果能有更為多樣的視角,那麼我們中國大廚贏起來才更令人信服。


感覺很多知乎er被那個很熱門的"中國菜有多好吃"的問題誤導了。中國菜確實好吃,但不是所有外國人都愛吃,即使我的一大半朋友都跟我提到過喜歡中國菜,但是!你跟他們再說印度菜,泰國菜,日本料理,越南菜,他們一樣激動的手舞足蹈。
在綿羊國學Culinary arts ,第一次意識到外國人其實對中餐並不友好是在第一節Food safety課。老師的開場白是: Have you guys ever tried any Chinese takeaway then got food poisoning?大家有過吃中國菜然後食物中毒的經歷嗎?
用的梗大概是嘲笑中國菜的製作環境,當時班上一些同學在笑,一些同學一臉嫌棄的搖頭,大概是不吃中國菜的意思。從我們上課被強調食品衛生安全的頻率來看,其實很多洋人心裡應該是瞧不上中國菜的吧。


噴了,這好比一個北方廚子上網問:南方人吃到餃子會不會熱淚盈眶?


如果和老外不太熟,他們會毫不吝嗇用最好的詞來讚美你國家的菜。我見過西方人讚美日本,韓國菜也用差不多的辭彙。這是修養禮貌,並不真的代表特別對他們的胃口。
一旦和他們特別熟了,也一起品嘗不同國家的菜之後。他們就會表現出偶爾吃吃還不錯,天天吃的話還是離不開乳酪。。。
其實最簡單的就是去看看yelp上中餐館的評價,就說法拉盛,曼哈頓的那幾家特別正宗的中國菜,也不過三星到三星半而已。老外的評價真的不見得怎麼高。那是他們對這手機,不對著任何人時候發的評論。我個人覺得比較客觀。
就舉一個例子,親民一點的店,法拉盛的鹿鳴春(joe"s shanghai)。個人覺得小籠包不輸於鼎泰豐。以下我挑了點yelp評論:

======================================================================
Victoria L.Rutherford, NJ

Overall, their food is 3 stars, but the service knocked them down to 2.

Let"s start with the food:
Pork soup dumplings: decent, skin not as thin as other places and meat filling was a bit bland(沒味道,皮厚。)
Crabmeat pork soup dumplings: OK, but couldn"t really taste the crabmeat(蟹肉小籠沒蟹味)
String beans with pork szechuan style: pretty good, slightly spicy, very flavorful
Drunken Crab: served raw!! My first time trying raw crab. It was interesting and actually not bad at all! (and no tummy aches!) They marinade it in wine, and it"s sweet.(顯然評論人沒吃過醉蟹,看著生蟹傻了。)

We ordered more soup dumplings after we finished our first batch. It was only 7PM, and the bus boy comes to our table and says "No more soup dumplings." Are you serious?? It"s 7PM. The restaurant opens until midnight on Saturdays. There"s no way there are no more soup dumplings. Apparently, this is their way to kick people out when there"s a line forming for other diners. Fortunately, a nicer waitress came to us and said our soup dumplings are coming. But, how rude is that?! Did you really think we would believe you when you said no more soup dumplings at 7PM????! On a Saturday.(中餐館的服務不好,一直遭到詬病。)

---------------------------------------------------------------------------------------------------------


Shalee M.Lincoln, NE

  • Takes cash only, like so manu places in Flushing. Was here for a business trip and told if i wanted the best dumplings Queens had to offer I had to go here. The dumplings were quite yummy. The green beans were also good, however the beef dish i got was not good. You live and you learn(一旦吃到中國的牛肉,老外基本表示難以下咽)

----------------------------------------------------------------------------------------------------------
Andrew C. Suffolk County, NY

Went to Joe"s Shanghai the other day upon a recommendation by a social media friend. It was an okay experience. Overall, I am giving rating my experience 3 stars.

The highlight was the Soup Dumplings. These bad boys lived up to their reputation. Tasty and juicy!!

