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公平?什麼是正義?什麼是公正?
知乎上每天都在討論這些,到底什麼才是公平、正義、公正呢?源流在哪兒?用什麼作為標尺衡量一件事是否公正?
天理,國法,人情。
天理即為正義,它是道德上的正確,要符合社會每個人最普遍的道德觀念。比如殺人償命,欠債還錢。
人情即為公平,它是秩序上的正確,它產生結果的過程要符合社會每個人內心對於結果的期待。它並不是「一塊蛋糕大家平均分」這個結果,而是「分配方案要讓最大數量的人信任」這個過程。它不是每個人說的話都要一樣多,而是每個人都有說話的機會。
國法即為公正,它是法律上的正確。而法律本身就是被最大數量最普遍的人所認同的道德與秩序。但道德與秩序上升為法律規則後,它的每個結果都要符合明確、公開的法律規則,同時又不能偏離原本道德與秩序的方向。
手機沒法貼鏈接,差評。
比如,三個人分一塊蛋糕。
每個人都應當分得一份,不能多得,也不能少得。這是正義。是分蛋糕所要實現的最終目標。
每個人都認為分配方案中自己正好獲得了自己應得的那份。這是公平。簡單把公平理解為平分蛋糕的,真是侮辱了公平這個詞。具體分配方案見這個回答匿名用戶:三個極度自私的人分一個蛋糕,採用什麼策略,能讓三人都覺得公平?
將這種分配方案確定為每次分蛋糕的規則,並且每次都嚴格遵守。這是公正。
一共有十個蛋糕。
公正是:
我能搶9個,我就有了9個。
你能搶1個,你就只能有1個。
修補:
有人一定要研究這個搶字。
其實改一下意思是一樣的…
公正就是:
我做了其中九成,九個都是我的。
你做了其中一成,一個就是你的。
因為公正的本質是按照社會的規則分配所有權。
這看上去很美妙,
但是公正的問題在於:
總要有人制定規則,這個人總是強的一方。
我出力多,我就說按照出力多少分。
我出錢多,我就說按照出錢多少分。
所以本質上還是搶,搶的東西實質上不是蛋糕,是規則的制定權。這是不會公平的。因為任何規則都會傾向某一個階級。
公平是:
我能搶9個,但是你弱你有理,
所以強者為了某些理由,
改變資源分配規則,
比如嘴上打出:
「把公正比喻成分蛋糕是侮辱了公正」的旗號,
然後悄悄制定下了所有人都得到N分之一才是正義的規則,
讓我只能搶5個,你也只能搶5個。
人類社會越進步,就越公平,但是越不公正。
至於正義…
不好意思超過30歲的人沒幾個相信正義的。
====
補充:
有人貼了一張圖,這張圖很多人都看過。
但是這張圖狗屁之處在於,他是烏托邦。
現實社會的殘酷性決定了,紅框框出來的部分也是圍牆。
大家都用分蛋糕來舉例,那麼我也來舉個例子。
公平,就是三個人分十個蛋糕,每人分三又三分之一個,不多不少,精確到克。
正義,就是三個人分十個蛋糕,兩個人得到三個,另一個人得到四個,因為他是老、弱、病、殘、孕。
公正,就是三個人分十個蛋糕,每人分到兩個,剩下的四個蛋糕三個人通過合法的手段去爭奪,誰得到就是誰的。
上圖
程序員大神在知乎教你:教育、新聞、政治、經濟、人文、哲學、宗教、雞湯、毒雞湯……
就是不教你寫代碼
逃
付出=回報 公平
主觀看法=客觀看法 公正
我的利益 正義
動物世界裡弱肉強食就是公平,分開關動物園裡餵養以後就是公正,保護頻危物種除四害就是正義。
對於@溫酒 的答案邏輯不贊同.
