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外国人不给宝宝把尿,他们是怎么训练宝宝自主如厕的能力的?


废话少说,直接上图。

解释一下图中的数据
首先,这是一对双胞胎。所以,他们生理上的差异可以说几乎可以忽略。

其中休从出生50天开始进行如厕训练。按照天数和成功的百分比做记录。我们可以看到一条非常纠结的曲线。直到700天开始。突然成功率就突飞猛进了。

而他的兄弟希尔顿则是在700天以后,开始如厕训练,成功率与其训练了将近2年的兄弟不相上下。
而这个实验要证明的就是这种生理上的本能性的能力。需要的是孩子身体发展成熟到一定阶段就可以自然完成的。后天的这种训练和努力效果并不明显。

而且,从我身边的观察来说。过早给孩子进行如厕训练。往往导致的是养育者多了一个与孩子纠缠纠结的事情。还会让孩子体验生活非常的不好。

在儿童发展早期,此类的事情非常多。建议不要自发的想当然的养育孩子。了解孩子各阶段的特征。省心,省力,养得还好。


=====================================================================
对实验的样本有疑问的同学,首先感谢你们的质疑,后继的确找不到大范围人群的实验paper,请如果有知道的朋友推荐一下。但就现在已知的信息来看,自主如厕的前后偏差和孩子学会走路一样。不会非常的大。有孩子的家长差不多都可以在这个时间点前后一个月范围内训练孩子自主如厕。

问如何进行如厕训练的,我建议可以参考这个视频,从这个视频的2分14秒看起。这不是一次如厕训练,而是一次孩子自主换拉拉裤的训练,孩子应该在1岁半以内,无法进行如厕训练,但这种教育孩子自主行为的教育引导方式是可以拓展到很多方面的。
视频封面0-3岁样板蒙氏教育—在线播放—优酷网,视频高清在线观看视频注意老师帮助孩子做的事情都是孩子无法做到的部分(比如:将拉拉裤从腰褪到膝盖,将新拉拉裤穿入自己双脚,穿好后将边缘翻折整齐),但是孩子能够自己完成的部分,都是自己完成的。 如果以这样的方式从一而终的引导和教育孩子,自主如厕真的不会是个很大的问题。


不把尿,孩子也会自主入厕,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我家小孩两岁,因为我有点轻微的洁癖,从出生到22个月一直包着纸尿裤,即使是炎热的夏天,小孩从没出现过不适。
直到今年国庆后,因为看到网上有些三岁宝宝不肯脱掉尿不湿的例子,再加上宝宝整个夏天对我上厕所都很有兴趣的表现,我意识到可以开始训练宝宝入厕了。一开始宝宝是完全没有意识的,都是尿尿以后才告诉我们。
仅仅过了两天,宝宝就会在拉尿之前告诉我们并且坐他的小马桶拉尿了。这让我很是意外和惊喜,我本来心理预期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来对付这项任务。结果现在轻轻松松就解决了。
总结下我家宝宝入厕成功的经验吧:
1、心理准备足够。整个夏天基本只要妈妈上厕所他都在一旁观察。
2、尊重小孩,尿湿裤子是很正常的,不会责骂他。
3、一个舒服and有趣的马桶很重要,我家用的费雪音乐马桶,宝宝尿了会唱歌。一旦唱歌很有成就感有木有!对孩子也是鼓励。

PS 在短短的养育过程中,深深体会到上一辈的某些养育观念实在是很难接受。譬如别家小孩一岁就会喊尿了,别家小孩不到一岁就会走了。感觉小孩成了养育人炫耀的资本,这是我很反对并不屑的。
每个小孩都是独立的个体,应当得到尊重。入厕亦是。


背景,一家在法国,都是中国人。

真的相信自己的孩子很聪明很正常,而且没有入学压力的话,三岁之前就不要特别的训练儿童的如厕能力了吧。提供尿盆,适度让她/他观摩父母的如厕行为,语言上鼓励一下,小孩子自己会主动想去模仿的。尿床尿裤子了不要表现夸张和批评,不要搞得她紧张和恐惧排便这件事情就好,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要的无非就是自己做某件事情的自信,其他的都是水到渠成。

把尿我个人觉得就更没必要了,一点尿片钱,还不够补充那点精力损失的。

我家小女2岁半进了幼儿园的小小班所以学校没有要求除尿布(三岁入学是要求孩子会上厕所的,所以需要提前准备)。不过她也得到了机会看其他稍微大点的孩子是怎么上厕所的。这边的幼儿园都是幼儿大小的抽水马桶,很可爱。

完全没有训练过她,只是告诉她如果你想的话,可以去尿盆上厕所,如果不想,爸爸妈妈给你换尿布。另外,倒是引导了她自己穿脱裤子。在她自己小房间的柜子里放了几条干净的小内裤,说你大一点就能穿了。

然后三岁多一点点的某个晚上,她入睡的时候穿的是尿布,早上起床的时候发现她穿的是小内裤。百思不得其解,。第二天晚上监视器提醒我姑娘房间有动静,打开摄像头一看,她自己爬了起来除了尿布,跑到厕所蹲了尿盆小便,然后回了房间拉开抽屉换上了一条内裤。

就这样,之后一直就是自己上厕所了。晚上基本从来不需要我们起床去照顾她大小便,她自己起来开灯,开门,小便,擦擦,回房,关门,关灯,盖被子。除非生病,绝不尿床。

对于其他有入学压力的家长来说,无非也就是趁着入学前的那个暑假集中鼓励一下,小孩子准备好了,学习起来非常快的。如果是小孩子自己决定不要穿尿布要穿内裤,要上尿盆,就更方便了。


前几天恰好写了一篇把屎把尿的文章,发在我的微信公众号:奶爸de自我修养
收集了不少资料,我觉得把屎把尿这个事情看我写的这篇就够了。里面有一些介绍国外观点的。
链接:把屎把尿的江湖恩仇录
现在调整少量文字,发在知乎,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近年来,随着西方育儿知识的进入,把屎把尿成为一个很火爆的话题!


网上家长们分成两派彼此攻击,反对的人痛心疾首,支持的人呲之以鼻。


这边家长们吵得热闹,那边医生们也互相不服。


江湖恩仇只怕一时难以算清,可我们的宝宝不能停止生长等大家先吵出个结果,我们该怎么办呢?


奶爸我决定把你没时间看的东西,统统帮你看了,然后提炼出来告诉你。相信你看完本文就不用再看其他把屎把尿的文章了!


本文后面分为4个部分:三种代表性观点的整理展示、50名儿科医生的统计数据、来自国外的一些资料、我个人的结论。


前三个部分我尽可能保证客观,最后一个部分是我的主观意见。如果没耐心可以直接跳到最后看结论。


下面干货来袭,长文多图预警!


1 三个代表

我从微博儿科医生分类下,选出排名分别为第一的崔玉涛(北京和睦家医院儿科主任)、第三的张思莱(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原儿科主任)、第四的鲍秀兰(北京协和医院儿科主任医师)三位医生,作为三个代表,整理汇总他们的观点。


这三位医生相信很多家长朋友都已如雷贯耳,硬实力、知名度自不必说。但是最有趣的一点是,在把屎把尿上,他们三位的观点不尽相同,甚至互相矛盾!

