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的背景和國土面積和美國差不多,為什麼沒能成為一個世界強國?
澳大利亞為什麼沒能成為一個世界強國?老實說我看到這個問題就吃驚了!你咋知道澳大利亞就不是強國呢?
強國有很多種,經濟上的強國、文化上的強國、軍事上的強國、政治上的強國,還有易螢的強國,你說的是哪一種呢?如果說最後一種,某鄰國就是毫無疑問的世界第一;而要說經濟強國,論GDP排名,去年公布了2015年排名,中國GDP總量是11萬億,排名世界第二,澳大利亞多少呢?1.3萬億,排在第12名,可這是總量,若按人均的算,在統計的232個國家中,中國居於人均GDP第81位,人澳大利亞可是在前10名。按這個算,到底是誰沒能成為強國呢?所以我覺得你應該是在說軍事。
那麼澳大利亞的軍事實力如何呢?首先咱來看當下,現如今的澳大利亞實行的是志願兵役制也有陸、海、空三軍,2007/2008年度,常規軍兵力為5.1萬人,預備役兵力為1.9萬人,加上文職人員,攏總也就9萬人。
純按人數的話,澳大利亞的軍力實在不算多,但不是有句話說兵不在多而在精么?司馬要在這裡說一句,不要小看這個南半球國家。
別的不說,咱就說二戰,二戰開始之際澳大利亞也是9萬大兵,恰好與眼下相當。但《國家安全法》一旦啟動,當時這個人口僅720餘萬的國家前後共動員了近100萬人參戰,當然在咱看來,一百萬也不是很多——關鍵是人的戰績優良。二戰初期,澳陸軍三個師前往中東,先接受軍訓,1941年起先後投入戰鬥。在北非沙漠的戰役中,澳軍連續攻佔義大利軍隊據守的班加西等城,共殲滅意軍10個師,相當於意陸軍總兵力的1/6——當然你會說義大利打仗很爛。
但隨後,澳軍便遭遇了隆美爾,那便是托卜魯克保衛戰。澳軍是這一戰的主力,打破了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堅持到盟軍前來解圍,確實贏得了聲譽。而在隨後的阿拉曼戰役中,澳軍打得更為出色。在另外兩路進攻受阻的危急時刻,在右路擔任主攻的澳9師拚命殺出一條血路,扭轉了戰局。遭到慘敗的德軍統帥隆美爾驚嘆:「(澳軍)這一路就像一部粉碎機,碰上它的一切東西都會粉身碎骨。」而在太平洋上,澳軍的主要對手自然就是日本人。1942年9月,澳軍在巴布亞擊敗了向南進犯的1.3萬名日軍,粉碎了他們攻佔莫爾茲比港進而渡海入侵澳本土的企圖。至1943年,盤踞在巴布亞北部沿海地區的日軍便被澳軍殲滅。隨後,從新幾內亞到汶萊,澳軍殲滅了大批日軍有生力量。1045年,這一地區的日軍就是向澳軍投降的。
正因為澳大利亞軍人的戰鬥力令人不容小覷,時任美軍西南太平洋戰區司令的麥克阿瑟說:「從全面的戰略觀點來看,我相信太平洋進攻行動的最有利的路線應該是從澳大利亞出發經過新幾內亞到棉蘭老島。」
值得一提的是,澳大利亞1941年6月任命首任駐華公使,向中國運送軍火。一些澳志願人員還來到中國參戰。
可能有人會覺得澳大利亞只是美軍的小夥伴,打打醬油而已!1942年的日軍就是這麼想的,當時他們派出兩千精銳的海軍陸戰隊士兵,試圖奇襲澳大利亞在新幾內亞正在建設中的軍事基地,萬萬沒想到一交火,兩千日軍便被幹掉了七百,剩下一千多逃進了熱帶森林。
要知道,那個時候的日本人,還曾自詡為亞太第一強國。自然,澳軍遇上中國人便只好認栽了,那是1950年10月的朝鮮定州,澳軍與志願軍首次交戰是,澳軍死傷39人;11月5日,在朝鮮大寧江西岸澳軍一個營受到志願軍一個團的打擊,當場死傷76人。
我會試著從一兩個新的角度來回答這個問題,但很可能仍有一部分的重複。請多多包涵。
我同意陸地面積本身說明不了什麼,是否能有效利用現有資源取決於具體的地理條件,而且通常是地底地質狀況。重要的是怎樣以及何時利用它們。同樣,這還需要一定的歷史背景。