10個蛋糕你出了9分力,你拿走9個,這是公平
10個蛋糕你出了9分力,另一個出了1分力的吵吵擺出各種理由找借口要求拿走5個蛋糕. 裁判跳出來說不,人家出了9分力所以蛋糕他就應該分9個, 這是公正
一個蛋糕你出了9分力,另一個出了1分力的吵吵擺出各種理由找借並要求拿走5個蛋糕. 裁判跳出來說你看人家也不容易你自己也吃不完9個蛋糕你就讓讓別人吧,並要求一人5個蛋糕. 這既不是公平也不是公正,這是政治正確也以10個蛋糕舉例子吧,只是跟某個答案並不同。
公平,就是10個蛋糕各憑能力搶,你搶8個我搶1個他搶1個。
公正就是裁判,裁判在搶蛋糕的過程中不會對我吹黑哨,不會故意給他罰黃牌。同時保障我搶到的蛋糕的安全性。
正義就是蛋糕都被你們搶完了,一群連渣子都沒搶到的人快餓死凍死暴走了,這時候搶到8個蛋糕的是不是拿出來一點給大家分分?嗯當然某些人肯定是不願意的,憑本事搶的憑什麼拿出來(→_→先富帶動後富)。那怎麼辦呢?只好造反,這就是為什麼造反有理。。。
當然還有其他辦法,造蛋糕啊,10個蛋糕連自己肚子都不夠填飽,怎麼分都是餓死。所以更新設備優化工藝提高效率,每天造出十萬個蛋糕,您手指縫裡漏點都不止10個了這就是大力發展生產力。
當然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人也多了,需求也多了,大家不僅想吃蛋糕,還想喝紅酒還想吃烤肉還想看小電影。你們都看上了小電影了還想騙我在這安心吃我的蛋糕渣,壞銀!可生產力目前發展不動了,怎麼辦?
兩個辦法,一是繼續革命生產力,比如頁岩氣,比如人工智慧。烤肉不夠就造更多烤肉,小電影不夠。。。(了解不多,輕噴)
另一個方法,裁判說我來幫你們調配下,嚴厲打擊黑哨,保障機會公平,政策扶持鼓勵去農村去山區去邊疆造蛋糕。
當然已經搶到很多蛋糕的人肯定不願意,我手裡蛋糕多,喝最好的紅酒吃最好的烤肉看最好看的小電影,對了還要學最好的造蛋糕技術烤肉技術(教育,醫療等資源)。一部分偷偷卷著蛋糕跑路到隔壁家,留給你個美麗的後腦勺。這叫資本外逃。一部分舉著手裡的大喇叭大喊『城管沒來!城管沒來!』,大街小巷吆喝。這叫輿論宣傳,敵在。。。?
圍觀群眾更熱鬧了,緊緊攥著手裡的幾個蛋糕誠惶誠恐。有的罵衙門,有的歡呼,有的閑聊「公平就是要把我手裡的蛋糕分給那些臭要飯的。啥你說那些臭要飯的要餓死了?餓死怪我咯,怪他們自己又笨又」,有的綳著身子準備見勢不對就拔腿跑路。當然大多數圍觀群眾都是沒地方可跑的。。。
「臭要飯的」人最多,只不過他們天賦自帶隱身屬性,常常不存在圍觀群眾的世界裡。當然也跟人眼睛構造有關,這麼多年人類眼睛進化成了地包天,只能朝上看,最多平視。另外這些人又天生啞巴,蛋糕又少也沒人給說個話。不過好處在於不用想著跑路去隔壁家,能活著,手裡握著半個蛋糕眼裡看著一個蛋糕就夠了。
北京公安抓到一個恐怖分子,他裝了一顆定時炸彈,三小時後就會爆炸。讓恐怖分子招供這一顆定時炸彈的位置的唯一辦法,就是嚴刑拷打這個恐怖分子的6歲的無辜的女兒。
2007年,79歲的傑克醫生,連續8年為身患絕症,想要解脫的病人提供致命藥物。他一共幫助130人結束了他們的生命。因此他出現在密歇根的監獄。
從世界首富比爾·蓋茨那裡拿走100萬美元,發給100個貧困的人,每人1萬美元。那麼總體的幸福會增加。蓋茨根本不會在意100萬美元,那一百個貧困的人卻會如獲至寶。
對於這些故事,怎樣的做法才是公正?在我的專欄文章
嚴刑拷打這個6歲的無辜女孩,我們該不該這樣做?
