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19世紀俄羅斯很多名人都是「斯基」,為什麼現在很少「斯基」了呢?


俄國人和波蘭人都是斯拉夫人,說的語言同屬斯拉夫語系。斯拉夫人的姓名很複雜,俄語也是相當的複雜,一個名詞四種格式不知道怎麼想出來的。我學了段時間俄語,稍微知道一點點。在俄語裡帶有「ский」詞根的部分是陽性詞通常見於男性,女性用陰性詞「ская」。比如說「俄國的」,這個漢語詞想要翻譯成俄語,你得先分清楚到底要說俄國男人的還是俄國女人的,後面是用陽性名詞還是陰性名詞,俄國男人的請用「русский」,俄國女人的請用「русская」。

斯拉夫民族分布圖

俄語主要的一些姓氏一般用姓氏的所有格表示,比如:

男性名詞/硬母音結尾的,加ов Иван → Иванов 伊萬-------伊萬諾夫

男性名詞/軟母音結尾的,加ев Андрей → Андреев 安德烈-----安德烈耶夫

Медведь → Медведев 梅德韋傑------梅德韋傑夫

女性名字,去掉ая,加上-ин

Пушка → Пушкин 普希卡-------普希金

但在烏克蘭語,白俄羅斯語里則有特殊的詞尾,那就是 -ский -цкий -овский -евский -инский 類似的在捷克語,波蘭語里也有。 用法跟前面的那種類似,比如

Иван → Ивановский 伊萬------伊萬諾夫斯基

Андрей → Андреевский 安德烈----安德烈耶夫斯基

Екатерина → Екатерининский 葉卡捷林娜----葉卡捷林因斯基

再舉一個例子,Чайковский(柴可夫斯基)是烏克蘭的哥薩克姓。 從詞源的角度來說,Чайка, Чайки,Чайковское什麼的都應該跟Чайка(海鷗)有關。 所以說如果造姓,應該是Чайкинский ,即使在烏克蘭語中也應該是Чайчинский。俄羅斯人比較循規蹈矩,造出了Чайкин這麼個姓。 但是在烏克蘭語、白俄羅斯語無視語法之嚴謹,所以有Чайковский(海鷗村出身的人)這麼個稀奇古怪姓出現。

俄國人姓名由大概由三部分組成:名·父稱·姓氏舉個例子列夫·尤里耶維奇·卡欽斯基意思就是這個人名叫獅子,他爸叫尤里,他來自卡欽。其實在俄國姓名里「ский」出現的不算多,真正頻率很高的是「вич」。

所謂「ский」在斯拉夫語言里是所有格,就是來自哪裡的或者是哪個家族的這個意思。但是這個「斯基」與其他外語的「德」或「馮」不一樣的,不只是貴族有用,平民一樣也可以用。

在俄國如果不是長輩或上級,就不要隨便叫人家名,得叫人家姓,這是一種社交禮節。而在帝俄時代的精英知識分子多為貴族出身,他們這個階層習慣於用稱呼姓氏來突出家族身份。到了蘇聯時代,貴族們不是被殺了就是跑路了,再有人敢用「ский」稱呼的就是不想混了。

波蘭那邊和俄國很不一樣。最大的不同就是貴族多,多到搞不清有多少。是個人就可以說自己祖上跟某大公砍過人,要不就是跟某國王搶過哪個村子。比如說大家可能都看過經典的波蘭影片《火與劍》,那裡面主人公楊·斯克熱杜斯基的僕人,他就經常提醒主人說自己家祖上也是貴族,你都窮得去伺候人了還不忘自己貴族的身份。總之大家都是貴族,「ский」這個詞在波蘭也就爛大街了。再加上波蘭沒有對貴族的大規模迫害,所以「ский」這個習慣至今還保留著。


查了點相關材料,這個題目真的巨有趣:)