其他医生的观点基本都可归入三位之一。


顺便一说,排第二那位没能入选的原因是她对把屎把尿的发言不够多。


1.1 鲍秀兰医生——支持把屎把尿


鲍秀兰医生的态度是很明确的,支持把屎把尿。下面先上几张截图,表明她的立场:

从上面三张截图不难看出,鲍秀兰医生对把屎把尿的态度是十分干脆的。


具体如何把,鲍秀兰医生多次回答了如下答案:

这段话说明了把尿的几个要点:

  1. 训练方法:嘘嘘声,多次重复;

  2. 训练原理:可使宝宝形成条件反射;

  3. 适用年纪:3、4个月开始,7、8个月结束;

  4. 把尿时机:吃完奶十分钟一次,然后每隔1~1.5小时一次;

  5. 把尿时长:不超过1~2分钟。

此外,鲍秀兰医生还就一些特殊的把尿时机问题发表了观点:

可以看到,鲍秀兰医生认可睡前把尿和夜间把尿。这和我们传统的做法是一致的。

关于把尿是否会造成一些危害,鲍秀兰医生也有表述:

所述三个网传的危害,鲍秀兰医生都是不认可的。


综上,鲍秀兰医生基本上认可传统的一贯做法,表述的多数观点也和常见的传统方法一致,最大的不同在于把尿适用年纪比生活中常见的短很多(生活中常见把到两三岁)。


1.2 崔玉涛医生——反对把屎把尿


崔玉涛医生的态度是反对把屎把尿,先来一张截图表明态度:

可以看出崔玉涛医生认为把屎把尿的坏处显著胜过好处。

再来看一下崔玉涛医生的另外两条表述:

可见崔医生对把屎把尿的反对是全年龄段的,同时他也反对夜间把尿。这和鲍秀兰医生都是不同的。


崔玉涛医生多次强调了把屎把尿的害处,从前面的图片中就能看出来。崔医生有一个案例是对把便造成肛门异常的一个描述,来龙去脉讲得比较清楚:

此外,崔医生还提到的缺点有:

总结一下,崔玉涛医生认为把屎把尿的缺点如下:

  1. 不尊重婴儿;

  2. 对髋关节有异常刺激;

  3. 易造成肛门括约肌松弛;

  4. 易造成脱肛;

  5. 易造成肛裂;

  6. 对膀胱功能的成熟不力;

  7. 提高了成年后的痔疮发病率。

最后看一条崔医生总结性的表述:

综上,崔玉涛医生反对把屎把尿,认为其坏处很多,同时强调大小便训练要符合生长发育规律,因势利导(训练时间从一岁半到两岁开始)。

1.3 张思莱医生——支持把屎,反对把尿


张思莱医生的观点可以说是位于鲍秀兰医生和崔玉涛医生之间,下面先来看她的表态:

上面两张截图已经很清楚的描述了张思莱医生的观点,为了更好地解读她的观点,我们再来看3张截图:

综上,我们总结一下张思莱医生关于把屎把尿的态度:

  1. 全年龄段反对把尿;

  2. 一岁以内,支持把屎,但要方法正确,一岁左右开始训练坐盆。

特别注意,张思莱医生不管对把屎还是把尿,都有一个与鲍秀兰医生很重要的不同,就是张思莱医生并不把“把”这件事作为大小便训练,而是作为临门一脚。


张思莱医生主张先有迹象,再用“把”完成,家长是被动的,宝宝是主动的。鲍秀兰医生主张定时“把”,先“把”,然后形成条件反射,完成排便,家长是主动的,宝宝是被动的。

因为宝宝大便之前有明显的外在表现,所以可以通过“把”完成临门一脚。因为宝宝小便之前没有外在表现,所以无法知道临门一脚的时机。


因为目的不同,所以导致结论和操作方法不同。这个区别是十分重要的!


前面的截图中,张思莱医生已经提到了一些把屎把尿的坏处,下面再提供一些坏处的表述:

张思莱医生认可一些坏处,不认可另外一些(直接质疑崔玉涛医生),总结如下:

  1. 把尿不利于膀胱功能成熟;

  2. 把尿容易引起宝宝抗拒;

  3. 把尿有可能造成肛门括约肌损伤;

  4. 把尿有可能跟肛裂有关系;

  5. 夜间把尿影响宝宝睡眠;

  6. 不认可把便和痔疮高发有关系。

以上即是张思莱医生的核心观点。


另外,我必须指出,张思莱医生以2011年6月为分界线,之前的观点和之后的观点有前后不一甚至矛盾的地方。


在那之前,她提出过延迟大小便训练是错误的,要尽早进行大小便训练的观点(注意是大小便训练,不是把屎把尿),甚至以自己的外孙为例支持1个月开始把屎把尿。在那之后,她再也没有提及这些内容,还否定了自己的部分说法。


我截取她关于外孙的说法作为示例:

注意上面两张截图的时间,2011年6月时她表示她的外孙从1个月开始把屎把尿,但后来她在微博上变更了说法,引起了粉丝的迷惑,2012年8月她明确否认了之前的说法。


综上,我认为张思莱医生2011年之前持有一种观点,2012年至今持有另外一种观点。这种改变也许是因为她接受了更多的信息,从而做出了新的判断。本文采信她2012年至今的观点,也即本节前半部分描述的内容。


2 儿科医生Top 50


我从微博儿科医生分类按排名从前往后,剔除掉不相关的专科医生(如儿童牙科),再剔除不活跃的医生(发帖少于100)。这样筛选下来,排名最靠前的50名医生即进入统计范畴。样本数确实不够多,不过基本上也能看出趋势。


首先,我对他们的态度进行分类,分为支持、不提倡、反对、未表态四类。所谓不提倡是指不赞成不鼓励把屎把尿,但对其坏处又不够明确,态度处于中性。


50名医生的表态比例如下:

50名医生中未表态的29名,表态的21名,再看一下是否表态和排名的关系,下图横轴是医生排名从高到低,纵轴有蓝条表示该医生表态了:

可见排名越靠前的医生,对此问题的关注度越高。我认为这说明把屎把尿的讨论对医生圈来说也算一个较新的话题,还未在医生圈形成共识。


后文的统计中,我们将把未表态的29名医生剔除。下面先来看看剔除后的表态统计:

基本上三足鼎立,但如果把不提倡和反对算在一起,就明显优势了。


关于把屎把尿有什么坏处,不同的医生有不同的见解,下面我们看看每一个被提到的坏处,在21名表态医生中,有多少医生认可:

对肛门的影响得到了最多医生的认可,达到了38.1%,其次是精神方面的影响达到了33.3%,第三是违背生长发育规律达到了28.6%。


我们再把数据综合一下,认可把屎把尿有坏处的医生占21名表态医生的比例如何:

统计结果是明显的。


综上,TOP 50儿科医生中,排名越高的越关注把屎把尿问题,在表态的21名医生中,反对和不提倡的占大多数,认可把屎把尿有坏处的占大多数。


3 国外怎么说


欧美并不把把屎把尿作为大小便训练,所以我查了半天也不知道把屎把尿英文怎么说?老外常说的potty training和toilet training是指的坐儿童便盆,是这个样子的:

所以,本节主要谈一下,国外人士在如厕训练上的一些观点。


3.1 日本


日本作为我们的邻国,在这方面和我们有惊人的相似,他们传统上也是把屎把尿的。


松田道雄医生毕业于日本京都大学医学部小儿科专业,1967年写就的《育儿百科》畅销几十年,最后一次修订定版是1999年。本书一岁以前是一个月一章,一岁到两岁是半岁一章,两岁以后是一岁一章。关于大小便训练从4个月到5岁,每章都有专门介绍。


首先,关于训练时间作者认为:


『教会4个月婴儿按时排便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婴儿最早也要在1周岁以后才能告诉大人自己想小便。一般是在1周岁半至两周岁才开始不用尿布。』


『让周岁前的孩子定时小便,其意义只在于节省尿布。到了1~2岁这个年龄的孩子,只要条件具备了,就可以开始训练孩子有尿时告诉母亲。』


『训练孩子排便的第一条件是气候要暖和;第二是孩子的小便时间要相对长一些;第三则是孩子的性格必须老实。』


显然,作者是主张1岁以后才开始大小便训练,不但要年龄足够,还要等其他条件满足。


特别注意,作者所说的大小便训练不是把屎把尿,而是坐便盆。



于1周岁内的孩子,作者认为由于宝宝大小便都不会主动示意,所以训练没有意义,也不会影响以后的学习过程。便硬的孩子大便前有所表现,有的孩子可以定时小
便,有的孩子夜里可以不尿床,诸如此类现象作者认为都跟训练无关,而是个体生理差异。有的孩子能顺利把出尿来,作者认为是巧合。作者对这个年纪所谓的训练
几乎都持不支持的态度。


『每小时取下1次尿布,让婴儿坐2分钟或3分钟便盆,嘴里发出“嘘……”的声音给婴儿把尿,可以说是母亲的排尿神经症。这样做是没有必要的,顶多在早晨和午睡醒来后让婴儿坐便盆就足可以了。』


松田道雄医生在书中反复宽慰家长,希望父母能对大小便训练抱以轻松宽容的心态,不能觉得小孩进度慢是其主观错误,不能觉得小孩注意一点就能不尿床,不能因为小孩抗拒使用便盆就采取强制措施,更不能因为尿裤子尿床对小孩子进行责骂体罚。


他认可在小孩表现出大便迹象之后,用坐盆来完成临门一脚,不能坐时把便也可,但不能超过1分钟。一岁以后条件成熟再进行大小便训练,训练过程要循序渐进,需持续漫长的时间。


