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糖尿病是不是世界上最難治療的病?


曾龍驛: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

防控不樂觀 患者依從性尚不理想

針對目前糖尿病的防控現狀,曾龍驛表示十分不理想,在高患病率、高增長率和高危害性的前提下,存在診斷率低(僅有30%的患者明確知道患病)、治療率低、達標率低(按國家規定的血脂血糖控制目標標準來看僅5.6%的病例達標)的狀況,且患者本身也不重視生活方式干預、不重視血糖監測和不堅持規律服藥,他提醒,這些是導致糖尿病產生不良預後及不良結果的重要原因。

血糖控制達標 減少併發症

據介紹,糖尿病患者的心臟病患病風險比正常人高2-4倍。此外,其心梗危險與已發生過心梗的病人一樣高;且發生腦卒中的風險比非糖尿病者高5倍;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是正常人的2-6倍不等。曾龍驛指出,上述發生的基礎是血糖控制不當。因此他建議所有患者應該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做好血糖控制,以減少併發症。

綜合防治 重視生活方式干預

曾龍驛指出,糖尿病治療應該綜合防治。首先對糖尿病併發症已知的危險因素進行控制,包括血壓血脂、生活方式、體重吸煙等等。他強調,糖尿病管理是有具體目標的,不僅是血糖,還有血脂血壓管理、運動建議、尿蛋白體重等均有指標。

建議患者先通過生活方式的改變,再配合藥物使用才能達到良好的控制目標。定期檢查,明晰自身血糖控制情況。

對話專家

問:糖尿病怎麼防治?

答:強調綜合防治。首先應該知道糖尿病治療絕對不是單純管理控制好血糖,而是要管理包括血糖在內的所有危險因素包括血脂血壓。目前很多醫院檢查單上顯示的血脂正常值範圍其實是以一般人的標準來設定的,這與糖尿病血脂控制要求是不一樣的,糖尿病人有嚴格的血脂控制要求。另外針對血糖的管理,也要採取綜合措施,包括教育、監測、飲食、運動和藥物。

問:血脂在正常範圍,立普妥是否仍需服用?是終身服用嗎?

答:如果有使用立普妥的指征,那麼立普妥就應該是長期服用,它是沒有療程的,立普妥給臨床帶來的獲益值得肯定。而且如果是由於服藥使血脂維持在正常範圍,那就更應該堅持用藥。

問:我是糖尿病前期,之前空腹血糖是7.6,後來飲食有減少又增加運動,還吃保健品,一年半之後空腹血糖降到了4點幾,我是不是要繼續吃保健品以維持血糖水平?

答:這一年半時間中你的體重有沒有變化?(問者:有,最高是157斤,現在120)很明顯你的血糖水平已經有所改善,但是你的血糖降低主要還是與體重減少有關,而不是保健品的作用。我們強調,治療基礎應該是生活方式和運動。我個人不支持吃保健品,因為再好的保健品都比不上飯菜。另外保健品中的很多成分可能對其他人適用,但對某些人不適用,建議還是以維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運動為主。

問:如何防止體重下降過快?

答:糖尿病的體重管理並不是單純的減重。如果本身就很消瘦,一般醫囑會鼓勵多吃一點,因為我們需要的是一個平衡的狀態。有些患者尤其是女性,得了糖尿病之後特別緊張,吃得特別少,體重很快就下來了,到醫院來複查,血糖很好但體重不斷降低,且反映說自己很疲倦,其實這就是因為進食太少的的緣故。我們通常建議病人一天能吃幾兩主食,幾兩的意思不是說幾兩飯而是幾兩生米,幾兩飯才那麼一點,肯定是不夠的。

劉波:糖尿病的微創手術治療

手術可治癒某種類型的糖尿病

關於糖尿病最新的治療指南中指出,手術或可治癒某種類型的糖尿病。劉波指出,糖尿病的手術治療,目前主要有四種形式,包括胃綁帶(縮小胃容量)、胃轉流(改變食物流向)、袖狀胃及膽胰分流術。

劉波解釋,手術之所以能治癒某些糖尿病,主要是通過減少食物攝取,減輕胰島素工作量,血糖自然就能降下來。其次,大多數胰島素抵抗主要由肥胖引起,一旦體重得到控制,抵抗力也將降低;再者,改變食物流經食道和胃可減少對十二指腸的刺激,使胰島功能得到改善。

嚴格適應症最重要指征系BMI指數

劉波表示,雖然手術的確可以對二型糖尿病類型起到很好的治療效果,但並不意味著所有的患者都適合接受手術。其中最首要的指征即BMI指數。他表示,在內科治療無效的前提下,若患者的BMI指數大於等於30,則可考慮接受手術治療。中國人可酌情降低,即指數大於28,可使用手術治療。