先說為什麼感覺俄羅斯在20世紀以前有很多XX斯基——這個感覺本身非常准,事實就是這樣。20世紀以前俄羅斯的姓氏的確非常多是以斯基結尾,20世紀以來這個比例嚴重下降。轉折點在1897年,十九世紀的倒數第三年,這一年沙皇俄國進行了歷史上第一次人口普查,普查中發現75%的人口是沒有姓的,從這次普查開始,為了填表,才有了普遍的「姓」的概念,也就是說,在1897年俄羅斯突然多出了占人口四分之三以上的數量龐大的新的姓氏,而且它們不寫成XX斯基。

這些新姓氏幾乎全部以ov或ev或in結尾,在俄語里是複數二格後綴,字面上可以理解為「XX家的」,中文就是比如XX科夫、XX耶夫、XX諾夫或者XX金之類的,這也是現在俄羅斯最普遍的姓的格式。這些姓是怎麼定下來的呢?最主要的一種方式是看這個人的爸爸叫什麼,俄羅斯男人的名字本身可選項就很有限,所以這些用普通男名改的姓立刻全部成了全國性的大姓,比如這個人的爸爸叫彼得(Petr),那麼這個人在登記表上就把姓氏寫成彼得羅夫(Petrov),類似的還有瓦西里耶夫、伊萬諾夫、葉戈羅夫、阿列克謝耶夫,等等等等。

當然也有其他方式,比如用這個人的外號(沒有姓的時候這些人一輩子就是用外號來標記的),或者職業(最著名的例子可能是庫茲涅佐夫,俄羅斯現在唯一的航母叫這個,詞源是鐵匠),或者他家旁邊的某個地標,但是加到一起以後,比例遠遠不如用爸爸名字的:現在光是普京政府里重要到經常上新聞的大官,就有至少三到四個人姓伊萬諾夫,他們互相沒有關係,只不過一百多年前他們各自都有某個直系祖先名叫伊萬。

這些沒有姓的人口基本上是原先的農奴,那麼1897年以前有姓的這四分之一不到的人口是哪裡來的呢?跟任何國家的情況一樣,這批人大體上是貴族或沒落貴族。其中一個重要來源是諾夫哥羅德公民的後代,中世紀的時候諾夫哥羅德曾經是一個民主制小國,制度和文化都和其他羅斯地區(當時還沒有俄羅斯概念)不一樣,他們是羅斯地區第一批確定姓氏規則的(父傳子)。後來諾夫哥羅德被莫斯科公國吞併,原公民流落各地,但傳統還在,所以俄羅斯各地都出現了有姓的家族,雖然人數很少(補充一下,當時意義上的公民不是指全部人口,說是公民,實際上也就相當於貴族了)。

大致也在十四到十五世紀,吞併諾夫哥羅德前後,莫斯科貴族也發展出了確定的姓氏,不過參見末代沙皇的姓氏羅曼諾夫,就算貴族姓氏也不經常以XX斯基結尾。

所以現在進入第二個問題,姓XX斯基的這些人到底是誰。

問題里的描述真的是非常精準,完全沒錯,現在最多的XX斯基在波蘭,因為這原本就是波蘭姓氏的一個典型命名法——比較具體地說,是在歷史上的波蘭-立陶宛聯邦時代固定下來的一個命名法,歷史上沙俄國內的這些XX斯基們,很大概率是波蘭-立陶宛聯邦的舊貴族。-ski這個後綴意思也是「XX的」,俄語和波蘭語都有,在俄語里是個形容詞詞尾,在中世紀波蘭則用作姓氏的固定後綴之一,最常見的是「地名+ski」,意思是「從某某地來的」。

波蘭-立陶宛聯邦後來解體,然後波蘭王國被前後三次瓜分,導致大量波蘭知識分子和立陶宛貴族變成了沙俄帝國國境內的居民。這裡面有一個比較微妙的背景,那個年代的波蘭是一個很重要的文化中心,雖然武力不行,但文化上極為強勢,對現在的立陶宛地區、烏克蘭地區、白俄羅斯地區都有非常明顯的文化輸出(三塊地方都曾經被波蘭-立陶宛聯邦長期統治,以及當時烏克蘭和白俄羅斯民族都還沒有分化出來)。莫斯科則正好相反,文化影響力很差但積極武力擴張,一步一步把這些地方全都吞進來了。