The key to these Dumplings is to get them into your soup spoon, take a tiny bite off the top, allow the steam out and then down the hatch. Delicious!(對小籠包特別讚美)

I also had General Tso Chicken and here is where I was disappointed. My waiter asked if I liked it spicy and said yes, yes. When the order came it was not spicy -- they put a few pepper corns in the dish which I ate but the meat itself was mild in taste.(傳說中的左宗雞?反正沒味道,不辣。)

-----------------------------------------------------------------------------------------------------

  • Emily G.Flushing, NY
  • For years I"ve heard about how great this place is. I actually did go once before about 9 or 10 years ago. I was not impressed then. Well its been a long time, and I live in the neighborhood, and I"ve heard a lot more good stuff, so ok I tried them again. And really the food is not all that good, its super loud, and the staff are terrible.(早年間去過,但沒什麼印象)

    We didn"t have the soup dumplings. Maybe we should have but you know maybe a restaurant should have other food they are good at. We had fried dumplings. Which we ordered as an appetizer (as in we said "as an appetizer we"d like..." not to mentioned the menu lists them as appetizers. And yet they came out after my kung pow chicken. Which was equal parts salted peanuts to chicken and which was not hot but rather sweet (and garnished with 4 1-inch squares of bell - aka sweet - pepper). Long after the dumplings, my fiances food finally came out: fat noodles and seafood, I forget the name. It was ok but no better then average take out, with the one exception - I"ll give it to Joe"s on this, the shrimp were HUGE.(宮保雞丁竟然帶甜味!小荔枝口當然帶甜的啊,估計和辣子雞丁搞混了)

    We asked for water when we ordered. And we asked again once food started coming. And finally we got two small glasses that were never filled (and with a plate of salted peanuts as my dinner, trust me I really could have used more water!)
    They automatically add a 15% gratuity to all the bills, and I wonder if that just makes them not care to work very hard all, what with their terrible timing and ignoring water glasses.(中餐館的服務永遠是心中的痛)

    2~3星的評論好多,各種實話吧~也可以去看看米其林2星的的中餐館,一樣的,也有各種對味道的負面評價。


    這裡有一個很有趣的問題,就是口味的輸出與接受問題。

    我大姨夫,一半義大利血統一半西班牙血統。我這次來美國,也主要是想學學傳統的、家庭化的意餐、西班牙餐。

    交流過程中,自然而然提到了很多中西餐類似食材的對比。比如中國的陳醋和義大利的Balsamico醋。前者從糧食來,後者從葡萄來。前者酸爽,後者酸的有回味。但有趣的是,已經如此相似,大姨夫對中國醋仍是連聞都聞不了。

    相似如醋已無法接受,我又多次在聊到中國的發酵食品,如豆腐乳、辣白菜時讓他聞一下,他躲得老遠,「會要了我的命」。

    {文末義大利牛肉丸食譜鏈接如下:}
    義大利紅燴牛肉丸 致敬《教父》|小辛的美國廚房 - 獵人與烈酒 - 知乎專欄

    按理說,中國人聞到很多奇怪的西餐食材時也應該有如此反應,為什麼我們相對來說更接受「奇怪的西餐味道」,而老外卻對我們甘之若飴的食材躲避不及?

    歸結起來,西餐總是難免圍著黃(橄欖)油、乳酪、西紅柿、黑胡椒打轉。傳統菜如意餐、西班牙餐對這幾種基本元素的應用甚為普遍。而中餐,說起來是一個大的範圍,但總結起來,怎麼也離不了醬油、醋、蚝油、蔥姜蒜、紅油豆瓣/發酵醬類。

    很多老外從小便沒有對「咸鮮」這個味型的審美能力,如果他們不喜歡「醬油、醋、蚝油、蔥姜蒜、紅油豆瓣/發酵醬類」的這個組合,自然也就不會喜歡正宗的中餐。所以,早期的海外中餐=炸的肉塊+不同味道的醬。

    從小我們便把「漢堡」、「薯條」、「奶油」、「黃油」當作好東西。當我們帶著這樣的情感預設去吃西餐,自然覺得西餐能接受。八十年代國門初開,美式快餐為先鋒的異國口味強勢進入。長久以來,我們習慣把中餐和英美意西為代表的西餐做對比。感覺當今世界口味的競爭不外乎中餐VS西餐。

    但在西方國家,中餐不過是Asian Cuisine亞洲菜的一個分支。和日本菜比不了形式感,和東南亞菜比不了清淡的口味。在美國一般的超市,你能買到咖喱粉,能買到生魚片,但卻很難買到中國醬油或蚝油。