3.2 美国


美国部分我将引用三本书。美国某些医疗育儿网站上的文章我也看过一些,基本上观点和这三本书一致。


3.2.1 斯波克医生


第一本是《斯波克育儿经》第八版,该书1946年出版以来,已被译为39种语言,全球销量5500万册,不断修订再版。我手上的是第八版,于2007年出版,目前已出到第九版。


本书被公认为20世纪最可信赖的育儿手册,凝结了“育儿之父”斯波克医生经60年考验行之有效的育儿经验。曾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论》、波伏娃的《第二性》等入选《时代》周刊“影响20世纪人类思想进程的10本书”。


斯波克博士先后在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医学。1933~1947年担任儿科医生。他还长期研究心理分析学。1947年之后,在国际顶尖的临床医学中心——梅约医学中心以及匹兹堡大学、凯斯西储大学担任医学教师和学者。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书中是怎么说的:


『大多数12~18个月的孩子都还不适合进行上厕所的训练,因为他们意识不到什么时候应该上厕所,或者还无法控制自己的身体,让它在合适的时间收放自如。』


『在18个月以前接受过多训练,注定会十分困难,而且效果也不见得令人满意。有很多孩子要到2岁或者2岁半的时候才能接受这些训练。』


『我建议大多数父母,还是等孩子长到2岁或者2岁半的时候再进行训练。』


斯波克的观点是将大小便训练延迟到2岁或2岁半再进行,相比前文所引用其他医生的观点是比较晚的。


斯波克在书中有专门一节,用了很长的篇幅来讲大小便训练。他认为宝宝在1岁半以后才会变现出乐于接受大小便训练,2岁时才在生理上具备控制大小便的能力。


斯波克推荐了一种温和的训练方式(有别于以往的强迫式训练),因为研究表明过早的、强迫的训练反而会延长训练周期。而在2岁生理成熟后,再开始采取温和的训练方式,反而可以缩短训练周期。


3.2.2 西尔斯医生


第二本是《西尔斯亲密育儿百科》,我手里的版本是2009年出版的。该书有完整的一章描述如何进行大小便训练。



廉·西尔斯,医学博士,美国儿科学会会员,全美最知名的儿科医生之一。儿科从医经历近40年,曾撰写过《西尔斯怀孕百科》等40余本怀孕育儿类畅销书,是
《宝贝说话》和《养育》杂志的育儿医学顾问。他在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上,创造了“亲密育儿法”,提倡通过母乳喂养、和宝宝同睡等方式让父母和幼儿及早建立亲
密关系。威廉·西尔斯现为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医学院的儿科学临床副教授。
威廉·西尔斯的妻子是注册护士,也是育儿顾问和母乳喂养咨询师,与人合著有25本育儿书,两人育有8个孩子。


书中强调了一个观点:晚训练比早训练好。


『我们现在知道,大部分宝宝18~24个月时,控制排泄的肌肉才成熟。还有一个支持晚些开始训练的理由:较晚接受训练的宝宝比早早接受训练的宝宝学得快。』


此外,西尔斯强调要通过观察宝宝的举动,而非简单通过月龄来判断训练时机:


『你
要观察宝宝的状态,而不是去数日历上的日期。下面这些信号说明宝宝已经准备好了:模仿你上厕所;能口头表达其他的感觉,如肚子饿了;能理解简单的要求,如
“去拿球”;尿布湿了或脏了之后,会把尿布拉开,或爬过来告诉你尿布脏了;爬到儿童马桶或成人马桶上;尿湿尿布的时间间隔长了,至少3小时;会研究自己的
身体器官。』


西尔斯指出,由于大小便控制肌肉不同,难易程度不同,所以宝宝学会控制大小便的通常顺序是:

  1. 夜间的大便控制;

  2. 白天的大便控制;

  3. 白天的小便控制;

  4. 夜间的小便控制。

『大部分孩子在3岁时能够学会日间大小便自理。如果到那个时候,你和你的孩子还没有进步,请咨询医生。』


关于训练方法,西尔斯写了很长的篇幅,总结要点,就是要逐步训练、方法得当、父母放轻松不能着急。


3.2.3 美国儿科学会


第三本书是《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0~5岁》第5次修订版,2012年出版。本书由美国儿科学会的超过100名专家编著和审阅。



国儿科学会是一个由60000名儿科专科医生、儿科次专科医生和初级护理医生构成的健康机构,主要致力于婴儿、幼儿、青少年的健康、安全和幸福事业。美国
儿科学会拥有全美最优秀的儿科医生、育儿领域最前沿的研究水平和最丰富的实践经验,其科学、先进的育儿理念在这本权威著作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家长可从书
中得到科学的、紧跟时代的育儿指导。


直接来看训练年纪方面的描述:


『当孩子快2岁的时候,应该开始考虑训练
他上厕所……不过,在开始训练孩子之前,你要知道,当孩子年龄更大一些时,训练其上厕所才会更加容易且更快达成。当然,早期的训练也是可以的,但不是必须
这么做,因为它可能给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压力。孩子目前可能还没有足够的大小便控制能力,而且上厕所前迅速脱衣服所需要的运动协调技能也比较缺乏。』


『一般而言,如果采取恰当的方式,孩子在接近18个月大时就可以开始学习自己上厕所,不会有什么危险。家长需要做的是,摒弃揠苗助长、希望速成的心态,让孩子顺其自然地慢慢适应。』


『研究表明,在18个月大之前就学习上厕所的孩子通常要到4岁之后才能完全掌握相关技能。相反,那些2岁左右才开始训练的孩子只需要1年时间就可以独立上厕所了。训练完成的平均年龄为2岁半左右。』


以上描述,观点是十分清晰的。


本书关于如何训练,也有大量的篇幅,总结要点就是要循序渐进,方法得当,父母保持宽容轻松的心态,不能嘲笑惩罚孩子。


3.3 国外小节


综合来看,国外的态度是比较统一的,尤其是美国的医生。


首先,把宝宝的生理发育规律放在首位;其次,要求家长保持宽容轻松的心态;第三要循序渐进,方法得当。


4 我的结论


写到这里,资料整理工作告一段落。国内医生对把屎把尿各执一词,美国医生对此倒是统一,不过他们统一的是大小便训练,他们不把屎把尿,也就没这烦恼。


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我想任何人都可以基于前文所引述的内容做出自己的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以下是我的分析,供大家参考:


既然医生们有些观点是矛盾的,那我就尽可能选择他们都认可的观点作为论据进行推导。


首先,我认为要考虑是否把把屎把尿作为大小便训练的手段。



们传统上认为把屎把尿是大小便训练的开始,从出生没多久持续到两三岁。而从前面的资料可以看出,宝宝18个月以前,大小便相关机能尚未发育足够,想控制都
控制不了,谈何训练?因此,我采信在18个月以前,大小便训练没有什么意义的观点。所以,在18个月以前用把屎把尿作为大小便训练手段是不对的。


那18个月以后呢?


所有的医生都认可宝宝能坐之后,就可以坐便盆,18个月都会跑了,自然不再需要用把屎把尿进行训练,直接训练坐便盆即可。事实上,几乎所有医生建议的坐便盆年纪都在1岁以内,不管是出于训练的目的,还是出于临门一脚的目的。


此外,现在的医生普遍认同,大小便训练的目标是指宝宝在大小便之前,能自己感受到,并语言提示大人,然后自己到厕所或便盆上解决。几乎没有医生认同,大小便训练的目标是家长一把,宝宝就条件反射开始大小便。


综上,把把屎把尿作为大小便训练的手段在全年龄段都是不必要的。


那如果把屎把尿不作为训练手段,只作为临门一脚呢?


