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E共有哪幾個時代?
一個大型的摔角聯盟,如何能支撐著每周的巡演、電視直播,公司上千人的運轉,僅僅是依照那些「技術帝」么?不,當然不可能,對於一個WWE這樣注重表演、劇情的跨國公司,一個極具魅力、代表力、廣為人知的台柱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說只要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台柱,那WWE就不會倒閉。但如果聯盟一個台柱都沒捧起來,那麼就算有再多技術帝,也是無用的!
第一代台柱:胡克·霍根與巨人安德烈
胡克·霍根與巨人安德烈
從第一代台柱開始,WWE就出現了一個時代兩人為王的現象,一般是一個活潑的、開朗正面的角色和一個冷酷少言、極具威力的角色為雙台柱,就像動漫中孫悟空與貝吉塔、鳴人與佐助的關係那般。 而霍根則是英雄般的形象,巨人安德烈自然就是實力的擔當,兩人在當時迅速發展了「體育娛樂」這一概念,讓WWE走向巔峰。
第二代台柱:HBK與布萊特·哈特
兩人和好
這兩位可都是當時的刺頭大哥,但到底誰服誰那?兩人可以說是水火不容,但也是因為兩人針鋒相對卻又如此優秀的事實,使得就連劇情上也會寫的很勁爆,到最後甚至發展到了著名的「蒙特利爾事件」的地步,牽扯到了現實,可以說現在看來是十分精彩的,後來哈特離開WWE,HBK當時受重傷隱退,這兩位台柱也就傳給了下一代。
第三代台柱:「冷石」奧斯丁與巨石強森
兩人對戰
這一代可以說是整個WWE的巔峰,因為他們開創了最負盛名的「惡劣態度」時代,讓WWE的收視率爆表,擊敗了所有強大的競爭對手,直上巔峰。而當時的兩大台柱更是恩怨不斷,打了三次摔角狂熱的恩怨賽,也成為了非常要好的兄弟,而到了現在兩人的發展依然十分之好!
第四代台柱:約翰·塞納與蘭迪·奧頓
塞納與蘭迪
這一代我們現在還是可以看得到,兩人一正一反,就像光碟的AB面,都能從對方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另一面。塞納是一個毫無背景的窮小子,靠自己打拚得到的現在地位;蘭迪則是一個上天照顧的寵兒,摔角世家,一來WWE就有傳奇前輩保駕護航。兩人看起來正好相反,卻又像一個磁鐵一般牢牢拴在一起,在兩人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後,註定被載入歷史。
第五代台柱:聖盾三人 羅曼·雷恩斯、賽斯·羅林斯、迪安·安布羅斯
聖盾
不管你現在承不承認,未來五年在回頭看你都會發現主角是他們三個,即使新秀中也有布雷·懷亞特、布朗斯圖蘭曼、芬·巴洛爾這般引人注目的人,但是真正的焦點還是在聖盾這三人之上。
羅曼·雷恩斯被寄予最大的厚望,如今看來他也的確得到了最大的關注,無人可比,無論是噓他還是歡呼他。賽斯更是突飛猛進,未來成就不會下於EDGE、Y2J這般傳奇名將,在進一步也是極有可能,迪安雖說發展不盡如人意,但是只需要聖盾中其他兩位發展的很好,也是在間接提高他的身價與實力,因為一旦聖盾有重組或對抗的劇情,就如去年品牌分立那般,迪安的好處是少不了的。
所以縱觀新時代,在階級已經快要固化,不會再有頻繁的新人進入的情況下,聖盾三人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至於有人說送葬者呢?葬爺那叫台柱么?葬爺那是精神領袖!台柱可以換,送葬者只有一個!