    但五香粉是一個例外。提到中餐食材,老外會首先想到五香粉。五香粉作為一個融合的整體,容易被老外口味接受。就像咖喱的味道也易被我們接受一樣。但你若是把五香粉拆開,花椒大料讓他們單獨用,做出的菜恐怕只能倒掉了。

    所以能否對某一菜系感到驚嘆,前提是入沒如口味的大門。中國三十四個省,每個省都有自己的口味,加上中國窮苦人多,聰明才智在美食領域爆發,與龐大人口基數對應的也創造了龐大數量的美食。

    而現在我們說到的法國義大利西班牙,以前不也就是羅馬的一個行省嗎。

    非得誰凌駕於誰沒太大意義。就好像,你說我就喜歡蒼蠅館子炒菜香,人家說我就喜歡正裝高腳杯開胃前菜主菜甜品一流水下來的儀式感,不在一個比較頻道,怎麼比?

    而至於那些說中國留學生做飯多好吃的老外們,我強烈懷疑他們不過是喜歡免費的食物。不信你讓他們做做他們的家鄉菜,之後你誇好吃,你看他們有沒有天天換樣繼續給你做的熱情?哈哈!玩笑。

    不得不說,文化上我們總是還有一些自卑。於是總想在某一層面上逆襲,比如中餐。

    而國內廚子地位低,很大程度上與「餐館」在我們社會中的定位有關。如果我們總去的是蒼蠅館子,的確廚子肯定都是光膀大漢。但如果我們去大董吃中國意境菜,你還指望大董只當個廚子嗎?

    在某一種「場」中,我們會對「場」中的人產生截然不同的看法。

    就好像我最開始說我要做美食內容,很多人說,小辛你要去當廚師了嗎?

    可當大家慢慢了解到,在西方,Food Writer(美食作者)、TV Chef(電視廚師)是文藝工作者的一種後,對我的態度也發生了改變。

    「什麼時候能去你家蹭飯?」「什麼時候創業開餐廳我給你投資!」

    昨天做的致敬《教父》的紅燴牛肉丸。過些天會放出食譜。歡迎一起來致敬[教父]。
    食譜鏈接如下:
    義大利紅燴牛肉丸 致敬《教父》|小辛的美國廚房 - 獵人與烈酒 - 知乎專欄

    [男人下廚 吃貨健身 小辛的環球美食紀錄 微信zingfood]


    更新---------------------------------------------------------
    1. 評論里出現很多迷之邏輯。自己很愛吃中餐很正常,我自己也愛吃。但非要上升到道德綁架他人的地步真是無語。有的人根本不在乎別人愛吃什麼口味偏好什麼,上來就一副:那是你沒吃過好吃的中餐,來我們XX地,隨便找個XX吃,保證你好吃得要哭!」 這是什麼邏輯?你自己喜歡的別人就會喜歡?

    2. 我身邊的老外都喜歡中餐。
    你身邊幾個老外?海外幾個老外?你覺得市場那麼大的話幹嘛不來北美開間正宗中餐賺個盆滿?事實上在北美很多中國人改行去開壽司店了,因為壽司更受歡迎,利潤更高。你以為就你有眼光,別人做生意的沒眼光。

    講道理,廣州外國人不少,但我居住了那麼多年,極少在中餐飯店裡見過他們,更別說那種有本地特色的傳統美食店了。

    而且老外不單止喜歡中餐,深入接觸會發現,他們同時也喜歡墨西哥餐,義大利餐,日韓菜,越南泰國餐,南美餐,中東餐等等等…如果你看到人家偶爾吃頓中餐就是人家被中餐征服的話,那麼西方人的膝蓋得常年跪著,畢竟世界這麼大,哪個國家沒幾樣特色菜?

