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天氣變化「之前」,風濕性關節炎會痛?原理是什麼?

為什麼氣溫還未下降,還未下雨前七八個小時,關節開始疼痛?(關節炎可預測天氣)。

其實還有幾點不解:
1.為何是單個關節發作?

2. 為何疼痛會遊走?(例如左腿關節不痛了,右腿開始痛)

3.非甾體類抗炎葯可緩解,是否可理解其本質是一種炎症?為何炎症在氣溫還未下降前已經開始反應了?


風濕性關節炎主要就是造成關節周圍的韌帶鈣化,軟組織緊張,進而關節壓力增大,這些受過損傷的軟組織對氣溫 氣壓變化都比較敏感,記得老師說是十七倍,雖然說是氣溫變化前,可是在溫度下降前周圍的氣壓就已經發生變化了,溫度也有所變化,只不過是正常的機體對這些變化不是很敏感,而損傷的軟組織則會出現不良反應。疼痛會有遊走的感覺,其實是因為受損傷的關節出現癥狀時,身體的重量基本都是由另一隻腿來支撐,這樣子時間長了,也會造成這隻腿軟組織緊張,關節壓力變大,等到疼痛的關節癥狀減輕,作為支撐的另一隻腿也會出現勞損的癥狀,不過這種情況只是軟組織的代償性勞損,基本不會對骨質有實質性的損傷。至於吃消炎藥後,軟組織緊張引起的無菌性炎症,炎症滲出造成的局部疼痛,的確可以減輕,不過從根本上治療,最好還是減輕關節壓力,松解緊張的軟組織。


謝邀

@鍾文這位老師已經說得很清楚了,這是人家的專業,我就不班門弄斧了。針對第三個問題,炎症不一定非要細菌感染才可能發生,自身免疫系統的作用,以及自身不同部位物理的摩擦(比如你的指甲擦到了另一隻手臂也可能擦破)都可能會發生。非甾體抗炎葯有消炎的作用,可以減輕疼痛。但不是治本之計。


謝邀。

因為有濕氣,下雨開始前空氣中的濕氣就增加了,同時體表至體內的濕氣也會增加。

單個關節發作,說明病症在那個位置。

遊走說明受風了,中醫認為諸病遊走不定是因為受風的緣故,所以叫風濕。


雖然西醫稱之為關節炎,但並不是像西醫認為有炎症消炎就能治療好的,不要被病的名字所束縛,只是個代號而已。


其他朋友已經從實踐上說的很清楚了,這裡我從理論層面上轉載一段,供參考,摘自劉力紅(廣西首位中醫博士,現任廣西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教師,經典中醫臨床研究所首席教授)的《思考中醫》:

「肺主氣,肺主治節」。我們靠什麼來天人合一。我們首先來看「肺主氣」,在《中基》里,這個氣指的是一身之氣和呼吸之氣。肺所主的這個氣究竟是不是指的一身之氣和呼吸之氣呢?從《內經》里我們知道,肺主氣實際上說的是「肺者,氣之本」,這段經文出自《素問·六節藏象論》里。《六節藏象論》在講說肺的這一重要功能前,首先探討了氣的概念。讓我們來看一段黃帝與岐伯的對話,黃帝問曰:「願聞何謂氣?請夫子發矇解惑焉。岐伯曰:此上帝所秘,先師傳之也。帝曰:請遂聞之。岐伯曰:五日謂之候,三候謂之氣,六氣謂之時,四時謂之歲,而各從其主治焉。」上面這段對話是很關鍵的對話,但也不失幽默。黃帝說我很想知道氣這個概念是說的什麼,請夫子給我發矇解惑,好讓我清楚它。可這一問觸到了岐伯的難處,這個問題本來不應該輕易說出來,這是「上帝所秘」的東西,是先師單傳下來的,可是碰到黃帝老子問起來,又不能不回答。沒辦法,只好如實言之。什麼是氣呢?五日為一候,三候為一氣,也就是十五天,這個十五天的周期就叫做氣。大家算一算一年有多少個「氣」呢?一年有二十四個氣。原來這個氣指的就是節氣。這不很簡單嗎?現在讀小學都能背二十四氣歌,翻翻日曆我們也知道,2月4號立春,再過十五天就是雨水,再過十五天就是驚蟄,似乎沒什麼稀奇。可是大家想一想,在當時這可是一個要命的問題,你如果知道了它,老天的奧秘你就知道了,天地變化的節律你就知道了。所以,這不是一個小問題。

