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讓玉米高產,如何密植?
給你更新、更真、更好的三農科技,「十星科技」幫你成為當地精英!作者從事農業技術近30年,有足夠的經驗能幫助到你!
說一句實話:當前的玉米品種99%不適合過於密植!
隨著種植密度的提高,出現了「三升、七降」:株高、穗位高、禿尖度3方面,隨著密度的提高而升高;莖粗、穗長、穗粗、穗行數、行粒數、粒長、粒重7個方面都隨著密度提高加而降低。而且,且莖桿細弱,抗倒性差,發病較重。
例如:據中國農科院佟屏亞老師2015在內蒙古某種業公司考察,該公司育種人兼老闆「親口所言」,同一「耐密品種」,
4000株畝產1718斤,
4500株畝產1693斤(多出500棵,減產25斤),
5000株畝產1732斤(多出1000棵,增產14斤),
如此的增加密度,和相對應的產量,有啥意義呢?!
第一,密植需要大水大肥才能提高產量【如果不能大水大肥,過於密植反而會因為增加了20%-30%的秸稈而浪費了20%-30%的肥料,整體田間玉米果穗降低20%-30%,降低產量不爭的事實!】 ——除非你家的土地非常肥沃。但是,增加肥料投入之後,你的產出成比例嗎?
第二,密植導致玉米莖稈細弱,下部節間拉長,硬度和韌度降低,穗位顯著升高,抗倒能力弱。
第三,過於密植導致田間鬱閉,病害加重(大斑病、青枯病、瘤黑粉等)。
第四,過於密植導致玉米果穗禿尖加重,籽粒變淺,粒重減低,行數減少等。
說到這裡,也許有讀者問,那1%的品種是不是適合密植呢?——另外很少的一部分品種,由於生育期短、玉米果穗小,必須增加密植才能【維持正常產量】——比如,2016年在山東省試驗耐密型「xxx17」,在5000株條件下產量略低,需要增加到6000株才較為理想(國家玉米產業體系報告數據)。
序言:2017年2月初,一位內蒙古呼和浩特網名「綠色莊園」的種田戶反映,畝密度6000株以上,連續兩年賠錢。由此,筆者決定將自己近幾年保存的科技資料公開,也算給一些「頭腦過熱」狂熱分子們澆一點清醒的涼水吧。
玉米種植,所謂的「高密度」和「超高密度」,至少現階段在當前的中國是不現實的,因為適合的品種不到位。筆者不同意當前極端的追求「高密度」,也不是倡導極端的「稀植」,僅僅是對當前玉米種植中「過於密植」造成的諸多弊端而提出適當降低密度的「中等密度」的觀點。請那些迷幻著「高密度」和「超高密度」的狂熱分子們,以及更多沒有時間學習和思考的人們,能冷靜理性地看完本文,然後再全面地、客觀地做出自己的分析和總結。
「一兩個例子或許是忽悠人的,多個例子相互驗證才是提高自己的」——這是筆者從事農技推廣近30年來的最大感悟。下面筆者將從「高密度與籽粒機收」、「增產問題」、「品種問題」、「耕地問題」、「肥水問題」、「倒伏問題」、「病蟲害問題」七個方面逐一的分析論述。
真正的科技,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十星科技,更願意幫你「一句話解決問題」!北方農村網科技總顧問、副總編「十星科技」頭條號作者,為你解答,歡迎關注「十星科技」頭條號,隨時為你解答問題!