也就是說,任何事物在某個特定的時間、地點都有著特定的價值。煤和石油曾經是「熱門」資源,但現在就不太是了。運河曾經風靡一時,現在也不是了。水力曾經是最佳動力,但現在我們更偏愛電力。諸如此類。
我們要認識到,現代美國的發展時期、刺激因素、個體價值與澳大利亞都是不同的。這完全就是兩回事。
同樣,人口規模本身也說明不了什麼。儘管它可能對地理條件有所幫助。美國的人口和國民生產總值增長速度肯定比澳大利亞快。但其中大部分都是早期增長,距離現代澳大利亞太過遙遠了。美國具有領先優勢,而且雙方所處的環境不同。
所以,二者完全是不同的。理由如下:
首先我要問,澳大利亞的的背景是不是真的和美國差不多?表面上看,也許是的。
兩國主要都說英語;早期都受到了英國殖民的影響,外族入侵使得原住民流離失所;後來都曾有過移民潮。但其中的細節有很大的不同。
簡而言之,現今美國大陸上人類開始居住的時間比澳大利亞土著出現的時間晚得多。美國大約是12,000年,而澳大利亞則是50,000年。這種巨大時間差以及部落組織和文化之間的差異,再加上顯著的地理差異,必然會影響到後續的發展進程。
同樣,歐洲入侵北美的時間要比入侵澳大利亞早一些。如果不算早期北歐海盜的劫掠,北美大約在1550年前後,而澳大利亞則是1788年。時間不同、地緣政治不同、甚至科技水準也不同。
現代澳大利亞起步之前,工業革命已經達到頂峰。此時,美國可能已經擁有了一定規模的人口,獨立、擴張主義的態度以及一套可充分利用的資源。
澳大利亞不可能複製這一時機。
而且現代美國的發展情況要比後來英國入侵澳大利亞複雜得多。這一時期,在政治和慾望的驅動下,西班牙、法國和英國都在爭奪土地。
澳大利亞現代史開始時,這個時代已經過去了,至少這個時代已經發生了顯著的變化——澳大利亞成為了英國的罪犯流放地。
這之後的細節依然有許多不同。眾所周知,美國在一開始是不同的貿易殖民地,他們相互爭、和土著爭土地。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作為逃離宗教迫害的難民聯合起來。長話短說,早期歐洲人發展美國的任務十分緊迫,他們有一種「要麼佔領,要麼滅亡」的擴張欲,這也塑造了美國人心態和行為。
雖然澳大利亞的發展也受到了類似的「主張權利」的推動,但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仍然受到英國的操縱,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警察國家。這與美國的經歷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我想為大家分析一下這個問題:澳大利亞和美國從某種程度上而言都是易守難攻的國家——澳大利亞是全世界唯一獨佔整塊大陸的國家,四周都有海洋作為天然的地緣屏障;美國東西兩面瀕臨大洋,只有加拿大和墨西哥兩個陸地鄰國,考慮到美國和加拿大的友好關係以及墨西哥和美國之間巨大的國力落差實際上都不可能對美國構成威脅。從兩國國土面積來看:澳大利亞為7692024平方公里,美國為9,631,420平方公里,均是排名世界前六位之內的領土大國。
那麼和美國如此相似的澳大利亞為何沒能成為一個強國?老實說這種說法未免武斷:強國有很多種——政治上的強國、經濟上的強國、軍事上的強國、文化上的強國,澳大利亞的GDP總量排名在全世界位於第12位,若論人均能進前十。從澳大利亞的人文素養、貧富差距、社會保障、資源儲備等各方面來看也是當之無愧的強國,那麼題主質疑澳大利亞不是強國應該是質疑其軍事實力吧?