裡面寫的很清楚哈哈哈
公平是每個人都有機會種麥子,然後自力更生造饅頭,誰自己造了多少饅頭,就有權利享用自己的饅頭,誰也搶不走。你弱你自己勞動去,別想綁架我的道德。
正義是我自己身強力壯,育種技術高,種出來的麥子多,蒸的饅頭多,我自願把富裕的饅頭送給儘力勞動也養不活自己的真正的弱者。
公正是組織起一盤散沙的人們,讓大家共享技術,交流經驗,互通有無,然後齊心合力建造個人無法獨自完成的水利灌溉工程。最終每個人都獲得了比獨自勞作,更多的收穫。然後,每個人依舊依照各自的貢獻獲得各自的收穫,多勞多得,並且大家合作而獲得的紅利的一部分饅頭被拿出來,有計劃的接濟那些無法養活自己的人。並且聚合集體的力量,制裁那些妄圖不勞而獲的人。
先看公平、公正、正義是什麼。
公平是社會學說法,公正和正義是倫理學說法,它們之間拿來比較會稍有混亂。
三者的主體與客體不全然相同。
公平是下層各個個體之間的聯繫,公正是下層個體對上層執行結果的反饋,正義是與客體關聯不如前兩者那麼緊密的獨立存在。
這個問題和「我是誰?我從哪兒來?我要到哪兒去?」一樣都是一個不好回答的問題。
何為公正?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問你,國外殺人犯不用以命償,關十幾年就出來了,甚至裡面的生活還比外面好,這是公正嗎?少數民族有加分政策,有優生優育政策,這是公正嗎?
不好回答?當然不好回答。
我們來舉一個例子。
學經濟的同學對傾銷這個概念一定不陌生,就是一個生產國以低於正常價值的價格向某個國家大量銷售某種產品,導致被輸送國產業造成實質性損害的行為,叫做傾銷。
好了,公正的問題出現了。
對於被傾銷國的消費者來說,這幾乎是百利而無一害,因為他們能夠以低於商品價值的價格拿到商品。對於該國的製造商來說,這就是惡性競爭,在傾銷的狀況下,消費者完全沒有理由購買本國的商品。
1968年,歐盟制定了第一部反傾銷法,後面又陸續出現了WTO《反傾銷守則》,以及1994年的關貿總協定,對了,2004年中國還因為傾銷被歐盟制裁了。
以法律的形式制止傾銷,我問你,這是公正嗎?對消費者來說,這就是一部操蛋的法律,對製造商來說,這就是救命稻草。
還是不太清楚?再來看一個例子。
2004年,「查理」颶風在席捲美國海岸的同時,也在拷問商人們的良心。在災害地區,日常用品的價格攀升了十倍以上;受災群眾還沒有從失去家園的悲痛中蘇醒過來,就被利欲熏心的商人打了耳光。從道德的角度來講,「企圖利用他人的困難和痛苦發財是不對的」。憤怒的群眾紛紛抗議,希望有關部門進行監管,或者在立法或判決中大力懲戒這些商人。
可問題是,法律根本就不管道德,因為道德這種東西,會因為人的主觀意志而出現不同的情況,法律並沒有禁止商家提高商品的價格,所以即使它在我們看來是不道德的,它依舊是合法的。
德國大法學家耶律內克和耶林曾經提出過一個理論,叫作「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法律是帶有強者性的,所以法律不可能規定每個人都去做一個「好人」(實際上「好人」的定義也模糊不清)。你不能說今天我沒有扶老奶奶過馬路就觸犯了法律,你不能說我今天沒有給室友帶飯就觸犯了法律,你更不能說,我今天沒有借給你錢就觸犯了法律。
所以,法律是不要求你成為一個好人的。
所以我們現在再去看颶風案例的結果,抬高價格在道德上一定是被批判的,但當時的法律並沒有明確規定這種行為的違法性。而事實上,佛羅里達州還是懲罰了少數幾家商家,認為他們違反了反價格欺詐法,用以懲戒過於貪婪的商家並告誡他們的同類。法律不要求你做有道德的事,法律也不禁止你做不道德的事,但法律一定會懲罰過度的不道德,譬如利用別人的痛苦滿足過度的貪婪。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法律的公正是相對的(傾銷),法律的公正又是有限的(價格欺詐)。
那麼,公正的限度到底是在哪裡?
一般來說,法律是無法代替公正的,它只能為公正兜底,而真正的公正是超出法律的範圍的。
我們再來看另外一個例子:
我到底該不該板下這個扳手。
這是一個很著名的困境。大意就是一輛火車飛馳而來,在前方的岔路口上,左邊是500個孩子,右邊是50個孩子。
好了,現在你可以改變火車的方向,你是想讓左邊的死還是右邊的死?
右邊?
好,現在我多加一個條件:左邊的孩子都比較笨,智商在平均智商以下,右邊的孩子都比較聰明,其中還有十個孩子被譽為未來的愛因斯坦。
好了,左邊還是右邊?