密植是玉米高產的有效途徑,合理密植才能提高玉米產量。合理密植需要因地制宜地制定每畝種植株數,擴大綠色葉面積和根系的吸收,有效的利用光熱水氣肥等要素,產生更多的干物質。生產中是根據土肥水條件以及品種,種植方式,田間管理水平來確定每畝種植的株數。可以根據以下幾個原則:
1.緊湊型品種宜密,平展型品種宜稀。植株高大、葉片數多、葉片較平展、群體透光性差的品種一般耐密性差,種植密度不宜過高,每公頃以種植4.5萬~5.25萬株為宜;植株較矮、葉片上沖、株型緊湊、群體透光性好的品種或莖稈堅韌、根系發達的品種耐密性強,每公頃可種植6.75萬~9萬株;一些株型緊湊但抗倒能力稍差的品種,適宜密度為6萬~7.5萬株/公頃;還有一些緊湊大穗型的品種,個體生產能力強、群體增產潛力大,一般可控制在5.25萬~8.25萬株/公頃的範圍內。
2.肥地宜密,瘦地宜稀。在土壤肥力基礎較低、施肥量較少、每公頃產量在7500千克以下的地塊,由於肥力不足,密度過高,植株生長差,空稈多,種植密度不宜太高,應取品種適宜密度範圍的下限值;在地肥、施肥量又多的高產田,要採用抗倒、抗病能力強的品種,取其適宜範圍的上限值;中等肥力的地塊宜取品種適宜密度範圍的中間值。
3.砂土宜密,黏土宜稀。土壤透氣性好的沙土或沙壤土上宜種得密些;低洼地通風差,黏土地透氣性差,宜種得稀一些,一般每公頃種植株數可相差4500~7500株。
4.日照時數長、晝夜溫差大的地區宜密 在光照時間長、晝夜溫差較大的地區光合作用時間長,呼吸消耗少,種植密度可適宜大一些。
【雲種養APP—匯聚全國農技專家為你免費服務,點擊「了解更多」】
雲種養 查看官方網站 雲種養,彙集全國農技專家為你免費服務山東四大糧王創高產、拿大獎,採用的是:寬行密植法。
加大行距,縮小株距。一般60-80大小行種植,株距20厘米,一畝在4800株左右。既保證了密度,又通風透光,降低田間溫度,在加強了光合作用的同時,又有利於散粉授粉。
因為近兩年,黃淮海連續兩年遭遇高溫,很多紅軸美系品種不耐高溫,出現熱害,禿尖、花粒,超短裙,減產嚴重!
所以,選用耐高溫抗熱害的品種尤為重要。2016年山東糧王大賽,日照莒縣的於志廷就憑藉一個新品種,畝產1952斤,一舉奪得總糧王,獲得10萬元獎金。
2017年,整個黃淮海遭遇50面不遇的高溫,致使很多美系大公司品種,遭遇滑鐵盧,大面積出現熱害,給種植戶造成重大損失。
山東青島平度的魯東糧王石賢勝,採用大小行密植技術,種植了與去年總糧王一樣的品種~好漢?九聖禾2468,冀魯豫三省專家實打驗收,畝產1820斤,創造了當年最好產量,並挑戰總糧王於志廷成功,雖然沒有大獎,但是為榮譽而戰,沒有了去年惜敗的遺憾,證明了自己的種田水平!
朋友,您好!謝謝邀請!玉米密植這有點難度,玉米密植首先必須選擇抗倒扶優質種子,密植可以但是水和肥料必須充足。玉米畝產兩千斤多斤就的密植了,如果不密植產不下兩千多斤 。我們村裡的玉米優良好地,一畝地產玉米一千兩百多斤,我們村也搞過密植,結果由於種子不好 ,肥料和水不充足,最後失敗了,一畝地只產下三百斤玉米,玉米也不太好。
高產≠密植。密植≠高產。答案是在不影響單株產量下如何密植才能提高單位面積的產量!廣大玉米種植者千萬不要為了高產聽信高密高產。要根據本地區的氣候特點合理選擇品種合理選擇密度。本人鑒議(667/畝)最多不應超過四千株為好。按有效株數三千八算,這樣平均單株在0.45市斤到0.5市斤畝產是在1600斤以上了。追求噸產以上是很難很難的。這是本人的多年的實際經驗,其實保證有效株數在3500株,單株產量在0.5市斤呢,不也在一千七百斤嗎!實在實在一點吧……!
我想回答這個問題。玉米要想高產,必需密植。如何密植呢?提高行距,增加株距密度!行距多少呢?一米二十公分。株距多少呢?一米應不低於十五。畝種植七千或八千株。比六十等行多大約一倍的密度。這樣的好處是通風透光,與六十等行比還抗旱。但前題是大水大肥最好。上足底肥,在玉米長到四十公分高時,最好施點氮肥,畝施三十斤左右。在兩行中間直接施肥就好了!這樣種玉米有一個缺點國家還沒有這樣的播種機。只有自已想辦法解決!假如用我的法種玉米何愁不高產。
推薦閱讀:
※酷騎單車倒閉了,大家有退押金的好辦法嗎?
※怎麼用一年的時間做出十年的財富?
※在沒錢的情況下,如何做到全額度還款?
※如何評價艾問傳媒的艾誠?