目前澳大利亞實行是志願兵役制,也有陸、海、空三軍,2007/2008年度常規軍兵力為5.1萬人,預備役兵力為1.9萬人,加上文職人員,攏總也就9萬人。單從軍隊數量上看澳大利亞不算多,可在二戰開戰之初澳大利亞基本也是9萬大兵,恰好與眼下相當。但《國家安全法》一旦啟動,當時這個人口僅720餘萬的國家前後共動員了近100萬人參戰,當然在咱看來,一百萬也不是很多——關鍵是人的戰績優良。
無論是在北非戰場面對隆美爾的裝甲軍團,還是在亞太戰場面對瘋狂的日本軍國主義,澳大利亞都表現得極其強悍。本來日軍是打算佔領澳大利亞的,而且在他們看來:這並不是什麼難事——英軍守衛的香港、新加坡、緬甸,美軍守衛的菲律賓不都淪陷了嗎?澳大利亞在日軍看來就是不折不扣的打醬油角色,可直到戰爭結束日軍都未能佔領澳大利亞一寸領土,恰恰相反當日軍派出兩千精銳的海軍陸戰隊士兵,試圖奇襲澳大利亞在新幾內亞正在建設中的軍事基地,萬萬沒想到一交火,兩千日軍便被幹掉了七百,剩下一千多逃進了熱帶森林。而在北非的托卜魯克戰役中澳軍更是扮演了主力角色。
由此可見澳軍人數雖不多,但戰鬥力著實不低,因此澳大利亞的軍事實力其實也並不弱,但澳大利亞的確稱不上是軍事強國,所以澳大利亞雖是強國,但其國際影響力是不能和美、中、俄這樣的洲級大國同日而語的,甚至也趕不上英、法、德、日等國,恐怕就算和同屬盎格魯撒克遜文明的表親加拿大比也不一定佔優。只有從這個角度理解題主的問題才有一定合理性,那是什麼原因導致澳大利亞的國際影響力如此沒有存在感呢?
主要原因還是相對於澳大利亞世界前六的領土面積,其人口實在太少,以致於澳大利亞至今沒能建立起完整齊全的工業體系,也沒能掌握先進的高新科技,軍隊數量也始終能以提升,澳大利亞實際上主要是以出口農礦業初級產品(羊毛、礦石等)換取外匯的國家。這本身就限制了澳大利亞國際影響力的提升,況且澳大利亞在國際事務上又一直追隨美英,甚少獨立發言,這就進一步削弱了自己的存在感。那麼澳大利亞為什麼一貫在國際事務中追隨美英呢?
首先作為以英裔移民為主的國家,澳大利亞在心理認同上必然是偏袒美英的,但這不是最關鍵核心的原因——畢竟國與國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用永久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真正維繫澳大利亞和美英之間的關係的其實還是現實的國家利益:由於澳大利亞主要是以出口農礦業初級產品換取外匯的,所以國際航道的暢通與否實際上就關係到澳大利亞的經濟命脈,而澳軍無論單兵戰鬥力有多彪悍,無奈人口實在太少,根本無法將國際航道控制在自己手中。而美英作為世界霸主實際上牢牢控制著國際航道的通行權,這點澳大利亞是看得明白的:如果不和美英合作,澳大利亞這個缺乏獨立自主的完整工業體系的國家其實很難在當今世界立足。而與美英合作實際上等於變相放棄了自己的獨立外交,人們很難聽到澳大利亞自己發出的聲音,以致於很多人都認為澳大利亞就是美英的應聲蟲。
其實對澳大利亞而言:以出口農礦業初級產品換取外匯以及與美英合作換取國際貿易紅利都是不得已而為之,誰讓自己人少呢?當然人少也有人少的好處——澳大利亞的人口幾乎都分布在東南和西南沿海地帶,廣闊的內陸地區幾乎沒多少人口,這也使澳大利亞省去了不少基礎設施建設的成本開支,以致於這個以出口農礦業初級產品創匯的國家也得以躋身發達國家行列,以此言之澳大利亞也算是選擇了最適合自身發展的路徑吧。
最後還有一個問題:既然導致這一切的根源是澳大利亞人口過少,那究竟又是什麼原因導致澳大利亞人口如此之少呢?看看下面這幅地圖也許有助於我們得到答案
美國是兩面瀕臨大洋,中部是肥沃的遼闊平原,世界第四大河密西西比河縱貫當中——大河衝擊的平原適宜農耕,便利的水運又使商業貿易興盛起來,同時重工業所需的各種資源也可以極其便利地運往各地,所以美國很早就建立了完整齊全的產業體系,足以供養龐大的人口規模。如今的美國有三億多人口,僅次於中國和印度,位居世界第三位。
