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城之戀》到底是不是在說愛情?

范柳原和白流蘇之間的關係,是愛嗎?


瀉藥。

張愛玲將她的第一本小說集命名為《傳奇》,我認為《傳奇》裡邊的小說的主題,最主要的便是「傳奇」。

《傾城之戀》通篇講得,都是一個傳奇般的故事。一個年近三十的女人,離婚多年,在兄嫂家被嫌棄被欺負被冷落,自己的親媽都潔身自好般地淡然處之,可以說已經到了人生最低點。但是這個女人把自己當成賭注,一把一把地讓自己成為最高的籌碼,釣了一個多金又有風範的金龜婿——中間可謂此起彼伏,讀者們以為金龜婿向她示好是喜歡她,豈不知金龜婿也只不過把她當做一時風流的對象,眼看金龜婿馬上要甩了她了,結果轟炸來臨,兩人又成了孤城中互相的依靠。

這是一個具有言情、懸疑、解氣等因素的小說,看上去輕鬆幽默、簡單有趣。

但我覺得它內里探討的,是范柳原和白流蘇兩人的婚戀觀。

而婚戀與愛情與愛,是沒有關係的。

也就是說,我認為《傾城之戀》沒有在說愛情,同時我也認為,白流蘇與范柳原之間的關係,沒有幾分幾兩的愛。

白流蘇是來幹嘛的?

她是來找個依靠的,作為一個大家子里的小姐,她接受的是一套淑女教育,身邊人的社交,是一套三綱五常的思想。總之,作為一個女人,她可以讀讀書,認認字,學點業餘愛好,增加點沒有實用意義的特長。年齡到了,尋個主兒嫁出去,做新家的內婦,管理家裡的事兒,給老公生孩子留後,閑著沒事就和貴婦們閑聊消遣。

這樣的女人,並不是無用的女人。可是她的有用,也僅僅是對那個養活她的男人來說,是有用的。

傳統理念下,女人對男人的依附性,這就是其中的一個表現。

白流蘇是明確知道自己作為一個女人,是要靠著男人活下去的。即便時至民國,法律已經允許婦女有離婚的權利,可是離了婚之後,她不再靠前夫活著了,這時候拿著賠償的錢回家,又得乖乖地將錢上交給供養她的三哥來保管,等於說,找到了另一個依附的男人。

根本原因在於,一個已經變革的社會下,一個沒有經過徹底變革的人應該如何生存下去。

流蘇可以選擇不去靠男人活了,可是她一旦成為職業女性,那等於是自降身價,以後再來追求她的男性也肯定不會是范柳原之流。而且職業女性有多苦她肯定也知道,辛辛苦苦掙個幾塊錢,清貧地過日子。以後再結婚,生活依舊是困頓的。靠自己固然能生存下去,可這生存質量堪憂。

倘若是靠男人活呢?雖然是仰人鼻息,可是畢竟仍舊是奢侈的日子,仍舊是上流社會的生活。

這個時候,流蘇做出的選擇就是,寧做鳳尾,不做雞頭。

拿著自己僅剩的一點資本拼一拼,名門淑女、女人味以及與男人交往的經驗。

這是人和。總之,流蘇是一個具備良好調情談戀愛因素的女人。

所以范柳原看上了她,給了她機會,讓她到了香港。

這就是白流蘇的婚戀觀,她要靠男人生存,所以找一個男人依傍上去,就是她的目的。但是她又想:總之,沒有婚姻的保障而要長期抓住一個男人,是一件艱難的,痛苦的事,幾乎是不可能的。

所以她更深遠的目標,就是和這個男人結婚。有了這一紙婚約,她就等於有了一張長期飯票,有了幾乎可能是後半生的依靠,而且還能出凈胸中一口惡氣,從此抬頭挺胸做人。

香港無疑是她的地利因素。

說完白流蘇,我們來談談范柳原。

范柳原是庶出,身份並不高貴。此外估計成長的過程中,也少了父親的陪伴。長大之後,好不容易得到了繼承權。再加上年紀輕輕地時候,受了些刺激,究竟是什麼刺激,我也沒想明白,反正之後他就走向了放浪。