定性地说,我认为没问题。宝宝马上或者已经开始拉了,把TA把起来,让这一过程完成,尚没有医生明确反对这样做。


几乎所有把屎把尿的坏处,都建立在三点之上——把的时间过长、频率过高、大人的主观预测。


那么,既然是临门一脚,就规避了大人的主观预测。如果操作方法上再注意时间和频率,就可以认为是安全的。


定性说完,再说定量。


首先,宝宝年纪太小时,是不适合把的,即使临门一脚也不行,这是所有医生都认可的。医生给的建议普遍是3~4个月之内不适合。


其次,当宝宝能坐之后,所有的医生都建议坐便盆,不管出于训练还是临门一脚的目的。因此,一旦开始坐便盆,把屎把尿的意义就没有了。



三,小便是不可预测的,也没有提前的表现,所以是无法对小便采取任何临门一脚措施的。现实中,很多家长朋友认为小便是可以长时间预测的,或者认为肚子里有
小便需尽快排出,从前文引用的医生表述来看,这两种观点显然都是错误的,肚子里的小便什么时候需要排出应该由宝宝的身体来决定才是最合适的。


所以,把尿作为临门一脚的手段是不合适的,也做不到。把屎作为临门一脚的手段是可以的,适合3、4个月到能坐便盆(1周岁左右)之间,但需要注意时间要短。


总结一下我的结论:

  1. 把屎把尿不等同于大小便训练,全年龄段都不可用作训练手段;

  2. 3、4个月到1岁的宝宝,如果在大便前有外在表现,在观察到这些表现后,可以把便以完成排便过程,但注意时间要短(两三分钟之内);

  3. 宝宝小便之前是没有外在表现的,也无法预测,所以无法把尿,极少数特殊时间点可以把尿(睡醒之后),绝大多数时间不应把尿,不应定时把尿;

  4. 宝宝能坐之后,建议采取坐便盆,但此时不是进行大小便训练,而是前面两条描述情形中,把屎把尿的替代方式;

  5. 18个月以后可以开始真正的如厕训练,也有很多医生认为2岁开始更好,具体需视宝宝的表现而定。

至于说真正的如厕训练应该如何进行?虽然国内外医生基本没有大的矛盾,但是其方法要领还是颇为精妙。本文已经够长,诸位欲知详情,可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奶爸de自我修养,微信号:daddygrowup。


本文到此行将结束,为写此文,我花了不少时间,虽看了许多材料,但很可能仍不全面。我特别希望有读者朋友能告诉我一些其他的论据,能够支持某种观点或者反驳某种观点,抑或是提出新的观点更妙。


但是,我希望不要是“因为我家宝宝的现象和医生说的不同,所以医生错了”这种逻辑。一来你作为普通人对事情的解读和医生的解读不可相提并论,二来孤证不能立论。也不要是“因为千百年多少人都这么过来了,所以新的观点站不住脚”,我们人类的进步,不正是不断地改变自己么?

=========================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奶爸de自我修养
微信号:DaddyGrowUp
不爱鸡汤,只有干货!


清晨的卫生间,一个孤独的背影,

正在如厕...

昨天有粉丝问到:呆妈怎么给宝宝进行如厕训练?

早上我就抓拍了这张“家里蹲”...


果汁现在1岁10个月,除了睡觉和外出

现在可以:白天不用纸尿裤,自己上厕所


今天的【呆妈育儿攻略】咱们聊

前部分,是我这3个月的大概经历

结尾,会总结几个关键点



我家的如厕训练,还要从万恶的 “把屎把尿”说起...

我一直是坚决的反对派

我这种懒妈,简直爱死了纸尿裤~

除了费钱,没别的缺点

但是架不住家里有个“经验丰富”的奶奶

和一个“都是为你好”的姥姥啊!


这俩加起来就是一个舒克贝塔组合

经常趁我不注意,偷偷给果汁把屎把尿,

防不胜防...

后来我也反抗无能了

干脆就买了一个小马桶,打算开始如厕训练

与其苦苦对抗,不如主动出击哦耶!


第一个阶段: 熟悉小马桶

经常蹲着给她做示范(当妈无所不能...)

那时候一岁半,已经能听懂大部分的日常对话了

但是你以为她会听?

你想多了,

她只会以为这是一个新玩具...

总之,刚开始的1个多月没怎么训练

三天打鱼似的,带她熟悉小马桶


第二个阶段: 胜利的滋味


真正开始有进步,是在一次便便之后...

因为每次在便便之前,她会一动不动,脸憋通红

有天我正好发现,就立马把她放在了小马桶上....

过一会儿她就解决完毕了,

我们全家都很惊喜,一个劲儿给她欢呼~

她好像也觉得自己挺厉害的,一直嘻嘻笑

有了这次成功经历后,她开始爱用小马桶了


第三个阶段:没事蹲一蹲

从刚一开始的大人把她按在马桶上等她

到后来,过一个小时就会问她:

没有就会奶声奶气的说 “ 没~”

有就会说 “ 油 ”(有) ,我就坐在旁边陪着她

(一开始经常坐不住,得拉着她坐着等...)

第四个阶段:

开始大胆尝试,白天不穿纸尿裤


(因为一穿纸尿裤,大人就容易偷懒,不能及时观察)

给大家打个预防针,不穿纸尿裤的坏处是:

大人只要一会忘问她了,就会 “水漫金山”


大概有半个月的时间,每天都要处理几次“洪水”

但我每次都会很淡定的跟她说:

下次之前,你要跟妈妈说哦!知道了吗?”


大概就是这样,她慢慢学会了感受和控制

现在,经常会自己说:挖挖(哗哗)!

然后我指着小马桶说:快去!

她就噔噔噔跑过去,坐下了....

然后亲妈我一脸悠闲的吃着瓜,

并在背后偷拍...


一想到省下的大把大把纸尿裤银子,

就好想得意的笑啊哈哈哈哈哈哈哈~~~

但是最开心的不是我,是奶奶和姥姥

她们说:“哼,终于不用穿纸尿裤了...”


一场世纪家庭矛盾就此Over了~

如厕不是严格的训练,而是顺其自然的过程

我三天打鱼两天嗮网,不也慢慢养成了这个规律!


最后总结的几个关键点:

1. 没有固定的开始训练年龄!每个宝宝发育不一样,具体看情况:如果宝贝可以有1、2个小时以上,纸尿裤是干的,可以开始尝试(一般可以从一岁半,早点晚点的,都没所谓~)


2. 最好能听懂日常用语指令,会接受的更快!


3. 要给适当的鼓励哦!进步很快的一个月里,基本是每次成功后,全家都要跟欢呼奥运冠军似的说 “果汁棒棒”~ “果汁自己会哗哗咯!”


4. 千万别得意,出门还是要穿纸尿裤滴:现在外出,穿着纸尿裤的她会跟我说:妈妈,挖挖(哗哗)!我跟她说:宝贝,我们穿着纸尿裤呢,可以哗哗在里面!


5. 答应我:宝贝弄脏多少条裤子,都别生气~


最后,抓住夏天的小尾巴,开始尝试吧~


》》》》》》》》》》》》》》


嗨,我是呆小贺

89年肥妈一枚,育儿小能手

用我丑萌丑萌的自学漫画,

给你分享实用又好玩的育儿经验~

欢迎来微信找我玩儿,微信公众号:呆小贺(iD:daima2015)


试答,抛砖引玉:

先说背景,我们全家都是中国人,但是在美国生活,我闺女也是按题主所谓“外国人”式的不把尿方法训练如厕成功的。现在国内越来越多年轻父母也不主张“把尿”了。原因是,有研究表明,婴儿到两岁以后才具有自主排泄的能力和意识。所谓“把尿”的成功,其实只是有经验的育儿者在替孩子判断何时该排泄,并在孩子排泄前及时带她去上厕所而已。


废话不多说,说具体操作:


如果说,“把尿”的含义是教会孩子自己上厕所,那么,歪果仁也是会“把尿”的。在美国,这个词儿叫做“potty training”,如厕训练。这门技术之复杂,耗时之长久,说出来真是字字血泪史啊。


下面以我的经历为主,我身边各位歪果仁砖家及主妇的经验指导为辅,简单说一下…


孩子在穿纸尿裤的时期,就要开始如厕训练。我闺女是一岁多左右开始的。这不是为了摘掉尿布,只是为了让孩子熟悉上厕所的概念,(话说我之前一位韩国同事,一直让孩子穿纸尿布而没有如厕训练,到了三岁,平时能摘掉尿布,但一要尿尿时,孩子必哭闹,要大人给她穿回尿布,才会排泄。听了之后诶呀妈呀!我当时就决定要先让我闺女明白“不在尿布里嗯嗯,也是可以的哦”)我发现她大号很有规律,每次吃完饭就会嗯嗯,因此,我会在这个时候让她脱掉裤子坐在小马桶上呆一会儿。如果拉在马桶里了,就会马上表扬她!当然了,一岁的小孩子很难乖乖坐住,因此我会给她看书啊讲故事啊,嗯,还被允许可以玩一会儿iPad…… 但这并不是正式的potty training.因为,孩子还是穿着尿布的,我的目的并不是“要训练她成功拉在马桶里”,只是,让孩子先体验一把……