澳大利亞位於南回歸線一帶,中部是大沙漠,沙漠的周邊又是熱帶草原,整個澳大利亞幾乎沒有什麼國際知名的大河,除了東南和西南沿海一帶溫帶海洋性氣候區和地中海氣候區其它地區幾乎天然不適合大規模人口定居。鑒於這樣的情況英國在殖民澳大利亞時最開始是將這裡當成罪犯流放地的——如果說英國在北美的殖民活動客觀上推動了當地的產業升級換代,那麼在澳大利亞英國根本沒建立成熟的工業體系,直到在澳大利亞發現了礦石才對其進行了初步開發。目前的澳大利亞一共才2300萬人口與中國北京市相當,還沒有韓國的人口多——韓國還有5000多萬人口。
首先,如一些答主所說,在很多領域裡,澳大利亞是一個世界強國,比如經濟、教育、科技... 但如果你的問題是,為什麼澳大利亞沒有成為美國、蘇聯或者中國這種超級大國(Super Power),那就很多原因了:
1) 人口:超級大國面積可能都很大,但人家人口也都很多啊。相比排名世界第六的國土面積,澳大利亞人口只有2400萬、位列世界53,平均人口密度更是世界倒數。2300萬人口相當於一個什麼概念呢?放在中國就是一個上海市的人口,而面積又比上海大出了1200倍。人口少的劣勢顯而易見,所有你知道的人口紅利一律沒有、所有需要人的地方都捉襟見肘,比如陸海空三軍現役預備役加在一起不到10萬人,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1/100...
2) 歷史:成為獨立國家的歷史太短。1776年美國獨立時,第一批移民還沒到澳大利亞呢,而在1868年之前,澳大利亞都是被英國作為囚犯流放地來對待,除了農業外並沒有良好的發展。直到20世紀,澳大利亞才逐漸脫離英國管轄,獨立自主的向前發展。
3) 地理:澳大利亞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國土覆蓋整個大陸的國家,而這片大陸又位於大洋之間、世界南邊,不具有地緣上的重要性。同時,澳大利亞自身的氣候條件又決定了其國土大部分區域不適合人類生存、活動。
4) 心態:這其實是我覺得比較重要的一個原因。澳大利亞這個地方,自然資源豐富,沒事養點牛羊、挖挖礦石就可以衣食無憂,再發展點高科技、旅遊業,更是滋潤的不得了,每天躺在沙灘上曬太陽都來不及,為啥還要琢磨著征服世界呢?
這個問題本身就有失偏頗,澳大利亞毫無疑問是世界強國,只是不是超級大國而已。提問者缺乏對強國的充分認識和判斷力。從綜合素質、貧富差距、經濟發展、教育、醫療保障、社會福利、資源儲備、自然環境質量、地理位置以及人均GDP、CPI、貨幣匯率等等諸多角度去衡量,澳大利亞絕對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
澳大利亞是世界上第六大國,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和巴西,澳大利亞既是一個超大的島嶼更是一片大陸,澳大利亞地處熱帶與暖溫帶地區,高度城市化,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最乾旱的大陸,這裡也有著名的澳大利亞沙漠,佔據澳大利亞40%以上的國土。澳大利亞人口集中分布在沿海特別是東海岸的城市,是人類最適宜居住的國家之一,數個城市被評為最宜居城市前列(悉尼、墨爾本、阿德萊德、珀斯、布里斯班等等)。其中,悉尼和布里斯班屬於亞熱帶氣候,墨爾本屬於海洋性氣候,珀斯和阿德萊德屬於地中海氣候,達爾文屬於熱帶草原氣候。除了終年炎熱的達爾文,澳大利亞的氣候溫和,十分利於農業畜牧業的發展,澳大利亞的乳業是世界數一數二的,大家買奶粉的都清楚了。