所以范柳原這個人,生長在一個安全感係數並不高的環境中,而且他的錢也是經過層層算計與智斗才得來的,要說這個人沒有防備心,估計沒有人會信。所以女人的那點小算盤,范柳原肯定摸得透,誰真誰假,估計他也早已百鍊成鋼。一個通過一番苦功掙得一番錢財的男人,內心對女人的提防,也是不可小覷的。

因為錢,他成為了如今的他,女人們紛紛像無頭蒼蠅一樣靠攏他。他看不到真心,他能看到什麼?他能看到的,就是他能用錢擺弄女人。那些上趕著他的女人中,他能看得上的,他都能拿來玩玩。

所以他的世界中,錢是通行證,女人是玩物。

起先他應該把白流蘇也是當成一個可以玩玩的女人來對待的。從頭至尾,除了最後幾頁,他對流蘇有那麼一點點認同,其他的時候,流蘇只不過是一個可以談戀愛可以調情的女人。

他把她接到香港來,帶她跳舞,帶她去城牆懷古,和她通電話,他說了無數句調情的話,為的就是一個各自開心,還有就是一種自我宣洩。

他是自我矛盾的,一方面,錢給了他無數個玩女人的機會,同時錢也令他失去了女人對他的真心。

所以他急迫地向白流蘇證明自己究竟是一個什麼樣子的男人,玩世不恭,勘破世事。豈不知在流蘇心裡,他是一個什麼樣的男人並不重要,她終究獲得不了他的心,他也不可能為她變成一個好男人。她要的,是他能夠帶給她的保障。所以當范柳原說出「你根本以為婚姻是長期的賣淫」的時候,她其實也是失控了,怎麼說,這句話雖然很不道德,卻是那麼一針見血,因為對於像白流蘇這樣的女人,婚姻這樣長期飯票,不就是靠「賣淫」換來的嗎?

其實范柳原只不過想說出自己的真心話,來安撫自己從未得到認同的心靈。

至於他究竟愛不愛白流蘇,如果愛,是什麼時候開始的,我並不是很清楚。因為我感覺白流蘇這樣的女人,似乎並沒有什麼特別吸引人的地方。可能在當時的環境下,白流蘇是進步的女性,憑此吸引了范柳原吧。

但是不管怎麼樣,范柳原對白流蘇,是有愛的。

可是愛又能如何?愛感化不了白流蘇,白流蘇也不會因為范柳原愛她就把自己全身心投入到范柳原身上去。同理,范柳原也知道即便多愛一個人,那個人也不會因為你愛她就變成你的人。

兩個人都是自私的,算計的。愛是內心戲,是解決不了檯面上的事情的。

香港是兩個人感情發酵的地方,兩個人就是在這個地方逐漸培養起感情來的。

天時就是港戰,日軍開始轟炸。

動蕩的時事,兩人都無依無靠,這一下子,只好相互取暖。

沒能看到的,是港戰如何一步步地使柳原改變了心思。

能看到的,是柳原改變了心思,娶了白流蘇。

至此,他們兩人的婚戀博弈告一段落。

范柳原不會因為婚姻改變,白流蘇也不會因為婚姻改變。

比起愛對方,他們都更愛自己。他們都愛自己,勝過了愛愛情。

你若說他們有愛,的確,是有的。

但是愛並不是主要因素。

如果一個人的生活是首先為自己而活的話,那麼即便ta說多少句有關自己愛情的想法,推薦多少有關愛情的格言,我們都會心知肚明地知道。這個人嘴上說著為了愛情可以傾盡所有,其實ta內心裡邊必定有不少盈餘。為自己而活的人,不僅僅是愛情,生活的一切資源,都是為己所用的。即便給愛情留了空間,愛情也不過是他生活的點綴。