WWE全稱是「World Wrestling Entertainment」,也就是世界摔角娛樂聯盟,「娛樂」顧名思義,就是讓觀眾可以從消遣中開心,每個摔角手都只是演員而已,所謂的世界冠軍只是一個代號而已,沒有哪個世界搏擊組織會承認它的價值,一切的一切都只是噱頭而已。 誰比誰強不重要,懂得欣賞每個摔角手為了娛樂觀眾每場比賽付出的汗水才重要。
WWE從無到有發展到現在,人才輩出,一個台柱子獨領風騷一個時代,成為當時閃耀的明星,也成就了WWE的金字招牌。80年代起霍根是WWE的一號台柱子,不管Hogan人品怎樣 但他真正帶動了WWE的發展。 80年代基本上是霍根一人撐天, 較低等級的1-1.5線上發展也沒有停止 ,比如猛男Randy Savage ,老神龍Ricky Steamboat T先生, 百萬美元先生 老蝴蝶Jimmy Sunka ,還有老瘋子Roddy Piper等等 。直到80年代末, 冒出的終極戰士(Ultimate Warrior)才成為了撐檯面的二號人氣王 。
九四年Bret 戰勝霍根而人氣爆棚成為當紅名角,隨後新星SCSA和Bret在WM1997上打了一場傲視古今的屈服賽 這場比賽也被很多人看作是有史以來最精彩的WWE冠軍賽 這場比賽之後SCSA順利的充當了Bret的接班人。九八年WM奧斯丁戰勝HBK奪冠之後, WWE正式開啟了「Attitude Era"惡劣態度時代 , 於是WWE的劇情變得非常狂放粗獷而不著調(個人想法)DX SCSA Mankind等的經典劇情至今還讓人津津樂道 。
PG時代(PG Era) ,WWE為了未來有更好的發展,力捧萬年大正派John Cena 和萬年大反派Randy Oreton, 由於像這倆人一樣的角色塑造太小兒科且比賽超難看。劇情雖合情而打鬥欠精彩。不過WWE已注意引進一批大腕來增加觀賞性。未來的收視率還是可期的。
先交代一個背景,WWE在2000年之前叫WWF(成立於上世紀60年代),但是因為它與世界野生動物協會的英文簡稱衝突(World Wildlife Federation),且在專利訴訟案中敗訴,最終改名為WWE。
就是1980年中期,美國摔跤界三大團體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這三個團體分別是WWF(全名World Wrestling Federation)、WCW(全名World Championship Wrestling,成立於1983年的喬治亞州亞特蘭大)、以及ECW(全名Extreme Championship Wrestling)。
其中,WWF、WCW同質性很高,是直接的競爭對手,而ECW走的是差異化路線,因為ECW是一個「兇器摔角」的聯盟,跟傳統的美國摔角有差異性。
WWF壓制WCW
前期最主要的競爭就是WWF和WCW之間,二者圍繞明星摔角手,電視轉播等進行競爭。1985~1995這十年間,WWF背靠霍肯、藍迪·沙比治、UNDERTAER、布雷特·哈特、完美先生等明星,WWF大受歡迎。同時,WCW的一級選手:柴油車頭、剃刀雷蒙、瘋子席德等幾乎都被WWF挖角,
WWF在美國的摔跤界的風頭可謂盛極一時。
WCW的反擊
1995年中期,WCW開始大肆燒錢挽回頹勢,不僅將WWF的一線選手挖走,甚至是連明星主筆也挖走(替WWF寫劇情的主筆)、明星播報員也挖走。然後靠著霍肯跟凱文·納許所掀起的nWo旋風,WCW建構了一段將近3年之久的黃金時期。
WWF的蛻變
但是在90年代末期,WWF靠著「明星塑造計劃」,開始在各種方面進行嘗試創新,比如老闆向選手叫囂加入戰局、將「兇器摔角」的要素導入WWF,培養年輕明星選手等等。憑藉自己在電視轉播上的時數優勢,以及WCW的燒錢策略後勁不足,WWF最終完全壓制了對手,甚至連本來競爭能力就有限的ECW也擠得沒有生存空間。
WWE一統天下
2001年,這個三分天下的格局最終是畫上了句號,ECW宣布破產,而WWE也成功收購WCW,一統美國職業摔角市場。如今,WWE單單在美國,每周吸引超過三千五百萬人次觀賞。當前,美式摔角作為一種代表性的美國流行文化,在世界各地廣為流傳。除此之外,WWE的營業收入來源除了職業摔角比賽外,還包含電影、音樂、版權、行銷等相關旗下部門及子公司。以戲劇式的風格進行摔角競賽,為目前世界最大的職業摔角上市公司。
推薦閱讀:
※這阿迪達斯鞋叫什麼名字?
※如果可以拿櫻木花道換其他更全面有經驗的球員,湘北會願意嗎?
※哪些NBA球星毫無黑點(含退役)?
※為什麼足球世預賽北美賽區沒有加拿大?
※勇士的湯普森下一份合同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