    3. 老有人舉例八大菜系如何如何。
    外國也不是全國都吃一種菜啊,每個地區也吃不同的啊。你怎麼都不去試試花時間去了解了解?說得別國精品就不用花時間和心思釀製一樣。多看看外國當地的美食節目啊。

    4. 中餐比西餐好吃是事實。
    西方人知道你已經替他投票了么?自己這麼認為就好,還老覺得西方人也會這麼認為,這是什麼道理。中國人為什麼普遍不喜歡西餐?還不是因為西餐味道和中餐差別太大了。西方人看中餐不也是這個感覺嘛?共鳴都找不到,談何深愛啊?自慚形穢又從何而來?而且人家的西點烘焙不也做得很精緻美味嘛?那你會自慚形穢嘛?估計不會吧。

    5. 那是因為外國人沒吃過高級好吃的中餐,吃了都愛。
    我也愛吃米其林西餐呢,但就算有錢也不會頓頓吃,因為我吃中餐長大,我味蕾已經習慣了,相信外國人也一樣。我特別愛吃粵菜,但我從來沒給人安利過粵菜,人家不愛吃我從來不會說什麼:那是你沒吃過正宗好吃的粵菜,不懂吃。」這種鬼話,畢竟於我來說接受別人不喜歡粵菜完全沒難度。

    6. 」你從小到大沒吃過蟬沒吃過蠶蛹,第一次見覺得噁心很正常,然而那是對方從家裡帶回的美味,人家好意請你品嘗至少不是為了毒害你而是為了表達善意,你連鼓起勇氣嘗一口的尊重都不給對方嗎?」

    你帶個廣大人民日常吃的東西給我就算了,你給我帶蟬蛹也怪我不吃?還說我不吃就是不尊重對方?這年頭醫藥費那麼貴,吃進肚子里東西不該慎重嘛?腸胃不適應拉肚子,對方負責啊?就跟勸酒沒什麼區別啊,你不喝就是不給我面子!對方喝了酒精過敏呢?這叫什麼尊重?講真,如果我的朋友是這樣的人那我寧願失去這個朋友。

    評論里有個人揪著我不吃蟬蛹批判個不停,說我矯情。說什麼「人家吃了一輩子的美食都沒事,你吃就拉肚子?」 要我再不喜歡,人家好心介紹特色小吃我,再難吃也要吃一口。這是什麼邏輯?別人吃慣了不拉肚子,我吃了也不能拉肚子?拉不拉肚子不是我說了算。我吃各種海鮮都沒事呢,怎麼有人吃個蝦都會過敏?況且別人給的東西一定得接受?什麼時候一個人連委婉拒絕別人的權利都沒有了?這可是吃進肚子里的東西啊,別人都沒有權利選擇?給就得吃?這份霸道我服!

    不過這題目本身用詞就不對,什麼叫自慚形穢?自己身為中國人擁護中餐,還全世界都得愛了?還得在中餐面前自慚形穢?咋不上天呢?

    ---------------/原文-///------------------------------------

    說句難聽的話,有的人聽了估計會噴我。

    人家不但不會自慚形穢,相反他們很多人搞不明白為什麼有的中餐里會有一些在他們看來很奇怪的食材。而且真要他們選,很多西方人並不會首選中餐,因為沒他們最愛的芝士,中餐做得再驚艷也只能偶爾吃一頓嘗嘗鮮,回家還是要吃塊芝士壓壓驚。自慚形穢?真是欲加之罪 何患無辭啊。

    在歐美海外,亞洲菜來說的話日本菜地位都是高於中餐的,如果他們吃個中餐就要自慚形穢,那麼他們吃完日餐,豈不是要給日本人跪下了?

    很多中國人對西餐了解實在太少了,整天覺得歐美國家的人很慘,沒什麼吃的也不會吃。我帶美國朋友去唐人街吃飯,我國內的朋友會問:美國人看到正宗的中餐有沒有被驚呆,覺得中國飲食文化博大精深?講真,我不理解這邏輯,我的美國朋友更是覺得莫名其妙。畢竟在她眼裡,芝士是全世界最好吃的啊。要選她也會選波蘭菜啊,因為她父母是波蘭移民。

    對西餐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西餐注重擺盤和外觀。畢竟饑荒年代已經過去,這年頭吃不僅僅是為了填飽肚子,美觀也是很重要的,而且西餐看起來不管味道如何,總的看起來都是蠻幹爽蠻幹凈整齊的。在海外網上會看到很多西方人評價中餐:油膩膩的。如很多中國人都喜歡的酸菜魚水煮魚(沒有黑的意思,我特別特別愛吃!),在他們看來就是一盆油加各種雜菜裝著魚,看著就覺得很亂很油不知道如何下口。中國人卻要說人家看了會流口水!!