難以抉擇。
看起來無解,那這個問題有意義嗎?有,那就是你在思考這個問題,在衡量雙方價值的時候,你其實就是在思考:何為公正。
一般來說,你可能會從以下三個角度去思考:
1.利益。
2.自由。
3.道德。
首先我們來看:利益。
在這個困境中,我們可能會思考一個問題:如何使利益最大化。
500個孩子和50個孩子,如果每個個體都是同樣的,那麼在利益最大化的驅動下,50個孩子的死去會儘可能的減小損失,也就是最大化了利益。
可是當我們加上那個限定條件,那麼有可能50個孩子的價值遠遠高於那500個孩子,所以本著利益最大化的原則,我們可能會選擇讓500個孩子死去。
而這,就是功利主義。
在功利主義者看來,只要能夠促進整個社會效益的最大化,那麼犧牲一部分人的幸福是「可以被接受」的。
那麼你承認這一點嗎?不承認?
加一個限制:那些被犧牲的人所佔有的資源可以分配到你的頭上。承認?
加一個限制:你的父母或者你(當然這就有悖論了)被犧牲了。不承認?
兩個不同的限制,就會有不同的答案,關鍵有兩點:你有沒有得利,你有沒有被犧牲。
功利主義者對社會的損害在於:個體是難以被尊重的。
英國的電視劇黑鏡中有這樣一集:草豬的首相。
大意就是,首相的女兒被綁架了,首相必須在電視面前和豬性交,否則首相的女兒會死。
或許這個還難以理解,我們量化一下:首相必須在電視面前和豬性交,否則倫敦會有500人死去。
好了,問題來了,首相應該性交嗎?
如果把首相換成你,你會性交嗎?
換一個限制:嫌犯表示,只要付出500億美金,就取消這次計劃,並且明確告知你,這500人都是窮人,所創造的社會價值只有500美金。
問題又來了,首相應該付500億美金嗎?
如果換成你,你會付500億美金嗎?
在功利主義者看來,這500人死亡所造成的輿論後果首相是難以承擔的,那麼首相應該選擇性交,同樣第二種結果就不用說了,首相不應該付這筆錢。
可是問題來了,首相作為個體的尊嚴就不應該被尊重嗎?「如果把首相換成你,你會性交嗎?」這個問題就是在問「我的尊嚴值得被尊重嗎?」。而第二個限制的問題就在於:人的生命是可以被金錢衡量的嗎?而「如果換成你,你會付500億美金嗎?」就是在問,你覺得人應該被金錢衡量嗎?
可以想見,純粹的功利主義者是難以保持社會的穩定發展的,因為在一個人人都可以被犧牲,人人自危的社會,戰亂是免不了的。
第二個:自由。
何謂自由?自由就是當你作出選擇的時候,只要沒有觸犯法律,那你便是擁有自由的。在這種自由主義者看來,上面這個困境是否有後面的限制都是不重要的,因為有一方必須死,而這種過錯並不是由我導致的,也就是沒有觸犯法律,那麼在自由主義者看來,500個孩子的死和50個孩子的死都是等價的,唯一的差別可能就是他做選擇時的心情。
自由主義者的問題簡單點來說就是:個人自由的邊界在哪裡。
問你這幾個問題:
1.人對於自己身體的器官是否有自由處決的權力?
2.為什麼法律會禁止買賣器官?尤其是你情我願的情況下?
3.為什麼安樂死無法普及?
4.為什麼吃人是被禁止的(在我願意被吃的情況下)?
5.為什麼代孕是非法的(雙方你情我願)?
這些問題都是難以回答而且複雜的問題,這種絕對的自由會導致很多問題,比如上面的3,就有可能在患者自己無法選擇的情況下,由他的親屬代替做出了安樂死的選擇。而3的問題就在於,即使雙方你情我願,代孕者往往都是貧窮的人,她們為了金錢而選擇這種高風險的代孕。
所以,在這裡,法律就會做出諸多限制,而且它會為了保持公正而讓某些東西難以被市場化。
第三個:道德。
道德可能是最難以預料也是最難以量化的東西了。而促使我們改變選擇或者說難以做出抉擇的原因,可能就是道德。從這個角度看,我們會評價自己到底有沒有道德,也就是「我應該如何譴責他?」
如果你並沒有發現這個岔路口上的孩子,那麼你的道德羞愧機制就不會啟動,也就是說,即使你後面知道了你的不作為,你也可以安慰自己說:「這不是我的錯,我並不知道。」
如果你發現了,那麼你就會陷入一個兩難的境地。我到底應該選擇500個孩子死還是50個孩子死?在道德看來,兩者也同樣是等價的,但是你的動機卻成為了我們「應該如何譴責」的由頭。注意,在這裡道德將「孩子的死亡」變成了「我為什麼要選擇左邊/右邊死?」,它把問題的矛盾從孩子,轉移到了你自己。
也就是,其他都不重要,你的動機最重要。
一個問題,牽涉出了7種人(排列組合計算),那麼公正也有七種不同的解答嗎?