劉波強調,手術有嚴格的適應症,含有如下四項:1.年齡小於65歲(因年齡越高恐併發症多風險高);2.二型糖尿病病程小於15年;3.胰島功能良好(利於胰島細胞功能恢復);4.BMI指數大於或等於28。

術前做好調控可降低手術中風險

據悉,糖尿病患者的手術風險比正常人高4倍,主要表現在以下三方面:易感染;凝血功能差;傷口難癒合。

因此建議患者在術前進行血糖調控,以降低手術風險。同時建議符合適應症的患者儘早手術,以延緩甚至停止併發症,如血管病變,腎臟病變。

對話專家

問:沒有糖尿病患者可以做減重手術?

答:這個手術首先用於減重,尤其針對女性。並不單一針對糖尿病治療。

問:已經消瘦的患者還可以進行手術嗎?

答:已經消瘦的患者進行手術,效果會大打折扣。但是如果血糖控不理想或是藥物治療無效,可以進行嘗試。可我們不進行推薦。雖說手術是有效的,但是也有其嚴格的適應症。

問:我爸爸本身有一點肝硬化,又有糖尿病,這種情況適合做手術嗎?

答:首先要看哪個是最主要的病因,肝硬化本身能夠導致胰島素的抵抗,致糖尿病癥狀,而糖尿病本身也可以導致肝硬化,因此先要明確病因;其次,要評估全身狀況,包括血糖控制情況和BMI指數,我建議是,如果患者消瘦、BMI指數不達標、血糖控制尚能維持在平穩狀態,則可不考慮手術;如若肥胖,BMI達標又血糖控制不佳甚至已經到了很差的地步,則建議手術治療。

問:脂肪肝、動脈硬化,腦萎縮,糖尿病,適合手術嗎?

答:建議不手術,因為個別器官已有嚴重損害,有動脈硬化、脂肪肝和腦萎縮,因為術後要進行嚴格的飲食控制大概一到兩周,這樣的健康狀況可能不太適合手術。


感謝邀請。

世界上難治療的病太多了,很多病都是得了之後就終生無法擺脫,不僅僅是糖尿病,比如各種惡性腫瘤、各種先天性疾病、艾滋病、冠心病,包括嚴重的高血壓、高血脂,都是不治之症,需要以後長期吃藥或者很難治療的疾病。

糖尿病其實是一種很常見的內分泌疾病,目前世界上患糖尿病的人越來越多了,而且糖尿病越來越年輕化,包括孩子和青少年也有不少患有糖尿病的人。所以一定要對糖尿病引起重視。其實,雖然得了糖尿病,但如果說糖友們控制好血糖的話照樣可以和普通人一樣正常生活。糖尿病主要是由於胰島素分泌出現了障礙引起的,可能是由於胰島細胞受損,無法再正常分泌胰島素,也可能是由於胰島素敏感度降低,或無法正常結合靶細胞運送葡萄糖,但很遺憾的是,胰島細胞是無法再生的,目前的科技尚未研究出如何再生新的胰島細胞,因此糖尿病的治療尤其艱難。但目前已經在研發體外培養胰島,移植胰島技術等高科技,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糖尿病治療是會得到進展的。

糖尿病的引起原因複雜,特別是一型糖尿病,不僅僅是由於遺傳的因素,還和環境、情緒、飲食、衛生條件、抵抗力等多方面原因相關,另外,為了預防糖尿病的發生,日常飲食最好以清淡飲食為主,盡量原理高油高脂高糖高鹽的食物,日常加強鍛煉,提高體質,預防疾病的發生。


可以這樣說,糖尿病在胰島素沒有發明之前,是一個非常可怕也難治的疾病,那時得了糖尿病就基本上判為死型了,只能用限食療法讓糖尿病人在煎熬中死去;而自加拿大班廷發明胰島素後,糖尿病人才得以活下來,而且許多人通過科學控糖能健康長壽,所以說已經不是難治之病了!當然如果從根治上說,現在還沒有辦法。這樣說,大家明白了吧!

糖尿病已經成為了時下最為「流行」的一種疾病了,我國糖尿病患者的人數已經上億。這一觸目驚心的數字,讓很多人都為之震驚。想要對付糖尿病,首先就是要控制血糖。但是有些人要問了,「我知道控制血糖很關鍵,可是我已經很努力了,為什麼血糖還是不正常」?小編告訴您,原因可能是因為您沒有了解影響血糖的因素喲!下面就跟著我一起來看看影響血糖的五個常見因素是什麼吧!