澳大利亞最初是英國用於流放犯人的地方,與美國不同的是澳大利亞處於南半球,而美國與英國隔海相望,距離導致了英國和荷蘭等殖民國家常往返於北美大陸與歐洲之間,美國還有一個優勢就是氣候溫和濕潤,相對於乾旱的澳大利亞大陸,這毫無疑問是一個優勢。距離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蘇聯和美國的爭霸最終敗陣下來,很大程度上由於蘇聯的氣候惡劣,糧食本來就不是其優勢,結合其失敗的經濟制度,最終被美國拖垮。澳大利亞政府基本上禁止重工業的發展,其目的在於維護環境質量,澳大利亞也不允許開採地下水或者大規模的挖礦以免破壞地質,這些東西會從一定程度上限制澳大利亞的經濟發展,畢竟重工業靠進口,會阻礙一個國家工業化,蘇聯因為重工業而變成超級大國,中國因為重工業而躋身經濟大體的行列,日本工業同樣十分依靠進口,但日本允許發展重工業,但這並不代表澳大利亞就不是世界強國。
歐洲的國家如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比利時、瑞士和北歐的幾個國家等等,都是世界強國,它們都沒有美國國土的10%大小,但是雖然不是超級大國,也是高度發達的國家,亞洲的以色列,身在戰火中依然成為發達國家,為什麼?這是一個國家民眾綜合素質教育的體現,國家的國民素質直接影響了國家的其他指標,特別是人均GDP,中國為什麼總是不能成為強國,因為一句話:「任何一個大的總量除以十幾億人都是很小的,任何一個小問題乘以十幾億都會變成一個大問題。」 中國的GDP總量很高,但是GDP per capita就很低,據資料分析,澳大利亞2016年12月人均GDP是55670.9USD per capita,位居世界第11位,力壓美國和加拿大。而我國的GDP per capita只有6894.50USD,世界排名72,財富掌握在1%的人手上,這是極不均衡的一個人均資產分布,相比於美國和澳大利亞,中國的教育水平依然很低,國民綜合素質不高,從日常新聞中我們了解到,中國在澳大利亞、加拿大和美國移民是最多的,毫無疑問,這些跡象表明,三國的教育水平位居世界前列,擁有法制教育普及,福利制度完善,醫療體系完善等等優勢。從宏觀經濟學模型中可以知道,投資資金和勞動力不可能片面增長,這會帶來收益遞減(diminishing return),科學技術是一個國家長期經濟增長的最重要因素,而支持科學技術的支柱產業就是教育,教育使得國家強大這是毋庸置疑的。
一個議會制國家,需要的就是發達的教育水平下超高的國民綜合素質,不然國家將發生動亂,澳大利亞是中等資產階級佔據主要人口的國家,所以才能實行議會制,美國一樣,美國的民主共和制度都要依靠強大的國民素質支撐,這些國家毫無疑問是世界強國,因為他們不僅有相對穩定的總GDP增長,更有超大的人均GDP,其通貨膨脹率不高,失業率接近自然數值(natural unemployment rate),所以它的real GDP在長期情況下一直都會很接近潛在GDP(potential GDP),達到飽和,所以說澳大利亞不是世界強國,這是不對而有失偏頗的。美國有這麼強大的軍事實力是因為美國出於政治需要而側重發展的,加上其歷史上與英國的密切來往關係,美國的移民歷史長,人口比澳大利亞多得多,也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源地,所以美國是世界強國中的第一位,而澳大利亞也是世界強國。
澳大利亞難成為一個世界強國的根本原因就是人口少,人口少的根本原因是澳大利亞的國情決定它養不了更多的人口,養活不了更多人口根本原因就是離大陸太遠了?
如果澳大利亞像新加坡、日本、英國等國一樣靠近大陸,它的缺水、土質等問題根本就不叫事,缺少任何東西都可以通過與大陸的貿易解決,那麼養活幾億人也就不成問題?
但地理位置是無法改變的……
澳大利亞的經濟支柱一是採礦和資源出口,二是旅遊業,三是羊毛出口,留學也能創造一些外匯收入?
但是,靠這是當不了世界強國的,澳大利亞最合適做個富裕的中小國家,而不是大世界強國?
從中國印製的世界地圖來看,澳大利亞的位置好像挺中心的,但是對於西方國家來說,特別是歐洲來看,澳大利亞是遠之又遠的地方?
歷史上是作為流放地而存在的,所以澳大利亞沒有得到像美國那樣的大量歐洲移民,來壯大自身的實力?
看來人口數量確實是一個很重要的衡量標準,澳大利亞的背景和國土面積和美國差不多,看來也只能當美國的一個小弟了,成不了一個世界強國了?