等到孩子会表达“排泄”的时候,就可以开始如厕训练了。歪果仁的育儿指南是这样说的:要用心观察,孩子便便之前,有什么表现?会不会用手抓屁股上的尿布啊?有没有特别的表情(比如玩着玩着突然目光呆滞、两颊泛红),语言(孩子能自己告诉爸爸妈妈“我尿尿了”当然更好了)米国人管尿尿和便便的童语叫“pee-pee”“poo-poo”,比如孩子会告诉家长说“I pee-pee”,然后家长就可以鼓励孩子去马桶上坐一会儿。书上说,即使孩子已经尿在尿布里,也应该带他去马桶上坐一会儿,便于孩子产生“尿尿应该去厕所”的反射意识。
这个训练的过程是漫长的、时而反复、倒退。你就打出一年的时间来吧!只要一年内能训练成功就是胜利!如果不成功也没啥不好意思的,米国的幼儿园里头,三四岁还穿着纸尿裤的孩子,也有的是。不过,因为有周围环境的影响,孩子会发现,穿纸尿裤是小BB,而感到不好意思,渐渐地自发地去厕所了。而幼儿园老师通常会在potty training阶段,给成功去厕所便便的小盆友发一个小贴纸,也有在名字卡片上画五角星的。总之就是让孩子觉得,去厕所便便是一件非常牛B的事儿。


这个阶段除了家长和老师的引导教育之外,有一件不得不提的利器,就是pull-up.它是一种纸尿裤,但是跟通常两边打开的那种纸尿裤不同,它是像内裤一样穿脱的。有的还具有诸如,尿了以后就会马上感觉到“冰冰凉很难过”啊,或者“在夜里尿湿了就会发光”啊之类的功能。跟以前舒适、吸水性强又不妨碍活动的纸尿裤不同,穿上这个以后,孩子就渐渐明白,嗯嗯在裤子里可不是一件舒服而自然的事儿啦!


我女儿是在三岁那个暑假里,完成potty training的,这个成绩,在同龄小朋友里算是正常偏早的。因为这是第一个孩子,我又完全没有带孩子的经验,所以这个成绩我已经非常满意啦。


我认为,题主所说的歪果仁“没有随时随地把尿的现象”是一种文化差异吧。歪果仁他们都认为,即使是小婴儿也有性的隐私的。记得回国时一次聚餐,朋友的儿子一岁多,说想尿尿,妈妈和奶奶就在餐桌边上拿出一个饮料瓶接着尿,大家都很自然而然。边尿还边评价说,啊!这个饮料瓶嘴巴这么小,宝宝的JJ都要装不下了哈哈哈。我看到这一幕,身为一个女孩子妈妈,不能随时玩弄(除丈夫以外的)别的男人的小JJ,我十分地羡慕嫉妒恨。:(-------此处为自黑+反讽 谢谢------


至于不“把尿”的孩纸是怎么学会上厕所的,我想我已经回答完毕了。如有疏漏,后面随时补充。话说,当我开始给闺女如厕训练时,孩子坐在马桶上,我回忆起大人们不都是要“吹口哨”的吗!于是我龇牙咧嘴尝试发出一些“嘘嘘”声,结果,我闺女十分冷静地注视着我,问:“妈妈你干什么呢?你为什么要这样叫!?”.....给我闹一大红脸,我说,以后,我还是给你开着水龙头听听声儿得了 闺女。


很多国内的老辈人反对穿纸尿裤的理由是:不利于孩子生殖器的健康。我想说:随时换,一旦拉尿马上换新的。注意保持清洁,纸尿裤还是利大于弊的。有人拿卫生巾与纸尿裤相比,说不舒服。其实,针对婴儿设计的纸尿裤的材料,比卫生巾柔软透气很多的。

此外,现在很多国内新爸妈谈“把尿”色变,我也想说两句。有的砖家讲,把尿会降低孩子“憋尿”的感受,从而延迟孩子自主感知排泄的能力。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从小被把尿的孩子,到了小学还会有尿裤子的现象。我认为也没有那么严重。如果孩子由老人带,老人多半还是会采用传统的“把尿”方式,那么,这样做的话,至少是为咱家省下一笔纸尿裤的钱了,不是吗?


心理学专业怒答。
经常跟我聊天的朋友,都知道我这里有个把尿梗,常常被拿过来当成茶余饭后的玩笑话,究其根源,还是我跟他们讲了肛门期的故事。
弗洛伊德老爷子把1~3岁划分成肛门期(肛欲期),这里只谈这一点,口唇期之类按下不表。
所谓肛欲期,就是在这个阶段,孩子主要通过排泄来获取快感,这里的快感同口唇期的快感一样,属于广义的性。而阶段内,快感的满足与否,对未来性格的形成,有着非常巨大的影响。快感得到充分满足时,未来人格的形成会相对比较正常,快感被过分满足或者被抑制时,则会产生逆反,懒散,随意的性格。
我们回到把尿这个话题上来。国内隔代抚养的小孩非常多,我这一代基本上或多或少被爷爷奶奶带过,老一辈对于把尿真的是乐此不疲,饭后睡前总是要把上一把,有时候还要吹着口哨来,把出来了,就有无限的自豪感,把不出来多半是怪罪在孩子身上。时间久了,由于肛门期婴儿的快感获得过于被动,婴儿会产生抗拒心理。所以很多两岁多的婴儿在被把尿的时候,会用力去挣脱大人,两条腿并在一起。被把尿的孩子很容易产生逆反的人格,很多家长来抱怨,孩子在青春期的时候逆反,难管教,殊不知根源早在两三岁的时候就已经埋下了,甚至于过了青春期,一些人还是会保留逆反的性格,严重的,甚至会形成适应性障碍。
另外一方面,如果对于孩子排泄的行为不加以注意,也存在其他的问题。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街上有很多小孩子蹲在树坑旁边方便,男孩女孩都有,甚至于晚上,很多幽暗的绿化带后面也能看见随地小便的大人。培养一个良好的如厕习惯,也是这一阶段的重要任务。放任孩子在公共场合排泄,先撇开对环境的影响如何,很容易造成懒散随意的性格。
其实在婴幼儿时期,孩子的排泄系统并没有完全的发育完整,他们并不能熟练的憋尿,也就容易出现尿床,尿裤子的现象。这一阶段相对比较合适的解决方案还是使用尿不湿(虽然贵但是谁让养孩子了呢),如果实在没有条件,尿布也是可以的。
其实家长与其在孩子长大成人之后,一边数落孩子的逆反或者懒散,一边叫着“我一把屎一把尿把你喂大”的苦(这个逻辑是不是很有意思),倒不如在决定生孩子的时候就充分的去学习一些相关的东西。
国外的家长很多还是在用尿不湿或者尿布,并且在孩子稍微大一点的时候,会有专门的婴儿用的马桶圈,让孩子也可以坐在马桶上面如厕的。
目前最高票的答案所提出来的双生子效应其实并不仅仅适用于如厕这一点,很多婴儿所特有的习惯,比如咬手指,语言的学习之类,都会随着生理结构的发育成熟而逐渐掌握,并不是需要很多刻意的培养。国内很多家长之所以觉得带孩子很累,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用错了方法。

以上。


我是中庸派。
家里两个小朋友,老人家出了月子就开始把了,我也觉得很神奇,那么小的娃,摆好姿势,吹吹口哨就知道尿了。如果说小便是因为间隔短容易蒙中的话,大便怎么解释呢,100天以后小娃娃的大便就俨然规律了。每天清晨一次,睡前一次。把他就拉,不把就时间不定了。

我也看了西尔斯育儿等等“西方名著”,但是不唯西。

老祖宗形成的把尿传统,我觉得好处至少有2点:
1,环保,节省尿片。西方小朋友从落地到摘尿片,至少1年到2年吧,尿片是没有停的。假设中国人也这么用,可以想象那个消耗量。费用还不是最大问题,想一想那个垃圾处理量?
2,小朋友少受罪,尤其夏天。广州天热,4月份的时候包尿片就已经捂得档部皮肤出汗。带孩子去儿保,医生特意嘱咐不能整天包尿片,偶尔要摘了透透气,不然容易发尿布疹。这是中国国情,因为不是每家每户都能做到24小时空调侍候。但是西方发达国家可以呀。

几个答案中说的都有道理,小朋友的自主控制排便的肌肉要18到24个月以后才发育成熟,提前要求他做到自主控制是没有道理的。所以,我觉得并不是完全不能把尿,关键是你怎么看待把尿。

