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三毛和張愛玲的對比,哪位達人能給談談? 感激不盡?

鄙人讀書不多,張愛玲和三毛兩位奇女子才女子甚至怪女子。
總是感覺有類似之處,還望哪位達人能給予詳細的分析!謝謝


事實上她們共同點並不多,放在一起比較是有些牽強的。或者說,她們相似之處是表面上的,那種不羈,個性,自由;而區別卻是在骨子裡的。
從文字上看,三毛要比張溫暖。三毛是外冷內熱的,自由自在、恬淡豁達的筆觸下充滿了對生命的熱愛,對人們的熱愛,特別是對她丈夫及好友。而張因為太聰慧,聰慧到足以看破世俗,再加上童年時所受的一些待遇使她敏感而尖銳,所以骨子裡是蕭涼的。雖然她也很幽默,字裡行間洋溢才氣,文章可讀性都很強,並沒因那種」對世界的冷眼旁觀」的態度而使人退避三舍,但仍難掩那種徹骨的冷。那種並不誇大卻真切的悲哀,足以震撼每一個用心去讀她的文字的讀者。這也是她的迷人之處:不緊不慢靜靜訴說,卻能直抵人心。
另一個區別或許沒那麼重要,但是很明顯。那就是張的才華遠高於三毛。
三毛的文章受歡迎主要是因為她童年時的境遇使她比常人敏感些,所以筆觸細膩。再加上有一些很有趣的「流浪」經歷,使她的寫作素材十分吸引人。
然而,張愛玲則是深居於時代中,她是天生的作家,用一種冷靜的口吻傳達著她對世界獨特而智慧的見解。(張的文章哲學思辯性很強,融匯古今,可以看出她多麼的學識淵博)她可以完全沒有什麼稀奇的境遇,也不需要多吸引人的素材。看過張的作品的人很容易發現:張的文章有一種奇特的吸引力:即平淡中盛放。她就算是寫一件瑣事也是從一個不尋常、廣闊的視角。就算是說無關緊要的話也深入人心。文字在她筆下彷彿被賦予了生命。不得不說她是個文學方面的天才。
綜上,三毛和張都是很有個性的很不俗的人。但張愛玲更具天才,或者說三毛是因為個性而經歷而不俗,而張愛玲則是因為本身的過人天賦而不可能泯然眾人(哪怕她沒有童年的遭遇)。另外,張愛玲的身世似乎也闡釋了她是幾百年乃至幾千年才得一遇的天才的原因(可百度)。
如果拿花來比較她們倆,她們都是超脫而純潔的出水芙蓉。不同的是,三毛是朵荷花,賞心悅目。而張則是千百年來才能孕育出的一朵高山雪蓮,可望而不可及。然而,正如賈平凹對她的評價「有她(張)的書讀,也就夠了」。
――――――――分割線
最後說一點我對張的看法:張愛玲是我心中的文學洛神,跟她可以相提並論的作家實在太少,時間會證明,她的作品是真正的經典。


竟然會有人說三毛是外冷內熱?這讓我真的很驚訝。其實張愛玲才是那個外冷內熱的人。
我覺得三毛表現的很溫暖,有時候反倒顯現出她內心的痛苦來。其實,不管是童年時期,少女時期還是後來成長之後,她都寫過不少人生的煩惱。但用了一種調皮輕快的筆調,讓讀者覺得看上去有趣好玩,可讀性很強。你可以說是她的風格,文字上甚至商業上的取巧,但是我覺得作者本人是不快樂的。
而張愛玲呢,她的不高興都寫出來了。絕望,悲愴,蒼涼……類似的字眼,她很喜歡用,所以我覺得,或許反倒她找到了宣洩的渠道,私底下,或許她沒有那麼痛苦和不快樂。
張愛玲成名很早,看得出來她還是很得意和在乎的。她小時候吃過錢的苦,所以後來就對金錢比較敏感。
在三毛身上我沒看出這點來,我並不是說三毛就比張愛玲高貴,我想說的,三毛或許更在乎一些別的東西,也許對人生的要求會更虛幻和更不能滿足,導致她後來的抑鬱和自殺。
才華上我不太想評價,時代也不一樣呀,他們是兩個不同類型的作家。但我不能說,張愛玲就比三毛深刻。


十多歲的時候看看三毛就好了,三毛像櫻花味兒的香水,只適合少女。

張愛玲最好等到足夠成熟了再讀,讀早了會太早看透世態炎涼,並且不以為意。
張愛玲就像No5,經久不衰、歷久彌新、優雅、濃烈、貼心,以及所有你能想到的。


三毛我是極喜歡的,她很隨性很像小孩子,她的心很大,很輕,心之所系,即欣然前往,即為故鄉。她很有藝術氣息,不是無病呻吟,而是對生活的真實理解。她是絢美的波斯毛毯,繁華而不庸俗,熱鬧而不喧囂。她以本真活在虛偽充斥的世界裡,用熱情迎接清冽刺骨的冰水。她太投入,太用力,太自我,太卑微,她在哪裡都能打成一片,笑臉相迎,真心實意的付出,但在哪裡都是獨立的,截然不同的。她可以將身邊人的情緒帶向高潮,卻無法將自己從與世隔絕的泥淖中拖出。她愛那些古老,愛那些獨特,愛那些普通人不屑的東西,她永遠是個探險家,她只不過是個記錄者。而張愛玲,這個世人永遠無法捉摸透的女子,她以一貫的高傲拒絕了世人仰慕的目光,她筆下的人物永遠處在掙扎,猶豫的境地,結局總是有一絲歡喜,一絲悲情,一聲輕輕的嘆息。她為自己畫了一座牢籠,亦是一座城池,華麗精緻,與三毛的粗獷不同,三毛捕捉的是生命的躍動,流暢,如同在野馬背上追逐夕陽,張愛玲戀上的是生命的靜止,就像塞尚的睡蓮,但她不需要永恆,她要的是此時此刻的歡愉,活在當下感官的刺激。但她又要靜默,於是旖旎的旗袍成了首選。她永遠以冷眼嘲笑世界,自己又何嘗不是一個套中人?她像一個說書人,可以把歡喜說成悲傷,可以把泰山說成毫毛,可以把一瞬當成一生,可以讓時間靜止。