所以《傾城之戀》,讓我們看到的是兩個極端自私的男女,在一場有關婚戀的博弈中,兩人是如何在保全自身的前提下,做出了一個讓雙方都滿意的妥協的。


若是真愛,何須傾城

年少的時候看張愛玲的小說《傾城之戀》,總為「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樣的誓言感動。覺得小說是講述一個愛情故事,一個太過唯美、偉大而轟轟烈烈到傾倒了一座城的愛情故事。多年後再重讀小說,發現年少時的自己完全誤解了那個故事。

小說的女主人公,白流蘇與吃喝嫖賭又家暴的丈夫離了婚,搬回了娘家,與哥哥嫂子們一大家子人生活在一起。哥哥嫂子們挪用花光了她的錢財後,卻不待見她,怪多了她一張口吃飯,怪她帶來晦氣。她被家中人排擠欺侮,艱難度日。

在一場給七妹安排的相親中,白流蘇遇見了相親的對象華僑富商范柳原。兩個人陷入了愛情,成就了一場傾城之戀。

白流蘇和范柳原都是愛著彼此的,但兩個人卻又都是自私的。

白流蘇是愛范柳原的,不然就不會下那麼大的賭注去香港,不會那樣期盼著和柳原結婚。但她的愛中,又有著對娘家人的報復,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一般想抓住柳原,逃離過去的生活。她不願柳原把她當做情婦,怕被家裡人笑話,怕沒有退路,怕一切成空,所以她不告訴他,她是愛他的,怕他吃定她。

范柳原是愛白流蘇的,不然不會覺得流蘇是最有中國味的女人,不會想看流蘇房間窗戶上的月亮是什麼樣的,更不會說出「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樣的話。但是他不想和流蘇結婚,不願意有個人,束縛住自己。

兩個人相愛的,但又都是庸俗而自私的,都是在算計。

香港城的淪陷,讓范柳原的船去不了英國。他穿過炮火轟隆的城市,到了流蘇身邊。他再也沒有什麼家業前途,她再也沒有未來可擔憂,兩個人只有彼此。一整座城的陷落成全了兩個人的愛情。

張愛玲對人性的洞察總是那樣的深刻。《紅玫瑰與白玫瑰》中,男人一生中一定會有那樣兩個女人。《傾城之戀》並非是偉大的愛情傾倒了一座城,而是只有一整座城市的淪陷,才能讓人不再計較那些生、死、得、失,去成全自己的內心。

在現實的生活中,人們對於愛情有太多的計較和算計。

怕付出太多、太主動就不被珍惜,怕被拒絕、難堪,被人嘲笑。男人怕女人,「漂亮的有太多過去,聰明的太理性,笨的太無趣」,女人怕男人「闊綽的花心,窮的太艱難,老實的太沒勁」。

太多的計較,耗盡了本就不多的真心。再沒有一座城的淪陷,來成全自私的人的愛情。

義無反顧、轟轟烈烈的愛情只有年少不懂事時才會去做。對於成年人,生活遠是比愛情重要的多的事。人歸根到底,還是更愛自己的。


我覺得范柳原對白流蘇是有些愛的。范柳原是華人,但是一直在英國長大,見的是西方面孔與世界,他說過一直對古老的中國有期盼與幻想,雖然後來他和白說回到中國之後很失望,但說明他的骨子裡是愛東方古典美的,這種愛我覺得應該源自於他對中國人血統的歸屬感,所以他見了白流蘇之後才會被她的「擅長低頭」,「像京劇里的人」,撐著油紙傘,穿著旗袍的樣子所吸引,誠然,在中國有很多這樣的女人,但試想,若白流蘇僅僅具有這樣的氣質與外貌,內里是一個傳統三綱五常,讀貞潔烈女長大的,和外人男子僅僅是說話就真的會臉紅,顫抖,自責的人,我想范柳原應該不會愛她,即使是愛,也是一時對傳統美的新鮮感,時間久了也會乏味,但好巧不巧,白流蘇並不是這樣的人,她有過愛情經驗,有強大的生存壓力,並且很聰明,懂得在愛情中如何博弈,也懂得與范推拉,這樣的你來我往讓范覺得有意思,能回味,而不是一種嚼口香糖的感覺,沒有味道了就吐掉。所以我覺得白流蘇對范柳原是有宿命般的吸引力的,外表的古典美圓范的東風夢,內在的聰明滿足范的西方胃。當然這種愛顯然不是我們現代正常男女的廝守和非彼此不可,但是足夠讓一個有錢有閑的范柳原把白流蘇接到香港,與他發展接下來的故事。
還有就是小說中范第二次把白接到香港時和她說的,你就是醫我的葯和在飯店避戰時兩人對彼此生命的擔憂讓我覺得很暖,覺得他們之間是有愛情的,不管是自私的也好,片刻的也罷,至少那一刻是感人的。