    中國人吃得很雜,能想到的幾乎都有人吃,如各種地方特色菜或特色小吃。當然自己愛吃也無可厚非,可偏偏有些人覺得吃的雜品種多就是會吃,來諷刺飲食沒那麼雜的西方人不懂吃。說實話,人類爬到食物鏈頂端雖然不是為了吃素的,但也不是想過以前饑荒年代的生活,什麼都拿來做食材。自己愛吃的雜也沒什麼,但拿來炫耀是什麼玩意。

    很多中國人對中餐迷之自信真的讓人覺得很無知也不懂尊重別人的飲食文化差異,真的有點太過了。中國人有時又過於熱情好客,老是喜歡把自己認為好吃的食物硬推給人家吃,根本不在乎人家是否真的喜歡。雲南通David 就在他的答案里說過很多中國老太太喜歡給他夾菜,用意是好的但忽略了文化差異,夾的很多菜都是他不喜歡吃的,但他又不好意思辜負這份好意,只好把它埋在飯下,或偷偷扔了給狗吃。說實話,尊重下別人的飲食文化真的是很基本禮貌啊。

    中餐裡面很多都有用到花生油和醬油。但在北美,很多人更傾向於用橄欖油或蔬菜油做菜,而且很多人不太喜歡醬油的味道。另外一些注重健康的人特別介意醬油,因為很多醬油裡面有太多 sodium. 和很多美國人去吃亞洲菜的時候,他們都會特別要求要沒 sodium 的醬油。但一個人不了解別人的飲食偏好和禁忌,上來就一通推薦,我認為這不合適。就像我們中國人很多都不喜歡芝士,受不了芝士的味道,西方人一來就往你碗倒一堆各種各樣的芝士,你不吃,人家還說你不懂吃,你說你說過但不覺得很特別,人家說那是因為你沒吃過正宗好吃的芝士,而且芝士種類那麼多,你怎麼可能找不到一款你喜歡的?你什麼感覺呢。

    我來自那個傳說中什麼都吃的廣東,但是事實上我吃得很簡單,比西方人略多一些。有次去X地旅遊(免得地域之分,免去具體位置)入住一個少數民族客棧,客棧費用含餐飲費。客棧老闆確實很熱情地招待了我們,給我們弄個九個菜。但是我一個都不愛吃,只是為了禮貌淺嘗幾口,當時真是難為極了也特別尷尬,因為老闆實在太熱情了太友好了,滔滔不絕地給我們介紹這些都是他們當地的特色菜,在當地多有名等等。但我真的吃不下,因為這些菜在我看來太奇怪了,芭蕉葉包肉,還有各種各樣我不認識的菜(其實看起來更像野草),也有肉,但和奇怪的菜混一起炒我真沒法吃。當時感覺真是像上刑,一方面自己平生都沒見過這些菜所以不敢下手吃,但對方又特別熱情地催你吃。當時一直在想,如果對方稍微理解和尊重下我該多好。但儘管如此,我在臨別時還是告訴老闆很感謝他們的款待,讚美他們的當地菜很特別很美味。在我看來這是必要性禮節,不管我內心是否真正喜歡那些菜。

    這件事對我影響深遠,讓我明白有時候尊重對方的飲食文化有多重要。在美國很多新移民都喜歡以飯會友,不時邀請外國人回家給人家做些中國特色菜,有的人稍懂文化差異的就還好,但我真見過中國人給老美做魚不去魚頭和刺的,雞裡面含雞頭雞爪的,還有直接上剁椒魚頭等等的。說實話,我看了都覺得尷尬,你叫人家老美生平第一次盯著雙死魚眼死雞眼如何下得了手,最後人家看著你為這頓飯所付出的勞動和友好之情,不管愛不愛吃,也裝作很好吃的樣子淺嘗幾口,然後說:It is really good !!