資料顯示,我國糖尿病患者治療達標率不足1/3,其中80%的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不能控制在7%以下。也就是說,我國大多數糖尿病患者的治療未達到國家要求的理想標準。為什麼許多患者血糖增高後使用藥物治療,但效果卻不理想呢?弄清楚影響血糖的常見原因,就可以對此做出初步判斷。一般來說,影響血糖控制的因素(短期)有5個方面:

進食量多少以及進食何種食物

吃得多則血糖高,吃得少則血糖低,這是影響血糖的最基本因素,毋庸多言。與食物相關的因素還有食物升糖指數的高低。簡單理解就是所吃食物吸收的快慢。醫生常建議患者進食升糖指數低的食物,就是吸收慢的食物。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粗糧」。「粗糧」含有一定的未被除去的「雜質」。該類「雜質」多為對人體有益的膳食纖維,其對減慢食物吸收、防止便秘、促進胃腸蠕動、降低血脂及血糖等都有積極作用。

進餐後是否運動

運動一方面可直接消耗能量,降低血糖;另外可增加胰島素受體的敏感性,提高胰島素及降糖藥物的療效。長期運動還可增加胰島素受體的數量,從而對整體改善糖尿病病情有較大意義。

運動多建議餐後半小時至1小時進行,方式可根據個人身體情況、血糖值、心腎功能、愛好等確定,最簡單的方式為散步。多建議以慢—快—慢的形式進行。運動量是否夠,需個體化判定。對年齡大,患有眼、心臟、腎臟、足等併發症者,可量力而行。對年齡較小、沒有明顯併發症者,運動量可適當增大,以達到身體微微出汗為佳。合理運動對血糖的當時影響可達3~5mmol/L,對控制餐後血糖意義較大。而控制好餐後血糖,又可降低心腦血管併發症的發生。

情緒狀態

當人體處於情緒波動狀態時,可刺激交感神經系統釋放過多的兒茶酚胺類物質。該物質有強大的拮抗胰島素作用,可導致胰島素作用下降,血糖增高。

因此,糖尿病患者應該注意調整自己的精神狀態,避免情緒大起大落,從而避免對血糖控制的負面影響。

治療藥物

無論是口服降糖藥物還是注射胰島素,作用機理都是降低血糖,但藥物起效時間不同、作用時間不同、強度不等,則效果不同,從而會影響血糖的高低。關於藥物的選擇,以聽取糖尿病專家意見為佳。

其他因素

如果患者同時合併其他疾病及同時應用其他藥物,有可能影響降糖藥物的效果。這些藥物包括潑尼松等激素類藥物及避孕藥,普萘洛爾及硝苯地平等降壓藥物,氫氯噻嗪、螺內酯等利尿劑,氯丙嗪及多慮平等抗焦慮葯,腎上腺素、異丙腎上腺素及左旋多巴等兒茶酚胺類藥物,大劑量阿司匹林片、撲熱息痛等解熱鎮痛葯,鏈佐脲菌素、環磷醯胺等抗癌藥等,還有抗癲癇類苯妥英鈉、抗結核葯異煙肼等。這些藥物都會不同程度地使血糖升高,從而影響降糖藥物的效果。

了解了影響血糖的常見因素,對於血糖控制欠佳的患者,我們就可大致判斷出血糖升高的原因,進而採取對症處理,這樣病情往往會減輕。


得了糖病多年,也從事了糖病的管理工作,接觸了無數的糖病友友,現在如果讓我回答這個問題,我的答案是——不是!它其實是最容易治療的病,有的甚至可以不用吃藥打針,而且可以沒有任何異常的健康長壽。但我深知為什麼大家都說它最難治療呢,難就難在,這個人的認知水平有多高,或者說,意識能否迅速的調整和改變!不想用「無知」兩個字去形容那些血糖控制不好的友友們,但是不改變意識和觀念、默守陳規或者隨之任之的做法,確實是讓人無法心生同情!