兩個心理有傷的聰明人彼此吸引,進行一場利己主義的相互博弈,也許就是現下雞湯文中說的「勢均力敵」吧。

但這是不是愛情呢?至少,他們倆人是不願意承認的。承認意味著什麼?是誰先動誰就輸,是冒著再一次受傷害的風險,把心底那一抹柔軟細膩掏出來給你看。這特么多危險啊!

大三的時候初讀此文,覺得張在香港淪陷這種轟然巨大的時代背景下不厭其煩地描摹這些細微的情愛博弈,真的是沒有格局。

五年之後,我才有些恍然:所有的歷史巨變、時代滄桑,最終都是人性在無數細微場合相互作用的總和。

在人性的迷宮裡,愛情反而顯得有些微不足道了吧!


原來不是愛,但香港淪陷的過程中 有了愛,不多,夠用個十年八年的了


本來只能做情婦的,因為有了共同患難經歷,反而真結婚了,所以說這場戰爭成全了流蘇呢。婚後柳原還是到處留情,流蘇也不在意,因為她的目的達到了。用傾城之戀來描述他們之間的感情真是五味雜陳,諷刺又荒涼。


那時香港人不忙於躲炸彈,卻急著結婚,報紙上除了驚悚、悲觀的新聞標題,居然全是喜氣洋洋的婚訊。

以書觀人,這些遭逢亂世的「瘋狂」男女,也不再那麼不可理喻。

「想做什麼就馬上做,否則就來不及了」
「及時行樂」


想到昨晚看王牌特工2
裡面說到只有擁有了不想失去的東西人才會活的有意義

到底是婚姻還是愛情。


張愛玲對人性的洞察總是那樣的深刻。《紅玫瑰與白玫瑰》中,男人一生中一定會有那樣兩個女人。《傾城之戀》並非是偉大的愛情傾倒了一座城,而是只有一整座城市的淪陷,才能讓人不再計較那些生、死、得、失,去成全自己的內心。

在現實的生活中,人們對於愛情有太多的計較和算計。

怕付出太多、太主動就不被珍惜,怕被拒絕、難堪,被人嘲笑。太多的計較,耗盡了本就不多的真心。再沒有一座城的淪陷,來成全自私的人的愛情。

義無反顧、轟轟烈烈的愛情只有年少不懂事時才會去做。對於成年人,生活遠是比愛情重要的多的事。人歸根到底,還是更愛自己的。


「那不算。我們那時候太忙著談戀愛了,哪裡還有工夫戀愛?」,前一個「戀愛」理解為「戀愛過程中相互猜疑、算計」,第二個是歷經戰亂,兩人解開心結,回歸到平凡生活後的愛情,所以,我認為講的是愛情。


推薦閱讀:

張愛玲的《愛》究竟表達了什麼?
如何理解“海底月是天上月,眼前人是心上人,向来心是看客心,奈何人是剧中人”这句话?
讀張愛玲是否要比讀張小嫻高檔?是或者不是的理由是什麼?
張愛玲為什麼那麼冷漠孤高?
如何評價張愛玲的小說《半生緣》?

TAG:小說 | 情感 | 張愛玲作家 | 書籍評價 | 傾城之戀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