看了@北方第一才子,@呲牙小豬豬等人的回答,我基本贊同幾位的觀點。不過我想從地理差異、人口質量和另外的兩個角度來解析這個問題。畢竟,澳大利亞沒能成為像美國一樣的發達國家,是多重因素導致的。
1.地理環境:首先還是來講講地理因素,因為這是後續闡述的基礎。澳大利亞和美國國土面積相差100多萬平方公里,但國土面積不是關鍵,關鍵是土地質量。雖然澳洲四面環海,但大部分國土都非常乾燥,也正是因為氣候原因,澳大利亞中部成了大沙漠,沙漠外圍是乾旱的大草原,而適宜人類生存的僅有大陸東南角一帶(悉尼、堪培拉、墨爾本一帶)和西部幾個很小很小的地塊。而美國擁有適合人類生存的東西兩大海岸,中部和南部有密西西比河衝擊而成的大平原,北方有五大湖區。環境和資源,與貧瘠的澳大利亞有天壤之別。兩者土地面積差別不大,但土地質量(地理環境)差別巨大,是造成兩者發展差距的基礎因素。
2.人口質量:美國和澳大利亞最初都是英國殖民地,但兩者的待遇一個天堂一個地獄。最初,美國是作為「資本主義新大陸」而發展起來的,大量的資本湧入,許多貴族、資本家、有野心的平民和探險家不斷移民北美,製造了大量的財富,經濟迅速發展。這成為後來美國獨立的基礎經濟基礎。而澳大利亞因為土地貧瘠、氣候惡劣,成為大英帝國流放囚犯的地方。經過兩三百年的時間,這些囚犯和當地土著融合成為現在的澳大利亞人。由此可見,人口的質量差距非常大,而不僅僅是美國3億、澳大利亞2300萬這樣的數量差距。人口質量的薄弱,使他們沒有改造自然環境、利用自然資源的強大能力,自然難以發展。
3.歷史因素:美國獨立較早,獨立後又趕上了工業革命,快速發展成為世界強國,又經過兩次世界大戰成為超級強國。而澳大利亞一直作為英國殖民地存在,獨立太晚,缺乏自主權,失去了在工業革命當中崛起的機會,造成國家的底子薄弱,難以成為世界強國。
4.國家野心:地理環境、人口質量和歷史造成的差距都不是最致命的,最致命的是沒有發展的野心和動力。澳大利亞獨立後缺乏成為超級強國的野心,政府沒有目標,國民沒有動力。我們可以參考日本,同樣是島國,地理環境也非常惡劣,氣候寒冷、資源缺乏、災害頻發(海嘯、地震),但日本擁有發展的成為強國的野心,通過明治維新、脫亞入歐、二戰後學習美國,甚至人種改造,不斷的謀求發展最終成為經濟大國。
最後,我想說:澳大利亞的今天,其實就是我們中國的昨天。即使國家積弱已久、千蒼百孔,只要國家不斷尋求發展謀求上進,國民擁有動力去創造更美好的生活,也許路途坎坷會遇到許多苦難,但總有一天會成為大國、強國!
什麼才算世界強國?恐怕現在唯一沒有爭議能稱為世界強國的就是美利堅合眾國了。所謂的世界強國,看看美國。美國與中國面積相當,在面積上居於世界第四位,人口3億多,美國的經濟實力世界第一,美國的尖端武器與科技研發實力位居世界前列,美國的綜合軍事實力全球第一。1944年,布雷頓森林協定開始確立美元在世界貨幣中的霸主地位,美元直接與黃金掛鉤,各國貨幣和美元掛鉤,美國造幣廠印出來的紙幣幾乎就等同於黃金了,而且還在世界上的大多數國家都有購買力,所以就是美金了。儘管後來美國不得不放棄美元金本位,美元失去了其等同黃金的特殊地位,在1999年,歐盟開始發行歐元,但是這些都沒有從根本上撼動美元的地位。
作為世界強國,僅僅是經濟、科技、軍事實力就足夠嘛?美國的領土的主體部分位於北半球的溫帶,這裡適合農業生產,不像加拿大那麼寒冷。美國位於北美洲的中部,它可以輻射拉丁美洲,美國歷史上也一直把拉美當做自己的後院。美國不僅有位於美洲西北部的阿拉斯加州,太平洋的夏威夷州,更有為數眾多的海外領地,如在加勒比海的波多黎各島、位於西太平洋的關島、太平洋中部的中途島等等,同時美國在海外還建有眾多的軍事基地,目前美海外軍事基地374個,分布在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駐軍30萬人,美國的軍事觸角遍布全球。
而反觀澳大利亞的澳洲大陸基本是孤懸於南半球,他影響與輻射誰去?就太平洋那些島國吧。雖然澳大利亞的國土面積近770萬平方公里,然而約70%的國土屬於乾旱或半乾旱地帶,中部大部分地區不適合人類居住,這就使得澳大利亞的人口承載能力沒有美國強,澳大利亞的人口數量現在也就2400多萬。雖然澳大利亞和美國都是在歐洲白人移民特別是英裔白人為主導建立起來的國家,但是澳大利亞要想成為世界強國,從各方面來講差的不是一星半點,能成為像印度那樣的地區強國就知足吧。