從社會契約的角度來說,實際上大部分人並沒有明確表示過他們接受了某些法律或某些道德的約束,那麼究竟是什麼賦予了法律和道德以統治權呢?
康德認為,如果一項規定得到了所有人的認可或肯定,那麼這一項規定就是公正的。這是一個悖論,因為大家很難認定什麼樣的規定會被所有人認可。這種假象的情況無法在實際生活中成為約束。
已故的美國政治哲學家羅爾斯(1921~2002)提出了這樣一個理論:假設有一種叫作「無知之幕」的東西。假定所有人都是在「無知之幕」後面,每個人都不知道自己走出「無知之幕」後有什麼樣的特質,什麼樣的家庭,什麼樣的性格。在這樣的原始狀態下,沒有人會有一個更高的討價還價的地位,那麼此時人們認可的原則就是公正的。
聽起來是一個假設,但這卻是最令人信服的主張之一。
在這種「無知之幕」的狀態下,人們就很難選擇功利主義,因為誰都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會被犧牲的那個人,同樣就難以做出功利的選擇。其次,絕對的自由也不會成為人們的追求,因為你不會知道你自己是否就需要尋求幫助和救助,而一旦不知道,人們就會盡量避免這種情況。
所以,在這種「無知之幕」的後面,會產生兩種公正原則:一個是為所有的公民提供最基本的、平等的自由;另一個是差異原則,差異原則關乎社會和經濟的平等。
社會和經濟的平等並不是絕對的平等,不是說每個人分到的東西都一樣多就叫平等,羅爾斯並不支持烏托邦。差異原則之所以被很多人所接受,就是因為差異原則承認個體與個體之間的不同。例如有些人天資聰穎,能夠成為科學家;有些人體魄健壯,能夠成為優秀的運動員。除去各種不確定因素(例如機遇),在社會上,天資聰穎的人往往比天資駑鈍的人贏得更多讚賞,賺取更多的利益。羅爾斯知道這樣的差距是無法避免的,但羅爾斯同樣也認為不是所有的差距都是可以被接受的,只有當這樣的差距或不平等對弱勢群體的利益有利時,才是被允許和接受的。
舉例來說,天資聰穎的人發明了可以增加糧食產量的方法,解救了廣大底層的農戶,這樣的人得到獎賞是應當。但如果他只是發明了可以增加毒品產量的方法,他所攫取的利益則是不公正的。同理,一位醫生憑藉高超的醫術獲得人民的敬仰和高報酬,若他不是在改善山區人們的醫療水平,反而只是給貴族成員提供整容手術,羅爾斯認為這樣的高報酬是沒有道德基礎的,難以得到維護。
因此,差異原則並不是在追求財富的平等分配,而只是追求將所有偶然的因素(例如天資聰穎)最大可能的造福於人類,對這些偶然因素的效果進行再分配。
羅爾斯比較了幾種不同的分配方法:
封建制度/種姓制度:基於出生的固定等級制;
自由至上主義:擁有形式上的機會均等的自由市場;
精英統治制度:擁有機會均等的自由市場;
平等主義:羅爾斯的差異原則。
前三種制度都建立在一定的偶然性上,不論是家庭情況的偶然性,還是個人智力的偶然性。只有差異性原則避免了這些偶然性因素的影響。
羅爾斯的終極奧義是他本人所說的「與他人分享命運」,不論大家是否接受,但無可否認的是,羅爾斯致力於建設一個更加公平和持久穩定的社會。
所以這樣看來,公正其實就是在尋找一種方式來衡量私人與共同體之間的關係。
公正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
同樣,我這個回答也不奢望能夠讓你明白何為公正,也無法強行畫一條線,寫一個規則告訴你這就是公正,如果你能夠從中獲得思考,能夠體會到公正的存在,那麼我這篇答案就有價值了。
微博:八月朔風亂長安
微信:Mask的小酒館
可以在這裡找我玩
.
