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避免「聽過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撿自己覺得最靠譜的道理試,適合就留,不適合就換一個試。

既檢驗了道理,又認識了自己。


追求一個女孩,一直被拒絕。
道理:
1.天涯何處無芳草,何必單戀一支花。
2.堅持就是勝利。

讀一本書,不太讀的下去。
道理:
1.一本好書,只要讀一個小時你就放不下手。
2.之所以不想讀,只是你還沒琢磨透裡面的意思,堅持下去。

選舉黨員。
道理:
1.槍打出頭鳥,為人要低調。
2.抓住機會。

同樣一件事情,有無數個道理,有些道理時常還是互相衝突的。
道理並不是恆常不變的,他隨著時間地點人物的改變也在改變,就算是同一地點時間人物,道理也有很多選擇。


絕大多數的道理是成功之後的總結,有些人這麼成功了,所以成了道理,要是他選另一條路,說不定比現在還要成功,生活就是這麼肆無忌憚的隨機著。

在《三體》中射手與農場主的故事:
射手在靶子上射了兩個洞,靶子上面的一種二維生物經過長年累月的研究,終於發現了驚天秘密,我們這個世界是被兩個巨型黑洞分割了的。

農場主每天晚上4點給糧食動物們吃,動物們一直把每天4點就會有食物當做一個恆定的規則。

以上兩個規則,看似如此永恆,也不過只是一個巧合,也不過只是一個人的習慣,改變非常容易。


道理就是一條條規律,節約了我們思考的時間,幫助我們儘快做出選擇。
即使知道了選項,選擇的那個人還是你。


知道道理,依舊過不好,原因很簡單,你選擇的道理和你真正想要的不一樣
你想要成功的人生,可是你選擇每天打遊戲,人生在於放縱,最終你沒有成功,你不能怪道理,只怪你的選擇。
你想要家庭幸福,可是你把所有的時間都花費在工作上,所以,道理幫不了你。
人生沒有對錯,只有你想要的和你所做的是不是一樣。


不要因為別人講的道理聽上去很厲害,便覺得是真理了。世界上,變數太多,情況太複雜,沒有一眼望到頭的那種簡單。

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先哲和智者也畢竟少數。所以真理畢竟是少的。何況,你又如何分清哪裡是精華,哪裡是糟粕?

竊以為,即使是智者,也不是一生每個階段都頭腦清明,思慮周全。他二十歲的言語,和四十歲相比,也會有稚氣的地方。


聽取三兩道理中的隻言片語,與自己的生活相磨合,借鑒一二,再自己找到自己的道理。聽別人說,不如讓自己悟,讓自己想,讓自己試。糾結於道理,糾結於道理對於人生的值導作用,也沒有用,因為日子還是再走,生活也是不顧你的想法在繼續。


聽一些道理,這樣或許可以少走點彎路。但也僅僅是少走彎路罷了。我倒是覺得,走一些彎路也又何妨?也許,這些也會塑造出未來的你。

懂得了自己,又懷一顆平常心,也能平和地與自己與世界相處。
不聰明,走了彎路,只是成與敗的結果會不如人意罷了。但絕對不會「過不好這一生啊」。

過好這一生,又沒有量化的標準。

我說得這些,也不是道理。


大道理是拿來出書立傳、吹牛扯淡用的。
過好一生,本來就是件很有難度的事情,需要的東西太多,比如解決問題的細心、總結經驗的耐心、面對挫折的韌性,健康的身體,豁達和虛心的性格,化解困境的智慧。
當然,還需要很多的運氣。
除了對一些已經基本決定的事情定個調子、說點場面話,你基本上可以不用說任何的大道理。

不過有一些真心話或肺腑之言不要當成大道理敷衍對待,這些建議還是很有價值的,一般是在當事人非常激動或徹底放鬆的場合下說出來的,例如悶聲發大財,這句話越想越覺得受益無窮。


謝邀。

知道做不到,就是不知道。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小馬馱起口袋,飛快地往磨坊跑去。跑著跑著,一條小河擋住了去路,河水嘩嘩地流著。

