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秦始皇在死前能傳位扶蘇,秦朝會延續百年改變歷史嗎?
謝邀,秦始皇在位時,所作所為均超出了那個時代,讓人不禁懷疑是否是穿越過去的人物,他修直道以通全國;築長城抵禦匈奴,為華夏民族築起了一道千年堤壩。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等等措施,都為中華民族的大一統奠定了堅實基礎。秦始皇雖然作出了巨大的歷史功績,但他和那些偉大的歷史人物一樣,在立嗣這個問題上並沒有做好。在中國的歷史上,那些千古留名的君主,無一例外的都栽倒在了「兒子」手裡。秦始皇不是第一個,在他之前有齊桓公、趙武靈王,他之後又漢武帝、唐太宗、朱元璋等。
秦始皇早在壯年時期就開始了立嗣工作,他最看重的是公子扶蘇,認為他德行俱佳,堪當大任。但是他也對扶蘇過於仁慈的性格不滿,認為他不經磨練是無法掌控大局的,因此秦始皇開始了對扶蘇的培養。公子扶蘇雖然仁慈但並不懦弱,身為秦始皇的兒子,他有著敢為天下先的勇氣,因此在秦始皇修建長城勞民傷財的時候,他不顧謀士們的阻攔,決然上書秦始皇,要皇帝愛惜人民,秦始皇接到扶蘇的上書,既是欣喜又是不滿,欣喜的是扶蘇宅心仁厚,不滿的是扶蘇未能理解皇帝的心,觸犯了皇帝的威嚴。但這並非致命的,致命的在於小事的積累,歷史上無數大事件發生的背後,都是由無數小事件推動而成的。扶蘇真正觸怒秦始皇在於其屢次抨擊秦始皇的大政方針,經有心人的曲解,到了皇帝耳朵里,就變成了不滿。終於這種不滿變成了火山噴發,在扶蘇因秦始皇坑殺儒生而上書後,秦始皇下詔痛責扶蘇,將扶蘇趕出了首都,將其趕到了西北給蒙恬做監軍。至此扶蘇開始失寵,但是其在秦始皇心中,依然是接班人的第一人選。
在趕走扶蘇沒多久,秦始皇開始了巡視全國,在巡視中,他的身體不斷惡化,終於在平原津這個地方病逝,在臨死之前他下詔召回公子扶蘇即位,但這封詔書並未達到工資扶蘇手裡,它到了趙高和李斯的手裡。最終給公子扶蘇的是一道自裁的詔書和毒酒,扶蘇萬念俱灰,自殺而亡。
扶蘇之死不僅讓人嘆息,倘若扶蘇即位,內有大臣支持,外有大將領軍相助,天下何愁不穩定?但扶蘇自小所學儒學,刻板的聽從父親的命令,沒有秦始皇那種天下霸主的氣概,更不敢接受蒙恬率軍回咸陽問政的建議,最終害了自己,也害了蒙氏兄弟。
扶蘇一死,大秦帝國偌大的國家,落到了閹人趙高和李斯手中,最終秦朝三世而亡,實在令人心痛,偌大一個帝國,沒有敗於對外戰爭中,反而敗於農民起義之中,讓人不僅感嘆「民心不可悖」。人民的力量是龐大的,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的道理更是千古名言,無論何時都不會過時。
謝邀請……秦始皇一直想讓扶蘇明白,治理天下並非仁慈就可以了的,所以以政治分歧理由發配邊疆,希望讓他明白治理天下還需要強大的軍隊守護邊疆安寧這樣百姓才能安居樂業,國家才能長治久遠,但秦始王安排好了開始卻沒有想到結局,他的這個安排卻害了他最器重的被稱之為帝國希望的長子扶蘇。
就算扶蘇上台,秦朝也不會有如此長的國祚。想我泱泱西漢王朝,明君賢主良將直臣輩出,也不過二百一十年的歷史,這已經算是長壽王朝了。再回到秦朝,就算扶蘇上台成為秦二世,加之長壽無疾而終,也不過區區數十年,誰又能保證下一代、下下一代的君主是明君呢。另外,秦始皇時期除連年征戰外,修長城築阿房建直道等大量徭役負重,人民本就不滿起義不斷,新上任的君主本應與民休息、休養生息以恢復國力,結果胡亥上台,李斯被誅,宦官趙高擅權,更加民不聊生,加速秦的滅亡,曇花一現的秦王朝在歷經十五年之後終於走到了盡頭~