首先,從國土面積來看,美國是937萬平方公里,澳大利亞為768萬平方公里,從面積上看,兩國都是大國,但是,兩國的土地質量相差太遠了,熟悉地理的人都知道,美國有個密西西比河,密西西比河不僅是世界級大河,他還形成了中央大平原,是美國最肥沃的土地,是這片土地養育了美國人,反看澳大利亞幾百萬的土地卻沒有一條大河。
在中學地理中我們就知道了,澳大利亞的中部是大沙漠,大部分地區是不適宜居住的,據統計澳大利亞有11個大沙漠,三之一以上的大陸被沙漠覆蓋,其國土70%屬於乾旱或半乾旱地帶。
再說人口,其實澳大利亞,大部分人口都居住在東南沿海一帶,僅悉尼和墨爾本兩市就佔澳大利亞人口的近一半,其實澳大利亞一共才2300萬人口與中國北京市相當,還沒有韓國的人口多,韓國還有5000多萬人口,而美國有3億多人口。
因此澳大利亞看上去雖大,但是國土質量太差,人口又少,是無法與美國相提並論的!
首先一個國家強大與否與國土面積沒有必然的關聯性。比如日本,日本就國土面積而言遠不及澳大利亞。但日本二戰時期就是一個強國無論是其經濟還是其軍事,哪怕是今天的日本依然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其軍事能力放眼世界也是不容小覷的。就綜合國力而言日本實屬一個強國。澳大利亞雖然同美國有相似的國家背景和國土面積。但從其發展史上看,他與美國最大的不同點就是美國早早自獨立後就一直在不斷地擴張和掠奪為自己不停地積攢財富。而那時的澳大利亞卻還是英國的殖民地,是英國政府對其本土罪犯施行關押的流放地,這些人在澳大利亞本土所創造的財富還必須源源不斷運回英國。直到1901年澳大利亞聯邦的建立才擺脫了英國的剝削和控制。在這樣的起點上怎麼跟美國比?19世紀末20世紀初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澳大利亞和美國都先後捲入了一戰,不同點在於美國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戰而澳大利亞是為了其宗主國英國而戰。美國是在一戰後期才介入戰爭而澳大利亞早早就捲入戰爭,一戰給美國不僅帶來了巨額的戰爭財富還讓美國一躍成為世界強國。反觀澳大利亞一戰後先是受到英國經濟危機的影響接著又受到了世界經濟危機的衝擊所致陷入了長期的經濟大蕭條。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澳大利亞同樣在二戰初期就派兵到歐洲和北非協同英國作戰,而美國則在二戰初期依然是選擇了旁觀且悶聲不響地囤積財富發展軍事力量,等待時機。「珍珠港事件」才讓美國以正當的理由介入二戰。二戰的勝利最終也奠定了美國成為今天世界超級霸主的地位。美國可以說是一個投機分子,因為美國把握住了兩次世界大戰使之成為變身世界強國的契機。一個國家的發展不僅取決於外在因素更重要取決於內在因素,澳大利亞今天的地位離不開其自身的國內政局及歷屆政府的發展規劃和眼光。由於澳大利亞既是英聯邦國家與美國又是盟國關係受其保護,在大洋洲更是一方霸主沒有外來威脅因此該國側重於經濟發展而軍事發展則相對滯後些。只是近些年南海局勢升溫為配合美國的戰略意圖該國近來也在積極升級軍事裝備。言歸正傳澳大利亞雖談不上是軍事強國但再怎麼說也是經濟大國是全球第十二大經濟體。畢竟美國的成功之路是不可複製的。世界上也不會有第二個美國。
推薦閱讀:
※歐美人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喝酒嗎?他們一般喝什麼酒?
※美國農產品為什麼這麼便宜?
※你在美國經歷過哪些事情體驗不如中國?
※請問ss18怎樣一種存在,以至於讓。美帝都心寒入骨?
※為什麼那麼多人都擠著要去美國?
TAG:美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