小馬向四周望望,看見一頭老牛在河邊吃草,小馬「嗒嗒嗒」跑過去,問道:「牛伯伯,請您告訴我,這條河,我能趟過去嗎?」老牛說:「水很淺,剛沒小腿,能趟過去。」   

小馬聽了老牛的話,立刻跑到河邊,準備過去。突然,從樹上跳下一隻松鼠,攔住他大叫:「小馬!別過河,別過河,你會淹死的!」小馬吃驚地問:「水很深嗎?」松鼠認真地說:「深的很哩!昨天,我的一個夥伴就是掉在這條河裡淹死的!」

小馬連忙收住腳步,不知道怎麼辦才好。他嘆了口氣說:「唉!還是回家問問媽媽吧!」   小馬甩甩尾巴,跑回家去。媽媽問他:「怎麼回來啦?」小馬難為情地說:「一條河擋住了去路,我……我過不去。」媽媽說:「那條河不是很淺嗎?」小馬說:「是呀!牛伯伯也這麼說。可是松鼠說河水很深,還淹死過他的夥伴呢!」媽媽說:「那麼河水到底是深還是淺呢?你仔細想過他們的話嗎?」小馬低下了頭,說:「沒……沒想過。」媽媽親切地對小馬說:「孩子,光聽別人說,自己不動腦筋,不去試試,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淺,你去試一試,就知道了。」   小馬跑到河邊,剛剛抬起前蹄,松鼠又大叫起來:「怎麼?你不要命啦!?」小馬說:「讓我試試吧!」他下了河,小心地趟到了對岸。   原來河水既不像老牛說的那樣淺,也不像松鼠說的那樣深。


知行合一
------王陽明


並不是每個人都能過得好一生,哪怕你很努力了。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吧。


你知道每一個公式,卻不知道它的適用範圍。


在你成功之前,真理都是放屁。
在你成功之後,放屁都是真理。


矯情的人是過不好一生的


記得本世紀初期,正是互聯網時代全面到來的前夜。有一次在購物中心,聽到了幾首八九十年代的經典老歌。


「明天你是否會想起,昨天你寫的日記;明天你是否還惦記,曾經最愛哭的你……」,旋律響起時,嘈雜的人群立刻沉寂了許多,大家都被久違的經典所吸引住了,甚至還有正在討價還價的顧客放下了手中的物品,抬頭看著屏幕上略顯陳舊泛黃的MV。


沒有網路的年代,精神生活是極其匱乏的,想聽到一首好歌都是那麼困難,多少人苦苦等待著電台和電視台的點歌類節目,只為聽一曲自己心儀的好歌。多少觸動心底的旋律,在大街小巷飄過之後,就如揮手作別的友人,不知何日再見。長長的懷念之餘,甚至腦海中還會苦苦搜尋那些若隱若現的旋律。尤其是那些那些一曲傾心卻又聽之恨晚的歌曲,讓人多少次在記憶里不斷重複對那些斷章殘曲的追尋。多少人用鋼筆密密麻麻的記錄下自己喜歡的歌詞,還會專門貼上歌星的貼畫,一邊抄寫著歌詞記錄本,一邊口口相傳式的傳唱一首首經典的歌曲。那時候,《同一首歌》這種老歌大雜燴式的節目,都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引發萬人空巷的熱潮。


今天開車忽然聽到電台里放著許美靜的歌曲,電台DJ還特別介紹了許美靜這個極其小眾的歌手,我已經多年未聽到她的歌曲了,心中略有感慨,於是有了以上的記憶和感觸。時代的變遷,會讓多少事物轉瞬即逝,連讓人駐足回首的機會都不曾獲得,就永久的塵封於歷史中。


網路時代的到來,讓各種文娛節目和形式變得唾手可得,過去一首歌、一個節目就能承載無數人共同情感和記憶。如今,網路化、開放化的時代,早已讓曾經的社會基礎不復存在。不是網路本身讓人的感情變得麻木,而是豐富的選擇和體驗,稀釋了感情、分散了注意力。受眾的口味也隨著文娛選擇的多樣而不斷提高了,自然不會再有那樣的感情和觸動,甚至因為閥值的不斷提高而邊際效益不斷遞減,最後對外部刺激變得遲鈍、麻木,甚至免疫。