這二者的相遇導致當時出現了一種文化上的逆殖民,來自前波蘭領土的這些文化人很容易進入沙俄體制內任職。十九世紀的俄羅斯文化巨擘們絕大多數出自至少中上層家庭,也就是說有很高概率會跟前波蘭文化圈有點關係,陀思妥耶夫斯基這個姓氏就是完全按照波蘭習慣造出來的「地名+ski」,他的其中一位祖先在波蘭-立陶宛聯邦有一塊封邑,封邑內的一個村子叫做陀思妥耶沃。

這種情況也導致了另一種刻板印象,有些材料專門提到對於俄羅斯人來說姓XX斯基感覺是挺體面時髦的。

當然俄羅斯姓氏其實很雜,並不是只有波蘭一個外來源頭,德國法國都有痕迹,到當代因為經過蘇聯時候的大雜燴,前蘇聯國家的姓氏幾乎都能在現在的俄羅斯找到,比如姓氏以-yan結尾的一般有亞美尼亞背景,叫XX什維利的是喬治亞人。而斯拉夫世界文化和民族交流情況又特別複雜,以上也只是一個大的概況,不排除個別姓氏有例外。

最後補充一下霍多爾科夫斯基,他的父系祖先是波蘭-烏克蘭那一帶遷移過來的東歐猶太人:P


翻閱俄羅斯帝國,蘇維埃俄羅斯,蘇聯,俄羅斯聯邦的歷史疆土演變史,可以找到答案。為什麼以前有那麼多的斯基,而現在很少看到斯基,只見什麼夫了?首先要從歐洲人特別是東歐人的姓名講起,一般來說,第一節是他本人名字,第二節是他爸爸的名字,第三節是姓,姓的產生也和我們中國差不多,由居住地,地形地貌,職業,社會地位決定,所以我們中國人可以從姓氏查到遠祖生活在什麼郡,什麼國(秦以前),最早的祖先從事什麼行業等等等等,那老外也一樣,他們祖輩出身地,出生地有什麼大江小河大樹大石什麼的,是貴族還是平民,是讀書人還是其他什麼的,往往是姓氏的起源,什麼斯基就是以上所說的語言後綴,白話一點就是「那塊大石頭村裡的」,是語言後綴屬格性質,和漢語的「的」很相像。那麼,翻閱俄羅斯的興起到全盛時代蘇聯,再到蘇聯解體後變成了俄羅斯聯邦就可以理解為什麼斯基什麼科之類的姓氏從現在俄羅斯名人中逐漸減少,而什麼夫卻基本上是在俄羅斯了。因為斯基們科們大都分家另過了,就是說大部分斯基生活在烏克蘭,大部分科們生活在烏克蘭和白俄羅斯,而夫們則生活在俄羅斯和東烏克蘭。為什麼俄歷史有那麼多斯基的名人,也有斯基們生活在靠近西方,接觸西方文明較早,受教育層次較高,社會地位較高有關,而夫們的祖先則有大量的農奴。


斯基在斯拉夫語中是所屬格的意思,放在人名中的意思就是來自XX地的XXX。比如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名字的意思其實就是來自柴可夫的伊里奇之子彼得。

這種以斯基結尾的姓,基本都是貴族的姓氏,斯基和法語中的「德」,德語中的「馮」,荷蘭語中的「范」其實是以一個意思,都是表明該貴族家族來自於哪個封地。

為什麼波蘭能見到斯基,因為波蘭人是西斯拉夫人,俄羅斯人是東斯拉夫人,都是斯拉夫人的一支,語言是很相近的。

為啥19世紀能見到很多斯基,而現在斯基反而不多見了,因為十月革命嘛。十月革命之後的國內戰爭中布爾什維克殺了很多貴族,剩下的貴族也多逃離俄國了,貴族都沒幾個了,帶斯基的貴族姓氏自然也會少很多。剩下的斯基們要麼是投奔了布爾什維克的貴族,要麼就是祖上是貴族但革命時已經淪為平民百姓了。波蘭在十月革命之後就脫離俄國獨立了,所以沒有收到影響,叫斯基的貴族後裔還是很多。