我覺得最多可以多穩定幾十年,搞不好還會更快讓大秦覆滅!因為他連胡核都沒斗得過,他上台統治者內部鬥爭更加激烈,秦始皇使用武力統一大業,實際上沒有完全控制國家郡級以下的主體,參照後面的三國兩晉史,隋朝,民國,中國歷史上處於新舊體制變革時期的任何一個朝代都沒有超過一百年,而且大部分都是二世而亡!這是因為新的政治體制還沒完全讓各階級的人接受,舊體制內失意的既得者反撲……非得再一次戰爭把舊體制曾經利益集團完全破壞後重建政權才可以更長久,嚴格來說王莽新政也應該算入這種政治體制變革。
如果扶蘇上台,秦國還可能會更快的走向滅亡,理由如下:
1,首先扶蘇有政治遠見,知道焚書坑儒是錯,到扶蘇卻不暗諫言之道,也就是現在的情商低,與始皇經常搞得不愉快。
2,太過仁慈,治國者,哪個手下沒有鮮血,仁慈雖好,但在當時的大局,並不適合做皇帝。
3,迂腐無野心,被放到蒙恬部隊訓練,當收到假詔書,蒙恬已經勸說可能為假,要細細查看,此事,扶蘇卻在迂腐的忠父思想下自殺。蒙恬態度已經明確,將在外,說反則反!
4,不懂政治的黑暗,在朝廷中沒有自己的眼線,在外磨練,對朝內事一概不知。試問,這樣如何為君?
5,亂世之下,謀才不謀德!身處亂世,就應懂亂世法則。
我給出的答案是很難了,因為畢竟是假設性的論斷,不好說的太過。為什麼很難。
第一,秦始皇的政策失誤喪失了民心。過秦論里就指出,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的豪邁,實際上是一種窮兵黷武的做法,雖然統一了六國,但並沒有讓人們享受到國家統一帶來的好處,而是變本加厲的魚肉百姓。在他去世時,已經醞釀著一場巨大的社會變革,民心並不是一個扶蘇就可以拯救的了的。
第二,扶蘇繼位能不能轉變秦始皇的政策方針是個問題。假設一下,扶蘇真的繼承大統了,權利的交接能否順利,他能否控制住秦始皇身邊的人是個怎麼也說不好的事,按照歷史的經驗是很難,即便有效的控制住了,誰又能保證扶蘇的施政方針能有效的控制住全國呢?畢竟,此時距離七雄爭霸也不過幾十年的歷史,百姓認不認可秦王朝的合法地位也是個問題。
第三、按照歷史經驗的推測,秦朝也很難延續太長的時間。歷史可以找到相似性。春秋戰國百年的征戰,秦朝作為過去,統一至滅亡只有十五年時間。而其後的兩漢,足足存在了近四百年;而魏晉南北朝的大分裂,在隋朝一代畫下句號,秦朝和隋朝這點非常像,而隋朝從統一到滅亡用了三十年,也非常的短暫,其後的唐朝確有近三百年的歷史。這種巧合可能就是一個道理,秦朝更多的扮演著結束一個時代的角色,而真正開啟一個時代不是它。
如果秦始皇后真由扶蘇繼位,秦二世而亡個人認為至少不會出現;
秦內部來說,扶蘇作為長子,始皇帝後面就是天然的秦王室族長,下面的宗親貴胄能夠認可,作為秦國長公子,秦國軍民也容易認可,同時他本人和秦軍方的高層關係融洽,軍隊支持哪怕有幺蛾子也大不起來,如此秦只要不內亂,長城的30萬精髓,遠征百越的五十萬精兵這樣的軍事武裝能夠保持對六國的強大威懾;
六國而言,秦始皇在位時期就對他們的反覆敲打估計已經讓他們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包括後面多國能夠復辟支持他的是當時大秦的軍隊,秦不亂他們敢,始皇帝給的威已經夠了,以史書記載扶蘇的仁德,繼位他會給天下的是安撫,連連戰亂後只有你給恩惠天下人支持你,江山也就穩了。
簡單一點秦不內亂懸於天下的達摩克里斯之劍就一直懸著,繼位仁德的安撫給你真真的實惠,胡蘿蔔加大棒,你還能翻了天???