    我估計很多中國人在請老外回家吃飯的心態大概是:看你們平時吃得多寒酸啊,讓我帶你領略下我們屌炸天的中餐,見識下什麼是吃。因為我發現很多人請客前,都是自己自作主張,也不問問邀請人愛吃什麼不愛吃什麼。這是典型的自我代入感太強。看看美國的地獄廚房等等美食節目,一頓好的西餐不也一樣得折騰幾個小時才做得出來?好的西餐哪裡不講究了。

    我從來不會自作主張做這種事,因為實在太懂那個感覺了。如果邀請的話,我每次我都會在做飯前問受邀人喜歡吃什麼,喜歡什麼煮法,不吃什麼。在我看來,做頓對方喜歡吃的飯比做頓自己認為好吃有文化特色的飯重要多了。

    ---------------------------------------------------------------
    評論里有的評論我真是無法回答。我整篇文章想表達的是,尊重別人的味覺飲食差異,人家愛吃就吃,不愛吃就算了,沒必要因此批判別人不會吃。結果都在舉例:我某某外國朋友多愛吃中餐。

    我也愛吃南美菜、義大利菜、法國菜,日韓菜等等等等。說明什麼呢?說明其餘的中國人也都愛吃? 不愛吃的話就得接受這些國家的人批評不懂吃?儘管我愛吃這些菜,但不代表我要認同他們菜系裡的所有菜我都覺得好啊。


    身為中國人真的覺得中餐最好吃,中餐吊打全世界美食。

    但是每次看到這些題目就覺得很自慚形穢,什麼外國人多愛中餐,外國人從未吃過美食之類的言論。我真的覺得很無語。

    (ー?ー|||)外國人的想法其實應該跟你一樣。。

    估計他們也是這樣想的。。想我們國人吃到他們的美食會不會自慚形穢。。

    (ー?ー|||)我告訴你不會。。我只會覺得這個人在搞笑。。

    另外我也從來不覺得有什麼什麼餐比較高檔。
    (ー?ー|||)我是會覺得這個餐比較貴。。。

    大多數人吃東西只會找符合自己口味的。不會因為別人覺得這個好吃自己就也覺得這個好吃。
    最明顯的就是土生土長的福建人可能會不喜歡湖南菜和川菜。對他們而言太重口,胃也吃不消。

    我各種東西都吃,但是我真的不認為中餐人人愛吃。
    外國人有他們的飲食習慣。肯定不可能那麼愛中餐。


    這是得多有民族自豪感才能問出這樣的問題...


    首先,【大廚】可不是隨便冠的名詞。
    如果你認為真正優秀的西餐大廚,都僅僅只會做做西餐,而對東方餐飲文化絲毫不了解,那就是你的偏見了。
    優秀的中餐大廚和優秀的西餐大廚,其實有是共通點的:那就是對飲食文化的熱愛和了解。這其中包含了紮實的基本功;優秀的學習和吸收能力;以及出類拔萃的創新能力。
    作為一名大廚,自然是吃多識廣且組合能力強。在這個專業領域上對比普通人自然是超出太多。不論是東方或者西方,在日趨激烈的競爭中,大廚們的日常工作絕不僅僅是日復一日得重複製作相同的菜品。菜單需要實時更新變化,他們也需要不定期推出新的菜色。
    對比普通人對飲食文化的了解的掌握,大廚們不僅僅只是吃一道菜色,還會分析出主要食材,次要食材以及各種配料。
    比起吃到一道美味佳肴,與其說是自慚形穢,倒不如說是欣賞。欣賞之餘還會對菜品做分析研究,同等於廚庫里又多了一項或幾項庫存,以備推出新菜式時調用。
    總而言之,在吃得越多,見得越廣,創意越厲害下積累而誕生的大廚這裡,自慚形穢基本上是極其困難的。更多,也更恰當的應該是心有靈犀的賞識。


    不請自來的中德混血強答一波。

    作為從小被中西餐投喂的小孩,只能說自慚形穢不可能粗線畢竟是大廚啊見世面多廣啊!!要是看見其他國家的飲食就自慚形穢那怎麼好好把自己文化發揚光大啊!!!
    再說就是普通民眾,不管是中國人美國人德國人,都是很愛自己的飲食文化的,每個國家的人都覺得自己的飲食文化才是最厲害的這不是最基本的民族自豪感嘛!(不過似乎很多人覺得美國人不會欣賞美食只愛吃快餐是怎麼回事?)我曾在德國住過半年,最深的印象就是那兒的紅酒燴兔肉(我真的覺得不太好吃ORZ),但是我們隔壁的老夫婦很熱情特愛邀請我們去他們家吃飯。每次我和哥哥都是滿含熱淚地感謝他們的好意。。。到了中國也有人熱情地給我吃豬爪鴨舌之類的東西。

    感覺跑題了。。(還是再次感謝熱情的世界人民吧!)