我們都知道除了藥物治療之外,糖尿病的治療五駕馬車的另外四架——飲食、運動、監測和接受教育,都是由自己來完成的。身邊無數的糖友卻對此四駕馬車嗤之以鼻,認為那些都是虛的,唯有吃藥降糖才是唯一的辦法,甚至有的人就連吃藥也不按套路出牌,看別人吃什麼葯好自己也要吃什麼葯,自己吃的葯沒達到效果還怪醫生沒本事,對於醫生說的其他方面要注意的根本不放心上,別人告訴他糖尿病的危害他卻不以為然,還要說是別人對他的咒罵……

老家有個親戚,一直非常胖,一頓飯都能吃3碗米飯的那種,大概5~6年前,忽然開始變瘦,連續好幾個月,一直沒有原因的變瘦,自己吧還不太上心,直到有一天,小腿上爛了個洞,去私人診所前前後後治療了大概一個多月都不見好,還有繼續擴大的趨勢,沒辦法,疼的不能走路了就去了大醫院,大醫院就是專業啊,一去就查出個血糖20多,住了半個月院,一邊打胰島素一邊治療腿,後來終於是把窟窿給治好了。按理說,這親戚應該從此慶幸自己差點沒變成糖尿病足啊,每想到回來後繼續每天幾碗飯,還四處說醫生咒他,他說他好的很啊,終於,又一次,突然昏迷不醒……住進醫院,2天後才醒,原因是嚴重低血糖,差點就沒糾正過來……再後來,老老實實規規矩矩打胰島素了、開始學習怎麼控制飲食……真的是拿生命在開玩笑啊,他真的是幸運的,一次次從最危險的境地被拉回來,可是想想,有多少人會這般幸運呢!

所以我一直呼籲,不要等到一切無可挽回的時候才去認識到糖病的重要性,我們雖然戰略上要忽視它,但戰術上一定要重視它,更何況,控糖,真的很簡單!這麼多年來,我一直堅持飲食運動控制血糖,保證每天的飲食結構合理,注重營養搭配,哦,最近經人介紹使用了一款營養棒(美國的,方特健),它富含分離乳清蛋白和膳食纖維(菊粉),是我們糖人身體非常需要的兩種營養,重要的是,它是糖尿病醫學營養治療的核心,只要餐前30分鐘吃一根,30分鐘後正常進餐,就可以很好的控制餐後血糖,如果把正餐主食稍微替代掉一部分的話,血糖會更好,最關鍵的是,營養更豐富了,飲食控制也更方便了。有時候還可以吃點麵條、水餃等平時不敢吃的湯湯水水。另外,每天一定要抽出時間來運動,運動也是降糖最方便的辦法了,還可以讓我心情愉快!所以,糖尿病,不難治,難治的是懶惰、是心病!


不是最難治療的病(幾乎人人都能治療,但不代表能治癒),是難治癒的病。難治癒有三點:一、這個病是不良生活習慣(涼辣油膩肉蛋奶糖、多食、晚餐錯、活動和進食營養比例失調)造成的,卻又改變不了不良生活習慣。二、油脂阻滯胰腺血管、微血管,使胰腺功能失常(不能正常分泌胰島素)。不相信這個理論,或不知道這個理論病因,就無法治癒糖尿病。三、誤傳糖尿病不能治癒,結果造成很多人確信不能治癒。

(有少數中醫治癒了糖尿病,就是尊從一二條原理。有時說的言詞不一樣,根本原理還是一樣)

以上是糖尿病最難治癒的三大原因。


糖尿病難治或者說難以控制,原因不在於沒辦法沒藥,而是糖尿病人做不到:

1.糖尿病人口味比較挑,大都意志力薄弱,改變一點生活方式很困難。

2. 糖尿病與癌症大不同,一下子死不了,加上糖尿病人比比皆是,恐懼感不夠。一般是家裡人比病人自己更著急。

3. 糖尿病人信吃藥打針。一針下去愛吃啥就吃啥。吃藥打針進醫保花錢少。另外醫生一般告誡這病治不好的,要終身打針吃藥。那麼何必這個忌口那個鍛煉呢?反正都要打針吃藥。

從這些角度來說,糖尿病是最難治的病。


糖尿病不是治不好,是控制不好血糖容易產生併發症。糖尿病本身是由於體內胰島素絕對不足或者相對缺乏導致的,典型臨床表現為多飲、多尿、多食、消瘦、煩渴、疲乏無力等癥狀,並有高血糖、高尿糖、葡萄糖耐量降低及胰島素釋放試驗異常等特點,它的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的併發症,嚴重損傷人體的重要臟器,如:心、腦、肝、腎、眼等,常令人談糖色變。


推薦閱讀:

糖尿病初期是什麼徵兆?作為一個愛吃甜食的姑娘,我很恐慌阿,軒德堂的韓大夫讓我少吃點,但是控制不住啊
有哪些名人是糖尿病患者?
我在入職體檢的時候說謊了,應該去向人事坦白嗎?
糖尿病到底是如何引起的 怎樣更好的預防與治療?
我有慢性病,號稱不死癌症也就是糖尿病,還是Ⅰ型的,剛剛分手感覺這輩子還是單身算了?

TAG:糖尿病 | 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