這和我國過去與蘇聯較好的蜜月期是分不開的。中蘇關係熱絡的時候中國進口了蘇聯很多文學作品,也包括戲劇和電影。而這些電影中的主要人物的名字都被慣以具有典型的俄羅斯人(斯拉夫人)的名字,音譯過來多為「某某斯基」「某某可夫「「某某列夫」等等,這也是蘇聯為了表示愛國而定下的不成文的文學創作中主要人物必須啟具有斯拉夫特徵的名字。其實當時的蘇聯其他加盟共和國的人名是很多樣化的。如今俄羅斯奉行比較民主的政策,所文學創作中的人物名字就體現了自然的多樣性。那種斯拉夫化的名字相對就提及得少了。


俄語ский,翻譯為拉丁字母就是Skiy,也就是我們說的「斯基」,是俄語的詞尾。
俄羅斯人的名字往往都有具體的意思,[比如列夫。托爾斯泰,列夫的意思是獅子,托爾斯泰是胖的(所以托翁就是胖的獅子,呵呵~)
俄羅斯人的名字分為三部分:名字.父稱.姓,什麼是父稱呢?比如說:父親叫伊萬,兒子的父稱就必定是伊萬諾維奇,從這裡你可以看出其實他的姓名構成有很強的父權觀念在裡面。斯基一般都是出現在姓裡面,實際上就是表示這個人是哪個家族(父系血統)的人的意思。

因此哪個斯基的使用面自然就廣泛了。

對了,同樣的姓,男的是ский,女的往往是ская,也就是斯卡婭,這個是因為俄語有嚴格的性的劃分,分為陰陽中性,女的詞尾變形就是要符合性。而「夫」和「娃」 則分別是в和ва。

只不過現在平時叫的時候,叫的名字,顯的比較親切。而不帶有斯基,因為斯基是跟在姓氏在一起的。


外國人的起名:波蘭的斯基,羅馬尼亞的斯庫,保加利亞的托夫,南斯拉夫的維奇,義大利的尼,法國的讓和德,德國的馮,荷蘭的范,希臘的斯,匈牙利的什,喬治亞的維利和澤,瑞典的松,烏克蘭的秋克。丹麥的森。英國的遜。恁猜對了木?


這很簡單嘛,什麼年代就取什麼樣的名字。你爸爸爺爺叫什麼名字?什麼建國,什麼志強,什麼解放,什麼援朝,什麼建軍。還有xx衛星,xx躍進,xx東方。還有李偉,張偉,李靜,張敏。最後……



因為過去社會主義國家司機就是一個很牛叉的職業,工作優越衣食無憂還能隨時從領導身邊下到地方部門當一把。所以父母都給孩子提名叫司機,就是為了將來當司機。現在資本主義了,司機就是一個最最底層的藍領職業,工作辛苦掙錢少,關鍵是領導自己都會開車了基本不像過去那樣依賴司機秘書之類了,所以入門門檻低卻失業率又高,前途既然不好了,家長給孩子取名自然不想叫司機了,,,,,嘿嘿,我說的貌似不對吧


因為那時候的俄羅斯剛有汽車,大家都夢想著有一天能開上一輛,所以給小孩取名為司機。後來,汽車變得很平常了,但經過歷年戰爭,男人死了很多,變得很珍貴,所以很多人給小孩取名帶「夫」字。


推薦閱讀:

希特勒的演說能力有多高?
打死卡扎菲並搶走其黃金手槍的士兵如今下場如何?
古代行刑的時候,台下叫一句「刀下留人」,真的可以救人命嗎?
如何評價三國時期的劉璋?
清朝初期的「三藩之亂」中的三藩是平西王吳三桂,靖南王耿精忠,平南王指的是誰?

TAG:世界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