我家娃到夏天的时候是5个月大,室内就摘尿片了。每隔40分钟把一次,肯尿就把,不肯就算了。有个阶段小朋友会特别抗拒把尿,一定要尊重他的意愿。尿湿了就换裤子,最高峰的时候一天尿10条裤。老人家有时会本着能省一分是一分的精神,看小朋友居然把的时候不尿,一会就尿了,会生气。要耐心地跟老人家讲通道理。摘尿片主要是为了孩子舒服,并不能为了省一两个尿片去怪孩子,自主排便本来就不是这么小的娃能控制得了的。注意:外出游玩,做客的时候穿尿片,父母省事也放心。睡觉时带尿片。我是坚决反对为了省一两片尿片打扰小朋友的睡眠,让小朋友一觉到天明。

冬天跟夏天则相反,给小朋友带尿片,不把尿,因为温度低,频繁脱裤子把尿,尿湿了换裤子也容易着凉。

小朋友一般到了1岁半以后会知道有了尿意便意告诉大人,但因为控制力弱,经常是他一边叫一边已经尿了。千万不要责怪!处理干净就好了。
2岁半以后这种能力会发育得越来越好,能提前告诉父母。


家有3岁娃的妈妈来答一个:孩子的自主如厕能力不是“把”出来的,而是在孩子身心发展的基础上“顺势”引导得来的。
因为先前工作的缘故,可以接触到不少0-3岁宝宝的家长,结合我平时日常生活的经验,我发现我们在育儿过程中的很多问题,往往源于我们把本该是孩子的一些本能,随着孩子身心发展可以自然而然地成长、完善的事,视为必须经过系统的“训练”才能掌握的“本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吃饭、大小便。
吃喝拉撒是孩子的本能,孩子在8、9个月的时候开始对自主进食感兴趣、在18个月左右时开始能意识到自己的便意,从想抓食物塞到嘴巴里到能拿起勺子自己吃饭,从意识到便意到能独自上厕所,这中间每一步的进步都需要孩子生理、心理逐渐发育到“准备好”的阶段,才能完成。如果说我们的“训练”能起什么作用,那也往往是在契合了孩子发育进程的基础上恰到好处地推了一把,是把一种潜在的“可能”变成了“事实”,而不是把“不会”通过“教导”变成了“会”。我们常说育儿是一个“静待花开”的过程,而非“揠苗助长”的过程,正是如此。
所以我觉得准确来讲,自主如厕的能力并不是“训练”得来的,而是顺应孩子的身心发展“引导”得来的。
我家宝宝大概在2岁左右时才开始逐步掌握自主如厕的能力,在此之前,从未给他把屎把尿过。从不用尿不湿到自己会去便盆边尿尿,只经历了两三周的时间。自己拉粑粑则晚一点,从意识到“便意”到会自己坐在便盆上拉粑粑,用了几个月的时间。整个过程,我们完全没有催促,提供的只有:足够的换洗裤子+语言提示+观察。
1. 发现孩子做好了学习自主如厕的准备,引导孩子意识到自己的便意
我们家宝宝2岁左右时,开始出现两、三个小时尿不湿都是干的现象,这表示他的括约肌功能逐渐完善,有力量控制便意了,同时,大便时间也比较规律。当时正当夏季,恰好是学自主如厕的“旺季”。我们在观察到孩子在玩到一半突然停下来、在发愣的时候取下尿不湿,往往会发现他正在尿尿/拉粑粑,这时我们就会用语言提醒他:哦,宝宝正在尿尿/拉粑粑哦,这就是尿尿/拉粑粑的感觉。帮他把便意和认知层面上的意识联系起来。
同时我们会和他一起看跟如厕练习相关的绘本。这时的宝宝虽然还只会说单音节词,但已经能听懂大人的简单指令,也能用一些非语言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可以和大人一起看绘本了。我们看的是《小熊宝宝系列绘本》中的《拉粑粑》,以及《婴儿画报》中有关自主如厕的内容,在生活习惯养成的过程中,绘本最主要起到的是榜样的作用,孩子会模仿他喜欢的人物的行为。
2. 引导孩子在厕所、便盆上尿尿、拉粑粑
开始如厕练习后,我们在家就不给宝宝穿尿不湿了(睡眠时间除外),而是准备了许多条小裤子。宝宝尿尿/拉粑粑时,我们会马上拿便盆接着,或把他抱到便盆上坐好,同时提醒他:宝宝想尿尿/拉粑粑时,可以告诉妈妈哦。渐渐地,在观察到宝宝有焦躁、摸下身的行为时,我们会问他:宝宝是不是想尿尿了?然后引导他到便盆边尿尿。如此大概一、两个星期,在尿湿了不少条裤子以后,他可以“报告”自己的便意了,虽然还不会主动走到便盆旁边,但已经前进了一大步。
3. 平静地接受倒退与反复
接下来的时间,就是在不可避免的倒退与反复的语言提示中,逐渐完成自主尿尿的过程。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孩子即使在几次成功报告便意后,依然会常常出现“尿完才说”的现象,这时要做的,是以平静的口吻提示:“宝宝下次想尿尿的时候就要告诉妈妈哦。”任何催促、责问的冲动,请打住。
我们家宝宝是在自主尿尿了几个月之后,才学会了自己到便盆上拉粑粑,三岁前学会了自己穿裤子,但中午和晚上睡觉时还是包着尿不湿。午睡包尿不湿是为了他能睡得安稳些。
而晚间的尿不湿呢?不用急,夜尿的控制是个更为复杂的过程,与遗传、年龄和额叶的发育都有关系,一般无法通过训练得来,即使上小学后偶尔尿床也正常,但随着年龄的逐渐增加自然会慢慢减少。
最后忍不住还想吐槽几句的是,我们许多家长热衷于攀比孩子的“技能”,小点的攀比什么时候说话、自己吃饭、自己大小便,上幼儿园攀比上了什么培训班,再大就是攀比学习成绩了。想知道你在攀比技能时孩子的感受吗?只消换位思考下孩子当着你们的面跟伙伴们比较谁的爸爸挣钱多,谁的妈妈更漂亮,那感觉,可酸爽么?
请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请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人来对待,请陪着孩子慢慢走,静待花开。


不知道外国人是怎么执行的,我家孩子一天学会小便三天学会大便,说说我的经验,我们从出生到三周岁一直穿纸尿裤,夏天也不例外,在训练如厕之前从没把过尿,孩子两岁多点时曾经要求她学习在小马桶上厕所,她很抗拒便放弃了。这个六月份刚好是她三周岁生日,我开始有意告诉她,三周岁了是大女生该学习上厕所坐马桶,为下半年上学做准备了。因为她对上学很向往,所以便不抗拒愿意试一试,第一天我不给她穿尿裤,她不喜欢光屁屁换成小内裤就接受了,然后每隔一个小时让她坐马桶一次,第一二三次她都没尿出来,坐上去她很快就要起来,我就说尿尿要认真再感受一下,她一般都是再忍两秒就起来,我都随她的意思没有强迫她,中间尿湿了一条裤子,她自己看见尿裤子很着急,我淡定地解释这就是为什么要坐马桶上厕所的原因,不然就会弄脏裤子并告诉她尿之前有感觉的时候要注意。后来守着她在马桶上正式尿了一泡,她体会了那个感觉后就会想尿时往马桶上跑。第二天基本成功,有时玩得太投入会忽视尿意,来不及或憋不住就漏一点尿,我告诉她尿可以憋住,教了她个比较夸张的动作——双腿夹紧的姿势。再来基本上没有尿过裤子,小便成功。而大便呢,她一开始不肯便在尿裤外,不给穿尿裤一天多都没便出来,我注意到这个问题就给她穿上,果然就拉在尿裤里。我平时观察到她大便时的样子,一般是站着并且脸上有大便的表情。然后我就在她开始有便意正酝酿时,叫鼓励她去马桶上试试,第一次她不能完全坐着拉大便,全程是半蹲着我陪着,后来多陪两次她就习惯并接受了,大便也成功了。


我家娃从来没把尿过
因为好麻烦啊~~~~ 而且据说把尿对髋关节不好
从出生开始就一直穿纸尿裤
到两岁半的时候,幼儿园老师觉得他可以开始potty training了,在幼儿园开始训练,要求家长在家里也配合(就是脱了纸尿裤,一个小时叫他去尿一次)
大概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完全训练好
三岁的时候,老师说午睡纸尿裤是干的,可以脱了,于是脱掉,后来大概有2-3次午睡的时候尿在裤子上
四岁的时候,有一天我说试试晚上睡觉不穿纸尿裤,就脱了,也OK

你看,我没有付出什么努力,时间到了,孩子自然就可以不穿纸尿裤了
干嘛费力气把尿和从很小就开始potty training 呢


经过正确的引导和训练,宝宝完全能自己坐上小马桶尿尿便便,而这个训练过程,不纠结不痛苦,比把屎把尿来训练如厕轻松多了!