如果扶蘇繼位,歷史肯定會不一樣。蒙恬的死肯定會動搖長城軍團的士氣。如果蒙恬不死,長城軍團的戰鬥力應該會更強,不一定是王離領軍在巨鹿和項羽決戰,巨鹿之戰的結局有可能改變。
如果不是當心會被趙高陷害,章邯也不會向項羽投降,項羽就不可能那麼輕易消滅秦軍在關中的主力。
秦朝還有一支軍隊在嶺南,如果來得及回師救援,鹿死誰手還未可知。
扶蘇(?—公元前210年),嬴姓,名扶蘇,常稱公子扶蘇,秦始皇長子,扶蘇剛毅勇武,為人仁義,有政治遠見,他反對秦始皇實行焚書坑儒等嚴峻政策……
文武之道,一張一弛。相對秦始皇的暴政,如果傳位扶蘇,他能以仁義治理天下,延續秦朝百年還是有可能的,當時太亂,主要還是老百姓活不下去,到處起義。
具體能延續多少年,主要看執政者治國方針和手段,不能只看扶蘇一人!如果繼位的三世亂來,也隨時完蛋!
扶蘇仁慈但是不夠智慧,所以死的早。請問,一個不夠智慧的人怎麼治理好國家?你看李世民,武則天,漢武帝哪個有作為的君王會被一句會騙死的?要麼忍辱負重,要麼武力解決,他肯定能想到辦法。扶蘇當時的硬體條件其實是很好的,但是他就是搞不清楚狀況,也不知道為自己爭取。所以他只能死。秦始皇把他調到邊疆,就是為了歷練他,結果愣是沒歷練出帝王的果敢,智慧。正常人,你爸會殺你嗎?不動腦子。
陳勝吳廣起義是當時的時局造就的,項羽劉邦起義的發展與扶蘇當不當皇帝沒有關係,因為始皇統一六國,時間短暫,時局動蕩,六國殘餘勢力還都存在,復仇者聯盟本身就存在,只不過秦始皇在世,沒人敢動,他死後,無論是誰當皇帝,六國的人都會站起來。
秦朝的統治法制雖然很完善,但刑法過於嚴苛,長城,皇陵徵用大量勞動力,民生哀怨,這時起義能更好的召喚百姓,得民心者得天下。
後世隋煬帝也是豐功偉績,效仿秦始皇開科舉,修運河等,剛好給一些有政治野心的人鑽了空子,最終被推翻。這真的給誰做皇帝無關,亡國君都是要背負罵名的!
歷史只有結果,沒有如果。但人們總願意談如果。
如果扶蘇即位,內有得力大臣支持,外有大將領軍相助,天下何愁不穩定?
扶蘇一死,始皇開創的帝業落到了閹人趙高和李斯手中,最終秦朝快速而亡。
歷史應該會改變,扶蘇不死,蒙氏一族不會離開北方軍團,大秦帝國最強的軍團只有3個,一個北方軍團,一個是趙陀的南方軍團,還有一個是禁衛軍,這3支都是大秦的主力軍團,扶蘇一死,連帶蒙括也死了,蒙氏一族離開北方軍團,直接導致整個北方軍,軍心不穩,南方軍看著帝國毀滅也不求,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推薦閱讀:
※為什麼這兩年南方供暖的呼聲突然高漲?
※為什麼說宋朝是山西人民的苦難歷史?
※如果張佳瑋寫網路小說,結果會怎樣?
※李白鳳求凰體驗卡27號晚上出嗎?
※為什麼有人會說司馬遷在《史記》里大量偽造篡改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