不邀自答,不喜勿噴。如果把好的作品比作美酒,酒需要品,那麼生產美酒的人就是大師,大師要經歷時間的考驗。我還年輕,涉世未深,但是即便如此我還是品嘗了三毛、張愛玲釀造的美酒,一飲輒醉。我清晰地記得,有那麼一個午後,我和女朋友面對面蜷縮在藤椅上,陽光傾瀉在我們身上,我給她讀三毛和張愛玲的故事,她閉著眼睛聽。我讀的很有感情,彷佛我親歷了她們的經歷一般,讀到動情處我哽咽了,我極力控制自己的情緒,想平復心裡的波瀾,而女友則一臉莫名其妙的表情看著我,不知道我究竟發生了什麼。而我也不想解釋什麼,這種東西完全是個人的體會,三毛和張愛玲的人生經歷很豐富,她們的故事無需渲染就已動人。三毛和張愛玲確實有相似之處,同樣是女人,同樣痛失愛人,同樣對愛堅貞,哪怕生活給了她重重一擊,她仍然選擇堅強的面對,對待感情的真性情,讓每個動過情的人為之動容。我這麼一個生活簡單、淺薄的人無法對她們品頭論足,我更不能奢望與這樣的人成為朋友,我只能遠遠地躲在人群里看她們一眼,然後告訴自己,原來你也來過。


張愛玲好像是看盡世間滄桑的感覺;
三毛就是小女生的感覺。


兩個都是我很愛的作家,感覺本質上並不差太多.
兩個人都是熱烈的,也都心思細膩敏感,這樣悟性高的人無論經歷什麼都不會俗,只是三毛把感性發揮的更凌厲,她們骨子裡都有瘋狂的叛逆和無所畏懼,應該是不在乎,三毛因為不在乎所以選擇了什麼都能愛,所有的苦難和艱險也都是愛,她要把自己揉進世界裡去的,也時常任性的像小孩.
而張則更像一個世界的旁觀者,可能(畢竟是我主觀臆斷)在她眼裡這些都無所謂,看的很清楚之後理性和哲學佔據了很大一部分,她描寫愛情的文章也不乏哲學思辨和矛盾,帶著一定的西方哲學文學的感覺,只是因為畢竟是女人,生性對愛情更注重感性,她一方面努力的愛著一方面知道可能不會有好結果,一方面努力的活著一方面也知道其實到最後都是沒有意義的,所以張骨子裡的熱切被她的理性深藏著不代表她沒有洒脫的張狂.兩個都是我很熱愛的女作家,張更有文學才氣但三毛堅強的與眾不同. 高中生愚見接受批評接受不同看法OAO


不能放在一起,三毛和張愛玲的洞察力根本沒法比,實話實說,三毛擱現代就是一個普通的文藝青年,如果她不去沙漠,不用絲襪自殺,她絕對沒有現在這樣的名氣。時代不同,三毛永遠體會不了張那個年代的悲哀,張的家世和經歷是她創作的源泉。


個人體會不同,分別看過張愛玲和三毛的大部份作品,國內最喜歡的女性作家是三毛,男性作家是魯迅。看過很多次紅樓夢,小說版、電視劇版、評書版,張和三毛的字裡行間都有紅樓夢的影子,張冷眼旁觀別人的世界,三毛浪漫的生活在自己的圈子裡。這個問題好比你是喜歡黛玉還是寶釵?各有才情,各不相同,喜歡三毛的文字和生活態度,極積的陽光的。經典悲劇,深刻的哲學道義教條,市井之地市儈日常,小人物的悲劇,大人物的偉大,看過太多了,還是喜歡描寫個人經歷 的生活旅程故事,平凡的,平淡的,浪漫的自由奔放,凡人可以追求的。喜歡這樣的文字,一個女人的所愛,沒有瑪麗蘇的愛情,婚姻,無論條件如何,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區別是,時代不同,三毛可以主宰自己的生活,所以三毛的重心是自己,直白的有光芒,讀者沐浴在她勇敢自由的陽光里,張呢,一生如沉淪的浮萍,只能寄情小說劇本,欲說還休,讓讀者自行解讀。所以三毛讓人微笑會意,連連稱是,張使人思考,然後心悅誠服。論才思文筆的話,張愛玲可能是古今第一人,有人說她的金鎖記超越了紅樓夢。


三毛像沙漠玫瑰,張愛玲像天山雪蓮。


推薦閱讀:

《傾城之戀》到底是不是在說愛情?
張愛玲的《愛》究竟表達了什麼?
如何理解“海底月是天上月,眼前人是心上人,向来心是看客心,奈何人是剧中人”这句话?
讀張愛玲是否要比讀張小嫻高檔?是或者不是的理由是什麼?
張愛玲為什麼那麼冷漠孤高?

TAG:張愛玲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