中醫一個很重要的特色就是整體觀念,天人合一。天人怎麼合一呢?說白了就是天地在變化,人也要跟著變化,這個變化的節律要能夠同步。從上面這個氣的概念中,我們知道了天地變化的基本節律就是氣,也就是十五天一個變化,十五天一個變化。在這個節律上,人也要有一個類似的同步變化,這個變化跟上了,天人就合一了。那麼,在人體內,具體是哪個部門負責這個基本節律層次上的天人同步變化呢?就是肺。所以,肺者,氣之本,說的是這麼一件事。這個氣與呼吸之氣,與一身之氣又有什麼關聯呢?顯然沒有什麼大的關聯。

再一個就是「肺主治節」,《中基》里把這個「治節」說成是「治理和調節」,這個差距似乎就更大了。「治節」不宜解作「治理和調節」。什麼是治節呢?治節這個概念出於《素問·靈蘭秘典論》,它與後面的氣之本是相呼應的。我們前面講的這個三候為一氣,實際還是一個籠統的稱呼,細分起來,一個月的兩個氣,一個叫節氣,一個叫中氣。所以,統稱為二十四節氣。這樣一來,我們就知道了節與氣實際上是非常相近的概念。治節當然是治的這個「節」,怎麼會扯到治理和調節的問題?即便它是調節,調節什麼呢?

有關上面的「肺主氣」、「肺主治節」,我們還可以從其他一些方面來思考。肺處胸中,其外包以肋骨,大家數一數,肋骨有多少根呢?左十二,右十二,一共是二十四根,正好是二十四節氣這個數,這是巧合還是必然呢?是一年先有二十四節氣變化,還是先有二十四根肋骨呢?大家可以思考這個問題。

另外,節與關節也有關聯,我們先看一看人的四肢大關節一共有多少?一共有十二個,每一個關節由兩個關節面組成,合起來還是二十四個面,這裡一個面與節氣相應,一個面與中氣相應。四肢應四時,每一肢有六個關節面,正好應「六氣為一時」。關節與節氣相關,與天氣變化有關,這是平常老百姓都知道的。我們可以問一問周圍上年紀的人,特別是一些關節有毛病的人,她們對天氣變化的敏感程度往往超過氣象儀器。氣象預報說有雨,她可以說沒雨,結果真的就沒雨。她為什麼敢這樣斷言呢?因為她的關節有反應,這個反應與天氣的變化是十分相符的。所以,我們完全可以把關節看做是人體對天氣變化的一個感應器。而這個感應器是由肺來掌管的。

弄清了肺與節氣的這層關係,肺的意義也起了根本的變化。天人相應,實際上在很大程度上就落實在這個「肺主氣」、「肺主治節」上面。但是,我們看一看《中基》,卻根本沒有談到這方面的問題,如果現在就急著用《中基》來取代《內經》,大家想一想會是一個什麼結局?

《思考中醫》 劉力紅

簡單來說,此文的觀點就是,肺與氣、節氣、與天氣變化和人體的變化有關係,節又與關節有關聯,因此關節與天氣的變化也發生了關聯。


我是天氣變化之前,比如下雨,冷空氣來臨前就會開始腹脹、腹瀉,難道是因為我的胃腸比較敏感,有慢性胃腸炎的會有相同的感受嗎?


天氣變化,如降溫、陰冷、寒冷、風速加大等,是一般人所能看到和感知的,體內生理機制也會對這種變化做出正常調整。例如,當快要下雨時,氣壓一般要降低,濕度則加大,健康人細胞內的液體能自行滲出,導致尿量增多,以此適應天氣變化。而對於患有關節炎的患者來說,因存在病變組織,不能及時隨天氣變化排出細胞中的液體,致使病變部位的細胞壓力比周圍正常組織高,就會引起病變部位的脹痛感。這是關節炎患者能預知天氣變化的原因之一。

天氣變化時大氣中帶正負電荷的大氣分子會出現移動和其他變化。由於不同電荷互相吸引撞擊,產生一系列電磁現象和電磁波,可使人體細胞內外存在正負電荷的電位差。正常人對這種電位差能始終保持著平衡,而關節炎患者由於局部毛細血管和組織發生了變化,就會釋放出一些炎性物質,使得神經末梢受壓迫而產生酸痛感。雖然氣溫、氣壓、濕度等諸多要素變化可引起關節疼痛加重,但這些變化都沒有電磁波來得快。所以,往往當地的天氣還晴朗,而異常的電磁波已把天氣變化的信息傳遞過來,這就是關節炎患者往往在天氣變化之前就開始出現疼痛的原因,也是其能預知天氣變化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摘自搜狐新聞,文章作者:劉湘源,北醫三院風濕免疫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

鏈接:這是陰天下雨就關節疼的真相!


推薦閱讀:

為什麼中國現在的不孕不育人群這麼多?什麼原因造成的?
生物電療騙局怎麼才能揭穿?
怎樣的睡姿最健康?
失戀的那種痛苦是生理上的的嗎?
醫院每個科室的「世界性難題」分別是什麼呢?

TAG:醫生 | 醫學 | 風濕病 | 風濕性關節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