    歐美的西餐大廚吃到「正宗」的中餐後,恐怕會懷疑自己之前吃的都是「假」中餐!

    19世紀末,底層華工們憑藉「隨便炒炒」的手藝,將中餐帶進了美國。此後的一個多世紀,美式中餐憑藉雜碎、甜辣炸雞和簽語餅三足鼎立、自行發展,離真正的中餐越來越遠,最終自成一派。

    • 《生活大爆炸》中主演在吃中餐外賣

    中國人不認的「假中餐」

    19世紀末期反華的浪潮下,華人被擠出福利佳、待遇好的工作崗位,被迫進入了工時長、利潤低的服務行業,那些白人們不願意乾的洗衣店和餐飲店漸漸被中國人收至麾下。

    於是,中餐開始通過這些無處不在的華人餐館走出華人圈,被本地人所認識。其中最常見的一道菜就是雜碎(Chop suey),這是一種由肉絲和蔬菜混炒而成的菜,主要用牛肉絲、豬肉絲或雞絲等,與綠豆芽、芹菜絲、筍絲、青椒絲、洋蔥絲、大白菜絲或者雪豌豆等炒在一起。

    • 典型的雜碎 / Public Domain Pictures

    然而熱愛中華美食的美國土著們來到中國後,常常有種「吃了假中餐」的感覺。

    究其原因,雜碎在誕生之初就不是真正會做飯的中國人做的。第一批開中餐館的華人勞工中少有真正的大廚,大多是無法找到其他工作,才現學的手藝。於是中華料理才變成了各種肉絲炒各種菜絲,調料則是萬年不變的醬油。

    • 正在修鐵路的中國勞工 / Wikimedia Commons

    1903年梁啟超遊歷美國時,曾品嘗過雜碎,但印象不佳:「然其所謂雜碎者,烹飪殊劣,中國人從無就食者」。

    而發明「左宗棠雞」的台灣廚子彭長貴雖然把酸甜炸雞和左宗棠扯上關係,但湖南人卻並不認。

    2003年,英國BBC電視台主持人鄧扶霞前往湖南考察半年,收集各餐館菜單,但當地並沒有人聽過左宗棠雞,更別說在菜館中供應。同一時間,彭長貴在長沙開設的彭園餐廳也因為不被當地人認同,很快關門大吉。

    更讓美國人不能理解的是,中國的本土餐館裡竟然都沒有提供簽語餅。

    這種中空的三角型酥皮餅乾遍布美國的中餐館,每個食客都會免費獲得。餅乾裡面裝有紙條,上面寫著孔子名言,或假託孔子的幽默短句。

    • 簽語餅 / Flickr

    既有「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又有「大米是第一大萬能烹飪原料」,還有「你馬上會遇到一位可愛的金髮美女,她對你微笑,你會給她錢……她就是我們前台的收賬小姐」。

    據根據《洛杉磯時報》的報道,僅在1958年,中餐館的食客就打開了2.5億個內含孔子警句字條的簽餅,還有不計其數的美國人將簽餅囫圇吞下。

    簽餅的起源眾說紛紜。有人說簽餅最早出現於1909年的舊金山,也有人認為是洛杉磯一家中餐館於1918年最先發明,還有人相信是一位日裔美國人在1914年創造。甚至有學者認為,簽餅源於宋人抵抗蒙元入侵時在月餅中藏匿情報的習慣。

    • 幸運簽餅的確長得很像一種日本小零食 / Youtube

    不管怎樣,簽語餅已經成為美式中餐里重要的環節,成為了中餐的特色標籤;也讓無數親自來到中國的美國人在真正的中餐廳里大失所望。

    美國人忘不掉的味道

    上世紀中葉,中餐在美國還是「不入流」的代名詞,經常因油膩、不衛生等理由遭投訴,價格也遠遜於法餐等美國人心目中的大餐。

    1990年代初,日餐因其清淡、健康的特點開始在美國大行其道,受到日餐館的啟發,大量中餐從業者開始在中餐館兼售壽司、韓餐、泰餐等亞洲菜,成為具有鮮明fusion(融合)特徵的美式中餐,後來又發展出外賣業務。