這三個名詞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正義,這個詞偏理念,帶有形而上的意味;另一類是公平公正,代表正義的具體實踐。
哲學家們對於正義的討論往往基於抽象的人性論,展現出形而上的思辨。任何倫理學的體系都繞不開正義,它一般被視為道德一個核心要素,甚至被視為人的一種本性或者本質(蘇格拉底)。
因為正義被置於如此高的地位,所以它反而難以被定義。我知道的有這樣幾種解釋:一種基於康德式的道德律,你可以把以下的道德全都替換成正義(似乎不妥,不過我也不懂哲學的細節,湊活吧)。對於一個人,他想實現道德,那他首先得是意志自由的。意志不自由的人如同機器或者動物,談不上道德,只是規律支配的對象罷了。而要實現意志自由,就要實現意志的一貫性,前後意志矛盾的人談不上自由。假如我今天熬夜修仙,明天在課上打瞌睡,課後為自己的頹廢感到懊悔——明天的我和此時修仙的我意志相互矛盾,我的意志就不自由了,如此反推我熬夜修仙的行為不道德。注意,康德的道德律雖然只強調了一個抽象的"意志一貫性",但卻已然包含了流俗中的道德。我殺人放火偷竊搶劫,日後有一天被捕獲正法,我感到懊悔,意志前後矛盾,不道德。同時還拓展了新的含義。我被資本家剝削不堪忍受,假如革命軍推翻舊制度,雖然過程充滿了暴力,但我認為這是為人類的解放事業奮鬥,所以它是道德的。
不難看出,這種道德律帶有很強的個人主義色彩,而且太過抽象。因此,還有另一種相對現代的正義的解釋,羅爾斯在《正義論》裡面提到的無知之幕。假設現在存在一道無知之幕,所有人都被無知之幕擋在幕後,都不知道自己的身份地位權力(不知道自己是貧是富,是貴是賤),此時人們做出的決定,就是正義的。
當然無知之幕也存在它的問題,它看上去屏蔽了出身階層帶來的立場,其實不然:人的思維方式和價值判斷也是後天環境帶來的。這種無知之幕的決定不一定完全消除了人們的利益立場和優勢階層在話語權上的優勢。
(待更)公平,其實不同人視角里的公平不一樣。一種是要求結果的公平,一種是要求機會的公平。我覺得搶蛋糕那個栗子中,只要大家提前商量好規則,哪怕你能搶100個,依照規則只能拿到5個,也是公平。在參與搶蛋糕的事情上,你是提前同意規則的。
公正是有個人站出來維護這個遊戲中規則的權威性,有人違反規則,被處罰,這就是公正。
至於正義,勝利即是正義。你覺得這個規則不對,把制定者和維護者滅了,你是啥你說了算;你覺得這個規則不對,想把他們滅了,沒成功,這是造反。
我只想問 @溫酒 先生和 @黎景榮 先生,我們為什麼不嘗試把那堵牆慢慢拆掉?
公平在一【平】字,正義在一【義】字,公正才是【正】字。
——噴神(暴力語言專家)
譬如街頭碰瓷小女孩的老bee索要1萬(真不多,良心價),後水落石出。怎麼講?
公平,按法條,老bee按【誣告】【敲詐】【尋釁滋事】【擾亂社會秩序】被判拘留罰款。小女孩像徐玉玉那樣走出。處理的派出所叫【公平】。
正義,按良心,在【公平】實現的時候,被圍觀群眾痛打。圍觀群眾叫【正義】。
公正?我們再看一遍:老bee說被撞了,老bee要1萬;小女孩沒撞,小女孩要賠1萬。【公正】就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所以,應該把老bee撞一下(看他原先怎麼說,車撞用解放,人撞用摔跤手或散打運動員),然後讓老bee給小女孩1萬,然後讓老bee交罰金和律師費。法官叫【公正】。
——————犯罪專家
也可以理解為【儒家】【墨家】【法家】。。。
——————扯淡專家
我本法盲,這個回答語焉不詳邏輯混亂,反正重點在於態度和思路,大家明白就好,別糾結於細節,別裝糊塗。
我真無法說清楚,一方面我不是法律相關人才,
另一方面,我見識短淺,連最低級的【公平】都沒見過。。。
——————洗地專家
我就不用蛋糕舉例子了,我很少吃。也很少有人分給我。。。
——————匿名用戶3王者榮耀里:
相同英雄不帶銘文皮膚用一樣型號的手機在同一區域網下solo,這就是公平。
當你連勝幾把之後給你匹配更強的隊友和對手,而不是為了降低你的勝率給你匹配垃圾隊友,這就是公正。
把掛機的,開掛的通通封號,這就是正義。
年少時我認為所謂公平就是眾生皆平等,現在我認為你首先得有資格和人家談公平。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