宝宝大约18个月开始进入如厕敏感期,一部分宝宝的括约肌发育成熟,所以亲爱的们不要着急,顶住各方压力,纸尿裤继续用到两三岁都不是问题。

如厕训练的时机,宝宝说了算!

当宝宝出现下面的信号,表示TA真正准备好了

  • 对厕所感兴趣,能模仿大人上厕所的样子
  • 能听得懂大人的指令,并用简单的语言(或动作)表达意愿
  • 在纸尿裤里尿尿便便之后,会让家长更换
  • 对于小马桶和小内裤有很大的兴趣,至少不反抗
  • 能坚持两三个小时不排尿(说明能适当控制括约肌)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之马桶

把坐便器放在卫生间这样人少安静的地方,不让宝宝在排便时分心。坚持让宝宝在每天清晨在坐便器上坐会儿,刺激胃结肠反射,产生便意。当然宝宝如果能表示要拉臭臭,拿出小马桶让他坐,久而久之习惯就形成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之绘本篇

国外的婴幼儿绘本有不少关于宝宝如厕的,一边给宝宝做英文启蒙,一边做如厕训练,告诉宝宝:你看每个小朋友都要学会自己尿尿便便,善于模仿的宝宝很快就能交出让你满意的答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之训练裤篇

纸尿裤简直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表面干爽,吸水性强,不信你把纸尿裤当姨妈巾试试,谁用谁知道~~正因为如此,在纸尿裤上小便,尿了也不那么难过。训练如厕难度加大。如果换上训练裤就不一样啦,尿湿了的不适感自然会让宝宝有了更换的意识,借机可以培养他们上厕所。

如厕训练,男宝女宝各不同

男宝和女宝的生理构造不同,决定了他们如厕训练的方式也因人而异:

对女宝来说,先从模仿入手如果她们想跟麻麻一起上厕所,那就一起去吧。妈妈需要交给女儿最重要的事儿,就是怎样正确地拭擦屁屁。这个恐怕连好多成年女性都不清楚。正确的方式为:从前往后拭擦,尤其在大便后,以免大便的细菌进入阴道和尿道。

对于男宝来说,用纸尿裤的时间要较女宝长一些。因为男宝的神经系统成熟较晚~~由于大小便经常一起排出来,所以先教男宝坐着如厕,再学站,这样宝宝就能明白尿尿便便都应该在便盆里完成。教男宝如厕,希望老爸们都能参与进来哈,更有助于宝宝养成正确的如厕习惯哦。

教会宝宝控制大小便和夜间排便

按照难易程度,建议如厕训练的顺序是:控制大便→控制小便→控制夜间排便。

在宝宝18个月左右,便便之前会有一些特殊信号:玩着玩着突然站起来,攥紧拳头全神贯注拉臭臭;或者用手指着纸尿裤,示意大人等等。这些正是训练大便的好机会。可以告诉宝宝:拉臭臭要坐在马桶上哦!然后帮拿出小马桶,让宝宝试着在上面排便。多尝试几次,宝宝习惯马桶,一有便意就会联想到找马桶。

控制小便相对困难。米粒妈建议亲爱的们给宝宝多准备几条训练裤。当宝宝尿湿了,感觉到不适,并会向大人表示的时候,趁机告诉宝宝:下次尿湿湿之前要告诉爸爸妈妈哦,带你去厕所。循序渐进,中间可能会反反复复尿湿裤子,别抓狂哈,总得给宝宝个适应的过程。

当日间训练完成结束后可以进行夜间训练了。睡前控制饮水量,睡前带着宝宝去次厕所,排空尿,慢慢建立控制夜间排便的习惯。米粒妈不建议半夜叫醒宝宝尿尿便便,晚上可以穿上纸尿裤、垫隔尿垫。当然夜间训练的时间就更久了,有的宝宝几岁了还是控制不住尿床,这些都是正常现象,亲爱的们别焦虑。

还有最重要一项,无论大便小便,一定教给宝宝,便后要洗手哦。

多多鼓励宝宝,忽略“失败”

如厕训练过程里偶尔有倒退,比如宝宝这次小便之前支会大人,下次又尿到裤子里。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别因此责怪宝宝,让宝宝难堪,抵触如厕训练。

宝宝一次成功在便盆里拉尿,要及时鼓励和夸奖啊,这才是推进如厕训练的动力。下面是外国家长用来鼓励宝宝在训练中的进步,每次成功如厕,就在表格里贴上宝宝最喜欢的小贴纸。贴纸越多,宝宝会倍感鼓舞。做法相当可取,亲爱的们拿走不谢~~


等到一定年龄了他们自己会过来告诉你要上厕所的……真的……之前只是多投入点尿布的事,但省了好多时间精力啊,用钱换时间不是最好的买卖么


我家花生二十二个月起,忽然知道小便要蹲下来拉,只是不知道去尿盆子那里拉,二十四个月坚决不要尿不湿了,小便会自己拉,拉完了通知下她爸:屁屁水水,让我们去收拾,二十五个月,出门知道说臭臭,在家自己找尿盆子,晚上睡前和两点一次小便,安睡到天亮,也有嗨过头尿床的时候,我不说她,她觉得还挺乐呵的,现在三周岁,会自己擦屁股了,晚上睡前小便后安睡到天亮,从来没有把过尿~从来都没有,所以,没必要把尿,万一尿床了,不要骂不要斥责,我们小时候谁没尿床过??


谢邀。外国人为啥不把把尿的原因和楼里那个心理专业的说的一样。欧洲很久以前也把尿的随着儿童心理学的深入现在不提倡了。在国外对待孩子问题上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顺其自然!不光把尿,孩子翻身,爬,坐,站,走在他们看来也是不要教的,更不应该强迫。
现在纸尿裤都是再生纸可降解没什么环保的问题。在欧洲纸尿裤价格相对收入也不贵所以都在用。我家用的帮宝适到三岁,从来没出过痱子红过屁股,我的经验经常换就行。


我的宝宝也没把过尿,现在一样自己会了呀


把尿一定会对孩子造成伤害吗?如果有,怎样弥补呢?

“把尿”是指成人抱着孩子强行要求孩子大便或者小便,另外也可以将把尿的范围扩展到成人不断提醒或者要求孩子大小便,因为成人的提醒和要求干扰了孩子排便控制系统的发展,对孩子排便控制系统的发展带来了破坏。

通俗地讲,把尿,就是指孩子没有便意,成人要求孩子一定要尿出来。

在我们的文化中,孩子不尿裤子意味着孩子乖,父母教育得好,反之就是父母失职,孩子不乖。于是,孩子尿裤子行为直接关系到了成人教养孩子的水平和面子。

1、把尿传统形成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省钱,把尿可以省下购买更多纸尿裤的钱

第二个原因是养成孩子的“好习惯”,成人总是认为,把尿能够让孩子形成大小便的好习惯,期望孩子按照成人的意愿大小便,比如,不论孩子当时是否愿意,都要求上午10点大便,成人认为这样定时定点要求孩子大便,孩子就会养成每天10点大便的“好习惯”

第三个原因是功劳心态,如果一个孩子没有尿湿裤子,或者从来不大便在裤子里,成人就会以此为荣,获得极大的成就感。

2、频繁把尿给孩子带来的破坏

成人强制性地要求孩子按照成人意愿大小便,其结果是对孩子自身大小便控制能力发展的破坏,这些破坏有:

第一个破坏:孩子的括约肌功能发展滞后

在孩子还没有感觉到便意的时候强行把尿,不断提醒孩子去洗手间排便排尿(水杯中的水没有装满),当尿液还没有装潢膀胱,括约肌还没有被刺激,膀胱里的小便就被成人强制性地让孩子排泄掉,括约肌受到的刺激越少,其功能的完善就越滞后;成人的这些行为破坏了孩子尿道括约肌和肛门括约肌功能的发展。