此言絕非厚古薄今,鼓勵回到匱乏年代,而是匱乏年代對於知識和情感的敏感與饑渴,絕不應該隨著匱乏時代的遠去而一同消失。正如喬布斯所言「精靜如飢,虛心若愚」。


因為在互聯網時代,由於各類外部信息太多太爛,不但獲取知識信息的成本變得廉價,連知識本身也因為人們的鈍感而變得貶值,甚至連自己都容易被這種浮光掠影、淺嘗輒止的假象所迷惑,自認為懂得了一個道理,就能獲得一種能力。站在巨人肩膀久了,就真以為自己是巨人了。這是網路化時代最大的自欺欺人。


「我們的眼睛就是我們的監獄,我們的眼光所到之處就是我們監獄的圍牆」, 記得大哲學家尼採在眼瞎之後,無法再繼續博覽群書,卻也因此擺脫了書籍的束縛,讓自己的思想更加天馬行空、無拘無束。所以,比起貪多求濫的食物而言,消化能力好壞更為重要;比起點擊鍵盤就能獲取的知識而言,提高思考和行動的能力更為重要。


如今互聯網發展從電腦時代走向了手機時代,隨手就能搜索,隨時都在刷屏,獲取信息與知識真的太便捷了。過去,凡事需要聽取過來人的經歷體驗;如今,直接搜索網路各類人士的各種經驗唾手可得,各式宏觀層面的人生導師多如牛毛。在一個信息、資訊、知識越來越容易獲得的當下,由信息、知識、見識形成的競爭優勢和壁壘已經不斷衰減和消解,如何消化吸收知識,以及具體操作行動和執行的能力將變得越來越重要,也越來越成為衡量一個人是否具有競爭力的重要依據。


正是在這樣一個知識越來越貶值,行動越來越稀缺的時代,能力配不上野心、手段配不上眼界的錯位與扭曲如此之多,「懂得很多道理,卻依舊過不好這一生」的詰問,才會讓人如此臉紅、困惑與無奈,成為了橫亘在我們面前無法迴避的時代之問。


網路時代下,我們固然能以最便捷和迅速的方式,去吸收各種先進的理論、深刻的思想和寶貴的經驗。但一方面,很多高大上的內容離我們的生活實在太遠,只能作為務虛清談而已,根本無法解決我們自身的具體問題和現實困境,反倒是讓自己產生高人一等的錯覺和懷才不遇的落差;另一方面,他人的思想總結和人生經驗,是實踐積累閱歷豐富後的水到渠成,是歷經山窮水盡柳暗花明後的別有洞天;而未經人生閱歷和實踐檢驗過的真理,充其量只是紙上談兵,並不能帶來個人能力的提升。所謂識人察人,要聽其言而觀其行,正是這個道理。


關於解決知行之間的矛盾和疏離,明代大哲學家王陽明在五百年前就給出了答案: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作為網路化時代下的芸芸眾生,只有大膽走出舒適區,不斷嘗試新角色,在各種急難險要的環境和局面中去歷練和成長,提高「在事上磨練」的功夫,才能走出「自以為知」的幻覺與誤區,走向「知行合一」的人生新高度。


《後會無期》之後,這句話就火了。一大幫十幾二十多歲的「qq空間文藝青年」瘋狂引用這句話裝憂鬱裝深沉。要麼你就別說這句話,要麼你就過完這一生再來說,年紀輕輕就下定義說自己過不好這一生,年紀輕輕就對未來不抱希望,哪句大道理教你的?


少聽道理


這個問題很早以前我問他:為什麼知道很多大道理依然過的不夠好?
他輕啟丹唇吐出四個字:
沒有照做


多搬磚,少聽別人說屁話。


少聽道理多搬磚


事實上,也許你現在的一生,已經是你萬千可能的人生中,最好的一種。


只是聽過了那許多道理,當然過不好這一生。不然,過好這一生也太簡單了。紙上得來尚還覺淺,更何況只是耳朵聽一聽。如果是自己思考通了那許多道理,這一生的質量應該會多少有改觀吧!


推薦閱讀:

你去過的最接近「世界的盡頭」這個稱號的地方是哪裡?
把學費拿來念書還是環遊世界更合適?為什麼?
如果你家的狗會說話,你最怕客人問它什麼問題?
唐代的藩鎮問題是否可以通過類似「推恩令」的方式解決?
你是好人還是壞人?你為什麼這麼覺得?

TAG:生活 | 調查類問題 | 後會無期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