    儘管向日料看齊,中餐卻並沒有學到日料的高級感。大部分中餐在美國依然是「二等菜」,它不像日料或者義大利菜那樣貴得理直氣壯,而是以方便快捷的外賣,和壓倒性的餐館數量取勝。

    • 舊金山日落區的中國飯館 / Wikimedia Commons

    根據紐約時報記者李競2008年出版的書《幸運簽餅紀事: 中餐世界歷險記(The Fortune Cookie Chronicles: Adventures in the World of Chinese Food)》,2008年全美有4.1萬家中餐館,比美國境內的麥當勞、漢堡王、溫蒂漢堡、達美樂、必勝客的連鎖店加起來還多。

    但儘管數量上有壓倒性優勢,質量卻沒有得到保障。根據2009年紐約市健康與衛生局的數據,紐約中餐館衛生檢查的平均分為15.7,而所有餐廳的平均得分是14.4(分數越低越好);能達到基本衛生標準的中國餐廳比例也比其他餐廳低1%。

    在舊金山,如今在Yelp上最受歡迎的中餐館San Tung在衛生評分上也只有57分(百分制)。

    這些數量龐大的中餐館吸引了源源不斷的客流量,卻始終很難在品質上有所突破。在2017年全球前50的最佳餐廳排行里,完全沒有中餐館的影子。大部分在美國的中餐館,更是主推外賣,讓美式中餐的概念進一步快餐化。

    當美國留學生 Amelie Ning Kang 接受美國公共廣播電台 NPR 的採訪時,則脫口而出:「人們一想到中國菜,大多想到的都是美式中餐外賣。」

    而當歐美大廚嘗試了八大菜系的「純正」中餐後,恐怕會懷疑自己之前吃的都是「假」中餐吧!

    微信搜索關注「浪潮工作室」,帶你了解更多有關中餐的新鮮知識!


    http://weixin.qq.com/r/6zo1LZzEaMEXrdhO92-5 (二維碼自動識別)


    大師驚嘆中餐並不是貶低自己原來的積累,而是為世事之多樣而感到興奮。當中並沒有厚此薄彼的味道,只是我們都習慣非得比出個一二三四罷了。


    我記起了狗蛋拉姆齊的終極烹飪教程,裡面有一道小吃是四川風味,做雞肉吧好像,加了花椒什麼鬼,我當時驚訝的是狗蛋的解說。反正大概意思應該是,大廚一般不會驚訝,但會讚美,然後改良。


    真心不會。西餐翻來覆去就是那些東西是沒錯,但是想做好真心不容易。能到主廚chef級別的都是大拿,稍微調整一下改做中餐也不是什麼很困難的事情。中餐是好吃,但是真不會很難入門去做。


    就算他們自慚形穢,也不是對你自慚形穢


    首先,大部分大廚/大觸都是身經百戰,見得多了,就算東方某些國家沒有去過也會知道一些處理手段,甚至很多手段在廚師學校就開始玩起了,早於去廚房玩的時候。(不過中式一些食材很麻煩,但是所以跨過做菜都有食材上的麻煩之處)(另外一個麻煩之處在於西餐是一道橫菜比較多,於是像是銅鍋,早茶,蚝油撈麵之類不好直接遷移)

    其實這個問題應該召喚以蔣尋為首的一小撮對廚師訓練和食材採購比較了解的存在的。

    某種意義上這也是玩家和普通人的不同,玩家有這樣一種強迫症:
    You shall be as gods, knowing ...

    不過題主顯然沒有自己試著做一些西餐中的前菜,可以從一些簡單的開始比如 Clam Chowder


    打不恰當的比方

    你大學四年四六級都考不過,遇到雅思7分的,你會自慚形穢嗎?

    就算西餐如你所願不如中餐,也只是雅思6.5分和7.0分的區別,在美國爸爸那裡上個普通大學還是可以的。

    手淫強身意淫強國啊。

    自己做不來幾道菜,天下西餐中餐吃過幾樣呢?

    就幻想別人自慚形穢?


    推薦閱讀:

    辣味菜肴為什麼流行?
    牡蠣(生蚝)都可以怎麼吃?
    國外有哪些比較好的美食推薦、點評網站?
    做沙拉有哪些好吃的醬料?
    最近聽說了Meal Prep,想要嘗試,有沒有直接實踐者給些建議?

    TAG:美食 | 烹飪 | 西餐 | 中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