第二个破坏:孩子难以建构自身的排便反射

被强行把尿、被不断提醒大小便、被强行要求解便的孩子,排便反射是由来自外界的成人指令控制,而不是孩子身体自身的神经反射。

当有外界指令的时候,孩子就遵从外界指令排便,当无人提醒或无人把尿的时候,孩子的膀胱即使已经装满尿液,他也不知道去洗手间脱下裤子坐在马桶上排尿,此时常见的情况就是孩子将大小便解在裤子里。

第三个破坏:孩子的人格建构遭到了破坏

孩子因自身控制小便的能力发展滞后,在同龄人都已经不尿裤子的年龄,还在尿裤子,这样的行为会遭到成人的责骂,小伙伴的嘲弄和玩笑,导致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

3、排便反射被破坏后的修复

生命本能的发展有一个永恒的法则:在发展中被耽误了的生命本能,会寻找时机重新发展和建构。

由于排便系统功能是人类生命中必须完善的一个基本功能,一旦遭到破坏,生命本能就会自行启动修复过程。

当成人不再24小时控制孩子,孩子可以自由大小便的时候,孩子的自身排便控制系统就获得了修复的机会。

修复的过程是从婴儿阶段的排便模式开始,重新经历上述自身排便控制系统发展的四个阶段。

父母帮助孩子完成修复过程的原则有:

原则一:给予孩子重建排便自身控制系统的时间

原则二:放松心态帮助孩子重建排便反射系统

对孩子真正地接纳和信任,孩子就能够修复。

原则三:无条件接纳孩子的修复行为

放下焦虑,耐心等待,不要在乎别人怎么看

原则四:父母需要反省自己的养育方式

4、训练孩子排便的目的

当孩子告诉父母要尿尿的时候,就可以带孩子到洗手间进行解便,这就是训练的时机到了。

如果孩子没有发出解便的信号,不要强行要求孩子到洗手间解便。

在孩子幼年的时候,我们要训练孩子的大小便,所谓的大小便训练,就是在孩子已经发出大小便信号的时候,及时地帮助他认识到:到卫生间——脱下裤子——坐上马桶——然后排便。

训练的目的是让孩子能够懂得这个程序,正确目标是帮助孩子认知在什么地方大小便,而不是要求孩子按照成人的意愿大小便,大小便应该由孩子自己来掌控,这是帮助孩子学会控制大小便的必经之路。

孩子一岁左右,可以为他准备一个尿盆,避免孩子来不及到卫生间而造成的紧张。

孩子一旦发出小便的信号,我们就将尿盆端到孩子面前。渐渐地孩子就知道了他专用的尿盆,小便的时候会自动走到尿盆前解便。

等孩子熟练掌握在尿盆小便之后,可以将尿盆移到卫生间,这一切就会很自然地过渡。

越是顺应孩子的排便控制发展规律,孩子就越能够控制自己的大小便。

5、被把尿的孩子一定会出现问题吗?

出现排便问题的孩子有以下一些共性:

第一是被长期(持续2-3年以上)把尿或者长期被提醒解便的孩子。

第二是被执着把尿的孩子,“执着”意味着成人几乎控制着孩子的每一次大小便

第三是被定时把尿,照顾者定时定点地对孩子把尿,或者提醒并控制孩子排便,并且一定要求孩子按照照顾者的意愿解便。

满足以上三个条件的孩子,一定会出现排便问题,这些孩子在6岁左右都还存在着经常尿裤子或者大便在裤子里的问题。或者在成人的提醒下才会去解便,没有成人的提醒就会解便在裤子里。

如果成人对孩子有把尿的行为,但并非满足了如上所述的三个条件,那么孩子的解便问题可能不会太明显,成人在这个过程中的不执着与不长期坚持都给孩子带来了修复的契机,孩子就会有机会完善自己的排便反射系统的发展。

“一些孩子被把尿,也没有出现问题啊”这样的看法,只排除了排便系统出现的问题,没有思考孩子在心理和人格上的健康发展是否被把尿破坏。

成人对孩子的强行把尿,破坏了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人格的人在生理上的自我管理发展,让孩子感觉自己的大小便都不能自主,要听命于他人,孩子人格中最重要的尊严、独立性、自主性都不同程度地被把尿破坏了,这些破坏不是“显而易见”,不等于孩子“没有出现什么问题”。


资源来源:《善解童贞》1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 胡萍


如厕训练可不是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有研究显示,越早开始如厕训练,训练持续的时间反而越长,所以开始如厕训练的时机很有讲究。建议孩子在生理、行为和心理发育均满足准备就绪标准后3个月后才开始如厕训练。


如厕训练开始的早,训练持续时间可能更长

2011年来自美国的一项研究显示,在2岁时,白天能够自我控制大小便的孩子的比例为26%,而大多数宝贝需要到3岁才能完成这项浩大的“工程”。

为成功排便而进行的如厕训练也涉及到环环相扣的整个流程:表达如厕需求、脱衣、排便、擦拭、穿衣、冲厕所及洗手。

而且如厕训练可不是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有研究显示,越早开始如厕训练(在27月龄前),训练持续的时间反而越长。

所以开始如厕训练的时机很有讲究,一般建议孩子在生理、行为和心理发育均满足准备就绪标准后3个月后才开始如厕训练。

并且这期间家长和孩子可能会经历历时半年的“建立发射基地和试验登月失败”的过程。暂时的退步,拒绝排便,还有发生在意外时间和意外地点的大小便是不可避免的。洗洗屁屁重来就好。


当然如厕训练是有一些技巧的

比如便盆椅就比马桶座好用一些,因为孩子坐在小鹿便盆椅上双脚有支撑,双手有把握,还有音乐可以开开关关听着玩着。

平时就可以穿戴完整地坐在便盆椅上看书或玩玩具。而且不受固定环境的限制,想在哪里拉就在那里拉。(家长通风透气就要辛苦一点了)。

比如充分利用孩子喜欢模仿的天性,在家长或者兄弟姐妹上厕所的时候让孩子也坐在便椅上全家乐淘淘。

比如在每次成功便便之后发个贴纸以示奖励。

比如安之若素的对待失败和退步,而不是埋怨和唠叨孩子。

比如寻找导致孩子忍便不排、拒绝排便的原因,如和孩子闹别扭了、如排便环境不舒服让孩子心存恐惧、如大便干燥排便疼痛(参见上期专栏解决便秘问题的方法)

总之,成功排便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如厕训练更像是一场旅行,而不是一项决出输赢的比赛。

Have a nice poop!

———————————————————————
欢迎关注我的知乎主页:黄颖


1.从出生开始,不管是几个月的宝宝还是几岁大的幼儿,大小便都带他去厕所,帮助建立“大小便要去厕所,厕所是大小便的地方”的观念。太小的可以买个尿盆,放在厕所里。在孩子会走路的时候,就可以鼓励他独立上厕所
2.出门带纸尿裤,预防万一。
3.即使在外,也不要贪图方便让孩子随地小便,一是保护孩子的性隐私,二是破坏孩子尿尿要去厕所的观念
4.太小的孩子还控制不住自己的排泄能力,大人切勿责备、嘲笑,影响孩子的自信。“尿裤子,羞羞羞”


我没有什么理论知识,讲讲个人体会吧。
娃现在21个月,前阵子老妈看别人家的宝宝穿开裆裤有尿会蹲下尿之后羡慕不已,回来就把我娃的纸尿裤撤掉了。
于是这几天的情况就是,孩子正在玩,老妈会突然过来说到点了看看有尿没,或者把尿或者接尿。这时候孩子就反抗,如果孩子胜利了,一会儿指定会把裤子尿湿,如果老妈胜利了,孩子专心致志的玩呢被打扰了心情很不好。
所以我认为把尿接尿这种方式,一来破坏孩子自主尿尿的生理反应,二来让孩子抗拒排斥尿尿,三来破坏孩子的专注力。
目前孩子又重新变成二十四小时纸尿裤宝宝了


推薦閱讀:

嬰兒可以吃素嗎?
對於一歲半的寶寶,有什麼遊戲可以幫助寶寶練習說話?
進口奶粉哪個牌子好?
宝宝六个月了,需要添加辅食,请问婴儿米粉的选购,是大米米粉好,还是小米米粉好?它们有什么区别?
急求寶寶樹,孕寶,柚寶寶這幾個APP哪個好用,孕媽媽用哪個好?有啥子區別?

TAG:育儿 | 母婴 | 宝宝 | 育儿社区 | 宝宝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